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赤壁賦原文、註釋及賞析【精品多篇】

赤壁賦原文、註釋及賞析【精品多篇】

蘇軾《赤壁賦》 篇一

蘇予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爲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 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邀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日:“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2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①正襟危坐 ②山川相繆

③順流而東也 ④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⑤漁樵於江渚之上 ⑥侶魚蝦而友麋鹿

22、.“月明星稀,烏鵲南飛”語出曹操所寫的《 》詩。“逝者如斯”,語出《 》,它的語意爲 。(4分)

23、第一段文字中,客人抒發“宇宙無窮,人生短暫”的是哪一句話: 。 (2分)

24、第二段文字中作者借江水、清風、明月等意象來寫事物“變”與“不變”的二重悖論,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 的情懷。(2分)

2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⑴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⑵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

參考答案:

21、①端正。 ②通“繚”,連結、盤繞 ③向東前進 ④享用

⑤打魚 砍柴 ⑥以……爲伴侶 以……爲朋友

22、短歌行 論語 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23、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24、曠達

25、⑴我打自己像蜉蝣一樣短暫的生命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穀粒,哀嘆我短暫的生命,而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

⑵只有這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就成爲聲音,眼睛看到了就成爲景色,佔有它們,無人禁止,使用它們,無窮無盡。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

蘇軾《赤壁賦》背景介紹: 篇二

北宋元豐二年,蘇軾被貶調湖州。貶調的原因是他不贊成王安石的新法。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蘇軾因“烏臺詩案”被加以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蘇轍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愛才,不肯殺軾,神宗纔對蘇軾從輕處置。蘇軾被囚128天之後,貶爲黃州團練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預公事。在黃州蘇軾過的實際上是一種較自由的囚犯生活,處境相當困難。在此期間,寫就一詞二賦。

蘇軾( 1036 一 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蘇軾幼年時即極爲出色,深得老師賞識。21歲時,蘇軾與弟弟蘇轍一起隨父蘇洵離家進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進士。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讀了22歲的蘇軾所寫的文章後說:“不覺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人頭地也。可喜!可喜!”並預言未來文壇將屬於蘇軾。

蘇軾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蘇軾極力反對,便請求外調,自熙寧四年(1071)開始,他先後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那些曾經依附過王安石的小人蒐集蘇軾對新政不滿的詩句,彈劾蘇軾,致其入獄。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獄——“烏臺詩案”。蘇軾被捕入獄,歷時五個月,不論在朝在野,政見同與不同,營救者絡繹不絕(包括王安石),最後,神宗才決定不殺

蘇軾,而以貶爲黃州團練副使了事。

從元豐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蘇軾在黃州生活的這七年,對蘇軾一生產生了重大影響。黃州團練副使僅僅是個虛名,他不僅沒有俸祿,而且受到監督,當時蘇軾在許多信裏反覆叮囑友人“看訖,火之”,“傳聞京師,非細事也”。他在黃州城東開墾了十畝荒地,田旁築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樂。黃州的生活使蘇軾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方面,他觀察問題變得比較通達,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背後,仍然堅持着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產生了較爲嚴重的逃避現實的消極思想。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舊黨當權,召還爲翰林學士;新黨再度秉政後,又貶惠州,再貶儋(dān)州(今海南儋縣),後死於常州。

蘇軾總結自己一生,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作成就而言,蘇軾是中國古代第一全才。

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在這裏,他經常來赤壁磯頭遊覽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蘇軾又來到赤壁。這時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磯頭,望着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的報負也付之東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翩,寫下了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蘇軾又兩次舟遊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前後《赤壁賦》在我國文學藝術史上有着深遠的影響。它爲以後的戲曲、繪畫、雕塑等提供了創作的題材。宋代畫家李公麟、明代畫家唐寅都畫過蘇軾舟遊赤壁的畫。

蘇軾在赤壁的創作活動,給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乾脆把黃州赤壁命名爲“東坡赤壁”,並鐫刻在建築物的門額上,由此名滿天下。直到今天,在黃岡東坡赤壁,仍有“二賦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勝

• “賦”以楚辭爲源頭,至荀況始有定名。它出現於戰國後期,到了漢代才形成確定的體制。

• 關於賦的特點《文心雕龍》說:“賦者,鋪也;鋪採摛(chī)文,體物寫志也。”體物寫志,指賦的內容;鋪採摛文,指賦的形貌。賦在藝術表現上必然注重鋪陳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內理。在語言上使用新奇美麗的辭藻。另外賦也講究聲韻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與詩歌的韻律、節奏結合在一起。藉助長短錯落的句子,靈活多變的韻腳以及排比、對偶的調式,形成一種自由而又謹嚴、流動而又凝滯的文體,既適合散文式的鋪陳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詩意。

• 賦體的流變大致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各個階段。

宋代的黃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黃岡。黃岡西北的長江邊上,有一處風景勝地。那兒矗立着一座紅褐色的山崖,因爲形狀很像鼻子,人們就稱它爲赤壁磯;又因爲山崖陡峭如一面牆壁,它也被稱爲赤壁。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遭受政治迫害,被貶謫到黃州已經兩年了。

蘇軾赤壁賦全文 篇三

【作者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仁宗嘉祐進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詞改變了五代以來婉約柔靡的風格 ,開創了豪放一派的詞風。他的文章如波瀾迭出,變化無窮。不論什麼樣的題材,在他的筆下都表達得新鮮貼切而又明白曉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如前、後《赤壁賦》用古文的筆調寫賦,敘事、寫景、抒情、說理渾然一體,想象豐富,具有哲理,並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蘇軾的詞對題材,意境,風格,語言,技巧都進行了大膽開拓與創新,與南宋的辛棄疾並稱爲“蘇辛”詞派,開了一代豪放詞風。

【課文全譯】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氏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讚美)明月的詩句,吟唱婉轉優美的樂曲。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後升起,盤桓在鬥宿與牛宿之間。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連着天際。聽任小船飄流到各處,凌於蒼茫的萬頃江面之上。乘着輕風(在江面上)無所不至,並不知到哪裏纔會停棲,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於是喝酒喝得高興起來,用手叩擊着船舷,應聲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蘭船槳,迎擊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懷悠遠,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簫,按着節奏爲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有如怨懟有如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訴,餘音在江上回蕩,絲絲縷縷繚繞不絕。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爲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婦爲之飲泣。

蘇氏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問道:“簫聲爲什麼這樣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麼?(這裏)向東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鬱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麼?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延綿千里,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在江邊持酒而飲,橫轉矛槊吟詩作賦,委實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裏呢?何況我與你在江邊的水渚上打魚砍柴,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爲友,(在江上)駕着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象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與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爲簫音,託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蘇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流逝的就象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象這月,終究又何嘗盈虧。可見,從事物變易的一面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造物者(恩賜)的無窮無盡的大寶藏,你我儘可以一起享用。”

於是同伴喜笑顏開,更換杯盞重新飲酒。菜餚果品都被吃個精光,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亂。(蘇子與同伴)在船裏互相枕着睡去,不知不覺天邊已經露出魚肚白。

【名家點評】

主客對答是賦體中傳統的表現手法,主與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這篇賦裏,客的觀點和感情是蘇軾的日常的感受和苦惱,而主人蘇子所抒發的則是他超脫地俯察人與宇宙之後的哲學的領悟。前者沉鬱,後者達觀;前者充滿人事滄桑與吾生有涯的感慨,後者則表現了詩人與大自然合而爲一的心靈淨化的境界。

但這種意蘊都不是藉抽象的灰色的言語表述,而是訴之於月下江遊的眼前景物和由景物所引起的感觸,因此纔有強烈的感染力和滲透力。一方是由月夜江上想起曹操的詩句,由詩句聯想起曹操兵下江南、橫槊賦詩的英雄氣概,進而產生了“千古風流人物”不免“浪淘盡”,空留山川遺蹟的感慨,轉而抱恨於人生須臾,江山無窮,登仙乏術的無可奈何;一方則順手以眼前的江水與山月作比,以水的逝去而又長流、月的盈虧而又永生的現象,闡發變與不變、瞬間與永恆的關係,歸結到人生應投入大化,方能超脫無謂的苦惱。這兩方面的感情,包括人生苦悶和物我參透,當然都是蘇軾在貶謫生活中的煩惱以及要求擺脫煩惱的曠達態度的表露。(《古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何滿子)

【重點梳理】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

(2)山川相繆(通“繚”,環繞)

(3)舉酒屬客(通“囑”,勸人飲酒)

(4)舉匏樽以相屬(通“囑”,勸人飲酒)

2、古今異義

(1)徘徊於斗牛之間

古義:鬥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義:一種競技方式

(2)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

(3)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曠遠的樣子 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3、一詞多義

(1)東 順流而東(動詞,向東進軍)

東望武昌(介賓短語,向東)

(2)望 七月既望(名詞,農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看)

(3)下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佔)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名詞,下面)

(4)如 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往)

如訴如泣(副詞,像)

4、詞類活用

(1) 名詞用作動詞。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打魚砍柴)/ 下江陵(攻佔)/ 順流而東(向東進軍)

(2) 動詞的使動用法。 舞幽壑之潛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婦(使……哭泣)

(3)名詞的意動用法。 侶魚蝦而友糜鹿(以……爲侶,以……爲友)

(4)名詞用作狀語。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向南)/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向西,向東)

(5)形容詞用作動詞。 正襟危坐(整理)/ 渺滄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不知東方之既白(顯出白色)

二、文言虛詞

1、而

(1) 連詞,錶轉折。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 連詞,表修飾。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3) 連詞,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問客

(4) 連詞,表並列。 侶魚蝦而友麋鹿

2、之

(1) 助詞,的。 月出於東山之上/哀吾生之須臾

(2)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凌萬頃之茫然

(3)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與子之所共適

(4) 代詞,它、它們。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耳得之而爲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3、於

(1) 介詞,在。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徘徊於斗牛之間/漁樵於江渚之上/託遺響於悲風/於是飲酒樂甚

(2) 介詞,從。 月出於東山之上

(3) 介詞,被。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4、乎

(1) 語氣詞,表示疑問。 此非盂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而又何羨乎

(2) 介詞,在。 相與枕藉乎舟中

(3) 形容詞詞尾。 鬱乎蒼蒼/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三、文言句式

l.判斷句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疑問句

(1)何爲其然也(“何”與“也”表疑問語氣)

(2)而今安在哉(語氣詞“哉”,表疑問語氣)

(3)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語氣詞“乎”,表疑問語氣)

(4)此非曹孟德之詩乎(“乎”表反問語氣)

(5)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乎”表反問語氣)

(6)而又何羨乎(語氣詞“乎”,表反問語氣)

3、省略句

(1)(其聲)如怨如慕,(其聲)如泣如訴(省略主語“其聲”)

(2)(其聲)舞幽壑之潛蛟,(其聲)泣孤舟之嫠婦(省略 “其聲”)

(3)(蘇子與客)相與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語“蘇子與客”)

4、倒裝句

(1)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於赤壁之下泛舟遊,介賓結構後置)

(2)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於東山之上出,於斗牛之間徘徊,介賓短語後置)

(3)凌萬頃之茫然(茫然萬頃,定語後置)

(4)渺渺兮予懷(予懷渺渺,主語後置)

(5)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於周郎困,介賓短語後置)

(6)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於江渚之上漁樵,介賓結構後置)

後赤壁賦 篇四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gāo)。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bǎn)。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lú)。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chán )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qiú)龍,攀棲鶻(hú)之危巢,俯馮(píng)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jiá)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piān xiān),過臨皋(gāo)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俛(fǔ)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chóu)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悟。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名家點評 篇五

主客對答是賦體中傳統的表現手法,主與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這篇賦裏,客的觀點和感情是蘇軾的日常的感受和苦惱,而主人蘇子所抒發的則是他超脫地俯察人與宇宙之後的哲學的領悟。前者沉鬱,後者達觀;前者充滿人事滄桑與吾生有涯的感慨,後者則表現了詩人與大自然合而爲一的心靈淨化的境界。

但這種意蘊都不是藉抽象的灰色的言語表述,而是訴之於月下江遊的眼前景物和由景物所引起的感觸,因此纔有強烈的感染力和滲透力。一方是由月夜江上想起曹操的詩句,由詩句聯想起曹操兵下江南、橫槊賦詩的英雄氣概,進而產生了“千古風流人物”不免“浪淘盡”,空留山川遺蹟的感慨,轉而抱恨於人生須臾,江山無窮,登仙乏術的無可奈何;一方則順手以眼前的江水與山月作比,以水的逝去而又長流、月的盈虧而又永生的現象,闡發變與不變、瞬間與永恆的關係,歸結到人生應投入大化,方能超脫無謂的苦惱。這兩方面的感情,包括人生苦悶和物我參透,當然都是蘇軾在貶謫生活中的煩惱以及要求擺脫煩惱的曠達態度的表露。(《古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何滿子)

原文:前赤壁賦 篇六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zhǔ)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少(shǎo)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dǒu)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píng)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蘭槳(jiǎng),擊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yú)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hè)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蘇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爲(wèi)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liáo),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zhú 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釃(shī)酒臨江,橫槊(shuò)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qiáo)於江渚(zhǔ)之上,侶魚蝦而友麋(mí)鹿,駕一葉之扁(piān)舟,舉匏(páo)樽以相屬(zhǔ)。寄蜉蝣(fú yóu)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須臾(yú),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fú)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zhǎng)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gǒu)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shì)。”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zhuó)。餚(yáo)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赤壁賦》比較賞析 篇七

一、都寫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集中寫景。開頭一句“大江東去”寫出了長江水浩浩蕩蕩,滔滔不絕,東奔大海。場面宏大,氣勢奔放。接着集中寫赤壁古戰場之景。先寫亂石,突兀參差,陡峭奇拔,氣勢飛動,高聳入雲——仰視所見;次寫驚濤,水勢激盪,撞擊江岸,聲若驚雷,勢若奔馬——俯視所睹;再寫浪花,由遠而近,層層疊疊,如玉似雪,奔涌而來——極目遠眺。作者大筆似椽,濃墨似潑,關景摹物,氣勢宏大,境界壯闊,飛動豪邁,雄奇壯麗,盡顯豪放派的風格。爲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場作了鋪墊,起了極好的渲染襯托作用。

《赤壁賦》寫景則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遊的時間、地點、人物、活動後即寫景。詩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時節,柔柔的秋風徐徐吹來,擺弄着詩人的衣角頭髮,吹走惱人的暑熱,大江江面,水波不興,風平浪靜。詩人信筆寫來,心情閒適瀟灑。在寫了詩人和客人飲酒詠詩之後,詩人再寫日出後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霧浮起在寬闊的江面上,在皎潔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瑩透明。詩人所寫秋夜月下江景,反襯其澄澈無滓、灑脫無求的內心世界,《赤壁賦》所寫的赤壁景寫得空明柔美,反襯出了詩人怡情山水,閒適灑脫的心境。

二、都寫有關赤壁的歷史人物,但人物成敗不同。

這詞和賦,不但寫了赤壁景,並且寫了有關赤壁的歷史人物。我們知道,赤壁以赤壁之戰而聞名,赤壁之戰戰場上敵對雙方的主帥是周瑜和曹操。周瑜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遂成三國鼎立之勢。赤壁之戰,周瑜功成名就,英名遠播;蓋世英雄曹操遭到其一生中最大的`失敗。

詞所緬懷的古人,是赤壁之戰中取得巨大勝利的周瑜。詩人寫周瑜,可謂是極盡讚美之能事。先從側面描寫,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人襯英雄,英雄美人,風韻無限;次寫肖像,姿態威武,英俊奮發,風采動人;最後寫風度,面對強敵,談笑自若,胸有雄兵,穩操勝券。詩人通過從不角度的描寫,寫出了周瑜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儒將風範和過人的膽識和才智。詩人以濃墨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戰中勝利的英雄周瑜,實是以古人的年輕得志建功立業襯托自己身處逆境有志難伸功業無成的失意,爲下文抒情蓄勢。正如古人云“詞是赤壁,心實爲已發。周瑜是賓,自己是主,寓主於賓”。

賦緬懷的是被周瑜打敗的曹操。詩人先寫其勢如破竹的攻勢,“破荊州、下江陵”、一“破”一“下”,勢不可擋;次寫軍隊之多,氣勢之大,水軍船隊首尾相接千里,軍旗遮蔽了天空;再寫曹操不可一世的驕態,面對長江喝酒,橫執長矛吟詩,這實在是一個蓋世的英雄,詩人在極力渲染曹操不可戰勝的赫赫聲勢後,最後卻來一句“而今安在哉?”來否定虛化。是啊!擁有百萬雄兵,視天下爲無物的曹操,一樣“困於周郎”,一樣被“浪淘盡”,何況是被貶謫放逐的詩人呢?故詩人生髮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哀嘆。詩人寫失敗英雄曹操,是爲了抒發其“宇宙無窮,人生短暫”感慨,由敗者引發已悲,用得恰到好處。

詩人同懷赤壁的歷史人物,卻勝負不同,成敗各異但又各得其所,各盡其妙。

三、都抒懷,感情基調又各不相同。

詞中,詩人傾筆於周瑜,以濃墨重彩寫出了他風流儒雅從容破敵的颯爽英姿,盛讚了他所立的赫赫戰功和輝煌業績。詩人自比古代英雄,從而引發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感喟和悵惋。詩人半生顛簸,命運坎坷;先是不支持變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後因寫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旋即又遭貶謫。誠及“報國欲死無戰場”。故詩人“早生華髮”,而“人生如夢”,一聲長長的喟嘆,即可見其深深的痛惋和頹唐。但是,詩人畢竟性格曠達樂觀,“奮歷有當世志”,儘管身處逆境,歲月蹉跎,有志難伸,“人生如夢”這種虛無的佛老思想僅僅是一閃念,“一尊還酹江月”。詩人以酒祭月,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現了自己壯心未泯,夙志猶存,詩人內心雖有苦悶傍徨,但是思想還是樂觀曠達、昂揚向上的,所以該詞詞風氣勢磅礴,雄壯豪放。清代文人評蘇軾詞曰:“自有橫槊氣概,固是英雄本色。”該詞可算代表作。

賦中,蘇軾充分利用賦重鋪排的特點,思想感情發展過程一波三折。詩人月夜泛舟赤壁,欣賞明月秋水,心情恬淡閒適,怡然自得;但因聽蕭聲,懷古人,羨水月而悲;最後詩人通過一番哲學思辯,擺脫“哀吾生之須臾”的煩惱。思想得到昇華,由悲而喜,開懷暢飲。賦亦寫作者被貶謫放逐,壯志難酬的苦悶及曠達樂觀的思想,但和詞相比,它沒有詞的雄壯豪放,而是顯得深沉蘊藉。

不管是詞和賦,詩人都寫了他被貶後有志難伸的苦悶,但最終都得以解脫,這也充分體現了蘇軾“外儒內道”的思想。

對於兩篇(首)具有相同背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寫的作品,若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合起來學,注意比較其異同,我們將學得更深更透,對我們的學習將大有裨益。

實詞 篇八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 )

(2)山川相繆(通“繚”,環繞 )

(3)舉酒屬客 ( 通“囑”,勸人飲酒 )

(4)舉匏尊以相屬(通“囑”,勸人飲酒 )

2、古今異義

(1)徘徊於斗牛之間

古義:鬥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義:一種遊戲方式

(2)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

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

(3)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曠遠的樣子

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3、一詞多義

(1)東 a順流而東(動詞,向東進軍) b東望武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

(2)望 a七月既望(名詞,農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看)

(3)下 a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佔) b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名詞,下面)

(4)如 a縱一葦之所如 (動詞,往) b如怨如慕(副詞,像)

4、詞類活用

(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名詞用作狀語,向西,向東)

(2)下江陵(名詞用作動詞,攻佔)

(3)順流而東也(名詞用作動詞,向東進軍)

(4)舞幽壑之潛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 )

(5)泣孤舟之嫠婦(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詞用作動詞,整理 )

(7)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名詞用作狀語,向南 )

(8)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名詞用作動詞,打魚砍柴 )

(9)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爲侶,以??爲友)

(10)渺滄海之一粟(形容詞用作動詞,渺小的像 )

(11)不知東方之既白(形容詞用作動詞,顯出白色 )

念奴嬌˙赤壁懷古 篇九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蘇軾的代表作,均入選中學或中師課本,也是學習中文的學生所要掌握的篇目。這兩篇(首)作品,同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同是以赤壁爲題,都寫赤壁景色,都緬懷和赤壁有關的歷史人物,然而細細品味這兩篇(首)作品,會發現它們同中存異。

前赤壁賦 篇十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zhǔ)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少(shǎo)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dǒu)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píng)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蘭槳(jiǎng),擊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yú)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hè)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蘇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爲(wèi)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liáo),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zhú 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釃(shī)酒臨江,橫槊(shuò)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qiáo)於江渚(zhǔ)之上,侶魚蝦而友麋(mí)鹿,駕一葉之扁(piān)舟,舉匏(páo)樽以相屬(zhǔ)。寄蜉蝣(fú yóu)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須臾(yú),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fú)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zhǎng)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fú)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gǒu)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shì)。”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zhuó)。餚(yáo)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