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誡子書》原文及註釋精品多篇

《誡子書》原文及註釋精品多篇

教學過程: 篇一

(一)導入新課: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檯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後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爲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後人的諄諄教誨。

(二)初讀,讀熟課文:

1、解題:

《誡子書》,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

2、播放錄音,學生聽讀,完成下列任務:

(1)標記生字注音。

(2)注意詞句停頓。

3、師範讀,提示長句停頓。

示例: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指定學生誦讀,餘生糾正,後齊讀)

4、學生自由朗讀,互讀。

5、指定優、中、困學生各一名朗讀,聽者點評(從字音、停頓兩方面)。

6、再次播放錄音,學生輕聲跟讀,注意體味語調、語速的變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學生自由散讀。

(三)精讀,疏通文意:

1、自主學習:

學生藉助課下注釋,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圈畫疑難問題。 師巡迴指導。

2、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解決個人疑難問題。探究不成的,小組代表上臺板書。

師參與討論。

(1)難點預見:

A、詞語: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以明志以致遠;廣才;勵精;治性;馳;去;非志無以成學遂成枯落

(提醒學生注意加橫線的詞類活用及一詞多義字)

B、句子:

a、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b、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處理措施:

A、讓學生聯繫實虛詞的日常積累(如“以”的常見用法),遷移聯想,猜讀翻譯,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後總結成型。

B、師提醒學生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徵(如a的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本文的簡潔精警)

以b句的翻譯爲例:年華隨着時光飛馳,意志隨着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無益

3、總結交流:

(1)四人一組互相翻譯課文,交流指正;

(2)典型代表兩名譯文,師闡述自己觀點,供參考。

(四)研讀,賞析文章:

故事引子: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苟全姓名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注意結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後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爲丞相。爲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他效忠先主,輔佐後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後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爲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爲後人傳誦。

由此引申:

1、集體探究:

(1)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麼?(學生舉手發言)

(告誡兒子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後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淡泊、立志、惜時)其原句分別用《邏輯學》中的“否定之否定規律”(雙重否定句式)來強調其重要性,找出這幾個句子,再次加以品讀,聯繫自身實際,談談感受體會。

A、淡泊: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請按照議論文的結構來給文章分層,並找出論點句,治學、修身、惜時句,再次品讀。(按照板書提示分組討論完成,後總結再板書)

{提示板書:提出論點--正(靜)反(躁)兩方面論證(治學、修身)--勸戒惜時,有所爲}

A、論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B、治學(靜):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

C、修身:(躁):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

D、惜時:(見上,略)

(4)按照板書提示思路,引導學生背誦原文。

自背。互背。齊背。

(5)問題引申:聯繫現實人世,充滿誘惑的滾滾紅塵,品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重要意義。

(五)朗讀,積累詞句:

學生再次放聲朗讀課文,圈畫自己喜歡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務:

(1)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啓發,由此你聯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薦給大家,並結合自己的體驗送給大家一句你最喜歡的話。

警句推薦:

A、淡泊: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陶淵明);水能性淡爲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白居易);心閒天地本來寬。(陸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寄滄海(李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C、惜時: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時間有三種步伐,未來的時間踟躕接近,現在的時間似矢飛去,過去的時間永遠靜止。(席勒)

(2)積累文章或與之相關的名言警句於讀書筆記上。

(六)作業設置:

1、背誦全文,積累警句。

2、請同學們查找歷代歌詠人間真情的'詩詞,分門別類加以整理,一週後在班內開展一次“人間自有真情在”爲主題的詩詞誦讀活動。

作者諸葛亮簡介 篇二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爲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爲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爲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作品點評 篇三

南懷瑾《論語別裁》:這一篇《誡子書》,也充分表達了他的儒家思想的修養。所以後人講養性修身的道理,老實說都沒有跳出諸葛亮的手掌心。後人把諸葛亮這封信上的思想,換上一件衣服,變成儒家的。所以這封信是非常有名的著作。他以這種文字說理,文學的境界非常高,組織非常美妙,都是對仗工整的句子。作詩的時候,春花對秋月,大陸對長空,很容易對,最怕是學術性、思想性的東西,對起來是很難的。結果,諸葛亮把這種思想文學化。

作品註釋 篇四

⑴誡:告誡,勸勉,勸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⑷養德:培養品德。

⑸澹(dàn)泊:同“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

⑹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致,達到。

⑺才:才幹。

⑻廣才:增長才幹。

⑼成:達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經心。慢,懈怠,懶惰。勵精:振奮精神,盡心,專心。勵,振奮。

⑾險躁:冒險急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治性:修養性情。治,修養;一說通“冶”。

⑿與:跟隨。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⒀日:時間。去:消逝,逝去。

⒁遂:於是,就。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像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務,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⒄將復何及:又怎麼來得及。

⒅淫慢:放縱懈怠。淫,過度。慢,怠惰。

《誡子書》原文及譯文 篇五

誡子書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 本文選自《諸葛亮集》。(題目是後人加的)

誡子書譯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着光陰流逝,意志隨着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爲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裏,悲傷嘆息,又怎麼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爲空虛的心靈。)

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是這樣進行修煉的:(夫君子之行)

他們以靜心反思警醒來使自己盡善盡美。(靜以修身)

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儉以養德)

除了清心寡慾、淡泊名利,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志向明確清晰、堅定不移。(非淡泊無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靜,安定安寧,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爲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非寧靜無以致遠)

要想學得真知,必須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寧靜中專心研究探討。(夫學須靜也)

人們的才能必須從不斷的學習之中積累。(才須學也)

除了下苦功學習,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才幹得到增長、廣博與發揚。(非學無以廣才)

除了意志堅定不移,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學業有所進、有所成。(非志無以成學)

貪圖享樂、怠惰散漫就不能夠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發奮向上。(淫慢則不能勵精)

輕險冒進、妄爲急躁就不能夠陶冶生性使品德節操高尚。(險躁則不能治性)

如果年華虛度,任隨歲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隨時間而消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就會像衰老的樹葉般一片片凋落成灰,變成無用之人,(遂成枯落)

這樣的人對社會沒有一點用處,大多不能夠融入於社會,(多不接世)

只能夠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窮家破舍之中,空虛嘆息,(悲守窮廬)

等到將來那時知道要悔過、改過,卻怎麼也來不及了。(將復何及)

誡子書註釋

⑴夫(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的意義。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名利。

⑷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⑹廣才:增長才幹。

⑺淫(yín)慢:過度的享樂,慢:懈怠,懶惰。淫,過度

⑻勵精:奮勉,振奮。

⑼險躁:冒險急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⑾馳:消失、逝去。

⑿日:時間。

⒀遂:於是,就。

⒁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⒂窮廬:破房子。

⒃將復何及:怎麼還來得及。

⒄才須學也:才:才幹

⒅意與歲去:意:意志

註釋 篇六

⑴夫(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的意義。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名利。

⑷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⑹廣才:增長才幹。

⑺淫(yín)慢:過度的享樂,慢:懈怠,懶惰。淫,過度

⑻勵精:奮勉,振奮。

⑼險躁:冒險急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⑾馳:消失、逝去。

⑿日:時間。

⒀遂:於是,就。

⒁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⒂窮廬:破房子。

⒃將復何及:怎麼還來得及。

⒄才須學也:才:才幹

⒅意與歲去:意:意志

(19)儉以養德:以簡樸節約財務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格

(20)枯落:枯葉一樣飄零

(21)夫:大丈夫

作者簡介 篇七

諸葛亮(181—234),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早年避亂於荊州,隱居隴畝,時稱“臥龍”。劉備三顧茅廬,他提出聯合孫權抗擊曹操統一全國的建議。此後成爲劉備的主要謀士。劉備稱帝后,任爲丞相。劉禪繼位,被封爲武鄉候,領益州牧,主持朝政。後期志在北伐,頻年出征,與曹魏交戰,最後因病卒於五丈原。有《諸葛亮集》。

譯文: 篇八

(1)夫(fú):語氣詞,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5)淡泊(澹泊):安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慾。

(6)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7)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9)廣才:增長才幹。

(10)成:達成,成就。

(11)淫慢:沉湎、怠惰。

(12)勵精:盡心;專心。

(13)險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14)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5)與:跟隨。

(16)馳:疾行,這裏是增長的意思。

(17)日:時間。

(18)去:消逝,逝去。

(19)遂:於是,就。

(20)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21)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22)窮廬:破房子。

(23)將復何及:又怎麼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