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國著名十大書法家多篇

中國著名十大書法家多篇

〔7〕董其昌 篇一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禪理、精鑑藏、工詩文、擅書畫及理論。他是海內文宗,執藝壇牛耳數十年,是晚明最傑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董其昌的繪畫長於山水,注重師法傳統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調,講究筆致墨韻,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畫史繪要》評價道:“董其昌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神氣俱足,而出於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爲本朝第一。”董的繪畫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很大,並波及到近代畫壇。

董其昌的書法成就也很高,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董其昌雖處於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並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佈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溼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書爲宗法,倍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康熙曾爲他的墨跡題過一長段跋語加以讚美:“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於褚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丰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頗得天然之趣。嘗觀其結構字體,皆源於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於《蘭亭》、《聖教》,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顏真卿、蘇軾、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於晉人。趙孟頫尤規模二王。其昌淵源合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草書亦縱橫排宕有致,朕甚心賞。其用墨之妙,濃淡相間,更爲絕。臨摹最多,每謂天姿功力俱優,良不易也。”雖然康熙有些言過其實,但董其昌的書法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說董其昌是可以與趙孟頫比肩的扛鼎書家。在其之後再沒有一位有如此影響的書法大家。另外,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家所無法比擬的。

〔1〕王羲之 篇二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琅邪臨沂人(今屬山東)。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後世稱爲"王右軍"。

王羲之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他小時後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遊名山,博採衆長,觀摩學習。最終“兼撮衆法,備成一家”。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書法家 達到了"貴越羣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在書法上是個革新家,行書和草書成就相當高。是一位影響及其深遠的大書法家。後世尊其爲"書聖"。幾乎可以說,王羲之決定了其後2000年的書法發展方向。

其作《蘭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爲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序》爲“天下第一行書”。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

〔3〕趙孟頫 篇三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鬆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由於趙氏藝術的出類拔萃和政治上的位高權重,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趙孟頫同時是一位氣貫古今的書畫大家,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爲“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趙孟頫的這首題畫詩已成爲我國書畫界的座右銘。

作爲一位士大夫畫家,趙孟頫一反北宋以來文人畫的墨戲態度,這是十分可貴的。作爲價值學原則,趙孟頫既維護了文人畫的人格趣味,又擯棄了文人畫的遊戲態度;作爲形態學原則,趙孟頫既創建文人特有的表現形式,又使之無愧於正規畫的功力格法,並在繪畫的各種畫科中進行全面的實踐,從而確立了文人畫在畫壇上成爲正規畫的地位。

應該說,趙孟頫使職業正規畫與業餘文人畫這兩種原本對立或並行的繪畫傳統得以交流融匯,從此,一個以文人畫家爲主角,以建構文人畫圖式爲主題的繪畫新時代,拉開了序幕。趙孟頫也成爲文人畫的一代宗師。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書法家

趙孟頫同時還是元代的書壇領袖。在我國書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五歲起,趙孟頫就開始學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可謂對書法的酷愛達到情有獨鍾的地步。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于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草爲當代第一,小楷又爲子昂諸書第一。”其書法作品華美而不乏骨力,流麗而不落甜俗,瀟灑中見高雅,秀逸中吐清氣。這是趙氏深厚的功力、豐富的學養、超凡脫俗的氣質所致。世稱“趙體”。到其晚年更是達到:人書具老,超神入聖的境界。爲中國書法史立下了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峯。

鑑於趙孟頫在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

〔4〕柳公權 篇四

在我國的書法史上,有一位擅長楷書,以骨力清勁著稱於世的大家,這就是爲人所熟知的柳公權。

柳公權(778—865),字誠懸,陝西耀縣人。他繼承了前輩書體結構,自創所謂“柳體”,併爲後世百代楷模。穆宗帝問他怎樣用筆最佳,他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這句名言被後世傳爲“筆諫”佳話。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柳體”與“顏體”齊名,並稱“顏筋柳骨”。

柳公權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荊棘編成,又是站在巨人的肩頭上去摘取的。他善於吸取書藝大家的智慧與成果,變化成自己一家書藝。柳公權從顏真卿處接過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豎起了一座巍峨豐碑。人們瞻仰這豐碑時,景行仰止,重其書,慕其人,故書與人並垂不朽。

柳公權的楷書成就之高,以至其後一千年來,在柳體一路中再無名家。所謂:“自古學柳無大家。”

〔6〕蘇軾 篇五

蘇軾(1037~1101),中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

蘇軾有着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皆有精湛的造詣。他是中國傑出的文豪,是北宋文壇領袖。建樹了多方面的文學業績。散文與歐陽修並稱“蘇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詩清新剛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開宋一代詩歌新貌。詞風豪放雄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改革了詞風,開拓了詞境,提高了詞品。他在文學藝術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蘇軾同時是宋代傑出的書法家,居北宋書壇“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蘇軾書法早年學徐浩、柳公權,中年又學顏真卿、楊凝式,最後形成獨特的風格。他精於行書及楷書。蘇軾的行書與黃庭堅的清勁、蔡襄的溫淳婉媚不同,而是筆墨豐肥圓潤、渾厚爽朗;因其修養廣博,故“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天真平淡,格調俊逸,以氣韻見勝。其作《黃州寒食帖》用筆渾厚遒逸、跌宕多變,富有情感,被譽爲“天下第三行書”。其書風之影響至今不絕。

〔8〕張旭 篇六

張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江蘇蘇州)人。初仕爲常熟尉,後官至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工詩書,草楷俱佳尤長草書。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書法家 他的草書,名噪當代,影響後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極爲重要的地位。時與李白詩,裴文劍舞稱“三絕”。被後世譽爲“草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