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華美德故事精品多篇

中華美德故事精品多篇

中華美德故事 篇一

【楊業爲國捐軀】

楊業是北宋時期的愛國將領,在抗遼鬥爭中屢建戰功,被人們稱爲“楊無敵”。在楊業鎮守北方邊陲雁門關的時候,遼國派大軍犯境,宋軍探馬早已報告楊業,楊業在代州附近(今山西代縣)設下伏兵。等敵軍一到,楊業率數千精騎出其不意進行阻擊,敵軍頓時亂了陣營。楊業一馬當先連斬數名遼將,遼軍大敗逃走。

公元986年,宋太宗大舉攻遼。剛開始,戰事還算順利,不久東路軍失利,朝廷命令全軍撤退,並命楊業的西路軍在後面掩護。在分析敵我形勢之後,楊業和其他將領約定,由楊業出兵做誘餌,把遼軍引到陳家谷,宋軍在此伏擊,合力殲敵。隨後,楊業帶兵入雁門關,半路上遭到遼軍伏擊。雖然楊業手下的軍士各個勇敢頑強,但畢竟人單力薄,只能邊戰邊退,來到陳家谷。

可是等楊業退到陳家谷才發現,宋軍早已撤走。楊業只好率軍與遼軍激戰,血染戰袍,最後只剩一百多人,楊業自己身受十幾處傷。最後,將士們都犧牲了。楊業的戰馬中了箭,他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被遼兵抓獲。遼軍統帥想勸楊業歸降,被楊業堅決拒絕。他緊閉嘴脣,再也不說一句話。三天中,他不吃一粒飯,不喝一口水,絕食而死。

楊業及他的子孫英勇抗敵、保家衛國的故事流傳開來,就是我們熟悉的楊家將的故事。

中華美德故事 篇二

【包拯剛正不阿】

包拯是北宋時期的清官。他深知民間疾苦,不畏強權,秉公辦案,爲民伸冤,留下了許多故事,彈劾張堯佐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京城中的皇親國戚權力很大,宋仁宗寵妃的伯父張堯佐便是其中之一。張堯佐通過皇妃的關係進入京城,很快就成爲主管財稅的官員。但是,他貪污,胡作非爲。包拯知道後,和同僚們上書宋仁宗彈劾張堯佐。皇帝知道理虧,只得罷免了張堯佐的官職,但過了不久,又將他任命爲地方大員。包拯得知後又當面勸諫宋仁宗,認爲此人不可重用。宋仁宗迫於輿論壓力,只好免去張堯佐的官職。

一年後,宋仁宗又讓張堯佐擔任另一個官職。包拯知道後再次進諫,嚴厲地指出了皇帝用人的過錯,極力主張不能將此人留在京城做官。皇帝辯論不過包拯,又迫於各種壓力,只好下詔,明確昭示不再起用張堯佐。通過此事,包拯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的品質更加深入人心。

中華美德故事 篇三

【諸葛亮鞠躬盡瘁】

公元223年,蜀漢皇帝劉備病逝。臨終前,他拉着丞相諸葛亮的手說:“你的才能遠遠超過了魏國皇帝曹丕,一定能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如果我的兒子劉禪是個明白道理的好皇帝,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低劣無能,你就廢掉他,自己做皇帝吧!”諸葛亮聽後,痛哭着說:“陛下放心吧,這麼大逆不道的事我絕對不會做的,我一定會忠心耿耿地輔佐新主,一直到死。”劉備死後,諸葛亮擔負起了輔助劉禪治理蜀國的重任。全國上下,不管大事小事,他都盡心盡力地去做好,一點也不懈怠。在他的努力下,蜀國很快變得強盛起來。

爲了完成劉備生前統一天下的願望,諸葛亮於公元228年春天率軍隊攻打魏國,爭奪中原。由於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敗了。公元228年冬天,諸葛亮又一次集結軍隊,出兵北伐。出征前,諸葛亮給劉禪寫了篇名爲《出師表》的呈文,分析當時的形勢,表示北伐的決心。劉禪同意了諸葛亮的出兵計劃。隨後,諸葛亮帶領大軍開始北伐……

從公元228年到234年,由於蜀魏力量相差太大,諸葛亮六次北伐都沒有成功,但他統一天下的決心從沒有動搖過。這時,諸葛亮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他積勞成疾,終於臥牀不起,在遺憾中離開了人世。後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的名句演變爲成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意爲竭盡全力,貢獻出自己的一切,成爲人們表達忠貞之情的名言。

中華美德故事 篇四

趙州橋的傳說

趙州橋的神話流傳很久很廣,但對神化的趙州橋卻知者不多。它是以實物與抽象的神話結合使抽象的神話形象化,使只能聽到的幻想變爲能看到的似真的現實

傳說天上的神有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天罡,二十八星宿,九麼星君,六丁六甲。這一神話傳說對趙州橋的建造構想起了一定的啓發作用,奠定了創造設計的思想基礎,我們的先人,聰明的匠師,就是在這一思想的基礎上,大膽設想,巧妙構思,充分利用前人的經驗

神話傳說,把它們融化進了橋的構造中去。一是它把我國的在古代科學的天平地支作了橋的總體造型結構來設計,即太極分二儀,二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橋身爲太極,兩端爲二儀。四個小拱爲四象。二是又把傳說中的衆天神與橋的構件相結合,使科學的經驗與神話傳說融爲一體。創造出了一個神化形象的趙州橋。如,二十八道拱圈爲二十八星宿,每道拱圈的七十二塊拱石爲七十二地煞。它們在橋下承託橋底。龍根鐵樑爲九麼星宿,六塊勾石爲六丁六甲,它們保護橋身。一百零八塊仰天石爲一百單八將,鎮守橋兩邊。三十六根欄杆爲三十六天罡,把守橋面。各天神構件在太極、二議、四象、八卦結構的佈局內,分兵把守,緊密協作,各盡其力。這一巧妙的設計,借鑑、利用、結合神話傳說,以虛帶實,虛實結合,使這一神話的影響,在橋的設計構造中發揮着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我國匠師一大發明。由於這一巧妙的結合,使神的形象滲透到橋的結構之中,又使橋的結構以神的形象來體現,橋成了衆天神的化身--神化的趙州橋。

標籤:美德 多篇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