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爲什麼會有端午節通用多篇

爲什麼會有端午節通用多篇

端午節的來歷故事 篇一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讓我說給你聽聽吧!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有一年秦國攻打楚國,把楚國的。國王楚懷王抓走了。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即位,他不想救他爸爸,因爲他爸爸回來以後他就當不了國王了,所以他就找個藉口說:“秦國太強大了,咱們還是別惹他的好!”

屈原對楚頃襄王說:我們可以聯合齊國,共同去抗擊秦國。

當時有一個奸臣,怕屈原得到國王的信任,就向國王說了屈原很多的壞話。楚君襄王聽了這位奸臣的讒言,把屈原的官罷了,還把屈原流放到沅水、湘江一帶。

公元前278年,秦國功進楚國的都城,楚國滅亡。屈原居然聽到這個消息,心裏很傷心。抱着石頭投江自殺了。

從此,每年的這一天,人們更會用各種方式,開展各種活動,來紀念屈原。如包糉子、競龍舟、喝雄黃酒。

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吃糉子 篇二

糉子在晉代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

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包糉子,包的糉子花色品種極其繁多。

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 篇三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作爲中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節毫無疑問是其中最有“熱”感的節日。

作爲進入盛夏前的一個節氣,端午節顯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節的三天假日,可能會讓很多人考慮出去找個陰涼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農村,端午節確是一個忙碌的節日,因爲在中國蘊含豐富的農耕文化之中,端午節代表着夏收秋種。

在過去的北方,每年過端午正是新麥下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很期待這個日子的到來,因爲可以吃到新麥做的各種食品。而在過去的南方,端午節卻是另外一種糧食水稻收穫的季節,新打下來的水稻碾成了大米,過節的前一天正好可以包成糉子,然後美美吃上一頓。

現在,南北差異已經沒有那麼大,端午節吃糉子,這是全中國人民的一大傳統習俗。

中國人端午節吃糉子的歷史由來已久,傳說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流傳的,那一天人們互相送糉子作爲對屈原的紀念。

糉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據說,早在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不過在當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晉朝人周處《岳陽風土記》之中就記載道:“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出現雜糉。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糉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即果品入糉。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糉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糉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糉子已很時尚。在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中國的南北差異也還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

端午節的來歷故事 篇四

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通常稱爲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金華端午節習俗

民間認爲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端午節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節,民間要用各種方法預防五毒之害。各地還有“吃五黃”以克五毒之俗,黃鱔、黃魚、黃瓜、黃酒、雄黃,噴雄黃於室內各處,有的還投於水缸水井中。中國神話傳說中常出現用雄黃來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的情節,比如變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黃酒,失去控制現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但現代科學證明,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毒性太大,所以雄黃已逐漸在市場中失去蹤影。

金華各地端午節是女兒回孃家看母親的日子,送到孃家的禮品是一擔糉子,俗稱“擔端午”,擔端午從七年級到初四都可以,方言“四”與“喜”諧音,做母親的喜歡女兒初四來。俗諺雲:“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個大午前。”到初五日吃過中飯,端午節就算過完了。而今,端午節更像是孝敬長輩日,晚輩往往在這一天給長輩送綠豆糕或各種營養品。

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竈頭及牀上懸掛菖蒲、艾草,金華習俗認爲菖蒲、艾草可以驅鬼辟邪。相傳端午日白娘子盜仙草救活許仙,所以各地習俗都以爲這一日採草藥最靈。人們採車前草、六月雪、紫蘇、青木香等泡茶或治痧,也有的採菖蒲根浸於滷水,以備療瘡。有的在端午日取枳殼、陳皮、厚朴、山楂及麥芽糖煮“午時茶”,認爲喝了“午時茶”能驅穢氣。藥店裏還有端午送藥頭的習俗,平時各家藥店在自制飲片時,把揀出來的斷頭殘葉積聚一起,每年農曆五月七年級開始就成筐放在門口,讓顧客免費自取,或送到大主顧家中說是端午節五毒出洞,讓大家在午時薰煙,可以驅蟲毒,去穢氣,免疾病。

端午節前後,各地城鄉都流行掛香包,香包或用絲線鉤織成,或用碎布料縫製成動物等各種形狀,其中心形居多,中納香粉、樟腦或艾草等,或用於出售或分送親朋孩子,掛在胸前辟邪。

舊時,端午節期間,武義城鄉還要推端午船驅五鬼,從農曆五月七年級開始,武義城隍廟就用毛竹扎制龍船,船上綁着五個紙人,象徵五鬼,加以裱糊、上色。到初五日,道士在城隍廟各個角落催促“疫鬼”上船,推船前,由打鑼開路的人圍着船敲三圈,叫“側船”;後由七個男青年推船疾行,以免“五鬼”中途“逃脫”。導以響鑼,鳴放炮仗,叫“推端午船”。各行各業停工半日前往觀看,沿街各店各戶紛紛向“龍船”撒茶葉、米,最後將船推至水中,意爲驅出“惡鬼”。鄉下則於端午節前到廟裏唸經三日,端午日推一小木船入河,也叫推端午船。相傳古時永康王崇五鬼纏身,一老道幫助捉鬼,封五鬼於酒罈,投於江中,壇漂至武義,被人撈起打開,五鬼遂出,作祟於此,城隍得知派判官捉五鬼,在端午日扎龍船送鬼出境。後纔有此俗。

端午日,有的地方還要“驅蚊蟲娘”,老年婦女用火把照亮牆角落,口唸“蚊蟲娘,蚊蟲娘,送你到東陽;到東陽,吃得胖,回來過重陽”。或“蚊蟲娘,不要在家叮婆娘,快到田裏叮稻娘”等,然後送火把出郊。有的在門上畫石灰符,符多爲八卦圖,也用以驅蚊,畫的時候也念類似的咒語。

自然,今日之端午節早已破舊迎新、化繁就簡,而那份孝父母敬長輩的內涵正在發揚光大。

懷化的端午節有什麼風俗

懷化境內民間以五月初五爲小端午,五月十五爲大端午。有的看重小端午,有的看重大端午。在洪江還有以初十爲節的。凡端午節這一天,城鄉家家門前懸艾葉、菖蒲,以“避邪”;同時搗首蒲、蒜頭拌雄黃,取汁灑牆壁屋角以消毒,老少用百草煎湯洗澡,以“防百毒”。各家各戶包糉子、煮鹽蛋、上雄黃酒過午。

這一天,家家用紅紙寫咒語:“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我今把筆畫,蟲蟻歸地府”。貼於牆上,可避蛇蟻。

相傳端午節百草可藥,此日採藥藥性好。民間採車前草、金銀花、紫蘇、艾葉煮湯沐浴可防生瘡療。又取蟾蜍灌墨汁,倒掛風乾,備治癲癰。所以俗語云:“癲蛤蟆躲端午,躲過初五,躲不過十五”。靖州城於端午這天趕藥場,大街小巷擺滿營蒲、艾葉等草藥。

龍舟活動:

居於江河兩岸的民衆,有賽龍舟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俗。以懷化沉陵、辰溪等地濱江或寬敞溪河水面最爲熱鬧。沉陵城區龍舟有紅、黃、白三種,各爲一組,開展競賽。近年,又增加黑、花、綠各種,共有龍舟:30餘艘。

龍舟競渡,城區數萬人聚於河灘觀賽。公路沿線,沉、酉水上下民衆,外縣羣衆紛紛乘車、船前往觀看龍船。賽程從初五直到十五方止。

端午忌鰍魚:

端午節前不準吃鰍魚,不許下田捉鰍魚。吃過糉子後,才許下田捉鰍魚。在陰曆立夏後到五月初五前,也不準直說“泥鰍”,而要說是“短蛇”。有時小孩在溪壕中撈魚,偶然撈着,也要說“短蛇呀,我們不要你,下次不要來”,更不許帶回家拿進屋。只有到五月初五後,用鰍魚敬了祖宗才允許吃。

端午節的由來中英文 篇五

Today is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o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You only know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but do you know how it came about? And if you say it's going to be a long, long time ago.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re was a doctor named qu yuan in the state of chu. He was not only a good man to govern the country, but also a great poet. At that time, the state of qin seized the king of chu, qu yuan suggested that chu, the son of the king of chu, the king of the state of chu had saved the king, but the king was afraid to fight the state of qin. Have a bad man don't want to qu yuan's favored, is worthy of the organizer before the king of chu said to speak ill of qu yuan, chu Wang Xin the man worthy of duct, sent the fief of qu yuan confiscated, exiled to lost him. Finally, the state of chu was destroyed by the state of qin. Because of qu yuan is a patriotic poet, his heart ached, wrote a poem of jiu ge, determination and national survival, is holding a stone and jumped into the lost, put an end to his tragic life. At that time, many people, in order to save qu yuan, drove the boat, threw rice balls and meatballs into the river, and poured realgar wine into the river to prevent the fish and shrimp from biting qu yuan's body. Later, in memory of the great poet, qu yuan,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a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on this day, held Dragon Boat Festival activities, and dumplings, drink realgar wine.

今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只知道端午節,但是你們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如果要說這就要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講。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夫叫屈原,他不但是一個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還是一個偉大的詩人。當時,秦國把楚懷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把大王救回來,但楚頃襄王怕打不過秦國,猶豫不決。有一個壞人不想讓屈原受寵,就在楚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頃襄王信了那個人的話,就把屈原的封地沒收了,把他流放到汩羅江那裏了。終於,楚國被秦國滅掉了。因爲屈原是一個很愛國的詩人,他心如刀割,就寫了一首《天問》的詩,決心和國家共存亡,就抱着一塊石頭跳進了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當時,許多人爲了救屈原,就駕着船,向江裏投飯糰和肉丸,並向江裏倒雄黃酒,防止魚蝦咬傷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並在這天,舉行賽龍舟活動,幷包糉子、喝雄黃酒。

端午節的習俗大全 篇六

1、端午節吃糉子:糉子也是藥膳的一種。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糉子的糉葉更有講究。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和荷葉。

2、掛艾葉菖蒲:端午過後,邪氣主要是溼熱、穢濁,所以要芳香化溼,芳香化濁,端午節的習俗中總離不開芳香。

3、佩戴香包:端午節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4、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可以有效地避免自身受到五蟲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