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原文及對照翻譯【通用多篇】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原文及對照翻譯【通用多篇】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對照翻譯 篇一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州路八千。

一篇《論佛骨表》早晨上秦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欲爲聖明除弊事, 肯將衰朽惜殘年!

本來想爲皇帝清除危害社會的事情,怎麼會顧惜我衰朽的`殘年餘日呢。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雲彩橫出於秦嶺,我的家在哪裏?雪漫藍田關,連我騎的馬都不往前走。

知汝遠來應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邊。

知道你遠道趕來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你做好準備到南方的瘴氣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本文背景: 篇二

公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憲宗命宦官從鳳翔府法門寺真身塔中將所謂的釋迦文佛的一節指骨迎入宮廷供奉,並送往各寺廟,要官民敬香禮拜。時任刑部侍郎的韓愈看到這種信佛行爲,便寫了一篇《諫迎佛骨表》。勸諫阻止唐憲宗,指出信佛對國家無益,而且自東漢以來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結果觸怒了唐憲宗,韓愈幾乎被處死。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篇三

唐代: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潮州 一作:潮陽)

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欲爲 一作:本爲;聖明 一作:聖朝;肯將 一作:敢將)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作者介紹 篇四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祕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爲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爲“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並從祀孔廟。韓愈作爲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後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賞析 篇五

韓愈《論佛骨表》是一篇正氣凜然的名文。文中說:“今聞陛下令羣僧迎佛骨於鳳翔,御褸以觀,升入大內,又令諸寺遞迎供養。——百姓何人,豈合更惜身命?焚香燒指,百十爲羣,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惟恐後時。老少奔波,棄其業次。若不即加禁遏,更歷諸寺,必有斷骨臠身,以爲供養者。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鑑臨,巨不怨悔。”這首詩和這篇文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前兩聯寫“左遣”,一氣貫注,渾灝流轉。“貶”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爲國“除弊”,可見“貶”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貶”,處罰何其迅急!一貶就貶到“八千”裏以外,處罰又何其嚴厲!那麼“九重天”雖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氣壯地聲言“欲爲聖明除弊事”,表明並未因受嚴譴而有絲毫心,其剛正不屈的風骨宛然如見。“朝奏”與“夕貶”、“九重天”與“路八千”、“聖明”與“衰朽”、“欲……除弊事”與“肯……惜殘年”,強烈對比,高度概括,擴大和加深了詩的內涵。

註釋 篇六

⑴左遷:降職,貶官,指作者被貶到潮州。藍關:在藍田縣南。《地理志》:“京兆府藍田縣有藍田關。”湘:韓愈的侄孫韓湘,字北渚,韓愈之侄,韓老成的長子,長慶三年(823年)進士,任大理丞。韓湘此時27歲,尚未登科第,遠道趕來從韓愈南遷。

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論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 uaw )天:古稱天有九層,第九層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遙遠。八千,不是確數。

⑷“欲爲”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餘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豈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殘年:顧惜晚年的生命。聖明,指皇帝。

⑸秦嶺:在藍田縣內東南。

⑹“雪擁”句:立馬藍關,大雪阻攔,前路艱危,心中感慨萬分。擁:阻塞。藍關:藍田關,今在陝西省藍田縣東南。馬不前: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驅馬涉陰山,山高馬不前。”

⑺汝(rǔ):你,指韓湘。應有意:應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於潮州,向韓湘交待後事。瘴(zhàng)江:指嶺南瘴氣瀰漫的江流。瘴江邊:指貶所潮州。

⑼潮陽:今廣東潮州潮安區。

版本 篇七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⑴

一封朝奏九重天⑵,夕貶潮州路八千⑶。

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⑷!

雲橫秦嶺家何在⑸?雪擁藍關馬不前⑹。

知汝遠來應有意⑺,好收吾骨瘴江邊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