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消毒隔離制度(精品多篇)

消毒隔離制度(精品多篇)

最新消毒隔離管理制度 篇一

1、室內佈局合理,清潔區、污染區分區明確,標誌清楚,有流動水洗手設施。

2、進入室內時應衣帽整潔,帶口罩,操作前洗手,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3、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無菌物品按滅菌日期依次防入專櫃,過期重新滅菌。

4、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

5、各種藥品分類放置,標籤明顯,字跡清楚,抽出的藥液,開啓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註名時間,超過2小時後不得使用。

6、碘酊、碘伏、酒精應密閉保存,每週更換2次,容器每週滅菌2次。無菌敷料罐應每天更換並滅菌;置與無菌儲槽中的滅菌物品一經打開,使用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

7、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爲清潔區,下層爲污染區,進入病室的治療車、換藥車應配有快速手消毒劑。

8、堅持每日清潔、消毒制度。室內每天空氣消毒兩次,有記錄。每做完一項處置,要隨時清理,地面溼式清掃,清潔★★用具要專用,除工作人員及治療病人外,其他人員不許在室內逗留。

消毒隔離制度 篇二

1、工作人員入室前應嚴格洗手,消、更衣。患有皮膚化膿及其他傳染病的工作人員不得入內。

2、室內堅持安靜、整潔,工作人員做到四輕,病室應定期通風、換氣、消,溼式擦拭物體表面及地面,潔具專用,每月做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手細菌監測並記錄結果。

3、各種醫療用具用後必須消,新生兒用具每日消,每月食具細菌監測一次。

4、嚴格探視制度,探視者應着清潔服裝,洗手後方可接觸嬰兒。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間,禁止探視。

5、新生兒出院後,其牀單元、保溫箱等,應徹底清潔、消。

最新消毒隔離管理制度 篇三

1、護理副院長/副主任負責監督、指導護理人員嚴格執行消毒、隔離、一次性物品管理等制度,對全院養老護理人員進行預防、控制機構內感染有關知識的培訓。

2、設機構內感染監控人員,檢查督促本單元消毒隔離工作,養老護理人員必須遵守消毒隔離原則。

3、護理人員必須瞭解消毒劑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等。

4、體溫計、便器、尿壺等專人專用,若給他人使用必須先消毒。毛巾、臉盆、牙刷、剃鬚刀專人專用。

5、接觸血液、體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後必須洗手,護理每位老人前後要洗手,協助老人餐前便後洗手。

6、各護理單元應定期通風換氣,地面應溼式清掃,牀頭桌、椅每日溼式擦拭,保持清潔;當有血跡、糞便、體液等污染時,應用有效消毒劑拖淨。抹布、拖把應分區專用,用後消毒、洗淨、晾乾。應設有流動水洗手設施,開關採用腳踏式、肘式或感應式。洗手用的肥皂或液體皁應保持清潔,可用紙巾、風乾機、擦手毛巾等擦乾雙手,擦手毛巾應一次一用。

7、老人出院或死亡後,居室及室內物品必須做好終末消毒。對人住後患傳染病的老人,按照規定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採取必要的隔離措施,並通知其託養人或親屬轉送專門的醫療機構治療。其用過的物品、被服、病室都要嚴格消毒處理。

8、定期消毒老人使用的餐具,定期清洗老人的被褥和衣服,老人衣服、牀單、被套、枕套每月至少更換一次,如有特殊情況及時更換。髒被服不能在護理單元及走廊清點。

9、建立消毒工作記錄冊。

消毒隔離制度 篇四

爲加強學校傳染病疫情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學校內的發生與流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日常環境衛生

1、建立健全室內外環境清掃制度,每天一小掃,每週一大掃,分片包乾,定人、定點、定期檢查。

2、教具要保持清潔,定期要消毒、清洗。

3、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室內溼式打掃,冬天也要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室內有防蚊蠅、防暑設備。教室應在每節課後開窗通風,其他教學用房每天開窗通風2~3次。

4、廁所清潔通風,定時打掃並消毒。

二、消毒隔離措施

1、堅持定期消毒制度,由後勤負責對各教室、專用教室的消毒。

2、有專用保健室、消毒器械室。

3、學校設立衛生室、要根據學校條件建立隔離室和觀察牀或應急隔離室。

4、班主任如發現學生異常及時向衛生人員反映。衛生人員發現各類傳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讓其與其他人接觸。

5、立即送至應急隔離室,所在班徹底消毒。患者待隔離期滿痊癒後,經醫生證明方可回所在的班。(附件一:主要傳染病潛伏隔離期及接觸者觀察時間期)

6、對患者要專人護理,仔細觀察,按時吃藥和餵飯。

7、如發生傳染病除隔離病人外,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病人到過的地方進行消毒。有必要對接傳染病患者接觸過的人進行檢疫、隔離、觀察。班學生不串班,不混班。檢疫期滿後無症狀者方可解除隔離。

8、學生離校一個月以上或外出(離本市)返回時,應向家長詢問有無傳染病接觸史。並要經過醫務人員重新檢查。未接觸傳染病的要觀察兩週。有傳染病接觸史的待檢疫期滿方可歸班。

9、工作人員家中及學生家中發現傳染病人時應報告學校領導、採取必要措施。

消毒隔離制度 篇五

1、佈局合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三區劃分清楚,路線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潔,強制經過,不得逆行。

2、根據各房間的功能、大小等特點,選用有效的消方法,確定消時間,同時要做好消效果的監測。

3、無菌區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無菌規則,室內門窗及無菌櫃要潔淨無塵,每一天上班後用含氯消劑擦拭物體表面和地面,然後空氣消,定期做空氣培養,記錄監測結果。

4、滅菌合格物品應有明顯的滅菌標誌和日期,專室專櫃存放,在有效期內使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拆除外包裝後,方可移入無菌物品存放間。

5、下收下送車輛,潔污分開,每日清洗消,分區存放。

6、洗滌間工作完畢後,將洗滌池內外刷洗乾淨,清理濾水雜物,用含氯消劑消池內外,地面及近地牆面。

7、各區域清潔用具應區分,用後消處理後備用。

消毒隔離制度 篇六

(一)環境衛生

1、要建立健全室內外環境清掃制度。每天一小掃,每週一啊掃。分片包乾,定人、定點、定期打掃和檢查。要徹底消滅蚊、蠅、鼠、蟑螂等害蟲。

2、幼兒玩教具要保持清潔,定期消毒、清洗。

3、經常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室內要有防蚊、防蠅、防暑、防寒等設施。

4、廁所要清潔通風,定期打掃並消毒。兒童用的便盆,每次用後要立傾倒,刷洗乾淨,每日用消毒液浸泡。三歲以上幼兒要提倡用蹲式廁所。

5、幼兒桌椅高度應符合幼兒年齡和身高等要求。

6、對患傳染病的幼兒所在班和與傳染病患者接觸過的幼兒不混班,不串班。檢疫期滿後無症狀者方可來園。

7、幼兒及工作人員患傳染病應及時隔離治療,所在班要徹底消毒,待患者隔離期滿並痊癒後,經醫生證明方可來園。

8、幼兒離園一個月以上或外出(離本市)返回時,應向家長詢問有無傳染病接觸史。

9、工作人員家中及幼兒家中發現傳染病人時應及時報告園領導,並及時採取必要措施。

(二)個人衛生

1、幼兒每人二巾二杯,日常生活用品專人專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兒飯前便後洗手,早晚用流動水洗手洗臉,保持個人清潔。

3、幼兒飯後要漱口,教育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

4、教育幼兒在家要定期洗頭和洗澡,保持服裝整潔。午睡室的被褥、牀單要定期洗曬。

5、保護幼兒視力,室內要注意採光。看電視一次時間不宜過長,看時不要離開電視機太近。電視機安放高度要適中。

6、工作人員要保持儀表整潔,勤洗頭洗澡,勤剪指甲。飯前便後和開飯前用肥皂洗手。

消毒隔離制度 篇七

1、手術室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各區域間標誌明確,貼合功能流程。

2、進入手術室要換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換鞋,外出時必須更換外出衣及外出鞋。

3、手術器具及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能壓力蒸氣滅菌的應使用高壓蒸汽滅菌;油、粉、膏等首選乾熱滅菌;不耐熱物品如:各種導管、精密儀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選用低溫滅菌法。

4、麻醉用具應定期清潔、消,接觸病人的用品應一人一用一消;嚴格遵守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規定。

5、洗手刷應一用一滅菌。

6、醫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消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7、嚴格執行衛生、消制度,必須溼式清潔,每週固定衛生日。

8、嚴格控制參觀人員,手術間儘量減少流動人員,減少手術間開關門的次數。

9、隔離病人手術通知單上註明感染情景,嚴格隔離管理,術後器械及物品雙消,標本按隔離要求處理,手術間嚴格終末消。

10、手術廢棄物品放入黃色垃圾袋內,封閉運送,無害化處理。

消毒隔離制度 篇八

1、診療區域內應當保證環境整潔,每日對口腔診療、清洗、消區域進行清潔、消每日定時通風或者進行空氣淨化;對可能造成污染的診療環境表面及時進行清潔,消處理。每週對環境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潔、消。

2、進入病人的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到達“一人一用一消或者滅菌”的要求。

3、對每位病人操作前後,必須洗手或手消,操作時必須帶口罩、帽子,必要時配戴防護鏡。

4、凡接觸病人傷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機、車針、擴大針、拔牙鉗、挺子、鑿子、手術刀、牙周刮治器、潔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後均應滅菌,常用口腔科檢查器、充填器、托盤等每人用後均應消。

5、凡接觸病人體液、血液的修復、正畸模形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須消。

6、用後的敷料等感染性廢物應及時清理、密閉、焚燒。

消毒隔離制度 篇九

1、工作人員進入ICU應換專用工作服,換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進入。

2、病人的安置應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診療活動應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堅持室內清潔衛生,每日用消液拖地兩次,對室內空氣應定期進行消監測。

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認真洗手或手消,必要時帶手套。

5、注意病人各種留置管路的觀察,局部護理與消,加強醫院感染監測。

6、加強抗感染物應用的管理,防止病人發生菌羣失調,加強細菌耐性的監測。

7、加強對各種監護儀器設備,衛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與管理。

8、嚴格探視制度,限制探視人數;探視者應更衣、換鞋、戴帽子、口罩,與病人接觸前要洗手。

9、對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菌感染的病人,嚴格消隔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