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學生創業報告多篇

學生創業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大學生創業問題調查報告

摘 要在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日益嚴峻,伴隨着政府政策引導與社會觀念的轉變,大學生創業意識,就業方向也悄然發生轉變。通過對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研究,我們旨在瞭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在創業前準備的真實狀況,分析大學生創業現狀問題,給大學生提出創業前的建議。

關鍵 詞大學生/創業問題/政府高校引導/社會關注/調查報告

浙江是一塊創業的熱土,民營經濟興旺發達的省份。浙江高等教育也是走在中國教育行業的前列,高校衆多,但由於崗位差異,每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也是異常激烈,創業也逐漸成爲衆多大學生的第一選擇。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爲創業者。

爲進一步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我們就大學生創業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我們希望通過研究報告,能夠引起各高校與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這個研究給創業前的大學生、政府、高校、社會提出建議。

我們小組主要採用問卷調查和網上查閱資料等形式。我們小組也參考了一些其他調查問卷的格式,結合實際編製成《大學生創業問題調查問卷》(見附錄二)。問卷編制好後,小組成員通過各自qq向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爲確保調查結果的可信度,我們採取了無記名方式。最終調查問卷共發100份,實際統計80份。調查結果見 附錄

本次調查範圍涉及人羣大多是來自各大高校的學生,涉及衆多專業,範圍涵蓋廣泛,涉及面廣。從科學合理的角度講,我們的整個調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現狀分析與調查結果: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裏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爲廣大的同學所瞭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佔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佔30%,不太願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佔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佔15%。從這裏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雖然佔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佔10%,所佔比例較小,說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二、結論分析與建議:

《關於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爲一個課外業餘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於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於我們大專生來說,要作到大範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麼現實的。因此,出於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採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從調查問卷和現場人員訪談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高校在大學生自我創業中發揮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創業指導、資金落實、客戶聯絡、社會溝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較規範、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高校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一方面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觀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創業技能進行全面培訓,並最終使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

對於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臺,對於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鍊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爲最重要在於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從前面所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鍊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

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爲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

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鍊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說敢當,敢作敢爲,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爲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於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並採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爲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三)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閱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信息。一般來說,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論壇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蘊藏着豐富的創業知識。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係,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爲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並把其作爲開啓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學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複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學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幹得好。

(五)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實踐環節能使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等。其次,大學生還可通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瞭解市場,並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三,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平時可多與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還可通過email和電話拜訪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專業機構諮詢。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往往比看書本的收穫更多。通過這種人際交往途徑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將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其四,投身於真正的創業實踐。在畢業前後進入創業啓動階段,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一個小店鋪,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等,在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這些活動成爲大學生步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步,同時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既爲他們將來開展創業活動積累了經驗,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也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爲大學生提供應對挫折,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促進大學創業成功。

通過研究,我們希望能爲在校大學生提供富有建設性意義的調查結果與信息,普及創業理念,彌補大學生長期呆在校園裏對社會缺乏瞭解的不足,增加日後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努力,在電信分院老師、團學幹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小組完成了此次調查研究。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寫,我們的日常工作、調查方法、報告論文格式等也存在着諸多不足與缺陷,望評委老師能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爲我們日後其他工作做借鑑!

【第2篇】大學生返鄉創業調查報告

在二oo八年經融危機危機席捲全球中,全球的企業導閉似秋風掃落葉般哀敗。工人下崗一時沸沸揚揚,特別是一個龐大人口的中國,就業本來就吃勁,經融危機這一波過去,大學生就業更顯得履步難行、日趨嚴峻。據國家相關數據統計顯示,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和往屆待就業的大學生共計800多萬人次還沒有工作,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在中共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號召下,大學生返鄉就業及自主創業已成現實的拉開了中國教育與就業的新篇章。

爲了解和掌握大學生返鄉就業的最新動態,我和三位同學專門組成社會實踐調研小組在暑期對陝西榆林的大學生返鄉創業進行了一次調研,現就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實踐過程簡況

榆林市中國能源的富集區,現在正走在西部大開發熱潮的前列,許許多多的大中型企業紛紛踏之而來進駐榆林。在榆林能源名揚四海的同時,榆林農業的潛力也隨着工業帶動,初開花樣。但相對而言農業還是落後,技術條件差等一系列障礙因素直接制約了這裏農業的輝煌發展。我想這與大學生的‘孔雀東南飛’有內在的聯繫。榆林的就業渠道是好,但是就業行業過於的單一。我們在掌握了這些基本區域情況的基礎上開始了具體的分工調查。榆林共轄11縣1區,這樣我們每個人負責抽樣調查3個縣區,每個人的調查任務包括‘至少2例大學生返鄉情況跟蹤報告’、‘關於羣衆對大學生返鄉的看法和建議調查填表至少60份’、‘當地政府部門的相關配套政策實施效果調查至少3份’。分工完畢後,我們決定利用15天的時間到個縣區進行實地調查。爲了提高本次調查的效率、減少調查費用和時間,我們按照縣區的地理位置分工。分別將府谷縣、神木縣、榆陽區劃爲一人負責調查,佳縣、米脂、吳堡三縣由一人負責,子洲、綏德、清澗三縣由一人負責,靖邊、定邊,橫山三縣有一人負責調查。

次日清晨,我們四人在榆林汽車客運站告別 ,分別踏上了自己的調查區域,我負責調查的是神府榆三縣區,我登上前往神府的汽車,汽車一行駛進入神府區域,道路兩旁一眼望去就是高大的工業廠房,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大開發的繁榮景象。此時,我的心不由得爲之一振----15天的實踐活動到底能否成功,能不能得到調查對象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三四個小時的車程過後抵達到了府谷縣城。此時已將近中午,按照預先計劃安排,我先走訪調查了府谷縣開發區的幾家企業。午飯過後,正值上班族下班的時間,我又在各條繁華街道發放了羣衆意見調查表,第二天又通過市民介紹,走訪了大昌汗等幾個鄉鎮對一些留在農村進行農業創業的大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在返回的路上又對沿途一些村子的農民羣衆進行了調查。

就這樣,我連續調研了府谷縣、神木縣、榆陽區三縣區。由於我所走的是榆林市比較富有的三個縣區,這裏不僅交通便利而且還得到了羣衆的積極配合,三縣區走訪調查比較順利。我僅僅用了9天的時間就將自己所負責的區域調查任務完成,然後我就開始整理所獲得的材料,對本次調查實踐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的歸納總結。由於各方面條件的差異,其他三位同學分別以11天、13天、14天的時間預期順利的完成了本次調查任務。

二、對調查材料的分析總結

1、由於榆林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故導致南北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差距拉大。北六縣大學生返鄉就業總體比南六縣好,不僅工作環境好,而且工資待遇也高,政府相關政策傾斜也比較大,但是在艱苦創業方面難六縣普遍好於北六縣。

2、大學生返鄉創業朽敗意識較強,不能真實的去考驗自己,而是藉助返鄉創業的幌子來套取政府的政策性資本,或有些大學生藉助金錢和關係網不擇手段的不求公職。

3、據調查有86%的大學生不願意到基層、農村去創業,而是一擁而上的去報考公務員。只是存在城區大學生過剩而基層中小企業嚴重短缺人才的現象。

4、待就業的大學生多數具有就業錯位觀。總是眼高手低,找工作不與自己客觀看齊,總是放不下大學生的架子,對自己的薪酬預期值評估過高而形成了嚴重的就業色盲。

5、有真正從艱苦奮鬥中去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最終卻普遍從在着困境。政府扶持資金不到位,相關制度不完善,社會經驗不豐富------爲此在調查中,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都顯得很無奈、很迷茫!

三、我的幾點建議和本次調查心得體會

通過調查分析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作爲畢業大學生應該擺正心態,放下大學生的架子,從基層做起,踏踏實實的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同實踐結合起來從最艱苦的崗位學起、做起。

第二,大學生應擺正自己的就業觀,有客觀準確的衡量自己、評價自己。

第三,政府部門應將相關政策進一步清晰化、系統化、嚴格化。將政策和政府本意工作落到實處,爲那些赤手空拳真正奮戰在艱苦創業一線的大學生保駕護航。

第四,大學生返鄉創業應該轉變思想,着眼長遠,艱苦創業,大膽拼搏。

再本次調查中我也有許多收穫,作爲一名還未畢業的大學生,首先能在關注就業問題上而主動參與社會實踐調研活動,就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和鍛鍊。並且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社會溝通能力和組織策劃能力,讓我體會更深的是就業的確很難,從中讓我明白在大學期間有力的積極提升自己,用知識武裝自身來解決自身就業問題顯得尤爲重要。

雖然我們的調查時間在整個社會中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但是我們還是真誠的希望通過我們的調查能夠對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起到一定的進步作用。也真誠希望能夠看到我國教育與就業這一事業早一日得到解決和良性發展!

大學生返鄉創業調查報告

【第3篇】大學生創業觀調查報告

隨着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創業率是越來越大,下面小編整理了大學生創業觀調查報告,歡迎閱讀!

大學生創業觀調查報告

浙江是一塊創業的熱土,民營經濟興旺發達的省份。浙江高等教育也是走在中國教育行業的前列,高校衆多,但由於崗位差異,每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也是異常激烈,創業也逐漸成爲衆多大學生的第一選擇。xx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爲創業者。”

爲進一步深入貫徹黨的xx大精神,我們就大學生創業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我們希望通過研究報告,能夠引起各高校與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這個研究給創業前的大學生、政府、高校、社會提出建議。

我們小組主要採用問卷調查和網上查閱資料等形式。我們小組也參考了一些其他調查問卷的格式,結合實際編製成《大學生創業問題調查問卷》(見附錄二)。問卷編制好後,小組成員通過各自qq向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爲確保調查結果的可信度,我們採取了無記名方式。最終調查問卷共發100份,實際統計80份。調查結果見 附錄1

本次調查範圍涉及人羣大多是來自各大高校的學生,涉及衆多專業,範圍涵蓋廣泛,涉及面廣。從科學合理的角度講,我們的整個調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現狀分析與調查結果:

教育部部長賙濟11月20日在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xx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爲此,會議決定將xx年作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參考中國教育在線)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

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着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爲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爲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裏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爲廣大的同學所瞭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爲了全面瞭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 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通過問卷形式爲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爲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佔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佔30%,不太願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佔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佔15%。從這裏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雖然佔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佔10%,所佔比例較小,說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第4篇】大學生創業問題調查報告

當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同學選擇了創業,下面小編整理了大學生創業問題調查報告,歡迎閱讀!

xx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爲創業者。

爲進一步深入貫徹黨的xx大精神,我們就大學生創業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我們希望通過研究報告,能夠引起各高校與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這個研究給創業前的大學生、政府、高校、社會提出建議。

我們小組主要採用問卷調查和網上查閱資料等形式。我們小組也參考了一些其他調查問卷的格式,結合實際編製成《大學生創業問題調查問卷》(見附錄二)。問卷編制好後,小組成員通過各自qq向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爲確保調查結果的可信度,我們採取了無記名方式。最終調查問卷共發100份,實際統計80份。調查結果見 附錄

本次調查範圍涉及人羣大多是來自各大高校的學生,涉及衆多專業,範圍涵蓋廣泛,涉及面廣。從科學合理的角度講,我們的整個調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現狀分析與調查結果:

教育部部長賙濟11月20日在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xx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爲此,會議決定將xx年作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參考中國教育在線)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着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爲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爲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裏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爲廣大的同學所瞭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爲了全面瞭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 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通過問卷形式爲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爲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佔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佔30%,不太願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佔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佔15%。從這裏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雖然佔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佔10%,所佔比例較小,說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而第三題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 ?調查中,考慮過的大學生佔97.5%,完全沒想過的大學生佔2.5,正在進行創業的大學生佔0%,已經嘗試過創業的大學生佔0%。從這裏體現了創業的問題對大學生不是什麼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思考過創業的問題。而第十題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 調查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佔47.5% 沒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的佔52.5%。其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次數一般在1-2次。從這體現出大學生參加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比例相對較小,大學生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還有待加強改進。

二、結論分析與建議:

《關於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爲一個課外業餘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於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於我們大專生來說,要作到大範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麼現實的。因此,出於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採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從調查問卷和現場人員訪談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高校在大學生自我創業中發揮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創業指導、資金落實、客戶聯絡、社會溝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較規範、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高校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一方面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觀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創業技能進行全面培訓,並最終使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

對於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臺,對於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鍊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爲最重要在於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從前面所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鍊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

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爲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鍊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說敢當,敢作敢爲,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爲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於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並採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爲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三)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閱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信息。一般來說,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論壇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蘊藏着豐富的創業知識。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係,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爲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並把其作爲開啓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學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複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學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幹得好。

(五)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實踐環節能使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等。其次,大學生還可通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瞭解市場,並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三,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平時可多與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還可通過email和電話拜訪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專業機構諮詢。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往往比看書本的收穫更多。通過這種人際交往途徑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將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其四,投身於真正的創業實踐。在畢業前後進入創業啓動階段,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一個小店鋪,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等,在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這些活動成爲大學生步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步,同時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既爲他們將來開展創業活動積累了經驗,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也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爲大學生提供應對挫折,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促進大學創業成功。

通過研究,我們希望能爲在校大學生提供富有建設性意義的調查結果與信息,普及創業理念,彌補大學生長期呆在校園裏對社會缺乏瞭解的不足,增加日後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努力,在電信分院老師、團學幹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小組完成了此次調查研究。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寫,我們的日常工作、調查方法、報告論文格式等也存在着諸多不足與缺陷,望評委老師能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爲我們日後其他工作做借鑑!

【第5篇】關於大學生創業意識的調查報告

當太多太多創業的名人佳績出現在眼前,身處象牙塔的學子不願在一旁觀望,跟隨着前輩們的足跡,紛紛跳入創業的大潮。可成功是難以複製的,創業初的一腔熱血未必就能換來財富與經驗。資金的匱乏,管理經驗的缺少,市場調研的不全面,社會、家庭的冷眼相對,都不斷地對那些毅然走在創業路上的學子們以打擊。有人說創業的結果多半是慘淡的,更有人說創業就是一起玩命,果真如此嗎?

近日,前程無憂在網上展開了一項關於大學生創業的調查,並開設了社會範圍調查問卷“您眼中的大學生創業”同步進行,真實反映當前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是本次調查的初衷,同時將大學生的想法與社會人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兩相比較,-

展現大學生對創業的新看法,新視點,新需求。

大學生創業在受訪者中外商獨資本佔到26.8%,民營/私營企業達到31%,國營/上市公司也有近10%的比例。

九成社會人-

不反對大學生創業

上文提到了,大學生對於自身創業的衝動佔到了九點五成以上。而社會人對大學生創業是持何種態度呢?調查數據發現,觀點是支持。其中認爲大學生在創業上確實有一定優勢佔到49%,將近一半。而有42.6%的受訪者這表示“不反對,不識爲一條出路”。僅有餘下7.3%的受訪者堅決反對,認爲風險太大。所以,從前兩項數據疊加說明,起碼九成多的社會人不反對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的氛圍是傾向鼓勵的。

衆人眼裏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優勢及劣勢

俗話說,當局者迷而旁觀者清。九成多的受訪者不反對大學生創業,其中原因想必也能讓學生得以借鑑,看清自己。在三個大學生創業最明顯的優勢“年齡”、“知識”、“政策鼓勵”中,年齡優勢被衆人推爲是大學生在創業道路上最強有力的基石,有句廣告語叫:“年輕無極限”就很好的詮釋了衆人的觀點。而其次,“知識優勢”的比例佔到了25.4%,這一選項的比例並不非常高也折射出了老百姓對如今大學教育質量的一絲懷疑。同時有11.4%的受訪者表示,“政策優勢”是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優勢,有政策的傾斜與支持,比如貸款優惠,減免稅收,法律保護等等,也將成爲大學生順利創業的一大保障。

事物的兩面性告訴我們,有優勢必有其劣勢。在上文,“大學生創業調查”中發現,“資金”、“社會經驗”,“企業運作及管理經驗”,依次成爲大學生自認的三個缺失。而同樣的選項,在社會人看來,他們的依次順序是否還是如此呢?從數據排行上看,似乎沒有變化。但仔細查看百分比就能發現,“資金”的比重明顯下降。只佔到三分之一左右,而“社會經驗”有所上漲。佔在社會人的立場可以發現,社會經驗概念雖然抽象,但他們已摸出些門道,而“社會經驗”恰恰是大學生所不具備的,創業是一項社會活動,基於這個理論,此項數據也幾乎達到了三分一之。這也從反面提醒了我們,大學生是否真正理解社會經驗?對於獲得它的難易程度是否有清晰認識?資金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it業最被看好的大學生創業領域

可見,受到創業成功典型案例的影響,it被廣泛認爲是如今最容易創業成功,且收效最大的領域。但這與大學生們的想法有所偏差,比起科技含量高,技術革新快的it行業,更多的大學生寧願在成本、技術含量相對較低、收效相對較快的批發零售和快速消費品行業中尋找機遇。

您會不會去大學生創業的公司就職?

如果某天在招聘網站或者報紙上看到這樣一條信息:“××公司現招聘××職位,公司屬於大學生創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的時候,正在找工作的你會不會動心呢?調查發現,40.5%的受訪者願意在大學生創業的公司就職,有16.8%的人選擇不會,其餘更多的人選擇了“很難說清,視情況而定”,這也說明了多數人並不介意公司是否爲大學生創業,換句話說,大學生創業的公司並不是人們選擇工作首先屏蔽的範圍,相反相當部分人對大學生創業還是持有信心的,這點也與社會九成多的不反對大學生創業作了對應。

當然持鮮明觀點的“願意或不願意”者都有着自己的理由。在“用一句話簡單表述會或不會的理由”回答中看到,願意方說:“因爲可以共同開創事業,實現夢想,哪怕失敗也是一筆財富。”,“因爲公司有活力、有前景,也爲了支持創業得人。我十分欣賞勇於創業的大學生。”,“都是年輕人,共同拼搏!”……而不願意的一方也有着自己鮮明的觀點:“對他們不是很有信心,大學生有點自以爲是,專業知識或許有但缺少經驗和耐力。”,“風險太大,可能會浪費時間。”……

篇後語: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大學生創業究竟已經到達了一個怎樣的程度,數據清晰地告訴了大家。在筆者看來,如今的創業就像是寬進嚴出的大學門檻,入門容易但畢業很難。而對於思維新潮,接受新事物,新概念能力又很強的大學生來說,創業又更像是個一觸即發彈簧坐椅。初速度猛烈,但減速又相當得明顯。可能當初的速度越快,落地的毀壞程度也將越大。最後再給一個數據,如今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爲2%-3%。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大學生創業光有_____是遠遠不夠的。

【第6篇】關於大學生到農村創業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省委辦公廳、省教育廳《關於開展大學生到農村創業調研活動的通知》,我們組成了包括市委辦公廳、市人事局、市農委在內的市委調研組。從6月下旬開始,調研組深入我市三區四縣及10餘家民營企業,採用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和發放調查表等方法,詳細瞭解我市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談到創業,不少人認爲,開一家大公司或者建一家大工廠纔是創業,外可以贏得社會認同,內可以獲得成就感,其實不然。開發高科技產業是創業,開辦小廠小店也是創業;立足城市打拼天下是創業,重返鄉村養殖種植也是創業。更何況,隨着新農村建設進程的推進,創業的機遇更多,創業的條件更好。安徽科技學院三名大學生到鳳陽縣小崗村自主創業的成功實踐,充分表明在新農村建設的廣闊天地裏,大學生創業大有可爲。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隨着人們就業觀念的轉變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選擇在農村基層創業成爲我市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新途徑,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將農村作爲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給當地帶來了知識和技術,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在爲新農村建設事業做出積極貢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自XX年以來,我市大學生到農村創業人數共1159人。從學歷構成來看:本科以上學歷214人,佔創業總人數的18.5%;大專學歷511人,佔創業總人數的44.1%;中專學歷434人,佔創業總人數的37.4%。從專業分佈來看,到農村創業的主要是農科、醫科以及師範這三類畢業生:其中農科類畢業生共53人,佔創業總人數的4.5%;師範類畢業生共302人,佔創業總人數的26.1%;醫科類畢業生共106人,佔創業總人數的9.1%。

從本次調研的情況來看,我市大學生到農村創業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一)由省、市統一安排,通過招錄鄉鎮公務員、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鍛鍊、選聘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簡稱“三支一扶”)的形式,選拔了一大批畢業生到農村工作。

自1999年以來,我市把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工作作爲吸引各類人才、培養年輕幹部、優化隊伍結構和建設高素質隊伍的戰略舉措,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狠抓落實,在鄉鎮機構精簡、人員分流的情況下,每年儘量拿出有限的空編用於高校生選拔。截止XX年,我市共選拔399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鍛鍊,前三批有142名高校畢業生已被錄用爲國家公務員,除3人直接錄用到區縣直機關外,其餘139人全部錄用在鄉鎮機關。

(二)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工作的實施意見》和《XX年黃山市招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工作的公告》,採取公開招聘的方式,聘用我市生源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和非本地生源的本市普通高校畢業生,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委會主任助理職務。從XX年起,每年輸送300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基本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的工作目標。今年是選拔工作開展的第一年,共有1023名高校畢業生報名參加招聘活動,目前,選拔工作尚在進行之中。

(三)自主創業類型,部分大學畢業生通過創辦企業,成爲個體工商戶或私營企業主,直接接受市場的優勝劣汰。從此次調研組走訪的7位自主創業畢業生情況來看,他們具有以下共同點:①、所學專業大多爲農科類專業;②、創辦企業大多爲茶葉加工或傳統工藝類企業。③、自主創業之前,大多具備相關領域的從業經歷,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和經驗積累。④、在創業過程之中,具備一定的技術支持。具體一定的技術支持。具體而言,又可以分爲以下三種子類型:

1、企業改制,被動創業型。有的大學生畢業後被分配到國營企業,90年代中期以後,在國企改革過程中下了崗,迫於生存壓力,不得不破釜沉舟,忍辱創業。如創辦黃山一品有機茶業有限公司的程福壽,84年大學畢業後進入當時的屯溪茶廠工作,95年由於茶業企業的整體改制,不得不離開工作11年得茶廠,家人的埋怨、社會的壓力和失敗的挫折不但沒有壓垮他,反而激發了他創業的勇氣。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創辦了“一品茶行”和休寧縣流口茶業有限公司。

2、求職碰壁,轉而創業型。隨着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社會新增就業崗位已滿足不了新增大學生的需求。有的畢業生在投了一份又一份簡歷,跑了一次又一次招聘會仍未找到合適的工作後,抱着試一試的態度回鄉自主創業。如創辦徽州竹藝軒有限公司的朱偉,XX年從安徽農業大學畢業後,在省城合肥應聘了多家單位未果後回到家鄉徽州區,加入其弟弟開辦的竹雕工藝廠並逐步將企業發展壯大,直至創辦徽州竹藝軒有限公司。

3、時機成熟,辭職創業型。有的大學生畢業後即找到了待遇優厚的理想工作,然而,他們胸懷創業抱負,在完成了創業啓動資金積累和相關信息、經驗積累之後,毅然辭去工作,回鄉創業。如徽州區潛口鎮二聯竹編工藝廠廠長鄭重,XX年從合肥工業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就職於浙江安監局。在與浙商接觸過程中看到了竹編工藝品的巨大市場潛力,因而萌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有了這一想法後,他一方面注意學習浙商的經商之道,另一方面開始市場調研和回鄉考察。XX年初,他辭去了月薪4000餘元的工作,在潛口鎮二聯村創辦了竹編工藝廠。

二、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根本在農業,出路在科技,關鍵在人才。近年來,黃山市高度重視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工作,通過“三支一扶”、選派大學生當“村官”、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等形式,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到基層創業,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爲新農村建設奠定了人才基礎。如黟縣有496名村“兩委”幹部,過去僅有2人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如今已增加到49人,提升了村“兩委”的工作水平。黃山區旅遊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身於旅遊產業的發展,目前黃山區從事旅遊產業的大學生達175人,其中,大學本科25人,專科150人;從事導遊服務的達到112人,佔全部人數的64%,爲鄉村旅遊提供了人才支撐。

二是大學生在農村創業中鍛鍊成長。歙縣在農村機關、事業單位創業的大學生中,有一部分人走上了領導崗位,其中98年以後走上國小教師崗位的大學生,絕大部分已經成爲教學骨幹。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中,高管(副總及以上職務)有15人約佔總數的4%,中層幹部約佔75%,一般工作人員約佔20%。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更是成就喜人,有“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俞志榮、創辦黃山誠鑫絲業公司的程學軍、創辦德平化工公司的周德平等。

三是以創業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如XX年從安徽合肥工業大學畢業的鄭重在市級貧困村潛口鎮二聯村創辦竹編工藝廠,開發竹製產品近百種,以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民增收。1984年從安徽省農業大學茶業系畢業的程福壽,XX年創辦了黃山一品有機茶葉有限公司,如今已發展成爲資產總額1000萬元,員工180餘人,年銷售收入2300萬元,出口創匯240萬美元的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爲XX年度中國茶行業百強企業,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

但同時也感到,大學生到農村創業還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主要是:“三缺位”。一是教育缺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普遍缺乏必要的知識、技能和信息。在校期間,多數大學生未參加過創業技能培訓;在社會上,也沒有一個培訓機構,專門針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知識培訓,使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知識儲備不夠。二是服務缺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大學生自主創業,關係到土地、信貸、稅收、財政、農業、勞動保障等部門的相關政策,特別是創業資金來源渠道不寬。另外缺乏一個大學生創業綜合指導部門,大學生剛畢業,人生地不熟,不知從哪裏入門。三是政策缺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也是一個弱勢羣體,要有實實在在的政策,讓大學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目前,在土地流轉、創業貸款、稅收優惠等方面還沒有出臺實實在在的傾斜政策,還缺乏代償助學貸款、戶檔遷轉、養老保險、創業扶持等事關的大學生切身利益的政策,大學生對到農村創業不成功存在後顧之憂。

三、下一步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爲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村經濟發展,進而推動國家經濟快速發展,許多發達國家都出臺了傾斜政策,大力扶持高校加強農科類人才培養和鼓勵人才到農村、基層工作。而我國面對大學農科專業逐漸弱化和農村基層大學畢業生“下不去、留不住”的局面,應當採取有力措施予以應對。

一是從高校層面來看,要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培養農科人才,加強創業教育,引導支持大學生到農村創業。

國無農不穩,民無食不寧。“三農”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和培養農科類人才。現階段,由於農業效益低,農業農村工作條件艱苦,農科生就業難度大等原因,農科類專業成了冷門,普遍存在着生源“墊底”和報到率不高的現象,加之農科類專業辦學投入大、效益低,迫使農業院校弱化發展農科類專業而大力興辦“熱門”專業。實際上農科人才培養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不可或缺的。所以高校要重農科學科專業建設,大力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爲”的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大學生創業一要有敢於創業的精神和勇於創業的激情,二要有創業所必備的素質和能力。幾年前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創業曾一度“紅火”,但如今在校大學生創業以及畢業生選擇創業的已很鮮見。高校要重視對創業大學生的支持。對走上創業之路的大學生,學校要繼續給予關注與支持,以促進他們創業成功。

二是從政府層面上看,要優化政策輿論導向,促進農科人才培養和大學生到農村創業。

一要積極引導和支持高校辦好農科類專業。目前,高校農科類專業因投入大、辦學效益低,加上缺乏優質生源和就業形勢嚴峻,處於較爲艱難的辦學境地,政府要重視高校中這一“弱勢羣體”,採取傾斜政策加大投入,支持高校辦好農科類專業,防止農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萎縮。同時要大力鼓勵考生報考農科類專業。針對高校農科專業優質生源嚴重不足的實際,應積極實施吸引優質生源報考農科專業的招生政策。

二要積極營造鼓勵到農村創業的社會氛圍。社會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輿論導向,直接影響着他們的創業行動與熱情。目前,雖然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從社會整體看,人們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還缺乏足夠的理解與認同。各級政府要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業指導機構,成立各類創業中心或創業孵化器,加強對大學生創業工作的指導;宣傳部門要通過各種形式大力宣傳大學生創業的重要性和各項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拓寬宣傳渠道,通過各種媒體有重點推出大學生創業典型,擴大社會宣傳面,發揮好輿論導向作用。積極營造全民支持、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社會氛圍。

三要提供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制度保障。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到基層,要有實實在在的政策,讓大學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國土、金融部門在土地、融資方面,可向大學生創辦或領辦的企業傾斜,給予優惠政策;稅務部門要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中辦發〔XX〕18號)的文件精神,兌現各項優惠政策;財政部門對大學生創業興辦企業申請小額貸款擔保要進一步降低門檻、簡化相關手續、逐步推行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國家應該儘快建立健全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引導大學生在社會安全網的保護下走向非公單位、走向基層、走向自主創業。要想讓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到農村創業,就給他們一個崇高的名義,一個充足的理由,一個可預期的發展空間,一個正常流動的退出機制。要重點落實好代償助學貸款、生活補貼、戶檔遷轉、職稱評定、權益保障等事關畢業生切身利益的政策,真正在戶籍管理、勞動關係形式、社會保險繳納和保險關係接續等方面提供保障。

四要引導企業家爲創業大學生提供指導和資金支持。企業家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創辦大學生創業的指導機構和中介組織,爲大學生創業提供服務。在it業迅猛發展的印度,能產生穆爾蒂這樣的“偶像”,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印度有非營利的“成熟的創業指導協助機構”,如tie公司和維瓦尼基金會等。由印度知名企業家羅密什·維瓦尼資助創建的維瓦尼基金會,致力於激勵、教育和支持那些“新企業家”,並創造可使他們成功的環境。“只做好事不求營利”的tie則是1992年在美國硅谷成立的專門幫助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這幾個國家的青年進行創業的公司。該公司的執行主任賽山·萊摩汗告訴記者:“我們與大學、風險投資公司、律師、銀行、企業都有着緊密且固定的聯繫,因爲這些環節都是創業者白手起家必不可少的要素。我們所做的,就是給青年企業家提供一箇中間平臺,幫助那些只有技術的it人才做好技術以外的其他環節。”在全球it業的搖籃美國硅谷,有4%的公司是印度公司;其中,在對創業而言非常重要的風險投資公司中,有24%由印度人創辦。萊摩汗說,很多想創業的青年雖然條件很好,卻不知如何從風險投資公司那裏拿到錢,tie會出面來幫他們。tie每年定期幫助幾十家小公司聯合組織人才市場,爲他們尋找合適的員工。tie還與其他國家的政府機構和當地組織有很多聯繫,以幫助自己的會員公司在建立國外分部時適應當地的情況。

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創業,有利於讓廣大高校畢業生熟悉國情,瞭解民情,不斷增強熱愛農村、紮根基層、服務人民、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豐富閱歷,磨鍊意志,提高能力,有利於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緩解大學生的就業矛盾。我們相信,只要不斷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政策優惠並真正得到落實,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自願到農村創業。

【第7篇】中美大學生創業對比調查報告

作家約翰卡雷說:從書桌上了望世界是危險的。

當太多太多創業的名人佳績出現在眼前,身處象牙塔的學子不願在一旁觀望。他們走出書本和課堂,夢想着建造一個商業帝國。而作爲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他們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創新程度。

雖然成功是難以複製的,財富與經驗也不是唾手可得,但我們必須看到,如果沒有那些新鮮的思維火花,沒有在車庫裏的學生創業者,也就沒有微軟、惠普等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不僅是在被視爲創業夢土的美國,在發展中的中國,創業這個詞也在激勵大學校園裏許多熱切追求理想的人們。

“這已經是我的第二次創業了。”

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的馮錫平在XX年拿到博士學位後,並沒有加入熙熙攘攘的就業大潮,從博士研究生一年級開始就着手創業的他,畢業之後很自然地選擇了自主創業。“我們研製出的產品年內就可以問世,並正式投入試用階段。”他的表情裏沒有太多的興奮,只是淡淡的欣慰。

的確,失敗過一次的馮錫平深知平和的心態和創業的激情並不相悖。他甚至可以給記者梳理出中國大學生創業所經歷過的那些充滿躁動的高潮期及其後趨於務實的階段,因爲他和他的夥伴們一直在其間經歷着、觀察着。“我的結論是,中國還沒有一個好的適合大學生的創業

環境,”馮錫平的口氣裏充滿了憂慮。

創業究竟有多熱

比爾蓋茨創造了微軟帝國,也創造了學生創業的神話。上世紀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學生創業熱潮開始登陸中國。

1998年5月,清華大學舉行首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1999年3月,清華大學學生科技創業者舉辦了第二屆創業大賽,這次大賽誕生了“易得方舟”、“視美樂”等學生公司。

在1998到XX年間,許多學生創業者投身到了網絡產業中,並經歷了一次泡沫破滅的洗禮。在那之後,大學生創業進入相對平穩的狀態。

XX年,前程無憂網展開了一項關於大學生創業的調查,調查報告的首題爲:“你是否有創業的衝動?”最終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4%的大學生選擇了“沒有”一項。由此可見,創業的概念已在大學生的心裏普及。

在當今中國的教育體制下,自主創業的“熱”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它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而另一方面,不論是在公共話語空間還是在高校內部,“就業難”都是不可迴避的話題,創業成爲了解決大學生就業的一個比較現實的選擇。現代大學生創業,已經不僅僅是爲了獲取財富,而且融入了更多的作爲社會人應承擔的責任。

創業的中美差異

雖然自主創業一次次被中國大衆所關注,卻始終未成氣候。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學生自主創業非常普遍,比如美國大學生創業的比重就高達20~23%。而在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比重相對偏低,就一些分析數據來看,大學生創業的比重還不到1%。

在一些發達國家,創業計劃大賽往往是優秀學生創業者誕生的搖籃,但在中國卻出現了差異。在三年前的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計劃競賽中,廈門大學做了一次大型的問卷調查,有52.8%的人聲明參加競賽的目的是爲了增加工作經驗和結識工商界精英,這無疑表明,過半的人蔘加計劃競賽並不純粹是爲了創業,而是爲了給找工作時增加籌碼。

美國是世界上創業投資最發達的國家,有成熟的資本市場,風險投資資金充足,信息服務行業發達,各種諮詢服務機構齊全。而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落後,創業投資處於起步階段,融資相當困難,因而許多優秀的創業計劃難以付諸實踐。

從創業模式來看,西方高校起步早,且崇尚創新和個人價值,大學生的創業計劃多數都具有可行性。而在中國,雖然各高校bbs創業論壇有大量“創業宣言”和尋求創業合作的帖子。但就記者觀察,大多數創業者僅構思了一個大概的方向,對運作模式、盈利點、投入產出、計劃書等一些創業應該考慮的基本問題,無法給出清晰解釋。

就創業領域而言,美國大學生一般選擇高科技領域創業,而中國則有相當大部分是從事家教、開小店、農業養殖等創業活動。

除了受經濟發展、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外,高等教育模式的不同也造成了差異。如美國的教育是服務型、開放型的,學生往往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意識和競爭性格。而中國的教育是管理型、封閉型的,大部分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不多,普遍缺乏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加上太過注重學習的過程與形式,而忽略了學習的目的,因而走出校園譜寫創業史的不多。

生存纔是硬道理

“企業家成長機制與創業環境”課題組曾對上海某著名工科高校34名創業學生進行了一次追蹤調查。這些創業學生普遍感到創業後第一年、第三年是兩個重要的坎。其中,創業一年後能夠堅持創業的已不到10人,創業企業能夠存活超過三年的僅6家。這些數據初步顯示,大學生創業存在着“一年之痛”和“三年之癢”的情況。

不少大學生對創業抱有“一年觀察期”和“三年承受期”的心態。一旦“創業”,就意味着時間、精力、資金等的投入,甚至是放棄其他就業選擇,而當他們感覺回報太低或者不確定時,就會選擇更爲穩妥的就業機會。

馮錫平告訴記者:“在創業的過程中,常常是要忍受心理煎熬的。因爲你不知道努力是否有可能得到回報,究竟什麼時候能盈利。甚至在企業上了一個平臺之後,你還會忍不住問自己,明天該怎麼辦,是不是會有新的危機?我的第一次創業堅持了十個月就結束了,但也不是沒有收穫的,至少在第二次的選擇過程中,我爲自己降低了門檻,我想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生存下來。”

如今的創業就像是寬進嚴出的大學門檻,入門容易,畢業很難。但遺憾的是,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有人在大學生中做過一個期望值調查,結果顯示,如果進行創業,有25%的人期望三年內達到年利潤300萬以上,有39%的人期望三年內達到年利潤100萬,只有5%的人期望三年內能夠存活。

對於思維迅速,接受新事物和新概念能力很強的大學生來說,創業像是個一觸即發的彈簧座椅,初速度猛烈,但減速又相當明顯。初速度越快,也許落地的毀壞程度就越大。許多大學生在創業失敗一次後,就再也沒有鬥志了。“失敗並不可怕”,這句話只有在創業者意志堅定、風險意識不斷加強的前提下,纔不致淪爲一句大話。

會拼纔會贏

對於那些身在象牙塔而心繫創業“江湖”的大學生而言,來自親歷“江湖”的前輩們的忠告應該是最中肯、最有幫助的。

“從以往情況看,大學生走的多是it的路子,現在看來,這個行業留給學生的空間已經很小。因此應先深刻了解市場和自己,切忌眼高手低。實際上,大學生尤其是本科階段的學生,技術研發能力有限,找能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小項目更容易得到風險投資商的青睞。或者說,如果能找到好的切入口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就有很好的市場眼光,設計往往都不是他的,但他能看到新方向,他爲此興奮得大喊大叫,也掙得盆滿鉢滿。但中國缺少這樣的人。”曾經嘗試在互聯網行業創業的學生小馬告訴記者。

有很多學生時期創業的“過來人”紛紛表示,優勢互補的團隊是自主創業的基礎。大學生創業團隊往往從友誼開始,但在實際操作中,會出現很多利益協調以及發展理念的分歧。一旦成員之間產生嫌隙,就很容易以散夥爲終局。因此,只有保證創業團隊形成最大的合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勝。

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創業前一定要做足準備,結合自身條件,充分考慮外在因素,做好創業策劃。而計劃必須建立在現實、有效的市場調查基礎上,不能憑空想像。要根據計劃書的分析,制定出企業目標和詳細的工作步驟。同時,要有周密的資金運作計劃,併爲自己營造一個好的創業氛圍。

此外,暨南大學創業經濟研究與實驗中心主任張耀輝教授在接受《環球》雜誌採訪時指出:“客觀地說,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具備創業的素質和潛能,應該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分流,引導他們去做最適合自己的事。那些在理論和學術上有天賦和造詣的學生就不適宜加入創業的洪流。”

我們需要怎樣的土壤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只有2%~3%,遠低於一般企業的創業成功率。原因何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前中國的創業環境有待改善。

對於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近年來,爲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全國各地也都推出了相應的政策。頻頻舉行的全國性或地區性大學生創業大賽以及各地的青年創業實習基地等,都爲大學生創業大開方便之門。但這些政策的落實情況並不理想,尤其是在經營領域、融資渠道和稅收優惠等關鍵問題上,“雷聲大、雨點小”。

北京創業指導中心的車處長對記者坦言:“嚴格地說,目前的創業環境是對大學生不利的。北京現在正在醞釀這方面的政策,但到現在爲止還沒有新的政策出臺,而舊的政策只涉及到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對創業方面並沒有面向大學生的單獨政策。”

有調查顯示,45.5%的學生因爲“缺乏啓動資金”而導致創業夢擱淺。據瞭解,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投入幾千萬給學生,然後看其中80%~90%關門,政府值得這麼冒險嗎?”實際上,不管扶持的項目成功還是失敗,給予大學生創業者支持和機會,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綜合性人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高校在大學生創業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能提供的服務則是多方面的,其中,規範、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是重中之重。在一些條件比較成熟的學校開設大學生創業方面的課程,教會大學生熟悉取得經營資格的程序和籌措資金的渠道,瞭解經營方面的經驗和原則,防止違規操作,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

張耀輝向記者闡述了他的觀點:“近年來,創業教育逐漸鋪開,這個概念正在得到推廣。而我認爲,除此以外,教師們要擔當起責任,帶頭創新,引領學生去突破。我們對創新的理解,是不是隻是創造發明?一個行業的形成,比如方便麪、礦泉水,技術含量非常低,研發投入也少,但從創新的意義上來說,它對人類的改變是非常大的。整個創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把思想向商業轉化。創新應該是經濟的概念,不是科技的概念。”

相對於歐美比較成熟的市場環境,中國的創業者肩上的負擔更重,大環境也讓他們更感艱難。只有在全社會的支持和理解下,纔可能形成社會市場的良性競爭,並讓真正的人才脫穎而出。

路還很長,充滿了艱難和挑戰,但前途不會黯淡。

【第8篇】9月大學生創業問題調查報告範文

當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同學選擇了創業,下面酷貓寫作小編整理了大學生創業問題調查報告,閱讀!

xx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爲創業者。”

爲進一步深入貫徹黨的xx大精神,我們就大學生創業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我們希望通過研究報告,能夠引起各高校與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這個研究給創業前的大學生、政府、高校、社會提出建議。

我們小組主要採用問卷調查和網上查閱資料等形式。我們小組也參考了一些其他調查問卷的格式,結合實際編製成《大學生創業問題調查問卷》(見附錄二)。問卷編制好後,小組成員通過各自qq向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爲確保調查結果的可信度,我們採取了無記名方式。最終調查問卷共發100份,實際統計80份。調查結果見

本次調查範圍涉及人羣大多是來自各大高校的學生,涉及衆多專業,範圍涵蓋廣泛,涉及面廣。從科學合理的角度講,我們的整個調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教育部部長賙濟11月20日在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xx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爲此,會議決定將xx年作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參考中國教育在線)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着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爲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爲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裏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爲廣大的同學所瞭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爲了全面瞭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 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通過問卷形式爲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爲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佔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佔30%,不太願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佔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佔15%。從這裏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雖然佔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佔10%,所佔比例較小,說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而第三題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 ?調查中,考慮過的大學生佔97.5%,完全沒想過的大學生佔2.5,正在進行創業的大學生佔0%,已經嘗試過創業的大學生佔0%。從這裏體現了創業的問題對大學生不是什麼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思考過創業的問題。而第十題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 調查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佔47.5% 沒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的佔52.5%。其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次數一般在1-2次。從這體現出大學生參加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比例相對較小,大學生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還有待加強改進。

《關於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爲一個課外業餘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於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於我們大專生來說,要作到大範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麼現實的。因此,出於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採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從調查問卷和現場人員訪談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高校在大學生自我創業中發揮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創業指導、資金落實、客戶聯絡、社會溝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較規範、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高校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一方面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觀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創業技能進行全面培訓,並最終使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

對於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臺,對於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鍊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爲最重要在於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從前面所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鍊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

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爲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鍊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說敢當,敢作敢爲,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爲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於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並採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爲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三)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閱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信息。一般來說,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蘊藏着豐富的創業知識。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係,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爲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並把其作爲開啓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學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複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學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幹得好”。

(五)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實踐環節能使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等。其次,大學生還可通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瞭解市場,並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三,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平時可多與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還可通過email和電話拜訪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專業機構諮詢。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往往比看書本的收穫更多。通過這種人際交往途徑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將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其四,投身於真正的創業實踐。在畢業前後進入創業啓動階段,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一個小店鋪,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等,在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這些活動成爲大學生步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步,同時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既爲他們將來開展創業活動積累了經驗,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也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爲大學生提供應對挫折,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促進大學創業成功。

通過研究,我們希望能爲在校大學生提供富有建設性意義的調查結果與信息,普及創業理念,彌補大學生長期呆在校園裏對社會缺乏瞭解的不足,增加日後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努力,在電信分院老師、團學幹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小組完成了此次調查研究。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寫,我們的日常工作、調查方法、報告論文格式等也存在着諸多不足與缺陷,望評委老師能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爲我們日後其他工作做借鑑!

【第9篇】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關於創業體會)

真快啊,一轉眼,又到暑假了,可我還能有幾個這樣的假期呢?即將步入大三的我,除了自己的熱情,也爲提高自身素質和社會競爭力而努力。近年來,大學生創業就業一直是社會熱點之一,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就是以大學生創業就業爲服務平臺,爲更多的大學生提供機遇。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多數大學生依然希望選擇體制內就業,比如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以及壟斷行業。因爲總體而言,這些部門和行業就業穩定性相對較高,收入相對穩定,也有較好的個人發展空間,所以成爲多數大學生的就業首選。相反,選擇體制外的大學生就業相對較少。而且當前我國地區發展差異較大,特別是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發展差異較大,大學生大多依然趨向於選擇發達地區的城市作爲就業選擇地,而這些地區的人才相對飽和,這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同時,當前吸納就業能力較強的企業總體上對知識和素質要求相對較低,很多工作崗位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要求不高,普通勞動力就能應對,這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大學生的就業機會。

而另一方面,外在因素也有着不小影響。金融危機呼嘯而來,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狀況。一邊是更多的畢業生需要就業,另一邊是工作崗位減少、大量員工失業的現狀。目前,也有很多人把目光放到了工作相對穩定的事業單位上,對此國家政策也作出了積極地調整,公務員和大學生村官的選拔人數也創下了歷年來的新高,但仍不能夠滿足廣大畢業生的就業需求。也有許多大學生放下身段、轉變就業觀念,視線從“白領”轉移到“藍領”,重新回到校園,參加技校學習提高技能以謀出路,作出了符合實際的選擇。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說明現在的大學生就業觀念正日趨理性成熟。並且金融危機是危機的同時,也是機遇的暗示。但僅有創業打算不等於能實現創業,只有爲創業的畢業生營造好的創業培訓和創業環境、才能使他們真正實現創業。當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也是沒有錯,無論學的是什麼專業,從事的是什麼行業;不管是就業還是創業,只要充分的發揮出聰明才智,就更接近成功。

但創業就業的前提是你自身素質和實踐能力。爲此凸顯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必要性。在其中你會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惰性。心理學家聲稱:人都有惰性,希望舒適的生活,希望得到的更多而忽略付出。在社會實踐中不同於在大學生活中的放鬆,更多的有紀律、原則、職業道德、生活習慣等等的體現。在社會實踐中,會接觸到很多你以往嫌少接觸的,甚至會讓你認識到你人格中黑暗面。當然,這

黑暗面不是指暴力等等,而是你的耐心挑戰,品格挑戰等等,你在大學生活中沒有被發現的。在大學生活中,你多數是被發現,而人的眼光總是帶有主觀色彩,不易讓你發現真正的自己。在社會實踐中,你的搭檔也許是你陌生的,甚至只有你一個人,你有足夠的時間和度夠的空間來思考和發現真實的自己,考慮未來的路,知道怎樣改善自己。換言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能看到自己和社會需要之間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識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較客觀地去重新認識、評價自我,逐漸擺正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人民羣衆的位置。同時會產生一種緊迫感和危機感,能夠潛心思考自身的發展問題,不斷地去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這次的社會實踐中,我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大學生普遍存在問題之一,心不夠靜。實踐可以磨練人,讓人浮躁的心平靜,得到安寧,提高自己的素養。

現代的我們,大多是在書本知識中成長起來的,對我國的國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會的複雜程度,遠不是僅憑讀幾本書,聽幾次講座,看幾條新聞就能瞭解的,社會實踐則爲我們打開一扇窗口。大學生走向社會參加實踐,親身體驗生活,看到城鄉差別,感受貧富差距;在與人民羣衆的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和體驗,從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啓發,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強。

在實踐期間,我看了不少報刊雜誌,瞭解當前局勢;接觸了不少大學生,一起討論大家的問題,互相交流,體會不同的生活;瞭解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夢想。

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許多問題單靠某一方面的知識是難以解決的,需要考慮諸多因素,運用多方面的知識的技能才能解決得了。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接近社會和自然,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和許多有價值的新知識,同時能夠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接觸的實際現象進行對照、比較,把抽象的理論知識逐漸轉化爲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當然,也有簡單的事,比如裝電話機啦。我做了很多從前不曾做過的但看人家做過的。

創業就業依然是社會的熱點,但無論你想創業還是就業,你自己,必須有一定的能力。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對各種人才的要求也隨之不斷變化,競爭已成爲社會的基本特徵。因此,專業面窄,社會適應性差,綜合能力不強的人才在市場競爭中必然處於劣勢,社會實踐使我們廣泛地接觸社會,瞭解社會,不斷地參與社會生活,在實踐中不斷動手、動腦、動嘴,直接和社會各階層、各部門的人員打交道,培養和鍛鍊實際的工作能力,並且在工作中發現不足,及時改進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識結構,獲取新的知識信息,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第10篇】大學生就業創業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創新創業是時代的主題。爲進一步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引入社會資源,積極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校團委大學生拓展中心赴餘杭倉前夢想小鎮開展了爲期5天的暑期調研實踐活動。

1.初識小鎮

夢想小鎮位於杭州未來科技城內,總規劃3平方公里。小鎮xx年10月19日開工,xx年3月28日正式開鎮。小鎮分爲互聯網創業小鎮和天使基金小鎮,是衆創小鎮模式的一個實驗先鋒。數據資料顯示,到上半年5月底,小鎮已有170餘個項目、近1000名創業者落戶,8家孵化機構引入,聚集了60餘個金融項目。經瞭解,在大學生創業方面,小鎮的三年目標是:集聚大學生創業者10000名,大學生創業項目xx個。這對學校有志於投身創業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走進創業企業

在浙江菜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舉辦的管理經驗交流會上,負責人就小規模團隊管理與大型企業管理之間的關係展開了互動學習。從中我們瞭解到作爲小規模的團隊在管理上並不能一味追求以大型企業管理爲基準的科學管理制度,而是要更靈活的來管理整個團隊,特別要注重以人爲本,提高管理的效率。另外,我們對杭州杉帝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龍芃江先生進行了針對3d打印技術的採訪,在短短採訪時間裏,龍先生不僅解決了我們技術上的疑問,還爲我們的創業管理提供了寶貴的意見,並向我們熱情地發出了實習邀請。

3.投身實踐

經過一系列走訪學習後,我們選擇了“親!馬上到”公司作爲本次活動的實踐地,並得到公司ceo蘇天寶的大力支持。在公司裏,團隊成員全程參與了“全民鏢師”在夢想小鎮的推廣活動,包括方案制定、宣傳策劃、海報製作、項目實施等的全套流程,獲得了公司人員的認可。從中,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創業的激情和魅力。工作之餘,我們還與公司人員一起探討交流對互聯網+的理解,受益匪淺。

4.共創夢想

在短短5天時間內,團隊本着走入小鎮、接觸企業、認真學習、探討合作的思路,發揮自身優勢和專業特點,爲夢想小鎮的部分公司做了一定的工作,同時,也積極宣傳了學校,部分企業表示,希望有機會到學校來招聘畢業生和實習生,也希望有創業夢想的同學能積極主動聯繫他們,加盟創業團隊。活動達到了預期目的。今後,校團委大學生素質拓展中心將進一步總結本次活動成果,促進夢想小鎮創業企業和學生組織的合作共建。

【第11篇】大學生在校創業調研報告

大學生自主創業要很好地瞭解市場動態發展才能更有效地降低風險,邁向成功,接下來是小編爲大家精心蒐集的大學生在校創業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

一、調研報告背景

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轉型,而作爲祖國的棟樑——當代大學生,人數不斷上升,隊伍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則愈顯嚴峻,需鼓勵各位同學積極投入到自主創業中去,爲人生提供更多的可行之路,因此在大學生內部進行創業觀調研很有必要。

二、調研目的

1、瞭解所在蘇大材化部及周邊同學對創業本身的認識與其對創業的個人看法,分析存在的誤區及利於積極發展的方面;

2、通過調研結果得出大學生創業應該注意的問題及合理的途徑,爲各位同學提供合理的建議,鼓勵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創業,爲職業道路提供更多的選擇。

三、調研方式

1、利用qq羣、人人網等通信工具,發動院部同學參與網頁問卷調研;

2、採取面對面交流採訪的形式,瞭解身邊同學對創業的普遍看法及自己對創業的構想與安排;

3、查閱有關文獻,參考部分專業調研報告數據。

四、調研報告結果

1、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瞭解程度:

(1)、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原因:

a、冒險嘗試心理的鼓舞:

參加調研的29位同學中有11位同學希望自主創業,佔總數的37.93%,其中有4位同學是認爲自己還年輕,還有時間去冒險創業,嘗試一條不同的發展路線,約佔希望自主創業同學的36.36%,且四位同學均爲男生,結合男女生性格特點差異,可見冒險嘗試精神是大學生創業的創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b、收入豐厚的刺激:

此次參與調研的同學有4位同學是因爲自主創業可以帶來豐厚的收入而願意進行自主創業的,佔36.36%。從事後的採訪調研得知,這些同學認爲雖然找到工作雖然相對創業要簡單許多,但是其與創業相比,收入差距較大,不足以爲高質量的幸福生活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故希望能夠進行自主創業;

c、嚴峻的就業壓力的影響:

調研中2位同學表示因爲現今就業壓力明顯而選擇願意進行自主創業,佔18.18%。從國務院每年的工作報告及近期參加工作的人員口中可以得知,近幾年伴隨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攀升,給大學生心理產生了較大壓力;

d、家庭成員的鼓舞:

調研中1位同學表示自己希望選擇自主創業是受了家庭觀念的影響,佔總人數的5.88%。從採訪得知,此位同學父母均受過高等教育,對自主創業有清晰的認識,也支持其子女進行自主創業,走不同的發展路線。

(2)、對創業與專業關係的認識:

創業與專業有何關係?一些企業的老總,大學所讀的專業與創業的行業毫無關係,現也成爲全國明星企業,這些事例往往給大學生帶來一些困擾,這不得不讓大學生因專業和創業而思考。此次調研中,31.03%(9人)的學生認爲所學專業與創業密切相關,55.17%(16人)的學生認爲所學專業與創業有關係但不大,10.34%(3人)的學生認爲所學專業與創業基本沒關係,認爲所學專業與創業完全沒關係的僅佔調研人數的3.45%(1人)。數據顯示,認爲所學專業與創業關係不大的學生始終佔多數。部分專家指出,大學生創業最好能與專業掛鉤,從基層做起,因爲專業往往是畢業生最擅長的,正所謂不熟不做,另外大學生剛畢業時肯定缺乏社會經驗,如果急於創業,很有可能失敗,最好還是從基層做起,先到擬創業的行業裏紮實的工作一段時間,瞭解行內情況,這樣創業時也可以提高成功的機會,切不可盲目投資創業,更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如此表明,專業給人們發展以一個起點,那是條件,而不是籠子和束縛自己的繩索。我們還必須眼光遠一些,知識面寬一些,頭腦活一些,反應靈一些,專業多一些,朋友廣一些。

(3)、創業之前會做哪些準備:

a、參加創業設計大賽:

3人選擇自己在創業之前會通過參加“創業設計大賽”的形式來爲自己的創業打下更堅實的基礎,獲得專業人士的指點並作好更充分的心理準備,佔希望進行自主創業的同學的27.27%;

b、看創業類書籍:

9人選擇自己在創業之前會閱讀足夠的創業類書籍,學習創業成功人士的良好經驗,並得到充分的知識儲備。採訪顯示,部分同學對類似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等爲創業者提供幫助的公司的瞭解較多,希望通過閱讀相關內容獲得更多的幫助,並希望自己以後創業時能夠獲得其幫助;

c、參加創業培訓:

6人選擇會在創業之前參加創業培訓,以此獲得關於創業的專業知識,佔總人數的54.55%;

d、到企業實習:

10人選擇會到企業實習,佔總人數的90.91%。要成功創立小型公司,最好先經歷過大組織的磨練,因爲組織可以提供較大的視野。創業是非常艱苦的過程,必須吃苦耐勞、必須堅韌不拔、必須掌握專業技術、必須心態平和、有愛心,而且不能斤斤計較,這些東西可以在企業實習中獲得。

另有調研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對創業(商業)計劃書的書寫要求認識並不高,其程度僅在於“認識一點”,更有一部分是“不知道有這麼回事”。有創業理念但是認知程度低這是遠遠不夠於將理念實施的。

2、大學生創業時應做好的準備(查閱資料):

對於自主創業,許多大學生只是一時好奇而擁有三分鐘熱度,最終也只能落得鏡花水月,因而,自主創業無疑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目前,雖然有不少國內高校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真正自主創業的學生並不多,即使對自主創業感興趣,有憧憬的學生很多,但大多隻停留在“紙上談兵”這一階段,如何才能真正地自主創業,真正地脫離“紙上談兵”呢?

(1)、主觀方面:

a、創新

大學生要自主創業創得出色,靠的就是自己能否兼備技術創新和思維創新。大學生們要創業,必須眼看四面,耳聽八方地接受新信息,從而促進創新意識的增強,進而令自己的創業理念能迎合大衆的口味,及時滿足因時代變化而引起的新需求。

b、務實

大學生們是一羣受社會影響較大的羣體,要有從實際做起的決心,不能盲從,要兼備面對現實的勇氣,留心身邊的有利與不利條件。在求學階段,要懂得從方方面面獲取自己所需的資訊。想創業的大學生們要紮紮實實地從基本做起,並想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吸取經驗,大學生們要創業應該也必須如此做的。

c、心理承受能力

大學生在創業階段,難免會有碰撞的時候,大學生成功創業與否和大學生面對困難時的意志有莫大的關聯。調研問卷顯示,大多數調研對象有正確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所遇到的困難,這就使大學生在未來的創業之路上有了健全的心理準備。

(2)、客觀方面:

a、經濟基礎

現階段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制度相對落後,創業投資熱潮更是剛剛冒出苗頭,融資還比較困難。因此,有許多大學生優秀作品難以“紙外行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薄弱經濟基礎迫切需要政府和學校提供經濟支持。

b、外界支持

自主創業,如果脫離了外界環境,根本是獨立難行的,這就要求社會能夠營造一種氛圍,給予自主創業者的大學生們各方面的支持。以下從三方面說明:

政府:大學生自主創業並未得到社會的足夠重視,宣傳力度不大,鼓勵政策不多,大學生自主創業舉步維艱,自然難以高效率發展。大學生自主創業和政府全面發展其實是可以雙贏的,在這方面,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5萬美金商業計劃競賽”等許多外國成功的例子可以值得我們借鑑。

學校:目前校園講座的質量比較差,高校在培訓學生的職業技能之外,還應該注重培訓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和企業家精神,系統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對於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改變“高智低能”人才損失的局面都有積極的意義。

家庭:大學生是從校園走向社會成爲成人的過度階段,對家庭仍存在一定的依賴性,自小養成的習慣和歸屬感讓大學生對家庭的重視程度相對要高,所以,家庭的支持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也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c、市場信息

大學生自主創業要很好地瞭解市場動態發展才能更有效地降低風險,邁向成功。特別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剛剛形成,處於複雜的國際市場經濟情況下,經濟的高速運轉使得信息有特強的時效性。這就要求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們隨時關注市場動向,對創業有關信息多作溝通和交流,清楚獨特資源的優勢,明確市場目標,對特定的消費羣體和消費環境進行有效的市場調研,知其所需,投其所好,從而率先打開市場大門。選擇合適的項目,進行精明的投資,從而一擊即中,這對於社會經驗並不豐富的大學生來說是特別重要的。

五、給希望創業者的一些建議

1、性格不合適,不必偏執

如果個人性格確實不適合進行自我創業,就不必太過強制自己進行創業,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2、行業衆多,要慎重選擇

創業千百萬不能單純的相信無論做什麼生意,只要努力去做,一定會賺錢.有很多行業的生意。再努力也不來錢,這不是沒有運氣的問題,而是由整個宏觀形勢和產業結構所決定的。

3、學會與人合作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生活中是這樣,商場中也是這樣當今,商界戰場上硝煙四起,競爭異常激烈。想在這場上中獲勝,單靠自己的力量,恐怕誰也都沒有這個能力,即使有,亦難成大氣候。

4、要保持不斷創新,切忌停滯不前

任何產品,都逃不脫“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亡期”的演變規律,最終都會被淘汰,企業要發展,要不斷的有錢賺,就必須不斷的創新,走出舊的產品的“陷阱”,不斷擁有新產品和新項目。

【第12篇】大學生創業基金申請報告

一、項目簡介

本項目的發起點是創建網絡信息(首先是電腦軟件)的聯合開發平臺。平臺服務界面稱爲“投資、生產、消費功能一體化信息平臺”,其利益協調機制稱爲“產權、共享、商務一體化信息平臺”。藉助平臺的自我生產與利益協調機制,將中小信息企業凝聚爲一個巨型網絡企業,共同拓展平臺的綜合信息服務範圍。

二、項目來龍去脈

日常生活中,有時因限制過多而使好事難成,也有時因限制不足而使壞事纏人。申請人對此類問題窮源溯流、整合貫通、提綱挈領,藉助電子商務和軟件技術,設計出克服現有電腦網絡的多種弊端,更廣泛、深入、細緻的解決生活問題的本項目平臺,使此平臺的生活服務軟件如一棵巨樹,讓助力好事和阻止壞事的制衡脈絡貫穿每個細胞。本項目專利雖然只描述這棵巨樹中決定其發展動力的基因片段,但由此基因形成的胚芽能在邊吸納(引資、引智)邊產果(獲利、利民)中無限發展壯大。

三、項目實施難點

雖然本項目要變革與整合的內容非常繁雜,但其專業問題是一般科技人員能輕易解決的,知易行難的是用普通的分析綜合方法對傳統科技磨杵,當然現已成針,只需金針度人,由羣英繡錦,這作爲科技人員的本行,可謂知易而行更易。然而,這需要資金來聚人。

四、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如上所述,本項目來自解決生活問題的心願。而許多問題只是源自無知、偏見、信息遲滯等軟環境,即便是硬環境也往往是被軟環境所左右,只要解決好軟環境問題就可以逐漸化解大多數生活問題。恰好智能電腦網絡可以疏通信息、矯正偏見、掃除無知等,以強化有益矛盾,消除有害矛盾。舉例如下:

如同手提肩扛的古人通常不知道創新獨輪車,技術嫺熟的軟件人員通常認爲軟件平臺已經夠好而不必創新,或者認爲軟件創新技術複雜而收效甚微,得不償失。從本項目專利可見,很簡單的創新就可解決諸多重大問題,何況還有一系列類似技巧可以簡化軟件創新、提高編程效率、拓展發展空間等等,特別是能使電腦智能發生質的飛躍,導致軟件創新比計算機硬件發明還重要。只要在電腦網絡上運行本項目平臺,就可讓使用它的軟件人員如獲至寶,點燃激情,從守舊行列迴歸創新隊伍。

Copyright和copyleft是兩種理念相反、各有利弊的軟件產權。本項目可取長補短,爲copyright提供共享途徑,爲copyleft提供盈利渠道,從而聯合兩種產權勢力,併力搭建公贏的產權平臺。

電腦網絡信息製作需要鉅額資金,而信息服務通常是免費的,使其發展動力不足,陷入低水平服務中。從本項目投入者的盈利中合理抽取信息費就容易被接受,並能帶動其它用戶接受物美價廉的信息服務。

軟件業最大偏見應是軟件功能專一理念,這如同聘請多個“一專”者去做一個“多能”人就輕鬆完成的工作。作爲人腦延伸工具的電腦,應如多能人一樣將諸多技能包括在一個電腦軟件中,若“一專”軟件那樣將電腦神經之間信息鏈割裂而削弱其智能,是對電腦大材小用。

本項目專利用傳統軟件方法描述其結構。但傳統軟件中通常是各自分離的投資、生產、消費、產權、共享、商務等專一程序,在專利中被有機銜接在一個功能模塊中,由此拆除專一程序之間的藩籬,去掉專一程序之間疊牀架屋成分,從而簡化程序,增加操作自由,形成諸多良性因果鏈,使程序言簡而旨遠。

五、項目核心理念

貫穿本項目及其專利中的核心理念是一體化融通理念,據此將與本項目相關的電腦網絡服務器和客戶機中軟件如健康人腦神經那樣貫通一氣,從而可用一個巨型軟件取代所有傳統軟件。

一體化融通理念的軟件編程方法比專一軟件編程方法優越,主要是源自編程語言描述的並行兼顧性的提高,並藉此對電腦軟件進行全面整合,通過全面整合實現一體化,通過並行兼顧實現融通性。

並行兼顧不一定要多進程併發,主要是多效果併發,其程序要言簡意賅,若尺幅千里的繪畫藝術。

語言描述的並行兼顧本不稀奇,人腦語言總是並行兼顧多種因素。日常生活中人們要藉助語氣、措辭、言中之意、言外之意、不言之語等,一邊表達中心意思,一邊表露自己情感,一邊照顧對方情緒,一邊引導事態發展等目的。現有計算機語言邏輯性雖比人腦語言嚴謹,但並行兼顧性卻不及人腦語言。用這種計算機語言所實現的現有軟件平臺只能編程專一軟件,這使現有電腦程序雖具有來自硬件的高速度、高精度、高穩定、超記憶、多媒體等優勢,但軟件專一使電腦神經之間信息鏈斷裂,造成電腦智能缺憾。

在相當長時期內,申請人也企圖在傳統軟件平臺上實現本項目平臺,實際編程試驗中也確實常有得意之處,但也屢屢碰到不可逾越的鴻溝。最後才恍悟,要實現完整的一體化融通理念,就必須進行軟件平臺創新,剷除軟件平臺桎梏,先將一體化融通性融入電腦編程語言,纔可能使軟件人員用這種語言輕鬆編程並行兼顧程序,藉以貫徹一體化融通理念。

當然,一體化融通只是揚棄專一性糟粕,其編程仍需劃分模塊,但要站得更高,看的更遠、更深、更細。這很難用語言描述,但很容易在本項目平臺上直接體驗其奧妙。

一體化融通編程方法本來遠不如專一性編程方法簡單,需要深思熟慮諸多因素而跟不上商品經濟步伐,因此傳統軟件爲適應商品經濟而沿用專一性編程方法,由此構成傳統軟件的專一性草本基因。但一體化融通的一系列奧妙現已破解,並能封裝在以本項目專利爲總綱的巨樹基因中,讓細胞程序繼承這個基因,而使細胞程序具有並行兼顧性,並能比傳統軟件更容易編程,能適應商品經濟步伐。

六、項目的創新領域

七、項目的應用及其效果

首先可建立本項目創業基金管理平臺,可使創業基金管理單位藉以簡化業務流程、提高業務效率、降低業務風險,也可使創業基金使用者藉以簡化創業過程、提高創業效率、降低創業風險。

再借助本項目的自我生產能力逐漸擴大應用領域。如:可成爲多專業的大學生聯合創業的服務平臺;可成爲軟件等信息企業乃至所有企業的不斷創新和守業的服務平臺;可取代潛在諸多弊端的現行軟件版權、圖書著作權和軟件專利乃至所有知識產權體系;可取代潛伏着知識產權衝突的現行商務模式;可聚集巨大的社會資金與智力資源,爲改變人類生活的網絡社會平臺的發展提供巨大動力。

八、效果的因果關係

本項目最關鍵的效果是產權一條龍服務的效果,由它解決產權盈利的公平分配問題,而消除聯合投資與生產的內部摩擦力,形成財力與智力的凝聚力。而在這個產權平臺基礎上的資源共享平臺可大大減少社會無效勞動,在產權平臺基礎上的商務平臺可以消除企業和創業者在開拓市場方面的巨大重複消耗。本項目平臺作爲網絡創業基地,可容納幾乎無限的大學生創業人員。如此這般的效果的因果鏈不勝枚舉,但爲突出重點,下面只描述本項目對創業基金管理的作用效果的因果關係。

本項目所以能簡化創業基金管理單位的業務流程:一是因爲它可以將所有IT項目整合爲一個項目,由此導致項目銜接標準的統一,並可編程項目自動審查程序,以及用戶使用前篩選表決,幾乎不需要創業基金管理組織手工進行項目審查而簡化其業務;二是本項目創業基金是用來支持整個創業項目的集中管理,以及通過自動程序向創業項目開發人員發放工資,這比將基金人工分配給各個創業項目的方法要簡單。

本項目之所以能提高基金管理單位的業務效率,是因爲本項目的創業基金管理中,除了創業人員身份應該當面認證註冊外,其它業務可以通過電腦網絡自動進行,這自然可大大提高業務效率。

本項目所以能降低基金管理單位的業務風險:一是因爲其創業項目一體化,項目接口標準化,基金的統一調度使用,三者有機結合可減少項目審批失誤,而減少基金使用風險;二是本項目雖是一個巨大的項目體系,但能分解爲無數短平快的小項目,無需對這些小項目前期撥款,就可以由創業者獨自在幾天內開發完成並通過自動審查和等待使用驗收(這比書寫商業計劃書要簡單快捷),在項目驗收後再將基金以創業報酬的方式發給創業者,這自然比發放給紙上談兵的項目的風險要小;三是本項目邊發展邊贏利的特性可減少創業資金回收週期,短線回報比長線回報的投入風險自然要下降;四是本項目廣泛聚集智力資源的特性,可增加對前期失敗項目進行成功新創的機會,從而可及時掃除整個項目發展的絆腳石,而降低創業基金運作風險;五是創業基金無需直接由創業者支配,而是由基金管理單位統一保管和使用,這可消除資金挪用問題,而降低創業基金運作風險。

本項目之所以能使創業基金使用者藉以簡化創業過程,是因爲本項目的創業無須預先籌備大宗創業資金,無須各自進行市場調查和撰寫商業計劃書,只是到指定地點進行身份認證,此後就可在電腦網絡上進行創業基金以及銷售業務操作,或在指定地點進行技術工作(網絡共享平臺建成後就可通過電腦網絡進行技術工作),其資金流轉可通過網絡銀行進行,工商管理費、稅務、房租、廣告、客戶等雜務都由本項目平臺統一處置,這顯然遠比傳統創業簡單。

本項目之所以能使創業基金使用者藉以提高創業效率,是因爲本項目的創業,可根據個人優勢集中精力於基金運作、客戶聯絡、技術創新等單一工作,而不像傳統創業那樣將大部分精力耗費到紛繁的雜務中;加之本項目平臺可大大提高工作速度和質量,這自然可以提高創業效率。

本項目降低創業基金使用者的創業風險途徑:一是本項目的創業幾乎與就業相同,其中的創業和就業的區別在於是否能借助優秀創意成爲領軍人物,而無創意或創意枯竭者只要爲領軍人物打工就等於就業,可在打工中等待創意的迸發,因此參與本項目運作等於創業和就業雙保險;二是平臺的初期階段只涉及利用科技知識的創業項目,因不涉及物流,僅是單一的電腦操作,而無須承受傳統創業那樣的投資負擔和風險;三是創業所獲產權項目如同陪伴一生的搖錢樹,即便創業中途因故停止也無須擔心倒閉,仍可以獲取前期工作的長流水盈利;四是隻預付很少創業平臺基本使用費,其它則從所創業產權的盈利中自動扣除,可消除大宗工具軟件購買風險;五是本項目將原來紛繁複雜的傳統IT業項目整合爲一體,從而將創業資金和智力資源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航母,使其抵抗各種創業與守業風險的能力發生本質的飛躍,特別是本項目能夠促進其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的一體化,使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捆綁在一起,自然容易獲得全社會公民以及政府甚至國際組織的呵護,更可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

九、產權保護

本項目的要旨已與2019年1月17日申請了發明專利,專利名稱爲“投資、生產、消費功能一體化信息平臺的構建”,權利要求書中也描述了“產權、共享、商務一體化信息平臺”的構成。目前,本項目的專利處於實審階段。專利所描述的要點是表達客戶利益關係脈絡,這是整個項目的總綱,其它由另外的專利以及藉助自身的產權功能來保護自身產權。

十、運作程序

1、以“投資、生產、消費功能一體化信息平臺的構建”爲主題,按照《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的要求,建立本項目的產權平臺運作組織。

2、開展本項目的產權預訂業務。

3、利用產權預訂業務所聚集資金聘請軟件人員來開發本項目雛型平臺,並逐步開發平臺的信息消費功能,由此展開平臺使用的收費業務,可同時開展本項目創業的教學過程。

4、完成平臺雛形後,可具有遠超傳統軟件平臺的編程功能。可邀請軟件和其他信息企業將各自的已有知識產權整合到本平臺中,以延續已有產權利益,並藉助已有優勢置身信息創新最前列。

5、可隨平臺運行逐漸呈現的優異效果爲依據,向國家甚至國際產權組織引薦本項目產權體系,使其名正言順地統一軟件市場而使盜版失去立足之地,從而可公開軟件代碼而共享之。

十一、基金用途

要根據創業基金額來確定項目啓動階段。

1、10萬可作爲先導資金,一部分用來繼續申報相關專利,其它作爲活動經費,在媒體上宣傳本項目,藉以從民間和政府募得更多創業資金。

2、20萬可按照《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創建本平臺大學生創業、產權管理一體化平臺,申報手續約10萬,其餘爲宣傳和平臺運作費用。若籌集到800萬註冊資金,就可依法將公衆基金管理也融入本平臺。否則只好以創業平臺爲商品進行預訂,而以商品交易概念來代替募集創業基金的概念,創業成功後向訂購者回贈所訂購產權的盈利權,如此同時規避基金和股份兩個政策門檻。初期平臺只需一個業務人員和一臺可上網公開帳目的電腦來進行平臺產權預訂、收費工作,可隨業務量增長而相應增加業務人員。

3、更多基金,可根據具體數額酌情啓動相應的技術工作,當然這還取決於可用智力資源。

因創業基金操作貫穿項目發展全過程,希望創業基金組織能承擔本項目創業基金管理工作。

十二、運作效益

本項目投資的經濟價值由如下規則來人爲瑣定,使其必須成爲當代睿智商人的最佳投資項目。本項目還能造福人類子孫後代,其社會價值遠大於經濟價值。但這裏只描述投入者最關心的經濟價值。

因宣傳、投資、智力等資源的啓用程度,公民認識、政府支持等諸多因素稍有變動,就強烈影響着平臺發展和經濟增長速度,導致目前用財務報表表達的經濟效益分析完全不能反映真實情況。這裏只提供贏利分配模式,由投入者自己洞悉本平臺投入的回報契機。

1、不同投入及其分配關係

可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本項目投入,其間的利益關係通過等效價值進行協調如下:

a、資金:直接按資金額計算。

b、技術:按科技價值,摺合爲資金額。

c、設施:按設施價值,摺合爲資金額。

d、業務:按業務價值,摺合爲資金額。

e、宣傳:按宣傳價值,摺合爲資金額。

其中,收費的技術、設施、業務、宣傳等是一次性買斷,不再享有產權,其產權轉移給資金提供者。2、投入與回收的階段性

可藉助大學生創業的題目,進行限額(如100元/次)循環排隊訂購平臺產權。

1階段約需要20萬元,按《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創建人工奠基平臺。本階段投入無賴以計算贏利的軟件載體,最好能更多發揚公益精神而不急於回本,在雛形平臺形成後再按投入比例提取盈利。

啓動1階段工作後,約需5萬元/月訂金,聘用10人在一年內實現2階段電腦整合平臺。程序員、科研人員、大學生等可用2階段平臺學習新軟件與信息出版技術,是2階段的潛客戶,年銷售應超2萬件。若每件按60元/年計算,訂購者應一年(加開發期共兩年)回本並按投入的回收比例繼續盈利。

啓動2階段工作後,約需50萬元/月,聘用100人在一年內實現3階段網絡共享平臺。科研、學習類網民是3階段潛客戶,只要促銷得力,應使平臺年銷售超20萬件。若每件按60元/年收取網絡共享平臺服務費(不包括專業服務費),訂購者應一年(加開發期共兩年)回本並按投入回收比例繼續盈利。

啓動3階段工作後,約需500萬元/月,聘用1000人一年內實現4階段智能互動平臺。需智能服務的網民是潛客戶,其優越的智能服務模式可不脛而走,應使平臺年銷售超200萬件,不計專業服務,若每件收60元/年平臺服務費,產權訂購者應一年(加開發共兩年)回本並按投入回收比例繼續盈利。

由上述各階段工作整合成本項目的雛形平臺,它只是一個網絡信息聯合開發平臺,後續工作是對雛形平臺功能的擴充完善,並在這個平臺上進行應用開發。

啓動4階段工作後,應優先邀請相關信息企業將原有產品轉化成本平臺的構件,以存續其權益。前期訂購者雖可獲豐厚利潤,但這四個階段所實現的雛型工程只是本項目的幼苗主幹,與龐大的理論與實踐體系主幹與應用枝節工程相比,雛型工程的利益分流遠小於所有工程總額的1%,且本平臺可通過降低營銷成本而更多贏利,而吸引信息企業加入。4階段規劃外資金需求無需限量,由前期工程的成功爲鋪墊,可使投資風險降低到幾乎爲零,可讓投資者大展手腳。

3、不同階段投入的回收比例

爲確保上述四階段雛形平臺的投入權益,其贏利將從整個平臺經營成本中專項提取。爲體現高風險投入的高收益,建議各階段利益分配比例(=贏利分配單位/投入單位)如下(這是技術開發費,實施費以及盈利由實施方設計,但要用公益性降低實施費,要確保技術開發的盈利計劃,盈利水平等於技術開發):

1、人工奠基平臺約需20萬元,配比=200,等效投入=4000萬。

2、電腦整合平臺約需60萬元,配比=100,等效投入=6000萬。

3、網絡共享平臺約需600萬元,配比=10,等效投入=6000萬。

4、智能互動平臺約需6000萬元,配比=1,等效投入=6000萬。

4階段所同時啓動各種應用工程,可通過網絡自由訂購,獲得所訂購產權的相應贏利權。

4、發展市場與投入回報的權衡

上述規則的目的是要遵循市場規律,使本項目信息消費平臺對客戶的吸引力大於傳統信息消費平臺,從而保證本項目市場的發展空間;同時使投入者的回報至少不亞於當前社會投入的平均回報,從而激發現有社會資金與智力資源參與本項目的積極性,當然爲兼顧上面所述消費與投資兩重目的,而應設置合理的盈利上限;具體實施可據此原則以及具體情況合理調整。

5、保證平臺穩固發展的規則

本平臺按投資、生產、消費三方用戶的以理服人方式表決的利益分配規則編程自動贏利分配程序(所謂以理服人是指可由一人用無人能反駁的理論或無人能否定的論據一票決定表決結果)。

各種投入相當於購買產權贏利權從而享受利潤分配,而平臺管理與維護工作按公益崗位配置工作人員,這些工作人員接受用戶監督,按用戶表決的規則計算工資和任免獎罰。平臺服務費用按服務成本定價而進行公益性的零贏利運行,平臺發展等費用由用戶投資提供並按產權參與後續有計劃的利潤分配,從而讓投資者得到更多投資機會和最大贏利,並以此消滅無約束資金操作而剷除腐敗根源,使平臺基礎永固。

爲降低專利產權獨佔對科技發展的滯礙,現行專利法規定有限的專利有效期,其中潛伏着不公平性。而本項目產權共享模式反而可推動科技發展,客戶可享受版權法類似的終生產權贏利權,但產權繼承將形成寄生羣體而破壞客戶公平權益,因而本項目平臺產權贏利期只按產權持有者的生存期確定,只要有消費,產權人就可隨消費過程長流水贏利,被出讓的產權贏利期限仍應該按原始產權人生存期計算,到期產權應取消其贏利權,而降低產權載體的消費價格,由此產生社會財富泡沫擠壓機制,營造良性經濟發展環境。

本項目的最高原則本應該是保證所有客戶的公平權益,但又必須沿着當前社會經濟軌道平穩過渡,以確保本項目投入比傳統項目投入更有利可圖,這兩個原則之間存在巨大沖突。

解決兩者衝突的方法是首先與當前社會經濟接軌,然後,在參與者的生命交替過程中,通過阻斷滋生不勞而獲者的產權繼承脈絡,讓後人從出生開始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從而逐漸提高公民的公平權益。產權繼承容易造成後代人精神衰頹,而激勵子孫發奮自立和傳授發明技巧可更久遠的造福後代。

6、防止平臺畸形發展的問題

意見分歧會影響甚至剝奪原創者發明權而造成平臺畸形。爲確保申請人在平臺雛型階段的實施主導權,申請人相關專利慾鎖定50.0001%產權,完成上述平臺雛型四個階段後,再向投入方釋放30%產權和盈利,申請人不再繼續發明時再釋放至少19%產權和盈利,只需保留維繫基本生活費所需產權。商品經濟決定着,資金是聚人的工具,希望資方能支持申請人利用盡量多資金,實施儘量多技術措施。

十三、運作風險

本項目可能潛在着知識產權風險、技術實現風險、市場競爭風險、商務經營風險、持續發展風險。

所謂知識產權風險,是指可能存在着專利實審的偏見。雖然我在實審答辯中用有力的證據回答了專利審查問題,但仍可能存在着審查偏見等,可能導致本項目專利難於通過實審。但按照《專利審查指南》的規定,只要通過資金投入使本項目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就可使其專利符合授權條件,從而通過實審,使知識產權風險煙消雲散。

所謂技術實現風險,是指本項目技術方案可能存在的無法實現的技術環節。其實,本項目的關鍵問題是軟件業發展方向問題,發展方向是明眼人很容易判斷的戰略問題,而具體軟件技術的戰術問題申請人已經做過大量研究工作,即便仍有遺漏,也可以通過聘請軟件技術精英,前赴後繼的衝破可能殘存的技術難題。從歷史的角度看,只要大方向正確,具體發展最終會水到渠成。

所謂市場競爭風險是指軟件等信息企業擔心本項目危害其既得利益的偏見,可能會反對本項目實施。這需要通過本項目的公平原則來感化企業,並盡力爭取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從而化解市場競爭風險。

所謂商務經營風險是本項目運作可能背離經濟規律的問題,這需要經過謹慎經營,儘快完善本項目平臺的自動管理程序來化解之。

所謂持續發展風險是指本項目可能在種種社會偏見的影響下,偏離預期軌道。所以申請人懇請投入方給予最大發明資源,以保證平臺雛型的健康發展,然後藉助平臺雛形的自身機制保持其正常發展軌道。

十四、項目缺陷

本項目無法如商業經營那樣一開門就可迎客納財,而是需要約十個軟件人員一年的平臺雛型編程週期,在此期間沒有盈利點。但是,一般商業性創業大都是浪費大學生智力資源的雜務工作,而本項目卻是發揮大學生智力的科技工作。因此,本項目雖不是急需經濟來源的大學生的創業項目,但他們可以通過經商解決經濟急需,而業餘參與本項目來發揮自己的才智,實現遠近兼顧。當然本項目投入的計劃回本週期是兩年,而大型工程建設週期通常就接近甚至大於兩年,盈利速度也低於本項目的計劃盈利。

【第13篇】中外大學生創業現狀比較調研報告

上海外國語大學團委內容摘要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隨着大學生人數增多,高校畢業生面臨着就業難的問題。而一些國家通過鼓勵學生自主創業,使這一問題得到較好地解決。本文通過比較國內外大學生的創業環境,發現決定學生是否選擇創業和創業是否成功的因素包括學校、家庭、社會環境和創業制度。當這些因素髮揮積極作用時,中國大學生創業者將會爲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個又一個驚喜。關鍵詞大學生創業 國際比較一、研究的背景與概況創業即創業者通過發現和識別商業機會,成立活動組織,利用各種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以創造價值的過程。創業是就業的另一種模式,所不同的是創業者不是被動地等待他人給自己“飯碗”,而是主動地爲自己或他人創造“飯碗”。創業具有較高的風險,但也有較高的回報。隨着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知識經濟的迅猛到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入到創業的浪潮中,並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我們國家提倡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併爲此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各高校也開展了創業計劃大賽,這些都極大地鼓勵了大學生創業者。但總的來看,大多數學生仍不敢創業或不善於自主創業。相反,國外有許多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並取得了巨大成功,從喬布斯到比爾·蓋茨都是大學時代便開始創業之路。我們認爲,這既有創業者個人能力的原因,也有家庭、學校、社會及制度的影響。本課題的研究對象是國內外大學生。針對國內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對於國外大學生,主要採用文獻研究的方式;在此基礎上,課題組進行了比較研究。二、研究的內容與結論(一)影響大學生是否選擇創業的因素1、家庭影響在大學生是否選擇自主創業這個問題上,學生的家庭情況會有相當大的影響。調查顯示,參加過創業活動的學生中,82.16%認爲家庭對他們創業產生過影響。這一影響又可分成物質和非物質兩類。物質影響包括初期資本積累和信息、人脈資源等;非物質影響包括家庭教育和榜樣效應。在各種家庭因素中,家庭經濟條件和家庭教育是最主要的兩種影響因素。①家庭經濟條件。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大學生在創業遇到困難時會更加自主,敢於冒更大的風險;而家庭條件較差的創業者會更加在乎創業的成敗,考慮創業將會給家庭帶來的影響。有的家庭主要成員在社會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或影響,使創業者早期便能結識一些有利於將來從事創業活動的關鍵人物。也有的家庭是繼承並不斷擴大家庭傳統的創業項目,多年的經營爲創業者提供了大量的經營經驗和經營項目,使創業者在創業活動中往往容易成功。調查顯示,在參加過創業活動的學生中,12.27%表示家庭爲自己提供了最初的人脈,7.24%表示家庭爲他們提供了啓動資金。在家庭經濟條件方面,中外家庭均有貧富,因此對大學生創業而言,中外沒有太大差別。②家庭教育。家庭是創業者早期接受啓蒙教育和健康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是向下一代傳授“生存能力”的教育。生存能力包含知識、技能、習慣、人品等。如果能獲得創業意識的培養,無論家庭條件好壞,對創業者來說都有可能成爲有利因素。當前我國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不足,許多孩子對父母的依賴過於強烈,從而使當代大學生在創業問題上不夠自主。調查顯示,在參加過創業活動的學生中,5.24%表示家庭給自己的創業提供最初指導,7.79%表示家庭教育使自己形成獨立進取的精神。總的來看,在自立能力、堅強意志、獨立人格、理財意識的培養方面,中外差距尤其明顯。2、學校影響學校作爲學生接受教育的地方,它對學生影響也是最大的。大學生是否會選擇進行自主創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校園中的創業氛圍、校方給予創業者的制度和資金支持。爲促進大學生創業,許多高校採取了開設創業培訓課程、成立創業指導中心和高科技創業園區等做法,取得了積極效果。如北京大學創立了包括融資服務(money)、營銷服務(market)與管理服務(mentor)於一體的3m創業模式,有效促進了大學生創業。但調查發現,國內高校在對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的宣傳上做的不夠,不足以吸引潛在創業者。在沒有參加過創業活動的學生中,對於政府、學校出臺的扶助大學生創業的政策,60.12%“聽說過,但不太清楚”,28.37%“表示完全不知道”。鼓勵大學畢業生開展自主創業,除了轉變他們的就業觀念外,更重要的是要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創業指導。高校應該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的培養作爲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調查顯示,僅18.01%的學生反映學校有過創業指導,7.27%表示學校提供過創業資金支持。在這一點上,我們與國外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如近年來興起的創業大賽,由於起步晚,影響力度仍不夠大。

在美國,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德克薩斯大學的奧斯汀分校就舉行了創業大賽。之後創業大賽在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等高校陸續展開。從1990 年開始,美國每年都有幾家新企業從大賽中誕生,並有相當數量的創新計劃以高價轉讓給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在由創新計劃直接孵化出來的企業中,有的短短几年即成爲營額數十億美元的大公司。而我國很少有創業大賽的成果轉化爲企業利潤的,從創業大賽中獲得啓動資金的創業者也只佔極少部分。我們認爲,國內高校應該採取更爲積極的措施指導和支持大學生進行創業。對於有效提高創業能力的途徑,52.33%的學生希望進行與創業有關的社會實踐,25.09%希望參加創業比賽,33.84%希望與創業成功人士接觸,27.92%希望注重創業相關理論教育。上述需求很大程度上還需要學校來提供。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高校中逐漸出現一些指導創業的機構,如創業協會,一方面在學校中開展各種討論和交流活動,定期聯繫部分業內人士在校內舉行講座,爲學生進行創業指導,另一方面搭建學校資源和社會資源的互動橋樑,爲學生創造更多的鍛鍊機會。3、社會影響社會影響主要是指社會輿論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態度。現在,社會漸漸開始形成有利於大學生創業的公衆輿論環境,形成利於創業的良好氛圍,爲大學生創業奠定了良好的環境基礎。在訪談中一位交大同學談到,“全社會都在推崇一種創業的精神,大家都在積極創業,我希望能夠讓大家能分享這一點,創業是一種人生態度、過程,創業目的不是爲了財富,而是爲了一種成就感、一種幸福感、一種滿足感。如果這種幸福感和滿足感跟自己的理想、責任完全相符的話,創業的過程就達到了一種完美狀態。我想這就是我創業的動機吧,追求人生的一種完美狀態。”韋伯在對西方的資本主義發展進行研究後指出,西方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正是因爲新教倫理中內含的追求財富的企業家精神。這種精神一旦在整個社會中發揮其作用,不僅會創造出巨大的財富,更將爲整個社會帶來活力。yahoo、excite、netscape等公司就是在這種創業氛圍中誕生的。麻省理工學院的“五萬美金商業計劃競賽”已有10餘年的歷史,影響非常之大。從1990年到現在每年都有五六家新的企業誕生,並且有相當數量的“計劃”被附近的高新技術企業以上百萬美元的價格買走。風險投資家們蜂擁而入大學校園,尋找未來的技術領袖。(二)大學生自主創業過程中面臨幾大問題1、個人素質方面創業者的個人素質往往對創業成功起着決定性作用。調查中,受訪學生無論是否進行過創業活動,都表示“企業家精神”十分重要。對於大學生創業者最應具備哪些素質與能力,14.85%選擇較好的組織能力,15.08%選擇專業的背景知識,20.90%選擇較好的溝通能力,16.03%選擇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①知識理論往往與實踐脫軌。我國教育更偏重於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所擁有的實踐的機會相對較少。大學生所學的都是書本知識,有的甚至還是無法直接用於市場實踐的純理念,要通過獨自考察來選擇一個有投資創業前途的項目,實在很難。經驗不足將會帶來投資高風險,也使他們自主創業的意願冷卻,最終選擇放棄。在西方學校非常注意引導學生把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例如法國學生在大學期間,實習課程非常多,大多數人的實習期一般爲4-6個月,多的甚至有9個月,實習期間,大學生們與各企業進行多層雙向交流,充分運用所學知識。②對政策瞭解利用不足。創業初期如果能搭上政策的“順風車”,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對行業的選擇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許多大學生只是模模糊糊地瞭解政府和學校的優惠政策,更別提有效利用了。調查中發現,大多數走上創業道路的學生都是基於項目或技術,而少有人是基於某行業的優惠政策。外國的學生則通過諮詢機構將各類資源都很好地利用起來,也包括政策資源。③缺乏必要的經濟方面知識。經濟和管理相關專業的大學生,要進行自主創業,相對於其它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有一定優勢。而非經濟管理專業類的畢業生,對經濟市場比較陌生,儘管他們一走出校門就有獨立創業的願望與熱情,但真正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局面,還會因自身底氣不足而卻步。2、外部環境方面①資金難求。14.56%的學生認爲,難以獲得資金是大學生創業道路上始終存在的最大難題。在有過創業經歷的學生的融資過程中存在這樣一些問題。一是優惠政策難落到實處。儘管政策規定學生可以從銀行獲得創業貸款,但我國未形成一套完善的金融信用體系,大學生實際上很難以自身的信用獲得資金。而在美國,政府幾乎沒有給大學生創業提供特殊優惠,但由於信用體系的完善,學生往往也能借助信用系統獲得資金。二是獲取資金方式單一。國內大學生的創業資金來源主要是家庭、銀行借貸、風險投資。由於家庭條件限制和信用體系不完善,許多學生創業者都把希望寄託在風險投資這一融資方法上,試圖通過參加創業大賽和其他一些競賽來獲得風險投資。但實際上這個渠道遠不能滿足創業者對資金的渴求;即使爭取到風險投資,也可能在融資時過分出讓自己的股權和利益,甚至導致核心技術產權的流失。而在美國,有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小企業在起家時可融資的手段很多,如政府的各種特殊撥款項目、信用貸款、天使投資等,風險投資的資金充足,因而美國大學生的創業計劃容易得到資金,公司發展快。三是幾乎沒有專門針對學生的小額貸款機構。據有關媒體調查顯示,大學生創辦的企業中超過九成是民間借貸起家的,有些機構專門爲下崗失業人員創業設立了小額創業貸款,手續簡便,門檻低,但專爲大學生創業提供小額貸款的機構基本沒有。

②缺乏專業的創業指導服務機構。大學生創業除了解決資金難題以外,還要單獨面對缺乏人脈、不熟悉行業、缺乏信息等問題。一個專業的創業服務機構能爲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市場的分析、調查、策劃等服務,可以使創業者少走彎路。而我國高校和社會上現有的大學生創業諮詢大多爲非專業的,缺乏針對性和連貫性。在美國,創業指導和服務是一套完善的系統,服務團隊有卓越超前的市場觀、強有力的市場策劃能力、豐富的經營和創業經驗、強大的市場調查服務和網絡。在韓國,政府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開通了網上和電話諮詢系統,專門爲“微型企業”提供市場分析和各種資訊等,同時也提供創業培訓課程。③高校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一是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高校現有的創業教育還僅限於創業大賽或專題講座等形式,基本沒有開設創業方面的專門課程。這使得創業教育的普及面明顯不足。相對而言,國外許多高校有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供學生自由選修,這些課程還提供學生在企業實習的機會。二是高校間缺少合作互動。國內各高校在服務大學生創業方面缺乏主動的聯繫與合作,不利於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也不利於大學生創業者的交流。而國外高校之間創業機構聯繫緊密,有的創業組織甚至在多所高校中都有自己的機構,這樣能夠有效分享資源、組織起較大規模的研究和交流活動。三是學校與社會組織聯繫不足。學校應作爲社會與大學生創業者的橋樑,爲創業者提供更多的社會資源,也幫助社會組織瞭解學生的創業需求,但國內高校在這方面舉措很少。國外高校非常注重與社會組織的聯繫,從各種基金和非營利組織處獲得創業教育的贊助,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四是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不如西方國家。美國有“合作計劃”,是指高校與公司、非營利組織、政府部門合作,讓大學生定期到上述機構參加一定階段的工作實踐。該計劃已在美國700多所院校展開,約有25萬大學生參加,鍛鍊了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併爲日後創業打下了基礎。④學業事業平衡難。大學生創業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許多進行過創業的學生都反映自己在學業與事業兩頭奔波,相當辛苦,他們中許多人不得已選擇學業而放棄事業。其中除了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學生以學業爲重”的觀念外,也與我國大學的封閉式教育和現行的學分制度有相關。而西方一些國家的學生,由於大學實行寬鬆的學分制和“開放式”的教育制度,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在哪一個時期進行創業,在哪一個時期完成學業。⑤缺乏社會組織的支持。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和創業教育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只依靠政府和學校的努力無法長久維持。但是現有的社會組織數量和規模都很有限。在美國和英國,有不少社會組織爲學生創業活動提供支持,比如美國的coleman foundation grant和kauffman foundation都是獨立的社會組織,由一些成功的企業家設立,每年都撥出大筆的款項用於支持各大學的創業教育項目或相關研究,同時它們還爲創業者提供一些融資平臺。三、相關的對策與建議(一)基本原則我們認爲,促進大學生創業需要政府、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所有的支持手段只有符合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即符合其心理的、社會性的因素,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二是以解決創業資金爲重點。“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資金。剛剛跨出校門的學生創業者,還沒有資金積累。三是引導大學生確定合理的創業目標。政策的導向作用很大,有什麼樣的創業政策就會有什麼樣的創業目標。創業政策要引導大學生確立合理的創業目標,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四是儘量減少限制性條件。創業政策應該儘量減少限制、降低門檻、簡化程序、方便快捷,用良好的創業政策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業。(二)具體建議1、政府可以提供資金、制度及政策保障資金方面,政府可以在金融市場逐漸完善的情況下鼓勵銀行仿照美國的模式,爲大學生建立個人信用檔案,並將這一檔案作爲發放小額貸款的重要考察指標。這種模式的建立將有利於在零售或服務行業進行創業的大學生獲取小額度資金。同時也有助於銀行與創業者的良性互動,使貸款系統進入良性循環。更重要的是,它將在學生創業者心中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意識,形成良好的商業信用體系。制度方面,建議政府適當降低大學生創業者註冊企業的門檻。現有的企業註冊資金10萬元的門檻(企業註冊在美國只需1美元),使許多創業者卻步。無法註冊成爲企業會給創業者在法律和資金等諸多方面帶來不便,將極大地限制創業者事業的進一步拓展。這樣的政策結果是,少有學生創業者涉足創新型的技術產業。對學生創業者降低註冊門檻無疑是對創新人才的鼓勵。

政策方面,政府應當鼓勵相關社會機構的建立和發展。正如我們在分析中指出的,我國在大學生創業者接受的創業教育上還很不夠,缺乏固定的學生創業者交流互助平臺,而這正是社會組織可以承擔的功能。政府的支持包括:指導這類組織的建立、爲其活動提供較優惠條件甚至給予一定的補助等。總的來說,穩定的資金獲取渠道、較低的進入門坎和政府支持下的創業服務,將極大地吸引潛在創業者,留住現有的創業者。2、學校可以提供創業環境、創業教育方面的支持在創業環境方面,學校除了爲學生創業者提供一個比較寬鬆的環境,如特殊情況下的緩考等,在學生的課程選擇上也應適當放開限制,使潛在的創業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課程,獲得更全面的知識。比如,一個非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選擇金融、會計等課程來獲取學分,這無疑將爲其今後的創業活動提供有力的支持。創業教育方面,學校不僅可以舉辦創業講座和設立專門的創業課程,還應加強與其它學校和社會上的創業組織之間的聯繫。前者爲學生提供創業教育的資源,而後者則保證創業教育有效開展,並形成一定的規模和社會影響。這樣既減少了學校的成本,也增進了資源的共享。(樊娟、田昊罡、張丹、吳美豔 楊玉婧 )

【第14篇】某市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

x市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基本情況:

根據本次的調查顯示:x市目前已經進行創業的大學生只有4.4%,而創業成功就少之又少了,只有1.1%。由此不難看出大學生創業之艱難,同時大學生也迫切需要外界給予創業上的支持和幫助。

早在xxxx年,團中央就啓動了中國青年創業行動,並於xxxx年設立了中國青年創業基金。近年來,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以及我省深圳、佛山、東莞等城市相繼開展青年創業行動,通過設立青年創業基金、舉辦青年創業大賽等,推動了一大批青年創業人才脫穎而出。同時爲了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

而目前x市對大學生創業的資金支持還處在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20xx年x月x日x市正式創立了x青年創業基金, 該基金是x市首個青年創業基金,該基金將爲有創業計劃但缺乏資金的青年創業者提供貼息貸款,並且可以免除前兩年的貸款利息,到兩年期滿後再全部償還。此次x設立的青年創業基金明確規定,將x市高校大學生和35歲以下x戶籍青年,作爲創業基金的扶持對象。而在xxxx年7月3日,電子科技大學x學院就創立了x創業聯盟,這是一個彙集了校內有志創業青年聚集而成的以研究創業理論、指導創業實踐、探索創業道路爲方向的大學生創業組織。該聯盟的宗旨是:同心共創業,攜手創未來! 幫助大學生就業,幫助大學生創業!

【第15篇】關於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

親愛的同學:

您好!

爲了解大學生對創業的態度和創業現狀,我們開展了此項調研,調研的結果將提供給相關部門和高校作爲政策制定的參考。您的回答對我們非常重要,因此煩請您認真如實填寫。衷心地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

1您的性別: a男 b女

2.您的年級: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對創業的概念是 :

a開辦一個企業(公司) b 開發一項科研技術 c隨意開創一份事業就叫創業

4.您是不是有創業的想法: a有 b沒有 c迷茫中

5.您認爲創業的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 a大學期間 b應屆畢業之後 c工作幾年之後,有一定的經驗 d其它

6.什麼情況下,您會選擇創業? : a擁有自己的科研成果 b就業不理想

c有一定的資金,沒有家庭負擔 d個人的理想

7.您認爲創業最大的障礙的是什麼: a經驗不足,缺乏人際關係 b資金問題 c一個好的想法 d社會關注度、環境等問題

8.您認爲大學生自主創業對自己或者他人有哪些好處?: a解決自己就業問題 b爲社會提供就業崗位 c獲得經驗,廣交人脈 d獲得物質財富,個人地位

9.您有參加過關於創業及就業的培訓嗎?: a有過 b沒有

10.您認爲在哪些地方創業及就業比較容易:

a家鄉 b京津唐地區 c上海等長江流域地區 d珠三角地區 e西部

11.您打算將來在哪裏創業:

a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 b二線城市 c三線城市

12.如果您要創業,您認爲所需要的啓動資金大概要多少: a1萬以下 b1-2萬 c2-5萬 d5萬以上

13.如果您要創業,您的資金來源會是: a父母 b自己的儲蓄 c貸款 d合夥拉贊助

14.如果創業,您會選擇哪種形式: a合夥創業 b家庭創業 c自己創業 d其它

15.在創業道路上找準自己的位置,您會根據 : a個人興趣 b自己的專業 c市場需要 d自己熟悉的行業

16.如果選擇創業,您會選擇哪些領域: a與自身專業相結合的領域 b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c當今熱門的方向發展 d啓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較小的領域

17.您對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方面的相關政策和法規: a經常關注,很清楚 b偶爾關注,比較清楚 c不主動關注,知道一點 d一點也不知道

18.您認爲政府在對大學生創業應該注重: a社會化專業化的管理機構 b政策支持 c宣傳鼓勵

19.您對創業者有什麼要說的:

感 謝 您 的 參 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