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歸納【新版多篇】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歸納【新版多篇】

燭之武退秦師(基礎抽測題 篇一

1、以其無禮(名詞作動詞,禮待,禮遇)於晉,且貳(數詞作動詞,從屬於二主)於楚也。2.晉軍(名詞作動詞,駐紮軍隊)函陵,秦軍氾南。

3、國危(危險)矣,若(如果)使(派,派遣)燭之武見(拜見)秦君,師(秦國的軍隊)必退(撤退)。

4、公從(聽從)之。

5、臣之壯(壯年)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爲(做)也已(同“矣”句末語氣詞)。

6、吾不能早用(任用、重用)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今急(情況危急)而求子,是(這)寡人之過(過錯)也。

7、然鄭亡(滅亡),子亦有不利焉!許(答應)之。

8、夜(名詞作狀語,在夜裏)縋(用繩子拴着人或物從上往下送)而出。

9、秦、晉圍鄭,鄭既(已經)知亡矣。

10、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辦事的官吏,這裏是對對方的敬稱)。

11、越國以鄙(邊境,這裏是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境)遠(形容詞作名詞,遠的地方,指鄭國)。

12、焉用亡鄭以陪(增加)鄰?

13、鄰之厚(形容詞作動詞,勢力雄厚),君之薄(形容詞作動詞,勢力削弱)也。

14、若舍(放棄圍鄭)鄭以爲東道主(東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15、行李(出使的人)之往來,共(通“供”,供給)其乏困(形作名,指缺乏的東西),君亦無所害。

16、且君嘗(曾經)爲晉君賜(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護送晉惠公回國的事)矣。

17、朝(名詞作狀語,在早上)濟而夕(名詞作狀語,在晚上)設(建設,修築)版(築土牆用的夾板)焉,君之所知也。

18、夫晉,何厭(同“饜”,滿足)之有?

19、既(已經)東(名詞作狀語,向東)封(名詞的使動用法,使……成爲邊境)鄭,。

20、又欲肆(形容詞作動詞,延伸,擴張)其西封,若不闕(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侵損、削減)秦,將焉取之?

21、闕秦以利(名詞的使動用法,使……獲利)晉,唯(句首語氣詞,表示希望)君圖之。”22.秦伯說(同“悅”喜悅),與鄭人盟(名詞作動詞,結爲聯盟)。

23、使杞子、逢孫、楊孫戍(戍守)之,乃還(回來,指撤軍回去)。

24、子犯請(請求)擊(襲擊,攻擊)之。

25、微(如果沒有)夫人(那人,指秦穆公)之力不及此(這)。

26、因人之力而敝(形容詞作動詞,損害)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通“智”明智);以亂(混亂的軍隊)易(替代,攻打取代)整(聯合一致),不武(符合武德)。吾其還(回去)也。

27、亦去(離開)之。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歸納 篇二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爲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燭之武是個智勇雙全的愛國義士。他在說秦伯之前,沒有被重用,有着懷才不遇的怨憤,但在鄭國危難之際,卻挺身而出,隻身去說秦伯,足見其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說秦伯時,他隻字不提鄭國利益,而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分析亡鄭對晉有利,而存鄭對秦有利,曉之以理,動之以利,運用智慧最終化解了鄭國的危難。

積累--生活中的素材

錢學森從1935年去美國,共在美國待了20年。20年的時間可謂漫長,但錢學森連以一美元的保險金也不曾存過,因爲他從來沒想過這一輩子要在那裏待下去。

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時,錢學森歸心似箭,徹夜難眠。得知錢學森準備回國,美國當局用名譽、地位等挽留他,甚至還派特務監視他的一舉一動,軍方更是無理地吊銷

了錢學森參與機密研究工作的證件。美國海軍的一個高級將領金步爾說,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面對美方的蓄意阻撓,錢學森不僅沒有削弱回國的信心,反而更加堅定了報國的信念。1955年,在中國政府的`強烈要求下,錢學森終於踏上了歸國的航程。從此,他百折不撓,走過了將自己奉獻給祖國,奉獻給科學事業的一生。他用實際行動見證了自己“此生惟願長報國”的誓言。

背誦--文學中的名言警句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

我是炎黃子孫,理所當然地要把學到的知識全部奉獻給我親愛的祖國。

--李四光

科學雖沒有國界,但是學者卻有他自己的國家。--巴斯德

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列寧

作者及作品簡介

左丘明(約前502-前422),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魯國人。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漢代太史令司馬遷稱其爲“魯君子”。他根據有關魯國以及其他諸侯國的大主要作品著有《左氏春秋》和《國語》兩部史學鉅著。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有兩點:其一鄭國曾兩次得罪晉國第一次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晉楚之戰中,鄭國出兵助楚國,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告終,後鄭國雖然隨即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但最終沒有感化晉國。其二,秦、晉兩國聯合圍攻鄭國,是因爲秦、晉都要爭奪霸權,均需要向外擴張,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自然要尋找這樣得力的夥伴,秦、晉歷史上關係一直很好,所以秦、晉聯合也就成爲自然了。

課文譯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爲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從屬於晉的同時又從屬於楚。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爲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的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手下的人。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爲(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爲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做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麼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爲它的邊境,又想要擴大它西邊的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裏得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

秦伯心悅誠服,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守衛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燭之武退秦師的重點句翻譯 篇三

1、是寡人之過也

譯:這是我的過錯啊。

2、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矣。

譯:越過別的國家而把遠地當作邊邑,你知道這是很難的。

3、焉用亡鄭以陪鄰?

譯:爲什麼要滅掉鄭國來使鄰國增加土地呢?

4、鄰之厚,君之薄也。

譯: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

5、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譯: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作爲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互相往來,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是沒有什麼損害的。

6、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譯:使秦國土地減少而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譯:如果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燭之武退秦師》的知識重難點 篇四

1、把握全文中心事件,理順故事情節的發展線索:

全文以燭之武說退秦軍爲中心。故事先點出了戰事爆發的原因,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又爲下文“燭之武退秦師”埋下了伏筆。接着寫鄭國君決定通過外交途徑來解除危機,佚之狐向鄭伯推薦了燭之武。鄭伯自責,情真意切感動燭之武,燭之武以國家利益爲重,決定隻身見秦伯。進而闡述保存鄭國對秦的好處,利用_的矛盾,指出晉國的貪得無厭,滅鄭之後必然要進犯秦國,使秦國意識到與晉訂立盟約不助鄭的危險,終於達到秦鄭爲盟的結果。

2、鑑賞燭之武說服秦穆公的思路:

燭之武爲了說服秦穆公退師,採取了高超的攻心戰術,大體說來分爲五步: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爲進(鄭知之矣);第二步,闡明利害,動搖秦君(鄰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誘(君亦無所害);第四步,引史爲例,挑撥_(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

這段說辭只有125字,表現出燭之武高明的心理戰術和精彩的外交辭令。他看準了_聯合攻鄭各有所圖,而若取鄭則客觀上只會對晉有利,而對秦不僅無利,還會招禍。若秦穆公明白了這一層,就很可能反過來棄晉幫鄭,燭之武抓住了秦穆公這一心理,曉之以利害,終於打動了對方。而燭之武的說辭更妙之處在於他心裏處處爲鄭着想,但口口聲聲說的是爲秦,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說辭,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緊逼,句句打動對方,顯示出極強的說服力。

3、分析燭之武、佚之狐、鄭伯等主要人物形象:

燭之武是中心人物。雖然“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滿腹的委屈和牢_,但在國難當頭時,深明大義,以捍衛國家主權的使命感隻身赴敵營,以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鄭國的危機。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說服了秦伯,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佚之狐是個慧眼識英雄的伯樂。“若使燭之武見秦軍,師必退”,說明佚之狐對燭之武的外交纔能有足夠的瞭解,對鄭、秦、晉三國的形勢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預見性。

鄭伯則是個勇於自責的上級領導人。當鄭國所處危險境地,需燭之武退秦師時,燭之武卻流露出“今老矣,無能爲也已”的牢_。面對此,鄭伯先是“是寡人之過也”以自責,從諫如流,情真意切,並欲揚先抑,設想假如鄭國滅亡的話,對燭之武也無好處,這種透徹的分析,誠意的表白,終於感動了燭之武,使之臨危受命,義無反顧赴敵營。

4、鑑賞課文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性:

課文人物形象塑造主要運用正面描寫的方法。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燭之武,作者通過他的語言,不管是牢_,還是說辭,都表現了他不僅能言善辯,而且深明大義、機智勇敢。特別是說秦時的舉重若輕、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體現了一位出色的辯臣的形象。另外,佚之狐的推薦,鄭伯的自責,退秦師的事實,都從側面烘托了這個人物。

必修一文言文基礎知識複習答案 篇五

燭之武退秦師

(一)文學常識:

《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漢朝以後纔多稱《左傳》。它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傳》以《春秋》爲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

《左傳》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體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於它具有強烈的儒家思想傾向,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 ,同時也表現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歷史資料。

《左傳》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範、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係、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曆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

《左傳》不僅是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著作。它表現在:長於記述戰爭,善於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

(二)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爲也已 (已,通“矣”,了,語氣詞)

2、共其乏困 (共,通“供”,音gōng,供給)

3、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通“缺”,減少)

4、秦伯說 (說,通“悅”, 音yuegrave;,高興)

5、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 音zhigrave;,明智)

(三)古今異義:

1、吾不能早用子(子:古義:指先生,古代對人的尊稱。今義:指兒子)

2、是寡人之過也(是:古義:這;今義:判斷動詞)

3、若舍鄭以爲東道主(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人;今義:

請客的主人)

4、行李之往來(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 裹)

5、夫晉,何厭之有(厭,古義:滿足;今義:討厭)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稱,多用於外交場合)

7、亦去之(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四)詞類活用

1、燭之武退秦師 (退,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撤兵)

2、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貳,數詞用作動詞,從屬二主)

3、晉軍函陵 (軍:名詞作動詞,駐軍)

4、夜縋而出(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間)

5、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亡:使……滅亡,動詞使動用法)

6、越國以鄙遠(鄙:名詞意動用法,以……爲鄙,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國,指鄭國)

7、鄰之厚,君之薄也(厚:形容詞用作動詞,變雄厚;薄:形容詞用作動詞,變薄弱)

8、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詞用作名詞,缺少的資糧)

9、朝濟而夕設版焉 (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作狀語,在早上;在晚上)

10、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東”、“西”均爲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向西。封,名詞使動用法,使……成爲疆界。肆:形容詞用作動詞,延伸,擴張)

11、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減少)

12、闕秦以利晉(利: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獲利)

13、與鄭人盟 (盟,名詞活用作動詞,結盟)

14、因人之力以敝之(敝:形容詞用作動詞,損害,衰敗)

15、以亂易整,不武 (亂:形容詞用作名詞,散亂之師;整:形容詞用作名

詞,嚴整之師。武:名詞活用作動詞,符合武德)

(五)一詞多義

1、實詞:

①蜀之鄙有二僧(邊遠的地方) ——《爲學》

②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庸俗,鄙陋) ——《曹劌論戰》

③我皆有禮,夫猶鄙我(看不起,輕視) ——《左傳•昭公十六年》

④越國以鄙遠(形容詞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 ——《燭之武退秦師》

⑤言語粗鄙 (粗俗)

①許君焦、暇……(答應,聽從) ——《燭之武退秦師》

②雜然相許(贊同) ——《愚公移山》

③潭中魚可百許頭(約數) ——《小石潭記》

④大鐵椎,不知何許人也(表處所) ——《大鐵椎傳》

⑤相去復幾許(約計的數量) ——《孔雀東南飛》

①國勢衰微(衰敗)

②微言大義(幽微,精妙)

③人微言輕(形容詞,輕微)

④微斯人,吾誰與歸?(連詞,如果沒有) ——《岳陽樓記》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連詞,如果沒有) ——《燭之武退秦師》

⑥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口技》

⑦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副詞,稍微,略微) ——《賣油翁》

①使史更敝衣草屨(壞,破舊)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侯生攝敝衣冠(破舊) ——《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敝人(謙詞)

③曹操之衆,遠來疲敝。(疲憊) ——《資治通鑑》

④因人之力以敝之(損害,衰敗) ——《燭之武退秦師》

①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燭之武退秦師》

②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藉口)

③辭不赴命(辭謝) ——《陳情表》

④歸去來兮辭(一種文體) ——《歸去來兮辭》

①過秦論(指出……過失) ——《過秦論》

②是寡人之過也(過錯) ——《燭之武退秦師》

③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過分,太甚) ——《小石潭記》

④一日,大母過餘(訪問,探望) ——《項脊軒志》

①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述) ——《桃花源記》

②故爲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雜說(一種文體)) ——《捕蛇者說》

③秦伯說(說,通“悅”,高興) ——《燭之武退秦師》

④范增說項羽(shuigrave;,勸說) ——《鴻門宴》

①君知其難也(知道,瞭解,懂得) ——《燭之武退秦師》

②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音zhigrave;,明智) ——《燭之武退秦師》

③官知止而神欲行(知覺,感覺) ——《庖丁解牛》

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識別,分辨) ——《馬說》

①公從之(聽從,答應) ——《燭之武退秦師》

②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跟隨,跟從)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擇其善者而從之(向……學習) ——《論語》

④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追趕,追隨) ——《狼》

⑤弟走從軍阿姨死(參加) ——《琵琶行》

⑥旦日,客從外來(自,由) ——《鄒忌諷齊王納諫》

⑦合從締交,相與爲一(讀zograve;ng,合縱) ——《過秦論》

①焉用亡鄭以陪鄰(滅亡,動詞) ——《燭之武退秦師》

②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亡:使……滅亡,動詞使動用法) ——《燭之武退秦師》

2、虛詞

①以其無禮於晉 (表因果,因爲,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 (拿,用,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表順承,而,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目的,來,連詞)

⑤若舍鄭以爲東道主 (把,介詞)

⑥以亂易整(用,介詞)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②若亡鄭而有利於君(表順承,連詞)

③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錶轉折,卻,連詞)

⑤黑質而白章(表並列,連詞) ——《捕蛇者說》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爲什麼)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裏)

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裏) ——《愚公移山》

④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代詞,之) ——《捕蛇者說》

⑤朝濟而夕設版焉 (兼詞,於是,在哪裏)

①公從之(代軼之狐,代詞)

②唯君圖之(代闕秦利晉這件事,代詞)

③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結構助詞)

④是寡人之過也(的,結構助詞)

⑤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助詞)

⑥輟耕之壟上(動詞,往,到) ——《隆中對》

①以其無禮於晉(代詞,指鄭國)

②君知其難也(不定指示代詞,那)

③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近指,這) ——《捕蛇者說》

④吾其還也(表商量語氣,副詞,還是)

⑤必先苦其心志(代詞,他的)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⑥其真無馬也,其真不知馬也(是……還是……) ——《馬說》

⑦於亂石間澤其一二者扣之(代詞,其中的) ——《石鐘山記》

⑧其孰能譏之乎(表反詰,難道) ——《遊褒禪山記》

⑨聖人之所以爲聖,……其皆出於此乎(揣測語氣,大概) ——《師說》

⑩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表期望,希望) ——《伶官傳記》

①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又,並且,連詞)

②且君嘗爲晉軍賜矣(況且)

③吾今且報府(暫且) ——《孔雀東南飛》

④年且九十(將近) ——《愚公移山》

⑤臣死且不避(連詞,尚且) ——《鴻門宴》

⑥不出,火且盡(副詞,將要,將近) ——《遊褒禪山記》

⑦存者且偷生(副詞,姑且) ——《石壕吏》

⑧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而,反而,轉折關係) ——《滕王閣序》

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用在句首,表示進一層,換個角度議 論)——《過秦論》

①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似乎,好像) ——《桃花源記》

②若舍鄭以爲東道主(假如)

③更若役,復若賦(你的) ——《捕蛇者說》

④曾不若孀妻弱子(趕得上,比得上) ——《愚公移山》

⑤吾兒,久不見若影(你,你們) ——《項脊軒志》

(六)特殊句式

①是寡人之過也(……也 判斷句)

②鄰之厚,君之薄也(……也 判斷句)

③因人之力以 敝之,不仁(否定判斷)

④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應“於晉無禮”;應“於楚貳” 介後)

⑤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應“於鄭伯言” 介後)

⑥若亡鄭有益於君(應“於君有益” 介後)

⑦夫晉,何厭之有(應“有何厭”。之,賓語前置的標誌 賓前)

(七)固定結構

“所“字結構 形式:所+動詞

①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知道的)

②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沒有害 處的)

③失其所與(結交的同盟者)

《燭之武退秦師》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篇六

燭之武退秦師文學常識:

《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左傳》全稱《春

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漢朝以後纔多稱《左傳》。它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傳》以《春秋》爲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

《左傳》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體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於它具有強烈的儒家思想傾向,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同時也表現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歷史資料。

《左傳》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範、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係、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曆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

《左傳》不僅是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著作。它表現在:長於記述戰爭,善於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

(二)指出下列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爲也已

2、共其乏困

3、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4、秦伯說

5、失其所與,不知

(三)找出古今異義詞並解釋:

1、吾不能早用子

2、是寡人之過也

3、若舍鄭以爲東道主

4、行李之往來

5、夫晉,何厭之有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7、亦去之

(四)指出加點字詞類活用類型

1、燭之武退秦師

2、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3、晉軍函陵

4、夜縋而出

5、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6、越國以鄙遠

7、鄰之厚,君之薄也

8、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9、朝濟而夕設版焉

10、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11、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12、闕秦以利晉

13、與鄭人盟

14、因人之力而敝之

15、以亂易整,不武

(五)一詞多義

1、實詞:

①蜀之鄙有二僧 ——《爲學》

②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曹劌論戰》

③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左傳•昭公十六年》

④越國以鄙遠 ——《燭之武退秦師》

⑤言語粗鄙

①許君焦、暇…… ——《燭之武退秦師》

②雜然相許 ——《愚公移山》

③潭中魚可百許頭 ——《小石潭記》

④大鐵椎,不知何許人也 ——《大鐵椎傳》

⑤相去復幾許 ——《孔雀東南飛》

①國勢衰微

②微言大義

③人微言輕

④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燭之武退秦師》

⑥微聞有鼠作作索索 ——《口技》

⑦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賣油翁》

①侯生攝敝衣冠 ——《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敝人

③曹操之衆,遠來疲敝。 ——《資治通鑑》

④因人之力以敝之 ——《燭之武退秦師》

①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桃花源記》

②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③辭不赴命 ——《陳情表》

④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

①過秦論 ——《過秦論》

②是寡人之過也 ——《燭之武退秦師》

③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記》

④一日,大母過餘 ——《項脊軒志》

①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桃花源記》

②故爲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捕蛇者說》

③秦伯說 ——《燭之武退秦師》

④范增說項羽 ——《鴻門宴》

①君知其難也 ——《燭之武退秦師》

②失其所與,不知 ——《燭之武退秦師》

③官知止而神欲行 ——《庖丁解牛》

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

①公從之 ——《燭之武退秦師》

②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

④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狼》

⑤弟走從軍阿姨死 ——《琵琶行》

⑥旦日,客從外來 ——《鄒忌諷齊王納諫》

⑦合從締交,相與爲一 ——《過秦論》

①焉用亡鄭以陪鄰

②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2、虛詞

①以其無禮於晉

②敢以煩執事

③越國以鄙遠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⑤若舍鄭以爲東道主

⑥以亂易整

①今急而求子

②若亡鄭而有利於君

③夜縋而出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⑤黑質而白章 ——《捕蛇者說》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④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捕蛇者說》

⑤朝濟而夕設版焉

①公從之

②唯君圖之

③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④是寡人之過也

⑤夫晉,何厭之有

⑥輟耕之壟上 ——《隆中對》

①以其無禮於晉

②君知其難也

③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說》

④吾其還也

⑤必先苦其心志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⑥其真無馬也,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

⑦於亂石間澤其一二者扣之 ——《石鐘山記》

⑧其孰能譏之乎 ——《遊褒禪山記》

⑨聖人之所以爲聖,……其皆出於此乎 ——《師說》

⑩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伶官傳記》

①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②且君嘗爲晉軍賜矣

③吾今且報府 ——《孔雀東南飛》

④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⑤臣死且不避 ——《鴻門宴》

⑥不出,火且盡 ——《遊褒禪山記》

⑦存者且偷生 ——《石壕吏》

⑧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滕王閣序》

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過秦論》

①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桃花源記》

②若舍鄭以爲東 道主

③更若役,復若賦 ——《捕蛇者說》

④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⑤吾兒,久不見若影 ——《項脊軒志》

(六)指出句式特徵

①是寡人之過也

②鄰之厚,君之薄也

③因人之力以敝之,不仁

④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

⑤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⑥若亡鄭有益於君

⑦夫晉,何厭之有

(七)固定結構積累

“所“字結構 形式:所+動詞

①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知道的)

②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沒有害處的)

③失其所與(結交的同盟者)

答 案:

高中燭之武退秦師中的知識 篇七

字音

⒈秦軍氾南:氾,fán ;

⒉佚之狐:佚,yì;

⒊夜縋而出:縋,zhuì;

⒋君之薄也:薄, bò;

⒌若舍鄭以爲東道主:爲,wéi;

⒍共其乏困:共,gōng;

⒎且君嘗爲晉君賜矣:爲,wéi;

⒏夫晉:夫,fú(譯爲‘那,表示 遠指 的指示代詞’);

⒐闕秦:quē ;(也有標註 jué,高中教材上標爲quē,高中蘇教版爲jué);

⒑秦伯說:‘說’通‘悅’,yuè;

⒒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杞,qǐ(應爲三聲),逢,páng;

⒓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fú;

⒔失其所與,不知:知,zhì。

重要實詞

1、貳

①“二”的大寫。(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②副職。(例: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啓超《少年中國說》)

③不專一。(例:貳則疑惑。《荀子·解蔽》)

④離心,背叛。(例: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左傳》)

⑤再,重複。(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⑥從屬二主。(本文: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因爲鄭國先於晉國結盟,但後於晉國的敵國楚國結盟,被視爲不敬。

2、鄙

①邊邑,邊遠的地方。(例:《爲學》:“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國以鄙遠” 【注】:本文的鄙用作動詞, 把。.。.作爲邊邑。)

②庸俗,鄙陋。(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③輕視,看不起。(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許

①准許。(同現代漢語)

②答應,聽從。(例:本文:“許之。”、“許君焦、瑕……”)

③贊同。(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④約數。(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⑤表處所。(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4、闕

①q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築物。

②què 城樓

③què 皇宮,引申爲朝廷

④jue 挖掘,引申爲侵損,削減。(本文: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⑤jué 闕疑, 解除疑惑。(多聞闕疑)

5、微

①沒有

②細小,輕微(同現義)

③衰敗 國勢衰微。

④卑賤。(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⑤幽微,精妙。[微言大義(成語)

⑥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

⑦假如沒有。(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⑧微微,稍微。(例:《賣油翁》:“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壞,破舊。(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②謙詞 敝人。

③疲憊 (例:《資治通鑑》:“曹操之衆,遠來疲敝。”)

④損害,衰敗。(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7、辭

①推辭。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②告辭。例:(停數日,辭去 《桃花源記》陶淵明)

③言辭。例:辭甚暢達

8、封

①既東封鄭(動詞,使。.。.。.成爲邊界)

②肆其西封(名詞,疆界)

重要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於晉 (因爲,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 (拿,來,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目的連詞,來)

⑤若舍鄭以爲東道主 (把,介詞)

⑥以亂易整(用)

⑦闕秦以利晉(用來)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益於君(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錶轉折,連詞)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錶轉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代詞,爲什麼)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兼詞,從哪裏)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語氣詞)

4、其

①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代詞,指代“使者”)

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指示代詞,那)

③失其所與,不知 (代詞,自己的)

④吾其還也 (表示商量或希望語氣,還是)

5、之

①公從之 (代詞,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是寡人之過也 (的)

③行李之往來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④何厭之有 (賓語前置的標誌,有何厭之)

⑤鄰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結構助詞“的”)

⑦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⑧子犯請擊之(代詞,秦軍)

⑨ 綴耕之壟上(動詞,到)

詞類活用

1燭之武退秦師(使動用法,使……退卻)

2晉軍函陵 (名詞作動詞,軍是駐紮的意思,同下文“秦軍”)

3夜縋而出(名詞做狀語,在夜晚;名詞做動詞,由城上以繩索垂至平地,緣之而下)

4若亡鄭而有益於君。(動詞使動用法,使。.。.。.滅亡)

5越國以鄙遠(鄙,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地,指鄭國)

6鄰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厚,變雄厚;薄,變薄弱)

7共其乏困(形容詞活用爲名詞,缺少的東西)

8君亦無所害(動詞用作名詞,害處)

9朝濟而夕設版焉 (“朝”、“夕”,名詞活用作狀語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10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名詞作狀語,向東;名詞作動詞,使動用法,使。.。.。.成爲疆界)

11若不闕秦(quē使動用法,使……減少)

12闕秦以利晉(使動用法。使。.。.。獲利)

13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通假字

⒈無能爲也已(已,通“矣”,了)

⒉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⒊秦伯說 (說,通“悅”,贊同,高興)

⒋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⒌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知足,滿足)

6、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通“缺”,侵損)

古今異義

①行李之往來 (行李,闕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

②若舍鄭以爲東道主(以爲,古義:把……作爲;今義:認爲。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今義: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義:那個人,這裏指秦穆公;今義: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⑤敢以煩執事(執事,古義:掌管事務的人,這裏是對對方的敬稱;今義:掌管某項工作的人)

⑥共其乏困(乏困,古義:指缺乏的東西。今義:指精神或身體勞累)

7、今急而求子。(今,古義:如今 今義:今天)

8、且貳於楚也(貳,古義:動詞,從屬二主。今義:數詞,“二”的大寫。)

文言句式

省略句

⒈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氾南

⒉(燭之武)辭曰

⒊(燭之武)許之

⒋敢以(之)煩執事

⒌若舍鄭以(之)爲東道主

⒍(晉)許君焦、瑕

⒎闕秦以利(於)晉

判斷句

⒈是寡人之過也

⒉鄰之厚,君之薄也

⒊以亂易整,不武

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5失其所與,不知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⒈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應爲“以其於晉無禮,且於楚貳也”

⒉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應爲“佚之狐於鄭伯言曰”狀語後置句。言於:對……說

⒊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應爲“若亡鄭而於君有益”

賓語前置

⒈夫晉,何厭之有?即“有何厭”,疑問代詞作賓語

所字結構

⒈失其所與,不知 所字結構(所字後接動詞,相當於一個名詞)

所”字結構相當於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一般情況下在句中做主語或賓語。如“所見所聞”,意即“所見到的事情(東西)所聽到的事情(東西)”,“終日之所學”中“所學”意即所學到的東西。

燭之武退秦師的中心主旨 篇八

通過鄭伯對燭之武的任用,以及燭之武勸退秦師的經過,表現了燭之武的聰明才智以及深明大意的高尚品格,也表現了他的愛國之情。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 篇九

1,兩個

(1)大寫“2”。例如,如果這個國家不能被分成兩部分,你會怎麼做?《左傳》、《陰經》

第二,副。例:他被任命爲國務卿已經兩年多了。(梁啓超《論中國青年》)

③不具體。兩個疑問。荀子發現)

第四,離心,背叛。例:如果王公的賄賂都集中在官職上,那麼王公就是兩個。左傳》)

⑤重複。別生氣,別生氣。(《論語·雍義》)

⑥次要的主人。這篇文章:以其粗鄙在晉,也在楚。鄭國與晉國結盟而不與楚國結盟,這是失禮的。

2,鄙視

一個邊境小鎮,一個偏遠的地方。例如:《爲學而學》:《蜀中有兩個卑鄙的和尚》。)

(2)庸俗。(如:《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是卑鄙的,他沒有深遠的影響。”)

③鄙視,鄙視。例如:《左傳·招工十六年》:“我有禮貌,但我的丈夫還是看不起我。”)

3,徐

(1)許可。(同現代漢語)

(3)同意。(如。《愚公移山》:“雜事皆可。”)

第四,大概的數字。(如。“小時代”:“池塘裏有幾百條魚。”)

⑤表的地方。(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先生,我誰也不認識。”))

4,微

沒有

(2)小巧玲瓏

(3)國家的衰落。

4、謙遜。(如。《曹祥國氏史記》:“當你參與微時代,你將與蕭和山同在。”)

⑤微妙和精緻。(成語)

⑥隱蔽,不暴露。(成語)

如果不是。(如。《岳陽樓記》:“爲斯人,誰來還?”)

⑧略,略。(如。賣油的男人:“我能看到他的頭髮有十來根,但我受不了。”)

(這篇文章:魏太太的權力比這還小)

5、

它又破又破。(例如:方寶的《左仲義傳》:“使歷史更有價值。”)

我是卑微的。

(3)疲勞(如。《資政通識》:“曹操之民不倦也。”)

④損壞和腐爛。這篇文章:因爲人的力量。

例如,①拒絕演講說:“一個強大的官方並不像一個男人一樣強壯。”

③演講詞非常光滑

7,密封

(1)封鄭於東

(2)西豐(名詞,邊界)

4個重要虛詞

1、

敢於惹惱執事(拿,來,介詞)

越國是卑鄙的

如何用死去的鄭去陪伴鄰居

⑤如果她鄭主機(BA、介詞)

⑥隨機和容易調整(使用)

⑦,秦金中獲益

2,

急需要孩子

晚上出租

如果你失去了鄭,你將有利於皇帝。

(4)早晚配燕版(翻桌、連詞)

(5)由於人類的力量,我要打開它(轉桌,連詞)

3、

如何用死去的鄭去陪伴鄰居

(3)如果沒有秦,我們怎麼取之

(4)早晚設置一個Yan(情態詞)版本

4、

當交換行李時,會出現行李短缺

如果越國是卑鄙的,你就會知道它的難處了。

(3)失去所擁有的,不知道(代詞,自己)

(4)我返回它(表示命令語氣或非命令語氣)

5、

(1)共從志(代詞,對《狐狸迷失》的建議)

這是少數人的錯

③行李交易所(把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

你討厭什麼

⑤鄰居是厚,君主是薄(把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對不起人的力量(結構助詞“德”)

一個強壯的牧師不如一個男人強壯

⑧請攻擊罪犯兒子(代詞,秦軍隊)

(動詞)

靈活運用詞性

1、燭光的功夫退出了秦始皇(使用使者,使者撤退)

晉軍韓陵(名詞作動詞,軍指駐軍,下同“秦軍”)

晚上放出去

如果你死了,你就會受益。(動詞使役用法,make…滅亡)

越國用卑鄙的字眼來表示它是一個邊境城市;far作爲名詞形容詞,指的是鄭國。

“厚”和“薄”是作爲動詞靈活使用的形容詞。它們變得又厚又壯又薄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