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文言文小故事 (菁選(通用多篇)

文言文小故事 (菁選(通用多篇)

聆聽是兒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獲取知識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孩子在幼兒期間聽到的故事或者事是學的最快的,所以幼兒時期要多給孩子講講故事。這次本站爲您整理了文言文小故事 (菁選(通用8篇),在大家參照的同時,也可以分享一下本站給您最好的朋友。

文言文小故事 篇一

《管莊子刺虎》

原文

有兩虎爭人而鬥者,管莊子將刺之。管與止之曰:“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也。今兩虎爭人而鬥,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

譯文

有兩隻因爲爭吃一個人而打鬥的老虎,管莊想要刺死它們。管與阻止他說:“老虎,是兇暴的動物;人,是(它們)美味的食物。現在兩隻老虎因爭吃人而互相爭鬥,小的一定會死,大的一定會受傷。你等這兩隻老虎死的死、傷的傷,後再刺死它們,一次就同時殺死兩隻老虎。不用費一點兒力氣,就一下子獲得殺死兩隻老虎的名聲!”

文言文小故事 篇二

《芮伯獻馬賈禍》

原文:

周厲王使芮(ruì)伯帥①師伐戎②,得良馬焉,將以獻於王。芮季曰:“不如捐③之。王欲無厭④,而多信人之言。今以⑤師歸而獻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獲爲不止一馬,而皆求於子。子無以應之,則將嘵⑥於王,王必信之,是賈禍⑦也。”弗聽,⑧卒獻之。

榮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譖⑨諸王,曰:“伯也隱。”王怒⑩逐芮伯。

君子謂芮伯亦有罪焉:爾知王之瀆貨⑩①而啓之:芮伯之罪也。

譯文:

周厲王派芮伯率領軍隊攻打戎,得到一匹良馬,芮伯想把它獻給周厲王。芮季勸阻說:“不如捨棄這主意。大王貪慾無厭,而且又好聽信別人的讒言。現在在軍隊回來的時候獻上馬,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認爲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沒有東西應酬他們,他們就會在王面前說你的壞話,大王必定相信他們的話。這樣做是招引禍患啊。”芮伯不聽勸告,終於把馬獻給了周厲王。

榮夷公果然派人來向芮伯索求東西,沒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誣陷中傷芮伯。說:“芮伯還有藏私啊!”周厲王大怒,將芮伯逐出。

君子談到這件事都說芮伯也有過錯。你既然知道大王貪得無厭,卻又誘引他的貪慾,這就是芮伯的過錯啊

文言文小故事 篇三

《越工善爲舟》

原文:

越工善爲舟,越王用之良,命廩人給上食。越之造舟者宗之。歲餘,言于越王曰:“臣不惟能造舟,而又能操舟。”王信之,雋李之役,風於五湖,溺焉,越人皆憐之。郁離子曰:“是畫蛇而爲之足者之類也!人無問智愚,惟知止則功完而不毀。”

譯文:

(有一個)越國的工匠善於造船,越國國王用了他造的船,覺得很好,命令管糧官供給他上等的食物,越地的造船者都尊崇他。(做了)一年多,(他)對越王說:“我不只能造船,並且能駕船。”越王相信了他。在雋李戰役中,風在五湖颳起,他被淹死了。越國人都很憐惜他。

郁離子說:“這人和那畫蛇添足的是同一類啊。

人沒有智慧和愚蠢,惟一就是要知道適可而止就功成名就不會失敗。

文言文小故事 篇四

《宋賈買璞》

原文:

宋之富賈有監止子者,與人爭買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毀之,負其百金,而理其毀瑕,得千溢焉。 (選自《韓非子·說林下》)

譯文:

宋國有一個叫監止子的富商,與別人爭着購買一塊價值一百金的璞玉,所以假裝失手掉在地上將玉摔壞了,賠了賣家一百金,而後將摔的傷痕修補好,(到別處賣),得到了千鎰的利潤(多了好多倍)。

文言文小故事 篇五

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爲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爲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譯文】

班超爲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爲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爲家庭貧窮,班超常爲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瞭解壯士的志向呢!”

文言文小故事 篇六

《夔有一足》

原文:

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於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爲樂正。故君子曰:‘虁有一足。’非一足也。”——《韓非子》

註釋:

①夔:我國見諸記載最早的音樂家,以精通音樂著稱

②樂正:古代官名,負責音樂事務地位的官員

譯文:

魯公問孔子說:“我聽說夔這個人只有一隻腳,這是真的嗎?”孔子回答說:“夔是個人,怎麼會一隻腳?這個人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就只是精通音律。堯說:‘有夔一個人就足夠了。’指派他當了樂正(官名)。因此對有學識的人的作用給以很高的評價說:‘有像夔這樣一個人就足夠了。’不是隻有一隻腳啊。”

啓示:

凡是聽到傳聞,都必須深透審察,對於人都必須用理進行檢驗。

文言文小故事 篇七

《父子性剛》

原文:

有父子俱性剛不肯讓人者。一日,父留客飲,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將出城門,值一人對面而來,各不相讓,遂挺立良久。父尋至見之,謂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飯(飲),待我與他對立在此!“------選自明代馮夢龍《廣笑府》

譯文:

有一對父子都性格剛烈,一點都不肯讓人。一天,父親留客人飲酒,派兒子入城買肉。兒子提着肉回家,將要出城門,遇到一個人面對面走來,兩人不肯相讓,橫眉豎眼,挺着身子面對面地站在那裏,僵持了很久。父親見兒子這麼長時間也沒有回來,就去尋找,看到這種情景,就對兒子說:“你暫且帶着肉回去陪客人飲酒,等我跟他在這裏對站着!(看誰站得久)“

文言文小故事 篇八

《伯牙破琴》

原文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非獨鼓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而無禮以接之,賢奚由盡忠?猶御之不善,驥不自千里也。

譯文

伯牙在彈琴,鍾子期聽他彈。伯牙正彈奏到意在描繪泰山的樂曲,鍾子期(彷彿就看到了高山)說:“彈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會兒,伯牙又彈奏到意在描繪流水的樂曲,鍾子期(彷彿就看到了江河)又說:“彈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蕩蕩的江河!”

鍾子期死後,伯牙悲痛萬分,拉斷了琴絃,把琴摔破,併發誓終身不再彈琴。他認爲這個世上沒有值得再爲之彈琴的人了。

不僅僅是彈琴這樣,對人才也同樣是這個道理。雖有能人,而不能以禮相待,爲什麼要求人才對你盡忠呢?就好像不善於駕駛車馬,好馬也不能發揮日行千里的才能。

道理

此後,由於這個故事,人們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箏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伯牙絕弦”一詞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意思:由於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特長或愛好,表示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