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學幼兒教育知識【多篇】

國學幼兒教育知識【多篇】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一

對症下藥

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我聽到一個好主意,是不是應該馬上行動起來?”

孔子回答:“你父親、兄長都還在,他們的閱歷與經驗比你豐富,應該先問問他們,不要急着動手。”

接着,冉有也問孔子同樣的問題:“如果我聽到一個好主意,是不是應該馬上行動起來?”

孔子回答:“當然要馬上去做。”

站在一旁的公西華聽後,大惑不解,就問:“子路和冉有的問題是同樣的,爲什麼您的答案卻不一樣?”

孔子答道:“子路爲人冒冒失失,做事不經觀察,比較草率衝動,所以我要他三思而後行;冉有遇事畏縮,沒有魄力,他需要勇氣與膽量,所以我鼓勵他不要猶豫,聽到好主意就要立即行動。”

故事點評:智者對不同的人,所作的調教截然不同。就算他們犯的錯誤觀點或做的`功德完全一樣,但也因爲性格不同,造成的利害迥然有異。因此,我們遇到具體問題時,要具體分析、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二

《莊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孔子帶着弟子到楚國去,路上經過一個樹林,在樹林中有個駝背老人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輕鬆,就像在地上撿知了一樣。孔子問:您的動作真是巧啊!有什麼門道嗎人說:我確實有自己的辦法,我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在竿頭累疊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這樣失手的情經很少了;疊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這樣失手的情況十次也不會超過一次;疊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就會像上拾取知了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立着的斷木樁,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大地大,萬物繁多,但我一心專注於知了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後、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這什麼不能成功呢!最後孔子轉過身來對弟子說:“專心致志,本領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說的道理。”

智慧小語:一個人如果能夠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集中精力,勤學苦練,就可以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

國學啓蒙教育弘揚真善美,適合幼兒的需要,它是幼兒的精神食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國學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篇三

幼兒國學經典名句

1、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翻譯: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夥伴。”

2、子夏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翻譯:子夏說:“普天下的人都應是兄弟。”

3、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翻譯: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4、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翻譯: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麼到哪裏都有公平。

5、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選自韓愈

翻譯:人不是生來就什麼都知道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說明向他人求學的重要性。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翻譯:孔子在河岸上感嘆說:“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7、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實。

翻譯:孔子說:“君子以言過其實爲恥辱。

8、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翻譯:常用來表示記取過往的經驗教訓,以作爲後來行事的借鑑。

9、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翻譯:水既能託載着船前進,也能使船傾覆。這句話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兩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適當引導就會造成壞的結果,壞的事情如經合理疏導則可以引出好的結果。

10、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翻譯: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老年人越是年長,精神應當越壯豪。

11、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翻譯: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

12、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翻譯: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經過實踐的'。

幼兒國學:弟子規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註解】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四

以人爲鏡

唐太宗是一個文武雙全,英明蓋世的能人,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在他身邊有兩位監督他言行的“明鏡”:一爲長孫皇后,另一位乃忠義賢良的魏徵。皇上一有過錯,他們立即會巧妙地指出。

據《貞觀政要》一書所載:唐太宗喜歡一隻小鷂子,一日正在玩鳥,魏徵來了,太宗怕魏徵指責自己,趕快把小鳥藏到懷中。魏徵假裝沒看到,故意留下來與他商談國家大事。太宗心裏雖爲鳥着急,卻也怕暴露,因爲他信任、敬畏魏徵。等魏徵走後,太宗取出懷裏心愛的小鳥一看,早已命歸黃泉了。

於是傷心地回到後宮,大發雷霆說:“我非殺掉這個田舍翁不可!”

皇后聞之,問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禮服向太宗行禮道賀:“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唐朝有魏徵這樣的好臣子,又有您這樣的好皇帝,這是有史以來沒有過的好現象,國家興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漸漸平息了怒氣。

唐太宗就“以人爲鏡”常觀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於改過、從善如流。

後來魏徵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說:“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徵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鏡子。”

故事點評:身體的儀表妝容,可以用鏡子來觀察;而自己的心態行爲,就要靠別人來監督,或靠自心來反觀,一旦發現了錯誤,就要立即改正。能得旁人監督、提醒、指出自己的過失是相當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過失時,就可以推知自己肯定有過失,應反觀自己力圖改正,並真誠地感謝指責自己的人,也應萬分珍惜這種福報機緣!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五

陸績懷橘

三國時期有個人叫陸績,他特別孝順父母。

6歲那年,一次他到袁術家裏做客,袁術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沒吃,而是悄悄藏在懷裏。

後來他向袁術行禮告辭,叩頭的時候,懷裏滾出三個蜜橘來。

袁術大笑道:“你吃了不夠,還要拿呀?”

他回答說:“我沒見過這麼好的蜜橘,捨不得吃,想拿給母親嚐嚐。”

袁術聽了大爲驚訝,心想一個6歲孩兒便懂得剋制自己,孝敬長輩,實在難能可貴。

他感嘆道:“小陸郎有這樣的品德,來日必成爲報效國家的棟樑!”的確,據有關歷史記載,陸績長大後對國家的貢獻相當大。

故事點評:陸績六歲就懂得體念親心的行爲並非偶然,實爲得力於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以身作則外,他還研讀經史,無數古聖先賢的存心和德行,從小就在他心裏紮下了根。 小朋友們,我們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做個孝順的好孩子。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六

子欲養而親不待

孔子在前往齊國的路上,突然聽到有人在哭,聲音顯得很悲哀。孔子對駕車的人說:“這哭聲,雖然聽起來很悲哀,卻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聲啊!”於是,趕着馬車尋聲到前面,前進一小段路後,便看到一個不尋常的人,身上掛着鐮刀,繫着白帶,在那裏失聲痛哭,然而卻不是哀喪之哭。孔子於是下車,上前問道:“先生,請問您是什麼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孔子問:“您現在並不是服喪的時候,爲何會哭得這樣悲傷呢?”丘吾子哽咽地說:“我此生有三個過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覺悟到,但已經是追悔莫及了。”孔子便問:“您的三個過失,可以讓我聽聞嗎?希望您能告訴我,不要有什麼隱諱啊。”丘吾子悲痛地說:“我年輕時喜歡學習,可等我到處尋師訪友,周遊各國回來後,我的父母卻已經死了,這是我第一大過失;在壯年時,我侍奉齊國君王,然君王卻驕傲奢侈,喪失民心,我未能盡到爲人臣的職責,這是我第二大過失;我生平很重視友誼,可如今朋友間卻離散斷絕了,這是我第三大過失。”丘吾子又仰天悲嘆道:“樹木想要靜下來,可是風卻刮個不停;兒子想要奉養父母,父母卻不在了。過去了永遠不會再回來的,是年齡啊;再也不能見到的,是父母啊!就讓我從此辭謝這個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盡了。孔子很感嘆地對弟子們說:“你們應記着此事,這足以作爲我們的借鑑啊!”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七

狄仁傑是武則天當政時的名宰相。他在當豫州刺史時,辦事公正,執法嚴明,受到當地人民的稱讚。於是,武則天把他調回京城,任爲宰相。

有一天,武則天對狄仁傑說:“聽說你在豫州的時候,名聲很好,政績突出,但也有人揭你的短,你想知道是誰嗎?”

狄仁傑說:“人家說我的不好,如果確是我的過錯,我願意改正。如果陛下已經弄清楚不是我的過錯,這是我的幸運。至於是誰在背後說我的不是,我不想知道,這樣大家可以相處得更好些。”

武則天聽了,覺得狄仁傑氣量大,胸襟寬,很有政治家風度,更加賞識他,敬重他,尊稱他爲“國老”,還贈給他紫袍色帶,並親自在袍上繡了12個金字,以表彰他的功績。

後來,狄仁傑因病去世,武則天流着淚說:“上天過早地奪去了我的國老,使我朝堂裏沒有像他那樣的人才了。”

智慧小語:氣量與胸襟都是人格賢善的基石。學會公正地看待流言,往往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八

元覺勸父

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孫元覺,從小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可他父親對祖父卻極不孝順。

一天,他父親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裝在筐裏,要把他送到深山裏扔掉。

孫元覺拉着父親,跪着哭求不要這樣,但父親不理。

他猛然間靈機一動,說:“既然父親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沒辦法,但我有個要求。”

父親問什麼要求,他說:“我要把那個筐帶回來。”

父親不解道:“你要這個幹什麼?”

“因爲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親一聽,大吃一驚:“你怎麼說出這種話!”

孫元覺回答:“父親怎樣教育兒子,兒子就會怎樣做。”

父親想想,就沒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趕緊把老人接回家贍養。

故事點評:《弟子規》中說:“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假如父母的言行舉止有過失,性格難以溝通,從盡孝的角度而言,子女還是應以婉轉的語氣勸說他終止不良行爲,但不能語言犀利、態度不好。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九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陳蕃,他學識淵博,胸懷大志,少年時代發奮讀書,以天下爲己任。一天,他父親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見他獨居的院內雜草叢生、穢物滿地,就對他說:“你怎麼不打掃一下屋子,以招待賓客呢?”陳蕃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聽了無言以對,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他開始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最終成爲一代名臣。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十

晏嬰是齊國的相國。

春秋末期,諸侯均畏懼楚國的強大,小國前來朝拜,大國不敢不與之結盟,楚國簡直成了諸侯國中的霸主。

齊相國晏嬰,奉齊景公之命出使楚國。楚靈王聽說齊使爲相國晏嬰後,對左右說:“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卻以賢名聞於諸侯,寡人以爲楚強齊弱,應該好好羞辱齊國一番,以揚楚國之威,如何?”

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於應對問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須如此這般方可。”楚王大悅,依計而行。

晏嬰身着朝服,乘車來到楚國都城東門,見城門未開,便命人喚門,守門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

指着旁邊的小門說:“相國還是從這狗洞中進出吧!這洞口寬敞有餘,足夠您出入,又何必費事打開城門,從門而入呢?”

晏嬰聽罷,笑了一笑,言道:“這可是狗進出的門,又不是人進出的門,出使狗國的人從狗門出入,出使人國的人從人門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來到了人國呢,還是狗國呢?我想楚國不會是一個狗國吧!”

守門之人將晏嬰的話傳給楚靈王,楚靈王聽罷,沉思了一會兒,才無可奈何的吩咐打開城門,讓晏嬰堂堂正正地進入楚都。

智慧小語:以貌識人,只能顯示出自己的無知。智慧依靠強大的心靈和優秀的頭腦,而不是外貌。僅靠表面現象來看待人和事物的時候,首先被欺騙的,往往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