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集體備課制度

集體備課制度

國小集體備課制度

1、集體備課是保證及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加快師資培養的重要措施,故必須嚴格執行集體備課制度。

2、每個學期開學初,備課組長根據本年級學科特點,備課組的實際,以教學單元爲單位分配備課任務,確定“主備教師”。

3、每週各科級教研活動時間爲集體備課時間(科級組織活動除外)。

4、每次活動安排一位“主備老師”主講,全體教學組人員參加。

5、主講老師必須在備課前作好充分準備,保證集體備課順利進行。

6、集體備課具體操作:

(1)主備教師在備課前認真研讀教材,查閱相關資料,對教學單元進行整體設計,並撰寫發言材料:編者意圖、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知識(技能)重難點、課時內容分配、設計理念、施教策略以及相關課程資源的開發、作業設計、注意事項等環節。

(2)主備教師吸收組內教師的意見,進行調整打印發給備課組的老師,並交1份給教導處。

(3)教師根據備課組的意見,結合本班的實際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實施個性化的教學。

(4)備課組及時做好教後反思和心得交流工作,爲下一單元提供理性的指導。

7、在教學內容討論中,遵循“雙百方針”。在充分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允許個人進行教學改革。

8、集體備課做到“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每次活動指定專人做好記錄。

教師集體備課制度

一、集體備課制度的指導思想

教師集體備課制度,是指教師在課堂講授之前,由本備課組集體研究、討論教師講課內容,幫助教師提高備課質量,進而提高教學質量的制度。

1、集體備課要理論聯繫實際,有現實感和創新性,以澄清教師的種種困惑爲目的。

2、爲了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主講教師的不足,提高教學的整體水平。因此,集體備課的程序是:“個人—集體—再個人”。每位教師教學各有所長,個人研究成果各有所專,集體備課可以將集體的智慧與個人的特長有機地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二、集體備課時間和內容

集體備課時間爲週一、週三晚上4:00——5:30,內容爲學習領會整個學期、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集體討論教學設計。

三、集體備課的具體要求:

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四統一”:統一教學目的,統一重難點,統一作業內容,統一教學進度;“五備”:備課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備訓練,重點研究本學科教與學的改革與創新。

四、集體備課的實施程序

1、骨幹主備,教師自備。主備教師要提前對後兩週教學內容精心備課,梳理討論的重點,並印發到備課組成員手中。普通教師在集體備課前,要認真鑽研教學內容,形成必要的文字材料,爲討論交流作好準備。印發的材料主要有“單元教材分析”“課時教學要領指導”等。“課時教學要領指導”主要就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含要領指導)、教學難點(含要領指導)、教學方法、課前準備、本節課知識點梳理、教學活動設計思路(簡)、學生活動設計思路(簡)、訓練及練習的設計等內容進行設計。這裏的教學活動和學生活動設計是框架式的,簡明扼要。而並不是一個完整詳實的教學流程設計,教師在集體備課後就教學過程還要另行設計。備課組長提供這樣一個框架式的'備課給組員們,這就是教學研討的主要素材。老師們在研討的過程中對教材有了一個全新的把握,並及時的做好討論記錄。回去二次備課時其實已經瞭然於心,有效的提高了備課的效率和質量。

2、集體討論,達成共識。由備課組長組織好本組教師,按照已定的集體備課時間,討論交流教學策略、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等方面,各抒己見,求同存異,優化方案,達成一定的共識。一般就一次具體的活動而言,大體的流程是:首先,組員回顧前一次集體備課後分頭施教過程中的成敗得失,並提出自己的設想和改進意見;其次,組長帶領組員共同學習後幾周的單元教材分析和課時教學要領指導,並提出自己在構思這一框架式備課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成功的體會;再次,組員審議、討論、修改組長提出的框架式教案,並形成必要的文字記錄;最後,就集體備課內容中的個別重要教學課時進行同課異構研討,組員根據自己的教、學情提出具體的教學實施意見,其他老師審議並提出建議和意見供參考。在此基礎上確定教學個案觀摩研討執教老師和執教時間。

3、個人復備,分頭施教。要求教師發揮個人教學風格和才能,認真備課,靈活運用,突出個性(重點是教學活動設計、練習設計等等)。集體備課提供了一個可操作性強的框架式備課,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本班的實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在集體備課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匠心獨運”,因地制宜地採用最爲合理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施教,創造性地去設計適合自己的教學過程,去發揮,去拓展,去創造,而不能集體備課“一包到底”。要“統分結合”,“宜統則統,宜分則分”,防止出現“千人一面”的模式和格局。

4、反思備課,教學觀摩。對集體備課中確定的教學觀摩活動,及時組織老師開展聽、評課活動。對教學個案進行反思,撰寫相應的教學反思、教學後記、教學評價記錄等,形成第三次備課。此外,我們還鼓勵老師之間,尤其是同一備課小組的老師之間(對教學內容更熟悉)互相聽課、評課。在評價中,儘量多做縱向比較,即找出執教者本次教學較之以往教學更合理、更科學的地方;指出執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創新(哪怕只是點滴),對其創造性的勞動予以積極的肯定;鼓勵執教者嘗試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並幫助其逐漸完善富有個性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對年輕教師,更應講清原因,讓其真正理解“爲什麼這樣做”,同時感悟出“怎麼做”。總之,不管是評課者還是執教者,人人都要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到評中帶學,達到“評一課、促多人、帶一方”的目的。

5、集體備課流程圖:

教學回顧 提出問題———→中心發言 把握重點——→共同研討 解決問題———→形成預案 分發教師——→結合實際 二次備課———→課堂實施 信息反饋——→教後反思 理論提升。

標籤:備課 集體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