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大學生紅色實踐報告多篇

大學生紅色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假期大學生紅色旅遊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

盛夏7月,從杭州至湄潭,歷時10天,行程2000餘公里,浙江大學丹青學園赴貴州遵義湄潭社會實踐團的13名隊員完成了一次尋根之旅、反哺之旅。

抗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紅色之旅,重溫光輝黨史;浙大西遷七十六週年,重走西遷,感悟愛校榮校之情;爲湄潭萬馬鄉的留守兒童們開辦夏令營,給予他們溫暖和陪伴;走在西部農村鄉野廣闊的道路上,看農民創業的篳路藍縷。

一、參訪與緬懷:榮黨愛校,重溫光輝歲月

歷史上,有兩支隊伍在遵義勝利“會師”,遵義擁有着光輝燦爛的紅軍長征文化,歷史在這裏發生重要轉折;另一隻文軍長征的隊伍也抵達遵義,並在此辦學七年,享有“東方劍橋”的美譽。

在遵義會議會址裏,紀念館裏那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工農紅軍的舊物,平靜而有力地訴說着當年的風雲激盪,在這裏,歷史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印記,震顫着每一位隊員的心靈。這些95後的年輕人紛紛表示,體悟紅軍當年篳路藍縷的艱辛,對於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將來擔當起國家與時代的使命,是不可或缺且大有裨益的。

湄潭是浙大的“第二故鄉”,走在街道上,“浙大路”,“浙大廣場”等地名使那段歷史觸手可及,對於每一位求是學子來說,這永遠是一片值得懷念的熱土,是心中的聖地。湄潭文廟,高高的臺階令人肅穆,廟內陳列的竺可楨像、西遷地圖、師生生活照以及在當時艱苦條件下所取得的傲人成果,帶給大家是自豪更是感動。沒有大樓而有大師,沒有完備的教學設施而成就“東方劍橋”。隊員們深感社會實踐衫上“浙江大學”四個字,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是求是學子肩負着的 “公忠堅毅,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的重擔!

二、支教與陪伴:春風化雨,共譜大山裏最美的笑聲

“我們要爲留守兒童帶去些什麼,哪怕只有六天”。隊員們來到湄潭縣西河鄉萬馬學校展開爲期六天的支教。萬馬學校屬省級一類貧困鄉鎮,也是丹青學園堅持了三年的社會實踐基地。山路顛簸,條件艱苦,但隊員們的熱情不減,爲了三個班六天近120個課時的支教,隊員們早早就開始準備教案並試講。

除了語、數、英、歷史、地理、物理等文化課程之外,隊員們專門針對留守兒童增加了心理課、文體課以及素拓等的項目,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更注重教給他們自信、團結的精神。

朝夕相處的六天,孩子們對老師的稱呼已變成了“鬆哥”、“金姐”。課堂上的歡聲笑語,夜空下的次次談心,這座山,這所學校,這些人,已成爲彼此心中永不褪色的美好回憶。

三、走訪與調研:西部農民創業在挫折中前進

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衆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如今,創業的種子正在廣大的農村倔強地生長着。本次實踐,隊員們得到了浙大公共管理學院楊大鵬博士的指導和幫助,深入西河鄉,發放了近百份專業調研問卷,走訪了15戶自主創業個體戶,並形成了相關的調研報告,具體而 微,從小山村裏窺視時代新風尚。

調研圍繞着幾個問題展開。爲什麼要創業?爲了家庭和孩子。街尾的小飯館是爲數不多的幾間開着門的店之一,老闆娘高中畢業後不久,離鄉打工,到過廣東、福建、浙江,丈夫現在在湖北經營着一間服裝店。爲了照顧年幼的孩子,在丈夫和大姑子的支持下回鄉開了這間小店以此補貼家用。在年輕人多外出打工,老齡化嚴重的西部鄉村,家庭和孩子成爲年輕父母回鄉謀生的唯一理由。

自營店鋪的經營狀況如何?在原本就人煙稀少的農村何談商業化的發展。“因爲外來人口少、本地市場小、公路殘破,交通不便等各種原因,小店生意蕭條,處於半歇業狀態。”農民創業大多選擇飯館、小吃店等挑戰性不大,創新性不強的行業。

農民創業面臨着怎麼樣的困境?“貸款真的很不容易”、“我們開店根本沒有人管,也沒有支持”、“通往小鎮的公路路況很差,讓交通更不方便了”……地理條件、交通條件、國家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使這些勇敢邁出第一步的農民在創業的道路上面臨着很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儘管如此,創業的種子仍然在萬馬,在西部的田野鄉間頑強生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們就是是創業浪潮中的那一點星火。

隊員們追尋着西遷精神前進,在實踐中體悟着“求是”校訓的內涵,短短數日,收穫匪然。紅色尋訪、支教接力、創業調研,三線合一,隊員們認識到了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深知砥礪擔當義不容辭。勿忘往昔西遷辦學苦難輝煌,擔當今日求是創新時代先鋒,不負明天一流名校的偉大夢想,是每一位浙大人的光榮擔當!

【第2篇】大學生紅色社會實踐報告

都說遵義的酒好,茅臺名滿天下;都說遵義的景美,赤水丹霞美不勝收;都說遵義的食鮮,豆花面脣齒留香。不過,我們不來品酒作詩,也不來賞景撫琴,更不是爲了來滿足的吃貨的心。我們來這裏,是爲了看看遵義的人,感受遵義的記憶。

今天,我實踐小分隊來到了貴州省遵義市,圍繞“一帶一路”特色主題公益實踐之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以及探訪黔北紅色基地兩個主題展開了第一天的社會實踐。

遵義是貴州省下轄的地級市,地處中國西南腹地,位於貴州省北部,北依大婁山,南臨烏江,古爲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鎮。“遵義”二出自《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著名的酒文化名城。曾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多項殊榮。

經過了一天的尋尋覓覓,我們對這座城市感觸頗深。若要用一種顏色來表述遵義,我相信給人溫暖和激勵的紅色再好不過。如若不信,請跟隨我們的腳步一同往前走。

玫紅的民風民俗

可不要誤會,說它紅,不是指它有着像東北紅高粱和秧歌舞飛紅的流蘇那樣熱烈如火的元素。這裏的民俗,倒像是玫瑰紅那樣溫婉而體貼,不似老白乾那麼烈,更像是紅酒那樣綿柔。不,最準確地來說,就和茅臺一樣,濃香馥郁,回味悠長,餘香綿綿。你看那些大叔大媽們,把音樂熱烈奔放的廣場舞換成了“咚、擦、擦”的柔和優雅的交誼舞,並且跳得有模有樣,絲毫不輸年輕人。

另一邊,主角仍然是大叔大媽,但這次他們穿上了革命裝,唱起了《九九豔陽天》,男女聲部和諧統一,再加上樂器和指揮,活脫脫一場音樂會啊!我們找了一些普通市民做了簡短的採訪和調查,發現他們的熱情絲毫不輸好客之鄉,但是卻又沒有那樣撲面而來的讓人感覺一時間無法適應的火熱,而是像溫火慢熬的小米粥那樣暖心舒肺,交流起來幾乎沒有隔閡,彷彿已經是老熟人了似的。

在採訪中我們瞭解到,由於這裏少數民族衆多,所以還有不少獨有的民風民俗,比如苗族的踩山節、砍火星節,仡佬族的祭山節、吃新節等。在遵義還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貴州名酒節,每年7月到8月舉行,活動內容主要爲參觀遵義酒文化博物館、茅臺酒廠、遵義會議會址、赤水十丈洞瀑布等,對於愛喝酒的人來說,這可是遍嘗當地名酒的絕佳機會。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獨特的民俗都以物品、行爲或者這樣那樣的形式被保存和沿襲了下來,形成了遵義特有的民俗文化。這些獨特的民俗滋潤着當地人的生活,我們熱愛這片土地,我們熱愛這裏的人。

鮮紅的遵義記憶

遵義這座城市承載的記憶,依然是紅色的,有人說它血紅,因爲這裏是革命戰士流過血拼過命的地方。但我們還是不想用這樣沉重的有些刺眼的詞彙,因爲我們明白,在這裏發生的事件,是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我黨走向成熟的標誌。這裏曾經代表了新的希望,現在依然代表着貴州人民的希望。所以我們想用鮮紅,這帶給人鼓舞和力量的詞彙來形容遵義的記憶。

踏入遵義會議紀念館的瞬間,我們的靈魂便被莊嚴肅穆的氛圍和還散發着當年沙場氣息的展品給震懾住了。時間彷彿在此刻靜止,你似乎能在這裏聽到歷史的迴響:強渡烏江、鏖戰婁山、二佔遵義、四渡赤水,遵義會議前後,紅軍的偉大壯舉鑄就了中國革命史上最重大轉折的不朽豐碑。看着那些被保存下來的珍貴史料和物品,瞻仰着偉岸的領袖雕塑和巨畫,我們的眼前好像過電影一般浮現出一幕幕當時的畫面。

不得不被毛主席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少有的勇氣與膽量所折服,他扶大廈之將傾,把紅軍從危難之中解救了出來,與此同時開拓了革命的新道路。遵義會議也將這樣一個傑出的人物正式搬上了歷史舞臺,造就了之後傳奇的革命史以及一個新中國。想到這兒,心中感情已非敬仰二所能表達。

在會址景區內,我們還很幸運地採訪到了一位老革命戰士,這位老爺爺告訴我們,他與他的戰友們借參觀這個場館的契機,從五湖四海來相聚,共同緬懷當年的時光。他們中有人蔘加過抗美援越戰爭,有人蔘加過79年自衛反擊戰,有人蔘加過收復老山的戰役。儘管年事已高,但幾位老戰士依舊目光矍鑠,在他們心中,有紅色記憶的地方,就是他們餘生裏想要踏遍的土地。我們不禁爲老爺爺們的精神動容,再想想我們這輩人對紅色景點的冷落甚至排斥,又感到萬分慚愧。

天色將晚,我們準備結束今天的行程,不過當然不能錯過這裏的美食!說來,遵義的美食也是一絕,同樣是當地民俗的一部分。這裏有獨特迷人的民俗文化,這裏有撼人心魄的紅色記憶,這裏有安居樂業的淳樸人民。這裏是真實的遵義,動人的遵義。我們在這裏,回首過往,懷抱希望。

大學生紅色尋訪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7月21日,生命科學學院紅日實踐小分隊來到石家莊市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這是實踐隊“踏尋紅色足跡,緬懷革命先烈”系列活動的第一站。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位於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內。紀念館通過歷史圖片、珍貴文物、雕塑、聲光電等多種表現形式,再現1919至1949年間,河北軍民英勇鬥爭的革命史。

紅日實踐小分隊成員對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進行了全面瞭解和學習,聽取館內工作人員的介紹並隨機採訪來參觀的遊客。

82歲高齡的老黨員呂佃霞和兒子恰好來紀念館參觀,她的五個兒子中有三個在部隊,其中一個曾擔任團長。她向實踐隊同學回憶起當年戰爭的殘酷和生活的艱辛,依然難掩熱淚。在紀念館擔任安保工作的一位55歲的老大爺,以及84歲的一位輪椅老奶奶分別給同學們講述抗日戰爭時期動盪不安的社會和家庭生活,感慨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來之不易。

參觀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的實踐活動圓滿成功,生命科學學院紅日實踐隊在此次實踐活動中深刻領悟了抗日戰爭的悲壯,同樣也爲華北地區爲抗日反法西斯戰爭所做出的偉大貢獻而感到無比自豪。

7月16日,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我心飛翔”小分隊正式開始暑期實踐活動。此次活動的主題爲“追尋紅色足跡,發揚革命精神”。緊扣實踐主題,小分隊全體成員於7月16、17日對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進行認真地參觀與學習,從中收穫頗豐。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位於石家莊,於1953年竣工,佔地面積21萬平方米,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園內佈局嚴謹,東西對稱、層次分明,更有蒼松翠柏陪襯,顯得氣勢雄偉、莊嚴肅穆。其中的主要建築有:烈士紀念碑、銘碑堂、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堂、革命文物廳、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紀念館”、董振堂、趙博生紀念碑亭等。

爲表達對革命烈士的崇敬與感激,弘揚大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小分隊的隊員在參觀完畢後,主動向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求,參加到義務勞動之中。因石家莊剛剛下過雨,陵園的甬道上有很多落葉。小分隊隊員借來掃帚,認真進行打掃,希望烈士的安息之地保持乾淨、整潔。

值此建黨94週年及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第四期“民族旗艦”班實踐團隊重走革命老區,緬懷先烈。7月17日至23日,實踐團隊在百色市田東縣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紅色景點、調查走訪的方式,探訪紅色印記,感受革命情懷,學習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

實踐隊首先來到粵東會館,這裏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羣等同志領導和發動百色起義總指揮部所在地,是進行會議部署的重要場所。在這裏,隊員們參觀了重要的歷史文物,學習愛國主義和革命教育精神,從而更加堅定了大家弘揚百色起義精神,爭做“三嚴三實”好乾部的信心。在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們對遊客進行了簡單的採訪,並在他們身上了解到一些關於紅色革命方面的信息。有一位遊客說,他從小就很喜歡歷史,他認爲作爲中國人,每一個人都應該牢記歷史,牢記先輩們灑下的熱血。而有的遊客對於紅色革命並不瞭解,他們只是簡單地參觀,也沒有通過其他渠道深入瞭解革命,紅色革命意識比較淡薄。團隊成員楊帆說:“我認爲紅色革命精神應深植於每個人心中,無論身份無論職業,都應對革命成果心懷感恩。”

實踐隊做問卷調查

次日,實踐團隊來到百色起義紀念公園,經過十多分鐘的階梯攀爬之後,來到了紀念碑前,並進行宣誓,整齊的聲音表現了旗艦班團隊成員的激情與鬥志。在這裏,實踐隊還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瞭解紅色文化。

19日,旗艦班實踐隊到百色市華宇安老院瞭解老人家的生活狀況,並與他們談國事聊家常,同時與革命老兵談談抗戰那些事兒。實踐隊成員一大早就來到安老院,見到了曾參加過抗日戰爭、百色起義等戰爭的革命老兵,老人家如今已有90歲,行動不便,但他的思路卻很清晰,他說:“那個年代條件特別辛苦,打仗很累,但是我們都沒有放棄,後來我們還是取得勝利了。”說起戰爭,老人家眼角泛起淚花,往事歷歷在目。實踐隊的隊員們聽後也感觸頗多,隊員陀蕙僡說:“老爺爺的話很樸實,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銘記那些爲了祖國統一和平付出生命和青春的英雄們。”

隊員與安老院的老人聊天

此外,旗艦班實踐隊還參觀了清風樓、靈洲會館、百色起義紀念館。團隊還沿着革命老路,來到田東縣的百穀紅軍村,幫助村民幹農活,並拜訪了現年98歲的老紅軍李著堯老人和紅軍後人韋瑞清,瞭解百穀紅軍村的革命事蹟。

實踐隊隊長曹璐說:“通過這次尋訪紅色印跡的活動,我們收穫了很多,也更加明白了作爲接班人的責任有多重大,相信我們會更加努力學習,鍛鍊自己,成爲更加優秀的人!”

假期大學生紅色旅遊社會實踐報告

盛夏7月,從杭州至湄潭,歷時10天,行程xx餘公里,浙江大學丹青學園赴貴州遵義湄潭社會實踐團的13名隊員完成了一次尋根之旅、反哺之旅。

抗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紅色之旅,重溫光輝黨史;浙大西遷七十六週年,重走西遷,感悟愛校榮校之情;爲湄潭萬馬鄉的留守兒童們開辦夏令營,給予他們溫暖和陪伴;走在西部農村鄉野廣闊的道路上,看農民創業的篳路藍縷。

一、參訪與緬懷:榮黨愛校,重溫光輝歲月

歷史上,有兩支隊伍在遵義勝利“會師”,遵義擁有着光輝燦爛的紅軍長征文化,歷史在這裏發生重要轉折;另一隻文軍長征的隊伍也抵達遵義,並在此辦學七年,享有“東方劍橋”的美譽。

在遵義會議會址裏,紀念館裏那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工農紅軍的舊物,平靜而有力地訴說着當年的風雲激盪,在這裏,歷史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印記,震顫着每一位隊員的心靈。這些95後的年輕人紛紛表示,體悟紅軍當年篳路藍縷的艱辛,對於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將來擔當起國家與時代的使命,是不可或缺且大有裨益的。

湄潭是浙大的“第二故鄉”,走在街道上,“浙大路”,“浙大廣場”等地名使那段歷史觸手可及,對於每一位求是學子來說,這永遠是一片值得懷念的熱土,是心中的聖地。湄潭文廟,高高的臺階令人肅穆,廟內陳列的竺可楨像、西遷地圖、師生生活照以及在當時艱苦條件下所取得的傲人成果,帶給大家是自豪更是感動。沒有大樓而有大師,沒有完備的教學設施而成就“東方劍橋”。隊員們深感社會實踐衫上“浙江大學”四個,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是求是學子肩負着的 “公忠堅毅,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的重擔!

二、支教與陪伴:春風化雨,共譜大山裏最美的笑聲

“我們要爲留守兒童帶去些什麼,哪怕只有六天”。隊員們來到湄潭縣西河鄉萬馬學校展開爲期六天的支教。萬馬學校屬省級一類貧困鄉鎮,也是丹青學園堅持了三年的社會實踐基地。山路顛簸,條件艱苦,但隊員們的熱情不減,爲了三個班六天近120個課時的支教,隊員們早早就開始準備教案並試講。

除了語、數、英、歷史、地理、物理等文化課程之外,隊員們專門針對留守兒童增加了心理課、文體課以及素拓等的項目,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更注重教給他們自信、團結的精神。

朝夕相處的六天,孩子們對老師的稱呼已變成了“鬆哥”、“金姐”。課堂上的歡聲笑語,夜空下的次次談心,這座山,這所學校,這些人,已成爲彼此心中永不褪色的美好回憶。

三、走訪與調研:西部農民創業在挫折中前進

xx總理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衆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如今,創業的種子正在廣大的農村倔強地生長着。本次實踐,隊員們得到了浙大公共管理學院楊大鵬博士的指導和幫助,深入西河鄉,發放了近百份專業調研問卷,走訪了15戶自主創業個體戶,並形成了相關的調研報告,具體而 微,從小山村裏窺視時代新風尚。

調研圍繞着幾個問題展開。爲什麼要創業?爲了家庭和孩子。街尾的小飯館是爲數不多的幾間開着門的店之一,老闆娘高中畢業後不久,離鄉打工,到過廣東、福建、浙江,丈夫現在在湖北經營着一間服裝店。爲了照顧年幼的孩子,在丈夫和大姑子的支持下回鄉開了這間小店以此補貼家用。在年輕人多外出打工,老齡化嚴重的西部鄉村,家庭和孩子成爲年輕父母回鄉謀生的唯一理由。

自營店鋪的經營狀況如何?在原本就人煙稀少的農村何談商業化的發展。“因爲外來人口少、本地市場小、公路殘破,交通不便等各種原因,小店生意蕭條,處於半歇業狀態。”農民創業大多選擇飯館、小吃店等挑戰性不大,創新性不強的行業。

農民創業面臨着怎麼樣的困境?“貸款真的很不容易”、“我們開店根本沒有人管,也沒有支持”、“通往小鎮的公路路況很差,讓交通更不方便了”……地理條件、交通條件、國家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使這些勇敢邁出第一步的農民在創業的道路上面臨着很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儘管如此,創業的種子仍然在萬馬,在西部的田野鄉間頑強生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們就是是創業浪潮中的那一點星火。

隊員們追尋着西遷精神前進,在實踐中體悟着“求是”校訓的內涵,短短數日,收穫匪然。紅色尋訪、支教接力、創業調研,三線合一,隊員們認識到了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深知砥礪擔當義不容辭。勿忘往昔西遷辦學苦難輝煌,擔當今日求是創新時代先鋒,不負明天一流名校的偉大夢想,是每一位浙大人的光榮擔當!

大學生紅色足跡社會實踐報告

四點十五分,第一聲鬧鈴響起,但是很快就沒了聲響。教室裏依舊保持着沉寂沒有任何人有起牀的想法,因爲大家真的很困,昨天晚上大家爲了準備第二天的活動都是忙到很晚才睡。

四點三十一分,時間鬧鈴聲此起彼伏,大家在這雜亂的噪音中很不情願地睜開自己那雙朦朧的雙眼,美夢就此結束。在大家的相互催促中所有的人都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了自己溫暖的牀鋪,開始收拾各自的東西爲今天的活動藤場地。

五點整,經過簡單的收拾和洗漱後,大家準時在尚志中學的校門口集合向今天的目的地——趙尚志將軍墓出發。

坐落在羣山之中的尚志鄉以其特有的氣息感染着我們的每一位成員,雞鳴,青山,晨霧這山區的晨景讓我們這些來自高樓聳立的都市大學生全然忘記了身上的疲憊,從大家的臉上絲毫看不出我們昨晚僅僅睡了不到五個小時。在院旗和會旗的引領下大家一個個精神飽滿地開始了今天的活動。

出發前就聽說尚志將軍墓坐落在羣山之中,一個美麗的山坡上。一位偉大的抗戰英雄一生爲了祖國和人民不斷奔波在抗日戰場上,犧牲後能夠在家鄉這片安靜祥和的土地上安息也可以說是對他最好的慰藉。

當我們出了駐地發現校車已經在公路上等我們了,原來我們還有車坐。大夥一個個都在心底暗暗的爲自己慶幸,以爲我們可以這樣順順利利的到達目的地。當汽車駛到一棵非常高大的柳樹前停了下來,隨同我們前來的一位老師告訴我們這棵柳樹叫尚志柳,它生長在趙尚志將軍生前房屋的前面,更令我們感到吃驚的是這兒竟然是全鎮唯一一個可以讓大型車輛調轉車頭的地方。而我們的車上行程到此結束,接下來我們要徒步爬山了。

山路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陡峭和崎嶇,讓人感覺不到此刻的我們正在山中行走,山間空氣異常清新,看着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若隱若現給人一種說不出的興奮。大家一路有說有笑,不斷談論着眼前看到的一個個壯麗的景觀。很快大家將一個小山坡拋在身後,在眼前的山坡上一個寫着尚志林的巨大石碑立在其上。

我們爬到這兒才發現尚志將軍墓就在這塊石碑後的一片開闊地,很簡樸的兩座墳,原來尚志將軍的父母也被安葬在這裏。隨後尚志紀念館的館長項我們介紹說,這裏是尚志將軍的影墳,裏面並沒有尚志將軍的遺骸而只有尚志將軍生前寫的一本書,因爲尚志將軍是在戰鬥中被叛徒出賣而犧牲的,由於尚志將軍在對日戰爭中的英勇,日本人曾重金懸賞他的頭顱,在他死後屍身也被日本人帶走,最後不知下落。不過現如今在長春市淨月潭發現了尚志將軍的頭顱,經過各方的努力尚志將軍的頭顱也將回到家鄉,到時候這座墳不會再稱之爲影墳了。聽了她的講解我們對尚志將軍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經過短暫的調整掃墓儀式正式開始了。首先全體成員向尚志將軍墓默哀一分鐘,然後由朱首俊學長代表全體成員進獻花圈。隨後全體成員在王燦學姐的帶領下向尚志將軍墓進行宣誓,宣誓結束後全體成員又繞行尚志將軍墓一週。就這樣一個簡短的掃墓儀式結束了,隨後大家在這兒停留了一會,因爲朝陽市電視臺要對我們一些成員進行採訪,而其餘的成員則站在這山頂上盡情地領略這大自然的饋贈和英雄的風骨。

掃墓結束後大家又匆忙順着原路返回駐地,因爲還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們去做。

參觀紀念堂

從尚志墓回來,經過20分鐘的行程,我們來到了尚志將軍紀念館,。 由於原館正在休整擴建,現在的尚志紀念館借用了尚志鄉希望國小的兩間教室。其中一號館位於國小三樓,其中收藏了大量趙尚志將軍生前用過的物品。

剛進門就能看到一個兩米高的半身雕像,雕像爲銅質,栩栩如生,彷彿一個尚志將軍就活生生地站在我們面前,尤其是將軍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彷彿蘊含着憤怒,這是對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我國領土,殘殺我中國同胞的憤怒;彷彿蘊含着希望,是對祖國未來的希望,新中國成立的堅定信念。同學們紛紛向他鞠躬,爲民族英雄獻上我們深深的敬意。

館長首先向我們介紹了趙尚志將軍的父親趙振鋒,張振鋒老先生本人就是一個愛國主義進步人士,早在趙老先生年輕時他就投身到反抗地主階級壓迫人民的鬥爭中,毀家紓難,他老人家當之無愧。所謂虎門出將子,趙尚志將軍就是在趙老先生的影響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併成爲我國著名的抗日將領。一門忠義郎,雲蒙第一家是對趙尚志將軍全家的真實寫照,趙尚志將軍的兄弟姐妹全都投入到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大潮之中。相比我們當代,那時的生活條件無疑是艱難的,但是尚志將軍的愛國熱情確是我們這些生活在當代優越條件下的孩子所不能比擬的,同學們都被尚志將軍所感染着,他的形象在我們心中愈發高大起來。在一號館的西南陳列着一口尚志將軍所使用過的鍋,到今天這口鍋已經部分殘缺,它靜靜地躲在紀念館的一角,就那樣靜靜地躺着,也許它正在回味,回味那伴隨着尚志將軍的日子,許多同學停駐在這口普普通通的鍋前,思緒回到過去,我們彷彿看到了它在尚志將軍的背上,隨着尚志將軍轉戰在黑龍江的深山老林中,他見證了將軍們在吃草和樹根的艱苦條件下依然堅信馬克思列寧主義,堅信中國在渡過革命的黑暗時期必然會建立新中國;見證了他們爲了新中國的成立貢獻自己全部青春乃至生命的情景。西側的牆壁上具體介紹了尚志將軍的一家人在抗日救亡鬥爭中光輝事蹟,其中有尚志將軍的弟弟趙尚武在戰鬥中犧牲的介紹,對於趙尚武也許我們並不曾知曉,正如千千萬萬個革命戰士一樣,他爲新中國的成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在歷史中他的名沒有多少人知曉,他的事蹟沒有多少人知曉,然而我們不會忘記,新中國大廈的牆壁上永遠記載着他,人們也永遠不會忘記他爲新中國成立所做出的犧牲。由於一號館的面積較小隻有20平米左右,所以屋子裏的空氣很悶,溫度也很高,館長給我們僅僅介紹20多分鐘聲音就有點嘶啞了,但是接下來長達兩個小時的講解她一口水都沒有喝,依然用精彩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館內的每一件事物,趙尚志將軍的每一個趣聞。所有的隊員沒有一個離場也沒有一個叫熱的,大家都認真地傾聽着,銘記着我想這是因爲尚志將軍的崇高的愛國熱情深深地感染着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我們都爲自己的國家能有這樣的抗日英雄而感到自豪。

一號館的西北角陳列着趙尚志將軍家的花瓶,也許你會問這和抗日有什麼關係,其實,趙家在趙老先生當家之時是中上層的人家趙家富有,如果不去反抗當時的封建統治,如果不去投入到救亡圖存的民族抗日活動中,趙尚志將軍也許可以非常舒適的度過自己的一生,衣食無憂,不必在深山老林中忍飢挨餓,不用在白色恐怖下度日,不用會在三十三歲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說,如果不去抗日,趙家會繼續發達下去,然而深切的愛國之情是沒有辦法抑制的,趙老先生先站了出來,投入到了反抗晚清鬥爭中,尚志將軍站了出來,爲了抗擊日本貢獻了自己的全部精力。趙氏一家,爲了全民族的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全部,一個家庭,爲了祖國的事業做出如此巨大的犧牲,我們沒有辦法不被感動,站在被封了的房子的門口,趙老先生沒有改變他的想法,堅定的做了下去。站在一片殘垣斷壁前尚志將軍沒有猶豫,依然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了抗日民族鬥爭中,毀家紓難又何足形容?雲蒙第一家又有何過謙之嫌?一個氏族是隻有尚志將軍這樣的人。正是因爲有這樣的社會脊樑,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當時的社會多麼黑暗,這個社會都會有一天改換天地,都會最終進入光明的層面。

一個花瓶也許不能說明多的問題,然而它所默默是英雄們爲了國家而做出的巨大犧牲是英雄們大無畏的京生。

北面牆壁宣傳板介紹的是尚志將軍指揮的一些戰鬥。在這些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沉着的將軍,一個英勇的戰士,一個讓敵人聞風喪膽的指揮官。最有多的就是在一次戰鬥中敵人的指揮官看着有優良裝備的日本軍隊被裝備簡陋的抗聯戰士打的打敗,疾呼此中必有名將指揮。北面牆壁下陳列着尚志將軍用過的手槍,一把普普通通的槍。槍柄被磨的記錄着他所參與的每一次戰鬥,尚志將軍帶着這把普通的槍領着抗聯戰士在艱苦的條件下與敵人周旋,讓敵人心驚膽戰。槍,靜靜地躺着在那裏,在這個和平時代裏,它已經退出了自己的舞臺。但它一頂懷念曾經在沙場征戰的日子,懷念對日本帝國主義射出的每一顆仇恨子彈。今天通過它我們哀悼我們的英雄,我們的尚志將軍。

從在一號活活的留言簿上,每個隊員都留下了自己的話語,有時英雄的哀思,自己立志向英雄學習的誓言。相信尚志將軍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了。他的後輩們沒有忘記他,他的後輩們依然在沿着他的足跡前進。

從一號館出來我們來到了二號館,二號館位於尚志國小二樓。二號館主要是介紹抗聯的組織機構以及毛澤東,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對尚志將軍的評價,領導人的評價讓我們對尚志將軍爲民族解放事業做出的貢獻的敬仰之情更加了一份。

整個參觀過程大約持續了兩個小時,在這短短的兩個小時的時間裏,我們的心靈經歷了一次打洗禮,尚志將軍愛國主義京生深深感染這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彷彿沿着時光遂道從戰火紛飛的年代走到了今天。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唯有努力學習,爲祖國多做貢獻,對的起爲祖國的解放,爲新中國成立而貢獻自己生命的先烈們。

【第3篇】2022大學生紅色尋訪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7月21日,生命科學學院紅日實踐小分隊來到石家莊市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這是實踐隊“踏尋紅色足跡,緬懷革命先烈”系列活動的第一站。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位於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內。紀念館通過歷史圖片、珍貴文物、雕塑、聲光電等多種表現形式,再現1919至1949年間,河北軍民英勇鬥爭的革命史。

紅日實踐小分隊成員對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進行了全面瞭解和學習,聽取館內工作人員的介紹並隨機採訪來參觀的遊客。

82歲高齡的老黨員呂佃霞和兒子恰好來紀念館參觀,她的五個兒子中有三個在部隊,其中一個曾擔任團長。她向實踐隊同學回憶起當年戰爭的殘酷和生活的艱辛,依然難掩熱淚。在紀念館擔任安保工作的一位55歲的老大爺,以及84歲的一位輪椅老奶奶分別給同學們講述抗日戰爭時期動盪不安的社會和家庭生活,感慨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來之不易。

參觀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的實踐活動圓滿成功,生命科學學院紅日實踐隊在此次實踐活動中深刻領悟了抗日戰爭的悲壯,同樣也爲華北地區爲抗日反法西斯戰爭所做出的偉大貢獻而感到無比自豪。

7月16日,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我心飛翔”小分隊正式開始暑期實踐活動。此次活動的主題爲“追尋紅色足跡,發揚革命精神”。緊扣實踐主題,小分隊全體成員於7月16、17日對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進行認真地參觀與學習,從中收穫頗豐。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位於石家莊,於1953年竣工,佔地面積21萬平方米,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園內佈局嚴謹,東西對稱、層次分明,更有蒼松翠柏陪襯,顯得氣勢雄偉、莊嚴肅穆。其中的主要建築有:烈士紀念碑、銘碑堂、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堂、革命文物廳、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紀念館”、董振堂、趙博生紀念碑亭等。

爲表達對革命烈士的崇敬與感激,弘揚大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小分隊的隊員在參觀完畢後,主動向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求,參加到義務勞動之中。因石家莊剛剛下過雨,陵園的甬道上有很多落葉。小分隊隊員借來掃帚,認真進行打掃,希望烈士的安息之地保持乾淨、整潔。

值此建黨94週年及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第四期“民族旗艦”班實踐團隊重走革命老區,緬懷先烈。7月17日至23日,實踐團隊在百色市田東縣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紅色景點、調查走訪的方式,探訪紅色印記,感受革命情懷,學習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

實踐隊首先來到粵東會館,這裏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羣等同志領導和發動百色起義總指揮部所在地,是進行會議部署的重要場所。在這裏,隊員們參觀了重要的歷史文物,學習愛國主義和革命教育精神,從而更加堅定了大家弘揚百色起義精神,爭做“三嚴三實”好乾部的信心。在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們對遊客進行了簡單的採訪,並在他們身上了解到一些關於紅色革命方面的信息。有一位遊客說,他從小就很喜歡歷史,他認爲作爲中國人,每一個人都應該牢記歷史,牢記先輩們灑下的熱血。而有的遊客對於紅色革命並不瞭解,他們只是簡單地參觀,也沒有通過其他渠道深入瞭解革命,紅色革命意識比較淡薄。團隊成員楊帆說:“我認爲紅色革命精神應深植於每個人心中,無論身份無論職業,都應對革命成果心懷感恩。”

實踐隊做問卷調查

次日,實踐團隊來到百色起義紀念公園,經過十多分鐘的階梯攀爬之後,來到了紀念碑前,並進行宣誓,整齊的聲音表現了旗艦班團隊成員的激情與鬥志。在這裏,實踐隊還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瞭解紅色文化。

19日,旗艦班實踐隊到百色市華宇安老院瞭解老人家的生活狀況,並與他們談國事聊家常,同時與革命老兵談談抗戰那些事兒。實踐隊成員一大早就來到安老院,見到了曾參加過抗日戰爭、百色起義等戰爭的革命老兵,老人家如今已有90歲,行動不便,但他的思路卻很清晰,他說:“那個年代條件特別辛苦,打仗很累,但是我們都沒有放棄,後來我們還是取得勝利了。”說起戰爭,老人家眼角泛起淚花,往事歷歷在目。實踐隊的隊員們聽後也感觸頗多,隊員陀蕙僡說:“老爺爺的話很樸實,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銘記那些爲了祖國統一和平付出生命和青春的英雄們。”

隊員與安老院的老人聊天

此外,旗艦班實踐隊還參觀了清風樓、靈洲會館、百色起義紀念館。團隊還沿着革命老路,來到田東縣的百穀紅軍村,幫助村民幹農活,並拜訪了現年98歲的老紅軍李著堯老人和紅軍後人韋瑞清,瞭解百穀紅軍村的革命事蹟。

實踐隊隊長曹璐說:“通過這次尋訪紅色印跡的活動,我們收穫了很多,也更加明白了作爲接班人的責任有多重大,相信我們會更加努力學習,鍛鍊自己,成爲更加優秀的人!”

【第4篇】2022年大學生紅色足跡社會實踐報告

四點十五分,第一聲鬧鈴響起,但是很快就沒了聲響。教室裏依舊保持着沉寂沒有任何人有起牀的想法,因爲大家真的很困,昨天晚上大家爲了準備第二天的活動都是忙到很晚才睡。

四點三十一分,時間鬧鈴聲此起彼伏,大家在這雜亂的噪音中很不情願地睜開自己那雙朦朧的雙眼,美夢就此結束。在大家的相互催促中所有的人都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了自己溫暖的牀鋪,開始收拾各自的東西爲今天的活動藤場地。

五點整,經過簡單的收拾和洗漱後,大家準時在尚志中學的校門口集合向今天的目的地——趙尚志將軍墓出發。

坐落在羣山之中的尚志鄉以其特有的氣息感染着我們的每一位成員,雞鳴,青山,晨霧這山區的晨景讓我們這些來自高樓聳立的都市大學生全然忘記了身上的疲憊,從大家的臉上絲毫看不出我們昨晚僅僅睡了不到五個小時。在院旗和會旗的引領下大家一個個精神飽滿地開始了今天的活動。

出發前就聽說尚志將軍墓坐落在羣山之中,一個美麗的山坡上。一位偉大的抗戰英雄一生爲了祖國和人民不斷奔波在抗日戰場上,犧牲後能夠在家鄉這片安靜祥和的土地上安息也可以說是對他最好的慰藉。

當我們出了駐地發現校車已經在公路上等我們了,原來我們還有車坐。大夥一個個都在心底暗暗的爲自己慶幸,以爲我們可以這樣順順利利的到達目的地。當汽車駛到一棵非常高大的柳樹前停了下來,隨同我們前來的一位老師告訴我們這棵柳樹叫尚志柳,它生長在趙尚志將軍生前房屋的前面,更令我們感到吃驚的是這兒竟然是全鎮唯一一個可以讓大型車輛調轉車頭的地方。而我們的車上行程到此結束,接下來我們要徒步爬山了。

山路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陡峭和崎嶇,讓人感覺不到此刻的我們正在山中行走,山間空氣異常清新,看着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若隱若現給人一種說不出的興奮。大家一路有說有笑,不斷談論着眼前看到的一個個壯麗的景觀。很快大家將一個小山坡拋在身後,在眼前的山坡上一個寫着尚志林的巨大石碑立在其上。

我們爬到這兒才發現尚志將軍墓就在這塊石碑後的一片開闊地,很簡樸的兩座墳,原來尚志將軍的父母也被安葬在這裏。隨後尚志紀念館的館長項我們介紹說,這裏是尚志將軍的影墳,裏面並沒有尚志將軍的遺骸而只有尚志將軍生前寫的一本書,因爲尚志將軍是在戰鬥中被叛徒出賣而犧牲的,由於尚志將軍在對日戰爭中的英勇,日本人曾重金懸賞他的頭顱,在他死後屍身也被日本人帶走,最後不知下落。不過現如今在長春市淨月潭發現了尚志將軍的頭顱,經過各方的努力尚志將軍的頭顱也將回到家鄉,到時候這座墳不會再稱之爲影墳了。聽了她的講解我們對尚志將軍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經過短暫的調整掃墓儀式正式開始了。首先全體成員向尚志將軍墓默哀一分鐘,然後由朱首俊學長代表全體成員進獻花圈。隨後全體成員在王燦學姐的帶領下向尚志將軍墓進行宣誓,宣誓結束後全體成員又繞行尚志將軍墓一週。就這樣一個簡短的掃墓儀式結束了,隨後大家在這兒停留了一會,因爲朝陽市電視臺要對我們一些成員進行採訪,而其餘的成員則站在這山頂上盡情地領略這大自然的饋贈和英雄的風骨。

掃墓結束後大家又匆忙順着原路返回駐地,因爲還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們去做。

參觀紀念堂

從尚志墓回來,經過20分鐘的行程,我們來到了尚志將軍紀念館,。 由於原館正在休整擴建,現在的尚志紀念館借用了尚志鄉希望國小的兩間教室。其中一號館位於國小三樓,其中收藏了大量趙尚志將軍生前用過的物品。

剛進門就能看到一個兩米高的半身雕像,雕像爲銅質,栩栩如生,彷彿一個尚志將軍就活生生地站在我們面前,尤其是將軍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彷彿蘊含着憤怒,這是對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我國領土,殘殺我中國同胞的憤怒;彷彿蘊含着希望,是對祖國未來的希望,新中國成立的堅定信念。同學們紛紛向他鞠躬,爲民族英雄獻上我們深深的敬意。

館長首先向我們介紹了趙尚志將軍的父親趙振鋒,張振鋒老先生本人就是一個愛國主義進步人士,早在趙老先生年輕時他就投身到反抗地主階級壓迫人民的鬥爭中,毀家紓難,他老人家當之無愧。所謂虎門出將子,趙尚志將軍就是在趙老先生的影響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併成爲我國著名的抗日將領。一門忠義郎,雲蒙第一家是對趙尚志將軍全家的真實寫照,趙尚志將軍的兄弟姐妹全都投入到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大潮之中。相比我們當代,那時的生活條件無疑是艱難的,但是尚志將軍的愛國熱情確是我們這些生活在當代優越條件下的孩子所不能比擬的,同學們都被尚志將軍所感染着,他的形象在我們心中愈發高大起來。在一號館的西南陳列着一口尚志將軍所使用過的鍋,到今天這口鍋已經部分殘缺,它靜靜地躲在紀念館的一角,就那樣靜靜地躺着,也許它正在回味,回味那伴隨着尚志將軍的日子,許多同學停駐在這口普普通通的鍋前,思緒回到過去,我們彷彿看到了它在尚志將軍的背上,隨着尚志將軍轉戰在黑龍江的深山老林中,他見證了將軍們在吃草和樹根的艱苦條件下依然堅信馬克思列寧主義,堅信中國在渡過革命的黑暗時期必然會建立新中國;見證了他們爲了新中國的成立貢獻自己全部青春乃至生命的情景。西側的牆壁上具體介紹了尚志將軍的一家人在抗日救亡鬥爭中光輝事蹟,其中有尚志將軍的弟弟趙尚武在戰鬥中犧牲的介紹,對於趙尚武也許我們並不曾知曉,正如千千萬萬個革命戰士一樣,他爲新中國的成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在歷史中他的名字沒有多少人知曉,他的事蹟沒有多少人知曉,然而我們不會忘記,新中國大廈的牆壁上永遠記載着他,人們也永遠不會忘記他爲新中國成立所做出的犧牲。由於一號館的面積較小隻有20平米左右,所以屋子裏的空氣很悶,溫度也很高,館長給我們僅僅介紹20多分鐘聲音就有點嘶啞了,但是接下來長達兩個小時的講解她一口水都沒有喝,依然用精彩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館內的每一件事物,趙尚志將軍的每一個趣聞。所有的隊員沒有一個離場也沒有一個叫熱的,大家都認真地傾聽着,銘記着我想這是因爲尚志將軍的崇高的愛國熱情深深地感染着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我們都爲自己的國家能有這樣的抗日英雄而感到自豪。

一號館的西北角陳列着趙尚志將軍家的花瓶,也許你會問這和抗日有什麼關係,其實,趙家在趙老先生當家之時是中上層的人家趙家富有,如果不去反抗當時的封建統治,如果不去投入到救亡圖存的民族抗日活動中,趙尚志將軍也許可以非常舒適的度過自己的一生,衣食無憂,不必在深山老林中忍飢挨餓,不用在白色恐怖下度日,不用會在三十三歲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說,如果不去抗日,趙家會繼續發達下去,然而深切的愛國之情是沒有辦法抑制的,趙老先生先站了出來,投入到了反抗晚清鬥爭中,尚志將軍站了出來,爲了抗擊日本貢獻了自己的全部精力。趙氏一家,爲了全民族的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全部,一個家庭,爲了祖國的事業做出如此巨大的犧牲,我們沒有辦法不被感動,站在被封了的房子的門口,趙老先生沒有改變他的想法,堅定的做了下去。站在一片殘垣斷壁前尚志將軍沒有猶豫,依然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了抗日民族鬥爭中,毀家紓難又何足形容?雲蒙第一家又有何過謙之嫌?一個氏族是隻有尚志將軍這樣的人。正是因爲有這樣的社會脊樑,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當時的社會多麼黑暗,這個社會都會有一天改換天地,都會最終進入光明的層面。

一個花瓶也許不能說明多的問題,然而它所默默是英雄們爲了國家而做出的巨大犧牲是英雄們大無畏的京生。

北面牆壁宣傳板介紹的是尚志將軍指揮的一些戰鬥。在這些文字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沉着的將軍,一個英勇的戰士,一個讓敵人聞風喪膽的指揮官。最有多的就是在一次戰鬥中敵人的指揮官看着有優良裝備的日本軍隊被裝備簡陋的抗聯戰士打的打敗,疾呼此中必有名將指揮。北面牆壁下陳列着尚志將軍用過的手槍,一把普普通通的槍。槍柄被磨的記錄着他所參與的每一次戰鬥,尚志將軍帶着這把普通的槍領着抗聯戰士在艱苦的條件下與敵人周旋,讓敵人心驚膽戰。槍,靜靜地躺着在那裏,在這個和平時代裏,它已經退出了自己的舞臺。但它一頂懷念曾經在沙場征戰的日子,懷念對日本帝國主義射出的每一顆仇恨子彈。今天通過它我們哀悼我們的英雄,我們的尚志將軍。

從在一號活活的留言簿上,每個隊員都留下了自己的話語,有時英雄的哀思,自己立志向英雄學習的誓言。相信尚志將軍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了。他的後輩們沒有忘記他,他的後輩們依然在沿着他的足跡前進。

從一號館出來我們來到了二號館,二號館位於尚志國小二樓。二號館主要是介紹抗聯的組織機構以及毛澤東,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對尚志將軍的評價,領導人的評價讓我們對尚志將軍爲民族解放事業做出的貢獻的敬仰之情更加了一份。

整個參觀過程大約持續了兩個小時,在這短短的兩個小時的時間裏,我們的心靈經歷了一次打洗禮,尚志將軍愛國主義京生深深感染這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彷彿沿着時光遂道從戰火紛飛的年代走到了今天。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唯有努力學習,爲祖國多做貢獻,對的起爲祖國的解放,爲新中國成立而貢獻自己生命的先烈們。

【第5篇】2022大學生紅色旅遊社會實踐報告

盛夏7月,從杭州至湄潭,歷時10天,行程xx餘公里,浙江大學丹青學園赴貴州遵義湄潭社會實踐團的13名隊員完成了一次尋根之旅、反哺之旅。

抗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紅色之旅,重溫光輝黨史;浙大西遷七十六週年,重走西遷,感悟愛校榮校之情;爲湄潭萬馬鄉的留守兒童們開辦夏令營,給予他們溫暖和陪伴;走在西部農村鄉野廣闊的道路上,看農民創業的篳路藍縷。

一、參訪與緬懷:榮黨愛校,重溫光輝歲月

歷史上,有兩支隊伍在遵義勝利“會師”,遵義擁有着光輝燦爛的紅軍長征文化,歷史在這裏發生重要轉折;另一隻文軍長征的隊伍也抵達遵義,並在此辦學七年,享有“東方劍橋”的美譽。

在遵義會議會址裏,紀念館裏那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工農紅軍的舊物,平靜而有力地訴說着當年的風雲激盪,在這裏,歷史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印記,震顫着每一位隊員的心靈。這些95後的年輕人紛紛表示,體悟紅軍當年篳路藍縷的艱辛,對於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將來擔當起國家與時代的使命,是不可或缺且大有裨益的。

湄潭是浙大的“第二故鄉”,走在街道上,“浙大路”,“浙大廣場”等地名使那段歷史觸手可及,對於每一位求是學子來說,這永遠是一片值得懷念的熱土,是心中的聖地。湄潭文廟,高高的臺階令人肅穆,廟內陳列的竺可楨像、西遷地圖、師生生活照以及在當時艱苦條件下所取得的傲人成果,帶給大家是自豪更是感動。沒有大樓而有大師,沒有完備的教學設施而成就“東方劍橋”。隊員們深感社會實踐衫上“浙江大學”四個字,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是求是學子肩負着的“公忠堅毅,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的重擔!

二、支教與陪伴:春風化雨,共譜大山裏最美的笑聲

“我們要爲留守兒童帶去些什麼,哪怕只有六天”。隊員們來到湄潭縣西河鄉萬馬學校展開爲期六天的支教。萬馬學校屬省級一類貧困鄉鎮,也是丹青學園堅持了三年的社會實踐基地。山路顛簸,條件艱苦,但隊員們的熱情不減,爲了三個班六天近120個課時的支教,隊員們早早就開始準備教案並試講。

除了語、數、英、歷史、地理、物理等文化課程之外,隊員們專門針對留守兒童增加了心理課、文體課以及素拓等的項目,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更注重教給他們自信、團結的精神。

朝夕相處的六天,孩子們對老師的稱呼已變成了“鬆哥”、“金姐”。課堂上的歡聲笑語,夜空下的次次談心,這座山,這所學校,這些人,已成爲彼此心中永不褪色的美好回憶。

三、走訪與調研:西部農民創業在挫折中前進

xx總理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衆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如今,創業的種子正在廣大的農村倔強地生長着。本次實踐,隊員們得到了浙大公共管理學院楊大鵬博士的指導和幫助,深入西河鄉,發放了近百份專業調研問卷,走訪了15戶自主創業個體戶,並形成了相關的調研報告,具體而 微,從小山村裏窺視時代新風尚。

調研圍繞着幾個問題展開。爲什麼要創業?爲了家庭和孩子。街尾的小飯館是爲數不多的幾間開着門的店之一,老闆娘高中畢業後不久,離鄉打工,到過廣東、福建、浙江,丈夫現在在湖北經營着一間服裝店。爲了照顧年幼的孩子,在丈夫和大姑子的支持下回鄉開了這間小店以此補貼家用。在年輕人多外出打工,老齡化嚴重的西部鄉村,家庭和孩子成爲年輕父母回鄉謀生的唯一理由。

自營店鋪的經營狀況如何?在原本就人煙稀少的農村何談商業化的發展。“因爲外來人口少、本地市場小、公路殘破,交通不便等各種原因,小店生意蕭條,處於半歇業狀態。”農民創業大多選擇飯館、小吃店等挑戰性不大,創新性不強的行業。

農民創業面臨着怎麼樣的困境?“貸款真的很不容易”、“我們開店根本沒有人管,也沒有支持”、“通往小鎮的公路路況很差,讓交通更不方便了”……地理條件、交通條件、國家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使這些勇敢邁出第一步的農民在創業的道路上面臨着很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儘管如此,創業的種子仍然在萬馬,在西部的田野鄉間頑強生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們就是是創業浪潮中的那一點星火。

隊員們追尋着西遷精神前進,在實踐中體悟着“求是”校訓的內涵,短短數日,收穫匪然。紅色尋訪、支教接力、創業調研,三線合一,隊員們認識到了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深知砥礪擔當義不容辭。勿忘往昔西遷辦學苦難輝煌,擔當今日求是創新時代先鋒,不負明天一流名校的偉大夢想,是每一位浙大人的光榮擔當!

【第6篇】2022年暑期大學生紅色足跡社會實踐報告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適逢抗戰勝利70週年,財大資環亮劍隊在7月上旬滿懷激情的開始了團隊在信陽及周邊地區的紅色之旅,去重溫那段充滿崢嶸歲月的歷史。

英雄已故,精神永存

確山被稱爲“駐馬店紅色文化第一縣”。團隊首先來到了被稱爲偉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人民軍隊將領、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楊靖宇將軍的紀念館。這裏有着大量詳實的有關楊靖宇將軍的歷史文物和資料,如楊靖宇將軍犧牲前食用的草根、樹皮、棉絮,楊靖宇將軍穿過的棉襪、靰鞡鞋等,讓隊員們深刻感受到楊靖宇將軍抗戰生活的艱辛與苦難。

竹溝革命紀念館是確山又一重要的革命紀念地。李先念、劉少奇、方毅、王震、張愛萍、王思茂、張震、徐海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在這裏工作。當然,也有許多革命先輩在這裏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爲了紀念他們,這裏興建了竹溝革命烈士陵園;當隊員們來到陵園時,被這裏莊嚴的氛圍所影響,不由自主的產生了一種對他們的敬畏之情,也深深的瞭解到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和如今幸福生活的寶貴。

抗戰老兵,永遠懷念

經歷多方打聽與尋找,團隊找到一位耄耋老兵——王義祥。當談到日軍時,王義祥老人就有些激動“小時候在家鄉見到過駐紮在那裏的日軍,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那時就非常的恨他們!”

據王義祥老人回憶,他鄰居家的女人就被日本鬼子猥褻過,如今她已不在人間。“日本鬼子簡直不是人,把那女人侮辱後,還把她推到糞坑裏......”說道這裏時,王義祥老人哽咽了,隊員能夠理解老人的感受,同時也體會到了日軍侵華對老百姓的迫害與傷害。

感悟篇

【第7篇】2022大學生紅色尋訪社會實踐報告

都說遵義的酒好,茅臺名滿天下;都說遵義的景美,赤水丹霞美不勝收;都說遵義的食鮮,豆花面脣齒留香。不過,我們不來品酒作詩,也不來賞景撫琴,更不是爲了來滿足的吃貨的心。我們來這裏,是爲了看看遵義的人,感受遵義的記憶。

今天,我實踐小分隊來到了貴州省遵義市,圍繞“一帶一路”特色主題公益實踐之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以及探訪黔北紅色基地兩個主題展開了第一天的社會實踐。

遵義是貴州省下轄的地級市,地處中國西南腹地,位於貴州省北部,北依大婁山,南臨烏江,古爲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鎮。“遵義”二字出自《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著名的酒文化名城。曾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多項殊榮。

經過了一天的尋尋覓覓,我們對這座城市感觸頗深。若要用一種顏色來表述遵義,我相信給人溫暖和激勵的紅色再好不過。如若不信,請跟隨我們的腳步一同往前走。

玫紅的民風民俗

可不要誤會,說它紅,不是指它有着像東北紅高粱和秧歌舞飛紅的流蘇那樣熱烈如火的元素。這裏的民俗,倒像是玫瑰紅那樣溫婉而體貼,不似老白乾那麼烈,更像是紅酒那樣綿柔。不,最準確地來說,就和茅臺一樣,濃香馥郁,回味悠長,餘香綿綿。你看那些大叔大媽們,把音樂熱烈奔放的廣場舞換成了“咚、擦、擦”的柔和優雅的交誼舞,並且跳得有模有樣,絲毫不輸年輕人。

另一邊,主角仍然是大叔大媽,但這次他們穿上了革命裝,唱起了《九九豔陽天》,男女聲部和諧統一,再加上樂器和指揮,活脫脫一場音樂會啊!我們找了一些普通市民做了簡短的採訪和調查,發現他們的熱情絲毫不輸好客之鄉,但是卻又沒有那樣撲面而來的讓人感覺一時間無法適應的火熱,而是像溫火慢熬的小米粥那樣暖心舒肺,交流起來幾乎沒有隔閡,彷彿已經是老熟人了似的。

在採訪中我們瞭解到,由於這裏少數民族衆多,所以還有不少獨有的民風民俗,比如苗族的踩山節、砍火星節,仡佬族的祭山節、吃新節等。在遵義還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貴州名酒節,每年7月到8月舉行,活動內容主要爲參觀遵義酒文化博物館、茅臺酒廠、遵義會議會址、赤水十丈洞瀑布等,對於愛喝酒的人來說,這可是遍嘗當地名酒的絕佳機會。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獨特的民俗都以物品、行爲或者這樣那樣的形式被保存和沿襲了下來,形成了遵義特有的民俗文化。這些獨特的民俗滋潤着當地人的生活,我們熱愛這片土地,我們熱愛這裏的人。

鮮紅的遵義記憶

遵義這座城市承載的記憶,依然是紅色的,有人說它血紅,因爲這裏是革命戰士流過血拼過命的地方。但我們還是不想用這樣沉重的有些刺眼的詞彙,因爲我們明白,在這裏發生的事件,是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我黨走向成熟的標誌。這裏曾經代表了新的希望,現在依然代表着貴州人民的希望。所以我們想用鮮紅,這帶給人鼓舞和力量的詞彙來形容遵義的記憶。

踏入遵義會議紀念館的瞬間,我們的靈魂便被莊嚴肅穆的氛圍和還散發着當年沙場氣息的展品給震懾住了。時間彷彿在此刻靜止,你似乎能在這裏聽到歷史的迴響:強渡烏江、鏖戰婁山、二佔遵義、四渡赤水,遵義會議前後,紅軍的偉大壯舉鑄就了中國革命史上最重大轉折的不朽豐碑。看着那些被保存下來的珍貴史料和物品,瞻仰着偉岸的領袖雕塑和巨畫,我們的眼前好像過電影一般浮現出一幕幕當時的畫面。

不得不被毛主席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少有的勇氣與膽量所折服,他扶大廈之將傾,把紅軍從危難之中解救了出來,與此同時開拓了革命的新道路。遵義會議也將這樣一個傑出的人物正式搬上了歷史舞臺,造就了之後傳奇的革命史以及一個新中國。想到這兒,心中感情已非敬仰二字所能表達。

在會址景區內,我們還很幸運地採訪到了一位老革命戰士,這位老爺爺告訴我們,他與他的戰友們借參觀這個場館的契機,從五湖四海來相聚,共同緬懷當年的時光。他們中有人蔘加過抗美援越戰爭,有人蔘加過79年自衛反擊戰,有人蔘加過收復老山的戰役。儘管年事已高,但幾位老戰士依舊目光矍鑠,在他們心中,有紅色記憶的地方,就是他們餘生裏想要踏遍的土地。我們不禁爲老爺爺們的精神動容,再想想我們這輩人對紅色景點的冷落甚至排斥,又感到萬分慚愧。

天色將晚,我們準備結束今天的行程,不過當然不能錯過這裏的美食!說來,遵義的美食也是一絕,同樣是當地民俗的一部分。這裏有獨特迷人的民俗文化,這裏有撼人心魄的紅色記憶,這裏有安居樂業的淳樸人民。這裏是真實的遵義,動人的遵義。我們在這裏,回首過往,懷抱希望。

【第8篇】大學生紅色經濟文化暑期實踐報告

這個暑假我們組織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活動,其中收穫了很多,現在我對這次實踐活動做一下總結匯報。

一、導語

此文是星星之火團隊對這次暑期實踐的總結。我們調查的對象是餘姚市樑弄鎮橫坎頭村。希望能過真實的反應橫坎頭村的紅色經濟、文化的狀況。能給當地帶來一些積極的建議。

二、橫坎頭村簡介

橫坎頭村是樑弄鎮的中心村,位於樑弄鎮區以南2公里處,總面積6.6平方公里。氣候宜人,民風淳樸,風景秀麗。是由原橫坎頭、紫溪、百丈嶴等六個村合併而成。全村共有農戶897戶,總人口2821人,現有耕地1546畝,山林5316畝,有35個村民小組。

它是寧波市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寧波市“四型”先進村黨組織、餘姚市“五好”黨組織和餘姚市文明村。以橫坎頭村爲中心的寧波市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被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等部門聯合命名爲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橫坎頭村有許多文化建築 ,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抗日戰爭時期,以餘姚樑弄爲中心的浙東抗日根據地是全國著名的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根據地領導機關“中共浙東區委員會”的所在地就位於此。現在浙東區黨委舊址是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浙東區委舊址及其周圍的浙東銀行舊址、新浙東報舊址、浙東行政公署舊址、教導大隊舊址、譚、何住處、浙東魯迅學院舊址等革命舊址構成了一個以區黨委舊址爲核心的包括浙東抗日根據地黨、政、軍、金融、新聞各方面情況的浙東革命史蹟網,完整的體現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浙東革命根據地在政治、軍事、文化及政權建設等方面的歷史足跡。

當地生態農業發達,其中以櫻桃、楊梅採摘等爲主。工業以製造室外燈具爲支撐性產業,另有一些塑料加工等產業。都是一些污染較輕的產業。由此決定,工業在當地並非是中心產業,發展緩慢。如今的橫坎頭村,是一個整潔和美麗山村:一條條水泥路穿村而過,一幢幢兩層小樓隨地勢起伏分佈,一座座水庫、一條條大溪清澈照人,一片片綠色果園生機盎然……在這個面積6.6平方公里的山區小村上,傳統風貌、紅色風姿、古典韻味和現代氣息、開放意識,都和諧地交織在一起,煥發出浙東紅村的特有魅力。

三、橫坎頭村的紅色文化

1. 紅色文化資源

(1)浙東行政公署和浙東抗日軍政幹校舊址。

這個舊址位於橫坎頭村黃氏家族的一座民居大院內,是餘姚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XX年初,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投入800萬元資金和大量人力,整體搬遷住戶27戶,總建築面積2167平方米,拆除面積1592平方米,完成了該舊址的居民搬遷、房屋整修、文物資料收集,以及陳列布展等大量工作,最近已對外開放。陳列品的主要內容是“浙東抗日民主政權史蹟”。舊址的牆上還保留了抗戰時期的一些宣傳畫,其中一幅“打到寧波去”的宣傳畫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展覽的圖片資料比較豐富,但實物資料比較缺乏,多爲複製品,影響了展出效果。

(2)中共浙東區黨委舊址。

已開闢爲一個浙東抗日根據地革命遺蹟博物館。博物館內陳列了大量書畫、照片、文獻及有關抗戰時的實物,有數千件。一個村級博物館能擁有這麼多藏品是難能可貴的。藏品不足之處仍是複製品較多,種類不夠齊全。

(3)浙東銀行舊址。

房屋比較破敗,但牆壁上仍殘留着當年抗戰時期的一些文字遺蹟,還有一個很大的五角星。屋樑上的一些木雕磚刻雖然破舊,但也透出古色古香的韻味。

(4)譚啓龍舊居。

也在一所居民住宅內,是一排獨立瓦房中的一個小間,比較陰暗破舊,只在門口豎了一塊“譚啓龍舊居”的牌子。

中共浙東區委舊址及其周圍的浙東銀行舊址、新浙東報舊址、浙東行政公署舊址、教導大隊舊址、譚、何住處、浙東魯迅學院舊址等革命舊址構成了一個以區黨委舊址爲核心的包括浙東抗日根據地黨、政、軍、金融、新聞各方面情況的浙東革命史蹟網,完整的體現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浙東革命根據地在政治、軍事、文化及政權建設等方面的歷史足跡。

2. 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以及修繕、擴建

當地政府在XX年下撥了房屋易地安置補助款,這些農戶的安置房抽籤工作才得以進行。橫坎頭村有中共浙東區黨委、浙東行政公署、浙東報社、浙東銀行等革命舊址,享有“浙東紅村”之稱。近幾年來,該村黨總支緊緊抓住當前新農村建設的有利時機,堅持“農業立村、工業強村、旅遊興村、民主治村”的發展思路,立足本地產業特色,大力發展“紅色旅遊”。XX年初,在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被列爲全國100個重點建設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後,該村編制了《浙東紅村——橫坎頭村旅遊規劃》,由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投入3000萬元,實施橫坎頭村“紅色旅遊”一期工程——浙東行政公署的開發,完成了居民搬遷、房屋整修、文物資料收集以及陳列布展等一系列工作。目前,二期工程——浙東銀行和浙東報社舊址開發建設基本已經完成,但未對外開放,原因是遺址太小,容納量不夠。

四、橫坎頭村的紅色經濟

1. 紅色旅遊狀況

該村以紅色旅遊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它作爲抗戰時期中共浙東區黨委所在地,是“浙東紅村”。自XX年省委書記xx視察村裏以來,橫坎頭村着眼豐富的“紅色資

源”,委託規劃設計公司專門編制了《橫坎頭村紅色旅遊規劃》,對浙東遊擊區的中心,中共浙東區委、新四軍浙東遊擊隊司令部教導隊、浙東行政公署、浙東銀行、浙東報社等都曾駐橫坎頭村的革命遺蹟以及四明山、道士山、白水衝景區等進行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和保護,使橫坎頭村逐步成爲集歷史文化、革命聖蹟、自然風光於一體的旅遊型村落。

並且在當地政府部門幫助下,橫坎頭村實施了浙東紅村旅遊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對浙東區黨委舊址和原屬浙東行政公署、浙東抗日軍政幹校的上新屋自然村進行保護性修繕,使之成爲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點。據瞭解,每天人次接待XX到3000人次,旺季時也有近3000人次參觀,總計每年大約有50萬到60萬的遊客。4月到10月是客流量較爲集中的月份,主要是5、6、7、8月,11月冬季淡季;參觀羣體以學生、黨員、退休幹部以及單位團隊居多,主要是參觀學習,需要指出的是這裏還是學生實踐愛國教育基地;因今年是建黨90週年,客流量也明顯增多,迎來了一股新的紅色旅遊熱潮。可以看出,橫坎頭旅遊發展態勢良好,開發前景廣闊, “紅色旅遊”越來越成爲橫坎頭村新興的支柱產業,也成爲新農村建設的又一個亮點。

2. 紅色文化對經濟的巨大貢獻

今年,紅色旅遊景點已是免費對外開放。那麼其直接價值,即通過門票的收入的經濟效益是微乎其微的。都是這並不能說紅色經濟對當地經濟作用無足輕重。相反,它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一:樑弄鎮橫坎頭村以“紅色”旅遊爲依託,積極發展以農家樂爲主的鄉村旅遊業。目前全村共有農家樂飯店3家,每年平均共接待遊客1.5萬餘人次,實現旅遊餐飲收入一百多萬元。我村通過開展調查研究、諮詢交流和培訓學習等活動,進一步推進農家樂規範化、標準化、產業化的建設,提高農家樂經營管理水平。此外,我村積極做好品牌宣傳工作,編制農家樂及農副產品的宣傳資料,開發農副產品的深加工及大禮包製作,推介各類名特優農副產品。這也是一筆可觀的經濟效益。並且,周邊老百姓也可藉此做生意,例如旅社,街頭分佈着許多大大小小的旅社。在對開旅社的居民那裏瞭解到,每當旅遊旺季,客房總是滿的,他們從中獲益頗多。還有旅遊社等諸如此類的第三產業。

第二:紅色經濟與當地生態農業的完美結合。簡單的說,以遊客爲例,一般在4、5、6、7月份,櫻桃、楊梅等農產品相繼成熟,旅客們會選擇體驗一下采摘的樂趣,或者漂流等,然後去紅色景點遊覽。這很好的體現了紅色經濟與當地生態農業的完美結合。一般的傳統農業具有很大侷限性,附加值低,農民增產增收困難,同時也嚴重限制了勞動力的開發和轉移。針對農業發展落後的狀況,橫坎頭村在新農村建設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着力立足山區特色優勢,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目前,啓動了1500畝生態示範園區建設,建有市長櫻桃園112畝,無公害蔬菜基地100畝,花卉苗木250畝及果桑和名優水果基地等。實現土地流轉820畝,帶動了全村24戶農戶創新業,推動了黃山雞、番鴨、梅花鹿等養殖業從無到有,規模不斷擴大,併成立村級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加快“公司+農戶”產銷一體化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橫坎頭村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加強主導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建設,農民收入明顯增加,村級經濟更加穩固,村民對產業化經營和參與技能培訓等期待也空前高漲。可以說,生態農業與紅色經濟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係。任何一方面的薄弱,都會不利於當地經濟的發展。

五、在文化及經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 旅遊旺季交通堵塞,交通不便利

據瞭解,當地無專門從鎮到橫坎頭村的交通設備,一般是旅遊團包車以及單位班車。 旺季時也會交通阻塞。需樑弄交通大隊疏通。而且,停車場也不夠多,滿足不了需求。建議開通直達景區的大巴車。有條件的話,拓寬道路,儘量做到旺季交通舒暢。

2.旅店的規模小、不規範而零散

據瞭解,當地旅店的開辦不夠規範,監管力度不夠。且當地的旅店越開越多,客源卻相對固定,導致了有些店的生意相當慘淡,並且在防火設施的檢驗中越來越放鬆。希望當地政府能對登記在案的旅社,進行規範,定時的組織檢查。在防火設施、及安全衛生方面嚴格把關。

3.紅色旅遊對當地的普通居民及一些商戶的影響力不夠

據瞭解,雖說當地的特色旅遊點是紅色遺址以及水果採摘,但當地的商戶和居民對這些卻感覺淺淺,除清明五一前後,遊客會有所增加,其他的時候平平。希望旅遊社能夠弄個兩天一夜遊,這樣可以更好帶給當地商鋪直接受益。

4.旅遊帶動的配套設施不過齊全

雖說,當地的農家樂和旅社不缺,是規模偏小,分佈零散。沒有做好遊客的一條龍服務,從居住到交通出行到餐飲到旅遊,有些環節還有待提高。(對此,當地政府已經對此作出努力,例如政府正在在投資建設四明湖生態旅遊工程,正在修建環湖的生態遊客道,其中有一個規模龐大,工程浩大的度假村,配有五星級酒店,健身房,娛樂設施等相信會受到不少遊客的青睞,還有187畝農家樂工程等)

5.文化產業方興未艾,文化事業有待發展

目前的情況是政府在包辦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廣大村民對此知之甚少,而且沒有多大發言權,只是被動地接受,或被土地徵用,或被拆遷安置,而得到的補償金又非常有限。因此,他們有一種牴觸情緒,就不滿政府的安排,對前途感到迷茫,對搞得轟轟烈烈的“紅色旅遊”業缺乏關心,覺得事不關己,“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6.社會風氣不佳

現在一些農村比較重視一些看得見、摸得着的“硬件”建設,對鄉風文明建設往往雷聲重、雨點輕,重視不夠,實施不力。而在對普通居民的採訪中,就“這裏社會風氣如何”一問題,居民們普遍有些擔憂。他們說社會風氣不好也是一些村民的談論話題。雖然婦女主任否認村裏有打麻將、賭博的現象。橫坎頭村是文明村,情況可能比其他村要好。據另一個村的熟人介紹,農村裏賭博盛行,玩“牌九”和“衝擊麻將”的人很多,原因是農民沒有事情幹;一些身爲獨生子女的年輕人,讀書不好又不願辛苦勞動,無所事事就參與賭博;家庭經濟條件尚可的婦女也把打牌作爲消遣。希望當地政府狠剎賭博歪風。定期的組織民間突擊,圍剿賭博據點。

7.警防形象及豆腐渣工程

六、對於將來的發展,政府的努力

政府在政策上支持當地的經濟發展。一是市政府的完全財政補貼,二是對於景區部門下的旅遊公司來說允許政策性的虧損。政府部門在大力宣傳紅素旅遊的同時還會開展各種各樣旅遊項目。例如白水衝瀑布以及漂流,宋朝的古墓羣,樑弄還有浙東地區第二大的長櫥樓,五桂樓。而且現在正在投資建設四明湖生態旅遊工程,正在修建環湖的生態遊客道。政府部門也正在招商引資,例如cs野戰等,適應於樑弄鎮的生態旅遊項目。而且政府部門還會做好旅遊推廣以及遊客的接待等工作。我們同時業看見了當地政府的直接惠民活動,愛心超市和污水下水道建設,居民對這些感覺非常好。以及全部的居民對待紅色景區的建設都持很支持的態度,希望政府在這一塊加大力度,用紅色經濟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七、結語

我們的實踐隊在當地調研時,獲得了當地政府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謝意!在調查過程中,我們冒着烈日、酷暑走街串巷,挨家挨戶進行細緻調查,十分辛苦。在本次調查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老區人民熱情好客、淳樸善良的性格。同時,在調查中發現老區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也不缺乏致富能人,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一定會有光明的前景。通過調查研究,我們期望新農村建設在老區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只有當形式和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時,新農村建設纔會在老區紮下根來,開花結果。

【第9篇】2022大學生紅色抗戰毛概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灼灼烈日,絲毫不能抵擋我浙學子暑期社會實踐的熱情。數支隊伍,不同時間,整理行裝,奔赴各地,圍繞着“絲路新世界?青春中國夢”這一主題,地球科學學院社會實踐隊員用青春行動爲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發揮自身所長,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成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者、弘揚者、踐行者。

1.起義槍聲在迴響,革命紅旗仍飄揚

時間:.17

實踐地點:江西南昌

地球科學學院社會實踐團隊來到了有“英雄城”之稱的南昌,並在此開展紅色尋訪八一起義的實踐活動。1927年起義軍在此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拉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序幕。88年過去了,起義的硝煙早已散去,但萬千中華兒女聚齊起來,新的南昌城已經浴火重生。隊員們來到了“八一起義紀念館”,按照時間順序,回顧了八一起義的偉大曆程。在尋訪中,他們看到了起義中的艱難曲折,感受了起義軍士的堅毅精神,見到了革命勝利的偉大戰果。起義的浮雕與蠟像,革命的照片與遺物,都講述着當年起義軍指揮官的運籌帷幄,起義軍士兵的浴血奮戰。

2.溫辛亥革命 憶往昔崢嶸

時間:.22

實踐地點:浙江辛亥革命紀念館及革命烈士墓羣

重溫那段100多年前的起義,重新認識這個不斷處於“最危險的時候”的國家,實踐團隊選擇參觀浙江辛亥革命紀念館,並且隨後環繞周圍參觀烈士陵墓,向先烈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通過認知辛亥革命,增強對國家的理解與認同;通過了解這段歷史,感受國家發展、崛起、復興的曲折道路。通過感性和理性的認知,能夠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不懈學習、努力,貢獻自己獨有的力量。

“如今神州大地的硝煙已散,但是戰鬥精神不滅。和平年代裏,我們仍然應發揚戰鬥精神,爲自己,爲國家的未來,奮勇前行。”

-----地球科學學院20xx級xx01班xx同學

“作爲當代大學生,應該將個人人生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以辛亥革命爲視角充分認識當時社會狀況。着眼於民族未來,把握住機遇,以勇者的心、行動踐行國家價值理念”

-----地球科學學院xx同學

【第10篇】2022年大學生紅色抗戰毛概社會實踐報告

灼灼烈日,絲毫不能抵擋我浙學子暑期社會實踐的熱情。數支隊伍,不同時間,整理行裝,奔赴各地,圍繞着“絲路新世界•青春中國夢”這一主題,地球科學學院社會實踐隊員用青春行動爲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發揮自身所長,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成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者、弘揚者、踐行者。

1.起義槍聲在迴響,革命紅旗仍飄揚

時間:.17

實踐地點:江西南昌

地球科學學院社會實踐團隊來到了有“英雄城”之稱的南昌,並在此開展紅色尋訪八一起義的實踐活動。1927年起義軍在此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拉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序幕。88年過去了,起義的硝煙早已散去,但萬千中華兒女聚齊起來,新的南昌城已經浴火重生。隊員們來到了“八一起義紀念館”,按照時間順序,回顧了八一起義的偉大曆程。在尋訪中,他們看到了起義中的艱難曲折,感受了起義軍士的堅毅精神,見到了革命勝利的偉大戰果。起義的浮雕與蠟像,革命的照片與遺物,都講述着當年起義軍指揮官的運籌帷幄,起義軍士兵的浴血奮戰。

2.溫辛亥革命 憶往昔崢嶸

時間:.22

實踐地點:浙江辛亥革命紀念館及革命烈士墓羣

重溫那段100多年前的起義,重新認識這個不斷處於“最危險的時候”的國家,實踐團隊選擇參觀浙江辛亥革命紀念館,並且隨後環繞周圍參觀烈士陵墓,向先烈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通過認知辛亥革命,增強對國家的理解與認同;通過了解這段歷史,感受國家發展、崛起、復興的曲折道路。通過感性和理性的認知,能夠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不懈學習、努力,貢獻自己獨有的力量。

“如今神州大地的硝煙已散,但是戰鬥精神不滅。和平年代裏,我們仍然應發揚戰鬥精神,爲自己,爲國家的未來,奮勇前行。”

-----地球科學學院20xx級xx01班xx同學

“作爲當代大學生,應該將個人人生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以辛亥革命爲視角充分認識當時社會狀況。着眼於民族未來,把握住機遇,以勇者的心、行動踐行國家價值理念”

-----地球科學學院xx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