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4個很有深意的哲理故事【多篇】

4個很有深意的哲理故事【多篇】

有意義的故事 篇一

有個小學生埋怨爸爸:“你天天騎輛破自行車送我上學,老師從來不正眼瞧我,同學也看不起我。我不管,明天我要坐車上學!”

孩子要坐車爸爸犯愁了,他思索良久,想起一招:有困難,找領導!甭看國小生的爸爸混得挺窩囊,單位可挺牛的,領導還經常在電視上露臉呢。

於是他對領導說了困難,最後請求:“我想借一天單位的車,讓您的司機明天開車送我孩子上學。”

領導想了想說:“行,這樣吧,你把自行車留下,明兒咱倆換車開。”

第二天一早,領導的司機果然開着輛新車來了。國小生看了一聲驚呼:“哇,好高級的車!”歡呼着鑽進車裏,看到有天窗,還求司機把天窗打開。他人小個子矮,鑽出去只能露倆眼,看到同學就跟人家狂揮手。

離學校還有50米,車就走不動了,前面堵了半街人。國小生爸爸覺得奇怪,往常校門外不怎麼堵啊,他對司機說:“就送到這兒吧。”

父子倆從人羣中擠過去,快到校門時,才知道今天爲什麼這麼反常—只見爸爸的領導推着自行車,在送孫子上學呢。領導一路不斷和老百姓握手揮手,爲了保護領導的安全,道路兩旁增設了交警維持秩序,後面的車都減了速,難怪會堵!

國小生跟在後面默默看着,直到領導把孫子送進校園,揮手離開,國小生纔對他爸爸說:“爸爸,往後你不用爲難了。我今天才知道,有沒有面子,不在於屁股坐的啥車,而在於屁股坐在什麼位子上。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讓我孩子、你孫子再受苦。”

有寓意的寓言故事 篇二

6只猴子分別被關在3間空房子裏,每間兩隻,房子裏分別放置一定數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樣,第一間房子的食物放在地上,第二間房子的食物分別從易到難懸掛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第三間房子的食物懸掛在屋頂,數日後。他們發現第一間房子的猴子一死一傷,第三間房子的兩隻猴子死了,只有第二間房子的兩隻猴子活得好好的。

原來,第一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一進房子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於是,爲了爭奪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動干戈,結果一死一傷。第三間房子的猴子雖然作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難度過大,夠不着,被活活餓死了。

只有第二間房子的兩隻猴子先是各自憑自己的本事跳躍取食,然後在房間跑對角線增加助跑距離跳躍取食,最後對於高高懸掛的食物,兩隻猴子認定只有合作才能取得。於是,一隻猴子托起另一隻猴子跳起取食。這樣,每天都能取得夠吃的食物,雙雙得以存活。

這則寓言說明了崗位難度過低,人人能幹,體現不出能力與水平,選拔不出人才,反倒成了內耗式的爭鬥甚至殘殺,其結果無異於第一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崗位的難度過大,雖努力卻不能及,往往也體現不出能力和水平,甚至埋沒、抹殺了人才,猶如第三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只有崗位難易適當,循序漸進,猶如第二間房子裏的食物,才能真正體現出人的能力與水平,發揮人的能動性和智慧。

有寓意的寓言故事 篇三

一天,趙簡子乘船在黃河上游玩,十分開心。看着滔滔東去的河水,忽然,趙簡子深有感慨地說:

“怎樣才能得到賢士,整天與他相處呢?”

划船的人名叫古乘,聽了趙簡子的感嘆後向趙簡子深深鞠了一躬,說:

“大人聽我冒昧地說幾句。你看那些珠寶、美玉,它們沒有長腳,離這裏又有千里之遠,卻能來到這裏,爲什麼呢?這是人們因爲喜好它們,便從千里之外將它們尋了來。而賢士是長腳的,他們不來,恐怕是因爲您不喜好他們吧?”

趙簡子說:“不對,我平素廣招人才,門下食客就有上千人。我對他們的供養也是很真心的,如果發現早上吃的東西不夠了,我馬上派人在晚上去市場收稅供給他們;如果晚上吃的東西不夠了,早上就派人去市場收稅供給他們。我對他們如此真誠大方,還能說我不喜好賢士嗎?”

古乘聽了趙簡子這番話後說:“鴻鵠之所以能飛得又高又遠,是因爲它依靠着堅硬的翅膀。它背上的細毛、腹部的絨毛,長長短短、鬆鬆軟軟、多多少少沒有一個定數。這樣的毛,少了一把,不影響它飛得高,多了一把,也不影響它飛得低。大人您所需要依賴的應該是像翅膀那樣能讓您高飛的有用之才,而不是像細絨毛那樣無足輕重的無用之才。賢才在精而不在多,庸才再多也無益。不知大人門下上千食客中,有沒有像鴻鵠翅膀那樣的有用之才?該不會都是些細絨毛吧!”

古乘一番話,使趙簡子深受啓發,自己門下食客上千,卻常常生出渴求賢士的感慨,這原因恐怕已經十分明確了。

愛惜人才、選拔人才,並不在於數量和形式,而要尋求真正的有用之才,於國於己有利,這纔是明智之舉。

有寓意的寓言故事 篇四

在寒冷多風的冬日裏,植物園裏一隻行動遲緩的蝸牛,正一步步慢慢地爬上蘋果樹。附近有樹上的麻雀和松鼠很好奇地圍了過來,着實嘲笑了它一番。其中一隻麻雀飛過去對它說:“嘿,傻傢伙,你不知道這樹上已經沒有蘋果了嗎?幹嘛還拼命往上爬?” 蝸牛並沒有停下它的步伐,邊爬邊說:“等我到了之後就會有的。”

有寓意的寓言故事 篇五

螃蟹、貓頭鷹和蝙蝠去上惡習補習班。數年過後,它們都順利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不過,螃蟹仍橫行,貓頭鷹仍白天睡覺晚上活動,蝙蝠仍倒懸。

【心理點評】

這是黃永玉大師的1個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簡單:行動比知識重要。

用到心理健康中,這個寓言也發人深省。

心理學的知識堪稱博大精深。但是,再多再好的心理學知識也不能自動幫助1個人變得更健康。其實,我知道的一些學過多年心理學的人士,他們學心理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治自己,但學了這麼多年以後,他們的問題依舊。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1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身體力行,那樣知識就只是遙遠的知識,知識並沒有化成他們自己的生命體驗。

我的1個喜歡心理學的朋友,曾被多名心理學人士認爲不敏感,不宜學心理學。但事實證明,這種揣測並不正確。他是不夠敏感,但他有1個非常大的優點:知道1個好知識,就立即在自己的生命中去執行。這樣一來,那些遙遠的知識就變成了真切的生命體驗,他不必“懂”太多,即可幫助自己,並幫助很多人。

如果說,高敏感度是1種天才素質,那麼高行動力是更重要的天才素質。

這個寓言還可以引申出另1種含義:不要太指望神祕的心理治療的魔力。最重要的力量永遠在你自己的身上,奧祕的知識、玄妙的潛能開發、炫目的成功學等等,都遠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我們習慣去外面尋找答案,去別人那裏尋找力量,結果忘記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切記:別人的知識不能自動地拯救你。

如果一些連珠的妙語打動了你,如果一些文字或新信條啓發了你。那麼,這些別人的文字和經驗都只是1個開始,更重要的是,你把你以爲好的知識真正運用到你自己的生命中去。

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的這句話,我一直認爲是最重要的:

你必須自己開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積極的愛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爲自己揭示生存的意義,那麼對你來說,生存就將依然是沒有意義的。

標籤:深意 多篇 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