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歷史名人故事(新版多篇)

歷史名人故事(新版多篇)

短篇歷史故事 篇一

猶豫不決

戰國時期,秦王想奪取趙國江山,就派兵攻入趙國,將趙國都城邯鄲圍了個水泄不通。趙孝成王沒有辦法,就派人前往魏國請求援助。

魏王派大將晉鄙帶領隊救援趙國。可是,晉鄙覺得秦國隊百戰百勝,害怕引火燒身,就屯軍於湯陰,不再向前進兵。

與此同時,晉鄙還派部將辛垣衍偷偷潛入邯鄲,勸平原君與秦國講和。辛垣衍是個能說會道之人,他說,秦國如此急切地包圍趙都,是因爲秦王想稱帝,成爲天下之主,並不是爲了趙國的土地。爲今之計,趙王應當派使臣求和,表示情願尊秦王爲帝,向他稱臣納貢。這樣一來,秦王大喜之下,就會命令將領收兵回國,永不侵犯趙國了。

平原君聽了這些話,一方面覺得趙國打不過秦國,另一方面又覺得向秦國稱臣納貢太過於屈辱,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不知怎樣做纔好。

這時,齊國的大賢魯仲連周遊天下,正好來到邯鄲。他聽說了這件事,就找到了平原君,見到了辛垣衍。魯仲連滔滔不絕地陳述自己的意見,他指出,一旦尊秦王爲帝,秦國非但不會就此罷手,還會得寸進尺,繼續欺負趙國。

平原君得知講和會帶來這麼嚴重的後果,就打消了屈辱求和的念頭,決定盡一切力量抵抗秦軍。

歷史故事大全 篇二

昆陽大戰

更始帝劉玄即位後,派王鳳、王常、劉秀進攻昆陽(今河南葉縣)。他們很快地打下昆陽,接着又打下了臨近的郾城(今河南郾城縣)和定陵(今河南郾城縣西北)。

王莽聽到起義軍立劉玄爲皇帝,已經坐立不安,如今連失了幾座城池,更是着急,立即派大將王尋、王邑率領兵馬四十三萬人,從洛陽出發,直奔昆陽。

爲了虛張聲勢,王莽軍不知從哪兒去物色了一個巨人,名叫巨毋霸,巨毋霸長得個子特別高,身子又像牛那樣粗大。他還有一個本領,就是能夠馴養一批老虎、豹、犀牛、大象。王莽派他爲校尉,讓他帶了一批猛獸上陣助威。

駐守在昆陽的漢軍只有千人。有的將領在昆陽城上望見王莽的軍隊人馬衆多,怕對付不了,主張放棄昆陽,回到原來的據點去。

劉秀對大家說:“現有我們兵馬和糧草都缺少,全靠大家同心協力打擊敵人;如果大家散夥,昆陽一失守,漢軍各部也馬上被消滅,那就什麼都完了。”

大家覺得劉秀說得有道理,但是又覺得王莽軍兵力強大,死守在昆陽也不是個辦法。商量的結果,就決定由王鳳、王常留守昆陽,派劉秀帶一支人馬突圍出去,到定陵和郾城去調救兵。

當天晚上,劉秀帶着十二個勇士,騎着快馬,趁黑夜衝殺出昆陽城南門。王莽軍沒有防備,就給他們衝出了重圍。

昆陽城雖然不大,但是挺堅固。王莽軍憑着人多武器精,認爲攻下昆陽不在話下。他們製造一座座十多丈的樓車,在樓車上不斷地向城裏射箭,箭像雨點一樣向城裏射來。城裏的人到井邊打水,也不得不揹着門板擋箭。王莽軍又用穜(chōng)車撞城,還挖掘地道想打進城裏去。但是昆陽城裏的漢軍,防守得也很嚴密,城始終沒被王莽軍攻破。

劉秀到了定陵,想把定陵和郾城的人馬全部調到昆陽去。但是有些漢軍將領貪圖財產,不願意離開這兩座城。劉秀勸他們說:“現在咱們到昆陽去,把所有的人馬集中起來。打敗了敵人,可以成大事,立大功。要是死守在這裏,敵人打來了,咱們打了敗仗,連性命都保不住,還談得上財物嗎?”

將領們被劉秀說服了,才帶着所有人馬跟着劉秀上昆陽來。

劉秀親自帶着步兵、騎兵一千多人組織一支先鋒部隊,趕到昆陽,他們在離王莽軍四五里的地方擺開了陣勢。王尋、王邑一瞧漢軍人少,只派了幾千兵士對付。劉秀趁敵軍還沒有站穩陣腳,先發制人,親自指揮先鋒部隊衝殺過去,一連殺了幾十個敵人。

漢軍前來救援的大隊人馬趕到,見劉秀的先鋒部隊打得勇猛,也鼓起了勇氣,幾路人馬一齊趕殺過去,王尋、王邑被迫後退。漢兵乘勝猛擊,越勇,一個人抵得上敵人一百個。

劉秀帶着三千名敢死隊,向王莽軍的中堅部隊衝殺過去。王尋一看漢軍人少,不放在眼裏。他親自帶着一萬人馬跟劉秀交戰。但是一萬人還真打不過劉秀的敢死隊。打了一陣,王尋的軍隊開始亂了起來。漢兵越打越有勁兒,大家看準王尋,圍上去亂砍亂殺,結果了王尋的性命。

昆陽城裏的漢軍王鳳、王常,一見外面的援軍打了勝仗,就打開城門衝了出去,兩下夾攻,喊殺的聲音震天動地。王莽軍一聽主將被殺,全都慌了神,亂奔亂逃,自相踐踏,沿路一百多裏,丟下大批王莽軍的屍首。

這時候,天空突然暗了下來,響起了一聲大霹靂,接着狂風呼嘯,大雨像傾盆一樣的直倒下來。巨毋霸帶來助威的猛獸,也嚇得直打哆嗦,不但不往前衝,反而往後面亂竄。漢軍一股勁兒往前追殺,王莽軍好像決了口子的大水一樣直往滍水(在今河南魯山,現名沙河,滍音zhì)那邊逃奔,兵士掉在水裏淹死的成千上萬,把滍水也堵塞了。

當王莽軍大將王邑逃回洛陽的時候,四十三萬大軍只剩下幾千人。

漢軍打掃戰場,戰場上到處都是王莽軍丟下的兵器、軍車、糧草。漢軍搬了一個多月,都沒有搬完,最後放了把火,把剩下的燒了。

昆陽大戰消滅了王莽的主力的消息,鼓舞了各地人民,紛紛起來響應漢軍。有不少人殺了當地的官員,自稱將軍,等待漢軍的命令。

更始帝派大將申屠建、李鬆率領漢軍乘勝進攻長安。王莽驚慌失措,把關在監獄裏的囚犯都放出來,拼湊一支軍隊,抵抗漢軍。但是這樣的軍隊怎麼肯替王莽打仗,還沒有接觸,就陸續逃散了。

不久,漢軍攻進長安城,城裏的居民紛紛響應,放火燒掉未央宮的大門。大夥兒高聲吆喝,要王莽出來投降。王莽走投無路,帶了少數將士逃進了宮裏的一座漸臺。那座漸臺,四面是水,火燒不到那裏。

漢軍把漸臺一層層圍起來,一直圍上幾百層,等漸臺上的兵士把箭都射完了,漢兵衝上臺去,結果了王莽的性命。

王莽新朝維持了十五年,結果土崩瓦解。

歷史故事大全 篇三

霍光輔政

漢武帝爲了打匈奴,通西域,再加上他的生活奢侈,喜歡講排場,還迷信神仙,連年大興土木,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許多年來,把文帝、景帝時候積累起來的錢財、糧食花得差不多了。

爲了弄錢,他重用殘酷的官吏,加稅加捐,甚至讓有錢的人可以出錢買爵位,賣官職。這些人做了官,當然要拼命搜刮老百姓,再加上水災旱災,逼得百姓難過日子,各地方就有大批農民起來反抗官府。

到了他在位的最後幾年,他才決心停止用兵,並且提倡改良農具,改進耕種技術。他還親自下地,做個耕種的樣子,吩咐全國官吏鼓勵農民增加生產。這樣,國內才逐漸穩定下來。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得病死了。即位的漢昭帝年紀才八歲。按照漢武帝死前的囑咐,由大將軍霍光來輔助他。

霍光掌握了朝廷大權,幫助漢昭帝繼續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減輕稅收,減少勞役,把國家大事管理得很好。

但是朝廷中有幾個大臣卻把霍光看作眼中釘,非把他除去不可。

左將軍上官桀想把他六歲的孫女,嫁給漢昭帝做皇后,霍光沒有同意。後來,上官桀靠漢昭帝的姐姐蓋長公主的幫助,讓孫女當上了皇后。上官桀和他的兒子上官安想封蓋長公主的一個身邊人做侯,霍光無論如何不依。

上官桀父子、蓋長公主都把霍光看作眼中釘,他們勾結了燕王劉旦,想方設法要陷害霍光。

漢昭帝十四歲那年,有一次,霍光檢閱羽林軍(皇帝的禁衛軍),還把一名校尉調到他的大將軍府裏。上官桀他們就抓住這兩件事,假造了一封燕王的奏章,派一個心腹冒充燕王的使者,送給漢昭帝。

那封信上大意說:大將軍霍光檢閱羽林軍的時候,坐的車馬跟皇上坐的一樣。他還自作主張,調用校尉。這裏面一定有陰謀。我願意離開自己的封地,回到京城來保衛皇上,免得壞人作亂。

漢昭帝接到那份奏章,看了又看,把它擱在一邊。

第二天霍光要進宮朝見,聽到燕王劉旦上書告發他的消息,嚇得他不敢進宮。

漢昭帝吩咐內侍召霍光進來。霍光一進去,就脫下帽子,伏在地上請罪。

漢昭帝說:“大將軍儘管戴好帽子,我知道有人存心陷害你。”

霍光磕了個頭說:“陛下是怎麼知道的?”

漢昭帝說:“這不是很清楚嗎?大將軍檢閱羽林軍是在長安附近,調用校尉還是最近的事,一共不到十天。燕王遠在北方,怎麼能知道這些事?就算知道了,馬上寫奏章送來,還來不及趕到這兒。再說,大將軍如果真的要叛亂,也用不着靠調一個校尉。這明明是有人想陷害大將軍,燕王的奏章是假造的。”

霍光和別的大臣聽了,沒有一個不佩服少年的漢昭帝的聰明。

漢昭帝把臉一沉,對大臣們說:“你們得把那個送假奏章的人抓來查問。”

上官桀怕昭帝追查得緊,他們的陰謀要露餡,對漢昭帝說:“這種小事情,陛下就不必再追究了。”

打這兒起,漢昭帝就懷疑起上官桀這一夥人來。

上官桀等並不就此罷休,他們偷偷地商量好,由蓋長公主出面,請霍光喝酒。他們佈置好埋伏,準備在霍光赴宴的時候刺死他,又派人通知燕王劉旦,叫他到京師來。

上官桀還打算在殺了霍光之後再廢去昭帝,由他自己來做皇帝。沒想到有人早把這個祕密泄露了出去,讓霍光知道了。

霍光連忙報告漢昭帝。漢昭帝命令丞相田千秋火速發兵,把上官桀一夥統統逮起來處死。

漢昭帝才二十一歲就得病死去,沒有孩子。霍光聽了別人的意見,把漢武帝的一個孫子、昌邑王劉賀立爲皇帝。劉賀原是個浪蕩子,他從昌邑(今山東鉅野東南)帶來了二百多個親信,天天跟他們一起吃喝玩樂,即位才二十七天,就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不該做的事,把皇宮鬧得烏煙瘴氣。

霍光和大臣們一商量,聯名上書,請皇太后下詔,把劉賀廢了,另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就是漢宣帝。

短篇歷史故事 篇四

韓信點兵

淮安民間傳說着一則故事——“韓信點兵”,其次有成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韓信帶1500名兵士打仗,戰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韓信立刻說出人數:1049。

韓信點兵分析如多一人,即可湊整。倖存人數應在1000~1100人之間,即得出:3乘5乘7乘10減1=1049(人)

到了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用詩歌概括了這一算法,他寫道: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七子團圓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這首詩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餘數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餘數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餘數乘上15,結果大於105就減去105的倍數,這樣就知道所求的數了。

中國歷史小故事 篇五

檀道濟量沙充糧

公元431 年,南朝時期遣徵南大將軍檀道濟攻打北魏。大半年來,大小戰鬥30餘次,宋軍屢屢取勝。只是勞師遠征,後方糧草一時難以供應。進軍至歷城(今山東濟南市郊)時,糧食已盡,軍心不定。擅道濟只得領兵後撤。但有些士兵在路上投降了魏軍,還把宋軍缺糧的情況報告了他們。魏軍於是緊緊追擊,宋軍處於險境之中。

這天 晚上,擅道濟在軍營巡視一圈,見士兵因爲吃不飽肚子,怨聲載道,他心裏也很着急。是啊,眼看就要斷糧,魏軍又步步緊逼,總得想個退兵之計呀!他找來一些心腹商議了一陣,最後想出了一條妙計。

一會兒,營帳之外燃起無數火把,徵南大將軍指揮數千名士兵往空米袋裏裝進沙子,一邊裝,士兵們一邊高聲數着:“一斗,二斗,三鬥。.”另有一羣士兵來來往往,把沙袋搬到東,運到西,看上去像是在分糧食。就這樣忙乎了大半夜。

天快亮了,檀道濟命令士兵把一袋袋沙陳列在帳外,袋口故意敞開着,上面覆蓋少量的米,看上去好像是一袋袋糧食。

此時,魏軍中早有人把宋軍半夜裏分糧食的事報告主帥。主帥很是疑惑,忙吩咐探子去查個明白。天矇矇亮時,幾個探子打扮成老百姓,來到未軍營帳前,看到一袋袋的糧食擺在那裏,幾個伙伕從上面挖出來做早飯。慌得他們連滾帶爬地回到主帥那兒報告。

魏軍主帥一聽,心裏暗想道:“檀道濟一向詭計多端,分明是軍糧足夠,卻叫士兵來詐降,謊報糧草已絕,讓我們緊緊追趕他們,到時候他再突然來個回馬槍。我得提防着點。”想畢,喝道:“來人啊,把那些來詐降、謊報軍情的宋兵給殺了!”

且說檀道濟因爲兵力薄弱,很難擺脫勢衆的魏軍,他就命令士兵都穿上整齊的鎧甲,自己穿着雪白的衣服高坐在兵車上,帶着隊伍慢慢地突出包圍圈。魏軍主帥得知宋軍威武雄壯,從容不迫,恐怕宋軍有伏兵,不敢再靠上去,反而向後退了幾十裏。檀道濟趁機迅即指揮全軍加緊撒退,安全地向南撤回大本營。

歷史故事大全 篇六

王昭君出塞

漢宣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那時候,匈奴由於貴族爭奪權力,勢力越來越衰落,後來,匈奴發生分裂,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個單于名叫呼韓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單于打敗了,死傷了不少人馬。呼韓邪和大臣商量結果,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帶着部下來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像招待貴賓一樣招待他,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爲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音hú,古時候十鬥爲一斛)糧食。

呼韓邪單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奭(音shì)即位,就是漢元帝。沒幾年,匈奴的郅支單于侵犯西域各國,還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打敗了郅支單于,把郅支單于殺了。

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地位穩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漢元帝同意了。

以前,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

“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

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裏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

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爲了自己的終身,她毅然報名,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管事的大臣正在爲沒人應徵焦急,聽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報漢元帝。漢元帝吩咐辦事的大臣擇個日子,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呼韓邪單于得到這樣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高興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說的了。

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多少有點捨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經晚了。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

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裏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

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着馬,冒着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慣了,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歡她,尊敬她。

王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王昭君離開長安沒有多久,漢元帝死去,他的兒子劉驁(音ào)即位,就是漢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