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新版多篇】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新版多篇】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一

1抓住每一堂課語文知識的獲得和語文素養的提高,主要靠課堂。學生上好語文課要做到四動:動耳、動腦、動口、動手。

動耳: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看戲時不會看的看熱鬧,會看的看門道。上課也要能聽出門道,要抓住要點和重點,要跟着老師的講課思路走。

動手:上課要邊聽邊記,畫出課文的重點詞句和疑點,記下老師補充的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點,以便使聽課過程系統化和複習。

動腦:上課要高度投入,充分調動思維,多思考、多分析、多設疑、多問爲什麼,達到專心致志的程度。

2看參考書語文課後還可看一看參考書,看一下原著,拓展一下知識面,加深理解。

如學習《范進中舉》後,可在課外讀《儒林外史》;學習《背影》,不妨讀一下《朱自清全集》。當然,原著參考書要精選,不宜多。參考書中的精彩部分,可取其精華,隨手摘記。

3學會記筆記看明白聽清楚還不夠,還要認真記筆記。上課以看、聽爲主,筆記爲輔。要學會抓住重點記錄,一般老師的自學指導,開場白、板書、是重點。有的學生課前準備不足,開頭沒注意聽,再聽後話,不知所云。有的認爲自學指導、開場白是閒話,不注意聽,當聽到正題,才知閒話不閒,想記晚了。老師提的要求是重 點,如段要重點分析理解,內容瞭解即可。老師的課堂總結往往是畫龍點睛之筆。應記錄下來。

4注意課外積累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1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進入了緊張的學習階段,我們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餘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

我們應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誌,從電視、廣播、網絡上獲取信息,並有條理的做下筆記。要關心社會生活,瞭解社會動態,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斷進步。這樣不僅能使我們積累更多知識,更能豐富我們的生活。

5加強寫作訓練我們學習語文的1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 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覆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二

古詩文知識梳理

語文七年級下冊古詩文知識梳理

《孫權勸學》

一、重點字詞

1、當塗:當道,當權。

2、辭:推託

3、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易》《詩》《書》《禮》《春秋》等書。

4、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5、邪:通“耶”,語氣詞。

6、但:只,只是

7、見往事:瞭解歷史。見,見解,見識;往事,指歷史。

8、及:到,等到。

9、今者:如今,現在

10、才略:才幹和謀略。

11、更:重新。

1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13、見事:知曉事情。

二、問題探究

1、本文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請你談談學習的體會。

例:①呂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過孫權的勸學,他勤奮學習,最後成了一名儒將。所表現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們如果能像呂蒙一樣,抓緊時間,發奮學習,將來也一定會成爲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到時候老師可要對同學們刮目相看,我們的同學也不會是吳下阿蒙。

②呂蒙知不足而後彌補,最終大有長進。這說明:“學習,無論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③孫權是個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讀書能使人增長知識,開拓視野。

2、課文怎樣表現呂蒙的學習效果的?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啓示?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論議來表現的。呂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過孫權的勸學,他勤奮學習,最後成了一名儒將。所表現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們如果能像呂蒙一樣,抓緊時間,發奮學習,將來也一定會成爲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到時候老師可要對同學們刮目相看,我們的同學也不會是吳下阿蒙。

3、孫權如何勸呂蒙學習的?

⑴交代呂蒙的身份“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說明學習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語氣“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來克服呂蒙畏難的心理。

⑶現身說法“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書,自以爲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

《木蘭詩》

一、重點字詞

1.當戶織:對着門織布。

2.唯:只。

軍帖:軍中的文告。

3.軍書十二卷:徵兵的名冊很多卷。軍書,徵兵的名冊。十二,表示多數,不是確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4.爺:和下文的“阿爺”同,都指父親。

5.願爲市鞍馬:願意爲此去買鞍馬。爲,爲了。市,買。

6.萬里赴戎機:遠行萬里,投身戰事。戎機,戰事。

7.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越過一道道的關塞山嶺。度,越過。

8.策勳十二轉:級最大的功。策勳,記功。轉,勳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爲最高的勳級。

9.賞賜千百強:賞賜很多的財物。強,有餘。

10.不用:不願做。28.願馳千里足:希望馳騁千里馬。31.紅妝:指女子的豔麗裝束。

11.帖花黃:帖,通“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12.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說,提着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認。撲朔,動彈。迷離,眯着眼。

13.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兩兔貼近地面跑,怎能辨別哪隻是雄兔,哪隻是雌兔呢?傍,靠近、臨近。走,跑。

二、重點句子翻譯

A、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花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跨過一道道關,越過一座座山。

B、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北方的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照着鎧甲。

C、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爲國捐軀(生存無幾),將軍和壯士(木蘭)戎馬十年勝利歸來。

D、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給木蘭)記很大的功,賞賜很多財物。

E、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木蘭當着窗戶,對着鏡子,先理雲鬢,後貼花黃。

F、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雙兔一起並排在地上跑,怎麼能分辨出是雄是雌呢?

三、問題探究

1.讀完此詩,你覺得我們應向木蘭學習哪些精神品質?

本詩通過對木蘭代父從軍,沙場征戰和辭官還鄉的敘述,塑造了木蘭勤勞善良、堅毅勇敢、機智謹慎、淳厚質樸、熱愛祖國、不慕榮利、深明大義、熱愛和平的巾幗英雄形象。

2.全詩詳略得當,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爲什麼這樣安排?

答:對木蘭的從軍緣由、離別、辭官和還鄉都寫得比較詳,對出征前的準備和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略。這是因爲詩的中心在於頌揚木蘭勇於獻身、不圖榮華富貴的高尚情操以及熱愛和平生活的精神。

《賣油翁》

一、重點字詞

1、公:對男子的尊稱。善射:擅長射箭。善,擅長。自矜:自誇

2、嘗:曾經 釋擔:放下擔子。釋 ,放下。

3、睨:斜着眼看,這裏形容不在意的樣子。

4、但微頷之:只是對此微微點頭(意思是略微表示讚許)。但,只。頷,點頭。之,指陳堯諮射箭十中八九這一情況。

5、無他:沒有別的奧祕。

6、但手熟爾:只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熟,熟練。爾,同“耳”,相當於“罷了”。

7、忿然:氣憤的樣子。然,表示“……”的樣子。

8、爾安敢輕吾射 安,怎麼。輕,看輕、輕視。

9、以我酌油知之: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以:憑、靠。之,指射箭是憑手熟的道理。

10、徐以杓酌油瀝之。徐,慢慢地 “杓”通“勺”,勺子 瀝之,滴入(葫蘆)。瀝,下滴。之,指油。

11、遣之 :讓他走。遣,打發。

二、問題探究

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熟能生巧,同時說明了藝無止境,告誡人們幾時有了長處也不能過分驕傲。

2、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於往壺裏倒油嗎?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嗎?

答:不能。以常識來看,從錢孔中注油入葫蘆,不沾錢孔,確實是手熟之技;但與高超的箭法是不能對等的。練成此箭法不僅僅靠“手熟”二字,還要有過人的意志、超常的悟性、良好的天賦等因素。

3、你是否覺得閱讀時的“質疑”也很有意思?

閱讀時的質疑當然有意思。如讀完故事我們會問到: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長處呢?——把自己的長處看成一種戰勝困難的優勢而不是宣揚的資本,學習賣油翁的謙虛和自信;對別人的長處,要取長補短,力戒陳堯諮的恃才傲物。

《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

(一)竹裏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參考譯文】

獨自閒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裏?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閱讀賞析】

1.詩中寫了那些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2.全詩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3.“獨”是中國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或表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達對獨立人格的追求。說說詩中“獨”字好在哪裏?

(二)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參考譯文】

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飄滿洛陽古城。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的深情?

【閱讀賞析】

1.詩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處?全詩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2.觸發詩人故園之戀的句子是此夜曲中聞折柳。簡單作一下分析。

(三)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參考譯文】

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溼雙袖還不斷流淌。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閱讀賞析】

1.“雙袖龍鍾淚不幹”中的“龍種”是什麼意思?在這裏有何表達效果?

2.本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晚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參考譯文】

春天不久就將歸去,花草樹木想方設法挽留春天,一是爭奇鬥豔,人間萬紫千紅。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豔麗姿色,只知漫天飛舞,好似片片雪花。

【閱讀賞析】

1.一、二句寫出了晚春景緻怎樣的特點?

2.詩的三、四兩句意蘊深刻,爲歷代傳誦。請對這兩句詩作賞析。

3.請說出“百般紅紫鬥芳菲”中的“鬥”的修辭手法,並簡析其妙處。

參考答案

(一)

1.幽篁、深林、明月 月夜山林清新幽靜的意境

2.全詩優美、高雅的意境,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

3.“獨”是“獨自”的意思,詩人獨自坐在幽靜的竹林裏,時而彈琴,時而長嘯,這一系列高雅的動作,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愉悅的心境。

(二)

1.(1)一個“暗”字,一方面表達了喧囂過後平靜夜嘹亮笛聲傳來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無痕跡的;另一方面照應了“誰家”,讓人產生無限遐想。(2)遊子思鄉之苦。

2.古人離別常折柳枝相贈,表依依不捨之意。《折柳》既實指曲名,又代表一種風俗,一種情緒,《折楊柳》這支漢樂府古曲抒發的也正是旅人傷別之情。詩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楊柳》曲,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三)

1.“ 龍鍾”在這裏是沾溼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繪了詩人對親人無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淚的神態。

2.表達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四)

1.草木留春,萬紫千紅

2.運用擬人、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飄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藉此表達了要珍惜光陰、不失時機的人生態度。

3.擬人,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鬥豔的美麗景象。

語文八年級下冊重點文言文知識梳理

《桃花源記》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著名田園詩人。不滿當時現實,棄官歸隱。《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都是傳世名篇。

一般詞語:

1.緣:沿着,順着。

2.夾岸:兩岸。夾,在兩旁。

3.數:幾。

4.芳:香花。

5.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英,花。

6.繽紛:繁多樣子。

7.復:再。

8.彷彿: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9.才:僅。

10.平曠:平坦開闊。

11.儼然:整齊的樣子。

12.屬:類。

13.阡陌:田間小路。

14.悉、鹹:全,都。

15.黃髮:指老人。

16.垂髫:指小孩。

17.怡然:形容喜悅。

18.乃:竟然。

19.具:詳細。

20.問訊:打聽消息。

21.雲:說。

22.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

23.延:邀請。

24.語(yù):告訴。

25.扶:沿,順着。

26.向:從前,舊的。

27.及:到。

28.詣:到。

29.遣:派。

30.欣然:高興的樣子。

31.規:計劃。

32.果:實現。

一詞多義:

1.中:①年間。(晉太元中)②中間。(中無雜樹)

2.志:①標記。(尋向所志)②做標記。(處處志之)

3.爲:①(wéi)作爲(武陵人捕魚爲業)②(wèi)對,向。(不足爲外人道也)

4.尋:①尋找。(尋向所志)②隨即,不久。(尋病終)

5.聞:①聽說。(村中聞有此人)②聽到的事情。(具言所聞)

6.舍:①(shě)捨棄,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儼然)

7.作:①勞作。(其中往來種作)②做。(設酒殺雞作食)

古今異義:

1.鮮美 古:鮮豔美麗。今:食物味道好。

2.開朗 古: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樂觀,暢快,不陰鬱低沉。

3.交通 古:交錯相通。今:各種運輸郵電事業的總稱。

4.妻子 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

5.絕境 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

6.無論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相同。

7.如此 古:像這樣。今:這樣。

8.不足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滿。

詞類活用:

1.異:感到詫異。

2.窮:盡,有走完或窮究根源之意。

3.盡: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成語:1.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後突然明白。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

2.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3.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4.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語句回答:1.描寫桃花林美麗景色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語句是: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現桃花源中自然環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5.表現人民生活恬適的句子:往來種作;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6.表明漁人總體感受的句子:豁然開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來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時亂。

8.表明漁人背信棄義的句子:詣太守,說如此。

(二)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麼作用?渲染了神祕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爲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窮其林”中的“窮”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理?由於“甚異之”,想探個究竟。

4. “豁然開朗”照應前文什麼內容?初極狹,才通人。

5. 爲什麼村人“見漁人,乃大驚”?村人對陌生人出現感到驚異,表明桃花源與世隔絕很久。

6.“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會環境是怎樣的?社會動盪,戰爭頻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態怎樣?自然環境:美麗富饒;②社會環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狀況:安居樂業;④精神狀態:自由快樂。

8.“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從文中可推斷漁人向桃花源中人說了什麼?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會**,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爲什麼嘆惋?作者爲什麼不一一寫出漁人的話?爲時代變遷,桃花源外社會黑暗動盪,人民生活痛苦而嘆惋。本文主要寫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戰亂;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沒有必要一一寫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復出焉”的原因是什麼?先人已飽受戰亂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會中再過痛苦的生活。

11.爲什麼村人說“不足爲外人道也”?對漁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後破壞他們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爲什麼要寫“尋向所志,不復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個似有實無的虛幻世界,並不存在。也表達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爲什麼要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給桃花源增添奇異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隱含了作者無力改變社會現實的無奈。

14.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活?)環境優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風淳樸;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人自食其力,安居樂業,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

15.作者爲什麼要虛構一個與現實對立的美好世界?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願望;對美好生活嚮往,對黑暗社會批判。

16.寫出文章的整體思路。(漁人)發現桃源、訪問桃源、離開桃源。

17.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它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當時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跡,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18.由“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你能從中聯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啓示?圍繞“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爲,必須經歷一些艱難苦難”回答即可。19.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難於桃花源,不復出焉的行爲的?桃花源人在當時是很幸運的,能躲避禍患,生活安定;但從積極意義上來講,躲避不是永遠的,應該起來抗爭。(談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小石潭記》

文學常識:

《小石潭記》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 唐代(朝代), 唐宋八大家之一。課文選自《柳河東集 》,體裁是遊記 。

字音字形:

坻(chí) 坻(dǐ) 嶼(yǔ) 嵁(kān)

佁(yí)然 翕(xī)忽 如鳴珮(pèi)環

篁(huáng)竹 清冽(liè) 蒙絡搖綴(zhuì)

參(cēn)差(cī) 披拂(fú) 犬牙差(cī)互

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重點字詞:

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道:道路

3.潭中魚可百許頭 見:出現 可:大約

4.佁然不動佁然:呆呆的樣子

5.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清:悽清 居:停留

6.隸而從者 隸:跟從、跟隨、跟着

7.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8.下見小潭 下:在下面

9.日光下澈 下:往下

10.皆若空遊無所依 空:在空中

11.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鬥:像北斗星一樣 蛇:像蛇一樣

12.其岸勢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子

13.似與遊者相樂 樂:逗樂

14.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悽、寒:使……感到淒涼、使……感到寒冷

15.記之而去 去:離開

一詞多譯:

1.可: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2.從: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清: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過清。

4.差:長短不一,參差披拂;交錯,動詞,其岸勢犬牙差互。

5.以:因爲,以其境過清;表示前一行爲是後一行爲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後面動詞的狀語,可以不譯,近岸卷石底以出。

6.樂:以…爲樂,心樂之;逗樂,嬉戲,似與遊者相樂。見:動詞,通“現”,出現,下見小潭;動詞,明滅可見。

翻譯句子:

1.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順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

3.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着,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淒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

4.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溪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交錯,無法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裏。

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描寫小石潭環境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悽苦之情。

課文結構:

作者的寫作順序:發現小石潭 (聞聲見形) → 潭中景物(水→石→樹→魚) → 小溪源流(溪身→岸勢) → 潭中氣氛(氣氛→感受)

語段賞析:

1.課文按什麼順序寫?抓住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

按遊覽的順序,抓住幽靜的特點。

2.作者寫小石潭人跡罕至,悽清幽靜,意在表現怎樣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現作者孤寂悲涼的思想感情。

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達了被貶之後的苦悶抑鬱之情。像這種借景抒情表達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請聯繫《醉翁亭記》、《岳陽樓記》和《桃花源記》等 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淒寒幽靜”爲上句,寫出下句使之成爲一組對偶句。

上句:小 石 潭 悽 寒 幽 靜 ;

下句:。

例(1)琅琊山蔚然深秀

例(2)岳陽樓壯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寧靜

4.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其藝術手法主要有:

①點面結合。如寫石:“全石以爲底”是面,“爲坻、爲嶼、爲嵁、爲巖”是點。

②遠近交錯。如寫潭:“聞水聲”是遠,“下見小潭”是近。

③動靜結合。如寫魚:“影布石上”是靜,“俶爾遠逝”是動。

④虛實相生。如“潭中魚可百許頭”表面寫魚,實爲寫水,以實寫虛,虛實相映成趣。

九年級下冊(部編)古詩文默寫彙總

一詩詞名句

1.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2.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3.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4.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蘇軾《江城子·密州

出獵》)

5.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6.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7.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8.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辛棄疾《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9.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辛棄疾《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10.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11.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12.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秋瑾《滿江紅》)

13.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秋瑾《滿江紅》)

14.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秋瑾《滿江紅》)

15.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溼!(秋瑾《滿江紅》)

16.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蘇軾《定**》)

17.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定**》)

18.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19.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20.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爲呂叔潛賦》)

21.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爲呂叔潛賦》)

22.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納蘭性德《浣溪沙》)

23.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納蘭性德《浣溪沙》)

24.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十五從軍徵》)

25.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十五從軍徵》)

26.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十五從軍徵》)

27.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十五從軍徵》)

28.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9.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1.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2.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3.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34.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35.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36.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37.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文天祥《過零丁洋》)

38.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39.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張養浩《山坡羊·潼關

懷古》)

40.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張養浩《山坡羊·潼關

懷古》)

41.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42.梅花南北路,風雨溼征衣。(文天祥《南安軍》)

43.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文天祥《南安軍》)

44.餓死真吾事,夢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軍》)

45.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雲間》)

46.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夏完淳《別雲間》)

47.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張養浩《山坡羊·驪山懷古》)

48.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張養浩《山坡羊·驪山懷古》)

49.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張養浩《山坡羊·驪山懷古》)

50.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擡聲價。(王磐《朝天子·詠喇叭》)

51.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王磐《朝天子·詠喇叭》)

二文言文名句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

2.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

3.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爲也?(《魚我所

欲也》)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魚我所欲也》)

5.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宮室之美爲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妻妾之奉爲之。(《魚我所欲也》)

6.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7.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不辱使命》)

8.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不辱使命》)

9.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10.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11.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12.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13.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14.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15.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16.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17.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1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19.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鄒忌諷齊王納諫》

20.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鄒忌諷齊王納諫》

21.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出師表》)

2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2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出師表》)

24.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25.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諸葛亮《出師表》)

26.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諸葛亮《出師表》)

三按要求默寫

1.《漁家傲·秋思》中寫出當時戰爭形勢的詩句:四面邊聲連角起。

2.《漁家傲·秋思》中寫出將士們生活艱苦而又思鄉心切惆悵的句子:濁酒一杯家萬里。

3.《漁家傲·秋思》中從虛寫的角度,突出戰爭持久,將士背井離鄉遠征邊塞的痛苦的詩句: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4.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抒發立志爲國效命的情懷的句子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5.《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從視覺與聽覺兩方面再現激烈戰鬥場面的句子是: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6.《滿江紅》中描述鑑湖女俠的巾幗英雄的形象,表達她的抱負、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轉變的句子: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

7.《定**》(蘇軾)詞中描寫歸途中遇雨,同行狼狽,詞人卻放慢腳步,不在意風雨,吟詩長嘯的句子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8.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中回想往昔在午橋橋上宴飲,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傑的句子是: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9.辛棄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爲呂叔潛賦》中“被白髮,欺人奈何”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

10.納蘭性德《浣溪沙》中的“身向雲山那畔行”一句點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讓人想起同是納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這首詞中的“古今幽恨幾時平”一句點明主旨。

11.納蘭性德《浣溪沙》中觸景生情。用了工整的對仗句勾勒出“遠塞”也即“荒戍壘”“舊關城”的荒涼破舊景象的句子是: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

12.《十五從軍徵》中更加深刻地表現出老翁孤獨淒涼的處境和心情的句子是: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13.《十五從軍徵》中揭露(表現)漢代極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14.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在軍營裏設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絃樂器齊鳴和響來增添蒼涼悲壯豪氣的詩句是: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15.《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詩人目送友人離去、流露依依不捨之情的詩句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6.《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看江水東流,發思古幽情的句子是: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17.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4週年的主題班會上,同學們一起吟詠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其中“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不禁讓我們想起中華民族的那段悲慘歷史,也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深刻道理。

18.在生死大義面前,孟子主張“捨生而取義者也”,文天祥慷慨陳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人的這些豪壯之語感召了多少仁人志士爲正義事業而英勇獻身!

19.《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潼關雄偉氣勢的句子是: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20.《山坡羊·潼關懷古》點明主旨、抒發作者憂國憂民的名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1.文天祥的《南安軍》這首詩抒寫作者此次行程孤獨悲苦心情的兩句是:出嶺誰同出?歸鄉如不歸!

22.《別雲間》一詩中表現對家鄉親人的無限依戀的詩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23.《山坡羊·驪山懷古》中與“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相呼應的句子是: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抒寫作者對歷史興亡大徹大悟的句子是: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24.《朝天子·詠喇叭》中形象寫出宦官欺壓百姓,把老百姓搜刮得傾家蕩產的句子是: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25.《魚我所欲也》中,在孟子看來,什麼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句子是: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26.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中對太學生中的其他人“燁然若神人”作者卻“略無慕豔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27.春秋時期,魯與齊交戰,起初魯莊公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被曹劌阻止了,曹劌採取“敵疲我打”的方針,戰勝了齊軍,成爲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有名戰例。這“敵疲我打”的方針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28.《曹劌論戰》中,曹劌認爲“忠之屬也,可以一戰”的理由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9.《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獎賞進諫的政令下達“期年之後”的情況:雖欲言,無可進者,表明齊國政治日益清明。從而達到“此所謂戰勝於朝廷”的目的。

30.在《出師表》的開頭,諸葛亮向後主指出,先帝劉備過早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時。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

第一章: 會考語文記憶辦法

三綱五常:三綱五常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根本道德準繩和標準。“三綱”是指“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 三言二拍:。“三言”是指明代馮夢龍所編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二拍”是指淩濛初所編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由於“三言”和“二拍”編著年代相近,內容方式相似,故後人常將其兼併,稱爲“三言二拍”。春秋三傳:註解《春秋》的三種古籍,分別爲:《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樑傳》。也有人稱爲:《公羊傳》、《榖樑傳》、《左傳》 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古典文學四大名著:

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遊記》、曹雪芹《紅樓夢》 元代四大戲劇:

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洪昇《長生殿》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擊之怪現狀》、

劉鶚《老殘遊記》、曾樸《孽海花》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萊特》、《李爾王》、《麥克白》、《奧賽羅》 四書:《論語》、《中庸》、《大學》、《孟子》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註、假借 竹林七賢: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 八股文:破題、承題、起講、動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要區別於傳說中的八仙) 揚州八怪:鄭板橋、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高翔、李方鷹、羅聘 唐宋古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書法九勢:落筆、轉筆、藏峯、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豎勒 二十四史: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

《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

《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第二章: 學習辦法:語文記憶辦法大全

1. 機械記憶法

這種記憶辦法適用於記憶互不關聯的、分散的、孤立的學問點。關於語文來說,課文中的生字、生詞、作家作品常識、個別文體、語法、修辭概念等,在不易採用其他記憶辦法時,常要採用機械記憶的辦法。

2.瞭解記憶法

在語文學習中,無論是對字詞的控制,還是對各類概念的控制都離不開了解,應在抓住特徵、瞭解實質的根底上去停止記憶。如:“線”、“錢”、“淺”、“棧”,依據聲旁我們能夠曉得它們的讀音大致與“戈jian”相近,依據形旁我們能夠曉得它們的字意內容分別與“絲”、“金”、“水”、“木”等事物有關。又如,瞭解了小說中環境描寫與描寫人物之間的關係,就能夠依據某一段的詳細內容,從“交代背景、渲染氛圍、烘托人物、推進情節”的角度去思索寫景與寫人之間的關係了。

3.聯想記憶法

聯想的方式很多,能夠停止橫向的相關聯想,例如,從一個作家能夠聯想到他所處的朝代、作品、出處、對這個作家的評價等;從一個朝代能夠聯想到與他同代的作家、作品、時期背景、作品作風等。還能夠停止縱向的相關聯想,例如,由一部作品能夠聯想到作品的文體、內容、主題、寫作手法、名言警句等;由介詞的功用聯想到介賓短語的特性,進而聯想到“介賓短語普通在句中充任狀語或補語”的句子成分劃分辦法等等。運用聯想記憶的辦法能夠把許多學問聯絡起來,貫串成線,構成學問網絡,便於我們在記憶學問時順藤摸瓜,由此及彼地記住所學的相關學問。

4.比擬記憶法

比擬記憶的辦法應用的範圍很廣。例如:在修辭學習中能夠把比喻與擬人及誇大做比擬、把排比和對偶及重複做比擬、把設問和反問做比擬;在語法學習中能夠把賓語前的定語與謂語後的補語做比擬;在文言文學習中能夠把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詞義、功用做比擬……。比方,要記住敘說與談論這兩種表達方式在不同文體中的功用,採用列表比照的辦法停止比擬記憶,就會容易得多。

5.口訣記憶法

口訣記憶的應用範圍很廣,現舉幾例來加以闡明。

(1)運用口訣記憶形近字、易錯字例如,用“橫戌Xu點戍shu戊wu中空,十字穿插讀作戎rong”的口訣來記住“戌、戍、戊、戎”四個形近字;用“王姬去頤和園,人羣冷冷清清”來記住“姬、頤、熙”這三個偏旁特殊的字;用“老虎是殘暴的,虎爪是向外的”來記住“虐”字下半局部的特殊寫法。

(2)運用口訣記憶語法學問例如:能夠用“名動形、數量代、副介連助嘆擬聲”的口訣來記住6類實詞後類虛詞;能夠用“副詞放在動形前,介詞落在名代前”的口訣來記住副詞與介詞的區別;能夠用“嘆詞在句首,語助在句尾”的口訣來記住嘆詞與語氣助詞的區別;能夠用“定語必在主賓前,謂前狀語謂後補;‘的'前定、‘地'前狀,‘得'字後邊是補語”的口訣來記住單句句子成分的劃分辦法。

(3)運用口訣記憶文言文學問例如,能夠用“‘是以'是‘以是',‘以是'是‘因而'”、“‘何以'是‘以何',‘以何'憑什麼”來記住“是以”、“以何”的翻譯辦法;能夠用“主謂連續開,發語詞斷開”的口訣來記住文言文朗誦中的合理停頓;能夠用“直譯對譯和意譯,增補省略調語序”的口訣來記住文言文的普通翻譯辦法。

(4)運用口訣記憶一些卓有成效的閱讀剖析辦法例如:能夠用“轉義引申語境義,分離中心作剖析”的口訣來記住對句中重點詞語的剖析辦法;用“句式特性與功用,分離中心與語境”的口訣來記住對不同句式或不同修辭句的含義及作用的剖析辦法。用“總分並,時空邏,中心句,自概括”的口訣來記住對闡明文段落構造的剖析及對段意、層意停止概括的根本高中生怎樣做好學習筆記。

6.畫面記憶法:

背誦古詩時,我們能夠先認真揣摩詩歌的意境,將它幻化成一幅形象鮮明的畫面,就能將作品的內容深入地儲存在腦中。例如,讀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能夠依據詩意夢想出如下畫面:山上雲霧旋繞,太陽照射下的廬山香爐峯好似冒着紫色的雲煙,遠處的瀑布從上飛流而下,水花四濺,猶如天上的銀河從天上落下來。記住了這個壯觀的畫面,再細細領會,也就相當深入地記住了這首詩。

7.聯奏記憶法:

這是按所要記憶內容的內在聯絡和某些特性停止分類和聯合記憶的一種辦法。用“聯奏記憶法”來記憶作家作品方面的文學史學問,常常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們看這樣的“串臺詞”:有一天,莫泊桑拾到一串《項鍊》,巴爾扎克以爲是《敗家子》的,都德說是本人在突出《柏林之圍》時喪失的,果戈裏說是《潑留希金》的,契訶夫則認定是《裝在套子裏的人》的。最後,大家去請高爾基判決,高爾基斷定說,你們說的這些失主都是男的,而男人是不用這東西的,所以,真正的失主是《母親》。這樣一編排,就把高中課本中的大局部外國小說名及其作者聯合在一同了,溫習時就好像觀賞一組輕快流利的世界名曲聯奏一樣,於輕鬆愉悅中不知不覺就牢記了下來。

8.以少記多法:

有時遇到兩組容易混雜的學問資料,當記住一組便能推知另外一組的時分,能夠採取“記住少數,推知多數”的學習辦法。這就是“以少記多法”。例如,“廴”與“辶”偏旁容易混雜。查一下《現代漢語詞典》,“辶”旁漢字約有120個;“廴”旁漢字只要“廷、建、延”3個,寶蓋頭(宀)漢字有80多個,禿蓋頭(冖)的常用漢字只要9個。到底該記哪一組來推知另一組,同窗們一看便知。

9.抓頭助記法:

“抓頭助記法”是指在全面學習或溫習一篇課文時,有認識地對要記內[]容的頭一句、或頭一句中的頭一個字,以及與上文有轉機或騰躍性聯絡的銜接句的頭一個字作強化記憶。在需求時,可應用這些句子或字來協助記起有關的內容。而對那些句子不多的短文短詩,更能夠把每一句的頭一個字依次集中起來,加以背出。這樣,到需用時便可信手拈來且很少差失。如白居易《暮江吟》一詩: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不幸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背出後,再把每句的頭一個字依次集中起來,即“一半可露”。這樣無論如何也不會因某句卡殼而影響全詩背誦。

10.口訣助記法:

詩歌比散文容易背誦,口訣比普通條文容易記住。“口訣助記法”就是把學習的內容編成口訣來協助記憶的一種辦法。運用此法,應留意如下三點:①編口訣的內容,普通應是重要的、有規律性的或能明白理成條文型的;②在編擬時,應先認真體會全部待編的內容,儘量把它們的要點概括出來,使之條理化,爲編口訣打下根底;③把概括出來的條文,依次排列在一同,編成口訣。口訣的語句,要力圖簡約、淺顯、形象,並留意音韻、節拍,儘量做到易誦、易記、琅琅上口。

11.興味助記法:

所謂“興味助記法”,就是在學習或溫習時,儘量應用或發明一些有趣的方法,把原來不大有興趣、以至單調乏味的學問內容改形成興趣盎然的資料來協助記憶。比方可用編順口溜助記法。如歷代的文學體裁及成就若歸結成如下幾句,就有助於在我們頭腦中構成明晰易記的縱向思緒。西周春秋傳《詩經》,戰國散文兩不同;楚辭漢賦先後現,《史記》《樂府》漢頂峯;魏晉詠史盛五言,南北民歌有“雙星”;唐詩宋詞元雜劇,小說成就數明清。注:“雙星”指以《吳歌》、《西曲》爲代表的南朝民歌和以《敕勒歌》、《木蘭辭》爲代表的北朝民歌

第三章:如何背東西背的快

背誦是閱讀中的一種重要方式。它能夠豐厚我們的詞彙,加深對內容的瞭解,還能夠進步記憶才能。明白了這些益處,背誦時要心情高興,充溢自信心,置信'我一定能很快背下來',堅持這種心態是背誦的前提。 當然,背書時還要考究一些辦法。

第一,要在瞭解內容的根底上背誦。但凡要背的段篇都具有層次分明、言語漂亮、感情豐厚的特性。在瞭解的根底上,找到這一些規律能夠儉省時間,進步背誦效果。例如《火燒雲》描寫天空中火燒雲外形的變化時,呈現了馬、狗、獅,這三段具有相同的構造,都是按呈現了什麼,什麼樣子,怎樣變化的次第講的。理清了作者的思緒,邊讀邊想,假如背不下來時,沿着這個思緒想一想,就會記憶起來了。

第二,背誦時要專心,做到眼、口、心、腦分歧。眼要看清,口要讀準,用心想這句話的意義,用腦去記憶。例如《草原》第一段共有兩層意義,第一層是按由天空到天底下的次第描寫了草原的寬廣而美麗。第二層是表達作者的讚譽之情。在背這局部時,抓住'這種境地,既……又……,既……又……'和'這種境地裏,連……也……'這兩個相關連的句子,很快就背下去了。

第三,背誦時要從整體動手,再分散難點。從整體動手,就是把要背的內容先整體讀幾遍,這樣頭腦中有了總的印象,理解了句與段、段與篇的關係,再逐段背。例如《桂林山水》第一段寫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段寫灕江水;第三段寫桂林山;第四段寫盪舟灕江的感受。有了這個總印象,先背第一段,背熟後,再背第二段,然後一、二段合起來背,接着背第三段,再把二、三段合起來背……這樣分散難點,上下串聯,效果很好,不要總是從頭到尾地背。

最後一點就是背書要選擇好時間。據專家測試,清晨與晚上6點到8點是記憶的最佳時間,此時頭腦甦醒,記憶不受其它干擾。另外,還要控制分散記憶法,又叫距離記憶。即:背幾遍書後,能夠做幾道數學題,過三、四天再背一遍,這樣就可由短期記憶變爲永世記憶了。 快速記憶是每個同窗夢寐以求的,由於這樣既可省時間,也可學習好,在語文的學習中,背課文選段是也不可少的,怎樣才幹快速並長時間記憶呢? 首先,要把課文誦讀三、四遍,讀熟後理解文章內容大意,然後再朗誦要背誦的段落,這樣你就分明要背誦的段落在全文的位置及作用了,心裏明白了,就容易記住了。 同時, 在語文學習中,解詞也需求背,但不要死記,一字不落,要靈敏,要會見機行事,依據一句話的前後來解釋。例如:侃侃而談應當怎樣解釋?假如單獨出一道這樣的題,或許難解釋。但是,要是說:“小紅侃侃而談地講着本人的故事。”你很快就會解釋說道:“繪聲繪色地講。”這不是很簡單嗎?所以聯絡上下文解詞,是很重要的。

第四章:怎樣做學習筆記

進入國中,的學的學問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比國中難得多,如何才幹很好地學習這些學問呢?這就請求同窗們愈加考究學習的辦法,譬如說怎樣做課前預習,怎樣聽好果,怎樣做課後溫習,怎樣寫考後記等,在這些環節中一直貫徹一個怎樣做學習筆記的問題。那麼,同窗們怎樣做好學習筆記呢?

1、記大綱

每上一節課,把教師在課中教的概念、公式、規律、原理等記下來,關於一些難以瞭解的概念,還能夠經過查材料來闡明。每學完一章,一單元,本人來一次小結,把一章,一單元的根本概念、根本學問、根本技藝系統地歸結整理在筆記本上,這些在課本上固然有,但不繫統,溫習時不便當,經過摘抄大綱,既便當溫習,也加強記憶,還能不時進步本人的歸結綜合才能和自學才能。

2、記疑問

同窗們在預習時幾會有一些本人的難以瞭解的問題,作業中也難免呈現一些錯誤,那麼上課時必需留意教師解說疑問的中央,這些難點問題,哪怕課堂上已能處理,但時間一長又可能會遺忘,所以無妨把這些問題作一下記載,溫習時多看一兩遍,加深本人對問題的瞭解和記憶,不少同窗把這些總是匯成一本《較難題集》,從中得益匪淺。

3、記辦法

所謂記辦法,是指教師解說範例或習題時,讓同窗們記住解題技巧、思緒和辦法。

4、記懸念

上課時教師有時留下一些總是讓學生課後考慮,而這些問題或許要經過若干天以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才幹處理,同窗們在看一些課外書時,也可能發現一些有趣的問題而本人一下子未能處理的,把這些問題記載下來,時而想想,稍加留意,很可能得到“踏破鐵鞋封鎖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效果。

5、記領會

就是把本人對教師講的這節課經過考慮得到的領會扼要記下來。正如著名教育家G·波利亞說:“假如沒有深思與總結,同窗們就錯過理解題的一個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經過回憶所完成的解答,經過重新思索和檢查這個結果,以及得出這個結果的路子,同窗們能夠穩固所學的學問和進步本人的解題才能。”

第五章:作家作品學問口訣

一、孟子及其作品學問口訣: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思(想)教(育)家。位置次孔稱“亞聖”,儒家思想代表人。後世“孔孟”常並稱,《孟子》七篇傳今世。

二、范仲淹及其作品學問口訣:仲淹希文北宋人,政治文學兩大家。諡號“文正”《(範文)正公集》,岳陽樓記鄧州作。胸襟志向借 “記”名,也表對友規箴意。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分離,環環相扣氣勢宏。駢散分離言語凝,形象富於音樂美。

三、歐陽修及其作品學問口訣: 歐陽修,北宋人,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是其人,支持仲淹被貶黜。《醉翁亭記》《(歐陽文)忠公(文)集》,(寫)景敘(事)抒情熔一爐。秀麗環境精筆描,自然風光變化多。勾勒與民同樂圖,表達作者政(治)理想。排遣抑鬱複雜情,與民同樂是宗旨。

四、方孝孺及其作品學問口訣:越巫選自《遜志齋集》,作者明代方孝孺。才氣橫溢志向大,剛直不阿忠君主。一字希直又字希古,夷滅十族何所懼。書齋名“遜志”後改“正學”,世人稱他“正學先生”。

五、吳敬梓及其作品學問口訣: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字敏軒來號粒民;暮年自號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儒林外史》代表作,五十五回章回體;長篇挖苦小說第一部,揭露科舉制度的腐朽。

六、魯迅及其作品學問口訣:魯迅本名周樹人,八一出生三六卒。生於浙江紹興市,巨大文思反動家。《呼籲》《徘徊》小說集;《朝花夕拾》散文集;散文詩集有《野草》;《且介亭雜文》雜文集。

七、魏巍及其作品學問口訣:《我的教師》魏巍作,現代作家名鴻傑。七件小事繞中心,美妙心靈學生愛,五間略來兩件詳,構造疏密情加深,主要人物“蔡”和“我”,感情線索“回、憶、思”,次序恰當“接”與“愛”,貶義褒用“狡猾”明。

多讀、強記、勤寫

何謂多讀?就是重複讀。聽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爲“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後讀22遍之多,並深有領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後,就會慢慢地從脣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強記,就是有目的地抑制本人,停止記憶。有些課程根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瞭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瞭解的也要加以記憶,並在運用中重新穩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後更易瞭解,瞭解後還會記得更結實——當然這需求毅力和恆心。一朝一夕,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成樂於記憶的好習氣。當然,強記和死記並非同一概念。

勤寫,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局部。曰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註、整理摘抄都屬於這個範疇。

寫自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有這樣的領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緣由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並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忘性不如爛筆頭”不無道理。

這是我在學習語文時分用的辦法,置信你經久而成習氣,必將受益非淺。

學習語文的第一步就是預習。預習的益處很多。你養成預習的習氣以後,不但能更好地學習新課,而且還能進步自學語文的才能。

有人作過爲樣的比喻:控制好預習的辦法,就像取得一把“金鑰匙”一樣重要。在這裏,“金鑰匙”就是指自學才能。

怎樣做好預讀課文呢?

第一步,粗讀——掃除障礙

預習一篇課文,先要粗讀一遍。遇到疑問的字、詞,要查一查字典、詞典,掃除障礙。只要做好這些準備工作,才幹通暢地朗誦課文,理解課文大意,並加深對課文的瞭解。

例如:《岳陽樓記》中,“浩浩湯湯”中的“湯”(shāng)容易讀錯,當“水流大而急”講。“薄暮冥冥”中的“冥”(míng)當“昏暗”講,這樣就容易瞭解了。

第二步,細讀——找出問題

細讀就是認真細緻地讀。試着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機想。逐句、逐段地讀,提出疑問問題。例如,預習《孔乙已》這篇小說,文章爲什麼說“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獨一的人”呢?

並在句子下面畫一道線,打上一個“?”號,等上課時,帶着這個疑問用心聽教師解說,那時,會很快明白的。

當然,預習時,千萬別忘了研讀每課前的“預習提示”和“閱讀提示”。“預習提示”主要是針對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提出一些啓示性問題,惹起學生的考慮,不請求答覆。

同時提出一些字詞,請求學生應用工具書去了解和控制。 預習能夠使同窗們嚐到學習的快樂,上課時,教師發問,同窗們也能對答如流了。

課文背誦“六法”

背誦,是一項重要的語文根本技藝,它有助於同窗們加深對課文的瞭解與感受,爲說話和寫作積聚豐厚的言語資料。但在平常的背誦活動中,很多同窗拿起課文就忙於去朗誦,急於成誦,結果常常收效甚微。

其實,背誦也要留意考究辦法。只要依據課文的不同,靈敏運用多種辦法。才幹實在進步背誦效果,事半功倍。下面爲同窗們引見幾種卓有成效的辦法。

1.線索法。

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理清課文的構造層次,明白課文的內在邏輯關係,把構造層次作爲記憶線索,構成記憶網絡。如《醉翁亭記》第三段的線索爲:滁人遊——太守宴——衆賓歡——太守醉。

《狼》的線索爲:遇狼——懼狼——御狼——殺狼——評論。應用這條線索,同窗們就能正確而快捷地背誦。

2.串連法。

⑴層次串連法:關於篇幅較長的課文與段落,可將其分紅幾個局部,一局部一局部地背、記,最後依次把各局部串連起來。

如背誦《春》這篇課文:可先背熟春草圖;再背熟春花圖;接着把春風圖背熟;再背熟春雨圖;最後背熟迎春圖。然後再把這幾幅圖畫串連起來,一揮而就。

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內容層次:先歷數困難情狀;次說困難能培養人的緣由;最後作結。然後再把三個層次串連成誦。

⑵詞語串連法:如背《回想我的母親》後面兩段,我們能夠找出關聯詞語:母親如今…我將…母親是…只是…但是,正是…報答…盡忠…使…這是…一定…願…。依據關聯詞語,串連成誦。

3.支點法。

即把課文中或段落中的重點詞、句作爲記憶支點,應用這些支點檢索儲存腦中的文字,毫無過失地背出有關的文段。如背《岳陽樓記》:先抓住警句,作爲記憶支點,理清文脈,有助於快速記誦。

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志向才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陋室銘》:把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爲全文支點,再從三個層次瞭解記誦:⑴開頭以類比如式點題——“陋室德馨”;

⑵隱居生活:A,環境:苔痕…草色…;B,交往:談笑…往來…;C,生活情味:…調…閱…,無…無…;⑶類比作結:何陋之有?可見,支點法與層次串連法分離,會收到更好的記憶效果。

4.觀賞法。

有些課文的段落薈萃了許多好詞好句,我們常常爲之沉醉。觀賞規律是在熟讀課文後在字裏行間尋覓漂亮詞句,說出理由,感情朗誦,互相交流,自賞共賞。

如《愛蓮說》、《春》、《聽潮》等,分別圈畫出有關好詞佳句,經過聽錄音或看錄像,及屢次繪聲繪色的朗誦,構成記憶。

5.圖畫法。

就是背誦課文時,憑仗圖畫使課文的言語文字頭腦回想出來,邊回想作者怎樣寫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有些詩詞沒有插圖,我們都能夠依據詩詞內容與意境,本人入手畫圖配詩。

如《望天門山》、《江南春》、《敕勒歌》、《錢塘湖春行》等,我們都能夠繪畫出多幅圖畫,依據圖回想,圖文分離,快速有趣地借圖成誦。

6.比擬法。

即比擬句式的特性停止記憶背誦。如背誦《白楊禮讚》第七段,抓住先抑後揚,先否認,再肯定,最後是四個排比反問句的句式特性。

抑:沒有…沒有…或許…(否認句),假如…那麼…(假定);揚:但是…更…它是…(先轉機,又遞進,然後肯定)。當你…難道…難道…難道…難道…(第一句是肯定反問,後三句能否定反問,四個反問構成一組排比句羣)。

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則要比擬對話雙方的語氣:智叟的話句句是嘲諷,愚公則先斥後駁。這樣,從比擬中折抓住了特性,背得快,記得牢,有效果。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三

語文是學習中的一大重點,不管是國小、國中、高中,它都是主科。而語文往往又成爲令考生頭疼的一大科目。究竟如何學好語文,提高語文成績?我想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本文大概分爲以下幾個部分:概述、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名句名篇、詩詞鑑賞、寫作、總結。。正文如下:

首先,我想談談學好語文一些必須做到的東西,或者說要學好語文需要培養哪些習慣和素養。

第一, 要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古人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但我們要做到“樂之”,就必定要經過“知之”與“好之”。知語文爲何物:它不是文學的天馬行空,但卻是文學的基石;它不是民俗的片言隻語,但卻是民俗的薈萃。它講究語言規則上的約定俗成,因而免不了字斟句酌,所以即便上海語文卷不考字詞等雙基知識,我們依然不能忽略字詞,因爲它們是構成我們閱讀、作文的元素,作文裏寫錯別字也是要扣分的;它又講究文學積澱的日積月累,不曾讀過多少名著的人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不曾經常從名家手筆中吸取養分的人是無法做到下筆如神的。知道了語文爲何物,就要好學語文。好學語文是要時常閱讀,時常思考,時常動筆,不要因爲別的科目任務繁重而放棄語文能力的訓練,古人所謂“廢寢忘食”“寒窗苦讀”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境界。既然好學,就把語文看成是一種寓樂於學的過程,經過一番苦讀詩書,自然會知道書中自有無窮境地,雙基知識學以致用,閱讀過程陶冶身心,寫作文時釋放自我,這些都是語文的樂趣。發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你在語文之路上就成功了一半。接下來我再從各個角度去談學語文的要點。

第二, 要懂得自主學習。企圖靠老師講得好、講得深、講得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第三, 讀書破萬卷。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地閱讀,所謂“勘破三春”。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首重哲學,這就叫“融會九流”。舉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啓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尤請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只讀中國作家。魯迅先生就曾經告誡我們:學語文的,要多多跨越語文的界限,去看看其它科目的書。試想一個讀過科幻作品的人,與一個從未讀過科幻作品的人,同樣面對“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樣的“怪題目”,誰更能寫好?而只讀中國作家的作品,更是大忌,中國固然有過無數優秀的文學作品,但也不要忽略外國文學上的閃閃明珠。有一個世界性的視覺,才能寫出境界寬廣的文章。

第四, 邊讀邊記,胸有成竹。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模板應該是什麼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紅樓夢》、蘇步青熟讀《古文觀止》的例證,當是大家熟知的。通過長期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範式”,形成“興奮竈”,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運用這些“範式”,模仿着“說”,模仿着“寫”,先求其“形似”,後求其“神似”,最後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的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可以稱爲“胸有成竹”。

第五, 開動你的腦筋,積極地思考問題。不要被動地接受所讀到的東西。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記》也強調:慎思、審問、明辨,就是要謹慎思考,審慎地發問,明確的分辨。在語文學習中,欲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先要多思:不論哪個學習環節、何種學習任務中,決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多讀有味,多寫有效,積累有益;次求深思:決不淺嘗輒止,而要多方追問,務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畢露;後求善思:不鑽牛角尖,而是隨時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擾,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方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建立起融通、靈慧、深刻、嚴密的思維個性。

第六, 下筆如有神。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偉大成功者的良好習慣;至少要堅持每週練習寫作兩次:生活札記一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穫。三年裏,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謂“筆磨禿”。平時筆磨禿,考場上自然下筆如有神。

以上是關於語文學習的一點概述。接下來將着重按各種題型的特點分析學習對策。

先談談現代文閱讀。現代文閱讀是語文考試考查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在語文捲上更是如此。現代文閱讀的能力可以分爲三個方面,一個是閱讀理解能力,一個是概括能力,一個是表述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就是讀懂一篇文章所需要的能力,它又可以細分爲三個能力:一,認讀與理解能力;二,分析與綜合能力;三,鑑賞與評價能力。其中如何辨別和篩選文中的重要信息,是現代文閱讀考察的重要內容之一。下面着重就如何辨別和篩選文中的重要信息談談看法。從讀物中辨別各種信息的性質,篩選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達到閱讀目的獲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把注意力放到文章重要內容上是辨別並篩選重要信息的前提。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的方法:1、整體把握。通讀文本,把握文體特徵,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2、明確篩選標準。分析命題要求,依據要求確立篩選的標準;3、確定篩選範圍。精讀文本,由整體把握到局部認知,確定與命題相關信息的確切位置;4、比較鑑別,去僞存真。依據篩選標準,仔細辨別,剔除多餘的錯誤信息。

概括能力是指把搜索到的文章信息濃縮成幾個字或一兩句話的能力。這一點需要找準文章信息中的關鍵部分或者核心部分,往往通過文章的一些關鍵字句的整合可以得到滿意的答案。

也許更重要的是表述能力。可能很多同學都覺得自己可以讀懂那篇文章,但一到做題的時候就不知所措,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根據老師的建議,我找來了一些比較規範的參考書,然後按照平時做題的速度閱讀上面的文章,在大腦中構思出答題要點,最後再和參考答案來對比,久而久之,我就發現了一些術語或者某一類型題目的答題思路。通過不斷總結和訓練,在後來做文學作品閱讀題時我的下筆非常快,回答問題也得心應手。有兩點提示:一是思考問題要瞻前顧後;一是準確圈定答題區域。在表達時,一要整合篩選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無的字句;三要用詞雅緻精確。大家覺得這些學習語文的方法是不是很棒呢?尤其是在學習方法上比較困擾的學生們,當初我的老師讓我們少上網,如果上網,建議我們多去曉鵬教育博客學習學習,不是因爲他是狀元這些表面因素,而是他的方法確實很實用很具體。

積累並不僅限於字音、字形、近義詞、成語、病句、作文素材。對於閱讀,也應該像學習數理化那樣用錯題本來不斷地積累、總結做錯的題目,特別是現代文閱讀的客觀題。做完一篇閱讀後,要像對數學題一樣仔細分析做錯的地方,看看自己掉進了出題人精心佈下的哪一個陷阱中,並引以爲戒。

王豔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四

一、《世說新語》二則

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2)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3)君與家君/期/日中

(4)待君久/不至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俄而雪驟

俄而:不久,一會兒

驟:急

(2)撒鹽空中差可擬

差:大體

擬:相比

(3)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4)太丘捨去

舍:捨棄

(5)去後乃至

乃:才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其含義。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詞對用時,表示否定)

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古今義。

(1)與兒女講論文義

古義:泛指小輩

今義:兒子女兒

(2)與友期行

古義:約定

今義: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太丘捨去

古義:離開

今義:前往,與“來”相對

(4)相委而去

古義:捨棄

今義:委託

(5)下車引之

古義:拉,牽拉

今義:領

(6)元方入門不顧

古義:回頭看

今義:顧忌;理睬

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裏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輩談論文章的義理。

(2)白雪紛紛何所似?

白雪紛紛揚揚的像什麼?

(3)未若柳絮因風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

(4)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時分。

(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6)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友人感到慚愧,下車來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就進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