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冬至節氣文化內涵

冬至節氣文化內涵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比較多的,每個節日對於人們來說意義都是不一樣的,就好比說冬至這個節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冬至節氣文化內涵,歡迎大家來閱讀

"冬至"文化內涵的真正意義

1、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爲了慶祝新的一年即將來臨。

古人認爲從冬至的那一天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大利的日子。所以,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往往都會選在冬至。冬至又被稱做“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2、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

它既是24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都是十分的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的活動。把冬至作爲節日來過起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到今天。

3、冬至是養生的最佳時間,主要是因爲“氣始於冬至”。

因爲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從而轉向動。這個時候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以此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適合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的食品。

4、各地在冬至的時候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都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爲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傳統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的意思。

冬至對中國的意義

冬至的寓意是寒冷即將到來,這就意味着冬天真正來臨。“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冬至進九”的民諺更形象地說明冬至以後的天氣變化情況。

冬至,不僅僅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和“亞歲”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的具體時間,它是24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也就排在了24個節氣的首位。

人們認爲從冬至的這一天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新的循環開始,是大吉大利的日子。古代皇帝要在這個時候祭天,羣臣也互相祝賀。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清代,成爲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冬至爲何吃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的這天,不論貧窮還是富貴,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古語有云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流傳至今的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寫了一本書《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東漢時他曾經擔任長沙的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

後然毅然決然的選擇辭官回鄉,爲鄉鄰治病.其返鄉的時候,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快要凍爛了。於是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百姓的凍瘡。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一起熬煮,然後把羊肉、藥物撈出來都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以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和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就變得暖和起來,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者是“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的恩情。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標籤:冬至節 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