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教育青春期孩子的十大方法(新版多篇)

教育青春期孩子的十大方法(新版多篇)

真誠對待孩子 篇一

有些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以及命令一樣的語氣,這樣往往會讓孩子感到非常難以接受。

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並且沒有距離感,家長可以很真誠的將自己的擔心或者是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能夠了解他的所作所爲讓你非常難過,或者會讓你擔心以及懼怕。

家長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 篇二

父母對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作爲正在進入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親,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怎樣能和孩子溝通?怎樣能教育好孩子?怎樣讓青春期的孩子聽話?

1、祕訣是商討,商量和討論。我們要和孩子真正地作朋友,不是以家長的意志爲中心。很多小皇帝,看起來是以孩子的意志爲中心,實際上是以家長的意志爲中心,你不要做什麼!你要做什麼!沒有考慮到孩子自己的空間,孩子自己的權利。父母要平等地和孩子溝通和交流,真正和地和孩子做朋友,做一個坦誠交流的朋友,要耐心地聽孩子的意見。要靜下心來聽孩子說什麼,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談話。家長往往會以命令、否定的口氣對孩子說話,對孩子是一個傷害,我們應該和孩子進行商討。

2、吵架是家庭中經常會發生的一個事情,尤其是在心理逆反期的青年人,是很容易和父母吵架的。一個聰明的年輕人,雖然是在吵架,但是心裏都在愛對方,假如沒有愛,就沒有必要去吵架。跟父母吵架,是表達愛的唯一方式嗎?可不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能否坐下來,跟父母好好談,到底需要對方什麼。

東方的文化是一個羞於說愛的文化,很少有父母會說孩子我愛你,孩子也很少說爸爸媽媽我愛你。不直接用言語表達我們的愛,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達愛。比如一個動作,一個笑臉,用手撫摸孩子的頭,或者是給孩子送一件心愛的禮物,這也是表達愛,傳遞愛的一個方式。

青春期“叛逆”是正常現象

“不僅僅是青春期,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其心靈都是十分敏感而脆弱的,如果不能給孩子正常的親子關愛或者採用不當的教育方式,就會給孩子心靈造成損傷。”有些家長喜歡沿用上一代人教育自己的方式教育子女,覺得自己都成長得好好的,這便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有些父母(尤其是父親)甚至還存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老觀念,試圖在孩子幼年時期就將其“嚇住”。“作爲家長,從母親十月懷胎開始就應該做好充分的心理和思想準備,以科學正確的心態和方法去鄭重地迎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人的心理髮育要經歷兩次反抗期,一次出現在2~3歲,表現爲任性,不聽話,愛哭愛鬧;一次發生在青春期,大致從12~14歲開始,可能持續三四年。

“人在第二個反抗期的生理變化,主要表現在性激素的分泌,第二性徵從開始發育到逐漸成熟,同時在心理上也逐漸發育成熟,最後成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年人。”“叛逆”現象一般出現在青春期的中期階段,敏感、易怒、任性是他們心理變化過程中很正常的行爲表現。

處於青春期中期的孩子在通過競爭增強自信心的過程中並不是找自己同齡的“優秀生”,而是喜歡挑戰“權威”,在孩子心裏,這種權威主要是父母和老師。

青春期心理健康標準

1、與年齡相符。人與人之間都彼此相似,特別是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年輕人應該是精力充沛,活潑好動,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如果一個人的想法、言談、舉止、嗜好、服飾與同年齡的大多數人相差太大,那麼他的心理可能不太健康。

2、善於與人相處。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環節。在青春期,隨着社會範圍的擴大,要經常與人交往。在交往中,要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培養互相合作精神,豐富集體生活經驗,鍛鍊適應他人的能力,I—6時在青春期還應該鼓勵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

3、樂觀進取。積極進取,不畏困難,保持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表現。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調整適應,而不會長期沉湎於憂愁苦悶中。

4、適度的反應。每個人對事物的反應,在速度和程度上都有不同,但這種差異一般不會很大。如有的人反應偏於極端,那麼心理就不健康。

5、面對現實。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對現實,能認識環境,把握環境。遇到困難總是想方設法去解決,而不是採取逃避現實或者想入非非,自欺欺人。

6、思想合乎邏輯。做事會遵循規律,有條不紊,不三心二意。說話條理分明,不會東拉西扯。

家長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 篇三

多與孩子溝通

父母要正確的和孩子溝通,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都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認爲父母很羅嗦,總是管閒事,作爲父母雖然你的心意是好的,但是你可能會方法不對,讓你的孩子不能夠接受,所以說,你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然後在對症下藥,必要的時候你還可以找你孩子的朋友瞭解情況,以便可以更好的和孩子交流。

給孩子正確的指引

父母要注意樹立孩子的價值觀,青春期的孩子會有一段迷茫期,在這段時期孩子會有一種茫然而恐懼的心理,因爲他們意識到他們與以前不同了,馬上就要成年了,既有對未來的迷茫又有對未來的恐懼,這時一種很複雜的心理,這裏就需要父母來合理的引導孩子,爲孩子解惑,讓孩子樹立自己的價值觀,快速走出自己的青春迷茫期。

不要開口就下“命令”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敏感,所以父母不要開口就是下命令,“你應該……”“你不能……”如此一來,在孩子心裏,你只是一個領導。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當成大人,要讓他感覺受到了尊重。

尊重孩子的隱私

偷聽孩子打電話、偷看孩子日記,或者是上網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爲了解孩子的行爲,千萬不要有。事實上,這是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度的首要殺手。和孩子簽了一份 “保密合同”,寫下什麼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屬於孩子的祕密,然後雙方違規會怎麼樣。

不要拿孩子做比較

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爲他付出,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

對孩子的教育儘量是單獨的,談話性的申斥

孩子在十幾歲的年齡,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強。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儘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師和同學的面前。

不可打罵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長了犄角的小馬,難以忍受家長的管教,總是用家長不喜歡或不習慣的方式和家長說話、相處,處處頂撞。面對這樣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忍不住一巴掌打下去。這樣做不會起到任何作用,他會感到這是對自己人格的嚴重踐踏,產生強烈的牴觸心理。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們越是不屈;你越是打罵,他們越是叛逆。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少一分責怪,多一體諒,多一點耐心和包容。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最好途徑就是平等、尊重,父母要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營,保持親子溝通的順暢。

家長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 篇四

1、從生活入手去改變

青春期孩子由於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大部分是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形式。他們試圖衝破約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錯誤也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讓孩子獨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養成處理自己生活瑣事的習慣,否則事事代勞,反而會與他自己意識的覺醒增強相矛盾。其次從權威的影響向客觀的分析引導過渡,因爲社會的迅猛發展,父母常常一開口就顯得很外行,權威性漸漸丟失。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難、問題、挫折之後,只是需要來自父母的客觀分析和引導,而且,這種分析和引導還應該是朋友式的。

2、再次,要耐心持久地與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

接近孩子,發現優點,給予鼓勵,並學會“示弱”,爲孩子創造超越家長的機會,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侷限學習方面),都要誇讚,進一步引向孩子學習。注意萬不可只重視學習,再加上許多父母付出了很多,對孩子的要求順勢拔高,出現比較持續和厲害的不滿情緒,影響與孩子的一切交流。

3、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對事物的自己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樣,牽着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走,自然就會引起孩子不滿,有意跟家長對着幹。要與孩子融洽相處,父母就得正確認識孩子,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4、意識輔導

自我意識輔導包括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悅納自己,確立現實合理的理想自己,培養良好的自己控制能力以及克服意識障礙。正確地認識自己就是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又要意識到自身的缺陷與不足,一個人成熟的人是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揚長避短的。那麼,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就要引導孩子恰當地評價自己,在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過程中,要注意予以全面公正的評價,而不是盲目地不合理地去拿他人做模範。

5、情緒情感輔導

教導他們正確認識情緒,正確地表達情緒是很重要的。成人與孩子的良好溝通是有助於他們培養良好的情緒情感習慣。開明民主、和諧溫暖的成長環境有利於孩子傾訴想法和情感,父母與孩子間經常坦誠地溝通會讓孩子形成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

1、夥伴關係密切

多數少年都具有羣體觀念,他們常感到在羣體當中有一種安全感。他們的言行、愛好、衣着打扮都互相影響,信任夥伴勝過信任家長和老師,他們互相傾吐內心的祕密和苦惱,也經常從夥伴那裏得到同情、理解和溫暖,而這種情感從成人那裏卻難以得到。因此,父母和老師應關心他們交朋友的情況,並敏銳地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疏導。

2、獨立意向發展迅速

隨着年齡的增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接觸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願望也日益變得強烈。成年人應針對青少年獨立意向的發展,尊重他們正確的意見,有事同他們商量,逐漸給他們更多的獨立權利,同時也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正確地發展其獨立性,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

3、對性發育的困惑不解

據調查,不少青少年對“性”持有不正確的認識,有的視它爲下流 、骯髒、見不得人,難以啓齒、無所適從,以致對自己的性衝動感到羞愧、自責、苦惱和困惑併產生厭惡與恐懼心理等等。其實性衝動是男女青年生理心理的正常反應,是在性激素的作用和外界有關刺激下產生的,並不是不純潔、不道德或可恥的行爲。產生上述不正確的看法的青年如不及時醒悟會造成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