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新版多篇】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新版多篇】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篇一

活動目的:

1、

2、

3、讓學生感受爸爸媽媽無私的愛。 教育學生用實際行動愛爸爸媽媽。 學會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

活動形式:

遊戲 唱歌 情景表演 朗誦繪畫等

活動準備:

1、

2、PPT課件。(包括歌曲、文字) 彩紙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課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先來做一個“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好不好?(選老鷹、雞媽媽、小雞們)

2、學生快樂遊戲。

3、師:雞媽媽爲什麼要張開翅膀?雞媽媽就不怕被老鷹吃掉嗎?

4、小結:雞媽媽多麼愛自己的孩子啊!你們的爸爸媽媽更愛你們呀!你們愛爸爸媽媽嗎?(愛)大聲說你的愛:(出示課題)我愛爸爸媽媽。

二、感受爸爸媽媽的愛

1、聽歌《我有一個家》。正像歌裏唱的那樣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呢?(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2、媽媽多麼關心你,媽媽多麼愛你呀!世上誰最好啊?我們一齊來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3、世上不僅只有媽媽好,爸爸也好!誰想說一說爸爸是怎樣愛你的?(引導學生暢所欲言)爸爸打你,就是不愛你嗎?

4、當你犯了錯時,爸爸可能會打你罵你,爸爸這樣做是爲了你好。讓我們來聽一首歌《好爸爸 壞爸爸》

5、媽媽愛你,爸爸愛你,你幸福地成長。一起高興的讀:“爸爸是一棵大樹,媽媽是一課大樹,我是一隻快樂的小鳥,在兩棵大樹之間飛來飛去。”

三、用實際行動愛爸爸媽媽

1、爸爸媽媽愛你,你又是怎樣愛爸爸媽媽的呢?(情景劇表演)星期天,媽媽正在洗衣服,晴晴走過來說:“媽媽,你累嗎?我給你捶捶背吧。”

2、晴晴做的對嗎?

引導學生說愛爸爸愛媽媽的事,師及時點撥點評總結。

四、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

1、同學們都談了自己的做法,希望大家能說到做到,去愛你的爸爸媽媽。爲了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感激之情,我們一起朗誦詩歌《獻給爸爸媽媽的歌》。

2、課前,老師發給你一張彩紙。你可以折愛心、折千紙鶴、畫一幅畫、寫幾句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送給親愛的爸爸媽媽。

五、總結

爸爸媽媽爲了你們快樂成長甘願辛苦地工作,爲了你們健康成長時刻把你放在心上。回到家裏,大聲地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我愛你”。

從今天起,爲了表達你們對爸爸媽媽的愛,每天幫爸爸媽媽做一件事,以表達你們對他們的一片愛心。同學們你們能做到嗎?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弗洛姆及其作品《愛的藝術》的基本觀點。

2、感受不同階段的愛。

3、父愛與母愛的比較。

4、區分“我愛你,因爲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爲委我愛你”。

能力目標:

1、比較法,通過對父愛與母愛的比較,重新審視愛。

2、問題探究法,以時間和邏輯順序分析“愛是一種能力。”

3、討論法,聯繫自身,感悟生活,獲得愛的真諦。

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把對“愛”的認識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並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2、享受愛的同時,試着學會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如何理性地看待愛。

教學難點:文章的思路和結構的分析。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進入今天的主題之前,給大家說兩個真實的事例。舉秦怡和史鐵生母親的例子。(略)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我們成長的風風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遠是無怨無悔的。今天,我們將一同走進美國作家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傾聽他是如何理性地審視人間最真最濃的情!

二、弗羅姆及《愛的藝術》

弗羅姆,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他認爲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使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並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集體朗讀)

三、知識積累,預習檢查

1、給下面劃橫線的字注音

罪孽秩序剎那咄咄逼人惶恐休慼相關歸根結蒂

2、解釋下面的詞語。

愛情:(狹義)男女之間相互愛戀的感情(廣義)人與人之間相互愛戀的'感情(同性戀等)

節外生枝:本不應該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問題之外又岔出了新問題。多指故意設置障礙,使問題不能順利解決。

歸根結蒂:蒂,花或瓜果連接枝莖的部分。歸結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驚奇的聲音。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也指形勢發展迅速,給人壓力。

三、推進新課。

誦讀文本,感知文脈。

在預習的基礎上再給學生5分鐘時間整體把握全文,自己嘗試編寫全文結構提綱。“愛不是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全文按照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來敘述母愛與父愛在他構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靈魂中的作用。

(一)解題,理清脈絡

對象:母親、母親、孩子

內容:愛

層次:母愛、父愛、孩子

明確:

1、體驗母愛(1—3)

2、感受父愛(4—7)

3、完善自身(8—10)

(二)閱讀一、二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母愛與父愛分別有那些特點?

問題二:母愛與父愛有哪些不同?

問題三:母愛與父愛有哪些積極性與消極性?

學生自主解決,主要是尋找關鍵語句。

明確:

特點與區別:

母愛①無條件。祝福、和平,不用爲此努力。②自然世界。故鄉。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愛①有條件,需要努力,順從是最大的道德。②思想世界。法律、秩序、紀律等。

優缺點:

母愛①偉大,渴求。②不需努力,無需贏得。

父愛①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②必須努力,否則會失去。

問題四:比較分析,說說兩者差別的原因。

母愛——童年時期以時間區分

父愛——成長時期

母愛——被人愛、無條件以能力區分

父愛——通過努力、有條件

小結:(初步得出弗羅姆觀點,集體朗讀)

愛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個能力的問題,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藝術。

問題五:什麼樣的愛才是成熟的愛?

我愛你,因爲我需要你。

我需要你,因爲我愛你。

比較:前者因爲需要別人,纔去愛別人,是被動的,這種愛是幼稚、不成熟的。

後者是從愛他人中實現愛自己,是主動的,這種愛是成熟的。

通過此段說明,引出最後一部分。(問題引入)

第二課時

(三)閱讀最後一部分,思考

問題六:如何完成成熟的一生?

①他發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

②樹立起兩個形象。

③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學會自立。

④把母親的良知建築在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築在理智和判斷力上。

對文章進行小結,以時間和邏輯的順序,分析了愛是一種能力。(對照板書)

四、合作探究

通過本課兩種愛的對比,弗羅姆爲我們指出了成熟的愛的標準,在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們該如何去實踐這兩種愛,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此題設置主要是幫助學生如何健康地成長,並能從父母之愛延伸爲他愛,由小愛向大愛昇華。)

引導:結合個人經歷說體驗;聯繫名人大家經歷談感受。

1、高一新生初次離開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話題——這是一種幼稚的愛,因爲需要父

母(聯繫課文)——這篇文章學過之後,有什麼啓發,今後該怎麼去做——恰逢母親節,不少同學說了具體的做法(本人想起了自己離世五個月的年輕的母親。這不在我的教學設計範圍內,是課堂上本人有感而發的)——學會愛他人,學會珍惜。“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愛首先是給而不是得”“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

2、聯繫電視劇《親情樹》,大姐孫雨欣用無悔的青春換來了弟弟妹妹永遠的尊敬和永恆

的親情。

3、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人民的總理愛人民,人民的總理人民愛。

通過以上的討論和層層推進,希望讓學生明白:

①愛的途徑——努力和奮鬥

②愛的內涵——愛他人,愛自己

③愛的昇華——珍惜情感,感恩

4、嘗試回答問題:

爲什麼文章的題目叫“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應該是雙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兒期是接受愛,隨着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應該學會去愛別人,給與愛!這樣孩子纔會趨向成熟!

(暢所欲言,深入探究)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位王子愛上了一個森林女妖,女妖病了聲言吃了王后的心臟病就會好。王子義無反顧跑回家,趁王后熟睡之際剖開王后的胸膛摘走了母親的心。捧着熱乎乎的心王子向森林跑去,情急之中王子被樹根絆倒,把母親的心摔了出去。這時母親說話了:孩子你摔疼了沒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啊!我們從呱呱墜地一直到長大成人都被愛所包裹着,有時我們竟然因爲周身的瑣事將父母的關愛忽略了。學了這篇文章,難道我們的心絃沒有與作者的某些觀點產生共振嗎?結合你的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感受到的父愛或者母愛。

我們再來聽聽弗洛姆的哲思箴言,看精彩語段

五、課堂小結

在我們成長的磕磕絆絆中,總有無數的愛包圍着我們,不關有來自父母的,還有來自方方面面的。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在享受這些愛的同時也試着去愛護和關心身邊的人。當這個世界因爲有了你的愛而無比溫馨時,我相信:這個時候的你應該是最幸福的人了。送上一曲歐陽菲菲的《感恩的心》,讓我們對所有關心和幫助我們的人大聲地說聲:“謝謝!”(《感恩的心》音樂聲響起)

六、情感延伸,真情書寫(課後作業)

弗洛姆想教會我們愛的藝術,那麼我們現在就學着去愛別人,先從我們最親的人開始。給親愛的父母寫一封信,今晚就放在他(她)的牀頭,或直接讀給他們聽。

板書設計: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母愛——童年時期以時間區分

父愛——成長時期

母愛——被人愛、無條件以能力區分

父愛——通過努力、有條件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三

教學目的:

通過這次主題班會,使學生能夠體諒父母,能縮短與父母的心理距離,學會如何與父母溝通,真正走近父母,閱讀父母!

教學方法:

討論法,說說、議議。

教學程序

一、主持人開場白:

主持人A:是誰,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是誰,呵護我們、保護我們、照顧我們?是誰,爲了我們,他們操碎了心,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主持人B: 是我們的父母!可是,現在你是否覺得父母和你們的距離已經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經沒有了親密感?

主持人A:我們總以爲自己已經長大,父母的思想早已落在時代的尾巴;我們總以爲享受父母的愛是理所當然的權利,卻往往忽略了自己的給予也是在所不辭的責任!

主持人B:其實沒有哪對父母不想了解自己的孩子,沒有哪對父母不願意走進孩子的心海,

主持人AB:因此,在父母竭力要了解我們的同時,我們也要走近父母,閱讀父母。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如何走近父母。

主持人A:現在《走近父母》主題班會正式開始。下面請大家回顧一些生活中的片段。

二、情境創設:(安排學生表演以下的情境)

1、通宵上網,荒廢功課。

2、長時間看電視,影響作息時間。

3、經常“煲電話粥”,對工作了一天的父母熟視無睹,家務事還要父母親自動手。

主持人A: 除了以上情況?你是否還會不願與父母外出,或長時間看電視,或與父母爭吵等情況?

主持人B:如果你有以上情況,父母會如何懲罰自己?請同學們講講並說說被懲罰後的感受。請同學講講與父母還有哪些地方關係緊張?

主持人A: 被父母懲罰,責罵,或者打,你會覺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讓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看看——

三.從父母角度看

投影畢淑敏的“孩子,我爲什麼打你”。請一個同學朗讀全文

四.從自身找原因

主持人A: 是的,打與不打都是愛,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沒有做錯?

主持人B:嚴是愛,鬆是害,愛之越深,恨之越切,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舉一動何嘗不寄託着他們對自己子女更深的企盼呢?

主持人A:請曾經被父母懲罰過的同學,說說自己做錯了什麼?

五.小組活動

寫一寫,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爲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時間?

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沒有分擔父母的艱辛?

議一議,對自己父母不滿意的同學,說一說你認爲誰的父母最理想?

說一說,擁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學說說自己父母的不是。

六.討論:怎麼與父母交流

主持人A: 既然父母不能調換,我們就一定要包涵、接納自己的父母,並儘量和父母多一點交流。那我們該怎麼和父母交流呢?

1.請老師說說自己與父母孩子交流的情況?

2.請學生說說自己與父母交流的情況。並說說應該怎麼樣才能更好的與父母溝通。

主持人總結:

1、多向父母表達你愛他們:主動承擔家務; 紀念日、節日送點小禮物; 遇特別情況寫一封信表達感激; 適時爲父母倒杯茶、削個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時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應讓父母感覺你相信他們,多交流並經常給予讚美。 多向父母說說自己的情況,自己的願望; 多傾聽父母的話; 遇上煩惱,告訴父母,尋求父母的幫助。

4、回家和外出主動給父母打招呼。

5、時時緊記,父母只會愛孩子,決不會害孩子。 只要能理解、孝敬、尊重父母,你就和父母走近了。

主持人B:由此可見,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並非不能改變,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們也在關心我們,也在想辦法走近我們。那我們就該主動走近父母。

主持人A:父母用愛托起了我們的生命之舟,他們用愛滋潤了我們稚嫩的心田,他們用愛撫慰了我們孤寂的心靈,父母用愛溫暖着我們整整一生。

主持人B:同學們請珍惜這份愛吧,因爲這種愛只有餘生,沒有來世。

主持人A:同學們請把握這份愛吧!因爲她會使我們成爲世界上最最富有的人,她爲我們帶來一座開掘不盡的寶藏。

AB合:讓我們的心永遠和着父母的心愉快的跳動吧!讓我們相親相愛,相伴永遠。

七:請班主任點評,以歌曲《燭光裏的媽媽》結束班會。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四

一、教學內容分析:

第三單元《學會交往》主要圍繞學生怎樣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學會與人交往展開,《我和父母》是本單元第一小節內容。父母作爲學生最熟悉、接觸最多、關係最密切的人,能否順利地與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對青少年的個人成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能夠體會父母對我們的關愛,學會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特別是要能正確看待生活中與父母起衝突的情況,克服“逆反”心理,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方法。對於現在的中學生心理髮展規律來說,出現親子衝突是正常現象,但經常發生衝突必竟不利於和諧親子關係的發展,會影響親子之間的正常溝通。雖然化解親子衝突需要父母、子女雙方共同的努力,但本課主要從教育、引導學生入手,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二、目標要求

課標要求:

1。1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2。1理解生命是父母賦予的,體會父母爲撫養自己付出的辛勞,能儘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長輩。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針對學生普遍的困惑,爲學生確立以下學習目標即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知道孝敬父母,能夠尊重父母和長輩。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學會換位思考,正確認識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並掌握一定的與父母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歌曲,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通過聯繫生活實際,結合課堂設計的一系列活動,包括辯論、小調查、情景劇表演,反思與父母起衝突的原因,並思考化解衝突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會愛,學會理解,學會感恩。要愛自己的父母,儘自己的所能孝敬父母和長輩。學會與父母溝通,掌握化解與父母之間衝突的方法,更好的改善親子關係。

三、教學對象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與國小時相比,親子關係表現爲如下特點: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降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降低;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尊重、認可、信任,甚至讚賞;家長往往認爲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因而不能公平、平等地對待孩子;孩子與父母之間感情色彩減少;內心矛盾衝突強烈,其理性相對較差,感情,行爲衝動較多;親子關係由簡單到複雜。

情感方面,國中生的身心就處在一種非平衡狀態,引起種種心理髮展上的矛盾。他們往往認爲自己的已經長大了,不願意父母再把自己當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卻一般習慣於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們的實際年齡還要小些,還很不成熟,還需要呵護。這時,經常會使孩子感到父母過分把自己當成小孩子,過多幹涉自己的的事,因而會產生種種不滿情緒,與父母發生衝突。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發展觀察、感受、體驗、參與的能力,初步培養與父母之間的交往與溝通的能力。

教學難點: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能夠負責任地做出正確的選擇。

確立依據:父母與子女間的相互關愛都是天生的,但有些時候這種關愛得不到相互理解,反而成了親子關係之間的阻礙。一旦孩子和家長產生矛盾,造成衝突,那麼對孩子可能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影響。對多數青少年而言,他們不能很好的與父母溝通,不善於以積極的方式改善親子關係,因此,確立重點爲學會與父母溝通,掌握溝通的方法;難點爲能夠正確認識親子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五、教學方法:

運用多媒體演示,以學生爲主體,採用分析法,討論法,情景表演法等等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先播放flash歌曲《讓愛住我家》。(由此吸引學生注意,通過描述聽完歌曲的感受,引起師生思想上的共鳴,由此進入本課的學習。)

通過6張圖片將上節課的知識與本課時相連接:父母生我養我,我們要尊重父母,孝敬父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人,每個人都希望與家人永遠相親相愛,尤其是生養我們的父母。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本來是十分美好的事情,卻往往不盡人意、事與願違。有時候,哪怕是一件“芝麻綠豆”般的小事,也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煩惱。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思想品德第三單元“我和父母”中的第二個內容:愛的衝突以及化解衝突小錦囊。

出示課題:愛的衝突以及化解衝突小錦囊

(二)聯繫實際,自主探究,獲知明理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完成書上探究園的圖表題。書上八幅漫畫中哪些表現了親子之間的相互關愛,哪些則表現了“愛的衝突”?你們是否有過漫畫中“愛的衝突”的類似經歷?舉例說明。

師:看來許多同學都有過與父母之間或多或少的衝突體驗。是父母變了,還是自己成熟了,你也許會感到與父母之間的矛盾比從前增添了許多。

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曾說過這麼一句話:“當我七歲的時候,我覺得父親是天底下最聰明的人;當我十四歲的時候,我覺得父親是最不講理的人;當我二十一歲的時候,我忽然發現父親還是比我聰明。”

爲什麼會在十四歲的時候出現這種現象,父母對我們又是如何看的呢?

活動設計:辯論

規則:將全班同學以中間爲界,分成左右兩大組,左邊代表正方,右邊代表反方。每一方派3名同學作代表,由第一名同學闡述觀點,其他兩名同學與對方辯論。

辯題:父母管我們究竟是多一些好,還是少一些好?

正方觀點:多管一些好 反方觀點:少管一些好

學生辯論。

師:父母對我們的管教,正是出自父母對我們的愛。

(通過辯論,請同學歸納出與父母起衝突的原因,並思考:與父母起衝突是正常現象嗎?經常跟父母起衝突會有什麼危害性?)

師:儘管父母的方法有時並不是很得當,但實際上卻充滿着他們對子女深深的愛。

下面我們完成一個小小的測試,請大家拿出筆來做一做,把所知道的內容打“√”。

內容:你對父母瞭解多少

生日

最近的苦惱

對我們的期待等等

現場統計:進行全班統計。公佈統計結果,請2名學生談看法。(通過這個調查,培養學生換位思考問題。)

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進一步引導:

你認爲彼此之間缺少了解與衝突本身的關係大不大?你們認爲增進了解最好的辦法是什麼?(演示要增進與父母的瞭解必需要先學會溝通:溝通從心開始)

(三)設置情景,聯繫實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設置情景:考試考砸了,回家怎麼向父母交待

師:請大家根據漫畫中所提示的信息,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充分發揮想象,用你們的真情實感,把漫畫聯想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並把故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告訴大家。

學生角色扮演。

(學生演繹的故事可謂異彩紛呈,但無非是兩種情況:一種是避免了衝突;一種是矛盾激化,引發了親子衝突。因此要根據學生表演的情況進行引導。如果是第一種情況的話,引導學生學會歸因,學會借鑑別人的可取之處,並能對這種做法形成正確的認識;如果是第二種情況的話,可採取將錯就錯的辦法,引導學生步步“錯”下去。當引出一個破壞性的後果時,學生也就明白了問題所在。這種通過學生自己體悟出來的道理學生容易接受。)

師:在同學們的生活中,一定還有成功化解與父母衝突的例子

請2個同學分享成功化解與父母衝突的例子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上的“化解衝突小錦囊”,由此歸納出溝通的四大法則。

演示:溝通的四大法則

(四)歸納小結,指導實踐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找到了一些解決衝突的錦囊妙計,你用過這些方法了嗎?如果沒用過,不妨試一試。

師:好了,一堂課的時間不能解決所有的煩惱和所有的問題,但同學們的許多經驗卻給了我們很好的啓發,說得好,我們更要做得好。(作業佈置)大家下去以後,請完成書上51頁到52頁的內容,並請父母談談他們的看法。同時也請大家參照書上“閱讀與感悟”中 “成長的談判”,試着與爸爸媽媽簽訂一分成長協議,與父母來一次真誠、愉快的溝通。

最後,在這幾幅圖片中結束我們今天的課程。

七、本課板書設計如下:

二、愛的衝突以及化解衝突小錦囊

(一)愛的衝突

1、與父母起衝突的原因

2、與父母產生衝突是正常的現象嗎

3、經常跟父母起衝突有什麼危害性

(二)化解衝突小錦囊

1、多與父母溝通,多瞭解父母,學會換位思考

2、溝通的方法

八、教學反思

在教學的設計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有意地設計了一些鋪墊和引導,既鞏固舊有知識,又爲新知識提供了附着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突出活動的有效性,多層次、多角度展開對問題的研究和討論,由此解決親子之間衝突問題,化解了親子之間的矛盾,教師起 “導”的作用,關注學生的“學”。活動設計注重心靈體驗,強化正信息。

由於本課主要是以活動爲主,因此活動開展是否成功對本課的學習至關重要。例如安排的辯論,由於要我們是農村學校,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要注意辯論一邊倒的情況;或者是安排的情景劇,有可能也會出現學生“逆反”心理的表演,這些都是需要老師的引導。

當然,一堂課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由於國中生的年齡及性格特點,他們往往“明理”但卻無法“踐行”,也就是不能把對父母的愛持之以恆的落實到行動當中。因此,在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方面,需要向課外延伸,培養學生從日常的點滴事情做起。在課後要及時的加以引導,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繼續跟蹤情況,同時也要請家長參與到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當中來。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五

活動準備:

1、照片,父母的簡單情況,家庭生活中的2--3件。

2、音樂,錄像資料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聲音由弱到強。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嗎?

2、聽到這首歌有什麼感受,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的腦海中出現了那些情景?

3、誰能說一說這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二、情感體驗

小朋友們,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唱出了我們擁有母親的愛是多麼的幸福,失去母愛是多麼的淒涼,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他們爲我們做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下面我們一起做一個遊戲,走進心靈深處去尋找我們的爸爸媽媽。

1、心理遊戲

(1)準備活動:使身體輕鬆,最後達到輕鬆自然的狀態。身體坐直,靠近椅子背,坐穩,然後做三次深呼吸,再從頭、頸、肩、胸慢慢放鬆,這是可以提醒幼兒可以趴在桌子上,火靠、躺在椅子上,宗旨、做呢樣放鬆怎樣舒服就可以怎樣,繼續腰部放鬆,腿、腳放鬆,提示:啊!好輕鬆啊!好舒服!真想睡一覺,可以輕輕的閉上眼睛。

(2)活動開始(心理暗示)

現在,腦子裏空空的,大大的,白白的,亮亮的,或者是黑黑的,什麼都沒有,靜靜的停一分鐘。(很輕的嬰兒聽哭聲想起)那一天,隨着聽哭聲,一個小生命誕生了,原來,那就是我,看,那眉毛、那眼睛、那小嘴、小手、小腳丫,渾身上下……。我躺在媽媽身邊……。媽媽看着我…慢慢的…,我會說話了,會走路了,會吃飯了,會穿好衣服了。

那天,媽媽沒送你上幼兒園,你一天一天長大了,那天,下雨了…。.媽媽來接你,那天,你得獎了……(停頓一會,給幼兒充分的想象時間)。好請小朋友們睜開眼睛看一看,站在你面前的是誰?

遊戲結束後,幼兒慢慢回到現實情境中。

2、請小朋友說說你在遊戲中看到了什麼?現在心裏有什麼感受?

3、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把無私的愛給了我們,許多小朋友都想講一講,(找幾個人)

4、在將父母事情時,你又是什麼感受?

5、聽別人將父母的事情是你又是什麼感受?

三、激發情感

1、每一位父母都是偉大的、無私的,他們用心呵護着自己的兒女,願意爲兒女付出一切,無論生活多麼艱辛,工作多麼艱苦,他們都能克服困難,幸福的生活着,快樂的工作着,你願意介紹一下你的父母嗎?

2、誰願意介紹一下自己的父母(不指明自願上臺)

你認爲你的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怎樣?

四、暗示導行

1、如果你的父母就在你面前,你想對他說什麼?

2、你愛你的爸爸媽媽嗎?你是怎麼愛他們的?

3、你現在心理是一種什麼感受?

4、愛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享受,我們付出愛的同時,享受着一種幸福和快樂,享受着生活,享受着人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嗎,,讓我們一起去回報我們偉大的父母。

師幼一起做手語操--------感恩的心。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篇六

10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名師導航

內容感知

本文節選自弗羅姆的著作《愛的藝術》。在作者看來,“愛”是改變社會性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愛作爲一種藝術,是可以學習與掌握的。在這篇文章中,他從兒童成長過程的角度闡述了父母之愛與孩童情感與心智成熟的關係,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了愛作爲一種改變社會力量的心理基礎。

知識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履行(lǚ)  一剎(chà)那  罪孽(niè)   咄咄逼人(duō)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詞義

1.重點詞

淵源:比喻事情的本原。

罪孽:迷信的人認爲應該受到報應的罪惡。

2.近義詞

鑑於•由於

鑑於:覺察到,考慮到。用在表因果關係的偏句裏,前邊一般不用主語。如:“鑑於這種情況,因此我們所有的人,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對母愛的渴求,是不足爲奇的。”由於:表因果或理由。

履行•實行

履行:實踐(自己答應做的或應該做的)。如:“我愛你,因爲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爲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爲你同我相像。”實行:①法令、規章等公佈後從某時起發生效力。②按照某種方式或辦法去做。

阻礙•障礙

阻礙:①使不能順利通過或發展。②起阻礙作用的事物。如:“如果他只有母親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斷力的危險,就會阻礙自己和他人的發展。”障礙:①擋住道路,使不能順利通過。②阻擋前進的東西。

3.相關成語

休慼相關:“休”,喜。“戚”,優。形容彼此關係密切,喜憂相關,命運相連。

節外生枝:比喻在問題之外又岔出新問題。

歸根結蒂:歸結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四、文學常識

1.弗洛伊德(1856~1939),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心理分析學派創始人。著有《夢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則》。

2.弗羅姆,美國哲學家,著有《愛的藝術》。

五、名篇名句

1.母親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2.母親的作用是給予孩子一種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親的任務是指導孩子正視他將來會遇到的種種困難。

3.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他發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

句段剖析

一、疑難妙句

1.這一階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戀階段。

剖析:作者引用這句話,目的在於進一步表現母愛對孩子的重大影響。用本文中的觀點來看,就是嬰兒在出生後一段時間內同他初生以前並無多大的區別,他不能辨認物體,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體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溫暖和食物的要求,在這個階段,母親對嬰兒來說就是溫暖,就是食物,是嬰兒感到滿足和安全的快樂階段,這個階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戀階段。

2.如果不是一個仁慈的命運在保護嬰兒,不讓他感覺到離開母體的恐懼的話,那麼在誕生的一剎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

剖析:以假設的方式開頭是本文一大寫作特色。開始的這句話很明顯是一個假設的句子,使這個句子和後面的文章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母愛的重要性。

3.母親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剖析:通過比喻的方式,進一步渲染、突出母愛的偉大、寬廣、博大以及它的不可替代性。

4.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爲我被人愛。”

剖析:這句話從表面上看,是爲後文的“成熟的愛的原則是:‘我被人愛,因爲我愛人。’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爲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爲我愛你。’”作鋪墊,以說明什麼是成熟的愛。仔細揣摩,這句話也暗示:母愛是重要的,因爲母親無私的愛喚起了兒童對別人的愛心。

5.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

剖析:意思是: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夠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內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他發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把母親的良知建築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築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

二、重點語段

1.“進入少年時代的兒童最終會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階段”至“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爲我愛你’”。

剖析:不成熟的、幼稚的愛(天真的、孩童式的愛)與成熟的愛區別甚大,要說清這個問題確實不容易。但是作者在理論闡述之外,利用簡單的句式變換使讀者獲得更爲形象更爲鮮明的印象。“我愛,因爲我被人愛。”“我愛你,因爲我需要你。”這兩個因果關係的複句概括了孩童的心理邏輯:需要別人的愛,所以才愛別人。“我被人愛,因爲我愛人。”“我需要你,因爲我愛你。”兩句,只是前面兩句的因果倒置,卻立刻使讀者明白:所謂成熟的愛,就是把愛作爲自己的責任和需要。

2.“同父親的關係則完全不同”至“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剖析:這裏運用比較的方式,去說明父愛和母愛的不同,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用形象的比喻來闡述抽象的道理,是本文的另一特色,這兩大特色都在這一段中得到體現。“母親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與歌頌母親的詩歌裏的句子看起來差不多,其實是作者獨到的安排:喻體“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具有母愛的性質——無條件、不需要爭取就可取的。

主旨探討

有關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文章闡述了一個嬰兒成長爲一個“成熟的人”其心理結構逐步變化的過程,指出真正成熟的人應該能夠綜合母愛與父愛,使自己真正成爲一個健康而成熟的人。

2.本文從兒童成長過程的角度闡述了父母之愛與孩童情感與心智成熟的關係,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了愛作爲一種改變社會力量的心理基礎。

我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審美鑑賞

多種手法的綜合運用

這是一篇學術論文,因此文章中用了一部分學術用語。如“自戀階段”“理想典型”,引用了同科目的其他專家的觀點,如弗洛伊德、馬克斯•韋伯等,作者引用的這些觀點,都能加強文章的可讀性,通過其他專家觀點的比較,也可以突出自己的觀點,更好地增加自己文章的可讀性、可信性。

以假設的方式開頭,突出母愛。作者在開始就說:“如果不是一個仁慈的命運在保護嬰兒,不讓他感覺到離開母體的恐懼的話,那麼在誕生的一剎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這句話很明顯是一個假設的句子,使這個句子和後面的文章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母愛的重要性。

運用比較的方式,去說明父愛和母愛的不同。第5自然段作者主要講母愛的性質,而第7、8自然段則主要說明父愛的性質及其重要意義,這兩相比較使母愛和父愛的特徵更加明晰,在讀者心中也更加深刻。

運用總分的說明方式,使文章的脈絡更加清晰。如第8自然段、第9自然段都是採用先總說再分說的方法,即開頭第一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後面再加以詳細的說明。

問題探究

問題: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一文中,對父愛有如下表述:“父親總是挑選他認爲最合適的兒子當繼承人,也就是與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得他歡心的那個兒子。父愛是有條件的愛。”你認爲父愛有條件嗎?

導思:這是一個與社會人生密切相關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探究,不僅能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有助於對家庭、社會關係的認識,從這個問題的探究中,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答案,但是我們不論“父愛”有沒有條件,也不論這個條件是什麼,我們應該明白,父愛是不可或缺的,我們需要父愛,我們爲人之父以後,我們要愛我們的子女。

探究:(1)探究這個問題,首先要反覆閱讀文本,把握住作者對這個問題的有關論述,看看作者爲什麼這樣說。再想一想,這樣說有沒有道理。

(2)聯繫現實生活,從身邊生活中仔細體會一下父愛,看看身邊的這些父親們對其子女的愛中有沒有“條件”?

(3)對這個問題,也可以採用問卷的方式,分別對父親和孩子進行一項社會調查,問題可以這樣設計。如(詢問父親的)“你喜歡你的子女的原因是什麼?”如(詢問子女的)“你喜歡你的父親嗎?你知道你的父親爲什麼喜歡你嗎?”等。

(4)可以根據自己調查研究的結果寫一篇小論文,闡述自己對“父愛是否有條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