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論拿多少月薪才能讓人有安全感?精品多篇

論拿多少月薪才能讓人有安全感?精品多篇

上海“安全感工資”9250元靠譜嗎? 篇一

安全感工資,我們不少人還是第一次聽到。所謂“安全感工資”,根據百度百科解釋,就是工資安全感,就是所得工資在下次發薪前能否滿足個人的開銷,若能夠滿足甚至有富餘,即有安全感,反之則無安全感。雖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答案,但“9250元”這個數值還是讓衆人大吃一驚,在網絡、微博上引起軒然大波,有的說“我離安全還差一大截”,有的說“我離安全一半也不到”還有的說“我一直生活在極度恐懼中……”都表示自己的收入沒有達到安全數值。那麼,在上海生活月收入多少纔有安全感?9250元靠譜嗎?

首先,我們要問,“安全感工資”9250元的計算從何而來?據記者調查、瞭解,這份榜單實際上是由網友根據2012年時,一家人力資源網站發佈的2011年各大城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再綜合考慮以物價水平及消費成本,計算出來的平均值。我們要問,這些統計的依據是什麼?數字從何而來?均不得而知。這靠譜嗎?

二是所謂“安全感工資”9250元與上海月平均工資相差甚遠。根據上海市統計局統計,2012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爲56300元,月均爲4692元。何況,所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也是有水分的。大都根據職工社保繳費依據,統計對象以機關、高校和國企大單位爲主,肯定是高於實際的平均水平的。即使這樣的平均工資,許多網友都表示,這不能反映真實的“平均水平”,何況,在這基礎上得來的安全感工資,能靠譜嗎?

三是“安全感工資”的標準更不靠譜。安全感,確實同收入有關,但並不直接對等,更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來說,所需的安全感工資肯定不同。設想,有房的。和無房的,安全感一樣嗎?該標準是以個人爲單位,而非家庭。這個算法也是不現實的,應當考慮家庭醫保、房貸、教育等諸多因素。其實,每個人的安全感,都與每個人的生活要求有密切關係,有很強的主觀性,沒有統一標準,個人冷暖自知。應該指出的是,上海還有許多領取低於月平均工資的同志,難道他們都不安全嗎?正如網友所說,所謂“安全感工資”9250元,我們何止拖後腿,簡直是趴在地上了。

我們認爲,所謂“安全感”,實際上是一種放心感、信任感。“安全感”具有綜合成因,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安全感應該來自多方面安全感與工資有關,但不完全取決於工資。安全感應該來自多方面,比如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經濟狀況,健康狀況、社會保障等,其中,經濟狀況,除收入之外,還有消費水平等要素。如果物價穩定,生活也能有滋有味;安全感來自舒適的環境,更來自健全的社會保障。

當然,我們上海的安全還是不錯的。2011年上海市民安全感“指數”84.04分,名列前茅。正如西班牙瓦倫西亞外貿局上海首席代表瑞卡多說:“生活在上海非常安全,無論夜間出行還是孩子上學,都不擔心!”

爲高薪自主加班情況頻現 篇二

由於職場人士工資安全感較低,在各種壓力包圍之下,不得不拼命打拼,不少職場人士選擇通過主動加班,來增加自己的職業好感。

23歲的安徽打工者小胡,每天都和同事爭着加班,她在一家保潔公司通過服務外包爲一家日企做保潔,加班意味着能多拿錢,“加班的名額有限,12.5元/小時加班工資,從17點正常下班後算加班時間,一般到21點,每天能多50元。”小胡說,只有多掙錢,她才感覺踏實,才能讓她早點過上城市人的生活。

根據調研數據顯示職場中有超過四成工作時長超過8小時,佔樣本比例高達43.47%,是由於經驗不足、職位較低、增加收入等原因。

成職場人無奈“月光” 篇三

“月光族”是工資安全感最差的一羣人,而這樣的人數還真不少,近日,智通人才網發起月薪剩餘相關調查,在參與調查的200多名職場人士中,能儲蓄月收入70%以上的僅約佔一成,能儲蓄月收入一半以上的約佔兩成,而表示自己掙多少花多少、是名副其實“月光族”的則佔到四成。

“掰着手指頭數數,離發工資還有8天,口袋裏的鈔票所剩無幾,接下來的幾天得刷着過了。”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的小李說自己“每月必光”。而“月光族”們表示,自己的月光是迫不得已的,“我們的父母輩,那會每個月拿幾百塊,甚至幾十塊錢工資的時候,也能結餘不少,現在拿得多開銷更多,怎麼能不‘月光’。”

安全感來自可調適的心境,更來自健全的社會保障 篇四

註冊暱稱很難:多有多用,少有少用。主要是生活壓力大。

這一回是真的狼來了:不是多少才管用,水、電、油、氣等等不要想漲價就漲價才管用。

hanmi1:縮小貧富差距,首先從縮小收入差距開始做起!行業之間不應有過大的收入差距……

三度梅:從安全的角度來思考金錢有兩種境界:一是騎在金錢的脖子上;另一種就是被金錢騎在脖子上。

芳菲小豬: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你在上海,我在天津;而是我明明在上海,工資卻在天津……

小蔥拌拌拌: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沒安全感的人,每個月給再多工資都是多餘的。懂得知足的人會知道如何經營自己的生活,急於尋找存在感的人,慾望無上限,安全無底線,那就是作死。

人民微評:安全感工資標準雖是民間版本,但圍觀者衆,有人抱怨拖後腿,有人感嘆達標了仍無安全感。安全感與工資有關,但不完全取決於工資。如果物價不高,低工資的生活也能有滋有味;公共服務更健全,工資一般亦心安。安全感來自可調適的心境,更來自健全的社會保障。

你的收入讓你感覺安全嗎? 篇五

“一線城市,上海9250元,北京是8550元,廣州則爲7750元……”記者看到這張榜單上列出了近20個大中城市的安全感工資數值,據瞭解,所謂工資安全感,就是所得工資在下次發薪前能否滿足個人的開銷,若能夠滿足甚至有富餘,即有安全感,反之則無安全感。

除了北上廣,省內的其他城市安全感工資標準也不低,南京是5980元,蘇州則高出不少,要7320元才能安全感。

職場新人也缺安全感 篇六

不過,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剛入職的“90後”職場新人對收入敏感度較低,但已經存在不安全感。“現在的工資是每個月2500元,加上補貼,到手能有3000元,這樣的收入我肯定是不敢買房子、談戀愛的。”8月份剛進入錫城一家銀行工作的小林告訴記者,現在的收入已經滿足了他的期待,但想到之後會有的養家餬口的壓力,安全感立即就消失了。

不少“90後”職場新人也同小林一樣,表達了對工作環境和收入的不安全感。根據人人網最近發佈的《2013初入職場員工滿意度調研報告》顯示,初入職場員工薪酬滿意度的整體情況不佳。明確表示對目前薪酬滿意的職場新人比例僅爲24.68%。近三成新人認爲,“薪酬與同行業類似崗位相比偏低”是其對薪酬不滿意的主要原因。

“安全感工資”讀出民衆的收入焦慮 篇七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你在上海,我在北京;而是你明明在_____,工資卻在_____”,近日,最新“全國各大城市安全感工資標準”網上熱傳,由高到低:上海9250元,深圳8780,北京8550,溫州8020,杭州7880,廣州7750,蘇州7320,廈門6600,青島6260,南京5980,成都5660,西安5400,天津5350。安全感工資,你安全了嗎?

安全感工資標準雖是民間版本,但圍觀者衆,有人抱怨拖後腿,有人感嘆達標了仍無安全感。安全感與工資有關,但不完全取決於工資。但安全感工資讀出了民衆的收入焦慮。如果物價不高,低工資的生活也能有滋有味;公共服務更健全,工資一般亦心安。安全感來自可調適的心境,更來自健全的社會保障。

有記者瞭解到,這份榜單實際上是由網友根據2012年時,一家人力資源網站發佈的2011年各大城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再綜合考慮以物價水平及消費成本,計算出來的平均值,並不是統計部門公佈的官方數據。有社會學人士表示,每個人的安全感,都與每個人的生活要求有密切關係,有很強的主觀性,不存在一個共用的標尺,工資並不等同於安全感,個人冷暖自知。

京華時報發表評論稱,儘管如此,“安全感工資標準”成爲網友熱議的對象,並得到不少網友認同,仍傳遞出了民衆對收入問題的焦慮。房價、物價節節攀升,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網友從這份“安全感工資標準”榜單中,看到了現實差距,因此更期待能“馬上漲工資”。

事實上,在全國兩會召開前,人民網開展的一項調查就顯示,收入分配是公衆目前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央視“兩會大數據”節目也顯示,收入分配問題已連續兩年被認爲最難解決,且人數佔比已從去年的20%升至今年的24%。面對拳拳民意,希望代表委員多爲百姓增收建言獻策,也期待兩會能加快推進收入改革。

或許,我們沒必要爭辯“安全感工資標準”是否科學,但相關職能部門卻要讀懂民衆的收入焦慮。民衆關注和焦慮的問題,正是政府部門的施政方向和改革指南。努力推進收入分配改革,讓公衆有一個穩定的收入增長預期,不斷縮小各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整個社會勢必會更公平、更穩定,老百姓的腰板纔會挺得更直。

推進收入分配改革,讓更多人能夠分享改革成果的同時,也需要其他領域的改革進行配套。原因很簡單,如果房價依舊“高燒”不退,醫療依舊能讓一個家庭“因病返貧”,孩子的教育成本依舊不斷加碼,即使大家的工資有一定幅度的增長,最終仍會活得比較吃力。所有這些民生焦慮,都期待能在兩會後有所緩解。

當然,有必要強調的是,收入多寡固然是影響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但高收入並不是安全感的唯一來源。畢竟,安全感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每個家庭幸福不幸福都是冷暖自知。有人覺得“月薪2萬元只能過60分生活,月薪1萬元沒法活”,也有人覺得一家人健康平安就是幸福,關鍵就看你擁有什麼樣的財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