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孔子拜師的故事(新版多篇)

孔子拜師的故事(新版多篇)

孔子拜師的故事 篇一

一天,孔子和衆弟子乘坐馬車到一個地方去講學,見前面有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在路上堆土玩,子貢便大喝一聲,要趕車軋過去。可是那個孩子把路一擋,高聲叫道:“站住,前有城池在此,過不去了,你們退回去繞道走吧!”

子貢趕緊停車,喊道:“你這頑童休得胡鬧,這是孔夫子的車,快放過去!”“不管誰都得講道理,我來問你們:到底該城躲車還是車躲城?”小孩有板有眼地說。

子貢又氣又急正要發作,孔子從車上走下來忙攔住說:“小孩講得在理,你們不要亂來。”說着,孔子走上前對小孩搭躬施禮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禮了。我們有要事在身,萬望高擡貴手,借個路讓我們過去吧!”小孩問道:“你們有什麼要事呀?”“周遊列國呀。”“周遊列國是作啥呀?”“講學傳道啊。”“講學傳道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學,你知道些什麼呀?”孔子回答道:“不是老夫誇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麼事我都略知一二。”小孩又問:“那你知道自己的眉毛有多少根嗎?”孔子說道:“眉毛本人看不見,怎麼能知道呢?”小孩眼珠一轉,接着問:“那天上的星星看得見,你知道有多少顆嗎?”“天上的星星浩如煙海,如何數得過來呢?”孔夫子爲難地說。小孩笑着說道:“那日頭就有一個,早晨像冰盤,晌午賽玉環,我來問你,什麼時候近什麼時間遠?”孔子想了半天還是回答不上來,便誠懇地對那個小孩說:“本人才疏學淺,以上事情確實不知,願拜你爲師,望多指教。”說着,磕頭便拜。

後來孔子以此事教導衆弟子說:“不要強不知以爲知,要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孔子拜師的故事 篇二

有一天,項橐見到孔子時說:“聽說孔先生很有學問,特來求教。”孔子笑着說:“請講。”項橐朝孔子拱拱手問:“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葉?什麼花沒有枝?”孔子聽後說:“你真是問得怪,江河湖海,什麼水都有魚;不管柴草燈燭,什麼火都有煙;至於植物,沒有葉不能成樹;沒有枝也難於開花。”項橐一聽格格直笑,晃着腦袋說:“不對。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花沒有枝。”孔子嘆道:“後生可畏啊!老夫願拜你爲師。”

從“孔子拜師”的故事中,我們應得到兩點啓示:一是學問(知識)是無止境的;二是要善於觀察、分析、積累。若只捧着現有的知識,坐而不學,將被社會淘汰。要不,孔聖人爲什麼會敗在項少年手下呢?

孔子拜師讀後感 篇三

今天,放學回家後,我從書櫃裏拿出李一本寫的<<孔子拜師>>這本書認真地閱讀起來,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這本書講述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師的故事。孔子是一位對知識孜孜以求的人,他一生熱愛學習,到處向人請教,從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機會。由於孔子虛心學習、勤奮鑽研學問,他年輕時就已經成爲很有名氣的老師了,但他從不滿足在學問上所取得的成就。他認爲學無止境,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時,他決心再拜老師,繼續學習。於是,他離開自己的家鄉曲阜,來到距家鄉上千裏的洛陽,拜當時的大思想家——老子爲師。歷盡千辛萬苦,他終於找到了老子。可老子對他說:“你就是孔子啊!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爲什麼還要拜我爲師呢?”孔子說:“您的學問很深,跟您學習,必有長進。再說,越是研究學問,越應學習更多的知識。”老子很感動,就收了他這位學生。此後,孔子每天不離開老師左右,虛心學習,隨時請教。老子就把自己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學習結束了,辭行時,孔子懇求老師給予臨別的教誨。老子拉着他的手,情真意切地說:“有學問不淺露於外表,講道德不分貧富,你就是這樣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你對我的尊敬叫我感動。”孔子聽了老子的話,連忙行禮。回到家鄉。孔子在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們稱讚孔子的學問,也很尊重他。

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孔子是一位熱愛學習、知識淵博、品德高尚的人。《孔子拜師》的故事告訴我們:知識是學無止境的,因此學習知識必須孜孜以求,不要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成爲一位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我們應該學習孔子這種熱愛學習、虛心學習的精神和有學問不淺露於外表,講道德不分貧富的高尚品德。

孔子拜師的故事 篇四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一駕馬車,車旁站着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穿着長袍,頭髮鬍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見着位風塵撲僕僕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爲什麼還要拜我爲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孔子拜師的故事 篇五

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曾多次拜訪隱士,而到了衛國之後,衛國的男子就派人跟孔子說:“天下有品德的人只要是看得起我衛國,並且願意跟我的丈夫稱兄道弟的人,就一定要來見我,而我也很想見你。”孔子遇到這突來的邀請,先是辭謝,只不過屢次辭謝不掉,就只好登門拜訪,去見南子。

在他們見面的時候,南子在兩個人之間放了一張帷帳,避免跟孔子的直接接觸,孔子進入大門之後,先是給她行了一個大禮,南子也給他回敬了兩次禮。這一段“子見南子”描述,是在我們常說的《史記》中出現,並且記錄的非常詳細,詳細到細節都很生動,給人一種聯想翩翩的感覺,這纔會有人把這起事件聯想成兩個人的風流韻事。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孔子周遊列國,第一個去的就是衛國,誰都知道靈公對孔子那是相當不錯的。但是靈公和南子這一對夫妻品德並不怎麼好,南子是宋國人,只不過是嫁給了靈公,因爲她的美貌深受寵愛,靈公爲其新建了一所宮殿,靈公常常邀請各國來此探討國事。而公子朝跟自己的妹妹南子是有過私混的,常常藉着國事的名義,然後去宮殿裏找妹妹私混。但是這件事情被衛國的太子發現,南子很擔心他會登基之後找自己算賬,因此她需要尋找更多的人來支持自己,而孔子就是一個精神領袖,是一個很不錯的合作者。

孔子本不願去登門拜訪,但是覺得自己現在身在衛國,是想要讓靈公推行自己的道義,而現在他的妻子邀我上門。經過反覆的權衡之下,孔子只好前去拜見。孔子前去的時候,是帶上自己的一個弟子,那就是子路,子路覺得老師去見這麼一個人,對南子感到非常厭惡,深怕孔子會被拉攏過去,因此,子路非常的不悅。

孔子深知自己的不高興,先是發一個毒誓,說自己並不想跟南子有任何聯繫,然後纔是重點,並把自己的思想灌輸到子路身上,跟其授課,在這種情況下,孔子都能從容的授課,可見他教書能力之強。

孔子拜師的故事 篇六

項橐(tuó),是中國古代的神童。年僅7歲就當了孔子的老師。《孔子項橐相問書》敘述的就是孔子拜項橐爲師的有趣故事。孔子周遊列國,四處講學,宣揚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車趕路,發現有三個小孩正在玩,其中一個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這個小孩就是項橐。車被城擋住了,走不了了。可是這個小孩仍然在玩着,興致勃勃,就象沒有看見一樣。孔子下車,微笑着說“你怎麼不知道車來了要讓路呢”項橐這才擡起頭來拿起大人的口氣說:“從古至今,只聽說車要繞城而過,那有城要避開車的道理?”孔子聽了非常詫異,小孩如此能言善辯,而且象成年人一樣鎮定自若。孔子對這個孩子產生了興趣,決定要考考他,就問道:“你知道什麼山上沒有石頭?什麼水中沒有魚?什麼門關不上?什麼牛沒法生牛犢?什麼馬不能生馬駒?什麼刀上沒有環?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樣的男人沒有妻子?什麼樣的女人沒有丈夫?什麼時候白天短?什麼時候白天長?什麼樹不長杈?什麼樣的城沒有使者?什麼人沒有孩子?”孔子一口氣提了40多個問題。項橐認真聽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門,泥牛,木馬,砍刀,螢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樹,空城,小孩。。。”這些問題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現象,家庭倫理道德等各個方面,內容廣泛,項橐都能對答如流,滴水不漏。孔子佩服,連說六個“善哉”!

項橐並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人們所尊敬的孔子,就反問了幾個問題,結果孔子一個也答不上來。連嘆到:“後生可畏也”。孔子又說:“我車中有棋,咱們賭一盤吧。”誰知項橐一本正經地拒絕,振振有辭地說:“我不賭博,天子好賭,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諸侯好賭,就無心思治理國家;官吏好賭,就會耽誤處理文案;農民好賭,就會錯過耕種莊稼的好時機,做學問的好賭,就會忘了詩書禮儀,小孩子好賭博,該捱揍。賭博原來是無聊、無用的事,學它做什麼?”孔子聽了這些話,由讚賞變成了敬佩,他拜項橐爲師。七歲的孩子從此名聲遠揚,而孔子以聖人之身,不恥以孩童爲師,其舉動也爲天下人稱讚。

孔子的介紹 篇七

孔子(英語:Confucius,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中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東南)人。中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中國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刪定《詩》、《書》、《禮》、《樂》、《易》、《春秋》,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爲至聖、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提出了“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渡壓迫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弄殺。他的學說成爲我國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他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對象的範圍,學生達三千人,賢良72人。他主張“因材施教”,教育學生要“溫故而知新”,把學和思結合起來。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爲“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爲儒教始祖(非儒學),隨着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爲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這種殊榮除老子外萬古唯有孔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