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多篇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多篇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一

《將心比心》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自由閱讀,同桌,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將自己感動的語句畫出來並寫出感受,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縱觀整節課,切實有效的學習效果得到了聽課老師們的肯定。但是在上課、評課的整個過程中也引發了我很多的反思。

課文中兩個例子,(阿姨幫助奶奶開門,是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母親寬容與體貼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她那即將當護士的女兒。)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幫助別人是希望別人也能給他們給予幫助。這與我們平常經常所說的幫助別人不求回報有一定的距離。

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更關注學生的自學能力,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複指導,應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最後在教育意義上,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爲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爲老師的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穫。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二

文中雖然是從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寫起,但反映的卻是人們的道德思想問題,意在呼喚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將心比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在教學伊始,馬上就有同學問我“老師,什麼是將心比心?”(我一聽,暗喜:學生懂得發問了,這是個好機會!)於是我讓學生帶着“什麼叫將心比心?”這個問題,認真讀課文,讓學生推心置腹的想一想:如果這事兒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呢,又該如何做呢?

在學習第一個故事時,當學生講到“阿姨爲老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等老奶奶過去後才鬆開手”,我抓住時機問學生:“阿姨爲什麼會這樣做呢?”一個學生這樣回答:“阿姨的媽媽和這位老奶奶的年齡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這種情況也有人爲她開門。”“這位阿姨的一舉一動告訴我們什麼呢?”引導學生體會到:阿姨這麼做說明了阿姨她心地善良、關心他人,這是尊老愛老的表現!同時阿姨這樣的目的既能喚起人們多一份關心和一份關愛,又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從而讓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們社會主義的國家裏,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將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在學習第二個故事時,我讓學生細讀觸發點——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找得很準,並且牽一髮而動全身地擴散深入開來:數數媽媽說的話,幾個字,簡簡單單。請你深入到這個故事中,再去讀一讀、品一品,你還會覺得簡單嗎?“再來一次”對這位剛參加實習的護士來說這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七個字嗎?普普通通的一位母親,她爲什麼能有如此不簡單的舉動,說出如此不簡單的話呢?請聯繫下文再去體會。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透過母親“平靜的眼神”和“輕輕的話語”,可見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樣有層次的導學中,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產生“一處傳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這兩個故事都告訴我們同樣一個道理:在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纔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學生在具體的感悟中,能夠密切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比較透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教學本課後,反思自己,作爲老師在與學生相處時,“將心比心”不也顯得同樣重要嗎?曾經我們也做過學生,也知道當學生的辛苦,過去我們也有令老師頭疼的時候,也曾對着作業喊累,也有偷懶的時候,當然還少不了犯錯……現在我們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師了,慢慢的這些經歷也就淡忘了,站在講臺上的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們的孩子們,從我們的立場出發告訴他們那樣做不對,應該這樣。但學生總是喜歡逃離我們的視線,愛和我們玩躲迷藏。讓我們也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多點體諒學生,“將心比心”替他們想想,這個時候會發現其實孩子的某些錯誤是正常,可以理解。當我們對孩子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耐心後,營造出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那我們老師教得也不至於那麼累了,工作起來不也就會快樂多了嗎。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三

在這次的同課異構活動中,我們四年級選的是《將心比心》這篇課文。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資料淺顯易懂。課文經過記敘兩個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來啓示人們在生活中要學會將心比心,尊重老人,關愛孩子,讓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我是排在最終一個講的,聽了前幾位教師的課之後,讓我越來越迷茫了,這幾個教師整節課以分析故事資料爲主,讓孩子講故事。課後,我又一次拿起了語文書,細細的讀了幾遍課文,認真的鑽研教材,在腦海中醞釀着教學思路:如何能使學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爲他人研究呢?怎樣才能昇華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呢?

“體驗是最好的教師。”有了,我能夠在課堂上設計一個我摔倒的情景,看看孩子們如何去處理?我間接的把我的思路告訴了其他的語文教師,期望他們能配合我一齊演這齣戲。

第二天我就要講課了,我感覺這個方法不太適宜,這不是明擺在欺騙學生嗎?剛好我們班張賀同學生病了,我以這個事實爲情景效果會更好。於是,我又推翻了原先的設想,重新設計了這節課。

導入:今日我的心就如這燦爛的陽光照在身)本站●(上暖暖的,昨日我告訴大家,張賀住院了,今日咱班的很多孩子就從自我家裏拿來了水果,想要看望他,真讓我感動。如果此時張賀明白了,會更感動的。大家的這份心意我先替張賀多謝了。今日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我們的心會更加溫暖的。

自主學習:學生自學,完成導學案的自主學習的1、2、3題。

品讀課文:找出文中讓你感到最溫暖的句子,這些句子是經過什麼描述方法表達出來的,做這些事他們都想到了誰?很自然的引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互動:

1、說說誰在班上幫忙過別人,說明具體的事

2、誰理解過別人的幫忙,大膽的說聲“多謝“

3、讓孩子現場給張賀打電話,說出祝福。

課堂小練筆:給張賀寫賀卡

課堂小結:揭示課文主題: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與理解。

教師總結:(此處配音樂)孩子們,將心比心,我們的心靈會更加完美,我們的心胸會更加寬廣,我們的生命會更加精彩,世界將變成完美的人間!

整個教學環節在我大腦中放映的好幾遍,上好這節課,我信心十足。

上課了,孩子們的`狀態很好,各個環節進行的都很順利。到互動情節了,我有些緊張,因爲事先我沒有和張賀的媽媽溝通,不明白打電話會能否順利。我轉身走向講臺,想要去拿放在講臺上的手機,和電話號碼。走的有些快,忘記了錄播教室的講臺了,(教室裏是沒有三尺講臺的),剛要去拿手機,腳一下子踩在了講臺的邊緣,另一隻腳也懸空了,只聽“撲通“一聲,我整個身體狠狠的摔在了講臺上,腳踝和右腿膝蓋劇烈的疼痛,我咬着牙,摸着腳踝,盡力穩定自我的情緒,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疼痛難忍的我漲紅了臉,我好恨自我不細心,在學生面前丟大人了。眼看一節成功的課就要完成了,在這節骨眼上出了這樣的岔子。疼痛加委屈淚流滿面。我打算宣佈下課,下節課繼續講。就在我放棄的那一瞬間,孩子們一下子擁了上來,“教師,你沒事吧?”“教師,摔到那裏了,很疼吧?”“教師,我們來扶你。”……一句句稚嫩的,關切的話語,像春天的雨露灑進我的心田,我又一次落淚了,百感交集。這股力量使我堅強的站了起來。深深的向大家鞠躬表示歉意,表示感激。我就將機就計,讓孩子們以剛纔我摔倒後,所發生的事情寫一篇小練筆,抓住動作和語言描述現場和人物。很快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小寫作誕生了。孩子們都能經過心理,動

作和語言描述刻畫出了感人的畫面。最讓我感動的是兒子的肺腑之言:教師的眼淚教師正在給我們講課時,不細心摔倒了。教師哭了,因爲她的腿摔疼了,這是鹹鹹的淚;教師哭了,因爲其她的教師都很關心她,她很幸福,這是甜甜的淚;教師哭了,因爲同學們都在擔心着她,她感動了,這是暖暖的淚。我期望教師以後做什麼事細心一點,期望她快點好。

孩子們習作是成功的,祝福是真誠的。我的疼痛成就了這次成功的習作,因爲疼痛是最真實的。人生也是這樣,失敗時讓我們痛,痛了,才能觸及我們的靈魂,才能讓我們奮發向上。僅有疼過,纔有痛的滋味。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四

《將心比心》是人教版新課標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組第八課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通過一位婦女爲我母親開門和我母親鼓勵護士爲自己扎針的兩件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小小的兩件事啓示人們在生活中要學會將心比心,尊重老人,關心孩子,讓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讓學生通過文本和人物對話的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薰陶,同時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描寫,從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一、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課前藉助工具書理解“將心比心”的含義,並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在課堂上孩子們很輕鬆回答出這個問題。在檢查字詞部分,我着重強調了“重”“扎”的多音字的讀音,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學生概括得既準確又精練,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二、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

因爲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性。如,在學習第一個故事時,我讓學生找到讓人感動的語句,自讀勾畫,抓住阿姨的話是輕輕地說出來的,試着讓學生讀出輕輕的語氣來,體會“一直”“沉重”等詞語的含義。學習第二件事時,我讓學生細讀觸發點――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找得很準,並且牽一髮而動全身地擴散深入開來,請你深入到這個故事中,再去讀一讀、品一品,你還會覺得簡單嗎?“再來一次”對這位剛參加實習的護士來說這僅僅是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嗎?普普通通的一位母親,她爲什麼能有如此不簡單的舉動,說出如此不簡單的話呢?請聯繫下文再去體會。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透過母親“平靜的眼神”和“輕輕的話語”,可見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樣有層次的導學中,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產生“一處傳神,境界全出”的境界。通過兩件事情的學習後,讓孩子水到渠成地認識到了文中深刻道理,通過這個道理,我在課堂上延伸了一個課外小閱讀,內容是一位母親在遊樂場幫助了一位摔倒的小女孩,在遭受小女孩媽媽的誤解後依然微笑面對的故事,這個故事爲什麼要放在這裏,我想是因爲面對現在社會熱議的現狀,給我們的孩子一個思考,面對需要幫助的陌生人,我們該怎麼做?從而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在課文小練筆的環節,我安排了孩子用“如果……就……”造句,孩子們寫的都很好。達到了語言積累運用的目的,但由於課堂機智等問題,課堂還是留下了很多遺憾,由於時間沒把握好,閱讀材料沒有深挖,一帶而過,沒有使學生暢所欲言,思考的時間不充分等。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爲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分寬容和尊重。作爲老師的我,通過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深受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認爲更有意義的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