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五年級語文晏子使楚課堂教學實錄【新版多篇】

五年級語文晏子使楚課堂教學實錄【新版多篇】

《晏子使楚》語文課課堂實錄 篇一

一、抓課題,隱含主題

師:“不要花開好顏色,只要清氣滿乾坤。”看你們,坐得大大方方,規規矩矩,說得更是字正腔圓。我呢,也是這樣精精神神、大大方方地站在同學們面前。這樣吧,彼此之間鼓勵一下自己,送給自己牌匾上的一句話。(出示:規圓矩方。學生齊讀。)

[看似簡單地交流,其間,教師那充滿深情的語言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喚起了他們探究的慾望,正所謂“入境始與親”。]

師:注意觀察“矩”字,和你平時寫的有什麼不同?

生:“矩”的筆畫都是橫平豎直的。右邊的“巨”裏多了一點。

師:想像一下,爲什麼要在“矩”裏多加一點?

生:是不是要強調自己規矩多一點?

生:是要告訴自己一定嚴格要求吧。

師:這個“點”正如同學們說的一樣要規矩多一“點”兒。對外呢,要更要講規矩,懂禮節。比如對這個人(晏子)——本來他叫晏嬰,爲什麼稱“晏子”?

生:古代有貢獻的人的尊稱。

師:我是女性,假如竇老師是古代值得尊重的人,那就叫我“竇子”?(笑)

生:啊,我明白了,是指對古代有貢獻的男人的尊稱。

[牌匾的解讀既營造了寬鬆、愉悅的課堂氣氛,又巧妙地組織了教學,引出了本課教學的課題。]

師:晏子的故事很多。

生:我知道《二桃殺三士》,《越石父》。

師:還有《金壺箴言》等。同學們可以讀讀《晏子春秋》,你會知道得更多。今天,我們就走進晏子的一個故事——“晏子使楚”。(題目出示,學生讀出)

[介紹晏子的同時也介紹相關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課外讀物引入課堂,把小課堂置於一個大的語言環境之中,大氣。這跟竇老師的主題教學是一脈相承的。]

師:“使”是——(生答“出使”);“楚”指——(生答:楚國)。讓我們讀讀課文。

生: “春秋末期……顯顯楚國的威風。” (讀一二自然段,內容略)

師:自評一下自己讀得如何?

生:還不錯。(學生表情得意)

師:的確不錯,比如“大夫”,現在我們讀dàifu,過去我們讀dàfu。你讀得很準。

生:“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師:誰來評價一下讀得如何?

生:“我在這兒等一會兒”。這句有兩個“兒”,兒化音,你讀得也不錯(該生對着剛纔朗讀的同學說)。

生:“晏子見了楚王……楚王只好陪着笑。”

生:剛纔讀的時候“臨淄”的發音要準一些;“晏子拱了拱手”,不是“拱拱手”。

師:大家很注意聽。讀人家的書一定要讀正確,不能丟字落字。我理解剛纔這位同學,她在創造性朗讀呢。請你再規範讀一次,以後表演或複述的時候你就可以盡情創造啦。(該生又讀,讀正確了)。

生:“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學生評議,讀得很流利。)

師:注意,這裏出現了兩個成語,是哪兩個?

生:“面不改色”和“得意洋洋”。(要求學生把這兩個成語畫下來。)

師:通過全篇朗讀,我們發現,第一次,楚王讓晏子鑽狗洞。第二次呢?

生:楚王瞅了晏子一眼,冷笑齊國沒人了;第三次,楚王諷刺齊國人在楚國偷盜。

師:晏子作爲使節出使楚國,按理,雙方一定要做到講規矩,各方都要規矩多一點。然而卻沒有得到尊重。

師:但,不管怎麼樣,最後的結果呢?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讓學生再齊讀課文的最後這句話,並板書。)

師:尊重的意思就是——(生依次說出“敬重”、“佩服”之意。)

師:那“不尊重”呢?

生:尊重。(同學們啊了一聲,該生一下子明白了)是瞧不起的意思。

生:侮辱,蔑視。

師:“不敢不尊重”呢?

生:尊重晏子了。

師:那就直接寫了唄,爲什麼還要用上“不敢不”。

生:不能不尊重。(教師讓學生把“不能不”送進句子中變成“楚王不能不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必須尊重晏子了。

[在教師的牽引和巧妙地點撥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不但理清了文章的脈絡,而且牢牢地把握了文本的重點,緊扣“不尊重”和“不敢不”通過換詞訓練,加強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語文味極濃。]

師:那楚王佩服晏子的什麼呢?

生:讀了這篇課文,我認爲楚王是不得不尊重晏子的才華。

師:晏子靠什麼來表現他的才華?

生:表現在晏子說的那些話,也就是說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能言善辯的口才。

二、依文字,鋪墊主題

師:那好,三個故事中,任選一個,找出晏子的話,給大家讀讀,看看晏子的話給你什麼印象。(學生自由讀。而後發言)

生:我說說第二個故事中晏子的這句話:“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雲;人們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說沒有人了呢?”甩一把汗,真的就下一陣雨?袖子舉起來,真的就一片雲?用誇張手法啊。楚王不是說我們國家沒人嗎,這樣一來,楚王沒話說了。

師:晏子的語文修辭手法用得真好(笑)。這是古文中晏子的話“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爲無人。”後人從中概括了三個成語,結合課文,看看是哪三個。

生:有“張袂成陰”,意思是“大夥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雲。”有“揮汗成雨”,意思是人們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

師:快把這兩條成語寫在課文相應的意思下面。一邊寫一邊記在心裏。還有呢,誰再說。

生:“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這句話的就是“摩肩接踵”。還可以說成“比肩繼踵”(另一個學生脫口而出)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我讀別的書讀到的,我平時看書看得多。

師:唉喲,你真用心。謝謝你給同學們提的醒兒,要多看書,注意積累。同學們趕快把這同一意思的兩個成語寫下來。也要工工整整地寫,一邊寫就一邊記在心裏啊。

[既有詞語的積累,又有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一舉多得。]

生:第二個故事中晏子還說了這句話:“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晏子的理由真充分,你想啊,先說我們國家的規矩,然後再說我最不中用,最後呢,就得出結論——“楚國是最下等的國家”所以只好我就來了。

師:晏子的話裏有“所以”,既然有“所以”,那就必然有——

生:“因爲”。

師:用上“因爲”說說這句話。

生:因爲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師:這個“因爲”還可以放在哪裏說?

生:“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因爲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生:晏子說話真有藝術,避免了“因爲”重複使用,語言不羅嗦,理由還充分。

生:我說第一個故事中晏子說的話:“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晏子綿裏藏針,他的言外之意是既然給我開了一個小門,像狗洞一樣,那我就將計就計,把它說成狗洞,推理出楚國是狗國。這樣聽着好像很有根據。

師:那就請你給同學推理一下:(課件打出)“訪問正常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鑽(狗洞),楚國讓我鑽狗洞。所以楚國是(狗國)。”(學生填出,大笑)

生:我說第三個故事中晏子的話:“大王難道不知道嗎?橘樹種在淮南,結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爲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楚國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盜賊吧!”晏子用生活中的現象說明環境水土不同,植物生長就不同的道理,人呢,也是這個道理。我覺得晏子的知識真豐富,拿這個比喻反駁楚王,挺好。

生:晏子的意思是楚國的風氣不好才使人變成盜賊。他沒明着說,而是做了個比較,不能說是比喻。

師:這叫類比推理。後人把晏子的話當作典故。老師給同學配的補充教材中就有這句話。

生:我知道了是“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

(教師讓學生把這句背下來,提示今後可以適當用上。)

師:請總評晏子的語言。

生:晏子口才非常厲害,口齒伶俐、能說會道。

生:晏子運用誇張、類比,打比方、推理等方法,讓自己的語言有理有據。

生:晏子驗證了一句話: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師:你可真會運用語言,讀到補充教材上的這句話,在這裏評價晏子,就不僅僅是積累這句話了,而是運用語言,表達你的觀點。(學生回過頭來讀“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時語氣很堅定。)

三、品文學,深化主題

師:不過,請同學們再看看晏子的有些話,難道都是事實?他說的這些都是真的嗎?

生:也是。他從牆角挖的洞,就說是狗洞,然後推理出,既然是狗洞就是狗國,的確有一些狡辯的意思。

生:另外,晏子說自己國家上等人訪問上等國家,下等人訪問下等國家,也不一定有這個規矩。

師:謝謝同學們的思考。今天的一位外交官卻這樣認爲(課件打出):

晏子的語言,雖給人的感覺是有理有據,但感覺是在做語言遊戲。逞口舌之能進行外交對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智慧,也獲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 某外交官。

師:對此,你怎麼看?請自己默讀,靜靜思考一下,發表如下觀點:(板書以下)

(贊成/ 不贊成/ 說不準)

生:我說不清。這位外交官考慮外交的含義,晏子如果得罪了楚王,楚國和齊國之間就會有矛盾,所以,晏子必須“繞口令”。不過外交官的話也有道理,晏子有點逞口舌之能。

生:我懷疑這位外交官有些忌妒晏子的才能。(衆笑)

師:有意思,我相信,你理解的妒忌是說晏子在你的心中——

生:神聖不可侵犯的。

師:人家有不同的意見,你就說是忌妒,是嗎?(教師表情帶有不同意該生意見)

生:……是。(學生撓頭,不好意思了)

師:我尊重你的意見,但,我更相信你的觀點不一定代表最後的觀點。

[正是課堂的民主平等,纔會得以支撐學生袒露真實的心路歷程。老師巧妙的引導正是教師育人的高妙之處。]

生:我覺得每個人說話是通過大腦來思考的。在那種情況下,他有智慧,才能說出一番話,我認爲晏子的口才也是智慧。晏子能隨機應變,把楚王說得啞口無言,最後不得不佩服晏子。

生:我贊成。晏子有做語言遊戲的感覺,你想啊,真正的外交對話能那樣嗎?就是楚王逼的,要是我的話,我就保持一份沉默。

生:我不贊成。晏子不是在耍嘴皮子,他既爲自己的祖國贏得尊嚴又不傷害對楚王的尊重,他的做法令我佩服。要是我的話,我說不出來。那位外交官司怎麼能這樣說呢?

生:我說不清楚。晏子說的的確是有依據的顯示出了自己的智慧,但外交官說“晏子是在做語言遊戲,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智慧”,什麼是“真正的智慧”?也許外交官說的也是對的,所以我說不清楚。

師: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權利。我們尊重你們的意見。有的同學不贊成,有的贊成,有的說不清。我們的確要思考:越說不清就越需要我們去說說看。如果說晏子的話感覺是語言遊戲,那麼,晏子的智慧肯定不僅僅停留在語言的技巧上,那麼,晏子的真正智慧在哪?

師:好,讓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晏子說的這些話。我們先看這句話:“這是個狗洞……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晏子是怎麼說那番話的?(學生說,教師加上“晏子看了看,說”。)

師:注意這個“看了看”,爲什麼不說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生:這能表現晏子思維敏捷,隨機應變能力強,壓根兒就不用太長的時間想招兒。

生:不用想了想,只是看一下,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生:其實,“看了看”說明晏子是親眼所見事實之後才說的話,如果用“想了想”,就不知是不是“看了看”才說的。其實,這個“看了看”也包括“想了想”。

師:原來這“看了看”藏着這麼多意思啊。同學們再拿出《胯下受辱》。當無賴叉開雙腿,讓韓信從他褲襠下鑽過去的時候,也是——

生:韓信也是“看了看”。

師:那麼,晏子的“看了看”和韓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麼不同?

生:晏子“看了看”是想辦法,韓信“看了看”也是考慮鑽過去還是不鑽過去?這受辱是對晏子和韓信都是一種考驗。不過,韓信看到的是無賴欺負他一個人,而晏子不僅看到楚王侮辱自己,還看到了楚王侮辱他的齊國。

師:你有多高?

生:1米40。

師:看課文,課文寫晏子身高五尺。古代一尺相當於八寸。估算一下晏子多高?

生:一米四幾左右。

師:“左右”用得好。(和該生的個頭比較一下),也就這麼高。

生:晏子是矮了一點(笑)。

生:矮是爹媽給的,模樣不好是天生的。你說我沒學問,我可以學,但這樣侮辱我,還藉着我的個頭侮辱我的國家,要是我會很憤怒。

師:可課文卻是“晏子看了看”,沒寫出晏子的憤怒。

生:韓信雖然看了看,但他沒像晏子那樣去反駁。因爲韓信是一個忍辱負重、大智若愚,有非凡氣度的人,他可能是把這件事當作自己的一個鍛鍊。所以韓信能成爲一個將領。(教師順勢和學生讀《胯下受辱》最後一段話。)

生:無賴在韓信心裏,根本不算回事。因爲韓信有自己的志向,無賴只是針對韓信個人,所以憑韓信的性格,韓信忍受了侮辱。晏子呢,如果楚王侮辱是針對晏子個人的話,說不定晏子也會像韓信一樣做,可是,晏子清楚自己的身份是使節,所以,晏子不能像韓信那樣忍氣吞聲,他選擇了馬上反駁。

師:好啊,從晏子的“看了看”,你看到了晏子的什麼呢?

生:晏子真了不起,太有智慧了!

生:我覺得晏子的智慧是很冷靜,而且也勇敢。你看,他受到楚王侮辱後,鎮定自若,看了看,就想出這麼好的辦法。

師:是啊,沉着是睿智的保證,勇敢是贏得尊重的前提。看似簡單的“看了看”,讓我們看到了小個子晏子的大智慧。也就是從這“看了看”,才使晏子的話有了底氣,這是超越了晏子脾氣和性格的勇氣!回過頭來讀這句話。(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師:先看下面的兩個故事中,晏子的語言背後,體現的智慧究竟在哪?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聯繫上下文讀讀晏子的話,看看這語言的背後究竟藏着什麼力量,下節課我們接續學習。

國小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實錄 篇二

【教材簡析】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讚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本文寫作突出特點是以人物對話來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開頭寫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寫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機智對答;最後寫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應,思路清晰,行文緊湊,結構嚴謹。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生動的故事中,體會晏子高超的語言藝術,感受晏子語言中透出的大義凜然和愛國精神;二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瞭解作者通過人物對話來刻畫人物特點的表達方式。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課教學圍繞“晏子的話到底有什麼樣的威力,能化楚王對他的侮辱爲尊重嗎?”這一主問題,引導學生置身於與文本、與作者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之中,經歷思考、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過程,從而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不斷感受到晏子機智巧妙的應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面不改色、安居樂業”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4、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係,學習簡單的推理。

【教學重點】

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並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查詢、學習晏子的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二千多年前,我國曆曾出現過一個羣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說到齊國就會讓人想起一個人,他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它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嬰”,人們都尊稱他爲“晏子”。

(說明“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你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嗎?

3、“使”是什麼意思?課題又是什麼意思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

⑴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⑵想想課文講了什麼事?

2、檢查自學情況:

⑴生字新詞:

(注意“大夫”的讀音,現在讀“dàifu”,是“醫生”的意思,過去讀“dàfū”,是官職的稱呼。)

⑵請同學讀讀難讀的段落,檢查課文讀通情況。

⑶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三、研讀楚王,感受前後變化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呢?請畫出有關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既然有這麼多人,爲什麼打發你來呢?”

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

2、(屏幕出示這幾句話)我們來讀讀這幾句話,說說你體會到了什麼。

楚王對晏子侮辱到了極點。挖狗洞讓晏子鑽,諷刺他身材矮小。說齊國沒有人,就是說晏子無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審問盜賊,嘲笑齊國人沒出息。而且從“瞅”、“冷笑”、“笑嘻嘻”等詞也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及齊國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顯,侮辱晏子,侮辱齊國,以達到長楚國威風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讀。

4、他的目的達到了嗎?請瀏覽課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結果畫出來。

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5、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三句話中都有“只好”一詞,說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風。)

6、最後的結果是──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句話。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樣達到反侮辱的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研究晏子語言,體會智慧

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後都反被晏子侮辱。那麼晏子是怎樣實現反侮辱的呢?讓我們跟隨着這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走近這個歷熠熠生輝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語言藝術,去體會他的錚錚鐵骨!

1、從三個故事中任選一個,找出晏子的話,想想晏子的話到底有什麼樣的威力,能化楚王對他的侮辱爲尊重嗎?

2、學生自由讀課文,自主探究。

3、彙報交流:

第一個故事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⑴學生通過推理得出這句話的意思是“楚國是狗國”。楚王不想當“狗王”,自然就大開城門,迎接晏子進來了。

這裏應放手讓學生自主交流,因爲這幾句話包含的意思不難理解。

⑵晏子這句話發揮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認爲晏子聰明在哪裏?

(晏子將計就計,將五尺來高的洞定位爲“狗洞”。有了“狗洞”一說,自然就引出了“狗國”之說。)

⑶感情朗讀:晏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會是怎樣的語氣呢?(不卑不亢、綿裏藏針)

第二個故事

句一:

“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了呢?”

⑴引導學生抓住“住滿”、“就是一片雲”、“就是一陣雨”、“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等理解“齊國人多”。

⑵“大夥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雲;人們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這三個分句分別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你知道是什麼嗎?

(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摩肩接踵)

⑶晏子的這一說法又巧妙在哪裏呢?

(採用誇張說法,說明齊國人多,反駁了楚王“齊國沒有人”一說。)

⑷感情朗讀。

句二:

“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⑴學生通過推理得出這句話的意思是“楚國是最下等國家”。

⑵在這裏晏子能實現反侮辱,有何祕訣?

(晏子先編出一個“規矩”,然後順着楚王的意思,說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貶低自己,從而達到貶低楚國的目的。)

⑶有感情朗讀。

第三個故事

“大王怎麼不知道哇?……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⑴學生通過推理得出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

這句話對於學生來說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可先引導學生理解兩個“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爲氣候、土壤等條件好,淮北的橘樹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因爲氣候、土壤等條件不好,從而理解第一個“水土”是指“氣候、土壤等條件”。同樣道理得出,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說明齊國社會環境、社會風氣好,齊國人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說明楚國社會環境、社會風氣不好,從而理解第二個“水土”是“社會環境、社會風氣”的意思。

⑵有感情地朗讀。

4、小結:

晏子運用誇張等修辭及類比推理等方法,讓自己的語言有理有據,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駁了楚王的侮辱,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齊國的尊嚴。所以到最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研究晏子神情,體會智慧

1、從晏子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辯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們還能從哪裏看出他的智慧嗎?請再讀讀課文,找找寫晏子的句子,細細品味一下。

2、學生自學後交流:

⑴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

可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不說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只是看了看,就想出對策來了,說明晏子智慧超羣。)

⑵晏子嚴肅地回答……晏子裝作很爲難的樣子說……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說這一段話時爲什麼要嚴肅呢?

②後來爲什麼要裝作很爲難的樣子呢?

⑶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

①從“面不改色”中讀懂了什麼?

②晏子不改的是什麼?(超人的智慧和愛國的情懷。)

三、角色朗讀,課堂表演

1、分角色朗讀三個故事。

2、學生選擇其中一個故事,分組討論,組織表演,教師提醒注意語言、神態、動作等幾方面的表演。

3、評價。

四、佈置作業

1、複述課文。

2、讀《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語言藝術。

《晏子使楚》語文課課堂實錄 篇三

上課時間:20xx年9月25日

上課地點:常州市實驗國小

記錄:倪雪蓮老師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您好!

師:剛纔我們彼此的問候,從我們的表情和我們的狀態,送大家三個字:“精、氣、神”。我們彼此做一個鼓勵,讓我們在這一堂課裏互相地鼓勵自己,爲我們自己送上這樣一句牌匾上的話。該從哪讀起?自己大聲地讀一讀,開始——

生:規圓矩方。

師:如果能像剛纔問好一樣,富有節奏地讀,那就更好啦,讀——規圓鉅方。

可以用北方人的發音讀——規圓鉅方。就是這個“鉅”字,我特意用了三聲來強調,你發現這個字上多了什麼?

生:這個字上面多了一點。

師:這個書法家寫這個字肯定不是錯字,他爲什麼要在這個字上加一點?大膽地想——

我來說說試試行不行?比如:古人有說一句話,叫做“外圓內方”,外圓——規圓,內方——矩方。那就是說,“矩方”指的是規矩對自己多一點,要強調自己真才實學,對自己更加要嚴格要求,對外要尊重禮節,所以堪稱這個人做人能做到規圓矩方。不信,來看這個人,他叫晏子。他原名叫晏嬰,在這裏爲什麼稱他爲晏子呢?

生:因爲他是齊國的大夫,對齊國有功,他厚愛百姓,所以百姓尊稱他爲晏子。

師:但竇老師還要強調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個時代,要注意我的性別,我可能也會對國家做出了貢獻,他們怎麼不叫我“竇子”啊?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個人認爲,“子”是對有貢獻的男人的尊稱。

師:比如說“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後人也叫他“晏子”。說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學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這節課,我們走進他一個故事,叫《晏子使楚》。

這個“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國。那晏子出使楚國那就是使節,到別的國家去訪問,理應受到尊重,但是這楚王第一次就讓晏子受到難堪。怎麼難堪的?

生:鑽狗洞。

師:第二次說這個國家沒人,瞧不起他,說怎麼讓你這種人來了。第三次呢?

生:說齊國人沒出息。

師:把教材拿在手裏,看我們就這樣聊一聊,把課文內容都瞭解了,楚王就這樣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終的結果是:從這以後,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終結局了,再大聲地讀一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快把這句話劃下來,再齊讀一遍。(師寫板書)孩子們,“尊敬”換個詞可以說是?

生:敬重、敬佩、瞧不起……

師:“不敢不”可以換什麼詞?——可以換成不能不尊重。還可以怎麼說?

生:不得不尊重。

師:真好,你能把這句話完整地說一遍嗎?(生讀)你讀得還字正腔圓。還有可以這麼說——楚王必須尊重晏子了。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

謝謝大家!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麼呢?一起說——

生:口才。

師:在三個故事裏晏子都說了什麼?你可以隨便選擇,哪句話都行。放開聲音讀一讀,然後講一講,晏子的口才你評價一下給你什麼樣的印象?(生默讀)

生:在第二個故事中,晏子跟楚王對話,晏子拱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說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