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運行管理報告多篇

運行管理報告多篇

【第1篇】e稅通電子納稅申報管理系統運行工作報告

“e稅通”電子納稅申報管理系統是“稅銀庫企一體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02年9月全面啓動以來,已進一步延伸到企業,真正實現了稅、銀、庫、企四方聯網,極大地方便了納稅人的納稅申報工作,使辦稅流程大大簡化,辦稅時間大大節省,涉稅資料管理更加完善,查閱更加方便,納稅人進行納稅諮詢更快更準,稅企關係更加密切,也使地稅的管理更趨規範化,效率和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納稅人普遍反映良好,大家都說,使用“e稅通”,安全可靠、快捷方便,納稅更輕鬆了。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經常出現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影響使用的效果。現對納稅人提出的部分問題進行初步的分類解答,以便方便納稅人更好的使用。

一、“e稅通”系統升級前後產生的一些問題

1、有的納稅人反映無法在系統中修改員工的繳費工資及選擇參保險種。

2、有的反映在企業減員時,系統出現以下提示“驗證有誤,請檢查有紅色歎號的記錄”(詳見下圖)但返回並未找到任何紅色歎號標誌。

上述兩個問題都是因爲“e稅通”系統升級產生的問題,系統升級以後問題都得到了解決或沒有再次出現。

3、有的納稅人反映社保費已申報,但“e稅通”顯示納稅人仍未清繳稅費。

這個問題是由於銀行系統升級,造成納稅人的已存繳費款項無法扣繳。

4、有的反映“e稅通”升級後無法正常打開或打開後出現資料丟失。

“e稅通”在線升級後,所下載的資料本應能夠覆蓋納稅人原有的“e稅通”資料。但現在系統升級後原來的“e稅通”安裝目錄下卻出現兩個etaii文件夾,其中一個是沒有資料的,導致在啓動e稅通程序時鏈接到沒有資料的文件夾。因此,當用戶升級後,點擊桌面的“e稅通”啓動程序,登錄的“e稅通”就會發現資料丟失。只要點擊另一個etaii文件夾進行安裝,就會解決資料丟失問題。

5、有的反映下載完“e稅通”系統升級包後,系統卻無法升級。

這是由於“e稅通”升級包的問題。

6、2月的申報期延期至24日,但納稅人在20日通過“e稅通”系統申報個稅時,系統顯示的稅費所屬期已自動跳轉到下一月。

這是由於“e稅通”系統中顯示的稅費所屬期沒有根據延期後的申報期限進行調整。

7、有的納稅人反映增員成功後“e稅通”沒有自動跳轉到申報頁面。

這個問題是由於網絡繁忙,導致網報頁面打開緩慢,因此係統中仍停留在原先的申報界面。

8、有的納稅人反映進行納稅申報時,系統顯示“服務器繁忙,請稍候再試!”

這是由於網絡繁忙,申報的信息無法傳送造成的。

9、有的納稅人反映在“e稅通”申報國內人員個人所得稅申報表時,系統顯示'申報信息有誤,請檢查;數據傳送故障,請重新申報'的提示。

這也是由於網絡繁忙,導致申報信息傳送時出現故障。

10、有的納稅人問系統提示“連接服務器失敗:網絡錯誤!是否嘗試下一地址?”(詳見右圖)有時系統提示登錄失敗、註冊失敗或連接下載失敗。

這是因爲地稅局主機登錄地址失效,需改用其它地址登錄。

二、由於大集中報表處理產生的問題

11、有的反映企業當月沒有人員增減,在申報完人員變更登記表後,申報個稅明細申報表,個稅申報成功,但變更登記表處卻提示:地稅系統錯誤。

12、有的反映企業使用“e稅通”申報個稅,查詢“國內人員個人信息變更登記表”申報情況時顯示“數據上傳成功,但地稅尚未處理”,直到稅費申報期快要結束時,顯示“處理失敗”,需再上傳。

這兩個問題的原因是大集中報表處理問題。企業使用“e稅通”申報個稅後,大集中未能馬上對報表進行處理並即時將處理結果反饋給納稅人。

三、由於地稅局對系統項目管理產生的問題

13、有的反映企業當月社保已申報數天,但系統仍提示當月社保未清繳,因此無法進行減員操作。

這是由於地稅局尚未對繳費人銀行中的存款進行劃撥,導致系統顯示當月社保仍未清繳,因此無法進行減員操作。

14、有的反映企業申報減員時,提示參保人蔘保單位不一致[錯誤代碼爲:0]。

這是由於該參保人增員時的數據被地稅攔截了。

15、有的納稅人反映參保人數少於“最低覈定參保人數”,不能進行網上申報。

這個問題是由於該單位的稅收管理員會爲設定單位設定最低覈定參保人數。當該單位減員後,參保人數少於設定的最低覈定參保人數,系統便會阻止其進行申報。

16、有的納稅人反映在申報增員時,系統提示“暫不能增員”。

這個問題是由於參保人正在享受社保待遇,因此不能在其他單位申報社保。

17、有的納稅人反映系統提示“身份證明類別”,不能下載社保變動表(詳見下圖)

這個問題是由於該參保人屬於港、澳、臺居民,這些人員是不能通過“e稅通”或網報進行申報的,必須到地稅前臺增員申報。

四、由於企業系統操作人員產生的問題

18、有的納稅人反映1月份使用“e稅通”申報社保時,由於按照文件規定當時的養老及失業的繳費工資下限調整爲1818元,但系統同時將繳費人的本月工資額調高到1818元(繳費人的實際工資額爲1705元),造成納稅人所有險種都按1818元去申報(繳費人的工傷險實際是按1705元申報的)。

這個問題是由於操作人員在調整繳費人的養老、失業保險繳費工資下限的同時,也將繳費人本月的工資額調整了。

19、有的納稅人反映操作員對在“e稅通”中申報社保、個稅及進行增減員的操作期限不清楚。

這個問題是由於操作人員對稅費申報期限不清楚造成的。

20、在“e稅通”中申報年終獎時,其各個項目應如何填寫。

這個問題是由於操作人員對全年一次性獎金的計算方法不瞭解造成的。

21、有的納稅人反映申報增員成功後,由於沒有立即進行繳費申報,導致下次新建表再申報的時候,所增人員沒有險種,因此無法申報。

這個問題是由於操作人員申報增員成功後,沒有立即進行繳費申報。

22、有很多納稅人提出了一些系統操作方面的問題,比如:如何在“e稅通”導出報表進行個人所得稅門前申報;哪些個人所得稅可以在“e稅通”申報;個稅申報和社保費申報使用不同賬號的設置方法;新辦企業如何在“e稅通”中進行人員信息登記、信息補充及申報流程操作;當月沒有人員變更,在申報國內人員個人信息變更登記表時,是否需要填上所有人員的資料;e稅通是否只能通過一部電腦申報,若重新在另外一臺電腦下載的話是否要重新申報註冊機;登錄“e稅通”電子稅務管理系統,用戶登錄界面上面“納稅人”欄是填公司名稱還是納稅編碼,“操作員”欄應該填什麼,密碼是多少等等。

上述這些問題,都是由於操作人員對“e稅通”功能不瞭解,操作不熟練,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培訓。

23、有的納稅人反映由於自身電腦的ie設置問題,而導致在社保申報上存報表時系統提示“找不到文件”或“無效文件路徑”。

這是由於納稅人電腦端的ie系統禁用上傳文件的目錄路徑。

24、使用“e稅通”申報社保時,出現以下英文(詳見下圖)。

這個問題既有可能是操作員電腦的上網權限未放寬,也有可能是操作員電腦的防火牆殺毒軟件阻止造成的。

25、有的納稅人反映在線升級時,系統提示登錄超時,導致無法升級。

這個問題是由於操作人員的電腦在下載或安裝“e稅通”時,出現部分文件缺失造成的。

26、有的納稅人反映申報增員時,系統提示“信息衝突”或“重複數據”。

系統提示“信息衝突”、“重複數據”是因爲納稅人填寫的人員信息有誤造成的。

27、有的納稅人提出“e稅通”個人所得稅申報時出現以下英文(詳見下圖)的解決辦法。

這個問題是由於操作人員在填寫人員的身份證號時出現重複造成的。

28、有的納稅人反映個稅申報後處理結果提示:缺少個別人員信息。

這個問題是由於操作人員申報的人員信息填寫不完整。

29、有的納稅人反映申報社保時系統顯示“您沒有該操作的權限”。還有的納稅人反映登錄“e稅通”在線時系統顯示“guid缺失”或“guid過期”,導致無法登錄。

這兩個問題都是由於操作人員輸入的密碼出錯造成的。

30、有的納稅人反映進行納稅申報時,系統顯示“處理國內人員個人所得稅申報表時出錯:系統在驗證第21行(人員名稱:)時出現錯誤:身份證號碼不正確,必須是15或18位!”

這個問題是由於操作人員輸入的身份證號碼後面多了一個空格,導致系統無法識別身份證號造成的。

五、其它

31、有的納稅人反映使用“e稅通”操作時,沒有更換電腦,系統卻提示要在已註冊的申報機上進行操作;沒有更換密碼,系統卻提示密碼錯誤,導致無法登錄及註冊。

這個問題目前原因不詳,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

【第2篇】國稅分局iso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報告

國稅分局iso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報告

二分局推行iso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報告分局爲適應形勢和稅收改革發展的新要求,按照上級局統一領導,在今年10月份成功導入iso9001:20xx新版質量管理體系。爲此第二分局專門成立了推行工作領導小組,做到一把手全面負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工作,歸口管理,專人負責,並把推行工作列入分局的主要議事日程常抓不放。

通過不斷實踐,二分局在提高基層建設水平上下功夫,努力探索基層建設的新路子,過程控制、預防爲主、全員參與、持續改進,從而不斷提高稅收徵管工作質量,實現基層分局稅收工作標準化、執法規範化、管理科學化。

一、樹立標準,推進基層工作標準化實施標準化管理是稅收信息化的基本要求,是提高稅收工作質量的重要保證。二分局依據iso標準,針對基層建設的主要內容,按照工作要求、數量、質量、時限等確立了各項工作標準。

(一)徵管工作標準化。稅務機關引入iso9000標準,必須按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從質量手冊、流程文件、工作規範3個層次的文件,並且它強調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唯一性和權威性,決不允許對同一質量活動中有不同的控制規定和要求或同時使用的不同文件在相關內容上有矛盾的現象,因此藉助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可以較好地解決稅務機關存在的制度雜亂無序、新舊更替不及時的問題。

二分局按照區局編寫的質量手冊、流程文件、工作規範等體系文件,建立合理的稅收徵管質量管理體系,確定管理者職責,對稅款徵收、稅務管理、稅務稽查以及內部事務工作制定文件化的工作程序,使稅務機關的職責分明,各環節、各崗位都有明確的工作程序和質量要求。讓全體工作人員都瞭解質量管理體系的內容,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什麼時候做、怎麼樣做和做得怎麼樣、如何自我評估和自我控制。

(二)辦稅服務標準化。執法就是服務的觀點已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贊同和認可,爲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的稅收服務是稅務機關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

在新形勢下,稅務機關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下大力氣改進和優化稅收服務,爲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否則,稅收工作就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同和接受。

二分局依據iso9000標準有關基本原則,堅持“以納稅人爲中心”,在轉變服務觀念、配備服務設施、提供規範化的服務、與納稅人溝通、建立納稅人滿意度評定製度、處理納稅人投訴、改進服務質量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在質和量上都制定了標準,使稅收服務更加貼近納稅人,從而提高了稅收服務能力,豐富了稅收服務內涵,稅務機關的形象也因此得到了改善。

(三)考覈工作標準化。通過iso9000標準,二分局整合了適合本地的考覈辦法,統一考覈指標標準,使各項考覈有據可依、有據可查、規範統一。

基於iso9000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對稅收業務流程的嚴格控制,隨意執法的行爲得到有效遏制,同時,iso9000標準的管理模式所具有的強大的質量記錄功能,使每一項工作從開始到完成的整個過程都存在清晰、完整的質量記錄,對於執法行爲的過錯追究能具體落實到人,便於分清責任,同時也爲查處違紀違法提供客觀證據。

二、規範執法,推進基層執法規範化規範化是法制化對基層稅收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二分局以規範執法爲主要內容,根據iso9000標準,對徵管系列執法行爲進行了規範。

(一)規範了徵管基礎。按照iso標準,根據相關工作規範,對戶籍管理、納稅申報繳稅、發票管理等各個工作環節及各類表證單書都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規程,從分局領導到第一線辦事人員都必須無一例外地遵守、執行。

規定每一項工作要按規定做出相關的記錄,隨時準備接受審覈。這一做法使稅務機關的質量管理有章可循,而且有案(記錄)可查,從而規範了徵管基礎建設。

(二)規範了執法行爲。按iso9000標準建立科學和完善的稅收徵管質量管理體系,綜合考慮與稅收執法緊密相關的組織結構、程序、過程和資源等各方面的因素,明確稅收執法過程的控制要求和稅收執法質量的驗證要求,使各項稅收執法工作和影響稅收執法工作結果的全部因素都處於嚴格的受控狀態。

同時,還組織分局內審員定期開展內部審覈,審覈各項工作是否按文件的規定開展,對不符合文件規定的工作和做法開具改正建議書,並確定和落實糾正措施。

(三)規範了管理制度。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包括三級文件體系。

即第一級文件:質量手冊;第二級文件:業務流程;第三級文件:工作規範等。二分局針對基層工作的新特點、新內容,對三級文件體系進行修訂和完善,建立了《用車制度》、《學習培訓制度》《廉政建設制度》《財物管理制度》等一整套簡捷、規範、可操作的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依,逐步走上規範化的軌道。

三、科學管理,推進基層管理科學化“管理的科學化”就是運用科學的管理理念,改革現有管理方式,實現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科學化。二分局切實執行區局按照iso9000:20xx國際質量管理標準的要求精心設計的涵蓋所有稅務 行政管理、稅收徵收管理和稅收服務活動管理業務的質量管理體系。

貫徹區局“依法治稅,從嚴治隊,服務*,回報社會”的質量方針,這個質量方針既反映了稅收工作的本質,同時又符合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精神,即“以納稅人爲關注焦點”,優質服務、誠信服務,又規範稅務行政管理、稅收徵收管理、稅務稽查和稅收服務活動各項業務,實行過程控制,預防不合格的產生,持續不斷地改進各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持續不斷地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以切實達到區局確定“

(1)業務管理類a)收入任務完成率100%;b)申報率≥95%;c)入庫率≥96%;

(2)納稅服務類a)顧客滿意率≥90%;b)服務承諾兌現率100%;c)信訪結案率100%;

(3)作風建設類a)在區級機關評比中名列前茅;b)培訓目標完成率100%;”的質量目標。二分局也認爲這些指標不僅反映了依法治稅或優質服務的要求,而且這些目標經過努力是可以達到的,是合理和可行的;並且在質量方針和目標確立後,二分局按照“全員參與”的原則,對各層次人員職責與權限做出了明確規定,並制定了《職能分配表》,實現了各個崗位對質量方針和目標的理解;按照“縱向到底”、“分級管理”和“全員參與”的原則,對本分局的質量目標進行了層層分解,落實到崗位,修訂完善了目標管理責任制,進一步規定了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考覈標準,並保持與本局質量目標的統一性和連續性,從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目標管理系統。

這一系統的建立和運行,有效地保證了質量管理目標和職責落實到位。

四、質量管理,提升稅收管理效率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詳細規定了基層局所涉及到的所有稅收徵收管理過程中的每一個子過程,做到了全履蓋:稅務登記、資格認定、減免稅管理、發票管理、其它稅務管理、納稅申報、稅款徵收、稅務行政處罰、文書審批、證件(資料)管理、稅務稽查、稅收、會計、統計、稅收票證管理、稅收法制、計算機網絡管理、綜合管理、黨工團等以及爲保證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所必需的其他工作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全體工作人員均按規定的要求去做,形成了一個全面控制、高效運轉的質量管理體系,規範了相關的管理活動和職責,理順了內部管理關係,使機關的各個管理層面、各個操作過程、各個工作環節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使管理達到科學性、系統性、規範化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初步建立了一個嚴密的稅務機關管理機制,形成全員參與、全面控制、高效運轉、不斷改進的管理體系,實現了管理模式的變革二分局將iso質量管理模式引入稅收徵管工作後,一方面規範了相關的管理活動和職責,理順了內部管理關係,使機關的各個管理層面、各個操作過程、各個工作環節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滿足了管理科學性、系統性、規範化的要求,克服了以往管理中存在的基礎管理弱化、內部協調不暢等問題,明確了職責、規範了程序、改進了管理。一個全面控制、高效運轉的管理體系已初步確立。

(二)確立了“職責明確”、“過程控制”、“預防爲主”、“不斷改進”的稅收業務管理新模式,依法治稅工作跨上一個新臺階二分局的管理體系綜合考慮了稅收徵收管理業務緊密相關的組織結構、程序、過程和資源等各方面的因素,明確了稅收徵收管理過程的控制要求和稅收徵收管理質量的驗證要求,建立了一套預防和處理不符合要求的稅收徵收管理業務的機制,在較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的稅收徵收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執法不嚴、執法隨意性較大等老大難問題,帶來了依法治稅工作的新面貌。

(三)樹立和實踐了“以納稅人爲中心”的服務理念,大大豐富了稅收服務的內涵,改善了稅務機關的形象二分局堅持“以納稅人爲中心”,在轉變服務觀念、配備服務設施、提供規範化的服務、與納稅人溝通、建立納稅人滿意度評定製度、處理納稅人投訴、服務質量的改進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使稅收服務更加貼近納稅人,稅收服務的能力極大提高。稅收服務的內涵被大大地豐富,稅務機關的形象也因此得到了改善。

(四)iso9000管理模式所具有的完善的檢查監督機制確保了各項制度的貫徹執行,使制度化管理落到實處二分局建立了一支由4名經過培訓取得合格證書的內部審覈員隊伍,分局內部能有計劃地開展內部審覈,對所有涉及分局的全部工作進行全面認真的符合性審覈,對不符合文件規定的工作和做法要開具建議報告等,並確定和落實糾正措施。另外,由於上級能外請認證機構對整個區局進行有關外部符合性監督審覈,若不能通過審覈,將被吊銷證書,這也就迫使二分局必須認真執行管理文件和制度。

這種內外相結合的監督機制大大強化了制度的貫徹執行,真正實現了制度化管理。據統計,二分局自今年10月1日實施管理體系以來,各項稅收徵收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有了明顯的改進和提高,服務承諾兌現率一直保持在100,納稅人滿意率則提高了95以上,體系實施近三個月來未發生一起稅務行政複議或訴訟案件。

實現了預期的質量目標。總之,在稅收工作中引入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無論是對依法治稅、加強稅收徵收管理,還是對提高徵管質量和效率、改進稅收服務,都能產生積極的效果。

當然,客觀地說,iso9000並不是能包治百病的,它雖然明確了職責以及工作責任的歸屬,但如何追究責任則是幹部管理體制的問題,沒有一個獎勤罰懶、獎優罰劣、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幹部管理的激勵機制,就很難調動幹部的積極性,iso9000管理體系的效用也就會打折扣。尤其是與製造業的產品質量主要取決於設備不同,稅收徵收管理的質量主要取決於人。

因此,要突出“以人爲本”的管理,將iso9000與執法責任追究制、幹部考覈末位淘汰制等科學的幹部管理機制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從總體上提高iso9000管理體系的效用。

【第3篇】城市公共交通運行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公交車、出租車文明服務、誠信經營已逐步成爲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業人員素質逐步提升,服務水平有所提高,接下來是小編爲大家精心蒐集的城市公共交通運行管理工作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

5 月3日,縣人大組織南賓鎮部分人大代表、羣衆代表和公交車、出租車經營者以及駕駛員進行了座談。隨後,組織代表個人乘坐公交車、出租車,暗訪體驗。5月 10日,又組織市、縣人大代表集中視察了石柱互邦公司、渝運集團石柱分公司兩家公共交通運營企業,並召開了座談會。代表們肯定了近年來我縣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取得的成績,特別是今年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以來發生的積極變化,同時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意見。

一、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取得的成效

奎年來,縣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堅持公益爲民的改革方向,以有序競爭、方便羣衆爲原則,成功取締人力三輪車,規範客運摩托車,初步形成以公交車爲主、出租車爲輔的常規公共交通體系。現有公共交通運營企業2家,即渝運集團石柱分公司和石柱互邦公司。開通公交線路8條,擁有公交車55臺(其中23臺按公交車許可、32臺按班車許可),萬人擁有量達到5臺;出租車100臺(其中公司自營32臺、掛靠承包經營68臺),萬人擁有量達到9輛。擁有公共交通座位數2332座,其中公交車1832座,出租車500座。公交車日均行駛里程5981公里,日均實載率43.7%,日均載客量2.7萬人次,覆蓋城區及周邊三河、下路場鎮。出租車日均行駛里程 370公里,日均實載里程210公里,平均里程利用率56%,日均載客量達2.1萬人次。

(一)各級高度重視,公交意識明顯增強。一是縣政府將城鄉客運一體化列入議事日程,提出“公交優先”戰略,大力發展城市公交,公交車輛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差到好。二是縣交委制定了《xx縣農村客運發展規劃(—20**年)》,對公交線路、運力、站場等城市公共交通進行了合理規劃。三是縣委、政府高度重視老百姓出行難、“打的難”等民生問題,今年以來,先後安排縣發改委、縣政府辦兩次對縣城出租車營運現狀進行調研,爲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四是縣財政在相對拮据的情況下,對公交車進行了一定補貼。

(二)規範市場秩序,城市形象有效提升。一是成功取締人力三輪車,改上車一元的環城車爲打表計價的出租車,新增公交線路和車輛,有效改變傳統、落後的出行方式。二是規範投放渠道。適時開展城市交通實載率調查,掌握市場供需和出行需求,並採取聽證會、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爲新增投放城市交通經營指標提供依據。三是嚴格市場準入。按照《xx市公共汽車客運管理辦法》、《xx市出租汽車客運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嚴把企業資質關、車輛技術關和從業資格關。隨着公交車和出租車的逐步投放,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羣衆出行方式更加多樣化,安全得到保障,城市現代化程度明顯提高,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

(三)加快設施建設,基礎條件明顯改善。一是大力推進市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公交站臺、停靠點112處,其中港灣式站臺3處,每個站點都完善了公交線路指示牌,方便羣衆乘車。二是新增縣城至三河、縣城至下路兩條公交線路,有效緩解城區交通壓力,帶動城周鄉鎮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三是制定公交站場佈局規劃,擬建城東、下路和三河公交客運站場,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網絡。

(四)加強行業管理,服務水平有所提高。一是採取特許經營制度,與企業簽定合同,明確企業責任、權利與義務,明確政府監管責任,防止無序競爭,維護廣大市民的利益。二是督促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學習培訓等相關制度,搞好從業人員培訓,建立車輛管理檔案、臺賬,採用gps對車輛和駕駛員實行動態管理。截至目前,未發生出租汽車、公交車盜搶等治安刑事案件,連續七年未發生死亡交通事故。公交車、出租車文明服務、誠信經營已逐步成爲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業人員素質逐步提升,服務水平有所提高。

(五)加大執法力度,部門監管不斷強化。一是加強日常監管。建立有獎舉報制度,設立專門舉報投訴電話,健全安全服務質量考覈、從業人員誠信考覈和年度目標承諾考覈機制,利用gps監管平臺,加強日常監督檢查。二是開展出租車專項整治。從今年4月16日起,聯合交通、物價、公安等部門和經營企業,在玉音廣場、三妹酒樓、橋頭場等設立固定或流動稽查點,開展“懲違規、除陋習、樹文明”專項整治行動,現已取得初步成效,亂打組合、亂收費等不規範行爲明顯減少,乘客投訴率較去年同期下降43%。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城市公共交通起點低、起步晚,與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推進、與羣衆的要求都還有一定差距,基礎設施建設、經營管理、部門監管等各個環節還存在一定問題,制約了城市公共交通的進一步發展。

(一)規劃建設滯後,缺乏科學指導。一是沒有制訂專門的城市公交發展規劃,僅在《xx縣農村客運發展規劃(—)》中有所提及。二是由於歷史原因,城區道路缺乏系統專業規劃,路網結構、佈局不合理,功能不清,城區許多道路狹窄,難以形成合理暢通的道路網絡,造成巨大行車壓力。三是縣城停車場卡設滯後,現有停車位與城區日益增加的車輛矛盾突出,市政部門在部分路段設置臨時停車位,雖然一定程度緩解了停車難,但對這些路段的通行、通暢造成壓力。四是公交停靠點設置簡陋、落後,且損毀嚴重,市民候車環境差。缺乏專門的公交換乘樞紐站,公交車、出租車難以到邊停靠,有時只能在公路上調頭,嚴重阻礙交通,存在安全隱患。

(二)管理方式落後,結構不盡合理。一是經營主體相對分散,影響行業良性發展。以出租車爲例,目前擁有的100臺出租車中有68臺爲掛靠承包經營,不利於開展管理和培訓,管理水平低,服務質量差。二是公交車、出租車數量配置和公交路線、站點設置不盡合理,公交資源配置、運力調配、線網布局等方面存在結構性矛盾。公交車和出租車數量偏少,發車密度低,羣衆候車時間長,反映強烈;到殯儀館、高中城等地的班車數量少、收車時間早,無法滿足羣衆出行需求。三是管理落後,沒有完全實現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公交公司內部運行調度不合理,乘客、車輛、道路和站場設施之間不能信息共享。同時,由於紅綠燈位置、轉換時限等設置不盡合理,車輛亂停亂放現象突出,牛石嵌、街心花園等堵點較多,導致公共交通運行不暢,準點率低,市民換乘不方便,滿意度低。

(三)企業經營困難,財政投入不足。一是公交車線路里程長,經營成本高,經營壓力大。目前,運行線路最長達12公里,除公交206線路外,其餘線路票價均爲1元。公交201、202、203、205、206線均爲城鄉線,上午7-10點、下午5-6點高峯時段車輛實載率高,其他時段實載率均不足,有的班次甚至只乘坐幾個人,幾條線路均以起點到終點運輸爲主,中途上下乘客較少,經營收益偏低。二是燃油價格、人員工資、維修成本等不斷上漲,僅燃油就佔整個公交車營收的42%,導致企業利潤微薄,甚至出現虧損。三是政府未建立長效補貼機制。公交企業所承擔的社會公益性服務、執行低票價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所增加的支出及政策性虧損,主要由企業自身消化,經營壓力大。到目前,縣城免費乘坐公交的人羣 7000多人,政府每人每月只補貼了1.7元,其餘由企業承擔,難以消化。

(四)人員素質偏低,服務水平不高。一是從業人員文化程度較低。以出租車駕駛員爲例,我縣目前經培訓考試具備出租車從業資格的有504人,其中具有國中文化的318人,佔63%,具有高中文化的186人,佔37%,專科及以上文化的爲零。二是專業技能不高。所有公交車、出租車駕駛員,除進行入門式的專業培訓和三年一次的再教育培訓外,後續培訓以安全例會代訓爲主,企業組織的專業培訓較少,且實效性不強,培訓效果不夠明顯。三是由於企業效益不高,員工待遇較低,隊伍不穩定,從業人員流動性強,導致培訓不及時、不到位,從業人員服務水平不高,乘客滿意度偏低。

(五)整治力度不夠,陋習尚未根治。從4月16日開始啓動的專項整治活動,現已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成效還有待進一步顯現。一是專項整治的氛圍還不太濃,尚未形成強大合力。各種新聞媒體未及時跟進、及時曝光,人民羣衆知曉度不高。二是專項整治的措施尚未完全落到實處。如沒有將出租車價目表及“12358”舉報電話統一粘貼於每臺出租車的醒目位置,沒有建立出租車機打發票制度,沒有完全執行組合乘車按60%計價的規定,等等。由於對公交車輛違規行爲缺乏有效震懾,導致強打組合、亂收費等現象仍時有發生。

三、建議意見

(一)加強規劃,確保有章可循。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將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公共交通專項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城鄉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是認真組織編制全縣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對全縣交通現狀、需求和發展前景進行充分調查研究,以城鄉客運一體化爲核心,確定全縣交通發展戰略,科學配置和利用交通資源。二是按照遠近結合、協調發展的原則,認真編制城鄉公共交通專項規劃,確定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相關技術經濟政策,明確各類公共交通方式的結構比例、站場佈局與配套基礎設施的用地規模、建設時序,充分考慮城市公交對農村的輻射,努力構建城鄉公共交通統籌發展格局,實現城鄉公共交通全覆蓋。三是新建居住小區、大型公共活動場所以及新建、改擴建道路等工程項目,要同步建設公交場站、停車場等公交設施,並同步交付使用,對未按規定進行配套建設的,不得驗收交付使用,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

(二)加強宣傳,提高全民意識。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各種媒體,多渠道、全方位宣傳發展公共交通事業的重要性。一是及時宣傳黨和政府關於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和法規,及時宣傳安全出行、文明乘車、服務至上的新風尚、新形象,及時宣傳公共交通行業管理的新舉措、新動向。二是積極引導廣大市民改變日常出行方式,主動乘坐公交車,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促進公共交通發展的良好氛圍,把城市公交打造成爲對外宣傳石柱的有力“名片”。三是着力抓好專項整治活動期間的宣傳工作。及時對嚴重違反《xx市出租汽車客運管理暫行辦法》的行爲進行曝光披露,提高執法的震懾力;同時大力宣傳公交車、出租車營運規定,提高乘客知曉率,自覺維護合法權益。

(三)加大投入,提供資金保障。公共交通作爲公益性事業,低票價決定了營運企業微利或虧損,政府應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對營運企業的專項補貼。一是將城鄉公共交通發展列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所需資金納入政府公共財政預算,並逐步增加投入。二是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基礎設施配套費和土地出讓金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部分,要重點用於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建設。三是對公共交通停車場站等建設項目、車輛和設施設備的配置、更新等,要統籌安排,突出重點,給予資金和政策扶持。四是對企業的成本和費用要進行評估,充分考慮企業經營成本和羣衆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公共交通運價,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提高公共交通的整體運行效率。五是對企業承擔的社會福利(包括老年人、殘疾人、傷殘軍人、學生等實行免費或優惠乘車)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增加的支出,由政府進行專項補貼。六是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交通投資,增強企業活力,充分挖掘公共交通自身的發展潛力。

(四)加快建設,提供基礎條件。一是加快推進加氣站建設,降低運營成本,爲公共交通發展提供清潔、環保、充足的能源。二是增加公交運力,完善公交網絡。在組織聽證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適時投放公交車和出租車,逐步達到同類區縣城區每萬人常住人口擁有出租車11-19輛的水平,滿足市民出行需求。按照“着力提高線網密度和通達深度,中心區域減少重複線路,邊緣地區擴大公交覆蓋”的思路,根據城市發展、小區建設和人口分佈,針對中國小、客運站、殯儀館等公共場所不同時段的人流量,及時增加公交線路,加密公交車次,逐步建立以快線網爲骨架、普線網爲基礎、支線網爲補充的三級公共交通網絡。三是加快推進城東公交客運站場和xx區、火車站站前大道等開發區停車場卡設,在主幹道建設港灣式停靠站,配套完善站臺、候車亭等設施,努力使公交綜合停車場、公交首末(樞紐)站和公交候車亭建設與城市發展相適應。

(五)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進一步明確“社會化服務、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經營和行業化監管”的發展思路,整合經營主體,實行一體化經營。一是積極推進“公車公營”,不得以承包、租賃、掛靠、合作等方式變相轉讓經營權,由企業統一經營管理車輛,並承擔全部經營風險和安全管理責任,切實改變秩序亂、服務差、效益低的現狀。二是進一步落實城鄉公共交通的安全監管責任,理順安全監管工作機制,加大公交安全的投入和執法力度。三是進一步完善規範科學的考覈辦法,嚴格獎懲機制,使有限的財政投入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四是建立和完善公交智能化管理指揮系統和視頻監視系統,運用高科技加強對運營車輛的指揮調度,方便廣大乘客出行,提高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五是強化培訓和教育,加強從業人員安全、業務、道德、誠信等各方面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六是加強公共交通行業精神文明建設,積極開展“文明線路、文明車組”和“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意識。

(六)強化執法,履行監管職能。縣級有關部門要加強配合,形成合力,切實加大執法力度。要加強對公交企業的監管和指導,整治運輸市場秩序,打擊非法營運及各類違章經營行爲。特別是在專項整治活動期間,要借鑑xx市主城區近期開展的出租車行業“懲違規、除陋習、樹文明”專項行動的有效做法,落實專人負責,建立黃色預警庫和黑名單庫,採用定時、不定時等方式進行明察暗訪,重點對不打表計價、亂收費、強打組合、拒載、甩客等違法行爲,以及穿背心、打赤膊、使用車載對講機聊天、講粗話等不文明行爲進行嚴厲處罰。對所有違法違規行爲的處罰一律按有關規定的上限執行,該扣分的堅決扣分,該整改的必須整改到位後重新上崗,該吊銷從業資格的堅決吊銷。對所有違法違規行爲的查處,要通過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進行全方位曝光,提高執法震懾力和羣衆知曉度。

【第4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情況報告

自20_____年3月份本公司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推行以來,本公司按照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貫標管理體系運行,不斷滿足法律法規和相關方的要求,改善員工的健康安全,注重綠色環保,確保產品符合要求,減少安全、環境風險帶來的損失,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下面就簡要總結一下近半年來貫標的情況:

一、本公司認證的目的及作用

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應用最廣泛的管理標準,在世界上具有很強的權威性、指導性和通用性,體現了企業可持續競爭發展的思想。二體系標準分別立足於環境管理和安全管理這兩個關鍵生產要素,利用pdca過程循環管理模式,對企業進行規範化、系統化的管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對我們企業以往管理體系的補充和完善。通過體系認證,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並不是體系認證的最根本目標。iso14001標準、ohsas18001標準首先要解決的是市場準入問題。也就是說,他們是爲了保護競爭的公平性而存在的。企業要在市場中經營,管理體系應符合這些標準的要求,這是最起碼的要求。iso14001標準、ohsas18001標準的普遍適用性就是爲此服務的。所以認證工作迫在眉捷,是我們目前管理工作提高的有力手段,也是市場競爭的需求。我們要在市場的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就要把認證的工作紮紮實實做好,將我們的管理水平提升一大步。

二、體系覆蓋範圍:

(一)管理體系涉及部門:本公司所屬的安全環保部、市場部、綜合辦、質檢部、生產技術部、動力設備部、財務部等七個部門。

(二)建立體系類型:

建立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形成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整合體系;

三、體系策劃方案:

爲實現本公司確立的總方針、總目標,本公司建立了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並對體系內各部門所分解的指標完成情況進行控制,做好各方面的接口,從而使責任明確。

本公司的管理體系的關注點是各部門根據本公司的方針、總目標制定本組織的目標責任制和指標,在本公司貫標辦的指導和監督下,各部門對本系統的生產活動進行管理和控制,確保體系的有效運行,實現本組織內的指標,以達到確保本公司總方針、目標的實現,相互關聯的各職能層次的體系之間,建立了信息交流,暢通的溝通渠道,達到了資源共享。

四、主要工作:

(一)領導重視、果斷決策,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貫標認證順利啓動

(二)準備充分,基礎紮實,爲順利取證打下堅實基礎

貫標以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2、普及培訓。在這方面本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進行了中層幹部和業務骨幹貫標工作培訓和內審員培訓,使全體中層幹部瞭解了本公司所有管理體系的文件要求,從而有效地組織部門貫標工作的順利進行;使全體內審員瞭解了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審覈內容和步驟,從而有效實施了貫標工作的內部審覈工作。

3、文件編制。本公司生產技術部組織文件編寫,廣泛聽取和收集各崗位人員對本公司以往各項管理制度的看法和意見,再此基礎上實施本公司管理體系文件的撰寫工作。在文件編制中,我們根據本公司下發的程序文件編寫導則和本公司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的編寫計劃。經過二個月的努力終於完成了管理手冊、程序文件的編寫工作。此後本公司又請諮詢老師對所有文件進行逐條逐句的審覈和修改,直至最後定稿。

4、體系試運行。3月10日本公司最高管理者下達體系運行發佈令之後,本公司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在本公司正式試運行。爲了保證試運行的效果,本公司對各部門進行了系統的宣貫培訓,重點講解了二個標準和本公司程序文件,通過宣貫培訓使廣大基層操作人員對標準和程序文件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廣大職工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全面落實貫標文件的各項要求,從而使管理體系試運行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5、內部審覈。在本公司管理體系試運行後,本公司組成了內審小組,於20_____年7月底對各部門的貫標工作進行了嚴格的內部審覈。從審覈情況看,大部分部門體系運行情況正常,運行效果明顯,但也有個別部門有關領導及崗位人員對貫標的認識還有不足,對標準的理解有差距,體系運行效果未達到規定要求。由於運行時間較短,很多同志對標準和程序文件的學習不夠、理解不深刻,審覈共計開出了3不符合項。針對內審中反映出的問題,公司長和各副公司長分別召開會議,反覆強調執行本公司管理體系文件的嚴肅性和強制性,要求各部門針對內審中發生的不合格項制訂出具體的糾正措施並規定了糾正時限。經過加工補課,第一次內審中暴露出的問題全部得到糾正。在第二次內審過程中,情況有了明顯的改觀,不僅杜絕了嚴重不合格項的產生,同時一般不合格項也大爲減少。

(三)重點關注環境因素/危險源的識別及對重要環境因素和重大風險因素的評價和控制

1、充分識別環境因素/危險源

本公司的產品品種多,生產流程、工藝複雜,所以涉及到的環境因素、危險源較多,環境因素、危險源的識別的充分與否,對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與控制能否發揮有效的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確保兩者的識別的充分性是重點,也是難點。

爲做好此項工作,我們從以下幾方面給予了高度關注:

(1)環境因素的識別:

a、環境因素的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

b、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

c、七種類型(向大氣的排放、向水體的排放、廢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與自然資源的使用及其他環境問題和社區性問題),此方面是我們工作重點。

本公司的生產活動中資源和能源用量很大,還有粉塵、廢水、廢氣、噪聲、廢棄物產生。所以必須加以控制,提高環境保護的功效。

d、環境因素的性質分析:有害、有益

e、應引起特別注意的環境因素的因果關係的考慮:包括直接結果和間接結果

(2)危險源的辨識

危險源辨識的結果關係到安全管理體系方針、目標的確定,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及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因此,保證危險源辨識的充分性,我們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的:

a、滲透全方位安全管理的思想,對“人的不安全行爲,物的不安全狀態,作業環境的缺陷和健康安全管理的缺陷”採用系統科學理論,在體系建立之初要求考慮所有作業場所人員的常規、非常規活動和作業場所內的所有設施,並分爲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和過去、現在和將來三種時態,依據物理、化學、心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加以識別,以確保準確、全面地反映出本公司安全生產的管理狀況

b、把事故、違規違法、安全檢查等作爲鑑定辨識充分性的尺寸,這次危險源辨識的結果,包括了本公司和其它部門近年來發生事故的有關信息。

c、本公司將有實踐經驗、懂安全技術的安全管理人員組成小組採用調查表法和活動分析法組織員工進行危險源辨識,並將辨識結果發放全體員工手中,予以補充、協調和完善。本公司的危險源在生產中大量存在的,通過全面識別,除火災、爆炸等明顯的危險源外,高溫、機械傷害、觸電、噪聲、粉塵等危險源在這次辯識過程中也給予了充分識別。

2、重要環境因素、重大風險的評價與確定

重要環境因素和重大風險是目標指標制定的依據,也是控制的重要對象。確定是否爲重要環境因素時我們從法律法規的要求、環境影響的範圍和嚴重程度及發生的頻次和持續的時間,對環境破壞的可恢復性、改變環境影響的技術難度和所需費用、相關方的關注程度等方面加以考慮,採用的是非判斷法、打分法。重大風險評價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評價風險程度,二是評價風險是否在可承受範圍。評價風險程度是基礎工作,其對象是在某一具體作業活動中,由於種種原因可能發生的危害事件所涉及到的具體風險,我們採用的方法爲lec法。評價風險的可承受過程是獨立的任務,依據主要有兩個:一是法律義務即法律法規的要求,二是企業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3、建立了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和指標及實施管理方案

針對重要環境因素制定環境目標、指標並分解到各部門,針對環境目標制定環境實施方案,並落實實施措施,責任到部門,組織並要求相關人員認真學習,嚴格按照時間表執行,實施效果明顯。

針對重大危險源制定了風險控制措施計劃,通過評審計劃的充分性,編制及實施了管理方案。

目標的實施情況詳見附件一,管理方案的實施情況詳見附件二。

(四)部門配合,全員參與,確保了貫標工作順利開展

在貫標工作的實踐中,我們充分認識到,職工的全員參與是做好貫標工作的基礎,決定着今後體系運作的成效。在啓動貫標認證工作之初,本公司領導就決定貫標認證培訓全員化、文件編寫部門化,程序指導業務對口化、貫標責任指導部門化、體系推進專業化,這樣就把本公司全體員工,各部門、機關各業務部門,體系推進部門通過“五化”牢牢的綁在了一起,使各職能部門都能在認真履行好主管程序職責,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能以大局爲重,做好相關程序的配合、支持工作,避免了推委扯皮現象的發生。

五、取得成果

1、持續滿足國家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降低經營成本及各類責任風險;

2、通過建立信息交流,形成信息溝通渠道,保證溝通有效進行,提高顧客的滿意度,改進與員工、客戶以及相關方的關係,激發對於環境保護的承諾,並明確職責,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環境和生產安全風險,減少環境污染,滿足客戶及相關方的要求;

3、通過建立保障程序達成預定成效,今後將提供適當資源,以持續達到各階段的績效水準;

4、提高綜合競爭力和知名度,提高市場份額,提升企業競爭和國際貿易優勢,創造更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爲本公司提高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提供了一個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有助於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法規和制度的貫徹執行,使本公司的環境、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動強制行爲轉變爲自願行爲,可爲本公司產生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

6、貫標以來,本公司各部門結合生產經營特點,普遍開展了以法律法規、責任意識爲重點的安全管理人員資格培訓,以安全素質和操作技能、管理知識、風險識別等爲主要內容的崗位員工培訓,以從業知識、崗位操作爲主要內容的從業人員的持證培訓,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加大了治理事故隱患力度,本質安全得到進一步提高

(1)源頭控制能力增強,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逐步規範。

貫標以來,本公司加大了對重大危險源的管理,組織了對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評估,共辨識本公司級重大風險23個,重要環境因素6個,已建立檔案進行動態監控。

(2)加大安全檢查力度,及時整改事故隱患。各級領導親自組織並帶隊檢查安全已形成制度,班子成員都曾多次到現場檢查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今年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撥出專項經費,進行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專項和綜合檢查。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檢查時,主要是查領導責任制、查思想認識、查制度建設、查組織機構、查培訓教育、查設備設施、查事故隱患、查違章違紀,對發現的問題和隱患,各部門都立即組織了整改。

(3)完善應急預案,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有所增強。各部門分類編寫完善了應急預案,強化了應急演練和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了應對、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

六、存在的問題

(一)各級領導和人員對貫徹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認識尚有差距

有些部門領導和人員對貫徹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爲沒有必要,導致對環境管理要求不嚴,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還停留在體系運行前的水平。沒有認識到貫徹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可以有助於企業環境保護意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於實行清潔生產、實行污染預防,有助於企業節能降耗,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取得走向國際貿易市場的綠色通行證;沒有認識到貫徹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能更好地體現以人爲本的企業宗旨,真正實現安全生產,預防爲主的管理思想;沒有認識到對環境因素、危害因素和過程的管理是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安全風險、環境風險的有力手段。

(二)對標準、體系文件的學習不夠,理解不深,導致體系運行出現偏差

部分人員對標準要求和體系文件沒有很好地組織學習,特別是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剛剛建立起來時,大部分人員對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不瞭解,只是體系文件編寫人員對標準和體系文件較爲了解;並且有些部門和人員對貫標工作長期不入門,認識不到位;個別領導學習不夠,對標準和體系文件學習不夠,理解不深,認爲貫標只是個別人的事情;導致體系運行出現偏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環境因素、危險源辨識評價不全面、細緻,沒有完全掌握辨識的方法,沒有弄清楚危險源的定義,對危險源和環境因素描述不準確,針對重要環境因素和重大危害因素制定的管理方案,尚未理解管理方案的編制要求,沒有制定出具體的技術措施,方案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2、法律法規的獲取、識別和學習亟待加強。在iso14001和ohsas18001標準中,都將法律法規的獲取、適用性評價、學習和更新等專門列爲17要素之一,足以顯示其重要性。由於存在怕麻煩、獲取途徑不通暢等原因,大部分部門對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收集、評價及學習工作存在明顯不足。

3、能力、意識和培訓方面急需改善。各部門對員工培訓普遍重視不夠,對各部門人員能力評價標準和方法沒有真正掌握,操作技術、安全技能、法律法規等學習培訓有的沒有做、有的做了也沒記錄,與程序文件要求有較大差距。

4、安全環境糾正、預防措施實施不符合標準及程序文件要求。部分崗位人員對糾正和糾正措施還沒有真正理解,對不合格原因的分析不是十分準確,對糾正、預防措施的信息來源沒有真正弄懂,對標準在糾正、預防措施實施前及實施後都要進行評審的要求,沒有認真執行。

5、環境、安全運行控制存在一定差距。由於安全、環境是初次貫標,大部分崗位人員對標準和程序文件的理解不深不透,對識別出的危險源和環境因素缺少控制策劃,控制措施制定的不全面,沒有結合項目實際制定可操作性強的制度措施,造成運行無準則、出現運行偏差。

6、記錄控制仍顯不足。部分崗位人員對保持記錄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自己履行職責、開展業務活動以及相關體系要素運行等未留下足夠的客觀證據,與標準、程序要求有一定差距。

7、危險源和環境因素識別、評價需進一步加強。部分崗位人員對過程方法還沒有完全掌握,不能隨生產階段、工藝流程、施工環境等的變化及時進行識別、更新、評價,沒有理解標準精髓進行動態管理。

8、過程策劃不充分。部分崗位人員未掌握pdca運行模式,任何工作(過程)都是從策劃開始的,對過程輸入、輸出理解不透,造成輸入不全面,輸出可操作性不強、指導意義不大。

9、安全、環境過程監視測量方面存在不足。對pdca循環中c(檢查)階段做的很不夠,要麼未檢查要麼檢查記錄欠缺,造成a(處置)階段輸入不充分,不能對策劃的結果進行驗證,無法根據驗證情況對策劃過程進行改進,造成pdca不能真正循環起來。

八、下一步的打算:

針對兩次內審所暴露出的問題,要求各部門必須按本公司要求限期整改。下一步爲把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化體系運行工作落到實處,具體要求如下。

(一)各級領導要積極參與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工作

在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實施過程中,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齊抓共管是體系建立的前提,是推動體系前進的動力。在體系實施過程中碰到諸如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管理職責的調整和劃分、規範化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管理帶來原有工作程序改變、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責任制考覈的落實等問題時,本公司領導要及時主持召開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協調解決問題。各部門領導應以身作則,認真履行本部門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職責,積極配合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管理部門完成各項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工作;基層各級領導要發動本部門員工嚴格執行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管理制度,積極參加培訓,參加危害識別和作業安全分析等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活動,規範個人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行爲,鼓勵先進,實現全員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避免出現人爲的執行偏差。

(二)大力開展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宣傳和教育

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只有使全體員工具備正確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思想意識和觀念,並自覺按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管理標準來規範自己的行爲,在全本公司逐漸形成一種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文化,在這種文化氛圍中體系才能夠很好的運行。

(三)進一步強化基層員工的技能培訓和行爲訓練

實施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最終目的是控制風險,避免事故的發生。爲了確保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必須使全體員工都瞭解風險、識別風險,對風險進行評估,從而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特別是基層部門員工,他們是直接操作者,這就需要不斷強化對員工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技能培訓和行爲訓練。

(四)繼續抓好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職責的落實,嚴格檢查考覈

我們在體系運行的前一階段,忽略了對體系的檢查考覈,員工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職責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執行體系文件時產生偏差,導致文件和實際工作脫節,出現了“兩張皮”的現象,重新走回了老路。因此,確保體系有效運行的關鍵在於建立強有力的考覈機制,按照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職責的履行情況,嚴格做到獎懲兌現,確保本公司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方針和目標的實現。

本公司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主要考覈內容將包括部門年度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任務完成與目標的實現情況,部門和管理人員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兌現情況,部門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職責的履行情況,基層部門年度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任務完成與目標的實現情況,對未能履行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職責或因管理失誤造成事故者的處理情況,員工遵守和執行規章制度的情況等。本公司將成立專門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檢查考覈小組,不定期對各部門、部門、個人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職責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實行考覈項目標準化、指標定量化、檢查記錄表格化,檢查者與被檢查者簽字確認,並以此爲依據,確定部門、部門、個人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業績表現,對照年度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目標進行考覈,考覈結果與經濟責任制掛鉤。只有通過這些經常性的考覈,才能及時掌握完成情況,把握工作方向,確保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五)進一步強化作業現場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

當前本公司幾乎所有的生產、維修活動都存在這樣那樣的風險因素,強化作業現場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將極大地推進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全面運行。作業現場管理各部門今後應突出以下幾點工作:

1.強化作業現場的風險管理。按照體系文件中《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程序》和《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程序》的要求,組織員工對所有作業活動進行危害識別風險評估,所有活動包括:日常生產運行中各種操作、開工、停工、檢維修作業;進行基建、變更、採取擬定的糾正措施等;識別活動中存在的危害、環境因素、涉及的法律法規,評估風險度、環境影響、法律法規符合程度;根據風險度大小採取適當的風險控制措施,如現場控制、管理控制、人員控制等,最大限度地減少作業風險,保障作業活動的可靠運行。

2.突出抓好檢修過程中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檢修活動因涉及人員廣,危險點源多,交叉作業頻繁,一直是安全、環保、職業衛生管理的重點和難點,若管理不到位,極易發生重、特大事故,因此今後突出抓好檢維修過程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至關重要。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以危害識別風險評估爲重點,落實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職責,制定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提出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保證措施,並制定有關應急預案,特別是對識別出的重大風險項目,要切實落實好控制改進措施,以防止重大人員傷亡、設備損害和污染等事故的發生,對直接作業環節嚴格按程序文件和運行控制文件中的有關規定進行作業。

3.加強對作業現場的檢查監督。各層次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人員對現場作業進行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檢查、通報,對不合格項及時採取相應糾正措施。

(七)繼續開展內部審覈達到體系持續改進的目的

在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每運行一定時間,都要對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適用性進行審覈,內部審覈做爲審覈的一種主要方式,可以自我診斷和評審本公司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方面所取得的成效,還有哪些需求和不足,爲管理評審提供依據,並且可進一步督促員工自覺履行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職責,因而是進一步改善體系的強有力手段。

除內部審覈外,外部審覈、管理評審、體系認證都是保證體系持續改進的有效手段,本公司應根據體系文件要求認真組織實施。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情況報告

【第5篇】市工業園區管理運行情況調研報告

關於市工業園區管理運行情況調研報告,你們都寫好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市工業園區管理運行情況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根據市政協七屆十二次主席會議的決定,20_____年4月17日至26日,市政協副主席張俊昌、趙澤義帶領經濟委員會調研組到盤北經濟開發區、紅果經濟開發區、鐘山經濟開發區(紅橋新區)、水城經濟開發區(董地工業園區)、水月工業園區、木崗工業園區等就園區建設的有關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園區建設成效初顯

全市共有11個工業園區,即鐘山經濟開發區(紅橋新區)、紅果經濟開發區(兩河新區)、水城經濟開發區(董地工業園區)、盤北經濟開發區(雞場坪工業園區)、六枝經濟開發區(巖腳工業園區)、水月工業園區、木崗工業園區、保田(盤南)工業園區、大河經濟開發區(管理大灣、汪家寨、中箐園區)、發耳工業園區、路喜園區。11個園區現規劃總面積977平方公里。通過近期各級黨政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現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是產業規模不斷增大。20_____年,全市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515.2億元,同比增長27.8%,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2.9%;實現工業增加值154.6億元,同比增長28.2%,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2.4%。超百億元的園區2個(水月、董地工業園區),工業產值超億元的園區 8個。20_____年一季度,全市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51.9億元,同比增長25.3%,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9.52%;實現工業增加值 45.57億元,同比增長52.9 %,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1.1%。

二是基礎設施不斷增加。20_____年,全市工業園區在建基礎設施項目99個,總投資140.7億元,完成投資額60.8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 101.3%。20_____年1-3月份,全市工業園區在建基礎設施項目115個,總投資186億元,完成投資額22.4億元,同比增長134.5%,完成標準化廠房投資2.7億元,佔計劃投資30億元的9.0%。目前,紅橋新區、水月園區已全面實現七通一平,紅果、董地、盤北、木崗、大灣園區核心區域已基本實現五通一平。

三是項目建設速度不斷增多。20_____年,全市園區在建產業項目165個,項目投資總額861億元,完成投資額120.6億元,增長37.48%,建成投產項目44個,釋放工業產值近30億元,20_____年1-3月份,全市在建項目175個,計劃投資771.8億元。完成投資額32.9億元,同比增長 1.86%。

四是帶動能力不斷增強。截止20_____年3月底,全市11個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977平方公里(含開發區管轄),入駐生產企業150餘戶,直接和間接爲園區服務的從業人員約10萬人。20_____年全市產業園區預計實現稅收47億元,新增從業人員數1.2萬人。

二、園區建設問題明顯

(一)產業佈局不盡合理。長期以來由於受煤炭、鋼鐵、建材、電力四大產業影響,各園區在規劃佈局主導產業時,出現了明顯的產業(主導產業)趨同,未能形成優勢互補。如:水城經濟開發區(董地、老鷹山園區)、紅果(兩河)新區、盤北(雞場坪)產業園區、六枝經濟開發區(巖腳工業園區)、大灣(汪家寨)工業園區(大河經濟開發區)、水城縣發耳產業園區等都把能源化工(煤化工)作爲主導和主要產業來發展,產業佈局不集中、規模分散,勢必會造成重複建設,煤炭、水、土地、資金等要素資源得不到保障,甚至產生惡性競爭,還會造成工業污染源分散,治理難度大的問題。紅橋新區、董地、紅果(兩河)、盤北(雞場坪)也都着力把裝備製造業作爲園區的主要產業來培育發展,培育和發展上具有一定盲從性,未能找出發展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主導產業方向不清晰,易造成同業競爭,不利於產業聚集發展和形成區域競爭力優勢。

(二)體制機制不盡適應。一是園區人員配備不到位。園區有抽調、借調的人員,但其工資關係、行政關係仍在原單位,幹部職工工作積極性難以得到很好調動。部分開發區的公安、工商、地稅、國稅、國土等垂管部門機構人員不到位。二是部分園區還存在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的問題。儘管大部分園區機構成立,人員配備到位,但缺少項目、規劃等行政審批權限,土地報批、交易程序複雜、手續繁瑣,週期過長,對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影響很大。三是目前在11個產業園區中,僅紅橋新區有完善獨立的財稅體系,能較好的滿足園區發展需要。水城、兩河、盤北、六枝4個開發區均由縣區代管,尚未建立起真正獨立運行的財稅體制。其餘園區也未建立與縣區的財稅分配體制,導致園區的責權利不明確,獨立運行和造血功能不足,缺乏自我發展的動力,嚴重影響了園區建設。四是項目落地激勵機制不活,不能有效刺激項目落地。

(三)協調管理不盡規範。有關職能部門對園區的管理、調度過於頻繁,使得園區管委會需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應付上級有關部門的各類文件、彙報、會議、材料、調度、統計(重複)以及各類社會事務等,極大地消耗園區建設的精力。

(四)招商引資不盡理想。相當一部分園區的項目是存量多,增量少,有的項目是在園區劃定時就已存在。目前,表面上談的多,實際落地的少,有的雖然落地,但後續扶持指導力度不夠,造成項目推進速度緩慢,業主不滿意。

三、對下步園區建設的建議

根據市工業園區管理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出臺全市園區管理辦法(暫行)。爲促進工業園區健康有序發展,規範工業園區管理,進一步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建議儘快出臺全市園區管理辦法。儘可能規範園區管理。

(二)成立專門的園區管理機構。爲有效加強對園區的統籌、指導、協調力度。在市級層面,應成立一個較爲獨立的,有一定權威的園區管理機構,以便對園區的規劃、土管、招商引資、產業佈局等進行統籌協調,避免盲目無序的散打和亂打,使園區有序、健康的發展。

(三)賦予園區一些必要的實際權力。

1、各業務主管部門應儘可能下放一定的行政審批權限。在不違背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應大膽放權;在土地收儲、項目報批、項目規劃等方面,應將適當的權力下放到園區,減少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真正使園區成爲一個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獨立運行的經濟主體。

2、允許園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項目落地激勵機制,以便爭取更多的項目落地。

3、賦予園區一定的人事權。對園區的工作人員,應讓園區自行選聘,已選聘的要儘快辦理相關手續。同時園區要建立用人的激勵和退出機制,充分調動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4、應將各業務主管部門支持園區建設工作納入目標考覈。

【第6篇】關於城市公共交通運行管理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縣人大組織南賓鎮部分人大代表、羣衆代表和公交車、出租車經營者以及駕駛員進行了座談。隨後,組織代表個人乘坐公交車、出租車,暗訪體驗。5月10日,又組織市、縣人大代表集中視察了石柱互邦公司、渝運集團石柱分公司兩家公共交通運營企業,並召開了座談會。代表們肯定了近年來我縣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取得的成績,特別是今年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以來發生的積極變化,同時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意見。

一、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縣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堅持公益爲民的改革方向,以有序競爭、方便羣衆爲原則,成功取締人力三輪車,規範客運摩托車,初步形成以公交車爲主、出租車爲輔的常規公共交通體系。現有公共交通運營企業2家,即渝運集團石柱分公司和石柱互邦公司。開通公交線路8條,擁有公交車55臺(其中23臺按公交車許可、32臺按班車許可),萬人擁有量達到5臺;出租車100臺(其中公司自營32臺、掛靠承包經營68臺),萬人擁有量達到9輛。擁有公共交通座位數2332座,其中公交車1832座,出租車500座。公交車日均行駛里程5981公里,日均實載率43.7%,日均載客量2.7萬人次,覆蓋城區及周邊三河、下路場鎮。出租車日均行駛里程370公里,日均實載里程210公里,平均里程利用率56%,日均載客量達2.1萬人次。

(一)各級高度重視,公交意識明顯增強。一是縣政府將城鄉客運一體化列入議事日程,提出公交優先戰略,大力發展城市公交,公交車輛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差到好。二是縣交委制定了《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農村客運發展規劃(20xx20xx年)》,對公交線路、運力、站場等城市公共交通進行了合理規劃。三是縣委、政府高度重視老百姓出行難、打的難等民生問題,今年以來,先後安排縣發改委、縣政府辦兩次對縣城出租車營運現狀進行調研,爲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四是縣財政在相對拮据的情況下,對公交車進行了一定補貼。

(二)規範市場秩序,城市形象有效提升。一是成功取締人力三輪車,改上車一元的環城車爲打表計價的出租車,新增公交線路和車輛,有效改變傳統、落後的出行方式。二是規範投放渠道。適時開展城市交通實載率調查,掌握市場供需和出行需求,並採取聽證會、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爲新增投放城市交通經營指標提供依據。三是嚴格市場準入。按照《重慶市公共汽車客運管理辦法》、《重慶市出租汽車客運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嚴把企業資質關、車輛技術關和從業資格關。隨着公交車和出租車的逐步投放,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羣衆出行方式更加多樣化,安全得到保障,城市現代化程度明顯提高,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

(三)加快設施建設,基礎條件明顯改善。一是大力推進市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公交站臺、停靠點112處,其中港灣式站臺3處,每個站點都完善了公交線路指示牌,方便羣衆乘車。二是新增縣城至三河、縣城至下路兩條公交線路,有效緩解城區交通壓力,帶動城周鄉鎮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三是制定公交站場佈局規劃,擬建城東、下路和三河公交客運站場,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網絡。

(四)加強行業管理,服務水平有所提高。一是採取特許經營制度,與企業簽定合同,明確企業責任、權利與義務,明確政府監管責任,防止無序競爭,維護廣大市民的利益。二是督促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學習培訓等相關制度,搞好從業人員培訓,建立車輛管理檔案、臺賬,採用gps對車輛和駕駛員實行動態管理。截至目前,未發生出租汽車、公交車盜搶等治安刑事案件,連續七年未發生死亡交通事故。公交車、出租車文明服務、誠信經營已逐步成爲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業人員素質逐步提升,服務水平有所提高。

(五)加大執法力度,部門監管不斷強化。一是加強日常監管。建立有獎舉報制度,設立專門舉報投訴電話,健全安全服務質量考覈、從業人員誠信考覈和年度目標承諾考覈機制,利用gps監管平臺,加強日常監督檢查。二是開展出租車專項整治。從今年4月16日起,聯合交通、物價、公安等部門和經營企業,在玉音廣場、三妹酒樓、橋頭場等設立固定或流動稽查點,開展懲違規、除陋習、樹文明專項整治行動,現已取得初步成效,亂打組合、亂收費等不規範行爲明顯減少,乘客投訴率較去年同期下降43%。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城市公共交通起點低、起步晚,與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推進、與羣衆的要求都還有一定差距,基礎設施建設、經營管理、部門監管等各個環節還存在一定問題,制約了城市公共交通的進一步發展。

(一)規劃建設滯後,缺乏科學指導。一是沒有制訂專門的城市公交發展規劃,僅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農村客運發展規劃(20xx20xx年)》中有所提及。二是由於歷史原因,城區道路缺乏系統專業規劃,路網結構、佈局不合理,功能不清,城區許多道路狹窄,難以形成合理暢通的道路網絡,造成巨大行車壓力。三是縣城停車場建設滯後,現有停車位與城區日益增加的車輛矛盾突出,市政部門在部分路段設置臨時停車位,雖然一定程度緩解了停車難,但對這些路段的通行、通暢造成壓力。四是公交停靠點設置簡陋、落後,且損毀嚴重,市民候車環境差。缺乏專門的公交換乘樞紐站,公交車、出租車難以到邊停靠,有時只能在公路上調頭,嚴重阻礙交通,存在安全隱患。

(二)管理方式落後,結構不盡合理。一是經營主體相對分散,影響行業良性發展。以出租車爲例,目前擁有的100臺出租車中有68臺爲掛靠承包經營,不利於開展管理和培訓,管理水平低,服務質量差。二是公交車、出租車數量配置和公交路線、站點設置不盡合理,公交資源配置、運力調配、線網布局等方面存在結構性矛盾。公交車和出租車數量偏少,發車密度低,羣衆候車時間長,反映強烈;到殯儀館、高中城等地的班車數量少、收車時間早,無法滿足羣衆出行需求。三是管理落後,沒有完全實現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公交公司內部運行調度不合理,乘客、車輛、道路和站場設施之間不能信息共享。同時,由於紅綠燈位置、轉換時限等設置不盡合理,車輛亂停亂放現象突出,牛石嵌、街心花園等堵點較多,導致公共交通運行不暢,準點率低,市民換乘不方便,滿意度低。

(三)企業經營困難,財政投入不足。一是公交車線路里程長,經營成本高,經營壓力大。目前,運行線路最長達12公里,除公交206線路外,其餘線路票價均爲1元。公交201、202、203、205、206線均爲城鄉線,上午7-10點、下午5-6點高峯時段車輛實載率高,其他時段實載率均不足,有的班次甚至只乘坐幾個人,幾條線路均以起點到終點運輸爲主,中途上下乘客較少,經營收益偏低。二是燃油價格、人員工資、維修成本等不斷上漲,僅燃油就佔整個公交車營收的42%,導致企業利潤微薄,甚至出現虧損。三是政府未建立長效補貼機制。公交企業所承擔的社會公益性服務、執行低票價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所增加的支出及政策性虧損,主要由企業自身消化,經營壓力大。到目前,縣城免費乘坐公交的人羣7000多人,政府每人每月只補貼了1.7元,其餘由企業承擔,難以消化。

(四)人員素質偏低,服務水平不高。一是從業人員文化程度較低。以出租車駕駛員爲例,我縣目前經培訓考試具備出租車從業資格的有504人,其中具有國中文化的318人,佔63%,具有高中文化的186人,佔37%,專科及以上文化的爲零。二是專業技能不高。所有公交車、出租車駕駛員,除進行入門式的專業培訓和三年一次的再教育培訓外,後續培訓以安全例會代訓爲主,企業組織的專業培訓較少,且實效性不強,培訓效果不夠明顯。三是由於企業效益不高,員工待遇較低,隊伍不穩定,從業人員流動性強,導致培訓不及時、不到位,從業人員服務水平不高,乘客滿意度偏低。

【第7篇】開發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現狀調研報告

目前,開發區已經成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其集約、高效、創新的本質特徵逐漸顯現。統計表明,我省各類開發區在全省0.8%的土地上,實現了52%的利用外資,45%的進出口,24.6%的工業增加值,13.8%的稅收,解決就業人員245萬人。取得上述成績,主要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開發區“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體制和“精簡、統一、效能”的運行機制。但是,最近許多開發區反映,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正在弱化,有可能成爲制約開發區又好又快發展的最大瓶頸。爲此,我們向145家省級開發區(原批准開發區63家,新覈准設立的開發區82家)發出了調查問卷,對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情況進行了摸底。同時,對40多家開發區進行了實地調研和考察,濟南、威海、煙臺、濟寧等市外經貿局對本轄區內的開發區也提報了基本情況。總的看,開發區發展的外部環境並不樂觀,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問題之一,管理體制不順《山東省省級經濟開發區管理暫行辦法》(魯政發[1998]7號,以下簡稱《辦法》)和《關於進一步搞好園區建設加快經濟發展的意見》(魯政發[xx]78號,以下簡稱《意見》)規定,開發區按照“小政府、大社會”和“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立管委會。管委會作爲同級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使同級政府的經濟管理權限和相關的行政管理職能,對開發區實行統一管理。管委會可自行設置內部機構,不搞上下對口,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原則上不在開發區內設置工作機構。開發區中層幹部由管委會實行聘任制。從調查調研情況分析,開發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與省政府的規定出現了很大的偏差。原批准設立的63家省級開發區中,15家開發區管委會與鄉鎮政府實行了政區合一,體制和機制基本沿襲了政府的管理辦法。其餘48家實行獨立管委會的開發區中,21家沒有自行設置內部機構的權力,工作機構由上級單位或部門委派,管委會內部機構設置基本與所在地政府雷同,開發區承擔了許多不必要的社會職能,管理成本提高,其開發功能、經濟功能和創新功能淹沒在繁雜的行政和社會事務中。新覈准設立的82家開發區中,9家沒有設立開發機構,21家僅設立臨時開發辦公室,從不同部門抽調3-5人,難以承擔開發區的建設任務。從145家省級開發區的調查問卷中反映,68家開發區管理人員屬於事業編制,103家沒有內部中層幹部任免權,中層幹部由當地組織或人事部門選派,111家沒有自主用人調配權,需要的管理人員由當地人事部門調配。問題之二,職能權限不到位《辦法》和《意見》規定,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區內環境保護、科學技術、進出口業務等管理工作;按照規定權限負責投資項目的申報和審批;負責組織實施區內各項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根據開發區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依法進行區內土地的規劃、開發和土地利用管理工作。xx年開發區清理整頓以前,大多數所在地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將這些權限賦予開發區管委會,隨着清理整頓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部分行業實行垂直管理,開發區本身又沒有明確的法律地位,致使許多管理權限不到位。在145家省級經濟開發區調查中,128家開發區沒有企業工商註冊登記職能,133家開發區不能辦理項目環境評價手續,115家開發區不能辦理土地徵用和規劃手續。開發區普遍反映,一是原來擁有的部分管理權限上收到市、縣有關部門。如項目建設規劃證書發放權,xx年以前,大多數原批開發區內的投資項目,都由管委會發放項目建設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目前在開發區內的建設項目“一書兩證”,80%以上的開發區需要到當地建設局或規劃局辦理。如大中專畢業生接收權,xx年以前大中專畢業生進區工作,許多開發區可以自行確定,而現在絕大多數須報所在地人事局審批。類似這樣的權力上收問題還有企業工商註冊登記、外商投資企業年檢、兩類企業認證等管理權限。二是應下放給開發區而至今未到位的權限。如有限責任公司審批權、註冊地址在開發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審批權、機電產品進口審批權、建設工程招標管理權、房屋產屬證書發放權、區域環境評價等,90%以上的省級經濟開發區需要報所在地有關部門審批或轉報。三是到位不徹底的管理權限。突出存在的問題是中間環節多,審批效率低,如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審批權、糧食、棉花、植物油、礦砂等原材料進口許可證發放權、總投資5000萬美元以上外商投資企業審批權等,仍需要經過有關部門審查後轉報省裏,特別是設在縣市區的省級開發區,需要經過縣、市兩級政府部門審查。許多開發區設立的“一條龍”服務大廳,不少已成爲政府部門收文窗口,無形中增加了一個管理層次,快捷優勢已經喪失,辦事效率甚至比區外還低。問題之三,發展後勁明顯不足《意見》規定,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區內的財政、稅收等管理工作;搞活園區管理人員收入分配機制,逐步實行企業化工資分配製度,由開發區管委會根據崗位、工作量、服務質量等自行制定工資標準;建立管委會主任獎勵基金制度,每年可在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經費作爲獎勵資金,由管委會對做出突出貢獻的管理人員進行獎勵。但在145家省級開發區調查中,財政體制管理方面,92家開發區沒有設立財政體系或職能上收,儘管許多已經進入“收穫”時期,但是區內財政收入全額上繳,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投資、管理人員工資、辦公經費等完全由所在地政府安排。在其餘設立財政體系的53家開發區中,只有39家開發區成立了資產運營機構,採取企業化、市場化運作模式,利用區內資源,通過自籌資金進行區內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管理人員收入分配方面,所有開發區都沒有自行制定工資標準的職能,管理人員的工資按照當地人事部門覈定的標準發放,只有極少數開發區建立了管委會主任資金獎勵制度。這種分配機制,短時期內可能對開發區的管理工作沒有很大的影響,但長期下去,肯定對工作效率、服務質量等帶來負面效應,尤其是對新覈准設立的處於創業初期的開發區,“5+2(一週)”、“白+黑(一天)”的工作時間和不成比例的勞動報酬,可能成爲制約開發區又好又快發展的阻力。儘管開發區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政策落實方面存在以上種種困難和問題,但是各地建設發展開發區的信心沒有動搖,決心沒有改變。建議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應當保護這種積極性,把開發區作爲經濟國際化的示範區、深化改革的試驗區、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的集中區、城市化建設的樣板區,不斷加大工作推動力度。根據以上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措施和建議。(一)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給予開發區高效運作、快速發展的能力。開發區建設發展需要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開發區行政管理人員只有具備文化層次高、外語水平高、技術知識豐富和懂經營、熟悉國際經貿業務的綜合素質,才能擔負起開發區對外招商引資、延長產業鏈條、促進健康發展的重任。管委會領導班子成員作爲開發區的組織領導和政策的決策、執行者,更要具備這些能力。建議省有關部門對全省開發區班子建設、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幹部管理進行調研,提出加強開發區領導班子和機構建設的具體意見。參照江蘇省的做法,制定考覈標準,對經濟發展快、拉動作用強、集約利用資源高、循環經濟效果好的省級開發區,提高管委會主要領導的行政待遇,增強管委會的組織協調能力。同時,在控制編制和機構總量的前提下,賦予開發區管委會設立內部機構的自主權和中層及以下管理幹部的任免、使用權,開發區自行提拔任用的中層幹部和向社會招聘的管理人員報當地組織或人事部門備案。(二)賦予相應的管理權限,給予開發區依法行政、規範管理的權力。省市政府各部門要切實把開發區作爲特殊的經濟區域,實行特殊的管理模式,賦予特殊的管理權限,給予重點扶持。在不違背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按照事權統一的原則,賦予開發區同級政府的經濟管理權限和相應的行政管理職能,代表同級政府在區內行使經濟和行政管理職能。省外經貿廳制定標準,設立科學發展示範園區。建議省政府辦公廳協調有關部門,對科學發展示範園區需要上報的文件直接報省直有關部門審批或轉報,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行政效率。同時,建議由省政府辦公廳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督察《關於進一步搞好園區建設加快經濟發展的意見》(魯政發[xx]78號)的貫徹落實情況,解決開發區職能權限不到位的問題。加快《山東省經濟開發區管理條例》立法進度,儘早頒佈實施,明確開發區的法律地位,賦予經濟執法權。(三)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給予開發區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一是對科學示範園區進行政策扶持。科學發展示範園區都具備了自我擴張的能力,在發展過程中不僅不需要政府財政的資助,而且還能給當地做出貢獻,達到了設立開發區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爲使開發區發揮更大更強的作用,建議由省外經貿廳牽頭,會同省財政廳、人事廳等部門,按照《關於進一步搞好園區建設加快經濟發展的意見》(魯政發[xx]78號)的規定,對科學發展示範園區財政、稅收、勞動報酬、融資辦法等職能落實方面的情況進行督察,配合當地政府把應當到位的職能賦予開發區,建立一級財政體系和管委會主任獎勵基金制度,管委會自行制定工資標準,調動管理人員積極性。建立融資機制,拓寬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和其他各種金融資本進入開發區,增強開發區發展後勁。二是繼續加大西部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西部開發區尤其是新覈准設立的開發區,還處在建設初期的創業階段,自我膨脹自我發展的能力還比較脆弱,政府在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應當給予幫助和支持。xx年,省財政安排4000萬元,對西部開發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貸款貼息,放大貸款金額23.6億元,取得了明顯效果。建議省政府將這有效辦法再延長5年。各開發區所在市、縣也參照省裏的做法,提出扶持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三是建立開發區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資金。《關於進一步搞好園區建設加快經濟發展的意見》(魯政發[xx]78號)的規定,開發區內的土地有償使用收入,除按規定上繳中央和省部分外,全部用於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開發整理。目前,開發區是建設用地使用量最多、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最好的區域之一,建議按照國家對建設用地開發使用管理的新規定,省政府對開發區土地有償使用收入上繳省裏的部分,建立專項資金,用於開發區土地開發整理、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由省國土資源廳牽頭,會同省財政廳、外經貿廳提出具體操作辦法。各開發區所在地政府對地方留成部分,也相應制定實施措施和具體辦法。

【第8篇】農村低壓電網系統現狀和運行管理情況調研報告

20xx年3月份以來,結合農電配網工程建設,新沂市供電公司高流供電所對轄區內的400v及以下的農村低壓電網也同時進行了改造,改造的重點是低壓線路和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

一、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和接戶線改造對改善農村用電環境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20xx年以來,新沂市供電公司高流供電所積極貫徹落實江蘇省電力公司農村電網建設計劃、規劃會議精神,努力爲地方“新農村”建設事業提供電力保障,通過努力,該所共完成了79個新農網單項工程的改造和6580餘戶的農村低壓接戶線的改造工作。

1.供電質量的提高

在實施低壓電網改造後的高流鎮高程村,筆者看到:嶄新、整齊的塑料計量箱換去了昔日鏽蝕、破損的鐵皮計量箱,過去,纏繞在低壓接戶線和套戶線上的廣播線、有線電視線、電話線等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規劃整齊的低壓線路。該村黨支部書記徐佃鬆告訴筆者說:通過供電所的線路設備的改造,供電質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我村的1400餘戶用電家庭,70%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電炊具或安裝了空調等,電力的發展給我們農民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2.低壓線路損耗率明顯降低

筆者對高流供電所實施農網改造後的部分低壓臺變的線損率進行了調查,改造後的臺變的低壓線損率比改造前有了明顯下降,以下是部分改造的臺變改造前、後的低壓線損率對照表:

通過以上部分臺變改造前、後的低壓線損率的比較,改造後的低壓線損率明顯低於改造前的低壓線損率。

3.電壓合格率有明顯的提高

筆者通過調查、統計瞭解到:通過低壓電網和接戶線改造,電壓合格率有了明顯的提高,例如大街北變的電壓合格率,改造前10月份的電壓合格率爲:96.03%,通過戶表改造,20xx年1月份的電壓合格率爲97.52%,改造後比改造前提高了1.49個百分點。

通過對低壓電網和接戶線的改造,其臺變的電壓合格率、線路及設備的安全等都得到了保證,用戶的安全用電有了保障,用戶從低壓電網和接戶線的改造中得到了實惠,滿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農村低壓配電系統運行的現狀

在對農村低壓線路和低壓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的改造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是“一戶一表”改造法(即將低壓接戶線、計量點直接延伸到用戶),改變了以往的計量集裝模式。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實際運行,筆者發現:農村低壓線路和低壓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一戶一表”)改造後,對電網安全運行、改善用戶的電壓質量和居民用戶的用電安全等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但其對農村低壓配電系統的正常運行也同時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致使低壓電網的供電可靠性下降。

現階段,農村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方式一般採用tt系統,即:10kv配電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直接接地。電氣裝置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接到電氣上和電力系統中接地點無關的獨立的接地極上。tt系統的故障特點是故障迴路電流小,在自動切斷供電前,局部故障不會擴大,不會轉化爲“死”故障,在短接地存在較大的接地電阻。tt系統的防護措施主要是採用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和過電流動作保護器。

以往的電能計量集裝模式的保護方式是: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安裝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電能計量集裝箱處裝設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用戶進線開關處裝設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

在採用電能計量集裝模式下,當屬於用戶的線路發生接地故障時,首先是裝設在用戶進線開關處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進而是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最後是安裝在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上述的運行方式,在用戶發生故障時,由此而引起的停電範圍相對較小,故障點容易查找,維修方便。

據筆者現場實際調查、走訪發現,當前農村居民用電的狀況是: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率低,已經安裝的,有的損壞退出運行,有的因爲用戶家中線路老化,引發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頻繁動作,用戶自行、人爲的將其退出運行,目前,農村居民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實際安裝運行率僅在10%-30%之間,有的地方甚至更低。

三、“一戶一表”安裝模式對當前低壓電網運行的影響

在採用“一戶一表”安裝模式下,取消了原有的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中間保護),當屬於用戶資產的用戶室內線路發生接地故障時,由於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運行率低,且無中間環節的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往往引起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直接動作跳閘,由此而引起的停電範圍擴大,故障點查找難度增加。筆者遇到的一個事例是:某臺變的一個用戶家庭用的潛水泵電機接地漏電,引起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跳閘,造成該條400v線路的180餘用戶斷電,用戶故障報修、投訴電話不斷,而維修人員只好一根根杆塔、一處處t接點、一個個用戶排查,花費3個多小時,才查找到故障點,恢復了送電。真的是既增加了維修時間和維修四、“一戶一表”安裝模式對當前低壓電網運行影響應採取的應對措施

依據gb13955-《剩餘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和運行》、dl/t499-《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第5部分“剩餘電流保護”、dl/t493-《農村安全用電規程》等的相關規程規定:農村tt系統臺區必須安裝剩餘電流總保護,對於供電範圍較大或有重要用戶的農村低壓電網可增設剩餘電流中級保護;

農村供電所要加強農村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普及,指導和幫助農村客戶正確安裝使用剩餘電流末級保護裝置,發現客戶內部漏電故障要及時督促整改,對拒不整改導致上級剩餘電流保護裝置頻繁動作或無法重合,影響其他客戶正常用電的,將該客戶有關電力設施退出電網,直至故障排除。

因此,筆者呼籲:在現行的配電系統運行模式下,儘快貫徹、落實江蘇省電力公司《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剩餘電流保護裝置管理的通知(蘇電農〔〕925號)》文件精神。提高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運行率,降低故障影響的範圍,提高供電可靠率。同時加大電力設施保護和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用戶的安全用電意識:安全用電,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第9篇】農村低壓電網系統現狀及運行管理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低壓電網系統現狀及運行管理情況調研報告

20xx年3月份以來,結合農電配網工程建設,新沂市供電公司高流供電所對轄區內的400v及以下的農村低壓電網也同時進行了改造,改造的重點是低壓線路和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

一、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和接戶線改造對改善農村用電環境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20xx年以來,新沂市供電公司高流供電所積極貫徹落實江蘇省電力公司農村電網建設計劃、規劃會議精神,努力爲地方“新農村”建設事業提供電力保障,通過努力,該所共完成了79個新農網單項工程的改造和6580餘戶的農村低壓接戶線的改造工作。

1.供電質量的提高

在實施低壓電網改造後的高流鎮高程村,筆者看到:嶄新、整齊的塑料計量箱換去了昔日鏽蝕、破損的鐵皮計量箱,過去,纏繞在低壓接戶線和套戶線上的廣播線、有線電視線、電話線等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規劃整齊的低壓線路。該村黨支部書記徐佃鬆告訴筆者說:通過供電所的線路設備的改造,供電質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我村的1400餘戶用電家庭,70%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電炊具或安裝了空調等,電力的發展給我們農民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2.低壓線路損耗率明顯降低

筆者對高流供電所實施農網改造後的部分低壓臺變的線損率進行了調查,改造後的臺變的低壓線損率比改造前有了明顯下降,以下是部分改造的臺變改造前、後的低壓線損率對照表:

通過以上部分臺變改造前、後的低壓線損率的比較,改造後的低壓線損率明顯低於改造前的低壓線損率。

3.電壓合格率有明顯的提高

筆者通過調查、統計瞭解到:通過低壓電網和接戶線改造,電壓合格率有了明顯的提高,例如大街北變的電壓合格率,改造前10月份的電壓合格率爲:96.03%,通過戶表改造,20xx年1月份的電壓合格率爲97.52%,改造後比改造前提高了1.49個百分點。

通過對低壓電網和接戶線的改造,其臺變的電壓合格率、線路及設備的安全等都得到了保證,用戶的安全用電有了保障,用戶從低壓電網和接戶線的改造中得到了實惠,滿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農村低壓配電系統運行的現狀

在對農村低壓線路和低壓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的改造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是“一戶一表”改造法(即將低壓接戶線、計量點直接延伸到用戶),改變了以往的計量集裝模式。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實際運行,筆者發現:農村低壓線路和低壓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一戶一表”)改造後,對電網安全運行、改善用戶的電壓質量和居民用戶的用電安全等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但其對農村低壓配電系統的正常運行也同時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致使低壓電網的供電可靠性下降。

現階段,農村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方式一般採用tt系統,即:10kv配電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直接接地。電氣裝置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接到電氣上和電力系統中接地點無關的獨立的接地極上。tt系統的故障特點是故障迴路電流小,在自動切斷供電前,局部故障不會擴大,不會轉化爲“死”故障,在短接地存在較大的接地電阻。tt系統的防護措施主要是採用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和過電流動作保護器。

以往的電能計量集裝模式的保護方式是: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安裝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電能計量集裝箱處裝設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用戶進線開關處裝設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

在採用電能計量集裝模式下,當屬於用戶的線路發生接地故障時,首先是裝設在用戶進線開關處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進而是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最後是安裝在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上述的運行方式,在用戶發生故障時,由此而引起的停電範圍相對較小,故障點容易查找,維修方便。

據筆者現場實際調查、走訪發現,當前農村居民用電的狀況是: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率低,已經安裝的,有的損壞退出運行,有的因爲用戶家中線路老化,引發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頻繁動作,用戶自行、人爲的將其退出運行,目前,農村居民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實際安裝運行率僅在10%-30%之間,有的地方甚至更低。

三、“一戶一表”安裝模式對當前低壓電網運行的影響

在採用“一戶一表”安裝模式下,取消了原有的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中間保護),當屬於用戶資產的用戶室內線路發生接地故障時,由於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運行率低,且無中間環節的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往往引起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直接動作跳閘,由此而引起的停電範圍擴大,故障點查找難度增加。筆者遇到的一個事例是:某臺變的一個用戶家庭用的潛水泵電機接地漏電,引起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跳閘,造成該條400v線路 的180餘用戶斷電,用戶故障報修、投訴電話不斷,而維修人員只好一根根杆塔、一處處t接點、一個個用戶排查,花費3個多小時,才查找到故障點,恢復了送電。真的是既增加了維修時間和維修四、“一戶一表”安裝模式對當前低壓電網運行影響應採取的應對措施

依據gb13955-《剩餘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和運行》、dl/t499-《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第5部分“剩餘電流保護”、dl/t493-《農村安全用電規程》等的相關規程規定:農村tt系統臺區必須安裝剩餘電流總保護,對於供電範圍較大或有重要用戶的農村低壓電網可增設剩餘電流中級保護;

農村供電所要加強農村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普及,指導和幫助農村客戶正確安裝使用剩餘電流末級保護裝置,發現客戶內部漏電故障要及時督促整改,對拒不整改導致上級剩餘電流保護裝置頻繁動作或無法重合,影響其他客戶正常用電的,將該客戶有關電力設施退出電網,直至故障排除。

因此,筆者呼籲:在現行的配電系統運行模式下,儘快貫徹、落實江蘇省電力公司《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剩餘電流保護裝置管理的通知(蘇電農〔〕925號)》文件精神。提高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運行率,降低故障影響的範圍,提高供電可靠率。同時加大電力設施保護和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用戶的安全用電意識:安全用電,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第10篇】關於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管理運行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根據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要求,爲了更準確的掌握全縣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管理運行情況,以利於更有針對性的加強寄宿制學校管理,提高辦學水平,根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做好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和實施寄宿制學校建設工作的意見》(宜縣府辦〔xx〕42號)精神,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49所(其中國中46所,國小3所)寄宿制學校管理、運行情況進行了調研。通過實際調研,發現我縣寄宿制學校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不少突出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二、寄宿制學校建設的主要經驗和成績

1、寄宿制學校建設整合了教育資源,使全縣義務教育逐步走上優質均衡發展的道路。至xx年,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共建寄宿制學校49所,寄宿學生41164人,佔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38%。自寄宿制國中建設以來,全縣共撤併國中(含戴帽國中)30所,並剝離了縣一中、縣二中、蕨溪中學、白花中學四所高完中的國中部,將四所高完中辦爲純高中。利用撤併的國中校舍合理調整國小布局,全縣國小xx年476所,至xx年381所,撤併國小95所。寄宿制學校建設較好的整合了教育資源,避免了重複建設,爲國家節約了數千萬教育經費;改變了學校過於分散、規模過小的局面,逐步走上規模發展的道路;改變了教師分不進、留不住,學生大量流失的局面,學生享受到了優質教育資源,逐步走上了優質均衡發展的道路。部分年齡大、素質偏低的村小教師到寄宿制學校當生活老師,充分發揮他們耐心細緻的特長,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熱情。

2、寄宿制學校強化了安全管理,保障寄宿學生在校安全。家長將學生交給學校最大的擔心是安全,寄宿制學校最大的壓力也是安全,因此安全管理理所當然是寄宿制學校的第一管理。寄宿制學校陸續安裝校園監控系統,對校園進行全方位全程安全監控。學校實行半封閉管理,住校學生必須完善請假手續才能出校園。家長可以到校看望孩子。學校門衛24小時值班,學校行政和班主任輪流值班(住值班室)。住校學生定牀定位,有序管理,寢室管理人員24小時值班,吃住在學生寢室的值班室,且女生寢室的管理人員必須是女管理人員。寄宿制學校均與當地醫院取得了聯繫,不論什麼時候學生有病,醫生都能及時出診或者候診。

3、寄宿制學校強化了後勤服務和飲食衛生管理,爲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保障。學生正處於身體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寄宿制學校必須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負責。學生每週的食譜公佈在黑板上,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早餐一般是包子、饅頭、稀飯,午餐、晚餐是葷素搭配,都是變換口味做的,買米買菜專人檢查質量,有完善的食品留樣制度和措施,使學生吃得放心,吃得營養。部分學校的食堂可以提供“小炒”,供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選擇。建立試嘗留樣和學生餐前食堂巡視制度,值周教師守候學生用餐制度。爲保證飲食安全,學校一律要求學生自帶餐具。學校早晚爲學生提供洗用熱水(國小生用水由教師調好水溫並放給學生),保證學生生活安全。

4、寄宿制學校強化了全面質量管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寄宿制學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規章制度、管理職責,保障寄宿制學校正常運行,保證學生課外活動、體育鍛煉和良好行爲習慣養成。國小生早上由生活老師帶領鍛鍊身體,晚上看電視(新聞、少兒動畫、國小生禮儀行爲習慣等內容的光碟),自由閱覽、製作手工,每月一次文體活動(表演或者比賽),讓學生玩得高興,過得充實、學得愉快。國中寄宿制學生在保證課外活動和睡眠時間的前提下組織上早晚自習,一般上一節早自習,二至三節晚自習。

5、寄宿制學校建立了家校聯繫制度,形成了教育合力。間週一次家長回執單,瞭解家長對學校的建議和意見,對家長提出的問題有條件的及時整改,暫不具備條件的向家長做好解釋。實行家長訪談日製度,每期不少於一次家長座談會。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辦學條件與家長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全縣寄宿制學校僅能滿足不到40%的學生住宿,加上義務教育學校不收住校費,且住校學生中有50%(今後這一比例還要逐步提高)的學生還能享受生活補助(國中每生每年750元、國小每生每年500元),很多學生及其家長強烈要求住校;由於學校的住宿條件有限,學校根本不能滿足學生及其家長的要求,稍微處理不好就可能導致學生及其家長與學校之間的矛盾。

2、寄宿制學校安全壓力及管理難度將面臨進一步加大。部分學校宿舍、食堂等修建於上世紀60、70年代,消防通道等不達標,供電線路老化。由於住校學生人數增多,爲了滿足學生及其家長的要求,部分學校只能在學生宿舍加牀,有的學校兩個人睡一張牀,有的學校幾十個學生住一間大寢室。安全及衛生防疫隱患多,壓力極大。在爲學生提供後勤服務,如開水供應、熱水供應以及學生學習、紀律、品行等方面的管理難度越來越大。

3、寄宿制學校運轉成本增加,經費嚴重不足。要解決學生住宿問題,學校就得購買牀鋪、牀墊等。由於有住校學生在,必須安排人員進行管理,學校就要增加諸如寢室管理、早晚自習輔導、樓道值班、寢室值班等經費支出。有住宿學生在,水費、電費、維修費等相應增加。而現在的生均公用經費寄宿生和非寄宿生都是一個標準,均爲國小每生每年263元、國中每生每年403元,寄宿制學校經濟壓力很大,住校的學生越多,學校的經濟壓力就越大。

4、寄宿制學校教職工編制緊缺。按照省政府辦公廳文件規定,國小每班不得超過45人,中學每班不得超過50人。目前執行的教職工編制標準爲國小教職工與學生比爲1:23-25,國中教職工與學生比爲1:18-21。現在寄宿制學校沒有增加管理人員編制,全部是由任課教師代管,也就是說一個國中班級兩個多不到三個教職工,除了上完十幾門學科課程以外以外,還要負責寄宿學生的管理。寄宿制學校教師工作壓力大,教師超負荷工作,出現嚴重的身心疲憊,教師隊伍不穩定,不能保證工作質量,學校無法正常運行。

5、寄宿制學校債務沉重。我縣利用社會力量建設學生宿舍的鄉鎮學校有18個,總建築面積24500平方米,總投資1590萬元。近年來,學校收取的住宿費除用於改善學生住宿條件和對住校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外,償還了部分籌建學生宿舍的債務。現仍有債務本金430.81萬元,利息156萬元,共計本息586.81萬元未償還。這些債務均爲學校內部向教師的借款。

四、解決寄宿制學校突出問題的建議

1、加大對寄宿制學校的基礎建設投入,在最短的時間內建設一批適合農村學生住校就讀的食堂、宿舍等基礎設施,以滿足廣大人民羣衆及學生住校就讀的需求。

2、增加寄宿制學校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編制。實施寄宿制學校建設,必須保證學校正常運行,就要增設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編制,至少寄宿制國中師生比保證1:15的比例,國小寄宿制師生比保證1:19的比例,才能保證寄宿制學校有基本管理人員。

3、提高寄宿制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在取消收取住宿費後,必須提高寄宿制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經詳細測算,國中寄宿生每生每年應比非寄宿生高200元以上,國小寄宿生每生每年應比非寄宿生高150元以上,才能保證寄宿制學校的基本運轉。具體情況見附件:宜賓縣觀音鎮國中和宜賓縣高場鎮國中經費收支細目。

4、制定寄宿制學校管理辦法,落實管理責任,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加強寄宿制學校的住宿管理、安全管理、飲食管理、衛生管理和教育教學管理,推進寄宿制學校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

5、目前,學生宿舍未償還債務本金430.81萬元,利息156萬元,共計本息586.81萬元,停收住校費後學校已無償還來源。爲確保社會穩定和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建議由縣以上政府按比例分攤迅速安排償還。

【第11篇】農村低壓電網系統現狀和運行管理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20xx年3月份以來,結合農電配網工程建設,新沂市供電公司高流供電所對轄區內的400v及以下的農村低壓電網也同時進行了改造,改造的重點是低壓線路和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

一、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和接戶線改造對改善農村用電環境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20xx年以來,新沂市供電公司高流供電所積極貫徹落實江蘇省電力公司農村電網建設計劃、規劃會議精神,努力爲地方“新農村”建設事業提供電力保障,通過努力,該所共完成了79個新農網單項工程的改造和6580餘戶的農村低壓接戶線的改造工作。

1.供電質量的提高

在實施低壓電網改造後的高流鎮高程村,筆者看到:嶄新、整齊的塑料計量箱換去了昔日鏽蝕、破損的鐵皮計量箱,過去,纏繞在低壓接戶線和套戶線上的廣播線、有線電視線、電話線等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規劃整齊的低壓線路。該村黨支部書記徐佃鬆告訴筆者說:通過供電所的線路設備的改造,供電質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我村的1400餘戶用電家庭,70%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電炊具或安裝了空調等,電力的發展給我們農民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2.低壓線路損耗率明顯降低

筆者對高流供電所實施農網改造後的部分低壓臺變的線損率進行了調查,改造後的臺變的低壓線損率比改造前有了明顯下降,以下是部分改造的臺變改造前、後的低壓線損率對照表:

通過以上部分臺變改造前、後的低壓線損率的比較,改造後的低壓線損率明顯低於改造前的低壓線損率。

3.電壓合格率有明顯的提高

筆者通過調查、統計瞭解到:通過低壓電網和接戶線改造,電壓合格率有了明顯的提高,例如大街北變的電壓合格率,改造前10月份的電壓合格率爲:96.03%,通過戶表改造,20xx年1月份的電壓合格率爲97.52%,改造後比改造前提高了1.49個百分點。

通過對低壓電網和接戶線的改造,其臺變的電壓合格率、線路及設備的安全等都得到了保證,用戶的安全用電有了保障,用戶從低壓電網和接戶線的改造中得到了實惠,滿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農村低壓配電系統運行的現狀

在對農村低壓線路和低壓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的改造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是“一戶一表”改造法(即將低壓接戶線、計量點直接延伸到用戶),改變了以往的計量集裝模式。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實際運行,筆者發現:農村低壓線路和低壓接戶線及以下的配電設施(“一戶一表”)改造後,對電網安全運行、改善用戶的電壓質量和居民用戶的用電安全等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但其對農村低壓配電系統的正常運行也同時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致使低壓電網的供電可靠性下降。

現階段,農村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方式一般採用tt系統,即:10kv配電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直接接地。電氣裝置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接到電氣上和電力系統中接地點無關的獨立的接地極上。tt系統的故障特點是故障迴路電流小,在自動切斷供電前,局部故障不會擴大,不會轉化爲“死”故障,在短接地存在較大的接地電阻。tt系統的防護措施主要是採用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和過電流動作保護器。

以往的電能計量集裝模式的保護方式是: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安裝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電能計量集裝箱處裝設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用戶進線開關處裝設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

在採用電能計量集裝模式下,當屬於用戶的線路發生接地故障時,首先是裝設在用戶進線開關處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進而是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最後是安裝在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上述的運行方式,在用戶發生故障時,由此而引起的停電範圍相對較小,故障點容易查找,維修方便。

據筆者現場實際調查、走訪發現,當前農村居民用電的狀況是: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率低,已經安裝的,有的損壞退出運行,有的因爲用戶家中線路老化,引發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頻繁動作,用戶自行、人爲的將其退出運行,目前,農村居民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實際安裝運行率僅在10%-30%之間,有的地方甚至更低。

三、“一戶一表”安裝模式對當前低壓電網運行的影響

在採用“一戶一表”安裝模式下,取消了原有的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中間保護),當屬於用戶資產的用戶室內線路發生接地故障時,由於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運行率低,且無中間環節的二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往往引起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直接動作跳閘,由此而引起的停電範圍擴大,故障點查找難度增加。筆者遇到的一個事例是:某臺變的一個用戶家庭用的潛水泵電機接地漏電,引起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處的初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動作跳閘,造成該條400v線路的180餘用戶斷電,用戶故障報修、投訴電話不斷,而維修人員只好一根根杆塔、一處處t接點、一個個用戶排查,花費3個多小時,才查找到故障點,恢復了送電。真的是既增加了維修時間和維修四、“一戶一表”安裝模式對當前低壓電網運行影響應採取的應對措施

依據gb13955-《剩餘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和運行》、dl/t499-《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第5部分“剩餘電流保護”、dl/t493-《農村安全用電規程》等的相關規程規定:農村tt系統臺區必須安裝剩餘電流總保護,對於供電範圍較大或有重要用戶的農村低壓電網可增設剩餘電流中級保護;

農村供電所要加強農村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普及,指導和幫助農村客戶正確安裝使用剩餘電流末級保護裝置,發現客戶內部漏電故障要及時督促整改,對拒不整改導致上級剩餘電流保護裝置頻繁動作或無法重合,影響其他客戶正常用電的,將該客戶有關電力設施退出電網,直至故障排除。

因此,筆者呼籲:在現行的配電系統運行模式下,儘快貫徹、落實江蘇省電力公司《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剩餘電流保護裝置管理的通知(蘇電農〔〕925號)》文件精神。提高用戶的末級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運行率,降低故障影響的範圍,提高供電可靠率。同時加大電力設施保護和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用戶的安全用電意識:安全用電,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第12篇】市政務服務管理局關於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運行情況的調研報告

市人民政府:

爲全面瞭解掌握各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運行情況,總結我市公共資源交易工作經驗,積極探索公共資源交易運行的模式,創新管理體制,推進我市公共資源交易的規範運作,爭取做出特色和亮點。近期,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組成調研組對全市各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運行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縣(區)、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基本情況

各縣(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和3月5日全市政務服務中心及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推進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底縣(區)和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必須全面建成運行”的目標要求,統一部署,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全力推進,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基本情況。我市10個縣(區)中,已掛牌運行縣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5個(思茅區、寧洱縣、景東縣、江城縣、瀾滄縣),正在籌建中的縣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5個(景谷縣、鎮沅縣、墨江縣、孟連縣、西盟縣)。總體來看,各縣(區)都有了具體的計劃和安排,正按照總體目標要求積極推進。墨江、孟連兩縣通過新建辦公樓解決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交易、辦公用房,思茅區、寧洱縣、景東縣、景谷縣、鎮沅縣、江城縣、瀾滄縣、西盟縣等8個縣(區)採取改建過渡的方式;思茅區、寧洱縣、江城縣、孟連縣、西盟縣等5個縣(區)編辦已制定下發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三定方案;思茅區、寧洱縣、墨江縣、景谷縣、鎮沅縣、孟連縣等6個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領導班子已任命到位;寧洱縣、墨江縣、鎮沅縣等3個縣編辦各下達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編制數9人,思茅區編辦下達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編制數6人,景谷縣、江城縣、瀾滄縣等3個縣編辦各下達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編制數3人,景東縣、孟連縣、西盟縣等3個縣編辦各下達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編制數2人。根據工作進度分析,預計全市各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都能在12月31日前掛牌運行。

(二)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情況。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主要依託鄉鎮爲民服務中心平臺統一建設,由於各鄉(鎮)情況不同,建設的標準和水平差異也較大,但在底前基本可以全部掛牌運行。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全力推進交易中心建設。各縣(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公共資源交易工作,根據“政府領導、統一進場、集中交易、行業監管、行政監察”的原則和目標要求,各縣(區)結合自身實際,成立機構,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力度,積極穩妥推進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制定了相關交易制度和交易規則,保證本地區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統一、有序、高效運行。其中,景東縣通過購買改建原縣信用社辦公樓解決縣政務服務管理局及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辦公用房,累計投入1090萬元;孟連縣在財政收入較爲困難的基礎上,投入280餘萬元以新建的方式解決了縣政務服務中心及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辦公用房。

(二)依法依規,積極探索,確保公共資源交易高效運行。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要負責政府採購、國有產權交易、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交易、工程建設招投標、司法機關罰沒物品拍賣等本級公共資源交易的綜合服務工作。爲確保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按期建成運行,各縣(區)都想了很多辦法,充分整合了人員、資金、房屋等資源,努力克服困難,千方百計加快交易中心建設。如思茅、景東、寧洱、江城等縣整合抽調了財政、住建、國土等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到交易中心集中辦公,景谷、墨江、鎮沅等縣採取與其他單位合建的方式解決了交易業務用房,江城、瀾滄、景谷、西盟等縣下步還將新建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大樓。(三)強化監督,嚴格管理,確保公共資源交易陽光運行。各縣(區)結合自身實際,基本構建了“三位一體”的交易監管體系。一是行業監督,嚴格按照監管辦分離原則,主動邀請行業主管部門到場監督;二是紀檢監督,各縣(區)紀委都成立了公共資源交易監察室,並進駐交易中心,加強對資源交易適時監督;三是場內監督,各縣(區)交易中心都建立了完備內部監督制度和電子監察系統,對交易活動進行全程監督。

(四)堅持科技驅動的理念,提升公共資源交易效能。目前,思茅區、寧洱縣、景東縣、江城縣、瀾滄縣等5個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已掛牌運行。在工作中,一是建立了一整套電子管理和監察系統,凡法律法規明確的程序、標準、要求等,能通過計算機自動設限和監管,均實行機器操作。二是建立視音頻監控系統,對所有開評標、拍賣、談判等交易現場活動進行全過程監控,影音資料永久保存,做到了既實時監控,又可存檔備查。促進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高效、便捷運行,公共資源交易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得到明顯提高。

(五)落實責任,獎懲結合,切實推進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爲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縣(區)都明確責任目標和工作措施全面加快縣(區)、鄉(鎮)兩級交易中心建設。景東縣通過與各鄉鎮簽訂責任書,明確工作責任,同時確定以獎代補的方式,按工作推進情況給予鄉鎮2-6萬元獎勵,有效推進了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鎮沅縣政府統一安排各鄉鎮3萬元工作經費用於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孟連縣統一製作發放了各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匾牌。

三、取得的成效

總體來看,各縣(區)建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思想認識均比較統一,都有工作計劃和具體安排部署,並都有了一些成效。思茅區、寧洱縣、景東縣、江城縣、瀾滄縣等5個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牌運行以來,成效初步顯現,實現了由政事不分向管辦分離,由行業壟斷、分散交易向有序開放、集中交易,由分口管理向綜合監管的三大轉變。一是促進了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其效益最大化,支持了區域經濟發展。二是強化了監督,遏制了腐敗。統一交易平臺的建立,從體制機制上解決了過去招投標活動的各自爲政、監督乏力的弊端,變以往業主單位邀請的被動監督爲監督部門入駐中心進行主動監督、全程監督,使監督工作更直接、更有效、更深入,構建預防腐敗的堅實屏障。三是減少了矛盾,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公共資源交易工作的日趨規範,各項交易活動的公開、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營造了黨風廉潔、民風和諧的良好環境,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各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進度也不平衡。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目前,部分縣(區)黨委、政府思想認識較高,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工作推進較快,軟硬設施配套到位,運作比較規範。但也有一些縣(區)思想認識不到位,對公共資源中心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觀望心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緩慢,建設標準和水平較低。

二是軟硬件配置不專業,服務不到位。要達到公共資源交易公開、公平、公正,應當具備專業化的開評標場所,技術成熟的電子化招投標系統,保密性良好的電腦自動抽取專家和語音通知系統,高清晰的攝像監控系統。部分縣(區)財政困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資金不足,辦公地點及部分硬件、軟件配置一次性到位存在困難,建設進度緩慢。目前,寧洱縣、瀾滄縣等縣(區)的交易、辦公場所面積較爲狹窄,鎮沅縣的交易、辦公場所仍未落實。此外,部分縣(區)設備簡陋,專家庫的專家面窄人少、工作人員的素質高低不一等問題,難以爲公共資源交易活動提供專業服務。三是部分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領導班子和人員未落實到位。景東縣、江城縣、瀾滄縣、西盟縣等4個縣交易中心領導班子尚未落實;思茅區、寧洱縣、墨江縣、景東縣、江城縣、瀾滄縣、西盟縣等7個縣(區)交易中心雖已落實編制,但工作人員均未到位;部分縣(區)編辦下達縣級交易中心編制較少,如景谷縣、江城縣、瀾滄縣等3個縣(區)交易中心編制爲3人,景東縣、孟連縣、西盟縣等3個縣(區)交易中心編制爲2人,根本無法做到全程進場交易,也無法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五、下步工作打算和建議

(一)加大督促力度,積極推進縣(區)、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我們將按照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和今年3月5日全市政務服務中心及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推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增強加快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切實加快縣(區)、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步伐。爲加大督促協調力度,建議由市政府督查室、市監察局、市委編辦、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及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部門組成督察組,於9月至10月到各縣(區)督導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工作,與縣(區)一起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12月31日前全市10個縣(區)及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全面建成投入運行。

(二)協調各方、統一認識。對公共資源進行集中交易集中監管是利用市場機制配置公共資源、加強權力制約、增加財政收入、節約政府資金,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舉措。各縣(區)、市級有關職能部門應統一思想,共同建立協調機制,健全市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監督主體密切配合,依靠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推動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深入有序地開展。

(三)鑑於景東縣、孟連縣、西盟縣、景谷縣、江城縣、瀾滄縣等6個縣(區)交易中心編制較少,建議市委編辦在商有關縣(區)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以上6個縣(區)交易中心編制數,以滿足工作需要。

(四)對於財政困難的縣(區)及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建議按照先易後難、逐步規範的原則,處理好機構組建和規範運行的關係,先搭架子、再完善職能,先運行、再規範。同時酌情給予西盟、孟連、瀾滄、江城等邊疆貧困縣適當資金補助,以加快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

(五)加大培訓力度,提高人員素質。依託省、市兩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優勢,安排各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人員跟班學習,熟悉業務,提高素質。適時組織市、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幹部職工到省內、省外考察學習外地先進經驗。

【第13篇】公共場所空調運行管理情況的自查報告

關於公共場所空調運行管理情況的自查報告範文

我鄉嚴格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空調運行管理的通知》(x府辦函〔20xx〕47號)文件有關要求執行落實。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1、我鄉在使用空調期間,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溫度控制的標準,合理設置空調溫度。除特殊用途外,辦公室、會議室等辦公區域室溫在10℃—30℃不得開啓空調,空調溫度設置夏季不得低於26℃、冬季不得高於18℃。

2、禁止在空調運行期間開窗,做到室內無人時不開空調,開空調時不開門窗,定期保養維護空調,清洗空調隔塵網和散熱器,隨時關注氟含量,提高空調能效水平。

3、對我鄉新安裝的空調,嚴格執行空調能效標識制度,全部選用能源效率達到新標準二級以上的空調。

4、開展節能減排宣傳教育。要求每位幹部職工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不僅要在空調運行管理上嚴格把關,也應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提倡節能理念。並通過宣傳欄、廣播等形式,廣泛宣傳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意義,強化幹部職工的節能意識,營造節能減排的濃厚氛圍,倡導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消費理念。

【第14篇】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管理運行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根據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要求,爲了更準確的掌握全縣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管理運行情況,以利於更有針對性的加強寄宿制學校管理,提高辦學水平,根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做好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和實施寄宿制學校建設工作的意見》(宜縣府辦〔XX〕42號)精神,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49所(其中國中46所,國小3所)寄宿制學校管理、運行情況進行了調研。通過實際調研,發現我縣寄宿制學校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不少突出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二、寄宿制學校建設的主要經驗和成績

1、寄宿制學校建設整合了教育資源,使全縣義務教育逐步走上優質均衡發展的道路。至2012年,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共建寄宿制學校49所,寄宿學生41164人,佔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38%。自寄宿制國中建設以來,全縣共撤併國中(含戴帽國中)30所,並剝離了縣一中、縣二中、蕨溪中學、白花中學四所高完中的國中部,將四所高完中辦爲純高中。利用撤併的國中校舍合理調整國小布局,全縣國小XX年476所,至2012年381所,撤併國小95所。寄宿制學校建設較好的整合了教育資源,避免了重複建設,爲國家節約了數千萬教育經費;改變了學校過於分散、規模過小的局面,逐步走上規模發展的道路;改變了教師分不進、留不住,學生大量流失的局面,學生享受到了優質教育資源,逐步走上了優質均衡發展的道路。部分年齡大、素質偏低的村小教師到寄宿制學校當生活老師,充分發揮他們耐心細緻的特長,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熱情。

2、寄宿制學校強化了安全管理,保障寄宿學生在校安全。家長將學生交給學校最大的擔心是安全,寄宿制學校最大的壓力也是安全,因此安全管理理所當然是寄宿制學校的第一管理。寄宿制學校陸續安裝校園監控系統,對校園進行全方位全程安全監控。學校實行半封閉管理,住校學生必須完善請假手續才能出校園。家長可以到校看望孩子。學校門衛24小時值班,學校行政和班主任輪流值班(住值班室)。住校學生定牀定位,有序管理,寢室管理人員24小時值班,吃住在學生寢室的值班室,且女生寢室的管理人員必須是女管理人員。寄宿制學校均與當地醫院取得了聯繫,不論什麼時候學生有病,醫生都能及時出診或者候診。

3、寄宿制學校強化了後勤服務和飲食衛生管理,爲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保障。學生正處於身體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寄宿制學校必須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負責。學生每週的食譜公佈在黑板上,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早餐一般是包子、饅頭、稀飯,午餐、晚餐是葷素搭配,都是變換口味做的,買米買菜專人檢查質量,有完善的食品留樣制度和措施,使學生吃得放心,吃得營養。部分學校的食堂可以提供“小炒”,供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選擇。建立試嘗留樣和學生餐前食堂巡視制度,值周教師守候學生用餐制度。爲保證飲食安全,學校一律要求學生自帶餐具。學校早晚爲學生提供洗用熱水(國小生用水由教師調好水溫並放給學生),保證學生生活安全。

4、寄宿制學校強化了全面質量管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寄宿制學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規章制度、管理職責,保障寄宿制學校正常運行,保證學生課外活動、體育鍛煉和良好行爲習慣養成。國小生早上由生活老師帶領鍛鍊身體,晚上看電視(新聞、少兒動畫、國小生禮儀行爲習慣等內容的光碟),自由閱覽、製作手工,每月一次文體活動(表演或者比賽),讓學生玩得高興,過得充實、學得愉快。國中寄宿制學生在保證課外活動和睡眠時間的前提下組織上早晚自習,一般上一節早自習,二至三節晚自習。

5、寄宿制學校建立了家校聯繫制度,形成了教育合力。間週一次家長回執單,瞭解家長對學校的建議和意見,對家長提出的問題有條件的及時整改,暫不具備條件的向家長做好解釋。實行家長訪談日製度,每期不少於一次家長座談會。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辦學條件與家長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全縣寄宿制學校僅能滿足不到40%的學生住宿,加上義務教育學校不收住校費,且住校學生中有50%(今後這一比例還要逐步提高)的學生還能享受生活補助(國中每生每年750元、國小每生每年500元),很多學生及其家長強烈要求住校;由於學校的住宿條件有限,學校根本不能滿足學生及其家長的要求,稍微處理不好就可能導致學生及其家長與學校之間的矛盾。

2、寄宿制學校安全壓力及管理難度將面臨進一步加大。部分學校宿舍、食堂等修建於上世紀60、70年代,消防通道等不達標,供電線路老化。由於住校學生人數增多,爲了滿足學生及其家長的要求,部分學校只能在學生宿舍加牀,有的學校兩個人睡一張牀,有的學校幾十個學生住一間大寢室。安全及衛生防疫隱患多,壓力極大。在爲學生提供後勤服務,如開水供應、熱水供應以及學生學習、紀律、品行等方面的管理難度越來越大。

3、寄宿制學校運轉成本增加,經費嚴重不足。要解決學生住宿問題,學校就得購買牀鋪、牀墊等。由於有住校學生在,必須安排人員進行管理,學校就要增加諸如寢室管理、早晚自習輔導、樓道值班、寢室值班等經費支出。有住宿學生在,水費、電費、維修費等相應增加。而現在的生均公用經費寄宿生和非寄宿生都是一個標準,均爲國小每生每年263元、國中每生每年403元,寄宿制學校經濟壓力很大,住校的學生越多,學校的經濟壓力就越大。

4、寄宿制學校教職工編制緊缺。按照省政府辦公廳文件規定,國小每班不得超過45人,中學每班不得超過50人。目前執行的教職工編制標準爲國小教職工與學生比爲1:23-25,國中教職工與學生比爲1:18-21。現在寄宿制學校沒有增加管理人員編制,全部是由任課教師代管,也就是說一個國中班級兩個多不到三個教職工,除了上完十幾門學科課程以外以外,還要負責寄宿學生的管理。寄宿制學校教師工作壓力大,教師超負荷工作,出現嚴重的身心疲憊,教師隊伍不穩定,不能保證工作質量,學校無法正常運行。

5、寄宿制學校債務沉重。我縣利用社會力量建設學生宿舍的鄉鎮學校有18個,總建築面積24500平方米,總投資1590萬元。近年來,學校收取的住宿費除用於改善學生住宿條件和對住校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外,償還了部分籌建學生宿舍的債務。現仍有債務本金430.81萬元,利息156萬元,共計本息586.81萬元未償還。這些債務均爲學校內部向教師的借款。

四、解決寄宿制學校突出問題的建議

1、加大對寄宿制學校的基礎建設投入,在最短的時間內建設一批適合農村學生住校就讀的食堂、宿舍等基礎設施,以滿足廣大人民羣衆及學生住校就讀的需求。

2、增加寄宿制學校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編制。實施寄宿制學校建設,必須保證學校正常運行,就要增設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編制,至少寄宿制國中師生比保證1:15的比例,國小寄宿制師生比保證1:19的比例,才能保證寄宿制學校有基本管理人員。

3、提高寄宿制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在取消收取住宿費後,必須提高寄宿制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經詳細測算,國中寄宿生每生每年應比非寄宿生高200元以上,國小寄宿生每生每年應比非寄宿生高150元以上,才能保證寄宿制學校的基本運轉。具體情況見附件:宜賓縣觀音鎮國中和宜賓縣高場鎮國中經費收支細目。

4、制定寄宿制學校管理辦法,落實管理責任,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加強寄宿制學校的住宿管理、安全管理、飲食管理、衛生管理和教育教學管理,推進寄宿制學校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

5、目前,學生宿舍未償還債務本金430.81萬元,利息156萬元,共計本息586.81萬元,停收住校費後學校已無償還來源。爲確保社會穩定和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建議由縣以上政府按比例分攤迅速安排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