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農村社會保障報告多篇

農村社會保障報告多篇

【第1篇】2022關於農村社會保障調查報告

農村社會保障是關係農民切身利益的社會熱點問題。黨的xx大報告中提出了努力使全體人民“老有所養”,“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目標任務。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社會保障問題,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加大公共財政投入,讓所有農民都能夠享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確保改革發展成果能夠惠及農民,充分發揮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安全網”、“平衡器”和“穩定器”作用,解決了農民羣衆的生產生活後顧之憂。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1、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基本情況。我市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從1992年起開展,由民政部門組織實施,1999年移交勞動保障部門管理。經過十六年的積極探索,已建立了市、鎮(街)、村三級工作網絡,形成了一支專(兼)職農保工作隊伍。截止xx年底全市共有27萬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適齡參保率100%,積累基金6896萬元,現有36899人領取養老金,最高領取金額1115元/月,最低領取金額2元/月。全市經批准徵用土地面積19785畝,涉及魯城、陵城、時莊等8個鄉鎮(街道),其中城市規劃區內經批准徵用土地面積10368畝,涉及村民12996人,其他鄉鎮因修建高速公路等被批准徵用土地面積9417畝。採煤塌陷地22022畝,涉及2個鄉鎮,16個村。調查顯示,全市失地農民中,法定退休年齡(男60歲,女50歲)以上人口占失地農民總數21%,遠遠高於全市人口老齡化平均水平,大部分老年人沒有正常收入,只能靠有限的土地補償費勉強維持生活,養老沒有保障。我市現有鄉鎮企業217戶,共有職工10200人。但由於鄉鎮企業主大多法律意識淡薄,認識不到位,目前參加養老保險登記和繳納保險的有31戶,涉及參保人員1745人。

2、農村合作醫療情況。作爲全省首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市之一,我市自xx年以來,堅持政府引導、羣衆自願、穩步推進、逐步提高的原則,積極探索形成了籌資、取消轉診、就診報銷一卡通、無線上網報銷等一系列良好工作機制,初步建立起符合實際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今年1-8月份已累計報銷補償農民合作醫療費1965.12萬元,受益人口43.65萬人次,參合率、受益率均居全省前列。

3、農村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工作情況。xx年,我市共審批農村低保對象4381戶、10905人,1-6月份月人均補助42元,月均發放農村低保金51.3萬元,年發放農村低保資金將達到615.6萬元。截至今年8月份,已發放低保金366.4萬元。全部實現了社會化發放,一戶一存摺,確保了資金的安全、有效。同去年相比,保障覆蓋面、保障標準、保障資金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中,保障人員增加2140戶、6534人,月人均補助增加27元,年發放低保金增加482.6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部分領導幹部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還未能把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資金投入不足,推動力度不大。部分基層幹部缺乏積極性,有畏難情緒,有的認爲要辦的大事急事很多,沒有時間、精力解決社會保障問題;有的認爲社會保障工作投入太大,等有了經濟實力再去解決;還有一種是將適當的收費和減輕農民負擔簡單地對立起來,認爲去向農民收取費用不合時宜。從保障對象農民來看,也存在種種模糊的認識。有的擔心國家政策多變,對參保後是否能拿到養老金心存疑慮;有的甚至認爲繳納保費是政府的亂收費行爲,存在牴觸情緒。反映在農村合作醫療上,農民對合作醫療制度信心不足,認爲合作醫療統籌力度太小,解決不了看病的大問題,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有的只注重溫飽,健康投入意識差;還有相當比例的農民存在投機心理,認爲自己身體好,參加合作醫療的錢互助給他人,自己吃虧了,不願參加等,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了合作醫療的參加率。

(二)進展不平衡。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方面:一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困難較大。按照現行參保辦法,農民20歲開始參保,若60歲時要領取300元養老金,必須每年繳納1020元,連續繳納40年。雖然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00元,具備了建立農村養老保險的條件,但很多農民收入在平均數以下,如果扣除生活消費支出後,其可支配收入有限。尤其40歲以上的羣體參保困難更大,他們的子女教育開支較大,而他們參保繳費時間短,繳費標準高,成爲參保的弱勢羣體。市、鄉兩級財政每年給每個參保農民的補貼較少,大部分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實力較弱,補助能力有限。調查發現,許多農民認爲,由於政府補貼和集體補助較少,目前的繳費機制基本等同於“自己吃自己”,還不如自己存銀行,參保積極性不高。此外,農村養老保險沒有社會統籌基金,缺乏社會保險資金的共濟。二是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不完善。省政府115號文件對建立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籌集渠道和比例已做出規定,但由於沒有強制性要求,在我市財政相對困難,大多數鄉村經濟基礎薄弱,被徵地農民缺乏社會保障意識的情況下,保障資金籌集很難落實到位。三是鄉鎮企業養老保險擴面難度大。鄉鎮企業中勞動密集型企業和農副產品加工型企業多,中小型企業多,原始積累少,經濟實力差。目前企業普遍不景氣,職工收入比較低,要普遍建立鄉鎮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困難較大。鄉鎮企業有着靈活機制,企業職工有活就上班,沒活就回家種地。哪家企業效益好,工資高,職工就往哪流動,增加了保險的管理成本,也給鄉鎮企業職工參保帶來了較大困難。

農村合作醫療方面:由於籌資額度仍較低,加之我市經濟增幅不快,農民收入增幅趨緩,而藥品價格及醫療費用不斷增高,農民抵禦大病風險的能力相對較低。由於大病醫療救助制度還沒很好地建立起來,救助基金沒有穩定的來源渠道,基金數量少,弱勢羣體的醫療保障問題未能徹底得到解決。特別是一些偏遠山區和經濟貧困鄉鎮,農民低薄的收入只能維持養家餬口,遇到疾病只能“小病磨、大病拖”,實在堅持不下去則靠東借西湊,變賣糧食或牲畜來支付醫藥費,以致債臺高築。“一人得病,全家返貧”。調研中一些羣衆深有感觸地說:“不怕貧窮,只怕生病,窮可以致富,病特別是大病,足以傾家蕩產。”鄉鎮合作醫療機構管理體制不理順,工作人員從衛生院臨時抽調,無編制和預算經費,難以保證長期運轉。

農村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工作方面:一是低保戶“進來容易出去難”問題。按照上級要求,我市已兩次提高救助標準,由去年的月人均25元提高到目前的52元。一些有勞動能力的低保戶產生了“等、靠、要”的依賴思想,進來了就不想出去,容易產生“養懶漢”現象。加上審批過程中對低保戶家庭經常性收入覈准難,隱性收入、金融性收入覈查難,導致部分低保戶家庭實際收入雖然高於低保標準,但仍然被列入低保對象。二是低保工作機構不健全。鄉鎮無低保工作機構,由民政辦兼職,村(居)委會則由村(居)會計兼職,農村低保面廣、量大、要求高,又無專職人員,造成了低保工作被動,規範化程度不高。三是醫療救助費用報銷機制不合理。不管是合作醫療還是醫療救助費用報銷,目前實行的都是先墊再報的制度,即先由個人把醫療費用支付給醫療機構,再由個人向有關部門和組織進行申報,覈實後補給個人。但部分困難家庭對墊資部分顯得力不從心,影響醫治效果,迫切要求個人在支付醫療費用時把報銷部分直接扣除。農村社會福利工作有待加強。特別是農村老年人的福利目前僅僅停留在對“五保”老人的生活保障上,需進一步探索建立普惠式的老年人社會福利機制。

(三)資金壓力過大。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需要強有力的資金支撐,資金主要來源於三大塊,分別是農民個人、財政補助和村級集體資金的支持。從農民這個羣體看,除困難戶外,大多數農民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投入到自己的社會保障。資金壓力主要是財政壓力和村級集體資金的壓力,如果財政和集體資金投入不足,不能發揮導向作用,則勢必影響農民投入的積極性,影響整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程。

(四)管理體制不理順。目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現狀是城鄉分割、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各自爲政。條塊之間既無統一的管理機構,也無統一的管理辦法。從管理機構上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民工和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主要歸勞動保障部門管理,醫療保障主要歸衛生部門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優撫安置、救災救濟、老年人社會福利歸民政部門管理。一些部門、鄉村也制定了社會保障辦法和規定,如人武部、計生委、組織部、教育局、殘聯和慈善總會等,對義務兵、獨生子女戶、村組幹部、殘疾人、特困戶的社會保障都有相應的指導意見,各自爲政,條線分割;部分商業保險公司也對部分農民搞了保險,形成了“多龍治水”的管理格局。由於這些部門所處地位和利益關係不同,在社會保障的管理和決策上經常發生矛盾。政府和農民雖然不斷增加合作醫療投入,醫療費用卻越漲越高,農民普遍感到“有病看不起、有病看不好”,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顯得越來越緊迫。同時,保險資金的監管力度也需要進一步加大,國內、省內涉及保險資金方面的違紀違法案件屢見不鮮,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汲取教訓,強化監管。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難度大的系統工程。只有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才能保證其健康順利發展。一是要健全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建立健全“統分結合、各負其責”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由黨政主要負責人掛帥,由勞動保障、衛生、民政、財政、農業、國土資源等部門爲成員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負責規劃實施和資金徵收、管理、經營、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推進各部門、各條線優勢資源整合。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工作職責,明確各項目標任務,並把任務逐年逐項分解落實到相關職責部門,定期檢查考覈,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二是要加強宣傳引導和政策教育。採取多種靈活有效的方式,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重要性、緊迫性的宣傳力度,加強農民保障意識教育,增強農民的自我保障意識,提高農民參與的自覺性,營造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的良好氛圍。三是要實行試點先行和典型引路。針對保障體系建設的薄弱環節,積極穩妥地開展試點,不斷探索和積累經驗。近期可先行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農村社會福利特別是老年人社會福利工作試點。同時,要認真總結推廣各地在農村社會保障工作實踐中的新經驗、新途徑、新方法,樹好典型,建好樣板。

(二)積極探索創新,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要積極創新,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開展改革、探索和實踐,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一是加大資金投入,採取政府補貼、集體補助和個人繳費相結合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集方式,政府出資的比例可以低起點,隨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逐步調整,增強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吸引力,鼓勵農民參保。二是認真解決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城市規劃區內的被徵地農民可納入城鎮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其基本生活。城市規劃區外被徵地農民,凡已建立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和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按有關規定將其納入相應的保障範圍。鄉鎮(街道)將被徵收土地後留有的土地用於興辦集體經濟的,可將其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用於被徵地農民生活補助。已就業的被徵地農民,應依法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尚未就業的,可引導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條件的地方,可引導被徵地農民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三是妥善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對省政府115號文件下發前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問題,應本着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按照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妥善解決其就業和保障問題。個人有能力全額承擔繳費的被徵地農民,可參加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具有部分繳費能力的被徵地農民,可引導其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生活困難且無工作能力的被徵地農民,應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已由農民轉爲城鎮居民的,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納入城鎮養老、醫療、低保等社會保障。四是調整現行城鄉養老保險政策。採取有力措施,要求農村各類企業必須爲其從業人員,尤其是已簽訂勞動合同、穩定就業的農民工,繳納用工期間的養老保險金。爲減輕企業負擔和增強經濟活力,可採取調節繳費基數的過渡辦法,低水平納入,逐步規範,增強企業的參保繳費意識,強化企業的繳費責任。五是建立農村無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規定60週歲以上的無子女村民,其承包田收歸集體,每月給予一定的老年基本生活保障金,資金由市、鄉財政籌集,解決這個羣體的養老問題。

(三)深化合作醫療,切實保障農民羣衆健康。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議出臺可操作性的農村衛生事業補助政策,明確市縣(市)及鄉鎮對衛生事業的具體財政補助標準或最低標準,保證衛生事業經費增長幅度不低於同期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將鄉鎮衛生人員工資列入財政預算,實行全額撥款,解除後顧之憂,使他們安心在基層工作。加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基礎設施建設、着力解決醫療設備簡陋等問題。二是加快推行普及型合作醫療。在堅持做好大病統籌的基礎上,認真總結普及型合作醫療工作的經驗,加快推行普及型合作醫療,不斷擴大受益面。充分考慮資金可承受能力,合理增加門診報銷比例,適當提高封頂線,增強普及型合作醫療的吸引力。三是認真解決費用報銷和資金籌集等環節中的問題。抓緊實行實時報銷辦法,使參保羣衆在與醫療機構結算時,只支付個人負擔費用,其餘可報銷費用直接扣除,簡化報銷程序,方便參保羣衆。針對籌資成本較高的問題,因地制宜改進繳費辦法,可在堅持居民自願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與農民簽訂數年期的合同或協議,實行與電費或其他公用事業經費類似的扣繳、繳費卡代繳等方式,方便居民繳費。要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深化醫務人員醫德醫風教育,加強對醫療費用的監督,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爲合作醫療工作健康發展提供保障。也可在合作醫療工作中引入社會化管理機制,由商業保險公司負責業務管理和保險金髮放,讓政府騰出更多精力解決更宏觀層面的問題,也確保了醫保基金的科學管理,杜絕了醫保問題上的腐敗行爲,這一做法可以借鑑。

(四)堅持分類實施,提高農村社會救助和福利水平。一是堅持分層分類、標準有別的原則。根據困難羣衆致貧、致困的不同程度和情況,實施分層分類救助。救助範圍要逐漸從絕對貧困向相對貧困拓展,在政策設計上體現“斜坡效應”,改變過去救助政策只聚焦低保羣體的“高臺效應”。對家庭收入在低保標準以下的困難家庭,要確保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及相應的各項幫扶優惠政策;對家庭收入在低保標準120%以內的困難家庭,應在就醫、就業、就學、住房、法律等方面給予援助;對家庭收入在低保標準150%以內的困難家庭,應在醫療、法律方面給予救助和援助。對因家庭人員長期患病造成醫藥費支出已超出其家庭經濟收入並造成生活特別困難的羣衆,政府也將其列入救助範圍,重點給予醫療救助。二是不斷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動態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應保盡保、應退盡退機制。凡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都要及時給予救助,確保應保盡保。對低保家庭收入發生變化的,要按程序及時增發或減發保障金。對家庭人均收入高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救助對象,要按規定辦理退保手續,確保應退盡退。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覈查機制。對新申報低保戶家庭必須實行公示,對無法確定其真實情況的,一種方法是推行村幹部、鄰居和村民代表議事會議討論決定;另一種方法是通過法律程序對其存款等進行查證覈實。要堅持救助和扶本相統一,在對救助對象實施救助的同時,挖掘他們的潛力,建立就業幫扶機制,鼓勵低保對象就業。也可對有勞動力的家庭實行限期救助,即根據勞動力的年齡、身體狀況,確定最長救助期限,超過期限的,實施減免,以切實解決好“養懶漢”現象。三是完善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和農村老年人福利制度。積極推進農村敬老院設施建設,改善文化、娛樂、健身等基礎設施,有條件的敬老院可適當安排生產生活用地,讓尚有一定勞動能力和勞動願望的人員從事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給予必要的報酬,改善其生活。注重敬老院資源的合理利用,在滿足集中供養要求的前提下,開展低收費寄養活動,逐步實現以院養院,使其成爲農村養老的重要場所和福利服務中心。探索建立普惠式高齡老人生活補助制度,對高齡農民,分段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使老年人真正分享到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四是加大對我市農村低保對象的資金補助力度。市財政對我市的補助比例,低於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其他縣市,需要省、市財政提高補助標準,緩解我市低保資金缺口大的現狀。

(五)加強監督管理,提高保障機構的組織效率和制度效率。一是搞好科學規劃。通過規劃的制定、實施來提高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層次。一方面,要明確整個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主要目標和任務要求,重點對近五年的工作任務作出規劃,提出目標。另一方面,要根據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分別制定出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合作醫療、農村社會救助體系、農村社會福利體系建設等實施辦法,努力形成配套聯動的政策體系。二是健全制度。通過科學管理增強體系建設的實效。建立健全適合實際工作需要的業務、財務、基金和檔案管理等各項規章制度,實行崗位目標責任制,強化約束和激勵機制。完善工作規程,大力推行和普及規範化操作。三是強化監督。嚴格監督和檢查,實行業務公開和信息定期發佈制度,增加工作的透明度。突出抓好重點領域的督查,定期或不定期檢查,保證工作進度和資金安全,杜絕違紀違法現象發生。嚴肅查處違紀違法現象,切實保障羣衆利益。四是重視設施建設。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和網絡的覆蓋面,建設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和服務體系,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的現代化水平。

【第2篇】暑期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調查報告

7月15日xx大學xx學院旅外系,體育旅遊與外語系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來到xx市xx縣xx鄉xx村,通過訪談、實地觀察等形式瞭解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現狀,其中,主要是農村社會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障。同時,調查了學校及村民對於社會醫療保險體系的認可和支持程度。我們在村衛生站進行調查

一、調研結果

農村社會保障的發展和推動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健康發展,也關係到農村社會的穩定。我國農村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區域差距大,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深化農村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是一項十分複雜艱鉅的任務。長期以來農村醫療事業發展緩慢,醫療人員缺乏專業性,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造成農村地區抵禦災害、疫病的能力較低。而農村養老保險體制的實施更是不全面,養老基本靠子女撫養。因此,農村居民受到的健康、生命威脅也較大。農村居民肩負着夯實國家經濟基礎的重任,農民健康狀況與農村醫療保險服務是國家醫療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03年起在全國部分縣(市)試點,到20xx年逐步實現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 。我們與張爺爺交流農村合作醫療

爲了能夠深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服務於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大局,走進基層,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制及農村養老保險體制在廣大農村地區的實施狀況,體育旅遊與外語系暑期社會實踐小隊於7月15日到南陽市社旗縣下窪鄉山口村進行爲期3天的社會調查。在活動前期,我們小分隊的宣傳和組織人員針對當地居民準備了調查問題:

第一、您是否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第二、對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您瞭解多少;

第三、您覺得今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農民個人繳費標準爲每人每年60元合理嗎;

第四、您認爲新農村醫療的補償程序方便嗎;

第五、您認爲目前鄉鎮醫院需要改善的方面是什麼;

第六、請簡單的說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益處,可以舉身邊的例子來說明;

第七、您參加了農村養老保險了嗎

第八、您對農村養老問題有什麼看法

第九、您希望我們的政府接下再爲該體系做些什麼;我們深入農家看農村養老制度

二、調查內容

7月15日,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來在xx市xx縣xx鄉xx村的診所內,採訪了該診所僅有的一位醫生,在談話中我們瞭解到本村村民絕大多數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基本實現了全家參險。新型農村醫療保險覆蓋面較廣,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而劉醫生反映基本的醫療器械不足,一些常規的身體檢查無法完成。

暑期社會實踐小組還對村民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及農村養老問題進行了解。村民劉阿姨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只是偶爾關注,對此不是很瞭解,但是她認爲新農合補償程序非常方便,報銷很簡單,對該體系十分滿意。村民劉大爺,今年72歲,但是因身份證信息錯誤並無參加養老保險,現在由子女出錢撫養。村民王大爺,今年60歲,參加了養老保險,已經開始領取養老保險金,每月可以領取七十多元錢,現在跟着子女生活。

三、相關建議及結論

1、增加農村基本醫療器械,完善農村醫療環境;

針對農村醫療器械設施不完善,醫療環境較爲簡陋,我們應爲農村提供基本的醫療器械,改善村民的就醫環境。

2、加強農村醫護隊伍培養,吸收新鮮血脈;

農村醫護力量不足,醫療人員太少,水平不高,影響村民就醫質量。爲提高村民就醫安全度,最基本的應該是加強醫護力量培養。醫護隊伍的不斷壯大,需要吸收有活動的新鮮力量,鼓勵當代醫學大學生到農村就業。

3、完善農村社會養老體制,弘揚中國“孝”文化就農村養老問題的交談

農村生活條件較差,子女外出務工較爲普遍,農村養老問題日益嚴重,完善農村社會養老體制迫在眉睫。弘揚中華“孝”的文化,培養大家尊老愛幼的優秀品格,可以更好的爲老人提供養老的港灣。

【第3篇】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社會保障情況調研報告範文示例

郊區根據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推進新農村建設,形成了“近郊城市化、遠郊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城鄉一體化”這一明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發展戰略。目的是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一目的體現着社會的公平正義,但由於傳統城鄉二元結構模式的影響,在城市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的同時,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卻存在相關問題,因此,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如果能夠完善和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制度的建設,對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推進農村人口的城鎮化進程,促進傳統農業的產業化發展,緩解農村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撫養壓力有巨大的作用。必將更加有利於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維護好社會穩定,對於促進城鄉一體化和共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顯化村現行社會保障的主要方式

通過對xxxx年顯化村社會保障制度實施情況的調查和研究,顯化村現行的養老保障方式總要有以下幾種:

1、家庭保障方式。

可以說,“以家爲主”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家庭倫理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保障家庭生活的重要作用。對於保障和維持年老體衰的人羣的生活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家庭保障,包括贍養老人和哺育幼兒不僅僅被視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被上升到政策和法律層面。《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確認了老年人被贍養的權利,以及從側面規定了年輕兒女有義務撫養老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xx”計劃和xxxx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農村養老以家庭保障爲主”。實際上,家庭贍養一直是我國農村養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家庭贍養形式中最主要的又是子女供養。根據顯化村的統計,按照六十歲以上人員統計,目前顯化村完全由家庭撫養的老人有xxx人,這些老人的撫養費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這部分家庭的人均純收入的增長有點困難。

2、五保保障方式。

農村五保指依在吃、穿、住、醫、葬方面給予村民的生活照料和物質幫助。根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規定,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週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對未滿16週歲或者已滿16週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的供養對象,保障他們依法接受義務教育所需費用。顯化村目前享受五保政策的有x人,這五位老人基本上的由顯化村給予照顧和幫助,生活情況良好。

3、優待撫卹保障方式。

準確來說,這一種保障方式並不能說是一種常態化的保障方式,因爲這種保障方式具有特殊性性,其保障對象爲老紅軍、複員軍人、烈軍屬、傷殘軍人等。根據有關政策,對這些人給予不同的優待撫卹,其業務由村民政負責管理。因此,嚴格意義上講,優待撫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農村社會保障。但是該保障方式對於這部分人羣的生活優撫還是具有一定意義的。根據統計,顯化目前有x人享受此類社會保障方式。

4、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根據《xx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x政[xxxx]xxx號)和《xxx市人民政府轉發xx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x政[xxxx]x號),年滿60週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人可按月領取養老金,其中對於已按《xx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x政[xxxx]xx號)參保繳費的女性農村居民,待遇領取年齡仍爲55週歲。顯化村現有xxx戶,人口xxxx人,符合社會保障的有xxx人,整體上說,對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絕大部門農民是認同和歡迎的。

5、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

這項保障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在各地現行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基礎上,針對農村只有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的計劃生育家庭,在夫婦年滿60周以後,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安排專項資金,享受年均不低於xxx元的獎勵扶助金,直到亡故爲止。實施該項政策的目的,是通過對實施了計劃生育的家庭給予經濟獎勵和扶助,部分解決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的養老困難問題,形成利益導向機制,以更好地推進農村計劃生育工作。顯化村目前的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分爲獎扶對象7人,特扶對象暫時沒有符合條件的人員,雙提對象x人。

6 、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

該項制度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爲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是當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爲農民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不僅爲農村社會成員提供一般的門診和住院服務,而且承擔着兒童計劃免疫、婦女孕產期保健、計劃生育、地方病疫情監測等任務,並按照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開展各種疾病預防工作,對保障廣大農民健康發揮着多方面的積極作用。顯化村目前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爲2389人,基本上覆蓋所有長居於顯化的農村居民,對於該項制度,農民普遍表示很有價值。

7、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該項制度的具體內容是:對家庭人均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貧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進行差額補助。顯化村歷來重點最低生活保障人員的資格評選和認定工作,在堅持“應保盡保”的原則的同時,注意被保人的生活情況變化,適當、適時的調整,使得應該保的人享受到政策,可以保也可以不保的人民主評選,不可以保的人堅決不保。在xx年最新的最低生活保障名單中,保障了xx戶,xx人。在公示之內,無任何異議!

除上述主要的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方式外,顯化村對於自然災害專項救助、特困救助等臨時救助和保障措施,也執行到位,對顯化村重點貧困對象予以適當的生活救濟。

二、顯化村社會保障狀況及原因

xxxx年,顯化村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均按照相關政策執行和依據顯化村的具體實際做過適當的調整,比如在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開展中,在村級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對於所有長居於顯化村的居民,村委會先行爲每人墊付了xx元,墊付金額xxxxx元,爲該政策的執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顯化村的社會保障情況仍然不是十分樂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羣衆對於自身的社會保障不熱心,缺乏認識。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爲例,該保險於已於開始xxxx年開始推廣,但xxxx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繼續開展實施的階段,依然有很多農民對此有深深的顧慮。

究其原因這首先是由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決定的;其次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可能在農村各項負擔降低的情況下,人們並不認爲養老是一種問題,傳統的思想和思維方式依然束縛着這一政策的推行和執行力度;有部分農民擔心這是保險是不是和公司做生意,擔心繳的錢不知去向,這是極少部分的言論。

(二)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效果不是很理想現有的農村合作醫療大部分以“保小病”爲主,部分農民對於減免掛號費和輔助檢查費的態度是無關痛癢,致使普通患者對此也缺乏熱情。此外,作爲合作醫療載體的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水平並不能讓農民信服,在調查的過程中,很多農民認爲鎮醫院就是看看感冒,掛掛吊水的地方,對於鎮醫院檢查大病的能力,都表示懷疑,更願意去市區的醫院,因此導致很多農民對於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產生了不冷不熱的態度。

(三)政策的不連貫性也是導致農民對部分政策產生疑慮的重要原因。主要體現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中關於女性享受保障年齡的規定。根據《xx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x政[xxxx]xx號)參保繳費的女性農村居民,待遇領取年齡仍爲55週歲。但是今年女性享受此項社會保障的年齡和男性相同,均爲60週歲,因此,很多人對此產生了質疑。此外,自然災害專項救助、特困救助等臨時救助方式在救助方式普遍使用打卡的方式,但是這些臨時的、特殊的救助在這些資金到位之前村裏均已墊付相關救助資金,採取打卡方式,將會產生村裏墊付資金無法收回,若村裏不採取墊付方式,將導致受災人的生活困難,這種尷尬的情況。長期困擾着基層的救助工作。

三、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議

(一)總體思路。

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符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總體思路是:從實際出發,以保障農民基本生活爲目的,以制度建設爲核心,分重點(先保障農村中相對弱勢的羣體,再一般羣衆),分人羣(先思想觀念接受能強者,後影響接受能力弱者),分項目(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合作醫療等基礎性項目,再養老保險等大型項目),分批次(先完成可以完成的項目,再推進其他項目,先易後難)進行。

(二)具體建議

1、繼續強化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執行和篩選力度。安徽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經取得了顯着的成效,“應保盡保”的政策有力地保障了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這不僅體現了公平性,也有利於農村社會秩序的穩定。首先要合理界定所選擇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的保障對象應該是那些供養係數較高的家庭、殘疾人、病人和家庭有突發事件的人。村級系統內,村民之間的瞭解程度比較高,村級民政負責人應定期覈查受保對象的生活情況,避免形成養懶漢的傾向,影響其他人對於評選低保人員制度的公平性產生異議,影響社會和諧。其次農村保障金的發放形式與城鎮一樣,財政按指定賬號劃撥資金,由銀行統一發放。這樣可以減少中間環節,減輕了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又方便了羣衆,有利於各級資金的及時到位,還提高了透明度。但是,如前所述,在經層工作中,尤其關於社會救助上,打卡制度的優勢和劣勢是並存的,具體應該怎麼操作,還待進一步研討。

2、大力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首先農村合作醫療的定位仍然有待進一步商榷。農村合作醫療若要真正緩解或者根除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就要“保大病”,這也是廣大農民真正需要的。但是“保小病”確實有困難,更何況是“保大病”;若提高繳費標準,則會影響農民的參保積極性。但倘若換一種角度考慮,在不提高繳費標準的情況下也可能“保大病”:大病的發生概率畢竟較低,若參保率較高,則可以用全體的繳費資助大病患者,以體現保險的“互助”精神。但這一思路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試點和實驗。其次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開展應與衛生體制改革緊密結合。農村合作醫療離不開縣、鄉、村的衛生機構,同樣離不開醫療管理體制、收費政策、藥品監督檢查等相關制度。只有各項制度的關係理順了,衛生機構的運轉良性正常了,才能切實滿足廣大農民羣衆的醫療需要。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將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三農”問題核心在於增加農民收入,重點是減少農民開支、減輕農民負擔,關鍵在於降低農民的風險。降低農民風險最根本、最有效的辦法是給予農民國民待遇,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使農民與城市居民一樣享有社會保障,改變長期以來社會保障對象範圍的侷限性,改變這種有悖於社會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從而更好的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第4篇】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構建和諧村鎮中的作用的調研報告

一、本項研究的理論意義與實際意義

在現代社會中,社會保障制度是實現公民的生存權利以及其他人權的保障,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受社會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也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我國當前的社會生活中,建立完善的、包括城市和農村在內的覆蓋全體社會成員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是爲體現每一公民的生存權和其他人權,也是爲實現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所必須。

我國城鄉存在的二元社會保障結構,強化了二元經濟結構,阻礙了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二元社會保障結構擴大了城鄉業已存在的差距,阻礙了社會結構轉型與中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基本方向。社會政策的走勢要指向城鄉一體化,將二元制度引向一元制度的方向。因此,我們要整合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間接推進城鄉一體化,保護農村居民中的弱勢人口並促使絕大多數農村居民免於淪爲弱勢羣體。

建構社會主義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應該覆蓋所有地區的,不僅僅是城市地區,還應該包括農村地區。而社會主義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也應該覆蓋一般地區和富裕地區。在這種背景下,本課題的研究是有着現實意義的,建立和完善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將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消除二元結構,推進我國的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社會主義公平。並且,研究××區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構是有着特殊的意義的,對於構建和諧村鎮、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國內外同類課題的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西方發達國家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相對於緘市職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要晚一些。由於自然、歷史、經濟和社會情景各不相同,各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千差萬別,即使有些國家和地區大的方面相近,但其具體做法和管理方式也不一樣。而且,有些國家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上剛剛起步,一些落後國家甚至還未能觸及,而某些國家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歷史比較長,在其發展過程中經過了不斷的調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符合他們本國實際的比較完備的制度。在西方發達國家,社會保險與社會福利有着密切的聯繫,所以,有些西方發達國家稱社會保險爲社會福利保險。社會救助在西方發達國家一般指賑濟性保障待遇,即社會救濟,救助對象主要是國家公佈的法定的最低生活水平以下的全體公民。由於經濟和社會差異與社會政策及歷史傳統的不同,西方發達國家實施的農村社會保障的內容是不同的,但不外乎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事故保險、失業保險、災害保險等,其中養老保險是最普遍、涉及人數最多、最複雜、影響最大的農村社會保障項目,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主體。

2.國內研究現狀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認爲社會保障己包含在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之中,所以社會保障問題的研究被忽視,沒有形成我國的社會保障理論。在實踐中,主要借鑑前蘇聯模式。1951年,政務院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社會保險法規,奠定了中國社會保障工作的基礎。可是這部法規並沒有涉及農村、農民。

隨着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形成,以農村社區經濟爲基礎的社會保障應運而生,即人民公社和農業生產隊體制下的合作醫療、五保戶供養、養老院等社區性的社會保障與家庭共同負擔了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的職能,並在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中確實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於這種歷史現實,便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城鄉二元社會保障制度,在理論研究上也都是就城市與農村分別進行的。

在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及農村計劃生育政策的大力推行背景下,中國農村老齡人口的養老成爲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桎梏,1992年民政部頒佈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開始在全國縣鎮推行。經過多年的努力,試點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如試點工作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農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等,所以在實施中難度相當大。

隨着農村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村出現了大量的棄老,虐老現象,使農村養老再度成爲嚴重的社會問題。1995年全國民政廳局長會議提出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止1997年底,有997個縣、市建立了這項制度。但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與改革仍任重道遠。有關學者認爲:在農村開展社會保障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正確理解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任務和目標,這一目標並不是要求在全國建立同一項目和同一標準的保障體系,而是着重在制度建設方面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至於保障的模式、保障項目和標準則可因地制宜,自主選擇,量力而行。也有學者認爲由中國二元結構所決定,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的二元社會保障格局還無法改變,城鄉社會保障的建立與改革應從實際出發,分別發展與生產力相適應的社會保障模式,尤其對已非農化、城鎮化農民的社會保障更應引起重視。因此,在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框架設計中增加農村社會保障的內容是可行的。目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問題已實質性地被納入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體系中,它將成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和理論研究的契機。

三、研究的重點、難點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將從××區農村社會保障的現狀入手,以構建××區和諧村鎮建設爲本,根據××區農村社會保障模式,重點分析其在構建和諧村鎮中的作用,並通過實地調研,找出問題,根據××農村的發展現狀,提出對策。

四、研究方法

1.比較分析方法。通過對國內外、不同地區的社會保障制度模式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探討社會保障發展運行的一般規律,吸取外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教訓,吸收和借鑑他們的有益經驗,以期爲××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模式的構造找到可借鑑的經驗。

2.綜合系統分析法。運用綜合系統分析法,對××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進行全面、總體考察,提出完善和發展的新思路,進一步突出其在構建農村和諧村鎮中的重要地位。

五、創新之處

本文通過對××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分析研究,針對××區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現狀,找出構造××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目標模式、市場模式及轉型模式,各模式之間具有互動關係,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存在着由低級模式向高級模式的轉換升級過程。

【第5篇】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社會保障情況調研報告

郊區根據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推進新農村建設,形成了“近郊城市化、遠郊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城鄉一體化”這一明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發展戰略。目的是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一目的體現着社會的公平正義,但由於傳統城鄉二元結構模式的影響,在城市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的同時,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卻存在相關問題,因此,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如果能夠完善和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制度的建設,對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推進農村人口的城鎮化進程,促進傳統農業的產業化發展,緩解農村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撫養壓力有巨大的作用。必將更加有利於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維護好社會穩定,對於促進城鄉一體化和共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顯化村現行社會保障的主要方式

通過對xxxx年顯化村社會保障制度實施情況的調查和研究,顯化村現行的養老保障方式總要有以下幾種:

1、家庭保障方式。可以說,“以家爲主”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家庭倫理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保障家庭生活的重要作用。對於保障和維持年老體衰的人羣的生活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家庭保障,包括贍養老人和哺育幼兒不僅僅被視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被上升到政策和法律層面。《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確認了老年人被贍養的權利,以及從側面規定了年輕兒女有義務撫養老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xx”計劃和xxxx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農村養老以家庭保障爲主”。實際上,家庭贍養一直是我國農村養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家庭贍養形式中最主要的又是子女供養。根據顯化村的統計,按照六十歲以上人員統計,目前顯化村完全由家庭撫養的老人有xxx人,這些老人的撫養費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這部分家庭的人均純收入的增長有點困難。

2、五保保障方式。農村五保指依在吃、穿、住、醫、葬方面給予村民的生活照料和物質幫助。根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規定,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週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對未滿16週歲或者已滿16週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的供養對象,保障他們依法接受義務教育所需費用。顯化村目前享受五保政策的有x人,這五位老人基本上的由顯化村給予照顧和幫助,生活情況良好。

3、優待撫卹保障方式。準確來說,這一種保障方式並不能說是一種常態化的保障方式,因爲這種保障方式具有特殊性性,其保障對象爲老紅軍、複員軍人、烈軍屬、傷殘軍人等。根據有關政策,對這些人給予不同的優待撫卹,其業務由村民政負責管理。因此,嚴格意義上講,優待撫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農村社會保障。但是該保障方式對於這部分人羣的生活優撫還是具有一定意義的。根據統計,顯化目前有x人享受此類社會保障方式。

4、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根據《xx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x政[xxxx]xxx號)和《xxx市人民政府轉發xx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x政[xxxx]x號),年滿60週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人可按月領取養老金,其中對於已按《xx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x政[xxxx]xx號)參保繳費的女性農村居民,待遇領取年齡仍爲55週歲。顯化村現有xxx戶,人口xxxx人,符合社會保障的有xxx人,整體上說,對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絕大部門農民是認同和歡迎的。

5、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這項保障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在各地現行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基礎上,針對農村只有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的計劃生育家庭,在夫婦年滿60周以後,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安排專項資金,享受年均不低於xxx元的獎勵扶助金,直到亡故爲止。實施該項政策的目的,是通過對實施了計劃生育的家庭給予經濟獎勵和扶助,部分解決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的養老困難問題,形成利益導向機制,以更好地推進農村計劃生育工作。顯化村目前的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分爲獎扶對象7人,特扶對象暫時沒有符合條件的人員,雙提對象x人。

6 、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該項制度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爲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是當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爲農民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不僅爲農村社會成員提供一般的門診和住院服務,而且承擔着兒童計劃免疫、婦女孕產期保健、計劃生育、地方病疫情監測等任務,並按照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開展各種疾病預防工作,對保障廣大農民健康發揮着多方面的積極作用。顯化村目前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爲2389人,基本上覆蓋所有長居於顯化的農村居民,對於該項制度,農民普遍表示很有價值。

7、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該項制度的具體內容是:對家庭人均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貧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進行差額補助。顯化村歷來重點最低生活保障人員的資格評選和認定工作,在堅持“應保盡保”的原則的同時,注意被保人的生活情況變化,適當、適時的調整,使得應該保的人享受到政策,可以保也可以不保的人民主評選,不可以保的人堅決不保。在XX年最新的最低生活保障名單中,保障了xx戶,xx人。在公示之內,無任何異議!

除上述主要的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方式外,顯化村對於自然災害專項救助、特困救助等臨時救助和保障措施,也執行到位,對顯化村重點貧困對象予以適當的生活救濟。

二、顯化村社會保障狀況及原因

xxxx年,顯化村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均按照相關政策執行和依據顯化村的具體實際做過適當的調整,比如在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開展中,在村級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對於所有長居於顯化村的居民,村委會先行爲每人墊付了xx元,墊付金額xxxxx元,爲該政策的執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顯化村的社會保障情況仍然不是十分樂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羣衆對於自身的社會保障不熱心,缺乏認識。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爲例,該保險於已於開始xxxx年開始推廣,但xxxx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繼續開展實施的階段,依然有很多農民對此有深深的顧慮。

究其原因這首先是由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決定的;其次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可能在農村各項負擔降低的情況下,人們並不認爲養老是一種問題,傳統的思想和思維方式依然束縛着這一政策的推行和執行力度;有部分農民擔心這是保險是不是和公司做生意,擔心繳的錢不知去向,這是極少部分的言論。

(二)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效果不是很理想現有的農村合作醫療大部分以“保小病”爲主,部分農民對於減免掛號費和輔助檢查費的態度是無關痛癢,致使普通患者對此也缺乏熱情。此外,作爲合作醫療載體的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水平並不能讓農民信服,在調查的過程中,很多農民認爲鎮醫院就是看看感冒,掛掛吊水的地方,對於鎮醫院檢查大病的能力,都表示懷疑,更願意去市區的醫院,因此導致很多農民對於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產生了不冷不熱的態度。

(三)政策的不連貫性也是導致農民對部分政策產生疑慮的重要原因。主要體現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中關於女性享受保障年齡的規定。根據《xx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x政[xxxx]xx號)參保繳費的女性農村居民,待遇領取年齡仍爲55週歲。但是今年女性享受此項社會保障的年齡和男性相同,均爲60週歲,因此,很多人對此產生了質疑。此外,自然災害專項救助、特困救助等臨時救助方式在救助方式普遍使用打卡的方式,但是這些臨時的、特殊的救助在這些資金到位之前村裏均已墊付相關救助資金,採取打卡方式,將會產生村裏墊付資金無法收回,若村裏不採取墊付方式,將導致受災人的生活困難,這種尷尬的情況。長期困擾着基層的救助工作。

三、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議

(一)總體思路。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符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總體思路是:從實際出發,以保障農民基本生活爲目的,以制度建設爲核心,分重點(先保障農村中相對弱勢的羣體,再一般羣衆),分人羣(先思想觀念接受能強者,後影響接受能力弱者),分項目(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合作醫療等基礎性項目,再養老保險等大型項目),分批次(先完成可以完成的項目,再推進其他項目,先易後難)進行。

(二)具體建議

1、繼續強化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執行和篩選力度。安徽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應保盡保”的政策有力地保障了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這不僅體現了公平性,也有利於農村社會秩序的穩定。首先要合理界定所選擇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的保障對象應該是那些供養係數較高的家庭、殘疾人、病人和家庭有突發事件的人。村級系統內,村民之間的瞭解程度比較高,村級民政負責人應定期覈查受保對象的生活情況,避免形成養懶漢的傾向,影響其他人對於評選低保人員制度的公平性產生異議,影響社會和諧。其次農村保障金的發放形式與城鎮一樣,財政按指定賬號劃撥資金,由銀行統一發放。這樣可以減少中間環節,減輕了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又方便了羣衆,有利於各級資金的及時到位,還提高了透明度。但是,如前所述,在經層工作中,尤其關於社會救助上,打卡制度的優勢和劣勢是並存的,具體應該怎麼操作,還待進一步研討。

2、大力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首先農村合作醫療的定位仍然有待進一步商榷。農村合作醫療若要真正緩解或者根除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就要“保大病”,這也是廣大農民真正需要的。但是“保小病”確實有困難,更何況是“保大病”;若提高繳費標準,則會影響農民的參保積極性。但倘若換一種角度考慮,在不提高繳費標準的情況下也可能“保大病”:大病的發生概率畢竟較低,若參保率較高,則可以用全體的繳費資助大病患者,以體現保險的“互助”精神。但這一思路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試點和實驗。其次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開展應與衛生體制改革緊密結合。農村合作醫療離不開縣、鄉、村的衛生機構,同樣離不開醫療管理體制、收費政策、藥品監督檢查等相關制度。只有各項制度的關係理順了,衛生機構的運轉良性正常了,才能切實滿足廣大農民羣衆的醫療需要。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將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三農”問題核心在於增加農民收入,重點是減少農民開支、減輕農民負擔,關鍵在於降低農民的風險。降低農民風險最根本、最有效的辦法是給予農民國民待遇,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使農民與城市居民一樣享有社會保障,改變長期以來社會保障對象範圍的侷限性,改變這種有悖於社會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從而更好的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第6篇】關於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調查報告

7月15日xx大學xx學院旅外系,體育旅遊與外語系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來到xx市xx縣xx鄉xx村,通過訪談、實地觀察等形式瞭解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現狀,其中,主要是農村社會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障。同時,調查了學校及村民對於社會醫療保險體系的認可和支持程度。我們在村衛生站進行調查。

一、調研結果

農村社會保障的發展和推動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健康發展,也關係到農村社會的穩定。我國農村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區域差距大,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深化農村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是一項十分複雜艱鉅的任務。長期以來農村醫療事業發展緩慢,醫療人員缺乏專業性,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造成農村地區抵禦災害、疫病的能力較低。而農村養老保險體制的實施更是不全面,養老基本靠子女撫養。因此,農村居民受到的健康、生命威脅也較大。農村居民肩負着夯實國家經濟基礎的重任,農民健康狀況與農村醫療保險服務是國家醫療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xx年起在全國部分縣(市)試點,到xx年逐步實現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 。我們與張爺爺交流農村合作醫療

爲了能夠深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服務於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大局,走進基層,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制及農村養老保險體制在廣大農村地區的實施狀況,體育旅遊與外語系暑期社會實踐小隊於7月15日到南陽市社旗縣下窪鄉山口村進行爲期3天的社會調查。在活動前期,我們小分隊的宣傳和組織人員針對當地居民準備了調查問題:

第一、您是否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第二、對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您瞭解多少;

第三、您覺得今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農民個人繳費標準爲每人每年60元合理嗎;

第四、您認爲新農村醫療的補償程序方便嗎;

第五、您認爲目前鄉鎮醫院需要改善的方面是什麼;

第六、請簡單的說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益處,可以舉身邊的例子來說明;

第七、您參加了農村養老保險了嗎

第八、您對農村養老問題有什麼看法

第九、您希望我們的政府接下再爲該體系做些什麼;我們深入農家看農村養老制度

二、調查內容

7月15日,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來在xx市xx縣xx鄉xx村的診所內,採訪了該診所僅有的一位醫生,在談話中我們瞭解到本村村民絕大多數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基本實現了全家參險。新型農村醫療保險覆蓋面較廣,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而劉醫生反映基本的醫療器械不足,一些常規的身體檢查無法完成。

暑期社會實踐小組還對村民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及農村養老問題進行了解。村民劉阿姨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只是偶爾關注,對此不是很瞭解,但是她認爲新農合補償程序非常方便,報銷很簡單,對該體系十分滿意。村民劉大爺,今年72歲,但是因身份證信息錯誤並無參加養老保險,現在由子女出錢撫養。村民王大爺,今年60歲,參加了養老保險,已經開始領取養老保險金,每月可以領取七十多元錢,現在跟着子女生活。

三、相關建議及結論

1、增加農村基本醫療器械,完善農村醫療環境;

針對農村醫療器械設施不完善,醫療環境較爲簡陋,我們應爲農村提供基本的醫療器械,改善村民的就醫環境。

2、加強農村醫護隊伍培養,吸收新鮮血脈;

農村醫護力量不足,醫療人員太少,水平不高,影響村民就醫質量。爲提高村民就醫安全度,最基本的應該是加強醫護力量培養。醫護隊伍的不斷壯大,需要吸收有活動的新鮮力量,鼓勵當代醫學大學生到農村就業。

3、完善農村社會養老體制,弘揚中國“孝”文化就農村養老問題的交談

農村生活條件較差,子女外出務工較爲普遍,農村養老問題日益嚴重,完善農村社會養老體制迫在眉睫。弘揚中華“孝”的文化,培養大家尊老愛幼的優秀品格,可以更好的爲老人提供養老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