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文學家老舍的簡介【通用多篇】

文學家老舍的簡介【通用多篇】

老舍的生平概述 篇一

貧苦童年

1899年,老舍生於北京一個旗人家庭。次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老舍的父親身爲護軍永壽鎮守正陽門(《清史稿》作天安門)。面對來犯的日本軍隊力戰殉國。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老舍的家曾遭意大利軍人劫掠,當時才一歲半的老舍因爲一個倒扣在身上的箱子而倖免於難。

由於父親的陣亡使得老舍與母親相依爲命,過着清貧的生活。直到9歲的時候,由滿族貴族劉壽綿(宗月大師)資助,老舍才得以入私塾讀書。1913年,老舍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於1918年畢業。1918年至1924年間,先後任師公立第17高等國小校兼國民學校(現方家衚衕國小)校長、北京市北郊勸學員、天津南開中學教員、北京一中教員。

__迫害

1962年開始,許多文藝作品遭到中共當局批判,老舍被迫停止了《正紅旗下》的創作。1965年3月-4月,老舍率

領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日本。回到中國後,將旅日見聞寫成長篇散文《致日本作家的公開信》,但沒有被獲准發表,老舍只得被迫停筆。此後老舍曾試圖參加文藝工作隊,想通過寫竹板快書、相聲等,來宣傳計劃生育、科學種田,但是也未獲批准。1966年春季,老舍獨自前往北京郊區順義縣以養豬而聞名的陳各莊,跟那裏的農民生活在一起,寫了一篇科學養豬的快板書《陳各莊上養豬多》,成爲他公開發表的最後一篇作品。

1966年8月23日,本應在家繼續休養的老舍,到北京市文聯參加文化大革命運動。23日下午,北京女八中紅衛兵衝擊文聯,老舍與30多位作家、藝術家一道,被掛上“走資派”、“牛鬼蛇神”、“反動文人”的牌子,押至北京孔廟大成門前,被押着向焚燬京劇服裝、道具的大火下跪,慘遭污辱、毒打。血流滿面、遍體鱗傷的老舍被押回市文聯,又因還手“對抗紅衛兵”,被加掛上“現行反革命”的牌子,遭到“紅衛兵”變本加厲的殘酷毆打,隨後被文聯革委會副主任浩然送到西長安街派出所(爲了保護他),直至8月24日凌晨回到家中;而紅衛兵組織亦要求他24日上午到市文聯繼續接受批鬥。清晨,傷心之至的老舍獨自出走到北京城西北角外的太平湖畔,當日深夜,中國近代大文豪老舍自沉於太平湖,享年67歲。

恢復名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復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象徵性的骨灰盒裏面,放着老舍使用過的鋼筆、毛筆、眼鏡、一支手筆、一筒茉莉茶花和一小片被保留下來屬於他的血衣殘片。墓上,墨綠色花崗岩左下角有一副老舍浮雕銅像,圍繞銅像刻着幾道水波濺起的漣漪,兩邊漢白玉矮牆,一邊以菊花做成淺浮雕爲背景,上面刻寫着老舍抗戰爆發前所寫的《入會誓詞》中的一句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裏。”

老舍的文學生涯 篇二

1918年老舍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1924年夏,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並從事文學創作。1926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在《小說月報》17卷第7號上連載時,署名爲“舒慶春”。但自第8號起連載上的署名改爲“老舍”,直一篇小說全部載完。這標誌着老舍文學創作道路的開端。接着,又發表了《趙子曰》 《二馬》,從而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老舍就任國小校長的第二年,爆發了五四運動。他自稱只是“看見了五四運動,而沒在這個運動裏面,……對於這個大運動是個旁觀者”(《我怎樣寫〈趙子曰〉》)。這確實使他在一段時期裏,對於青年學生及其活動,有些隔膜和誤解。但“五四”時期興起的新的時代潮流,包括文學革命在內,仍然衝擊着他的心靈。本來,軍閥政府基層機構的腐敗,混跡其間的衛道者們的虛僞,在這個剛剛來自社會底層的年輕人的眼中,無處不是破綻和醜態,難以與他們安然相處。“五四”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呼聲,把他從“兢兢業業地辦國小,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條中驚醒,他作出了新的抉擇。

1922年9月,老舍辭去所有職務,到以開明新派著稱的天津南開學校中學部任國文教員,在那裏寫下了第一篇新文學習作《小鈴兒》。在這以前,還堅決退掉母親包辦的婚約。次年回到北京,任顧孟餘主持的北京教育會的文書,同時在第一中學兼課,業餘時間到燕京大學旁聽英文。一度還信仰過__。雖然道路不無曲折,但“五四”推動他進一步掙脫了封建的、世俗的羈絆,去尋求一種比他已經得到的更有意義的生活。

1930-1936年,老舍先後在山東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此間,他看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日本帝國主義的肆意侵略和國民黨政府的賣國行徑,此後四年,他先後創作了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1936年老舍辭職,從事專業寫作。在青島工作和生活的這段時期,是他一生中創作的旺盛期之一。他先後編了兩個短篇集《櫻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說17篇。創作了《選民》(後改題爲《文博士》)《我這一輩子》《老牛破車》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長篇傑作《駱駝祥子》。《駱駝祥子》是以北平一個人力車伕祥子的行蹤爲線索,向人們展示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於痛苦深淵中的圖景。從祥子力圖通過個人奮鬥擺脫悲慘生活命運,最後失敗以至於墮落的故事,告誡人們,城市貧農要翻身做主人,單靠個人奮鬥是不行的。

抗日戰爭把老舍捲進了時代的漩渦。1937年10月,重新回到齊魯大學任教的老舍,在濟南行將淪陷的前夕,隻身奔赴武漢。1938年 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他被選爲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管協會的日常事務,成爲這個團體實際上的主要負責人。1939年6月,他參加全國慰勞總會北路慰問團,慰問抗戰軍民。近半年之中,行程兩萬餘里,歷經川、鄂、豫、陝、寧、青、甘、綏八省,包括延安和陝甘寧抗日民主根據地。這些,都開闊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生活。過去由於與革命力量革命運動有些隔膜,產生過誤解,這時通過接觸和共同工作,增進了瞭解,他的政治態度明顯地激進起來。1944年,茅盾曾經指出:“如果沒有老舍先生的任勞任怨,這一件大事——抗戰的文藝家的大團結,恐怕不能那樣順利迅速地完成,而且恐怕也不能艱難困苦地支撐到了。”(《光輝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爲了在文藝界貫徹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排除國民黨頑固派的破壞干擾,爲了保障作家的正當權益,他都做了不少工作。抗戰後期,他又投身日漸高漲的民主運動之中。1944年 4月,重慶等地的各界人士舉行老舍創作生活20週年的紀念活動,從不同的方面對他作出了高度評價。老舍不再是一個單純埋頭寫作的作家,他成了文藝界的組織者和社會活動家,成了抗日和爭取民主的戰士。

以上變化也鮮明地反映在他的創作中。戰爭一爆發,他就立刻放棄已經寫了幾萬字的兩部長篇小說,而成爲通俗文藝最熱心的鼓吹者和實踐者。他先後在濟南、武漢、重慶等地,與演唱曲藝的藝人討論編寫抗戰鼓詞的問題,自己也利用各種舊形式寫了不少宣傳抗戰的通俗作品,包括京劇、鼓詞、相聲、數來寶、墜子等,供藝人演出。這 些作品,一部分收入《三四一》(1938)中。在文藝界關於“民族形式”的討論中,他寫作了“新舊相融”(《我怎樣寫〈劍北篇〉》)的長詩《劍北篇》(1940~1942,未完)。隨後,又開始創作話劇,或者個人編寫或者與別人合作,連續寫了《殘霧》(1939)、《國家至上》(1940)等十幾個劇本:有的號召民族團結,有的歌頌愛國將領,有的揭露“大後方”的黴爛墮落,抗戰救國是這些作品的共同主題。他後來總結說:“我不明白舞臺的訣竅,所以總耍不來那些戲劇的花樣”,“我老是以小說的方法去述說”(《閒話我的七個話劇》),這些劇本在話劇藝術上確實存在明顯的弱點。但通過這些努力,爲他50年代的劇作作了很好的準備。1944年初,老舍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全書分《惶惑》、《偷生》、《饑荒》三部,共百萬言,描寫北平淪陷後各階層人民的苦難和抗爭。老舍熟悉故都卻缺少這段生活的體驗。剛從北平來到重慶的夫人胡□青,向他提供了敵僞統治下故鄉人民的苦難和抗爭的大量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缺陷。雖然書中抗日鬥爭的線索仍然顯得有些單薄和比較模糊,但以濃烈的油彩塗抹出在民族存亡關頭這座古老城市的衆生相,細緻刻畫了深受傳統觀念束縛的中下層居民的內心衝突和由此萌發的覺醒,蘊含着對於他們的鞭撻和期待,在他關於北京市民的衆多描繪中增添了不少豐富多彩並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畫幅。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3月,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老舍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繼續旅居美國,寫完《四世同堂》,創作了另一部長篇《鼓書藝人》,還協助別人將這兩部小說譯成英文。《鼓書藝人》敘述的是抗戰風暴中舊式藝人追求新生活的故事,出現了革命者的真實形象,呼喚新中國的到來。1949年10月 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3日,老舍即啓程回國,途經日本、菲律賓等地,於12月9日抵達天津。“離開華北已是十四年,忽然看到冰雪,與河岸上的黃土地,我的淚就不能不在眼中轉了”(《從三藩市到天津》)。這個出生於北京、一向以描繪北京著稱的作家,從1924年離家以後,一直到這時,纔在自己熱愛的故鄉重新定居下來。

老舍的資料簡介 篇三

老舍(1899—1966),本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滿族正紅旗人,原姓舒舒覺羅氏(一說姓舒穆祿氏,存疑),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他1948年唱過黃梅戲,還受到嚴鳳英的表揚。由於__期間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於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終年67歲。夫人胡絜青(1905-2001)。代表作品有《茶館》、《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龍鬚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