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有關清正廉潔的歷史小故事精品多篇

有關清正廉潔的歷史小故事精品多篇

清正廉潔的歷史小故事 篇一

朱德同志不僅告誡全黨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而且自己始終如一地保持克勤克儉,清正廉潔。凡是同他有過接觸、瞭解他的人,沒有不被他的精神深深感動的。

廚師鄧林回憶:“一般人認爲朱老總是中央領導,吃飯是特竈,標準一定很高。可實際上,老總、康大姐和我三個人加起來的伙食費平均每月都不過五十元,就是按當時的標準,也勉強稱得上是中層幹部的水平。平時,如果飯菜剩了,朱老總不讓倒掉,下一頓還要接着吃。有時來了客人,就囑咐我添一兩個簡單的菜,從不鋪張。”

朱老總經常對鄧林說:“我不讓你每天做大魚大肉,不是怕花錢,主要是要養成儉樸的習慣,一切從六億人民出發,生活上不要太超乎老百姓水平之上。”

清正廉潔的歷史小故事 篇二

陸績,字公紀,三國吳縣(今蘇州)人,官至鬱林(今廣西)太守。三國時,鬱林轄境廣闊。當時的鬱林太守,離任時都寶物充斥,滿載而歸。但陸績爲官清廉,不義之財,一毫不取。任期屆滿,動身歸鄉之時,行李蕭然,全部家當裝到船上,也佔不了多少空間。艄公一看貨物太輕,便說:“就這樣開船,出了亂子怎麼辦?”陸績問:“怕出什麼亂子?”艄公說:“船裝的太輕,遇到狂風大浪,就容易翻船。你一家四口,所帶的東西還不如一介寒士。船太輕,得想辦法增加重量才行。”

陸績與艄公和家人商量,買了兩大甕鹹菜和一擔筍乾搬上船。但船還是吃水很淺,不敢開行。再買貨物吧,陸績身上的銀子已經所剩無幾。怎麼辦?情急之中,忽然看到岸上有一塊大石頭,足有七八百斤重。陸績打聽到這是一塊沒有主人的石頭,便請人把它搬上船壓船。用巨石壓船還鄉的事成爲美談。幾個士人把陸績運回的那塊大石頭收藏起來,取名“廉石”,今留蘇州文廟碑刻博物館,永爲世人懷念、瞻仰。

清正廉潔的歷史小故事 篇三

早在元朝文學家魏初的《送楊季海》一詩中就已出現了“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魏初,字太初,號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書省掾吏、監察御史、南臺御史中丞等官職,品性清廉,頗有政聲。

此外,元朝陳基在《次韻吳江道中》一詩中也有這樣的句子:“兩袖清風身欲飄,仗藜隨月步長橋。”只不過當時這一詞語還沒有與爲官清廉這一意思聯繫在一起。到了明朝吳應箕的筆下,“兩袖清風”這一成語就已被用來表達清貧之意了:“入計時,止於兩袖清風,欲送其老母歸楚,至不能治裝以去。”從此以後,“兩袖清風”(亦作“清風兩袖”)才逐漸演變成爲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況鍾(1383—1443年)在出任蘇州知府任滿赴京考績時,爲拒收羣衆送的禮物,就曾作詩云:“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酒注如泉。”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在於謙爲官的時期,在外地做官或京官奉差外出,便趁機搜刮一些民財和土特產,獻給皇上和朝中權貴,以便爲自己的升官創造條件。輪到于謙進京了,他把自己管區內百姓的疾苦、要求寫下來,並附上自己的治理方案,便準備動身。手下人攔住他說:“大人,您什麼東西都不帶,怎麼行呢?”

于謙裝作不懂,說:“我應該帶的都帶齊了,還帶什麼呀?”

手下人說:“您進京不送禮,什麼事情也辦不成啊!”

于謙說:“你看,我一年只有這些俸祿,家裏還有父母妻兒,哪裏有金銀去巴結上司啊!”

“沒有金銀,可以帶些地方特產呢!”手下人着急地說。

“地方特產?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麼能拿它去討好上司?”于謙提起兩隻袍袖,對手下人說,“你看,這就是我要帶的東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細看了看,不解地問:“您帶的是什麼?”

“兩袖清風!”于謙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場大病,朝中大臣徐有貞、石亨跟宦官勾結,帶兵闖進皇宮,迎明英宗朱祁鎮復位。歷把這件事稱爲“奪門之變”。不久,明代宗去世。

明英宗復位後,因爲于謙在他被俘流亡的時候幫他弟弟即位稱帝,心裏本來就有氣,再加上徐有貞、石亨一夥在他面前說了不少誣陷的話,竟下了狠心,給於謙加上“謀反”的罪名,將其殺害。

于謙生前曾寫有一首七絕《入京》:“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爲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閶閻話短長。”後來,人們根據他的品格,從中概括出“兩袖清風”的成語。

清正廉潔的歷史小故事 篇四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他在擔任徐州知府時,以爲官清廉、剛正不阿、不畏權勢,執法嚴明著稱,受到徐州百姓的稱道和傳頌。至今徐州城鄉還流傳着他不少的佳話。 蘇東坡五十歲的時候,家人要爲其祝壽,蘇東坡一再製止,並囑咐家人不準宣揚。誰料,壽辰這一天,來了一個送禮人,雙手抱着一盆盛開的月季花,家人便問:“請問尊姓大名,有何事?”來者說:“我叫趙錢孫李,來祝壽的。”家人聽罷,奇怪地笑道:“那有這樣的名字呢?”來者說:“我本姓趙,右鄰姓錢,左鄰姓孫,對門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壽,大家推薦我送一盆月月紅,給知府大人做壽禮。”

家人聽後,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從不收禮,只好叫來者說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開花落無間斷,春去春來不相關。但願大人常康健,勤爲百姓除贓官。”家人把詩寫在紙上,叫僕人把詩送給蘇東坡看,讓他來處理此事。不一會蘇東坡出來,親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詠詩道:“趙錢孫李張王陳,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撫心問,丹心要學月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