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深化創新創業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化創新創業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創業是帶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中堅力量,促進區域經濟快速增長。實現創新創業賦能實體經濟,可以通過加強兩者融合發展,形成發展共識、優化資源配置、完善扶持政策等途徑全面推進,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助力加油。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戰略地位,確保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爲促進經濟活力,拉動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就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創新創業政策的產生與時代變化有着至關重要的聯繫,與經濟發展、歷史沿革、文化傳承密不可分。通過深化創新創業發展,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創新創業作爲實體經濟“發電機”,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實現新舊動力轉變、資源的合理配置,爲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在創新創業的引導下,更多社會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中,爲資本市場培育大量優質企業,爲實體經濟效率的提升、質量的提高輸送資金資源;隨着創新創業的不斷深化,一些創新技術和發展模式也進入科技創新、成長能力較強的企業,爲恢復生產、擴大產能提供了新的動力,形成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命運共同體,帶動企業做大做強。創新創業賦能實體經濟,帶動實體經濟的快速增長,從而促進實體經濟快速高質量發展。

深化創新創業工作的重大現實意義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爲推進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通過創新創業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創新爲第一動力,爲經濟發展創造活力,實現多個行業競相發展。

創新創業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要求各省市開始落實創新創業政策和意見內容,鼓勵個人或是企業開展創新創業工作,以多樣化的方式爲創新創業提供支持。創新創業的落實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落地與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結合時代背景提出的重要論斷,爲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全國經濟進步奠定基礎。中國經濟逐步邁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資本市場具備的併購重組、創新創業孵化器功能、有效配置資源、直接融資的功能等有力支持經濟轉型升級。通過創新創業可以幫助區域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爲創投機構提供更加有力的資本支持,爲創新創業企業或個人提供政策保障,確保創新創業的效率。

創新創業體現了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

我國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關鍵與核心在於堅持自主創新。爲實現中國式的特色發展道路,必須擁有我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唯有自主創新才能形成我國獨有的特色和無可替代的競爭能力。我國的自主創新意味着能夠充分發揮中華民族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基於中國國情開展特色現代化建設,避免過度追求西化或是國際化。自主創新並非停留在科學技術層面,而是一項包含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在內的系統性工程。我國有着創新的意願和需求,因此有了創新的原動力,若是創新脫離了中國特色經濟發展的框架,則主體的創造就變得毫無靈魂。基於厚實理論支撐的自主創新深刻結合中國國情,在歷史和現代政治、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中不斷創造適合中國特色創新發展新範式,爲中國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

加快培育返鄉入鄉創業產業集羣

依託返鄉入鄉創業園,探索適合當地的返鄉入鄉創業發展路徑和模式,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產業轉移升級、資源嫁接輸入地市場、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方式,加快培育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聯動、上下游產業全鏈條一體發展並具有區域特色的返鄉入鄉創業優勢產業集羣,促進產業集聚、品牌成長、價值提升。

創新創業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與社會生產力的核心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創新創業,以創新驅動經濟增長,通過創新提升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和最終達成的質量效果。創新意味着技術更迭,可以進一步驅動社會生產力,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政府的干預有效激發了創業主體的創業活動,會對市場起到引導的作用。創業企業數量增加可以帶動私營企業、個體從業者的人數提升,爲區域居民帶來就業機會,閒置人口數量減少,區域的GDP將會顯著提升。創新創業的精神與區域經濟的增長密切相關,當地人民有賺錢的熱情和動力,將會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總體提升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

深化創新創業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影響

創新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

經濟的發展與科技創新密不可分,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無法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古至今,根據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來看,國家、社會、民族的進步與創新緊密相連,人類社會發展離不開創新。作爲一項系統化工程,創新包含各類要素——體制、人才、制度、產業等。科技發展改變了國家和民族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爲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基於科技創新爲實體經濟提供發展平臺,從而支撐經濟發展,推進社會進步。新時代的科技創新巧妙結合創新要素和市場需求,具備強大的推動能力,優化創新成果產出,革新創新成果,最終爲實體經濟助力。

大衆創業是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創業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媒介,在創業的過程中遭遇到的技術問題可以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藉助思想和方法的創新克服困難。實際上,創業也是一個技術創新的過程,目前社會推崇的“大衆創業”通過調動全社會生產要素改善生產力,洞察現實社會中出現的問題,結合人的改造能力脫離困境,以大衆創業實現自主創新。大衆創業需要結合創業主體實際,尊重客觀規律,強調實事求是,確保創業發揮時效。制度作爲上層建築能夠影響人們的行爲,大衆的任何行動皆依據相應制度出現,因此可以結合科學合理的激勵制度讓社會大衆參與到創業中。制度可以明確大衆創業的目標和方向。完善的制度可以充分調動個人積極性,並實現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協調發展。由此可見,大衆創業的成功可以推動經濟向一個更好的、更高的層次發展。

深化創新創業促進區域經濟增長

創新創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第一,微觀層面。從企業家創新視角進行分析,創業對長期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由於創新具有長週期性特點,創新或是創業的方式決定企業家的創新能動性,在不斷更新思想的同時,在創業或是企業活動創新上也會有所行動,出現創新行爲,因此會導致微觀經濟呈現出增強的情況。就創業者個人而言,創業是一種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的方式,可以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在區域經濟中提供自己的思想和見解,以創業的方式參與到市場經濟中,創業企業數量的增加有利於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增強當地的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創業者的參與熱情。第二,宏觀層面。企業家的創新活動,企業的技術創新,大衆的創業行爲能夠有力推動所在地區,甚至國家的經濟發展增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失業率不斷下降,區域經濟呈現快速發展趨勢。由於大衆開始參與到創業活動中,無形中增加了就業的崗位,同時解決了社會上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更多人從事創業活動,激發市場活力。同時創業過程需要通過創新的方式擺脫企業發展困境,在持續思考和創新過程中,創業工作更具成效,爲區域市場經濟帶來活力,從而促進區域經濟向好發展。

促進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形成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共識

以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爲指導,充分認識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性,打破傳統的思想觀點和理念,脫離陳舊的路徑依賴,以新時代新思想重新審視區域的整個產業鏈,確定在區域經濟中社會發展的主體,確定創新創業的重要戰略地位。通過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的有效融合,形成倍增效應、聚合效應、疊加效應,以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爲基點,帶動其他產業、行業、領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催生出新的發展模式、新的技術、新的業態、新的產業,推動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經濟不斷增長。在開展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必須制定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符的發展模式,形成總體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爲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提供路徑和指導,出臺相應的政策,以機制制度保障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相輔相成。

優化促進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融合的資源配置

首先,政府需轉變原有配置資源的方式,轉“粗放型”爲“集約型”,通過重組各項資源要素的方式實現經濟效益,轉變資源要素內部流動模式,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投資收益。在創新創業的整個過程中,參與的主體需要各類資源要素的支持,因此單純的資源要素疊加並不能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還有可能引起資源浪費。其次,政府需合理配置創新創業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的各類要素資源,在創新創業的整個過程會考慮到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均衡性,例如中小企業應當享有同樣的權力,中小微企業也需要一定的資源、資金支持,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適當傾斜,促進不同規模企業的全面發展,達到促進區域實體經濟增長的目的。

完善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政策法規

對於政府而言,必須從政策上給予創新創業主體一定的支持和保障,完善財政扶持政策,提升資金投入比例,免除創新創業企業後顧之憂,爲創新創業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充分調動其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創新創業在第三產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由於創新創業的中小型企業較多,對於資金的渴求程度更高,必須切實保障其經營發展的資金,提供一定的財政支持。同時,政府應當規範補貼創新創業的路徑,明確補貼的條件、時間、比例等內容,明令禁止各級政府私下設置補貼外增條件,嚴禁各級政府、部門不正當使用自由裁量權。在全國範圍內推進法治化進程,促進創新創業發展財政支付制度優化,提升資金轉移的效率和質量,確保支付的效果。具體而言,政府在落實支付制度的時候剔除不必要的審批流程或環節,使用信息化、電子化政務管理系統,減少中間管理層,確保能夠及時支持創新創業,提升財政轉移支付的有效性。

推進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全面融合

一是以創新創業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模式創新,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變革,工業、農業、製造業、服務業中應當結合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多種形式對生產發展模式進行更新,利用技術手段破解現代社會發展難題,催生實體經濟在創新創業背景下的新業態、新形態,爲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二是以創新創業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制定“創新創業+實體經濟”行動計劃,重點關注信息技術突破、關鍵技術共享等內容,促進各種新業態的發展,在區域中打造獨特的品牌形象,形成區域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推廣區域中的各類優質自主創新品牌。

三是以創新創業升級實體經濟服務業,推動建設創新創業背景下的服務業,以創新創業思想引導服務業的新發展,推動傳統服務行業轉型升級,創設多元化的優質活動。在服務行業中融入技術創新元素,實現線上線下經濟融合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銷售實體商品,以創業的方式開拓多種銷售模式,增加區域經濟發展方式,不斷豐富服務業內容。

總之,隨着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不斷深化,社會逐漸形成了創新創業的新風氣新時尚。創新創業成爲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在提升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方面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新創業作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手段,體現了我國自主創新之路,有效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在未來,要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推進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完善相應的體制和機制,不斷優化資源配置結構,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助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