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語文教育報告多篇

語文教育報告多篇

【第1篇】語文教師國中教育實習報告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於xx年9月11日至10月20日,我在八年級年級實習了40天。在這40天內,我一共學到不少教學經驗。作爲實習班主任,我和其他班主任一塊早讀跟班,和學生一塊進早餐,增進了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實習期間,學校舉辦了一次運動會,我帶領學生訓練參加校運動會的儀仗隊,帶領該班學生參加運動會,讀報、課間操時維持秩序,做了幾名差生的細緻的思想工作,認真回覆學生給我的信,籌辦了“搞好學習大家談,愛心助學快行動”主題班會。在整個實習期間,我本着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盡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怎樣上好語文課,這是實習的重點。頭兩個星期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我們開始聽課,認真學習別人的教學經驗,我的體會是必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使他們在快樂中主動地學習。我聽了兩位老師的課,一位活潑,一位嚴謹,從效果來看,前者要好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分析,而這個學校學生的素質普遍比較差,對抽象分析較難理解繼而引發對學語文缺乏興趣。即使部分能力強、願意學的學生能夠理解、接受這些分析,也違背了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對於這些十四歲左右的八年級學生來說,最容易接受、最需要的是豐富的感性體驗。正如指導老師對我說的,像《聽潮》這樣的抒情散文,只要老師讀好了,把文中的感情讀出來了,課就上好了一大半。心理暗示的作用很大,老師講課有激情,學生不會不受感染。散文單元,我上的是《白楊禮讚》第一課時,由於準備不充分,文章線索沒有講清楚,但是我注意到自己的朗讀。學校有課文朗讀的磁帶,但我還是在課堂上自己讀了一遍課文,雖然沒有專業朗讀人員讀的好,但我盡了自己的全力。指導老師後來說,老師應該自己讀,這樣讓學生感到親切,不能自己不讀,又說學生讀的這不好那不好。

要做到在快樂中學習,不能孤立地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搞花架子,而應該從教學內容中找到學生的興奮點。課前準備一定要充分。有課時,我往往是凌晨五六點就起牀備課,查資料,寫教案,直到上課前還在考慮各種細節問題。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如果準備時間充裕的話,講課時會發揮得更好。老師講課時聲音要洪亮,要有一股氣勢,要有較好的氣質。我給自己定位爲清剛之氣:直率、真摯、剛強而不失溫和。我認爲男老師一定要有一點硬氣,這樣言傳身教,有利於學生的性格發展。提問後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這一點我做得不夠,往往問題一說,就要學生舉手回答,而且我的語速、教學的進程都比較快。我認爲語速、教學進程應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重要性和大多數學生的適應程度靈活掌握,該快則快,應慢則慢。

批改作業,我糾正每個錯誤,在批語中強調訂正的重要性,並根據各個學生的情況勉勵之,開導之。對那些在我要求訂正之後依然不訂正的學生,我在其作業本上寫明,爲了不浪費時間、精力、感情,我不改這次作業。我的指導思想是要不斷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要允許學生在改正錯誤,追求上進的過程中有反覆,但不能“苦口婆心”,說來說去就那麼幾句,要根據學生的變化,相應地調整措施。改作文,我花的心血更多,我注重通過作文了解學生的性格、生活、愛好等各方面情況,評語不拘泥於文章形式。我認爲表達的通順與否、有無錯字和內容的分量對八年級年級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因爲這是他們最突出的問題。學生寫作文並不怎麼講究章法,他們感興趣的是說出自己的心裏話,如果老師把寫作文看成純粹技術性的練習,不關心作文的內容,就會失去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絕好機會。作爲教師,要時刻牢記教書是爲了育人,不要當教書匠,要當教育家。作爲語文教師要確立“大語文”的指導思想。

班主任工作需要長期堅持才能看到明顯成效。我在初,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2篇】國中語文教育實習報告

下面是小編爲您準備的國中語文教育實習報告,供大家參考和借鑑噢!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後續精彩不斷,敬請關注!

2個月的教育實習,頗多感慨,特就設問析疑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這一角度寫一實習總結,歡迎各位踊躍發言!

設問析疑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教育實習總結

一個月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第二課堂頗有成就也頗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與失,恐怕是這個鍵盤無法承載的。這次總結,我就語文教學這個方面談談我最深的體會。這些體會也許不如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們的真知灼見,卻也是一筆難得的財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這個班是全校的示範班,他們的語文老師同時又是學校教務處的主任,因此頗受關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這些都使得我頗感壓力。到底該如何教好這個班呢,我一臉的茫然。

思考之後,我決定先從指導老師的上課風格、學生的語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這些基本情況入手。我總共聽了指導老師三堂課,其中兩堂利用多媒體技術在電教室上的。他的課堂大半交給學生,課堂氣氛活躍。因爲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體該怎麼分析課文、怎麼調節氣氛、怎麼設計教案。他只給我一個總的教學思路:把課堂話語權交給學生。用他的話說,一節課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在聽都能聽明白都能學到東西,這堂課就算成功了。這句話可以說是他對我指導的全部,但在後來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這句話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雖是簡簡單單一句話卻勝過千言萬語。其次是對班上學生語文水平的調查。在見習的三、四天時間裏,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習時間和課下時間的瞭解,我對班上的語文水平和每個學生的水平有了基本瞭解。得知這個班的語文水平還可以,且全班的學習氛圍很好,課堂紀律和作文上交情況都很好,學生課前預習也很自覺,更重要的是他們討厭傳統的語文教學,他們不喜歡老師壟斷課堂。瞭解了這些情況,我再仔細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兩本書,總體上要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它從先前的應試教育轉爲對學生語文水平和文化修養的提高上。所有的這些給我的只有一個訊息我不能再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

見習結束,我們進入國慶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再結合本班實際,完成了下一週的備課。設計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體力也耗腦力,同時也是一件頗藝術的工作。經過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頭腦開竅,一個思路出來了,一個問題解決了,那種成就感、興奮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後來的教學實踐,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體會到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對上好一堂課的重要性。教案和講課是相輔相成的,又是必須靈活變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課堂,學生的參與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下面,我具體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種教學模式。某種程度講,它已經成爲我在這一個月裏的教學風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頗受指導老師的讚賞和學生的喜歡與接受。

我的課堂大都採用一種教師點撥法即設問析疑。所謂設問析疑,是教師首先由課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回答、分析疑問並由此轉入另一問題,最後把學生引導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中。通過這種設問析疑,在加上適當的討論,某些課文再結合文體特點,採用品味法、朗讀法進行教學。這裏,我只抓住設問析疑這個點談談我的見解和感受。

法國教育學家第惠多斯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那麼,怎麼去激勵、喚醒、鼓舞聽課者呢?讓他們參與課堂,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惟有這樣,學生纔會更加的融入課堂,惟有這樣,學生的語文水平纔會有所提高。設問析疑無疑是一個較好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一種的教學模式。經過多次實踐,我發現這種教學模式有頗多好處,具體的說有助於學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見,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了學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於發展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鼓勵學生專心地有禮貌地傾聽,使學生的想法和體驗得到了尊重,使學生成爲知識的共同創造者。總的說來設問析疑可充分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學生的主動性。

可以說,具體如何設問、如何析疑是設問析疑的關鍵。我經常把一堂精彩的語文課看作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曲,提問則是這樂曲中的旋律。如何提問,首先需要教師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準確落實設問點。如教《項脊軒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徵即文章善於選取生活細節、場面描寫的手法以及記物、敘事和抒情融爲一體的寫法,把它作爲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把文章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爲切入口。先叫學生找出過渡句,然後根據過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問學生,作者如何通過寫景抒發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設問文章是不是以喜貫穿全文,轉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學生看課文是通過大事表現自己的悲的還是通過小事、生活細節表現自己對親人的懷念的。學生輕而易舉的可以得出是後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們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看看哪處細節寫得最好,最感動人,爲什麼感動你,這就轉到了敘事與抒情融合的寫法了。

有的時候,不僅老師可以提問,學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我先放錄音把學生帶入一種意境,然後讓他們說說聽錄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體會即這篇課文很優美,語句優美,寫景優美。然後叫他們找出文中直接寫景的段落(第4、5節),接着分析第4節。先明確這類寫景抒情散文應抓住文章寫了什麼,怎麼樣,勾勒了怎樣的意境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接着由我帶着他們一起分析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們會仿照第四節的分析來自讀、分析第5節。最後,再讓學生進行畫面想象,通過音樂的渲染,再次把他們拉入了那種意境美。怎麼去提問應該說是沒有定論的,但一個總的前提是問題得圍繞你的教學目標,得有科學的內容。你所提的問題目的是要把學生引導到你的教學目標中來,這是一個大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再考慮如何提問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何使問題更有連貫性,使問題更有概括性.

問題提出來了,如何引導呢?首先對學生的發言應該鼓勵。發完言後應有恰當的評價。不要小看了那幾句鼓勵的話,它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至關重要。有好幾位學生在給我的留言本里寫道:謝謝老師對我的鼓勵,謝謝老師對我回答問題的讚美和肯定。我從沒想過我還會受人關注,我從沒料到我的發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們需要肯定,需要關注,需要鼓勵。這是他們心底發出的話,因此不要忽視了給她們鼓勵。

引導可適當啓發、點撥。如教《華羅庚》一文時,分析課文結構、解讀傳主思想、分析文章寫作特色時,我都會聯繫先前學過的課文《布衣總統孫中山》。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我會啓發他們: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布衣總統孫中山》,這篇文章是通過生活中的幾個方面表現傳主甘於淡泊的品質。那麼《華羅庚》還是不是從一個方面來寫的呢?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時間爲順概括了他一生的經歷。我接下來便問:一個人一生的經歷是漫長的、複雜的,作者是不是隻寫了傳主某一方面的品質?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轉爲課堂的重點討論文章突出了華羅庚怎樣的品質,通過什麼事怎樣來表現的。在上《作文有文采》這堂作文課時,唐突的叫學生分析一個例句的好壞,他會啞口無言,不知從何入手。我會提醒他們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辭,哪些修飾詞,用了哪些動詞,調動了哪些感官,這樣寫的效果怎樣,給人的感覺怎樣等等問題進行引導、啓發和點撥。這樣不僅使他們學到了作文怎麼做到有文采,同時也學會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式、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語文學習的方式。由此看出,學生回答不出問題了,要通過知識遷移、層層推理、由淺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適當的引導,要讓他們自己去找問題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第3篇】實習生語文教育調查報告

我於8月15日至23日在縣中學進行了爲期9天的暑期社會實踐,通過旁聽高中語文課程,完成了教育見習。這次見習讓我收穫頗豐,感受頗豐。

一、語文教學是情感的教學

語文課是一門煥發生命的光彩的學科,它本身就是有趣的,我還記得大一古代文學史的李乃龍老師曾經說過,把語文課上得生動精彩不是你們的功勞,但上得枯燥無味就是你們的過錯。

在課餘時間我和任課老師黃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黃老師說,我們需要針對語文這一學科的特點,挖掘它的潛質,使人走進語文課堂,就好像推開了一扇美的門,能感覺到美的氛圍。如何有利於學生學,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和思維品質?如何有利於老師教,教得輕鬆,教得科學,教得藝術?這些思考到位,就會把我們的課堂教學帶入一種新的境界。作爲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這樣才能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要尊重學生“需要”,注重學生“激趣”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我覺得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老師的文學素養首先要提高,這就要我們重視在大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各類文學作品的閱讀和理解;要旁徵博引,老師的知識面就要拓展,不僅僅侷限在本專業的知識。黃老師一直在強調閱讀對於一箇中學語文教師重要性,他說,上課技巧是很容易掌握的,但如果真的要從事語文教學,必須多讀書,充實自己的內心,這樣上課纔能有內涵有深度。話說的很樸實,卻意義深刻。

在教學活動中體現的情感還在於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語文教學是體驗的教學

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體驗就是要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在黃老師講到語言的運用時,就讓學生聯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廣告語,體驗重複、諧音雙關、情感色彩的作用,並讓學生試着爲商品做廣告詞。這樣的實踐,深化了學生的認識,也很好地將課本和實踐聯繫起來。

語文教學是生活的教學。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學生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就像國小生“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在老師講到《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中的一句“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時,除了解釋男女之間那種微妙的感情外,還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去理解,譬如:兩個朋友吵架了,本來只要一個說一句對不起就可以冰釋前嫌,可是就像面對着一彎清且淺的河水,遲遲沒能跨出去。這樣,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語文教學是情感的教學。

語文教學要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比如《離騷》抒寫了理想,抒發詩人屈原強烈的愛國志向,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那種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態度以及“九死未悔”的堅定信念,感受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品質和嫉惡如仇的鬥爭精神呢?現在的有的中學生認爲當今社會談“愛國”好像已經過時了,從這樣的背景作爲切入點,在課堂導入時介紹屈原的身世,以及相關的歷史軍事背景,這樣,讓學生在結合當時社會背景的基礎上對詩人的愛國主義有了大致的瞭解。隨後,由屈原延伸至老舍、吳晗、傅雷,結合他們的經歷,讓學生領悟到他們身上閃耀着的孤獨而又偉大的愛國情思,瞭解了這些,學生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在課後黃海華老師和我探討過一個問題,就是師範生如何快速地進入教學狀態,他說語文教學法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實踐。現在西方教學理論認爲把握教學的兩個最好的途徑是觀摩和反思:在沒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學生觀摩優秀的教學案例,先通過套用優秀的教學模式融入自己的教學思路;課後積極反思,與教師多多溝通,教學水平就能有顯著的提高。黃老師的這番話給我的啓發很大,也是我這次見習最大的收穫,非常感謝黃老師無私的教導和幫助。

黃老師還給我提出了一個理念讓我思考,就是如何優化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是語文這一學科的基本特點。但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往往只有少數教師能引導學生進入一個意趣盎然,情思綿長,理韻悠遠的境界,使學生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更多的教師執着於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理性的分析和闡釋過多,造成了人文性的缺失。而且,在不同程度上還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對於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相同或相近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思路去講解,長此以往,形成了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局面。優化課堂教學,要將課堂教學融知識性、人文性和創造性爲一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教師要傳授語文知識,訓練學生思維,拓寬學生視野是勿庸置疑的。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更應該關照語文學科的人文特點。黃老師還引導閱讀一些關於中學語文語文教學改革的文章。史紹典先生說:“語文,是情韻悠長、廣博優雅、詩意盎然的;語文,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語文,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態的;語文,是詩意的、激情的、顧盼的、聯想的;它有高山流水樣的奔涌、一馬平川式的傾訴,午夜黎明式的靜寂、狂飈突進式的嘯傲……,語文,是勵志、交鋒、感悟、體驗、暢談、淺吟,是抑揚頓挫、迴腸蕩氣、餘音繞樑……語文是獨立思想的家園,是民族精神的居所……”語文以文學爲主要對象,整個人類精神文明都是它的後盾,人文性必將引導我們的教育走向真正的人文教育,培養尊重生命,關注世界,情韻悠長、光明磊落的人。

短短的九天見習,是我人生角色轉換的幾天,是我不斷成長的幾天,也是我對中學語文教學有了初步的認識。見習生活就這樣結束了,見習不僅使我在專業知識上的提高,更是我人生的深化。學無止境,時代的發展瞬息萬變,各種學科知識日新月異。我將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各種知識,並用於指導實踐,以更好的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重視熟練的掌握師範技能,加強自身基本功,多看、多學、多練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各項技能。這次見習還讓我督促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將來作爲一名優秀的中學語文教師,培育尊重生命,關注世界,情韻悠長、光明磊落的人。

【第4篇】應屆大學生畢業實習報告:語文教育實習

春回大地,萬象充滿生機,在20xx年3月10日至4月21日,我在xx中學八年級年級實習了40天。在這40天內,我獲得了不少教學經驗。作爲實習班主任,我和其他班主任一塊進行早讀跟班,有時間就和學生一塊進早餐,增進了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實習期間,學校舉辦了一次運動會,我帶領學生訓練參加校運動會的儀仗隊,帶領該班學生參加運動會,讀報、課間操時維持秩序,做了幾名差生的細緻的思想工作,認真回覆學生給我的信,籌辦了搞好學習大家談,愛心助學快行動主題班會。在整個實習期間,我本着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盡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怎樣上好語文課,這是實習的重點。頭兩個星期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我們開始聽課,認真學習別人的教學經驗,我的體會是必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使他們在快樂中主動地學習。我聽了兩位老師的課,一位活潑,一位嚴謹,從效果來看,前者要好一些國中語文教師實習報告國中語文教師實習報告。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分析,而這個學校學生的素質普遍比較差,對抽象分析較難理解繼而引發對學語文缺乏興趣。即使部分能力強、願意學的學生能夠理解、接受這些分析,也違背了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對於這些十四歲左右的八年級學生來說,最容易接受、最需要的是豐富的感性體驗。正如指導老師對我說的,像《聽潮》這樣的抒情散文,只要老師讀好了,把文中的感情讀出來了,課就上好了一大半。心理暗示的作用很大,老師講課有激情,學生不會不受感染。散文單元,我上的是《白楊禮讚》第一課時,由於準備不充分,文章線索沒有講清楚,但是我注意到自己的朗讀。學校有課文朗讀的磁帶,但我還是在課堂上自己讀了一遍課文,雖然沒有專業朗讀人員讀的好,但我盡了自己的全力。指導老師後來說,老師應該自己讀,這樣讓學生感到親切,不能自己不讀,又說學生讀的這不好那不好。

要做到在快樂中學習,不能孤立地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搞花架子,而應該從教學內容中找到學生的興奮點。課前準備一定要充分。有課時,我往往是凌晨五六點就起牀備課,查資料,寫教案,直到上課前還在考慮各種細節問題。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如果準備時間充裕的話,講課時會發揮得更好

國中語文教師實習報告工作報告。老師講課時聲音要洪亮,要有一股氣勢,要有較好的氣質。我給自己定位爲清剛之氣:直率、真摯、剛強而不失溫和。我認爲男老師一定要有一點硬氣,這樣言傳身教,有利於學生的性格發展。提問後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這一點我做得不夠,往往問題一說,就要學生舉手回答,而且我的語速、教學的進程都比較快。我認爲語速、教學進程應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重要性和大多數學生的適應程度靈活掌握,該快則快,應慢則慢。

我的課堂大都採用一種教師點撥法即設問析疑。所謂設問析疑,是教師首先由課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回答、分析疑問並由此轉入另一問題,最後把學生引導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中。通過這種設問析疑,再加上適當的討論,某些課文再結合文體特點,採用品味法、朗讀法進行教學。結果取得了良好的互動效果。

有的時候,不僅老師可以提問,學生也可以提。在教《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我先有感情地朗讀把學生帶入一種意境,然後讓他們說說聽後感受,得出共同的體會即這篇課文很優美,語句優美,寫景優美國中語文教師實習報告國中語文教師實習報告。然後叫他們找出文中直接寫景的段落(第4、5節),接着分析第4節。先明確這類寫景抒情散文應抓住文章寫了什麼,怎麼樣,勾勒了怎樣的意境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接着由我帶着他們一起分析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們會仿照第四節的分析來自讀、分析第5節。最後,再讓學生進行畫面想象,通過音樂的渲染,再次把他們拉入了那種意境美。怎麼去提問應該說是沒有定論的,但一個總的前提是問題得圍繞你的教學目標,得有科學的內容

你所提的問題目的是要把學生引導到你的教學目標中來,這是一個大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再考慮如何提問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何使問題更有連貫性,使問題更有概括性。

最後,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總結國中語文教師實習報告工作報告。可由老師總結,也可以由學生總結。如我們這堂課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從這節課中你們主要學到了什麼?、受到了什麼啓示等,使學生對整堂課的重難點有一個總體的把握。一節課可能會涉及到很多內容,總結可以讓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抓住重點,消化難點,達到教學目標。

總的說來,語文教學一定要深入鑽研教材,確定正確的目標,確立好重難點,找好切入口,設計好問題,#對學生也要有所瞭解,要顧及所有學生而不單是那些積極的想發言的學生。一個月的語文教學結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會有成績。能取得意料不到的成功,讓我很有一種興奮感和成就感。當聽到指導老師讚許的評價時,當學生不約而同地說:老師,我們喜歡聽你上課,你的課很精彩時,我的心裏有說不出的感動和欣慰,有了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麼。

【第5篇】語文教育實訓報告範文實習報告範文

2個月的教育實習,頗多感慨,特就“設問析疑 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這一角度寫一實習總結,各位踊躍發言!

設問析疑 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教育實習總結

一個月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第二課堂頗有成就也頗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與失,恐怕是這個鍵盤無法承載的。這次總結,我就語文教學這個方面談談我最深的體會。這些體會也許不如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們的真知灼見,卻也是一筆難得的財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這個班是全校的示範班,他們的語文老師同時又是學校教務處的主任,因此頗受關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這些都使得我頗感壓力。到底該如何教好這個班呢,我一臉的茫然。 見習結束,我們進入國慶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再結合本班實際,完成了下一週的備課。設計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體力也耗腦力,同時也是一件頗藝術的工作。經過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頭腦開竅,一個思路出來了,一個問題解決了,那種成就感、興奮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後來的教學實踐,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體會到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對上好一堂課的重要性。教案和講課是相輔相成的,又是必須靈活變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課堂,學生的參與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下面,我具體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種教學模式。某種程度講,它已經成爲我在這一個月裏的教學風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頗受指導老師的讚賞和學生的喜歡與接受。

我的課堂大都採用一種教師點撥法即設問析疑。所謂設問析疑,是教師首先由課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回答、分析疑問並由此轉入另一問題,最後把學生引導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中。通過這種設問析疑,在加上適當的討論,某些課文再結合文體特點,採用品味法、朗讀法進行教學。這裏,我只抓住設問析疑這個點談談我的見解和感受。

法國教育學家第惠多斯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那麼,怎麼去激勵、喚醒、鼓舞聽課者呢?讓他們參與課堂,給予他們的機會,惟有這樣,學生纔會更加的融入課堂,惟有這樣,學生的語文水平纔會有所提高。設問析疑無疑是一個較好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一種的教學模式。經過多次實踐,我發現這種教學模式有頗多好處,具體的說有助於學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見,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了學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於發展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鼓勵學生專心地有禮貌地傾聽,使學生的想法和體驗得到了尊重,使學生成爲知識的共同創造者。總的說來設問析疑可充分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學生的主動性。

可以說,具體如何設問、如何析疑是設問析疑的關鍵。我經常把一堂精彩的語文課看作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曲,提問則是這樂曲中的旋律。如何提問,首先需要教師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準確落實設問點。如教《項脊軒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徵即文章善於選取生活細節、場面描寫的手法以及記物、敘事和抒情融爲一體的寫法,把它作爲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把文章“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爲切入口。先叫學生找出過渡句,然後根據過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問學生,如何通過寫景抒發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設問“文章是不是以‘喜’貫穿全文”,轉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學生看課文是通過大事表現自己的‘悲’的還是通過小事、生活細節表現自己對親人的懷念的。學生輕而易舉的可以得出是後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們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看看哪處細節寫得最好,最感動人,爲什麼感動你,這就轉到了敘事與抒情融合的寫法了。整堂課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學生自己從問題中找到答案。最後,我問他們 “你們從這節課學到了什麼?”,他們異口同聲的說,學會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進行描寫,學會了記物敘事抒情融合的寫法。這就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確定目標,設置問題內容,設置問題順序至關重要。

有的時候,不僅老師可以提問,學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我先放錄音把學生帶入一種意境,然後讓他們說說聽錄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體會即這篇課文很優美,語句優美,寫景優美。然後叫他們找出文中直接寫景的段落(第4、5節),接着分析第4節。先明確這類寫景抒情散文應抓住文章

“語文教育實習總結”版權歸所有;請註明出處!

寫了什麼,怎麼樣,勾勒了怎樣的意境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接着由我帶着他們一起分析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們會仿照第四節的分析來自讀、分析第5 節。最後,再讓學生進行畫面想象,通過音樂的渲染,再次把他們拉入了那種意境美。怎麼去提問應該說是沒有定論的,但一個總的前提是問題得圍繞你的教學目標,得有科學的內容。你所提的問題目的是要把學生引導到你的教學目標中來,這是一個大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再考慮如何提問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何使問題更有連貫性,使問題更有概括性。

問題提出來了,如何引導呢?首先對學生的發言應該鼓勵。發完言後應有恰當的評價。不要小看了那幾句鼓勵的話,它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至關重要。有好幾位學生在給我的留言本里寫道:“謝謝老師對我的鼓勵,謝謝老師對我回答問題的讚美和肯定。我從沒想過我還會受人關注,我從沒料到我的發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們需要肯定,需要關注,需要鼓勵。”這是他們心底發出的話,因此不要忽視了給她們鼓勵。

引導可適當啓發、點撥。如教《華羅庚》一文時,分析課文結構、解讀傳主思想、分析文章寫作特色時,我都會聯繫先前學過的課文《“布衣總統”孫中山》。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我會啓發他們:“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布衣總統”孫中山》,這篇文章是通過生活中的幾個方面表現傳主甘於淡泊的品質。那麼《華羅庚》還是不是從一個方面來寫的呢?”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時間爲順概括了他一生的經歷。我接下來便問:一個人一生的經歷是漫長的、複雜的,是不是隻寫了傳主某一方面的品質?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轉爲課堂的重點討論文章突出了華羅庚怎樣的品質,通過什麼事怎樣來表現的。在上《作文有文采》這堂作文課時,唐突的叫學生分析一個例句的好壞,他會啞口無言,不知從何入手。我會提醒他們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辭,哪些修飾詞,用了哪些動詞,調動了哪些感官,這樣寫的效果怎樣,給人的感覺怎樣等等問題進行引導、啓發和點撥。這樣不僅使他們學到了作文怎麼做到有文采,同時也學會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式、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語文學習的方式。

【第6篇】高中語文教育見習調查報告

我於8月15日至23日在縣中學進行了爲期9天的暑期社會實踐,通過旁聽高中語文課程,完成了教育見習。這次見習讓我收穫頗豐,感受頗豐。

語文教學是情感的教學。

語文課是一門煥發生命的光彩的學科,它本身就是有趣的,我還記得大一古代文學史的李乃龍老師曾經說過,把語文課上得生動精彩不是你們的功勞,但上得枯燥無味就是你們的過錯。

在課餘時間我和任課老師黃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黃老師說,我們需要針對語文這一學科的特點,挖掘它的潛質,使人走進語文課堂,就好像推開了一扇美的門,能感覺到美的氛圍。如何有利於學生學,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和思維品質?如何有利於老師教,教得輕鬆,教得科學,教得藝術?這些思考到位,就會把我們的課堂教學帶入一種新的境界。作爲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這樣才能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要尊重學生“需要”,注重學生“激趣”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我覺得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老師的文學素養首先要提高,這就要我們重視在大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各類文學作品的閱讀和理解;要旁徵博引,老師的知識面就要拓展,不僅僅侷限在本專業的知識。黃老師一直在強調閱讀對於一箇中學語文教師重要性,他說,上課技巧是很容易掌握的,但如果真的要從事語文教學,必須多讀書,充實自己的內心,這樣上課纔能有內涵有深度。話說的很樸實,卻意義深刻。

在教學活動中體現的情感還在於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語文教學是體驗的教學。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體驗就是要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在黃老師講到語言的運用時,就讓學生聯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廣告語,體驗重複、諧音雙關、情感色彩的作用,並讓學生試着爲商品做廣告詞。這樣的實踐,深化了學生的認識,也很好地將課本和實踐聯繫起來。

語文教學是生活的教學。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學生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就像國小生“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在老師講到《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中的一句“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時,除了解釋男女之間那種微妙的感情外,還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去理解,譬如:兩個朋友吵架了,本來只要一個說一句對不起就可以冰釋前嫌,可是就像面對着一彎清且淺的河水,遲遲沒能跨出去。這樣,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語文教學是情感的教學。

語文教學要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比如《離騷》抒寫了理想,抒發詩人屈原強烈的愛國志向,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那種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態度以及“九死未悔”的堅定信念,感受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品質和嫉惡如仇的鬥爭精神呢?現在的有的中學生認爲當今社會談“愛國”好像已經過時了,從這樣的背景作爲切入點,在課堂導入時介紹屈原的身世,以及相關的歷史軍事背景,這樣,讓學生在結合當時社會背景的基礎上對詩人的愛國主義有了大致的瞭解。隨後,由屈原延伸至老舍、吳晗、傅雷,結合他們的經歷,讓學生領悟到他們身上閃耀着的孤獨而又偉大的愛國情思,瞭解了這些,學生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在課後黃海華老師和我探討過一個問題,就是師範生如何快速地進入教學狀態,他說語文教學法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實踐。現在西方教學理論認爲把握教學的兩個最好的途徑是觀摩和反思:在沒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學生觀摩優秀的教學案例,先通過套用優秀的教學模式融入自己的教學思路;課後積極反思,與教師多多溝通,教學水平就能有顯著的提高。黃老師的這番話給我的啓發很大,也是我這次見習最大的收穫,非常感謝黃老師無私的教導和幫助。

黃老師還給我提出了一個理念讓我思考,就是如何優化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是語文這一學科的基本特點。但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往往只有少數教師能引導學生進入一個意趣盎然,情思綿長,理韻悠遠的境界,使學生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更多的教師執着於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理性的分析和闡釋過多,造成了人文性的缺失。而且,在不同程度上還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對於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相同或相近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思路去講解,長此以往,形成了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局面。優化課堂教學,要將課堂教學融知識性、人文性和創造性爲一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教師要傳授語文知識,訓練學生思維,拓寬學生視野是勿庸置疑的。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更應該關照語文學科的人文特點。黃老師還引導閱讀一些關於中學語文語文教學改革的文章。史紹典先生說:“語文,是情韻悠長、廣博優雅、詩意盎然的;語文,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語文,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態的;語文,是詩意的、激情的、顧盼的、聯想的;它有高山流水樣的奔涌、一馬平川式的傾訴,午夜黎明式的靜寂、狂飈突進式的嘯傲……,語文,是勵志、交鋒、感悟、體驗、暢談、淺吟,是抑揚頓挫、迴腸蕩氣、餘音繞樑……語文是獨立思想的家園,是民族精神的居所……”語文以文學爲主要對象,整個人類精神文明都是它的後盾,人文性必將引導我們的教育走向真正的人文教育,培養尊重生命,關注世界,情韻悠長、光明磊落的人。

短短的九天見習,是我人生角色轉換的幾天,是我不斷成長的幾天,也是我對中學語文教學有了初步的認識。見習生活就這樣結束了,見習不僅使我在專業知識上的提高,更是我人生的深化。學無止境,時代的發展瞬息萬變,各種學科知識日新月異。我將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各種知識,並用於指導實踐,以更好的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重視熟練的掌握師範技能,加強自身基本功,多看、多學、多練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各項技能。這次見習還讓我督促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將來作爲一名優秀的中學語文教師,培育尊重生命,關注世界,情韻悠長、光明磊落的人。

【第7篇】中學語文教育實習調查報告

學校組織我們進行了爲期近50天的教育實習活動,希望通過實習能讓我們深入中學教學第一線,瞭解中學教育現狀,並進一步提高對教師職業的理解與認識,促進個人教學技能的形成。這次實習的內容包括課堂教學見習,班主任工作見習和實習總結。在這期間我積極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個人有了很多收穫。同時,我以我所實習的中學——三十中爲主要調查對象,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

首先,在老師教授方法方面。

我所在的中學,語文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一套公式化的教法,解題、介紹時代背景、泛讀課文、講解生字生詞、分段、分析課文、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這種千篇一律的教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整個過程單一、枯燥,加上大多數老師並沒有很深厚的文學功底,語文課堂顯得更加沉悶、無趣。老師在講臺上根據固有的模式大談特談,學生在講臺下作自己的事,少數認真聽課的同學看起來也是抱着某種利益的心態——高分。整個課堂完全以教師爲主體,學生不再是教學活動中的積極參與者,而是一個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知識的客體。這樣不僅束縛着青少年活躍的思想,使學生不動腦筋想問題,同時也浪費了他們的學習時間,影響了他們學習水平的提高。

我認爲,現代化的教育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爲主體,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充分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因爲學生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師的教育,也有權利抵制這種教育。教師的教育和教材對於學生的發展來說,只是外固,真正獲取知識、得到發展還要靠學生的內因起作用。學生作爲內因主動的學習不存在了,教師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將失去意義。

第二,老師在課堂提問方面。

我發現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教師在課堂上會連續提問,但這些問題大多是很簡單的是非問,或者選擇問、填空問、甚至是自問自答,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能踊躍回答,或者說都能回答得上,但學生的回答顯然都是很倉促,且習慣性地不加以深入思考而快速作答,而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樣課堂牢牢地控制在以教師爲主體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創造性及問題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學生積極參與了課堂,其實整個教學質量並不高。

第三,教師的課堂點評。

在教學進行過程中,有時候有的同學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教師往往採取迴避的態度,而有的同學偶爾會有一些充滿靈氣的回答,袒露出他們不一般的思維痕跡,但通常情況下,老師都不夠敏感,對學生的回答只作簡單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有的老師點評語言單一、蒼白,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合適、恰當的評價,讓人感到老師的語言空洞。甚至有的老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濫用表揚,不管問題價值大小,學生回答的價值量有多大,老師都是一個口吻“對、不錯、太棒了”等等。這種脫口而出的隨意表揚使很多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隨意應付。看似課堂氣氛活躍,其實是對教學、也是對學生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第四,教師的講課內容。

聽了一個月的語文課,發現老師講課期間常插入諸如此類的話:這個字、詞很重要,考試的'時候常會考到;這個句子注意它的翻譯,考試會可能有所涉及;這種閱讀理解題需要同學們好好看看,大學聯考經常會出現類似的題型……

整堂語文課都在語文老師的善意提醒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生們每次一聽到此類的話,都會條件反射地集中注意力。真的是因爲這個知識點的重要性嗎?不是的,很顯然,是爲了考試。考試獨立於教育、教學之外,考試內容取代了教學目標,分數成爲最終的教學目的。記得課間,我試着跟語文老師交流教學方法,我說:“老師,您看,我們這堂課可不可以再這樣拓展延伸一下,或許課堂的趣味性會有所增加。”老師很乾脆地回答:“沒有必要,考試不考!”我愣了,考試不考,就不講嗎?語文教學難道也純粹是爲了考試嗎?

我好疑惑,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上說:中學語文教學設定的總目標是“是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由此派生的教學目標從四個方面考慮:知識技能、應用能力、人文素養、情感態度。這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這些理論上的目標在現實的實踐過程中卻存在着極大的反差。老師講課以課本爲主,課本上有的,就進行模式化講解,課本上沒有的,老師便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會提及。不要說知識技能沒有得到提升,人文素養、情感態度,甚至應用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然後,在做班主任代理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關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現象,比如:大多數學生能夠自律,學習態度端正,積極上進,希望考出好成績,讓生命更充實、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並且絕大多數人都曾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他們對學校生活的評價是累並快樂着,對學習有着濃厚的興趣。

然而,這裏也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我發現,班裏抄襲作業的現象比較普遍,有近90%的同學反映本班同學有抄襲作業的現象。

二、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心理壓力普遍較大。我所實習的學校學生平均每天早上六點起牀,晚上12點休息。除了上課時間,每天課外學習時間在4小時以上,而有些科目每天作業時間都要超過2小時。如果每門課程的作業都如此,學生如何應對?即使只語數外三科每門作業要2小時,學生也不可能完成。其實這麼多的學生抄襲作業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他們的課業負擔的確過重了。因爲過重的課業負擔,加上家長及老師的不間斷督促,他們的心理壓力也隨之增大。

這便是我這次實習所見所感,也是我這一個月調查的收穫,在當今新的教育體制下,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理論在短時期內根本無法與實際教學實踐相一致,甚至會出現脫節的現象。我們只有期望教師的個人素養能越來越高,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能越來越順應實際教學。

【第8篇】師範生畢業實習報告:中學語文教育實習(1)

一、實習目的:大學生活最後的階段是實習,很重要,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很多,體會了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光榮.通過實習,我充實了自己,學會了如何教學,學習了許多未曾有過的東西.經歷了這段的實習生活,讓我感受到教師職業的重任,體會到教師工作的辛苦.在實習過程中,我對比自己的學生時代,感受着差別,90後學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強,信息接收面廣.這對老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知識要求.實習過程中,我們熟練地掌握了教學技能,不僅如此,我們還學會了如何處理與學生關係的技巧.

實習學校簡介:德安一中座落在德安縣城東郊,博陽河東畔,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環境優美、人才輩出的省級重點中學.滄桑鉅變,她以堅實的步履不斷走向成熟與成功.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9月),德安縣立初級中學正式開辦,即學校的前身.1951年改稱德安縣初級中學.1958年學校開辦高中,成爲完全中學,改名爲江西省德安縣中學.文革期間改爲德安紅衛中學.1970年4月,改爲廠辦中學,稱爲德安農機廠五七中學.文革結束後,德安教育事業大發展,1979年9月成立了德安縣第二中學,而原江西省德安縣中學改名爲江西省德安縣第一中學至今.1980年被正式提爲省重點中學.1995年11月,順利通過了江西省重點中學評估,獲得省優秀重點中學的稱號.學校佔地面積約66700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32278平方米.

學校現有在職教師190人,其中高級教師55人,中級教師81人,以中青年教師爲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5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100餘人.

二、實習內容:

1 、班主任工作:每日帶早晚兩次自習,與班級班委一起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開班級常務會議一次.

2 、專業技能教學:完成教案,上課次數七次(加作文訓練課),批改學生作業,監考兩次.

3 、教學研究調查:爲更好地瞭解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組織兩次小組談心會,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學習動態.

三、實習總結:

(一)教學專業技能總結:

9月15日,指導老師潘老師帶着我走進學生的教室,那時心情很複雜,我是從這裏畢業的,心裏在想我走上講臺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潘老師將我帶到教室,向同學們介紹了我,沒想到同學們都蠻不錯的,竟然鼓起了熱烈的掌聲.接着,並沒有如我所料讓我上講臺,而是在簡單的幾句介紹後我在後排的空位上聽課.9月23日,我已經在這裏認識班上的每個學生以及他們學習情況(通過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後,認真聽指導老師上課.現在的聽課的感覺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以前聽課是爲了學習知識;現在聽課是學習教學方法.目的不一樣,上課的注意點就不一樣,現在注意的是指導老師的上課方式,上課的思想.於是在一個星期後的在緊張的週末備課後,我緊張地走上了神聖的講臺.今天我給學生帶來的是徐志摩先生的名作再別康橋,第一次上臺,與在大學時技能課上的感覺完全不同,大學課堂上面對的是自己的同學,開始時有點緊張,可是緊張感也慢慢放開.學生們互動和我的熱情交織在一起,課堂氣氛漸好!終於,下課鈴響了,我也剛好講完,謝天謝地!在門口時,潘老師向我走了過來,說了四個字:不辱使命!對了,我向潘老師承諾過一定把這節課上完.真的不辱使命.

【第9篇】語文教育實訓報告實習報告

2個月的教育實習,頗多感慨,特就“設問析疑 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這一角度寫一實習總結,各位踊躍發言!

設問析疑 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教育實習總結

一個月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第二課堂頗有成就也頗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與失,恐怕是這個鍵盤無法承載的。這次總結,我就語文教學這個方面談談我最深的體會。這些體會也許不如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們的真知灼見,卻也是一筆難得的財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這個班是全校的示範班,他們的語文老師同時又是學校教務處的主任,因此頗受關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這些都使得我頗感壓力。到底該如何教好這個班呢,我一臉的茫然。 見習結束,我們進入國慶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再結合本班實際,完成了下一週的備課。設計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體力也耗腦力,同時也是一件頗藝術的工作。經過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頭腦開竅,一個思路出來了,一個問題解決了,那種成就感、興奮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後來的教學實踐,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體會到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對上好一堂課的重要性。教案和講課是相輔相成的,又是必須靈活變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課堂,學生的參與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下面,我具體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種教學模式。某種程度講,它已經成爲我在這一個月裏的教學風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頗受指導老師的讚賞和學生的喜歡與接受。

我的課堂大都採用一種教師點撥法即設問析疑。所謂設問析疑,是教師首先由課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回答、分析疑問並由此轉入另一問題,最後把學生引導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中。通過這種設問析疑,在加上適當的討論,某些課文再結合文體特點,採用品味法、朗讀法進行教學。這裏,我只抓住設問析疑這個點談談我的見解和感受。

法國教育學家第惠多斯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那麼,怎麼去激勵、喚醒、鼓舞聽課者呢?讓他們參與課堂,給予他們的機會,惟有這樣,學生纔會更加的融入課堂,惟有這樣,學生的語文水平纔會有所提高。設問析疑無疑是一個較好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一種的教學模式。經過多次實踐,我發現這種教學模式有頗多好處,具體的說有助於學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見,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了學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於發展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鼓勵學生專心地有禮貌地傾聽,使學生的想法和體驗得到了尊重,使學生成爲知識的共同創造者。總的說來設問析疑可充分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學生的主動性。

可以說,具體如何設問、如何析疑是設問析疑的關鍵。我經常把一堂精彩的語文課看作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曲,提問則是這樂曲中的旋律。如何提問,首先需要教師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準確落實設問點。如教《項脊軒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徵即文章善於選取生活細節、場面描寫的手法以及記物、敘事和抒情融爲一體的寫法,把它作爲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把文章“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爲切入口。先叫學生找出過渡句,然後根據過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問學生,如何通過寫景抒發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設問“文章是不是以‘喜’貫穿全文”,轉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學生看課文是通過大事表現自己的‘悲’的還是通過小事、生活細節表現自己對親人的懷念的。學生輕而易舉的可以得出是後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們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看看哪處細節寫得最好,最感動人,爲什麼感動你,這就轉到了敘事與抒情融合的寫法了。整堂課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學生自己從問題中找到答案。最後,我問他們“你們從這節課學到了什麼?”,他們異口同聲的說,學會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進行描寫,學會了記物敘事抒情融合的寫法。這就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確定目標,設置問題內容,設置問題順序至關重要。

有的時候,不僅老師可以提問,學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我先放錄音把學生帶入一種意境,然後讓他們說說聽錄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體會即這篇課文很優美,語句優美,寫景優美。然後叫他們找出文中直接寫景的段落(第4、5節),接着分析第4節。先明確這類寫景抒情散文應抓住文章

“語文教育實習總結”版權歸所有;請註明出處!

寫了什麼,怎麼樣,勾勒了怎樣的意境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接着由我帶着他們一起分析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們會仿照第四節的分析來自讀、分析第5節。最後,再讓學生進行畫面想象,通過音樂的渲染,再次把他們拉入了那種意境美。怎麼去提問應該說是沒有定論的,但一個總的前提是問題得圍繞你的教學目標,得有科學的內容。你所提的問題目的是要把學生引導到你的教學目標中來,這是一個大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再考慮如何提問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何使問題更有連貫性,使問題更有概括性。

問題提出來了,如何引導呢?首先對學生的發言應該鼓勵。發完言後應有恰當的評價。不要小看了那幾句鼓勵的話,它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至關重要。有好幾位學生在給我的留言本里寫道:“謝謝老師對我的鼓勵,謝謝老師對我回答問題的讚美和肯定。我從沒想過我還會受人關注,我從沒料到我的發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們需要肯定,需要關注,需要鼓勵。”這是他們心底發出的話,因此不要忽視了給她們鼓勵。

引導可適當啓發、點撥。如教《華羅庚》一文時,分析課文結構、解讀傳主思想、分析文章寫作特色時,我都會聯繫先前學過的課文《“布衣總統”孫中山》。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我會啓發他們:“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布衣總統”孫中山》,這篇文章是通過生活中的幾個方面表現傳主甘於淡泊的品質。那麼《華羅庚》還是不是從一個方面來寫的呢?”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時間爲順概括了他一生的經歷。我接下來便問:一個人一生的經歷是漫長的、複雜的,是不是隻寫了傳主某一方面的品質?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轉爲課堂的重點討論文章突出了華羅庚怎樣的品質,通過什麼事怎樣來表現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這堂作文課時,唐突的叫學生分析一個例句的好壞,他會啞口無言,不知從何入手。我會提醒他們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辭,哪些修飾詞,用了哪些動詞,調動了哪些感官,這樣寫的效果怎樣,給人的感覺怎樣等等問題進行引導、啓發和點撥。這樣不僅使他們學到了作文怎麼做到有文采,同時也學會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式、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語文學習的方式。由此看出,學生回答不出問

【第10篇】國中語文教育調研報告

(三)調查結果:首先,從中學語文教師的自身方面談一談語文教學的狀況。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我發現中學語文教師的文化水平大都是本科,少數老教師是大專文憑。其次,從現今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面來看語文教學的狀況。在教學方法方面,中學的語文老師基本都採用問答法、講授法,少數有經驗的老教師會採用自學輔導法、情境教學法以更好地達到效果。在採用教學設備方面,基本都能使用多媒體。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還是原始的:老師講學生聽。從教學態度上來講,一個班裏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單個人的不同時段語文成績也有很大差別,老師們一視同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語文學好,他們對所有的學生都有耐心,視學生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他們有不同的要求。當然,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中學語文的發展現狀。

我實習的年級是七年級,這個年紀的學生心智還不成熟,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很常見。而此時他們上語文課的任務不僅僅是識字,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使用語言,如果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掌握不了語文知識的。所以上課時,吸引學生注意、維護課堂秩序就成了每個語文教師的必修。富有激情的聲音、起伏的腔調,遊走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懲罰……是他們維持課堂秩序的手段。我在實習期間上課時也曾經有這樣的困擾,後來我也學習使用這些方法,效果還不錯。

中學生是很單純的,正因爲這樣,當一個稱職的老師就必須學會在適當的時機誇獎他們。當然也不能全靠表揚,在行爲習慣方面,批評和懲罰也是必要的,否則引不起他們的重視。中學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爲他們年齡還小,就認爲他們不懂,其實他們都擁有雪亮的眼睛。調查中發現,中學生最喜歡的是貼近他們思想的老師,如果師生共同喜好多,他們會比較親近這個老師,反之,則比較生疏。他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種對待學生不公平的老師。每個學生都是想通過自己的途徑引起老師注意的,用的方法各不相同,產生的後果也是他們始料不及的,可以說學生的出發點是無害的,端看老師如何對待。實習中,我就見到這樣的事。我實習的班級有一個男生叫楊傑龍,很調皮,上課老是插嘴,老師越是說教他他越是調皮,老師對他很頭疼。我認爲楊傑龍除了自律能力不足外也是爲了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我會注意他的言行,每次跟他談話都爭取引導他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最後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語文教學該往何處去。

中學生的認知發展的一般特點:中學生的感知覺已經逐漸完善,中學生的記憶能力也迅速發展,從以機械識記爲主發展到以意義識記爲主,從以具體形象識記爲主到詞的抽象記憶能力逐漸增長。

中學語文教學要把握學生的認知發展,找出適合本階段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生在思維方面的發展,引導他們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爲主要形式。

中學生社會性發展的一般特點:入學以後,他們的社會關係發生了變化,與老師和同學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在相處中,他們逐漸學會與人相處、合作及競爭。師生關係及同伴關係對他們有重要影響。這種關係的質量既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對班級、學校的歸屬感,也影響到學生情感的發展。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表達兩個能力。當然,要完成這個目標,須具備一定基礎:即字、詞、句知識;基礎知識;表達技巧;文學常識等。這就構成了語文教學的三大現實目標:基礎知識、閱讀、表達。中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閱讀和表達的基礎能力。根據以上了解到的中學語文教學現狀,我認爲,在現今條件下改善語文教學現狀必須先從制度改革抓起。其次要提升教師團隊的水平和專業素質,要培養一批關愛學生的教師。最後就是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制定合適的課程,讓他們在身心愉悅中增長知識、獲得學問。

【第11篇】xxxx年9月中學語文教育實習報告範文工作計劃

一、基本情況:學生分析:實習所在班級爲七年級3班。由於是村鎮中學,學生基本來自農村,所以無論視野、知識層面,還是情感價值觀的形成都很簡單狹窄。與國小相比,在語文這個科目上,整體難度加大,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與能力大大增多。學生正處於小升中的過渡階段,對此仍然不適應,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自覺性較低,學習語文的習慣養成差。學生語文基礎素養較差,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同學仍然存在,學習比較盲目,目標性不強。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意識不強。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積累較少,閱讀面不廣,不能大膽嘗試和探究問題,開放性的問題缺乏自己的見解。但令人欣慰的一點是,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高,大多數學生不怯堂、不牴觸,積極質疑、踊躍發言。課後背書情況良好,在老師的建議下積極主動的背誦所有文言文篇目,不懂就問,學習態度端正,對學習語文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針對以上的情況,我在原語文老師黃華忠老師及其他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努力按照語文教學要求,根據語文教學三維度,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爭取做好語文教學工作,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上勁頭更足、熱情更高、成績更好。

二、主要任務瞭解學生語文整體成績、語文素養,根據學生特點制定語文教學計劃。

2、深入班級瞭解學生,因材施教。

3、結合自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學聽課、備課、寫詳案,並進行課後教學反思。

2、批改學生作業、讀書筆記、作文及隨堂聽寫、小測試,並及時仔細評講。

3、檢查學生課堂筆記,並抽背,針對掌握情況適當加以指導。

4、找學生了解語文學習情況,結合課外讀書活動與學生交流讀書心得,指導學生有效閱讀,並激勵其寫讀後感。

四、具體安排

第一週向原語文老師黃老師瞭解學生語文學習情況和語文教學實習工作。

2、結合班主任實習工作儘快認識學生。

3、聽課並仔細做好聽課記錄,創造性模仿學習。

第二週提前備好講授篇目教案並請黃老師指導,及時作出修繕。

2、請學校領導聽課,講授第五課《傷仲永》。

3、結合指導老師對上課效果的點評,吸取經驗教訓。

第三、四周提前備好第二單元課文的教案,講授第二單元所有課文。

2、根據老師點評指導、學生反饋,及時總結授課效果。

3、結合班主任工作,陸續找學生聊天,瞭解學習情況和對語文教學方式方法的看法評價。

4、結合主題班會,學習第二單元綜合性練習。

第五週自我總結整個單元上完後的教學經驗教訓,聽各個年級不同語文老師的課,集思廣益,化爲己用。

2、準備第十五課《孫權勸學》教案。

第六週講授《孫權勸學》,語文組各聽課老師給與評價。

2、填表、總結。

完成情況及效果分析:

經過六週語文教師實習,結合班主任工作,我認識了班上學生,瞭解了語文基本學習情況,我的授課受到學生歡迎喜愛。聽課認真仔細、記錄完整詳盡。教案完成及時,質量較高,能夠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由於自身經驗不足,加之學生自身水平不高,因此,第一堂課效果不是特別理想。據學生反應情況來看,基礎知識方面講得還不夠紮實牢靠。因此,我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結合自身水平能力提升自己,終於在第二堂課《黃河頌》的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一步步的實踐中,我的教學水平得到了飛速提升,完成了從理論到實踐的重要過渡。因而,總的來看,我的教學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第12篇】語文教育專業實習報告範文

一、實習目的:

對於我們師範生來說,教學實習工作是我們畢業之際必不可少的一個實踐活動,爲此我們應該重視我們的實習工作。尤其是在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教法方面,我們更應該把我們所學的理論知識靈活的運用到我們的教學實習當中,完善我們的教學實習工作,加強我們師範生的教學能力。

大學生活最後的階段是實習,很重要,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很多,體會了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光榮.通過實習,我充實了自己,學會了如何教學,學習了許多未曾有過的東西.經歷了這段的實習生活,讓我感受到教師職業的重任,體會到教師工作的辛苦.在實習過程中,我對比自己的學生時代,感受着差別,90後學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強,信息接收面廣.這對老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知識要求.實習過程中,我們熟練地掌握了教學技能,不僅如此,我們還學會了如何處理與學生關係的技巧.

實習學校簡介:我所實習的學校是我的母校,它坐落在一個開闊的田野間,背面環山,現在由於公路改道,學校大門口就是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學校現有在職教師146人,其中高級教師15人,中級教師81人,以中青年教師爲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00餘人.

二、實習內容:

1 、班主任工作:管理班級,組織學生學習,按照學校要求按時召開班會,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學校紀律,按時作息,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時刻向指導老師和學校回報工作。

2 、教學技能實習:教學實習期間我跟隨指導老師完成教學,其中對於九年級年級那個班,我採取聽課的形式,完成了八節課的聽課記錄;而對於八年級年級哪個班來說則採取親自講授的形式,共完成了課文的講授,其中有文言文、詩歌和現代文的教學;批改作業三次,自測一次。

3 、教學研究調查:爲更好地瞭解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組織兩次小組談心會,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學習動態.

三、實習總結:

(一)教學專業技能總結:

對於八年級年級(137班)親自講授情況:9月6日,指導老師張老師帶着我走進學生的教室,那時心情很複雜,我是從這裏畢業的,心裏在想我走上講臺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張老師將我帶到教室,向同學們介紹了我,沒想到同學們都很熱情,竟然鼓起了熱烈的掌聲,此時我心情真的好激動。接着,並沒有如我所料讓我上講臺,而是在簡單的幾句介紹後我在後排的空位上聽課.聽完這節課後,指導老師問我有什麼感覺,我跟他說了後,他說下一節課開始親自講授,叫我好好準備。第二天,我已經在這裏認識班上的每個學生以及他們學習情況(通過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後,我開始講授第一節課,講的時候指導老師在下面聽我講授,我在上面講,開始講的那幾分鐘感覺有點緊張,但幾分鐘進入狀態後,感覺好像這的進入了老師的角色。不再緊張了,講解知識也清晰了,說話聲音也變得沉穩了。上完這節課後,指導老師給我指出了缺點和錯誤,給我提出了建議。我跟老師說了我的感受,然後老師也跟我說了他當年實習的感受,此時我才感受到了真正做老師的辛苦了。

對於九年級年級(122班)的聽課情況:9月6日,在上完(137班)的課後,接着就去聽(122班)的課。授課過程中指導教師課堂教學組織嚴密,條理清晰,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在聽課中,我注意指導老師的教態,學習他的教學語言,課堂時間的安排,課堂教學的節奏,用心領會他的教學技能。聽課後給了我很好的引導方向,我明白了要真正駕馭課堂我們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希望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彌補。

【第13篇】xxxx年語文教育實訓報告範文實習報告範文

2個月的教育實習,頗多感慨,特就“設問析疑 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這一角度寫一實習總結,各位踊躍發言!

設問析疑 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教育實習總結

一個月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第二課堂頗有成就也頗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與失,恐怕是這個鍵盤無法承載的。這次總結,我就語文教學這個方面談談我最深的體會。這些體會也許不如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們的真知灼見,卻也是一筆難得的財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這個班是全校的示範班,他們的語文老師同時又是學校教務處的主任,因此頗受關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這些都使得我頗感壓力。到底該如何教好這個班呢,我一臉的茫然。 見習結束,我們進入國慶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再結合本班實際,完成了下一週的備課。設計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體力也耗腦力,同時也是一件頗藝術的工作。經過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頭腦開竅,一個思路出來了,一個問題解決了,那種成就感、興奮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後來的教學實踐,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體會到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對上好一堂課的重要性。教案和講課是相輔相成的,又是必須靈活變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課堂,學生的參與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下面,我具體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種教學模式。某種程度講,它已經成爲我在這一個月裏的教學風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頗受指導老師的讚賞和學生的喜歡與接受。

我的課堂大都採用一種教師點撥法即設問析疑。所謂設問析疑,是教師首先由一篇課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回答、分析疑問並由此轉入另一問題,最後把學生引導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中。通過這種設問析疑,在加上適當的討論,某些課文再結合文體特點,採用品味法、朗讀法進行教學。這裏,我只抓住設問析疑這個點談談我的見解和感受。

法國教育學家第惠多斯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那麼,怎麼去激勵、喚醒、鼓舞聽課者呢?讓他們參與課堂,給予他們的機會,惟有這樣,學生纔會更加的融入課堂,惟有這樣,學生的語文水平纔會有所提高。設問析疑無疑是一個較好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一種的教學模式。經過多次實踐,我發現這種教學模式有頗多好處,具體的說有助於學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見,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了學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於發展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鼓勵學生專心地有禮貌地傾聽,使學生的想法和體驗得到了尊重,使學生成爲知識的共同創造者。總的說來設問析疑可充分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學生的主動性。

可以說,具體如何設問、如何析疑是設問析疑的關鍵。我經常把一堂精彩的語文課看作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曲,提問則是這樂曲中的旋律。如何提問,首先需要教師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準確落實設問點。如教《項脊軒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徵即文章善於選取生活細節、場面描寫的手法以及記物、敘事和抒情融爲一體的寫法,把它作爲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把文章“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爲切入口。先叫學生找出過渡句,然後根據過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問學生,如何通過寫景抒發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設問“文章是不是以‘喜’貫穿全文”,轉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學生看課文是通過大事表現自己的‘悲’的還是通過小事、生活細節表現自己對親人的懷念的。學生輕而易舉的可以得出是後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們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看看哪處細節寫得最好,最感動人,爲什麼感動你,這就轉到了敘事與抒情融合的寫法了。整堂課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學生自己從問題中找到答案。最後,我問他們 “你們從這節課學到了什麼?”,他們異口同聲的說,學會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進行描寫,學會了記物敘事抒情融合的寫法。這就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確定目標,設置問題內容,設置問題順序至關重要。

有的時候,不僅老師可以提問,學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我先放錄音把學生帶入一種意境,然後讓他們說說聽錄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體會即這篇課文很優美,語句優美,寫景優美。然後叫他們找出文中直接寫景的段落(第4、5節),接着分析第4節。先明確這類寫景抒情散文應抓住文章

“語文教育實習總結”版權歸所有;請註明出處!

寫了什麼,怎麼樣,勾勒了怎樣的意境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接着由我帶着他們一起分析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們會仿照第四節的分析來自讀、分析第5 節。最後,再讓學生進行畫面想象,通過音樂的渲染,再次把他們拉入了那種意境美。怎麼去提問應該說是沒有定論的,但一個總的前提是問題得圍繞你的教學目標,得有科學的內容。你所提的問題目的是要把學生引導到你的教學目標中來,這是一個大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再考慮如何提問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何使問題更有連貫性,使問題更有概括性。

問題提出來了,如何引導呢?首先對學生的發言應該鼓勵。發完言後應有恰當的評價。不要小看了那幾句鼓勵的話,它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至關重要。有好幾位學生在給我的留言本里寫道:“謝謝老師對我的鼓勵,謝謝老師對我回答問題的讚美和肯定。我從沒想過我還會受人關注,我從沒料到我的發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們需要肯定,需要關注,需要鼓勵。”這是他們心底發出的話,因此不要忽視了給她們鼓勵。

引導可適當啓發、點撥。如教《華羅庚》一文時,分析課文結構、解讀傳主思想、分析文章寫作特色時,我都會聯繫先前學過的課文《“布衣總統”孫中山》。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我會啓發他們:“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布衣總統”孫中山》,這篇文章是通過生活中的幾個方面表現傳主甘於淡泊的品質。那麼《華羅庚》還是不是從一個方面來寫的呢?”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時間爲順概括了他一生的經歷。我接下來便問:一個人一生的經歷是漫長的、複雜的,是不是隻寫了傳主某一方面的品質?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轉爲課堂的重點討論文章突出了華羅庚怎樣的品質,通過什麼事怎樣來表現的。在上《作文有文采》這堂作文課時,唐突的叫學生分析一個例句的好壞,他會啞口無言,不知從何入手。我會提醒他們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辭,哪些修飾詞,用了哪些動詞,調動了哪些感官,這樣寫的效果怎樣,給人的感覺怎樣等等問題進行引導、啓發和點撥。這樣不僅使他們學到了作文怎麼做到有文采,同時也學會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式、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語文學習的方式。

【第14篇】語文教育頂崗實習報告範文

語文教育頂崗實習報告

實習時間:xxxx年xx月xx日 至 xx月xx號

系 別: 中文系

班 級: xx語文教育2班

姓 名: xxx

學 號: xxxxxxxxxx

指導老師: 李xx

xxxx年xx月xx日

一、實習目的shixi./

大學生活最後的階段是實習,實習對於每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都特別的重要,在xxxx年3月1日至6月30日的秦皇島市新生路國小的習過程中我學會了很多,體會了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光榮.通過實習,我充實了自己,學會了如何教學,學習了許多未曾學過的東西.經歷了這段的實習生活,讓我感受到教師職業的重任,體會到教師工作的辛苦.在實習過程中,我對比自己的學生時代,感受着不同時代的差別,90後學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強,信息接收面越來越廣.這就對老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知識要求.實習過程中,我們熟練地掌握了教學技能,不僅如此,我還學會了如何處理與學生關係的技巧.

通過教育實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在大學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教學相結合,初步掌握國中語文的教學方法和技能,以及班主任的工作內容和方法。瞭解現今國小生和教育的現狀。實習單位爲秦皇島市新生路國小,班級三年級三班。

二、實習單位簡介:實習報告網

海港區新生路國小建於1956年,學校現有13個教學班,550名學生,56名教職工,其中國小高級教師18人,一級教師24人,14人正在進修本科學歷,大專學歷24人,中師學歷32人。

學校佔地面積10468平方米,生均佔地面積16.9平方米,建築面積3240平方米,運動場爲200米環行跑道。設有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閱覽室、少隊科技室、衛生室、勞動器材室、體育器材室、微機室和多功能活動室。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法治校,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堅持教育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以教科研爲先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科學管理和系列化教育的辦學特色。

三、實習內容:

(一)、語文教學

課堂教學,包括備課、上課、修改作業、批閱試題。做一個語文教師所做的事情,積極引導,認真做好工具性與人文性教育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 2 3 下一頁

及時正確引導學生思想,處理班上日常雜務,管理好學生日常行,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調動學生幹部處理班上各事務。語文教育頂崗實習報告

四、實習效果

在實習學校有關領導和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認真開展語文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實習工作。在整個實習階段,我從一個沒有經驗的大學生到略有經驗的國小語文教師及班主任。在實習過程中,通過教師及自己的刻苦努力,現能較好地上課及做好班主任工作。

五、實習總結及體會

實初爲人師,對於我而言卻是件極具挑戰性、頗具誘惑力的事情。xxxx年3月1 日,開始了爲期四個月的教育實習。實習期間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讓我體驗到作爲一位人民教師的崇高和艱辛。

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對我的實習進行總結。

(一)、認真做好實習前期工作

首先是把自己的心態放正,因爲心態決定一切是輔導員叮囑的。學做師者就得像師者。指導老師對我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爲人師表,言必行,行必果,身正爲範。指導教師介紹了各項實習工作的安排和實習期間該注意的事項。我也主動把實習班級的每個學生和學校的基本情況做了個初步的瞭解。有了這一切的統籌安排,我的實習才能進行的如此順利。

(二)、名師指導按步驟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實習的開展,指導我的一個非常負責的教師。我們將實習分爲兩個階段:實習報告網

第一階段爲見習階段,時間爲一週。在這個星期裏,我全面熟悉七年級學生的語文教材,認真聽指導老師的每一堂課,並做好每節聽課紀錄,課後與老師交流,虛心求教,深入瞭解課堂教學的要求和教學過程。學習如何備課、備學生,如何更好地將素質教育的理論與落實考綱考點的要求相結合。不斷地進行反思,仔細體會老師在課堂上的每個細節,並這個細節中所蘊含的意思。因爲在課堂上的每個動作都是爲教學服務的,這是指導教師經常強調的一句話。我還經常聽一些竟賽課、公開課、優質課。之後與指導教師一起探討,更多的是老師的指點。吸取他人優秀成份作爲自己所用。是模仿與學習相結合的階段。

第二階段是上課階段,我的指導老師是三年級三班的班主任,她給我安排的課時很多,這就使我有了更多的鍛鍊機會,上講臺的次數就自然增多。一天中最多有三節課,一般都是兩節課。所以就有了很多交流的時間,在做得不好的地方老師就會及時地給我指出。另外在課後細心琢磨教材、詳細寫教案、做課件,每一樣都是改了又改,直到自己認爲能教好本課爲止,這才交到指導教師那裏進行初審。在審查時指導老師要求我說出我的上課計劃,這就練習了說課的環節。在指導老師的批改和建議下再做修改,之後在上課前進行試講。我的每一節課指導老師都會堅持去聽課,在課後細心幫我評課,針對我課堂上出現的缺點提出寶貴意見,並且肯定了我的一些可取之處,讓我倍受鼓舞,在課後努力改正,提高教學水平,以確保在下一次的教學中不出現同樣的錯誤。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學會整體規劃,依照教科書的按排創造性完成教學任務。在這樣的努力下,我在教態、語言、板書、提問技巧、與學生互動等各方面都有了顯着的提高。

(三)、積極做好班主任實習工作shixi./

做班主任是辛苦的,而當一個國小三年級的班主任則是更辛苦的,稍有不注意就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這給管理教育帶來了巨大的困難,所以一開始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加倍努力,要投入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將我的工作做好。我從早上6點就起牀,早餐之後就到學校簽到。每天的主要任務: 1 3 下一頁

1、看早讀,每天早上7點半到教室督促他們打掃衛生,檢查儀容儀表,督促他們認真早讀。語文教育頂崗實習報告

2、在上課時間進行巡堂,檢查上課情況,如有上課不認真聽講者,下課及時找他談話,正確引導。

3、第六節課後爲課外活動,我要輔導個別學生,給個別學生作思想工作。在這過程中,我做到愛崗敬業,任勞任怨,不喊苦不喊累,盡責的做好每一項工作,帶領學生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如全校大掃除、班團會等活動。

經過不懈的努力,班級整體情況有了改善,我與學生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得到他們的信任,我成爲他們訴說心事的對象,我也是他們忠實的傾聽者,藉此及時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

(四)、虛心求教認真吸取他人優點

在實習期間,除了教學實習和班主任工作,我在認真地寫實習日誌,實習報告網對每節課都要反思。得與失都在我的心裏很清楚,做到下一次少犯錯誤。在反省自的同時,也要向他人學習。我多去參加學校的講課比賽現場聽課,並做好聽課記錄。親自去講課比賽的現場,從那裏我學到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批評。從他人身上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如不同的教學風格、班主任工作技巧等等。

實習,讓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充分認識到新教學教育的難度和我們需要做好的工作.當老師難,當一名合格優秀的老師難上加難.蠟炬成灰淚始幹,老師的辛勞讓學生感激不盡.正是這些忘我工作的老師們,一批批未來的花朵開放地更加燦爛!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甘願當盞燈,照亮學生們的未來之路,爲未來的花朵們盛開地更加美麗而辛勤工作!

雖說我的實習生活已結束,但我對教學的追求和努力將一如既往,我對學生的關愛也將永不消減,作爲一名師範學院的學生我有信心做好教育工作,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 相關文章:語文教育實習總結、語文教育實習總結範文、國中語文教育實習總結、國小語文教育實習總結、高中語文教育實習總結

1 2

【第15篇】xxxx年中文系語文教師教育實習報告範文

一個月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第二課堂頗有成就也頗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與失,恐怕是這個鍵盤無法承載的。這次總結,我就語文教學這個方面談談我最深的體會。這些體會也許不如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們的真知灼見,卻也是一筆難得的財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這個班是全校的示範班,他們的語文老師同時又是學校教務處的主任,因此頗受關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這些都使得我頗感壓力。到底該如何教好這個班呢,我一臉的茫然。

思考之後,我決定先從指導老師的上課風格、學生的語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這些基本情況入手。我總共聽了指導老師三堂課,其中兩堂利用多媒體技術在電教室上的。他的課堂大半交給學生,課堂氣氛活躍。因爲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體該怎麼分析課文、怎麼調節氣氛、怎麼設計教案。他只給我一個總的教學思路:把課堂話語權交給學生。用他的話說,一節課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在聽都能聽明白都能學到東西,這堂課就算成功了。這句話可以說是他對我指導的全部,但在後來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這句話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雖是簡簡單單一句話卻勝過千言萬語。其次是對班上學生語文水平的調查。在見習的三、四天時間裏,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習時間和課下時間的瞭解,我對班上的語文水平和每個學生的水平有了基本瞭解。得知這個班的語文水平還可以,且全班的學習氛圍很好,課堂紀律和作文上交情況都很好,學生課前預習也很自覺,更重要的是他們討厭傳統的語文教學,他們不喜歡老師壟斷課堂。瞭解了這些情況,我再仔細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兩本書,總體上要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它從先前的應試教育轉爲對學生語文水平和文化修養的提高上。所有的這些給我的只有一個訊息——我不能再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找

見習結束,我們進入國慶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再結合本班實際,完成了下一週的備課。設計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體力也耗腦力,同時也是一件頗藝術的工作。經過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頭腦開竅,一個思路出來了,一個問題解決了,那種成就感、興奮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後來的教學實踐,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體會到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對上好一堂課的重要性。教案和講課是相輔相成的,又是必須靈活變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課堂,學生的參與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下面,我具體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種教學模式。某種程度講,它已經成爲我在這一個月裏的教學風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頗受指導老師的讚賞和學生的喜歡與接受。

我的課堂大都採用一種教師點撥法即設問析疑。所謂設問析疑,是教師首先由一篇課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回答、分析疑問並由此轉入另一問題,最後把學生引導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中。通過這種設問析疑,在加上適當的討論,某些課文再結合文體特點,採用品味法、朗讀法進行教學。這裏,我只抓住設問析疑這個點談談我的見解和感受。

法國教育學家第惠多斯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那麼,怎麼去激勵、喚醒、鼓舞聽課者呢?讓他們參與課堂,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惟有這樣,學生纔會更加的融入課堂,惟有這樣,學生的語文水平纔會有所提高。設問析疑無疑是一個較好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一種的教學模式。經過多次實踐,我發現這種教學模式有頗多好處,具體的說有助於學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見,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了學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於發展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鼓勵學生專心地有禮貌地傾聽,使學生的想法和體驗得到了尊重,使學生成爲知識的共同創造者。總的說來設問析疑可充分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學生的主動性。

可以說,具體如何設問、如何析疑是設問析疑的關鍵。我經常把一堂精彩的語文課看作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曲,提問則是這樂曲中的旋律。如何提問,首先需要教師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準確落實設問點。如教《項脊軒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徵即文章善於選取生活細節、場面描寫的手法以及記物、敘事和抒情融爲一體的寫法,把它作爲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把文章“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爲切入口。先叫學生找出過渡句,然後根據過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問學生,作者如何通過寫景抒發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設問“文章是不是以‘喜’貫穿全文”,轉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學生看課文是通過大事表現自己的‘悲’的還是通過小事、生活細節表現自己對親人的懷念的。學生輕而易舉的可以得出是後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們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看看哪處細節寫得,最感動人,爲什麼感動你,這就轉到了敘事與抒情融合的寫法了。整堂課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學生自己從問題中找到答案。最後,我問他們“你們從這節課學到了什麼?”,他們異口同聲的說,學會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進行描寫,學會了記物敘事抒情融合的寫法。這就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確定目標,設置問題內容,設置問題順序至關重要。有的時候,不僅老師可以提問,學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我先放錄音把學生帶入一種意境,然後讓他們說說聽錄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體會即這篇課文很優美,語句優美,寫景優美。然後叫他們找出文中直接寫景的段落(第4、5節),接着分析第4節。先明確這類寫景抒情散文應抓住文章寫了什麼,怎麼樣,勾勒了怎樣的意境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接着由我帶着他們一起分析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們會仿照第四節的分析來自讀、分析第5節。最後,再讓學生進行畫面想象,通過音樂的渲染,再次把他們拉入了那種意境美。怎麼去提問應該說是沒有定論的,但一個總的前提是問題得圍繞你的教學目標,得有科學的內容。你所提的問題目的是要把學生引導到你的教學目標中來,這是一個大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再考慮如何提問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何使問題更有連貫性,使問題更有概括性。

問題提出來了,如何引導呢?首先對學生的發言應該鼓勵。發完言後應有恰當的評價。不要小看了那幾句鼓勵的話,它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至關重要。有好幾位學生在給我的留言本里寫道:“謝謝老師對我的鼓勵,謝謝老師對我回答問題的讚美和肯定。我從沒想過我還會受人關注,我從沒料到我的發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們需要肯定,需要關注,需要鼓勵。”這是他們心底發出的話,因此不要忽視了給她們鼓勵。

引導可適當啓發、點撥。如教《華羅庚》一文時,分析課文結構、解讀傳主思想、分析文章寫作特色時,我都會聯繫先前學過的課文《“布衣總統”孫中山》。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我會啓發他們:“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布衣總統”孫中山》,這篇文章是通過生活中的幾個方面表現傳主甘於淡泊的品質。那麼《華羅庚》還是不是從一個方面來寫的呢?”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時間爲順概括了他一生的經歷。我接下來便問:一個人一生的經歷是漫長的、複雜的,作者是不是隻寫了傳主某一方面的品質?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轉爲課堂的重點——討論文章突出了華羅庚怎樣的品質,通過什麼事怎樣來表現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這堂作文課時,唐突的叫學生分析一個例句的好壞,他會啞口無言,不知從何入手。我會提醒他們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辭,哪些修飾詞,用了哪些動詞,調動了哪些感官,這樣寫的效果怎樣,給人的感覺怎樣等等問題進行引導、啓發和點撥。這樣不僅使他們學到了作文怎麼做到有文采,同時也學會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式、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語文學習的方式。由此看出,學生回答不出問題了,要通過知識遷移、層層推理、由淺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適當的引導,要讓他們自己去找問題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最後,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總結。可由老師總結,也可以由學生總結。如“我們這堂課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從這節課中你們主要學到了什麼?”、“受到了什麼啓示”等,使學生對整堂課的重難點有一個總體的把握。一節課可能會涉及到很多內容,總結可以讓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抓住重點,消化難點,達到教學目標。

總的說來,從設問到析疑再到總結,設問析疑這一教學模式對老師的要求非常高。教師鑽研教材的程度、對課堂的駕御能力的高低、教學技巧的靈活處理等等都會影響整堂課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鑽研教材,確定正確的目標,確立好重難點,找好切入口,設計好問題,對學生也要有所瞭解,要顧及所有學生而不單是那些積極的想發言的學生。一個月的語文教學結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會有成績。設問析疑、教師點撥法是我運用得較多的教學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讓我很有一種興奮感和成就感。當聽到指導老師“非常好”的評價時,當學生不約而同的說“老師,你的課讓我聽得入迷了”,“你是個優秀的語文老師”時,我的心裏有說不出的感動和欣慰,有了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麼。

這次實習,聽過十幾位老師的不同的授課方式,吸取了許多的經驗,發現每個老師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教學風格。我才明白“教無定論”的真正含義。應該說這次實習,給我感觸最深的不是設問析疑這一教學模式,而是使我那種教師應該塑造個性化教學的觀念越來越明顯、清晰。語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學科,是一門藝術課。怎樣上好它,每位語文老師應該根據個人的不同、學生的不同塑造並保持自我豐滿的教學個性,以求得課堂教學效率的全面提高,學習更加主動的學習、自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