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著名歷史人物的故事(通用多篇)

著名歷史人物的故事(通用多篇)

歷史人物故事 篇一

李由——秦朝將軍,丞相李斯的長子

政治生涯

李斯之子

“斯長男由爲三川守

,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歸咸陽,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爲壽,門庭車騎以千數。”(《史記·李斯列傳》)七十歲的丞相李斯深有感觸地說:“當今爲大臣者位無高於我者,我可以稱爲富貴之極了。”然而盛極則衰,好景不長。

事蹟

沙丘之變

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南至雲夢,東南至會稽山,刻石頌德。

七月,始皇病死沙丘。佞官趙高脅迫丞相李斯誅殺公子扶蘇,改立胡亥爲二世皇帝。

扼守三川

陽城人陳勝、陽夏人吳廣起義,一舉攻下大澤鄉。接着又攻下蘄縣,勢如破竹。當義軍攻下淮陽時,戰車已有六七百乘,騎兵千餘騎,士卒數萬,聲勢浩大,勢不可擋。

三川郡守李由立即派人飛報丞相李斯:“賊軍十萬已到許縣,日夜可達滎陽,城內25000名士卒日夜鑄兵器,加固城牆,挖拓城河,防哨巡守。無奈兵力懸殊,存糧也只可用數月。望速派兵增援。”李斯立即向二世呈奏。正在咸陽宮取樂的二世一聽,竟嚇得喪魂落魄、六神無主。

李由知道形勢嚴峻,就親自帶兵防守。爲穩定城內秩序,他組織百姓協助守城,令掌管治安者加強檢查,防止奸細混入城內。

第二天黎明,城外鼓角震天,義軍潮水般涌到滎陽城下,箭如飛蝗射向守城者,並強渡城河架雲梯攻城。李由指揮守城將士勇猛還擊,死者的血染紅了城河水。

一連幾天激戰,雙方傷亡慘重,義軍只得撤回淮陽。《史記·陳涉世家》載:“吳廣圍滎陽。李由爲三川守,守滎陽,吳叔弗能下。陳王徵國之豪傑與計,以上蔡人房屬蔡賜爲上柱國。”

以茶代酒 篇二

商紂王與妲己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據傳有一天,商紂王到女媧宮進香,看到女媧娘娘神像貌美,心癢如撓,夜不能寐。於是在全國選美,找到一個叫妲己的美人。爲了討好妲己,他下令以酒爲池,以肉爲林。

這個酒池有多大?據說大可行舟,酒夠三千人同飲,釀酒剩下的酒糟就堆積成了一個小山。結果,朝政混亂,民不聊生,諸侯叛亂。商朝從此滅亡。而這酒池肉林,也留下了以酒誤國,以酒殺身的歷史之鑑。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 篇三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着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祕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爲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衆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爲“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爲“二王”。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爲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衆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凰閣”、“天質自然,丰神蓋代”。有關於他的成語有入木三分、東牀快婿等,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 篇四

鄭和

明朝時候,有個知名的航海家,曾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他們歷盡千辛萬苦,戰勝過數想不到的困難,先後訪問了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過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傳播了我國古老的文化和生產技術,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文化、經濟的交流,這些遠航是世界航海的創舉。這個航海家就是鄭和。

鄭和是雲南昆陽人。小的時候,他的祖父和父親曾經乘着大船,去過很遠很遠的地方。每逢他們歸來,小鄭和都要纏着他們講故事。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靈裏紮下了根。他多麼盼望自己也能駕着一條船去遠航啊!可是他不太小,駕駛不了大船,他就經常做些小船玩。

小鄭和找來紙,疊了許多小船。他把小船放在水面上,讓微風把它們吹向遠方。他目送着順水飄蕩的小船,心中有了遠航的願望。鄭和暗暗下定決心:長大以後,一定要做個航海家,像祖父和父親那樣,乘上船,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

漸漸地,鄭和不再疊紙船了。只要一有空兒,他就圍着造船的叔叔、伯伯們轉,問這問那,把造船的方法牢牢地記在心裏。

這一天,鄭和撿了一些碎木條和小木片,在屋後的空地上,自己悄悄地造起小木船來啦!

鄭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別的事情都丟在了腦後邊。爲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飯和睡覺。沒用多少天,鄭和就造出了三十多隻小木船。

船造好了,鄭和的歡喜勁兒就甭提了!一天,他把小木船都運到湖邊,用繩子一隻一隻地連起來,鄭重地放到水裏,系在大船後面。看着自己造的小木船排成了隊,鄭和高興地又蹦又跳,嘴裏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

夥伴們好多天沒看見鄭和了,聽到他的喊聲,都跑過來,一看:“嗬,鄭和造了這麼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一個個都高興得拍起手來。

鄭和一本正經地說:“我的船隊就要出發了,你們願意做我的水手,跟我去遠航嗎?”

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說:“願意!願意!”

鄭和讓夥伴們上了大船,他自己當船長,等夥伴們拿起船槳,就大聲說:“現在起航!”

孩子們一齊划起船來,三十多隻小木船跟在大船後面,像一條長龍似的在水面上遊動。鄭和挺着小胸脯,站在船頭,不斷地下着命令,可威武啦!

這一年,鄭和才10歲。

歷史名人故事 篇五

選賢任能一定要堅持正直原則。

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改變了齊國的落後面貌,富國強兵,齊國一舉成爲“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由此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不過對於怎樣選拔人才,齊桓公並沒有不十分明確標準。

一天,齊桓公在管仲的陪同下,來到馬棚視察養馬的情況。他一見養馬人就關心地詢問:“你覺得哪一件事最難?”養馬人一時難以回答。其實,養馬人心裏是十分清楚的:一年365天,打草備料,飲馬溜馬,調鞍理轡,接駒釘掌,除糞清欄,哪一件事都不是輕鬆!管仲在一旁見養馬人尚在猶豫,便代養馬人回答說:“以前我也養過馬,依我看,編排用於拴馬的柵欄這件事最難。爲什麼呢?因爲在編柵欄時備用的木料往往有彎的也有直的。如果想讓所選的木料用起來順手,使編排的柵欄整齊美觀,結實耐用,開始的選料就顯得很重要,下第一根樁的時候尤其要慎重。如果在下第一根樁時用了彎曲的木料,隨後你就得順勢將彎曲的木料用到底,像這樣彎曲的木料之後緊接着使用彎曲的木料,那些筆直的木料就難以派上用場。相反,如果一開始就選用筆直的木料,繼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派不上用場了。其實,選拔人才同編柵欄選料的道理是一樣的,國家在起初選拔肩負重任的人才時,必須慎重行事,從一開始就把握正直的標準,以便今後按這樣的標準選賢任能。”

聽了管仲的這一番高論,齊桓公深爲佩服,確定了以正直作爲國家選拔賢才的標準,世代相傳。

歷史名人故事 篇六

顏畿託夢命還陽

《明史》記載,顏畿爲了治病而服下了大量的藥物,最終導致其死亡。家人在爲其迎喪之時,只見旒幡纏繞於樹上解不開,使得引喪者紛紛絆倒在地,隨即一度昏厥,短短片刻卻夢到顏畿託夢。顏畿在夢中說:“我的壽命並未盡,還尚未死去,只是服藥過多而傷了五臟耳。現在我已復活,無須再下葬了。”

家人聞此夢言大驚,便將靈柩運回家中放置,當天夜晚,顏畿又託夢於妻子說:“我已經復活,可以立刻開棺。”家人立即開棺,經查,顏畿果然還尚有氣在,只是氣息甚微。請來醫者診治,再加上顏含等精心服侍,顏畿終於活了過來。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 篇七

孔融

孔融(公元153~208),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爲當時着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豐。孔融是當時比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剛直耿介,一生傲岸。最終爲曹操所忌,枉狀構罪,下獄棄市。

孔融小時候家裏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

有一天,家裏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經典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篇八

漢朝的時候,有一位歷史學家叫司馬遷。他祖上幾輩都是國家的史官,負責記錄歷史。司馬遷年輕時立志繼承家業,寫出一部完整的史書。他離開長安,到各地遠遊,考察歷史古蹟,蒐集到了許多珍貴的史料,瞭解了英雄豪傑和人民羣衆的動人事蹟。這使他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決心把那些豐功偉績記錄下來,傳給後代的人們。後來他父親去世了,他接着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開始寫作。

沒想到這時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捲了進去。司馬遷爲國家着想,說了幾句真心話,得罪了漢武帝,被處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錢贖身或接受腐刑。司馬遷家裏沒錢。他萬不得已,接受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殘忍的刑罰,失去男性特徵,成了宦官一類的人。這對司馬遷是多大的打擊呀!有的人認爲他不該怕死貪生,甘受污辱;朋友們也疏遠了他。司馬遷不去辯解,只是夜以繼日地寫作。多少年後,他終於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記》。這時候,他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人都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死了有如九牛亡一毛,有什麼可怕的?我是爲了寫這部史書而求生的呀!我不願意我們國家的歷史在我手裏中斷,英雄的事蹟在我心中埋沒。現在書寫成了,就是讓我死千次萬次,我也不怕了!”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 篇九

蘇軾之房樑掛錢

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爲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爲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裏,以備意外之需。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 篇十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知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