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舞蹈基礎:兒童舞蹈的形式和結構(精品多篇)

舞蹈基礎:兒童舞蹈的形式和結構(精品多篇)

動作結構的主要表現形式 篇一

(一)神韻表現。

在舞蹈創作過程中,動作結構的基本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其神韻表現對舞蹈表演者的表現力和技巧有着極高的要求。在舞蹈表演中,情感流露和表達不只需藉助舞者的肢體動作進行展現,同時舞者的神情表達也非常重要。舞者首先需深入、準確地瞭解舞蹈作品的主題,且要全身心投入到舞蹈表演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表達出舞蹈作品的情感內涵,真正做到感染受衆。舞者身體的肢體律動是影響舞蹈動作結構的重要因素,所以舞蹈要準確把握好動作的快慢節奏,結合情感因素來靈活調整動作的頻率和幅度,最大限度發揮出動作在舞蹈表演中的表達作用。

(二)動作表現。

舞蹈動作作爲動作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動作的連續性是影響舞蹈美觀程度的重要因素。在舞蹈動設計過程中,需結合人體的基本結構來科學、合理地編排,按照動作難易程度將其分爲高、中、低三個級別。舞蹈動作設計要難易適中,在考慮舞者表演能力的同時,還要充分了解舞蹈的張力和感染力。而且舞蹈動作的連貫性和流暢性對舞蹈表演的效果有着直接的決定作用。所以,爲了保證舞蹈動作的連續性,舞者需進行多次反覆的練習,且還要深刻領悟舞蹈動作中所要表達的主題和情感。只有不斷提高舞蹈動作的規範性和熟練度,舞者纔能有效運用技巧提升舞蹈表現力,提高舞蹈演出成功率。

舞蹈創作中音樂的選擇 篇二

在舞蹈編創的過程中,對於音樂的選擇並不能隨便,不僅要考慮到舞蹈作品設計的意義,還應當結合音樂作品的節奏旋律特徵,只有良好地找準音樂與舞蹈的關係,選擇正確的音樂作品,才能夠對舞蹈創作起到相應的作用。筆者認爲舞蹈創作中選用音樂作品應當遵循如下幾項原則。

首先,爲了保證舞蹈動作與音樂作品的完整性,在爲舞蹈作品選用音樂的時候,應當確保音樂的節奏與舞蹈動作的節奏是協調一致的。音樂作品講究節拍,舞蹈動作同樣也存在節拍節奏的律感,因此二者如果能夠達成協調一致,那麼就能夠形成很好的藝術協調性美感。

其次,在選用舞蹈音樂的時候,應當保證所選用的音樂作品的風格特色與舞蹈所要表達的風格是一致的,能夠促使舞蹈學習者在音樂與舞蹈動作之間產生多種形象聯繫,能夠促進學習者對於舞蹈動作的記憶,並使他們在學習的進程中通過音樂更加充分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內涵。

再次,在選用音樂的時候,也應當確保音樂與舞蹈作品之間的延續性。無論是音樂作品,還是舞蹈作品,兩者都屬於包含精神意義的藝術作品,它們都能夠給觀衆帶去積極的精神享受。因此,如果音樂作品選得得體,能夠表達舞蹈作品的深層含義,那麼不僅舞蹈編導、演員、觀衆都能夠很好地理解作品,演員自身也能夠通過肢體更好地向別人傳達舞蹈所要表達的意義。

最後,選用舞蹈音樂還必須堅持目的性原則,要牢牢把握創作目的,以此來選用音樂作品。不同的舞蹈其特點也不相同,教學對象不同,教學目的也就不相同。例如,如果舞蹈學習者未來是要去參加一些國際性的舞蹈競賽,那麼所選用的音樂應當與國際接軌,使觀衆感受到國際化元素的融入;又比如,就我國的廣場舞而言,其所選用的配樂往往就非常接地氣,不管男女老少,對於音樂作品都能夠朗朗上口,也能夠通過音樂作品很快地記住舞蹈動作。

動作結構在舞蹈創作中應用的作用分析論文 篇三

摘要:一部好的舞蹈作品的動作是需經過多次的設計、調整和篩選而形成的。目前,舞蹈創作的難點和重點都集中在舞蹈動作的編排方面,因此,編導在舞蹈創作中應深入掌握和探究動作結構的基本特點和要求,並對其進行反覆多次的完善、優化、調整,充分發揮出動作結構在舞蹈創作中的重要作用,進而不斷提升舞蹈創作的效果和質量,促進我國舞蹈事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舞蹈藝術 篇四

舞蹈藝術

摘要:舞蹈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文化。舞蹈藝術具有審美、教育、認識三大功能,舞蹈藝術教育在高校文化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強和改進高校的舞蹈藝術教育,應從素質教育的高度認識舞蹈藝術教育。關鍵詞:舞蹈藝術;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作用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校園文化是指高校校園內所呈現出的一種特定文化,它是以大學生爲主體,以課外文化生活活動爲主要內容,以校園爲依託,以校園精神爲主要特徵的一種羣體文化現象。高校文化建設有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第一是共創校園精神。它是整個高校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爲主旋律,培養愛國愛校的家園情感,強化成才意識和建立文明校園。第二是發展智能結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擴大知識面,發展多種能力,提高藝術素養,從而爲社會培養和輸送高層次複合型人才。第三是培育健全的人格。注重培養以動機、興趣、性格、氣質等爲內容的非智力任務,使得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心理素質、良好個性得到健全地培育和完型。第四是豐富業餘生活。用高校校園文化來豐富全體師生的業餘文化生活,使他們生活得健康、有趣、愉快、充實。

舞蹈藝術教育作爲藝術教育的一種,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所創造的文化功能包括審美、教育、認識三大功能。高校校園文化的總體功能從本質上講是育人,表現在教育學生樹立正確觀念、增加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綜合素質等。舞蹈藝術教育對於培養學生這幾方面的能力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學生識別美、判斷美、發現美、創造美的重要途徑。舞蹈藝術教育,認識功能都是在審美的基礎上進行和實現的,審美是藝術的主要功能。人們在藝術中可以獲得全身心的審美教育,這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藝術教育作爲美育的主要內容和手段不僅可以陶冶性情,而且影響着人的世界觀,增強自覺性,求得自我解放。它和說理教育相比具有懇切真摯的情愫,所以能擯棄強制性,牽動人的心靈,起到積極主動的教育作用。

在高校中,加強大學生舞蹈藝術教育有利於促進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質教育以及創新教育,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涉及如下幾個方面。

(一)舞蹈藝術的美學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肩負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的任務,其中美育的根本目的是美化人們的心靈、美化人們的行爲,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實施美育的途徑中,舞蹈藝術的美學教育是提高一個人思想品質、陶冶道德情操、淨化人類靈魂的一種教育方式。舞蹈藝術是以人的肢體動作爲舞蹈語彙,表現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嚮往,也通過舞蹈語彙表現人們對真、善、美的歌頌和讚揚,對假、醜、惡的鞭笞。大學生學習舞蹈表演,通過肢體表現出舞蹈語彙,把靈魂深處的真、善、美表達出來,就是接受美學教育的過程。

(二)舞蹈藝術的意識教育與心理素質教育

在舞蹈藝術教育活動中,舞蹈的表演意識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思維反應關係十分明顯。心理素質好、思維反應敏捷的大學生,對舞蹈表演意識就強烈。在舞蹈教學和創編過程中,根據大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和心理條件反射情況,選擇恰當的節奏和身段韻律、肢體動作,讓學生體會動、靜的心理反應,體驗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舞蹈韻律感,在心理上能使大學生很好地樹立自我形象、自我獨立意識的概念。

(三)舞蹈藝術教育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舞蹈藝術教育在學校開展創新教育中,對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發揮着一定的積極作用。舞蹈藝術教育的創編活動,可以讓學生盡情地對於自我追求的未來事物展開無限的空間想象,通過有意識的搜索,從而選擇恰當的主題、題材,構思創編出自我認知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表現形式,創造出各自想象世界中的動態形象。這些活動通過舞臺表現出來,獲得觀衆的認可,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增強創新慾望,從而不斷地積累知識,努力學習,培養、增強自己的創新能力。

(四)舞蹈藝術可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

舞蹈藝術來源於社會生活,隨着社會生活的發展而發展,它是社會生活、社會思想、社會風尚的一種反映和表現,既能反映現實生活,又能對過去歷史情況進行再現,同時還能描繪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在舞蹈教學中,通過對舞蹈作品的分析,歷史背景的介紹,對作品的欣賞和復排,使大學生對舞蹈作品所反映的歷史、文學、社會生活有進一步的瞭解和領會。如中華民族舞劇《絲路花雨》三道彎爲基本構圖,仿效敦煌壁畫爲造型的新穎別緻的動態形象,讓人在欣賞唐代創造的舞蹈、音樂的藝術美時,也瞭解到我國曆史上盛唐時期絲綢之路上開展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感悟那別具特色、奇麗優美的敦煌舞蹈藝術,以及當時的風土人情、着裝愛好等人文景觀。

(五)舞蹈藝術教育促進大學生智力教育、思維方式教育

舞蹈藝術教育與智力教育有一定的互補性。舞蹈作爲一門形體藝術,運用它獨特的藝術手段開發人們的智力,能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舞蹈是一項對右腦發育極爲有益的活動,聞一多先生說過:“舞蹈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單純、又最充分的表現。”在舞蹈的過程中,大學生盡力協調動作,進行形象設想,嘗試用正在進行情緒思維的腦同時去支配身體行動,大腦進行不斷的調整,開發了智力。

我國高校目前的舞蹈藝術教育尚處在發育成長過程中,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轉型時期。由於觀念上的滯後,目前不少高校在文化建設中尚沒有將舞蹈藝術教育普及展開,或對舞蹈藝術教育的認識和理解僅限於課程的開設,沒有上升至素質教育以及同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的高度來認識,導致許多大學生對舞蹈藝術的認識膚淺,審美素質偏低。針對當前我國高校舞蹈藝術教育的狀況,應採取以下措施加強和改進舞蹈藝術教育。

(一)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認識舞蹈藝術教育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

舞蹈藝術教育長期以來受重視程度不高,根本原因在於過去一直片面強調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另外,理論界對舞蹈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以及高校文化建設的關係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認識。因此,加強和改革高校舞蹈藝術教育,必須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適應!" 世紀時代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高度,認識開展舞蹈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健全和完善高校舞蹈藝術教育管理體制,在高校文化建設中順利開展舞蹈藝術教育。

(二)全面提高大學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文化素養

教師作爲育人的主體,在教學中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引導着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要使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首先,教師要有敬業精神,在自己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上不斷開拓,銳意創新、精益求精;其次,教師還要認真探討舞蹈藝術教育自身的規律性,合理解決藝術專業與其他專業知識的銜接問題。第三,教師還應加強自我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爲人師表,身教重於言教,教學中善於用美的人格力量教育、感染、引導學生,努力成爲先進文化思想的傳播者。

(三)多渠道構建高校舞蹈藝術教育的實施途徑

第一,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舞蹈藝術課程教育是實施藝術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充分發揮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內容是搞好舞蹈藝術教育的前提。可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特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通過開設藝術公共必修課和藝術公共選修課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課堂舞蹈藝術

教育。第二,開展多形式的課外和校外舞蹈藝術教育活動。學生通過經常性地參加這些活動,既可提高美學修養和審美能力,又可掌握一定的技巧,使校園文藝舞臺涌現出一大批主題鮮明,內容積極、健康,形式多樣的高品味佳作,並以 此推動和帶動整個校園文化的開展。還可在校內外定期舉辦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藝術活動和文藝演出,舉辦各種藝術培訓班、輔修班、舞蹈藝術欣賞系列講座等,活躍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大學生的閱歷,同時,也可贏得社會、家庭對學校舞蹈藝術教育的支持。

舞蹈藝術教育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中,舞蹈藝術教育的融入可使大學生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舞蹈藝術的薰陶與訓練可使整日泡在實驗室,教室、圖書館裏的大學生對生活有進一步的理解,對文化藝術有所認識,也可使他們的思維方式從單元性轉向多元性,即不再以一種思維去套用任何事物。舞蹈藝術包含着抽象的形象,通過對舞蹈的感知、分析和辯別評價,學生能夠發展高層次的思維技能,通過舞蹈藝術的情趣教育功能帶動和啓發學生的多向思維。它是大學生實現自身美化、完善人格 塑造的重要手段,同時還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舞蹈藝術 篇五

舞蹈藝術是以經過提煉加工的人體動作來作爲主要表現手段,運用舞蹈語言、節奏、表情和構圖等多種基本要素,一般分爲、六大舞蹈,民族舞,通俗舞,廣場舞。古典舞,現代舞,機械舞,都充分表達了人類文明藝術和文化。

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但是,這個人體動作,必須是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人體動作--舞蹈化了的人體動作。另外,屬於人體動作範疇的藝術也有許多種,如雜技、啞劇、人體雕塑、韻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於別的人體動作藝術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動作爲主要藝術表現手段、着重表現語言文字或其他藝術表現手段所難以表觀的人們的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細膩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鮮明的性格,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內部的矛盾衝突,創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以表達舞蹈作者(舞蹈編導和舞蹈演員)的審美情感、審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審美屬性。另外,由於人體動作不停頓地流動變化的特點,它必須在一定的空間(舞臺或廣場)和一定的時間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動中,一般都要有音樂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裝、有的舞蹈還要手持各種道具,如果是在舞臺上表演,燈光和佈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說舞蹈是一種空間性、時間性和綜合性的動態造型藝術。

在哲學家,美學家的眼中,舞蹈藝術已經升化爲一種生活,甚至生命的藝術。在遠古的社會生活中,幾乎沒有比舞蹈更重要的事情了-婚喪嫁娶,生育獻祭,播種豐收,驅病除邪,一切都離不開舞蹈。舞蹈成爲遠古先民的質樸的生活方式和感知世界的手段。新喀里多尼亞的北方,市場店鋪裏商人輪流出來跳舞以展示他們的商品;北昆士蘭的居民跳着節日的環舞,一隻一隻地捕捉蝨子;非洲喀麥隆的酋長由於背叛被處死刑時,甚至唱着歌跳着舞走向刑場。現代社會的舞蹈是相對於古代舞蹈的萎縮。因此回憶這位藝術之母的歷程成了一場追溯生命激情和復興人體文化的跋涉。德籍猶太學者庫爾特。薩克斯從史學的角度,把世界的舞蹈分爲了石器時代,上古時期,中古時期,18和19世紀的華爾茲,波爾卡時代,以及20世紀的探戈時代。而在《舞蹈形態學》(於平著)中,則以整個世界傳統舞蹈的文化格局確立了八大文化圈-中國舞蹈文化圈,印度馬來舞蹈文化圈,印度舞蹈文化圈,馬來-波里尼西亞舞蹈文化圈,阿拉伯舞蹈文化圈,拉丁美洲混合舞蹈文化圈,黑非洲舞蹈文化圈,歐洲舞蹈文化圈。

據藝術史學家的考證,人類最早產生的藝術就是舞蹈。在遠古人類尚未產生語言以前,人們就用動作、姿態的表情來傳達各種信息和進行情感、思想的交流。

我國古代和古希臘的神話傳說中說,人類是從天帝那裏學來的舞蹈、或是人類受到掌管舞蹈的女神的啓發才創造出舞蹈來。我們知道,古代的先民,對神和人的概念的理解,並不像現代的人分得那樣清楚。那時的人們往往把一些具有不凡才能的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或是對於人類作出大較大貢獻的人,都看成是神的化身,或是能通神的人。現在,我們知道,各種各樣的神都是人根據自己的影象爲基礎,經過想象而創造出來的。是神創造了舞蹈,歸根結底也就是我們人創造了舞蹈。

藝術,是由各個不同的藝術品種所組成的。作爲藝術之一的舞蹈,同樣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天地,它也是由各個不同種類、不同樣式、不同風格的舞蹈所組成的。根據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爲生活舞蹈和藝術舞蹈兩大類。生活舞蹈是人們爲自己的生活需要而進行的舞蹈活動;藝術舞蹈則是爲了表演給觀衆欣賞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習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娛舞蹈、體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1、律動性

透入舞蹈有形的外殼,鑽進去,往裏又往裏,那裏許是綿長深邃的長階,當你覺得漸漸接近最底層時,你一定已然化爲無。你亦無,長階亦無,而唯其無,似乎更是無所不在。找不到長階之底同時找不到你自己時,你們同成爲了無所不在卻決不解說、不可解說、不存在解說、不解說的震顫,只源於人類生命靈性並與之同在的那種震顫。它有弱、有強、有柔、有剛、有弛、有張、有澀、有暢。它就是律動。

律動,是舞蹈的靈魂。從內向外看,尤其能直觀這一真諦。律動,賦予生命的原始躁動以節奏秩序,使之化爲一種情調,可洞若觀火地呈現。

律動,核心即是力的樣式。律動力的樣式變化豐富,最能直接而顯著地表現了出舞者的氣質、情愫、千種韻致。

2、動態性

舞蹈藝術最基本的特性之一是動態性。所謂動態性,是指舞蹈以人體的軀幹的和四肢做

主要工具,並通過各種動作姿態和造型來形象地反映客觀事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塑造舞蹈形象。這種人體的有節律和美化的動作,並不是一般的動作堆砌和羅列,而是作爲一種形象化的舞蹈語言呈現在人們的眼前。舞蹈創作者的形象思維和藝術構思,主要是通過這些動態性的語言來得到充分體現,並創造出鮮明、生動的舞蹈形象。因此,有人也稱它爲動作的藝術。

3、強烈的抒情性

舞蹈是人類感情最集中、最激動時的表現形式。人的形體動作能抒發最激動時的心態,表達豐富的內在感情。詩人聞一多說過:“舞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我們從古代文物和歷史資料中得知,原始人的舞蹈狀態和形式,主要是抒發他們的內心激情,表現生命的無限活力。舞蹈的這種特點,充分體現出它的強烈抒情性。

4、虛擬、象徵性

舞蹈與其他表演藝術的又一不同之處是虛擬和象徵性。

從包容着我國漢族古典舞蹈的戲曲來說,它的舞蹈動作如騎馬、划船、坐轎、刺繡、揚鞭等等,都是虛擬和象徵性的。事實上,舞蹈中的馬、船、轎、針等等都是虛擬的,只是用一根馬鞭、一支船槳等來作象徵性的示意,但這種假設性的舞蹈動作卻被觀衆承認和接受。在環境的表現上,既無山的模型,又無河的佈景,但是雙手示意攀登,向高擡腿示意爬山,卻使人們相信這是在上山;觀衆確信一連串的大跳、旋轉和翻滾動作是在表現戰鬥,深信這就是硝煙瀰漫的戰場。

5、造型性

舞蹈動作不是對生活中自然形態的模擬,而是遵循舞蹈藝術的規律進行提煉、加工和美化的舞蹈語言的基本單元。由舞蹈動作所組成的舞蹈組合——舞蹈語言在人們的眼前瞬間即逝,如果不能給觀衆留下印象,就不可能發揮舞蹈藝術的魅力和功能。舞蹈的造型性就是讓舞蹈動作在連續流動的過程中給人以明晰的美的感受,並且在片刻的停頓和靜止時呈現出舞蹈內在的含義和韻味。

造型性的特點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有序,二者皆美。它能充分展現人體線條和動作的美,集中反映內在的神情。

舞蹈以人體的軀幹和四肢作工具,通過頭、眼、頸、手、腕、肘、臂、肩、身、胯、膝、足等部位的協調活動,構成具有節奏感的舞蹈動作、姿態和造型,直接表達人的內心活動,反映社會生活。而表演性的舞蹈藝術則以舞蹈動作、舞蹈動作組合、造型、手勢、表情、構圖、啞劇等表現手段,塑造典型化的舞蹈形象,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體現完整的內容美和形式美。

舞蹈藝術中的社會文化功能變化 篇六

舞蹈藝術中的社會文化功能變化

事實上,在中國新舞蹈藝術語言體系的時代建構中,思想啓蒙的功能在抗戰時期很自然地讓位於拯救民族危亡的政治宣傳功能。而這種社會文化功能的實現,終於使舞蹈在一定的時期內上升爲一種比較重要的藝術形式。

其中,“邊疆舞運動”在當時負有特殊的政治使命,並迅速傳遍全國。這種舞蹈文化運動開始於戴愛蓮、彭鬆等人旨在蒐集傳統民間舞蹈素材的採風活動,並通過傳習等手段迅速將其傳播給廣大民衆和大學生羣體。正是在這些中國舞蹈藝術拓荒者的努力下,民族舞蹈語言超越了藝術的範疇而成爲對社會發展有實際效果的文化運動。這種文化運動帶有明顯的自我性質,是一個古老民族走出殖民地半殖民社會階段的集體性文化衝動的自然流露。藝術家貼近自然、貼近民間的舞蹈語言採風行爲不僅爲中國舞蹈藝術語言建構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及動作素材,而且還以新的舞蹈方式鼓舞了全國人民行動起來拯救中國的政治激情。在那個民族情緒高漲的救亡運動時期,中國舞蹈以其獨特的語言方式讓許多中國人找到了一種表達和溝通的工具。此文由才子城畢業論文網蒐集整理

事實上,無論是這種“邊疆舞運動”,還是曾經風行一時的“新秧歌運動”,其實質都是政治性的文化運動。對於舞蹈藝術的本體語言建構來說,這種藝術與社會的直接互動都在某種程度遮蔽了中國舞蹈藝術語言自身的創造。值得慶幸的是,自20世紀中國舞蹈藝術語言的本體建構工程自發啓動以來,中國舞蹈人始終以一種高度的使命感在推動着這種民族藝術的本體發展。

這種高度的使命感與一個時代的身份政治意識相結合,最終促使中國舞蹈的第一批實踐者開始了以藝術語言鼓勵社會進步的藝術創作實踐。這就是關於舞蹈藝術語言本體的“新舞蹈藝術運動”。這一運動包括兩個主要層次:一個是新舞蹈藝術的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另一個就是新舞蹈藝術的創作實踐。

直到1954年,中國政府成立了第一個國立的專業舞蹈學校——北京舞蹈學校。吳曉邦、戴愛蓮、彭鬆等早期新舞蹈藝術運動的實踐者,都以某種方式推進了這個學校學科體系的建立。根據筆者在2004年所做的一份關於當代著名舞者的訪談,他們在這一時期初步確立了中國當代舞蹈訓練體系的實踐基礎。

動作結構在舞蹈創作中應用的作用 篇七

(一)激發舞蹈創作的動力。

對於編導來說,舞蹈創作中的靈感非常重要。舞蹈作爲一種藝術,其在藝術創作中對靈感有着極高的要求。因此編導在創作舞蹈的過程中要全身心投入其中,決不能簡單應付了事。編導可結合舞蹈的基本要求和特點,合理設計和編排舞蹈作品,體現出舞蹈作品的不同之處,並將動作結構有效融入到舞蹈創作中去。舞蹈的發展歷史悠久,它是古代先民在進行生產活動中逐漸創作形成的,是反映人們美好理想和美好生活的一種表現形式,並將其廣泛應用於祭祀、禮儀、宴會等場合。相對於古代舞蹈來說,現代舞蹈已完全脫離了以往的低級階段,逐漸朝着更高級的方向發展。

(二)推動動作結構理論的瞭解。

首先,在舞蹈創作過程中,編導只有深入理解相關理論知識,才能在實際創作過程中得心應手。動作結構理論不僅是編導進行舞蹈創作的源泉和基礎,同時對編舞蹈創作活動也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編導應較爲紮實地掌握動作結構理論,保證在日常工作中可擁有紮實的舞蹈基礎,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念和價值觀念。其次,動作結構理論是舞蹈創作的嚮導和指揮棒,編導在進行舞蹈創作時應從實際生活出發,將動作結構理論作爲重要指導,讓所採用的素材可以在舞蹈創作中得到昇華,同時不斷拓展自身的藝術視野,鍛鍊和培養編導的觀察能力和敏銳能力。藝術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一般都是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所以編導應善於提取生活中的各種素材,並適當拔高,這樣不僅可以給人們帶來一種美的享受,同時還能使人們接受藝術的`薰陶。最後,動作結構可以幫助編導更紮實地掌握專業基礎。在舞蹈創作中,編導自身的舞蹈功底非常重要,只有打好舞蹈基礎,才能創作出更完美的舞蹈作品。而且在設計舞蹈動作時,編導應該堅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的原則,針對舞者的特點進行設計。此外,舞蹈創作還要求編導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樣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舞蹈動作結構,從而創作出與衆不同的舞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