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小班精品說課稿精品多篇

幼兒園小班精品說課稿精品多篇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一

設計意圖: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能夠更好的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習成爲快樂的事。小孩子特別喜歡活動,愛模仿各種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像青蛙呱呱跳,小鴨子搖啊搖。他們在做動作的同時,由於興趣的產生,繼而頭腦中充滿了有關這類活動的想象,活動起來特別投入。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有趣的模仿小動物走路的活動中獲得快樂,並對音樂產生興趣,能情緒愉快地參加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模仿小動物走路的活動中獲得快樂,並能情緒愉快的參加活動。

2、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及平衡能力。

3、練習多種行走方法,鍛鍊幼兒腿部肌肉力量。

活動準備:《走路》的歌曲錄音磁帶,小兔,小鴨,小貓,小烏龜圖片。

活動過程:

一、韻律活動《有趣的歌聲》 “今天呀,我們這兒來了好多小動物,它們想請寶寶們和它們一起唱歌,你們願意嗎?”

二、學習兒歌《走路》

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

小鴨子走路搖啊搖啊搖,

小烏龜走路慢吞吞,

小花貓走路靜悄悄。

(三)聽錄音歌曲第二遍提問:

1、小兔是怎麼走路的呀?

2、小鴨子是怎麼走路的呀?

3、小烏龜是怎樣走路的呀?

4、小花貓是怎樣走路的呢? “寶寶真聰明!我們一起來唱唱這首歌好嗎?“

教師彈琴,幼兒集體跟唱歌曲 。“寶寶唱的真好聽,你們想不想學學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呀?” 幼兒跟着錄音邊唱歌曲邊模仿小動物走路,幼兒情緒愉快的進行歌表演。

四、我們一起做遊戲。

把幼兒分成四隊,一對扮演小兔,一對扮演小鴨,一對扮演小烏龜一對扮演小花貓。讓他們比比誰學得像,誰走得快。

活動反思:

通過體遊活動《小動物學走路》,鍛鍊幼兒體質,培養願意參加體育遊戲。並結合幼兒日常經驗積累,言描述小兔、小鴨、小烏龜、小貓的特徵,鼓勵孩子大膽表現各種動物的走路姿勢。同時體驗與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優秀說課稿 篇二

一、說教材:

本冊教材選自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新編幼兒多元智能整合領域課程。《分類統計》是選自大班數學上冊主題三《我們會分類》中最後一篇活動,因爲分類這一主題的內容前面都接觸過,尤其分類統計對於本班幼兒學起來也都比較容易。所以我按複習課來完成的本節內容,特設計了幾個遊戲來進一步加深孩子們對《按特徵分類》的認識,貼近幼兒生活,易於理解。選用平時孩子們都能看到的物體給他們操作既培養了興趣也熟悉了分類的方法和培養了觀察能力,而且也符合當前幼兒的年齡特點。

選取《分類統計》這一教材是因爲:

1、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社會的發展也強烈需要發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要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

2、在“分類統計”這個數學活動中,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過程中去發現、歸納“分類”的特徵。因爲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得了的,必須通過幼兒自己主動活動的過程。

3、這樣的活動放成複習課,更適合孩子們完成。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常常會提出“這是什麼”、“爲什麼”、“怎麼做”等問題,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目前,本班幼兒已經基本能單獨進行顏色、大小的簡單分類,但是不能按事物特徵進行再次分類。而且由於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還不成熟,他們對某一事物也許明白,卻無法從具體轉化爲自己內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過遊戲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對事物的外部特徵的認識轉爲內在的、有規律的思考。

三、說活動目標: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大班的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於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啓發他們在操作後進行交流和討論,積累經驗,引導他們發現“按特徵分類”的規律。因此,根據《綱要》中數學領域的目標以及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從生活、遊戲中感受事物的關係,並體驗到發現的樂趣。

2、學習按事物不同特徵進行分類,鼓勵幼兒初步學習記錄分類結果,獨立完成統計表。

3、訓練幼兒觀察動手能力及思考歸類能力。

四、說活動重、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學習按事物不同特徵進行分類,初步學習記錄分類結果,會用顏色,大小形狀分類,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饒這一目標進行遊戲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根據幼兒平時的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訓練幼兒觀察動手能力及思考歸類能力。

五、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顏色、形狀、大小不同的雪花片,大小顏色不同的筐子(爲指令分類準備的)

2、課件(爲觀察思考、分類統計準備的)

3、紅、黃、藍三種顏色形狀不同的圖形寶寶和三種顏色的小房子和音樂。(這是爲幼兒玩遊戲而準備的)

4、小磁鐵各色圖形(爲孩子自由操作而準備的)

5、課本分類統計(爲活動延伸而準備的)

六、說活動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指令操作、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採用觀察法是因爲通過觀察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認真的思考,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指令操作爲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以及提高對已有知識的學習興趣鞏固按特徵分類。

採用遊戲法是因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幼兒學習玩中學、學中玩的方法,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碰一碰》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積極參實現重點,突出難點。

七、說活動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做做、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課件直接獲得印象。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碰一碰》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找一找來分類。充分體現了五大領域各領域的相互滲透。

八、說活動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已經學習過的分類知識和本班幼兒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四個環節:

(一)觀察與討論,引起幼兒學習分類的興趣:

通過課件,讓幼兒觀察各色大小不一的蝴蝶來思考,引出這麼多蝴蝶飛來飛去一點都不整齊,蝴蝶妹妹也想請小朋友們來爲他們整整對,就像我們平時站隊一樣男孩一隊女孩一隊。

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平時的知識來完成內容,爲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由於沒有電,所以我直接以觀察區分顏色引入課。進入指令分類)

(二)通過剛纔的內容,出示課題,進行指令分類

我出示準備好的雪花片和筐子:各色大小不一(幼兒邊聽老師說將大的黃的放在大的黃的筐子裏,小的綠的放在小的綠的筐子裏,邊討論邊分)。

爲了進一步確定孩子們是否分對我又將筐子拿起讓孩子們再重複一遍黃色大的放在黃色大的筐子裏。爲此給擺對的孩子們增加信心。

(三)思考多種種類的分類,

出示紅黃綠磁鐵圖,正方形和圓。提問老師這樣擺很亂,沒有規則,誰願意幫老師擺的有規則?鼓勵幼兒積極參與併到講臺上面表現自己。

讓舉手的幼兒到黑板上來擺,並說出自己是按什麼來分的?這麼分好不好,還可以怎麼分,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來分,比如剛纔是按顏色分的,那你還怎樣分和他們分的不一樣,鼓勵多個幼兒上來分,以此來實現重點,按顏色,形狀等來分。

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

在提問時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遊戲活動。

1、引導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下邊遊戲邊思考自己要找的是什麼顏色突出重點。

教師說遊戲:找個朋友碰一碰?(幼)碰哪裏?x色碰x色。訓練幼兒的速度和反應能力看誰最快找到朋友碰了。

2、進一步遊戲。

這個遊戲還可以怎麼玩,比如紅色衣服的和紅色衣服的,扎辮子的和扎辮子的等,這就突出了難點按特徵分類。

活動延伸

1、分類統計,圖形寶寶玩累了,我們一起送他們回家吧!這裏有三座房子,我們應該怎樣把圖形寶寶送回家呢?引導幼兒將紅寶寶貼在紅房子裏,黃寶寶貼在黃房子裏,藍寶寶貼在藍房子裏。數一數紅房子裏一共有幾個寶寶回家了,將數字寫在下面進行統計。

2、在討論中完成27頁《分類統計》。

九、說活動反思:

從整體來講,我覺得本次活動還是沒有實現遊戲的目的性:

1、我爲活動做了充分的準備,爲了保護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還我準備了孩子們喜歡的積木雪花片,體現不到的用課件完成可惜沒有用課件。

2、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得比較積極,很開心,因爲平時不愛講話的方傑在本節課表現的佷不錯,敢於到黑板上擺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認爲他們很喜歡這次活動。活動目標都能夠突出。課後孩子沒有完成統計表非常快,也會按顏色,大小分這一重點實現了。

3、大多數的幼兒都願意靜下心來觀察,並且想像看別的小朋友做對了沒有。

但是,對於本次活動我覺得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1、課件沒有用,好多環節需要觀察的沒有進行,我隨機換了兩個遊戲來完成本節的內容,所以原有的遊戲材料太少,只能一組一組來分。以致組織不夠好有些孩子都沒有參與到當中,引導的不到位。

2、幼兒表達得不夠積極,原因:在觀察圖形的時候孩子們的思維過於侷限想到的知識顏色大小,不願意動腦這和平時的學習生活習慣有關係,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不說話。到黑板上的也不敢擺。

3、幼兒把站起遊戲時大多幼兒都說你看我的是什麼顏色的,你的和我的不一樣,所以這環節我沒有引導直接遊戲,導致後面的遊戲孩子們不敢參與,時間拖長了但效果沒有,以致後面的自己按小朋友之間有什麼不同找朋友活動沒有進行。在小朋友們不敢參與的時候我就應該換個遊戲,要麼我就應該及時總結收住來引導。

4、整個活動時間長了,以至於後來讓完成統計表的時候都有些忙,只能把書本中的知識讓孩子們下去完成。不過下午我去檢查時孩子們都完成了,問不喜歡遊戲還是不會說不敢玩。

以上是我對大班數學活動《按特徵分類》的說課稿,本節課存在很多問題還請大家給我多提意見,謝謝各位老師!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三

一、說課題名稱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配對-找朋友》。

接下來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二、說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科學領域目標“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所以,幼兒園的教育應該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而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探索的對象。

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直觀感知性強,依靠動作和行動來認知,而且小班幼兒剛入園不久,沒有照顧自己的經驗,經常將鞋子、襪子拿錯。基於此,引導幼兒在原有的生活經驗上關注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的不同,進行配對,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並且在遊戲中自然滲透數學概念,達到《綱要》中“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適合在小班進行開展。

三、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和基本動作的發展情況以及《綱要》中制定的目標“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情感目標:體驗與同伴一起玩耍的快樂以及幫助他人的樂趣。

2、認知目標:初步形成“雙”的概念,知道一雙有兩隻。

3、動作技能目標:按照鞋子、襪子的外形、顏色、大小進行配對。

四、說活動重難點

在活動目標的指引下,結合本次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將此活動的重點定位爲:初步形成“雙”的概念,知道一雙有兩隻,並且能夠按照鞋子、襪子的外形、顏色、大小進行配對。需要突破的難點爲:體驗與同伴一起玩耍的快樂。

五、說教法、學法

美國著名學者布魯納曾經說過,:“要給幼兒適合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教學方法尤爲重要。爲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選擇了以下教學法:

教師注重輕鬆的教――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採用以下教法:

①提問法: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②操作法:它是幼兒進行探索的基本方法,可以通過幼兒的參與,加深印象。

③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找朋友的配對遊戲中,引導幼兒在遊戲中理解配對的含義以及幫助他人的樂趣。

幼兒注重自由地學――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採用以下學法:

①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學一學、聽一聽、學一學,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②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

這些教法學法都能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積極的去參與到活動中,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爲本的教學理念,爲有效的實現目標提供了依據。

六、說活動準備

爲了能讓幼兒在一個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完成教學目的,活動前做了如下物質準備:

①物質準備:鞋子、襪子若干、鞋架一個、小熊玩具一個。

②經驗準備:已熟知兒歌《鞋子歌》。

七、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爲了實現活動目標而設計的,爲了能讓幼兒在快樂中學,在本次活動中採用的是一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四個環節:

激發興趣---交流探索---練習遊戲---總結提升

八、說活動延伸

根據綱要要求,教育應該與生活相結合,所以此次活動延伸教師給幼兒佈置任務,回家幫父母整理鞋子襪子。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秋的畫報》,爲了更好地體現層次性,我將分別從說教材、說活動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五個方面進行闡述。首先說一說設計意圖: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各式各樣的水果總是讓幼兒們聊得津津樂道。《秋的畫報》通過描寫了秋天富有象徵性的梨、棗、蘋果、葡萄等幼兒喜聞樂見的水果,讓幼兒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象。整首詩歌短小精悍、句式整齊,ABB的疊詞讀起來更是朗朗上口,充滿韻律感。詩歌中擬人化的手法,更是將秋天的豐收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幼兒通過學習ABB的疊詞形式,讓幼兒感受水果的豐富多彩,從而萌發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2、學情分析:

整首詩歌語言優美而不復雜,結構清晰而不繁瑣。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中班幼兒正處在情感和語言等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小班幼兒相比,能較完整、連貫地講述一件事情,因此,通過學習本首詩歌,可以讓幼兒在掌握ABB結構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活動內容的範圍和要求,是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綱要》中指出“要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往,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我分別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目標:欣賞詩歌,知道秋天是個多彩而又豐收的季節

2、能力目標:能用動作、語言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

3、情感目標:萌發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體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因此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在認知目標,即“欣賞詩歌,知道秋天是個多彩而又豐收的季節”上,同時也間接地發展了幼兒的理解能力。

本次活動的難點:語言教學應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與其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位在能力目標,即“能用動作、語言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同時,這也是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動作表現能力得到鍛鍊的一次機會。可謂“一舉兩得”。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活動過程順利開展的前提,是活動過程重要的支持者、合作者。爲了更好地開展本次活動,我從物質和經驗兩方面着手準備:

1、物質準備:完整的教學課件一份、教學圖譜一份、水果實物、幼兒學具(頭飾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瞭解過秋天的一些豐收現象

(在活動準備中,既有從教師自身出發的物質準備,又有需要家長配合所做的經驗準備,《綱要》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我充分發揮了這一資源的寶貴作用,也是“家園共育”的體現。)

三、說教法學法

洛克說過:“任何東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樣,給學生指明道路,幫助他前進。”良好的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本次活動中,我所用到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圖譜教學法(圖譜法在語言活動中較爲常見,圖譜也能夠直觀明瞭地呈現教學內容,對於詩歌的學習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自主學習法、情境表演法、實物感受法等。這些方法都將滲透在活動過程中。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活動內容的具體表現和實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部分,爲了更好地體現層次性,我將整個活動過程分爲五個環節:一是歌曲導入,激發興趣;二是實物亮相,交流感受;三是圖譜展示,完整欣賞;四是多元練習,鞏固提高;五是情感提升,結束活動。這五個環節我會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逐一體現,首先說一說第一個環節:

一、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播放歌曲《秋天多麼美》,幼兒邊感受邊可以隨意地做些動作。)

師:剛纔這首歌曲好聽嗎?你聽出來它唱的是哪一個季節嗎?(秋天),恩,秋天是個怎麼樣的季節呀?都有哪些水果豐收了呢?(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師:呀,秋天真的是個豐收的季節,今天老師把其中的四位水果寶寶請到了我們班,你們想不想見見他們呀?

(歌曲能夠很好地營造一個美好輕鬆的氛圍,教師通過播放有關“秋天”的歌曲,讓幼兒能夠明白本次活動內容的主體,同時進行了一些圍繞中心的提問,教師很自然地就能夠把幾位水果寶寶請出來,同時也爲接下來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實物亮相,交流感受

1、出示實物梨:咦?這是誰呀?我們和梨寶寶打個招呼吧“梨寶寶好!”這是個怎麼樣的梨寶寶呀?誰來說一說(黃色的)哦,梨寶寶長得像什麼呀?我們小朋友有沒有吃過梨?誰來說一說,梨的味道怎麼樣?梨寶寶說,她還有幾個好朋友也急着要和小朋友見面了,那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下一位水果寶寶吧!

2、出示實物棗:這個是什麼呀?你們見過沒有?棗寶寶今天穿了一件什麼顏色的衣服呀?(紅色的),呀,真喜氣。我們趕緊和棗寶寶也打聲招呼吧“棗寶寶好!”,猜猜下一位是誰呢?

3、出示實物蘋果:瞧!誰呀?蘋果寶寶今天也是穿了一件紅色的衣服,它可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對不對?好的,那我們也和蘋果寶寶打聲招呼吧“蘋果寶寶好!”現在我們請出了幾位啦?還有最後一位,我們用掌聲歡迎它吧!

4、出示實物葡萄:呀,這是誰呀?葡萄寶寶穿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呀?誰來描述一下。葡萄寶寶呀朋友真多,請了好多她的同伴一起來我們班,那我們也和她打聲招呼吧?

師:這麼多的水果娃娃,顏色真是五顏六色啊!老師把這些水果娃娃編進了一首好聽的詩歌裏,你們想不想一起來聽一聽?

(這些水果都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熟悉和喜愛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實物展示,讓幼兒近距離接觸,同時對於詩歌內容的學習也是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同時,實物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或許會發出驚歎說“呀,老師真的把XX寶寶給請來了”,這讓幼兒有一種真實感和興趣感。)

三、圖譜展示,完整欣賞

1、教師完整朗誦詩歌,幼兒欣賞

2、圖譜展示,幼兒交流

師:詩歌中你聽到了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貼出相應的圖譜)

3、師:那你最喜歡哪一句呢?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幫助幼兒鞏固詩歌)

4、男女分角色朗讀詩歌:請男小朋友朗誦前面四句,女小朋友朗誦後面三句。

(教師通過完整朗誦,給幼兒整體的印象,通過圖譜展示,讓幼兒能夠根據圖譜反應出詩歌的句子,而通過提問幼兒最喜歡的句子,幫助幼兒鞏固詩歌內容。整個環節讓幼兒在聽聽、說說的過程中發展了表達能力和善於傾聽的技能。最後通過角色朗誦,讓幼兒能夠真正理解詩歌。)

四、多元練習,鞏固提高

1、遊戲情境:這麼美的詩歌,老師也想來表演一下了,我就來當風娃娃吧,請四位小朋友來當水果娃娃。(佩戴頭飾)

2、如果幼兒興趣高漲的話,教師可以酌情再玩1--2次。

(通過一定的遊戲將活動再次帶入高潮,遊戲對於營造氛圍、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時也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理念,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

五、情感提升,結束活動

1、簡單仿編:秋天除了這些水果娃娃會豐收之外,還有哪些也豐收了呢?請你也用詩歌的句式來說一說(有針對性地請2名幼兒即可)

2、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詩歌,你們喜歡嗎?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五顏六色的水果把它裝扮得真好看。我們趕緊回教室,嘗一嘗這些好吃的水果吧!

(根據需要,如果時間允許,可以適當增加仿編的次數。如果時間已經超出,則仿編可以放在延伸活動進行。)

六、說活動延伸

活動延伸是活動的延續,對於鞏固所學內容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從領域滲透和家園共育兩方面進行說明:

1、領域滲透:在美工區擺放一些白紙和畫筆,供幼兒仿編和繪畫使用

2、家園共育:請家長繼續和幼兒鞏固詩歌《秋的畫報》,有條件的話在來年秋天帶幼兒實地感受豐收景象。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充分發揮這一資源的作用。”)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五

一、分析教材:

秋風吹起,秋意漸濃,樹枝在秋風中搖擺。站在樹下的孩子看到了紛紛飄落下來的樹葉。這讓他們覺得有趣極了,追着抓樹葉,蹲下撿樹葉向室中揚樹葉,他們興奮地喊着:“樹葉落下來了。”“樹葉變黃了。”“樹葉飛起來了。”還有的說:“我的樹葉像小傘。”大自然的變化帶給幼兒發現美,感受美的機會,也爲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幼兒的生活離不開語言,幼兒的語言學習同樣也離不開生活。在生活的環境中挖掘學習內容,時語言教學的重要方式。詩歌《片片飛來像蝴蝶》體現了秋天落葉這一季節特徵。表現出了樹葉色彩,形態的變化符合幼兒認知,順應幼兒興趣。幼兒易於融入詩歌意境,樂於通過語言、表情、動作來表現詩歌內容。敢於根據句式仿編最後一句的比喻部分。在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的同時,萌發幼兒感受發現秋天景物美的興趣,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分析學情:

小班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具體情景支持下,以可看、可動的事物爲感知理解和想象的對象。活動中實物呈現課件、活動錄像的直觀展示能較好地吸引幼兒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調動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另外,引導幼兒進行動作表徵,也體現了3歲幼兒動作關於語言發展的年齡特點,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熟悉了詩歌的內容。

三、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有節奏地完整朗誦詩歌(重點)

2、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詩歌內容嘗試仿編詩歌的最後一句。(難點)3、喜歡發現和感受秋天景色的美麗。

目標的制定充分考慮了學科的特點,幼兒的興趣與經驗準備。注重了幼兒知、情、意的結合着眼於幼兒的長遠發展。

四、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實物樹葉,詩歌課件,戶外撿落葉的錄像

五、教法,學法:

1、教法:

(1)觀察法:小班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占主導地位。語言的可得需要直觀的材料支持,幼兒看撿樹葉活動錄像,全很專注地去聽教師的引導,也能主動地講述撿樹葉錄像。另外,邊看課件的動態畫面,邊和教師一起生動、有趣地朗誦詩歌。這樣,能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達到活動的效果。

(2)提問法:提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動機。使幼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目的性得到提高。促進幼兒大膽嘗試和表現,使活動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在師幼高效互動的過程中達到重點問題的解決。活動中主要採用開放式提問如:“你認爲樹葉像什麼?”幼兒的表述時多樣、能動性的。提問法的使用,能夠照顧個體差異。不同難度的問題可以滿足能力發展存在差異的幼兒的活動需求,使每名幼兒都有機會說,都能體驗語言表達和創造的喜悅。

2、學法:

(1)多種感官參與法:在活動中幼兒通過眼看(觀看課件、錄像)、耳聽(欣賞教師朗誦、配樂)、腦想(想象樹葉的多種形態),在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活動中獲得知識體驗,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在欣賞詩歌時,藉助於課件優美,生動的畫面,極富感染力的配樂,以及教師富有表情的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幼兒不僅感受詩歌的韻律感,並在師幼互動中學習得有節奏朗誦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啓發幼兒創編動作表現詩歌,仿編詩歌最後一句。多感官參與活動爲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爲深刻的印象。

(2)動作體驗法:《綱要》中指出要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優秀文學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動作體驗法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喜歡藉助動作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學秋風吹,樹葉搖,樹葉飄來體驗詩歌意境,理解並掌握詩歌內容。幼兒只有動起來,才能真正成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從中體驗自主表現的快樂。

(3)探索仿編法:《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時構造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活動中爲幼兒創造嘗試仿編的機會,這是擴展語言經驗,提高語言運用和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幼兒不僅體驗到了語言的豐富多彩,還能感受大膽想象的樂趣。

六、活動過程:

1、出示樹葉,引導幼兒交流。

師:這是老師在公園裏撿到的落葉,你知道樹葉爲什麼會落下來嗎?樹葉時什麼顏色的?說一說樹葉像什麼?

(開放式提問自然滲透科學領域的內容,使幼兒獲得了一個初淺的知識,即秋天來到樹葉顏色變了,還會從樹上落下來,藉助實物落葉,引發幼兒在戶外的快樂體驗,使幼兒都有話可說,激發了幼兒在集體面前說話的興趣,豐富幼兒的交流內容,啓發幼兒大膽想象,積極表現。

2、視聽學結合,學習詩歌

(1)教師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師:有什麼顏色的樹葉?樹葉落下來像什麼?

(2)邊看課件邊欣賞配樂詩歌,引導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和語言韻律的優美。

(3)看課件,師幼共同輕聲朗誦詩歌兩三遍,啓發幼兒有表情地朗誦,並讀出節奏感。

(4)隨音樂邊朗誦邊創編動作,欣賞3-4名幼兒的表演。

(多種方式的組織形式,多種手段的指導策略,由淺入深,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理解,學習詩歌從外部感知到內在體驗,幫助幼兒有效達成活動重點。)

3、啓發幼兒根據詩歌內容,想出與別人不同的詩歌題目。

師:詩歌裏說了什麼?你能給詩歌取個名字嗎?

(這一環節旨在引領幼兒整體領會詩歌內涵,進一步感知詩歌的主要內容。使幼兒在爲詩歌自主取名字的過程中,體驗語言表達的成就感。

4、結合戶外經驗,仿編詩歌最後一句。

(1)播放戶外玩樹葉的錄像,幼兒想象並自由交流。

師:小樹葉飛下來時還像什麼?

(2)引導幼兒交流仿編的詩歌,並進行完整朗誦。

(3)自由結伴,隨音樂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並進行表演。

(活動實錄,在有效的時間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的活動經驗,情境性的引導,使幼兒的學習處於一種主動呈現狀態,根據自我體驗進行的仿編活動,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將幼兒關於落葉的多種猜想編進詩歌,難度適宜,幼兒自由結伴朗誦,表演。也滿足了幼兒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的需要。)

幼兒園小班教師說課稿 篇六

一、說活動教材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信息技術、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顯得尤爲重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小兔子是幼兒比較熟悉和喜歡的動物,而對於農村幼兒而言,蘿蔔也是他們常見的東西,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選擇了兒歌《蘿蔔謠》,這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朗讀和記憶,幼兒很容易理解,在學習時不用刻意去記憶,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幼兒的語言,同時還能通過活動將幼兒零碎的經驗進行整合,幫助幼兒提升經驗,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二、說活動目標

爲了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活動獲得發展,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能初步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2、引導幼兒嘗試用簡單的動作表演兒歌。

3、培養幼兒願意學習兒歌的情感。

本次活動的重點就是使幼兒能理解兒歌的內容,並初步朗誦兒歌,這在整節課的每個環節中都始終貫穿滲透。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理解“拔、洗、切、炒、吃”這五個動詞,因爲這些動作是本次活動的新授動作,所以在活動中以個別示範、個別練習、集體練習、強調複習等幾種方法來突破此難點,並用貼小紅花爲獎勵,鼓勵幼兒積極表演,讓幼兒在表演的同時也加深了對兒歌的記憶。

三、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製作電腦多媒體課件。

2、玩具小兔一隻,小紅花貼紙若干。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在本活動中我主要採取了提問引導法,課件演示法和示範法這三種教學方法。

對於這三種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爲”以幼兒爲主體,以啓發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發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以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演示方式,再現兒歌所描繪的景象,加以示範表演等手段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更直觀的理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科學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2、學法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法、表演法來獲得知識,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幼兒用眼看、用嘴說、動腦思考,並能用動作進行表演,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

五、說教學程序

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提出問題,激發幼兒興趣。

首先,我對幼兒說:“今天有個小動物來做客,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好嗎?”請幼兒閉上眼睛,一起喊123,然後出示小兔,“看看,這是誰呀?”(小兔子),向幼兒提出一個問題,請幼兒幫忙喊出小兔,是因爲小班幼兒無意注意佔優勢,有意注意纔開始萌芽,經提問後再出示形象生動的小兔,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2、理解兒歌內容。

(1)先告訴小朋友:“小兔給我們帶來了幾幅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然後演示課件第一部分,我引導幼兒來觀察這個畫面,讓小朋友看看圖上的小兔在幹什麼呀?小朋友回答小兔在拔蘿蔔,這時再向幼兒提出一個問題:“那我們來聽聽小兔是怎麼說的?”讓幼兒聽聽兒歌的第一句,拔蘿蔔,拔蘿蔔,拔拔拔,並請幼兒學說第一句“拔蘿蔔、拔蘿蔔、拔拔拔。”

(2)在幼兒初步學會第一句兒歌的基礎上,爲了讓幼兒能加深對兒歌的理解、記憶,我又引導幼兒嘗試做一做拔蘿蔔的動作,在幼兒表演拔蘿蔔動作的同時,可以讓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對於表演得好的幼兒及時給予鼓勵表揚,讓小班幼兒能大膽參與活動。

(3)同樣方法依次演示課件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及第五部分,讓幼兒跟讀兒歌,仿編動作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我利用分段教學讓幼兒學習兒歌,以小兔的口吻來吸引幼兒認真聽,並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學習兒歌,幼兒對於小兔說的都非常感興趣,不用刻意的去記憶,學起來也非常輕鬆,從而跟着老師順利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3、幼兒學念兒歌

(1)欣賞兒歌。

向幼兒介紹“這是一首好聽的兒歌,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蘿蔔謠》,我們一起完整地來聽聽。”因爲這首兒歌表現的是從拔蘿蔔一直到吃蘿蔔的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幼兒在觀看這個形象直觀的課件的過程中,讓幼兒能清晰地感受到這個過程的完整性,從而又進一步地理解了兒歌。

(2)鞏固兒歌。

這一環節我讓幼兒再一次觀看課件,請幼兒跟着課件一起朗誦,並配上相應的動作,這樣不僅使幼兒鞏固了對兒歌的記憶,還幫助幼兒加深對“拔、洗、切、炒、吃”這五個動詞的理解。

(3)請個別幼兒邊朗誦兒歌,邊進行表演,通過幼兒的表演,既調動了他們學習兒歌的積極性,又讓他們在親身感受體驗的過程中獲得了表演的愉悅性。

(4)教師小結:“小朋友們,你們這麼快就學會了一首新的兒歌,而且表演得也非常好,真棒!

4、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進行拔蘿蔔的遊戲。

六、說活動亮點

本次活動我突破了以往兒歌教學活動中產生的環節單一,念多動少的弊端,整個活動始終圍繞小兔拔蘿蔔、洗蘿蔔、切蘿蔔、炒蘿蔔、吃蘿蔔的過程,配以動作的教學,將兒歌巧妙地應用於表演中,避免了學習兒歌時的枯燥無味。另外,我將五幅圖片以課件幻燈片的形式展示給幼兒,刺激了幼兒的視覺和審美觀,使幼兒能更好的理解兒歌的內容,更快的掌握兒歌。

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七

一、設計思路

《小方和小圓》是怪味豆哲理圖畫書中的一本,不論在主題上、故事結構上、構圖上、還是所傳達的意象上,都體現出一種奇思妙想的創意,體現出一種與衆不同的怪趣!

小圓是圓形的,小方是方形的。一扇圓圓的門,小圓很容易就能進去,可小方怎麼也進不去。小方努力地改變自己,可他不明白,他永遠都不會變成圓的。要改變的究竟是誰呢?這是一本抽象派藝術表現手法和兒童寓言故事巧妙結合的佳作。方和圓,抽象的形狀,被賦予抻奇的生命力,幻化成一個個蹦蹦跳跳的孩童,躍然紙上。從孩子的角色來說,小方和小圓正如幾個頑皮的孩子一般,被賦予了孩子的形象。

二、說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這一目標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爲突破活動的重點、難點,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在看看、聽聽、講講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2、積極參與閱讀活動,體驗閱讀的快樂,並能在活動中大膽想象和

3、積極參與表演遊戲,體驗表演遊戲帶來的快樂。

三、說教學法

爲了能更好地達成活動目標,我運用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語言發展規律,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具,抓住了幼兒的“眼球”,激發了他們仔細觀察的*望,並且鼓勵他們大膽的猜想。通過運用教具演示法、情景教學法、啓發提問法等多種方法,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爲主體,我採用了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加上直觀的課件演示,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真正體現了玩中學,學中樂。

四、說活動過程

下面,我就詳細地說明整個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我一開通過介紹小客人--小圓,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演示故事

這一節是完成本活動的重難點,在這一五節中,我引導孩子跟着我一起欣賞我演示的故事,在漸入故事的觀察和語言表達的同步理解中,我鼓勵孩子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希望孩子們想出辦法,怎麼能讓小方進入圓門。

3、完整閱讀繪本

通過課件演示,完整欣賞了繪本內容。

4、表演遊戲

我請幼兒和我一起演小圓,請一個小朋友演小方,表演故事。以遊戲的形式,進一步鞏固故事內容,這樣的知識遷移更能激發孩子們與教師進行互動,以增加閱讀的情趣。

五、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課,我覺得比較吸引孩子們,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幼兒和老師互動得較好。在我鼓勵孩子們想辦法,怎麼讓小方進圓門時,孩子們的想象力豐常豐富,思維很活躍。

不足之處是:

1、教具做得不好,如果把卡紙改爲硬紙皮做的會更好一些,在幼兒表演環節,道具有些比例不調。

2、在表演遊戲環節,本來重點是在指導幼兒練習角色對話,這個重點沒做好。

幼兒園小班教師說課稿 篇八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衆所周知,水果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一種食物。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裏,水果隨處可見,它們種類繁多,幾乎每個孩子都能說出幾種來。如:常見的蘋果、香蕉、橘子、葡萄、梨等。雖然他們知道的不少,但對水果的營養及對人身體的好處不是很瞭解。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對水果有正確的認識,加深對水果的喜愛,激發幼兒愛吃水果的情感,並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因此我們覺得選擇本次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必要性。又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嚮導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和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爲依據,確定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目標爲:

(1)通過分類、製作果盤、榨果汁等活動了解水果種類和營養及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2)在活動中幼兒能大膽操作,並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3)激發幼兒愛吃水果的情感,體驗同伴交流的樂趣。

本活動的重點是:瞭解水果的種類,並能分類。

難點是:瞭解水果的營養,知道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在活動中我們主要是通過幼兒動手操作、分類、製作等活動,在擺一擺、變一變、嘗一嘗等幼兒自主參與的過程中突破重難點。

3、活動準備:《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依據《綱要》我做如下三方面的準備。

(1)學具準備:幼兒收集的各類水果並已洗好、水果刀、裝飾果盤的輔助物、榨汁機。幼兒操作用的桌子三張

(2)經驗準備:幼兒對水果有一定的經驗(認識幾種常見水果)。

(3)教具準備:孫悟空及製作果盤的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動中體現了教師與孩子的交互主體性,採取相互尊重、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的方式,並共同學習與成長。採用的教法有:

1、情景創設法:利用孫悟空這個幼兒喜歡的動畫形象,將幼兒引入到活動中,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極大地調動起孩子探索的慾望。

2、演示法:通過多媒體的演示,我爲幼兒提供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並通過演示使幼兒習得了製作果盤的技能技巧。

3、觀察指導法:此教學方法是針對

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了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三、說學法

爲了體現交互主體性的教育觀念,我們創造條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幼兒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它是建構幼兒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活動有次操作,第一次是幼兒將收集來的水果按種類的不同進行分類,並在活動中我們嘗試滲透了連續分類的方法,即:將蘋果、橘子等分好後又按大小進行了依次排列,雖然這是大班的知識點,但由於是孩子們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因此幼兒很容易地就習得了。第二次操作製作果盤,這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自己剝橘子、撥香蕉皮、老師切蘋果、梨等。在民主、平等而熱烈的氛圍中,每桌的幼兒都自己動手製作了一個果盤,他們不僅嚐到了水果的香甜,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第三次動手是製作果汁,這也是孩子提出的建議,果汁可以說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飲料,爲了讓幼兒瞭解果汁的製作方法,家長主動將榨汁機送到了幼兒園。當孩子們看到果汁從榨汁機裏流出時,都情不自禁地拍起了小手。

2、多渠道參與法。《青島是幼兒素質教育發展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爲幼兒創設探索的環境,引導幼兒在玩玩、做作、試試、想一想等活動中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幼兒參與合作、

交流與分享。”因此在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分一分、嘗一嘗、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對水果產生興趣。

3、體驗交流法:蘇霍姆林曾說過“幼兒的智慧是從指尖流出來的”。在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參與果盤的製作,在保證幼兒安全的情況下是嘗試榨果汁。同時注重幼兒的語言交流,體現了生生互動。

四、說活動流程

在本活動中我們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整合,使師、幼能始終處於積極的探索狀態。

(一)激發興趣(情景教學法、課件演示法2分鐘)

師:看,誰來了?你知道他最喜歡吃什麼嗎?

幼:他是孫悟空

他喜歡吃桃子、蘋果、香蕉、橘子、葡萄、獼猴桃……

孫悟空是幼兒喜歡的動畫形象,看到孫悟空出現在眼前,孩子們的活動興趣被調動了起來,並將自己知道的水果名稱一股腦地說了出來。

(二)擺果果(學法:操作法3分鐘)

師:孫悟空聽說小朋友也帶來了許多的水果,我們把它放在桌上,想想怎樣擺放孫悟空就能一眼看清?

剛開始,幼兒將水果按不同的種類擺放,當老師發現有一組幼兒將水果在按同類擺放的基礎上,又按大小擺放時,老師及時地引導其他組的幼兒學習,充分體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

(三)水果變變變(教法學法:課件演示法、學法:操作法、觀察法、10分鐘)

師:孫悟空看見這麼多的水果,都快流口水了。我們來聽聽他說什麼?(演示課件)

孫:如果將這些水果做成果盤我會吃個飽。

師:你們知道什麼是果盤嗎?

幼:什麼是果盤?

是不是放水果的盤子?

師:我也不清楚,我們問問孫悟空吧。(課件演示果盤的製作過程)

師:我會作果盤,你們會了嗎?

幼:我知道要把橘子扒開;

還要剝香蕉,蘋果要切成一塊一塊的;

把他們擺在盤子裏,還要漂亮。

……

師:硬的水果誰來切?

幼:老師切

師:好現在我們一起來動手,看看哪一桌的果盤最漂亮。

在這個環節中,由於創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使幼兒有了進一步操作和探索的慾望,當孩子們將剝好、切好的水果做成果盤後,發現還多許多的水果,我們隨即提出了一個開放式的問題“水果還可以變成什麼?”孩子們說“可以變果醬、變果汁等等”於是我們拿來了榨汁機榨果汁,當果汁從榨汁機裏流出時孩子們高興地拍起了小手。同時也體現了綱要進精神“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四)品嚐交流(教法及學法:觀察體驗交流法5分鐘可根據幼兒的興趣適當延長時間)

師:啊!真香,你聞到了嗎?

幼:我聞到了蘋果的香味;

我聞到了香蕉的味道;

我真想嘗一嘗……

師:別忘了告訴孫悟空,你吃的是什麼水果?它是什麼味道的?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充分感受着成功的喜悅,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說一說,幼兒逐步意識到了多吃水果營養好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做到不挑食,特別是平日不愛吃水果的幼兒也情不自禁地說“真好吃”。孩子們帶着美好的情感體驗結束了本次活動。

(五)活動延伸:將孫悟空清回家,繼續收集水果製品,並向孫悟空介紹。

本活動我們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結束,而是讓孩子們持續不斷地對水果產生興趣。進而投入到非正規的自主活動中去。如:孩子們又認識了乾果及一些不常見的水果和水果製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