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2021高中生必讀課外書目

2021高中生必讀課外書目

讀書,它使我有了”少無適俗韻,性本愛秋山“的感情;讀書,它使我有了”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信念;讀書,它使我有了”行賢面去自賢心,焉往而不美“的做事準繩;讀書,它使我有了開啓成功與智慧之門的黃金鑰匙。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高中生必讀課外書目,供大家參考。

高中生必讀課外書目

1、《論

語》

2、《三

國 演 義》 羅貫中

3、《紅

樓 夢》 曹雪芹

4、《吶

喊》 魯 迅

5、《女

神》 郭沫若

6、《

子 夜》 茅 盾

7、《家》

巴 金

8、《雷

雨》 曹 禺

9、《圍

城》 錢鍾書

10、《談

美 書 簡》 朱光潛

11、《哈

姆 萊 特》 莎士比亞

12、《堂吉

訶 德》 塞萬提斯

13、《歌

德 談 話 錄》 艾克曼

14、《巴

黎 聖 母院》 雨 果

15、《歐也尼葛朗臺》

巴爾扎克

16、《匹克威克外傳》

狄更斯

17、《復

活》 列·托爾斯泰

18、《普

希 金 詩 選》 普希金

19、《老

人 與 海》 海明威

20、《泰

戈 爾 詩 選》 泰戈爾

讀書的技巧

1)關注書的邏輯結構

我們讀一本書,不但要關注他的內容,同時還要了解它的邏輯結構。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對書所討論問題的理解,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想法。另外,也可以通過讀書鍛鍊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中國的教育缺少這方面的鍛鍊,只好自己學習了)例如:馮侖的《野蠻生長》開篇第一章的名字是<原罪>,當時看目錄的時候非常不解,等看了幾張後,漸漸就明白了作者把它放第一章的原因,因爲類似馮侖這些80、90年代利用社會變革和灰色手段挖到第一桶金的人,如果不把這個說清楚,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就會被定義爲用不法手段取得的,他的話就不能算正確的了,出書就更不可能了。原來這一章是本書的基礎。

如果有時間,可以學習一下思維導圖,看完一本書,用MindMapper或者其他類似的軟件把書的思維導圖劃出來,那這本書你就可以說完全讀透了。這種方法既學習了內容,又鍛鍊了邏輯思維能力,真是一舉兩得,一般這麼做後,書的內容很長時間都不會忘記。這相當於我們read後,去sayand do,效果自然要比單純的read好很多。另外,對於後面的兩個技巧,“討論”和“寫讀後感”也會有幫助。

2)做標記

大部分人看書,喜歡保持書的乾淨,基本不在上面做標記。我想說的是,看休閒消遣類的書這樣沒問題,但是看學習類的就不能用這樣的方法了。原因同樣在於前面說過的效益問題。我看書時身邊會準備兩根筆,一根粗熒光筆,一根藍色圓珠筆。熒光筆用來劃書中經典的句子,段落,標記重點。藍色圓珠筆用來記錄自己的心得、感悟、靈感等。例如,看到一段論述人們生活習慣變化的段落,我會用熒光筆標註重點,然後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想法,或者在其他書中看到的相同或相反的觀點,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這本書的做一下對比,或者靈光閃現的創業的點子都會記下來。這麼做可以讓你漸漸梳理出本書的主線,方便抓住邏輯結構,另外對後來的複習有很大幫助。

讀一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發揮它的最大價值,而不能因爲保持書的乾淨漂亮就忽略了讀書的目的,本末倒置。(如果書是借的,最好別這樣做,尤其是圖書館的書,這樣做其他人看時會很不方便,也不道德。)

所以我一般不愛在電腦上看書,一方面是累眼睛(上大學都不帶眼鏡的我,這兩年用高分屏的筆記本,結果卻看東西越來越不清楚,只好配眼鏡了。),另一方面是無法做標記,不方便。

3)常複習

做標記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方便複習。從學習金字塔中我們知道Read的學習效率是非常低的,要想克服它,一種方法就是不斷地重複閱讀,加深記憶。做好標記後,複習時就非常快了,就像上大學時考前老師給劃的重點。複習時不用全書都讀,只快速瀏覽標記的內容,一般半個小時就能重看一本書。次數多了後期可能更快,甚至10-15分鐘就夠了,書越讀越薄就是這個道理。

4)多討論

和別人討論或者把書的內容講個別人(Say)也是非常好的技巧。要想講給別人,需要我們自己先能吃透記住內容,並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講出來,否則內容不熟、邏輯結構不合理,別人聽的效率就會很低,甚至會聽不懂。這種對原內容進行再加工的能力,可以顯著提高我們的邏輯思考和表達能力。《逆向法學英語》中就用到這個技巧。相信如果能很好的講給別人,自己也會記得很牢。再進一步,如果朋友有人讀過同一本書,互相交流一下,效果也會很好,我有時會主動推薦自己覺得不錯的書給朋友,看完後大家一起交流。既可以加深內容的分析理解,又能瞭解到別人對問題的看法,一舉兩得。

5)寫讀後感

相比較前面幾個這是最難的一個。我不太建議看完一本書後馬上寫讀後感,除非你思如泉涌,不寫出來不足以發泄自己當時的內心感受。讀後感一般建議在上面幾個技巧都完成後再寫。因爲通過反覆的閱讀、討論交流和對邏輯結構的把握,對問題的理解會更深。另外,對於像我這樣語文從小就沒學好的人來說,寫一篇讀後感難度要超過跑一個馬拉松,需要仔細的醞釀和反覆的修改。讀後感關鍵是要能理解後結合自己來寫,這樣才能讓學到的,真正變成自己的。

這裏寫這篇文章的另一個目的也是用更高的學習方法(say)幫助自己理清思路,加深學習效果。

當然讀書的技巧還有很多,以上是我自己覺得比較好的方法。而且除了第5點,其他的都很簡單,不用投入太多的精力。但方法歸方法,關鍵的是實要能實際做起來(do),紙上得來終覺淺,知易行難,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另外,別忘了推薦幾本你讀過的比較好的書給我,要是附上讀後感交流一下就更好了。

讀書的好處

1、老師好找;

市面上的書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幾乎涵蓋所有方面。現在只要是個角色都想出書,甭管自己有幾斤幾兩。三人行必有我師嘛,書再爛,總能學到點的。況且有些書出自大師之手,確實能提供給我們想要的東西。但是人生中的貴人可不容易碰到。而且有些時候,老師還不想教你:“教會學生餓死師傅啊!”;

2、時間自由;

你想學的時候,就拿起來看,不想學的時候或者沒時間學的時候,就把書合上,找個犄角旮旯一扔。最好放牀頭或者書架上,千萬別想看的時候找不到了。

3、門檻低;

從實戰中學習是效率最高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那樣的好機遇,老闆也不會發慈悲讓我們去嘗試,從失敗中學習。而讀書就簡單了,花上十幾二十幾塊錢就可以瞭解別人的經驗教訓了。雖然體會沒有人家深,但總是有點收穫的。而且如果自己有了意識,就會有主動地找機會實踐,時候多了一樣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