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社會融資規模全解析【新版多篇】

社會融資規模全解析【新版多篇】

社會融資規模全解析 篇一

一、社融規模

社融是市場最受關注的指標之一。一來,經濟增長的前提都需要資金的支持,社融規模反映的是實體經濟對信貸的需求;二來,這個數據的質量比較高,且往往是經濟增長的領先指標。社融規模主要由四部分構成,表內信貸、表外融資、直接融資、其他融資。

二、2月份社融表現

2月份的社融數據表現爲總量和結構雙雙走弱。總量層面,2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0.2%,較1月回落0.3個百分點;2月新增社融1.19萬億,同比減少5315億元。結構層面,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減少4329億元、新增未貼現承兌匯票同比減少4867億元,爲兩大拖累項;新增企業債券融資同比增加2021億元、新增政府債券同比增加1705億元,是兩大貢獻項。由於未貼現承兌匯票與票據融資互爲鏡像,只不過一個統計在表內一個統計在表外,因此可以說社融的差主要由貸款下滑所致。

三、2月份社融較差的原因

(一)、銀行端風險與收益不匹配,銀行信貸投放意願不強。1月份迎來信貸‘開門紅’,較爲優質的項目基本都有已投放,2月份可投項目相對較少。2月份銀行投放信貸意願不強,主要體現在未貼現承兌匯票從表外轉爲表內票據融資上,新增未貼現承兌匯票同比減少4867億元,票據融資同比增加4907億元;同時2月份票據利率大幅下滑,1個月的國股銀票轉貼現利率再次出現0.01%的低點,表明銀行用票據進行信貸衝量的跡象明顯。

(二)實體經濟的貸款需求較弱。主要體現在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減少4572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減少5948億元,爲社融下滑的兩大拖累項。

1、居民中長期貸款。經驗表明,居民中長期貸款對應的往往是房貸,2月份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下滑4572億元,表明居民購房意願較低。這一點似乎很出乎市場意料之外,畢竟自去年12月份以來地產政策即開始糾偏,2022年初至今更有多達幾十城的房地產政策開始調整。

針對居民端的政策調整,給與購房補貼、放寬公積金貸款、下調房貸利率等都可以降低居民購房成本。但相較於購房成本,購房能力和購房意願則更重要。購房能力一定程度上受居民可支配收入影響,疫情、經濟低迷等導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緩慢,但債務水平不斷攀升;購房意願則受漲價預期影響,強調穩定的地產政策、未來即將出臺的地產稅以及不斷惡化的地產交付預期,一定程度上都降低了居民購房意願。還能再來一次漲價去庫存嗎?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塌陷的社零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2、企業中長期貸款。2月份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減少5948億元,委託貸款同比少減26億元;信託貸款同比少減185億元。由於表外融資中的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期限較長,往往也用於企業中長期投資。這三項均同比下滑,表明企業投資意願較弱。企業投資同樣取決於能力和意願。其中利潤是爲核心,企業利潤=企業營收-成本。首先看成本端,降準降息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但相較於不斷攀升的大宗商品原料價格,企業同樣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

企業營收,體現在哪裏呢?總需求。疫情零星復發、內需社零疲軟、地產產業鏈投資持續下滑;外需面臨美元加息週期及動盪的環境,諸多因素給企業營收帶來較大壓力。一邊是不斷擡升的原料成本,一邊是不確定性較強的企業營收,都在制約企業投資意願,體現在社融上就是企業中長期貸款的同比大幅下滑。

3、政府債券是社融重要支撐項。2月份政府債券淨融資2722億元,同比多1705億元。居民部門及企業部門加槓桿的意願都比較低,託底經濟的重任自然落在了政府部門肩上。

四、未來經濟政策展望

1、貨幣政策。從2月份的社融數據來看,寬信用仍面臨較大困難。不排除進一步降準降息的可能,通過壓低金融機構及企業的融資成本,從而推動信貸需求增加。但貨幣政策目前面臨兩個掣肘,一是地緣政治緊張,不斷推升大宗商品價格,不斷攀升的通脹率制約貨幣政策實施的空間;二是貨幣政策傳導不暢,企業及居民部門借貸意願不強,寬信用面臨障礙。貨幣政策主要是從貨幣供應端,來推動信貸增加,當前經濟疲軟,實體經濟主動去槓桿,貨幣政策帶來的經濟增長動力,邊際弱化。

2、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實施,則直接會形成實物需求,是從貨幣需求端發力推動信用寬鬆。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過多提及嚴控地方政府新增隱形債務,15號文的限制似乎放鬆個口子;政府新增和結餘的專項債高達5萬億;央行利潤超1萬億上繳財政;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加約1.5萬億元、規模近9.8萬億元,諸多跡象表明財政政策或持續發力。

2022年或出現貨幣政策爲輔,財政政策爲主的調控結構。當然,爲實現5.5%GDP增長目標,除貨幣及財政政策之外,擴大內需、激活出口、糾偏地產政策等多方面也都會同時發力。

社會融資規模全解析 篇二

何謂社會融資規模?

社會融資規模是中國人民銀行提出的新概念,反映的是實體經濟從整個金融系統獲得的融資總量。傳統上,銀行貸款代表着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但是,隨着金融機構、金融工具和金融業務的逐步多元化,銀行貸款是否能夠全面準確地反映流動性總量受到了許多質疑。由此,社會融資規模成爲官方數據發佈的一部分。

社會融資規模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全部資金總額。從機構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從市場看,包括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銀行表外項目以及其他中間業務市場等。具體來看,社會融資規模包括銀行貸款(人民幣各項貸款和外幣各項貸款)、信託貸款和委託貸款、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股票以及其他資金來源(例如保險、小額借貸、產業基金等)。

社會融資規模是一個“流量”的概念,即代表一定時期內各項指標的淨增量。社會融資規模從2002年1月開始每月公佈一次。但是,人民銀行沒有提供社會融資規模的“存量”數據。實際上,如果簡單假設2002年前非銀行融資規模接近零(2002年前非銀行融資規模較小),即可得出社會融資總量。基於該假設,2013年1月社會融資總量大約爲100萬億元,同比增長21.1%。

從構成來看,銀行貸款仍是社會融資規模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佔比在逐年下降。2002年新增銀行貸款佔社會融資規模的95.5%,但2012年降至57.9%(2012年四季度爲46.1%),表明過去十年非銀行融資成爲越來越重要的資金來源。

銀行承兌匯票是公司發行的並由商業銀行提供擔保的短期債務工具,一般用於商業交易。銀行承兌匯票是表外項目,因而不包含在貸款數據中。在二級市場,銀行承兌匯票可以折價交易。如果銀行承兌,則成爲短期債務而被計入銀行貸款(所謂“票據融資”)。央行在統計中會將在銀行承兌匯票項目中剔除票據融資數據,以避免重複計算。

信託貸款是一種直接的融資方式,即受託人(信託公司)將客戶(有富餘資金的個人和企業)資金按其指定的對象、用途、期限、金額與利率等進行投資。包括作爲貸款投向實體經濟(例如企業、房地產公司或地方政府等)或投資金融資產。社會融資規模中所指的信託貸款是指作爲貸款的信託貸款,而不包括金融資產投資。

委託貸款與信託貸款類似,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委託人明確了貸款對象、金額、期限、利率等資金的運用方式。而在信託貸款中,受託人(信託公司)可根據指定的信託計劃決定資金的運用方式。

社會融資規模中所指的企業債券和股票融資是指金融機構持有的企業債券和非金融企業股票。

過去十年,金融業提供的資金內涵發生重大變化。在大部分時間裏(2009年除外,爲支持大規模刺激政策,當年銀行的貸款增幅超過了30%),非銀行融資增速一直遠高於銀行貸款。基於我們的計算,自2008年以來,銀行貸款(人民幣貸款)增長107%(由2008年底的32.2萬億元增長至2013年1月的66.4萬億元),但信託貸款總量增長444%(從5670億元增長至3.1萬億元),銀行承兌票據增長529%(從1.0萬億元增長至6.5萬億元),企業債券(總量)增長459%(從1.3萬億元增長至7.5萬億元)。

非銀行融資的快速增長可能將使決策者擔心是否會影響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國際清算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爲,信貸/GDP比的快速上升是對金融系統未來風險的'一個有效預警信號。如果僅僅看銀行信貸數據,2008年底至2009年底,中國的信貸/GDP比從109%升至131%,但之後由於銀行信貸政策的正常化,該比率保持平穩水平。但是,如果使用社會融資總量(存量),信貸/GDP比則持續攀升,從2008年底的129%躍升至2012年底的187%,僅2012年就上升了15個百分點。

社會融資規模與影子銀行

雖然社會融資規模比銀行貸款更加全面,但仍存在弊端。

首先,社會融資規模並沒有區分各種資金來源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例如,銀行承兌匯票與信用證類似,是銀行爲實體經濟提供的一種擔保或承諾。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貸款,除非銀行進行承兌或購買(這時將成爲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票據融資)。因此,與其他資金來源相比,承兌匯票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較弱。

其次,社會融資規模的內容仍不夠全面,如不包括銀行同業資產等指標。例如,銀行以票據和貸款做抵押的同業回購協議,實際上是在同業市場上出售銀行貸款(但實際操作中不會計入銀行貸款)。又如,同業代付服務,即一家銀行爲另一家銀行的信用承諾負責(例如國內信用證),通常被計入同業資產,而不是銀行貸款。根據我們銀行業分析師Katherine Lei的估算,2012年上半年同業資產達到5.4萬億元,同比增長32%。

在中國,社會融資規模與影子銀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儘管兩者緊密相關。不同國家影子銀行的定義均有所不同,在中國,影子銀行業務包括信託、理財產品和民間借貸。顯然,民間借貸不會出現在社會融資規模中,不過,社會融資規模與影子銀行數據還有其他一些重大差異。

首先,社會融資規模的考量是基於銀行和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項目。而影子銀行的概念則較爲模糊,主要以各類非銀行金融業務爲主,通常各部分之間存在重疊之處。例如,理財產品可能是信託基金的資金來源(負債)。因此如果將信託基金貸款與理財產品資金簡單相加,那麼影子銀行的規模可能會被誇大。

其次,資金的運用不同。社會融資規模主要關注的是對實體經濟活動的支持,而影子銀行的投資去向則更爲多元化。例如,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數據,2012年信託業資產管理規模增長2.66萬億元至7.47萬億元,但社會融資總量數據中的信託貸款僅增長1.29萬億元。這是由於社會融資總量數據僅考慮了信託基金貸款,而沒有包括金融資產(在社會融資總量的統計中,金融機構持有的債券和股票相互獨立)。

社會融資總量與經濟活動

近年來人民銀行致力於推廣社會融資規模的概念,因爲這是更爲全面的資金總量指標,而且與主要宏觀變量的關聯性更爲緊密(參見2011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社會融資總量的內涵及實踐意義”)。文章建議社會融資規模應成爲中國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

根據我們對社會融資總量的規模和同比增長率估算數據,我們對社會融資總量與主要宏觀經濟變量(GDP、固定資產投資、商品零售額和通脹率)的關係進行了研判,並將之與這些變量與貸款增長和M2增速的關係進行了比較。結果喜憂參半。

初步分析表明,社會融資總量與主要的宏觀變量相關。社會融資總量與固定資產投資活動正相關,而且領先GDP增速和零售額三至四個季度,領先通脹率約六個季度(銀行貸款和M2增速也類似)。重要的是,社會融資總量與宏觀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在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變得更爲顯著。

但是,尚不能過早得出社會融資總量在政策評估中主導銀行貸款和M2增長的結論。即使是在後全球金融危機時代,即社會融資總量指標對宏觀經濟影響力顯著增強時期,我們發現貸款增長和M2增長也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因此,我們認爲將社會融資總量作爲經濟分析的補充指標較爲恰當,但不應抹殺銀行貸款和M2增長的重要性。

展望未來,我們預計中國將繼續推進金融改革,包括利率市場化和推進資本市場的發展(尤其是債券融資)。市場調節的利率將在中國的貨幣政策框架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隨着央行的政策方向逐漸從數量型工具轉移至利率工具,我們預計M2/銀行貸款/社會融資總量作爲中間政策目標的重要性將逐漸下降。

2013年的預測

近年來,快速發展非銀行融資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鼓勵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分散金融系統的風險。但是,這也引發是否會影響金融系統穩定性的擔憂,尤其是在非銀行融資規模增長較快但對其監管相對比較寬鬆。我們認爲非銀行融資目前面臨的違約風險相對較低且可控。2013年的主要風險是政策風險(或監管風險)。尤其值得擔憂的領域是理財產品。根據Katherine Lei的估算,2012年底銀行相關理財產品規模達到7.1萬億元,相當於銀行存款的7.5%。大量理財產品面臨到期轉換的問題,而且在許多情況下,銀行和投資者對理財產品違約後誰來承擔責任各執一詞。一旦出現違約,可能將引發關於銀行擔保責任的政策風險,並觸發相關產品流動性的短期風險,並影響到信託業和商業銀行。

總體而言,我們預計2013年銀行貸款將增長14.5%,社會融資總量中的非銀行融資增速將有所放緩。我們預計2013年社會融資規模將達16.5萬億元,增速約爲17%。儘管這一增速相對於經濟增長並不低,但這將是2006年以來的最低增速,而且也顯著低於2012年19.4%的增速。

社會融資規模全解析 篇三

一、本質是什麼?

社會融資規模的權威定義是指“一定時期內(每月、每季或每年)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全部資金總額,既包括增量指標,也包括存量指標”。簡單點說,社會融資規模反映的是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或者說實體企業通過金融工具融到了多少錢。

社會融資規模與M2分別代表着貨幣的供給端與需求端,從圖1我們可以看出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同比增速與M2的同比增速趨勢一致,但大多數情況下,前者同比增速高於後者,差異主要歸結爲二者統計口徑的不同以及創新型金融工具的使用。

進一步來看,相較於M2,社會融資規模的突出特點有:

(1)更爲直接地反映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這主要是因爲M2除了包含企業和個人的存款外,還包括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而社會融資規模則對金融體系內部的資金往來做了扣除;

(2)能夠提供的信息更爲豐富。社會融資規模除了綜合反映實體經濟融資總量外,還提供了行業結構、地域結構、融資結構等信息,而M2僅是一個總量指標,看不出流向。

二、意義在哪裏?

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信貸等金融指標通常被視爲央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中介目標或監測指標。我們剛纔談到了社會融資規模及其細分項能夠提供比信貸和貨幣供應量更爲多元的信息,那麼社會融資規模的指標意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體現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程度

從全社會資金供需的角度來看,社會融資規模衡量的是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狀況的支持以及資金鬆緊程度,這也符合我國曆來強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這一主張。社會融資規模結構由4大類共10個子項構成,不僅包括表內貸款、表外貸款、還包括直接融資以及以其他方式向實體經濟提供的資金支持。因而,社會融資規模能全面反映實體經濟融資狀況、地區發展差異、行業發展動向、金融對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持等。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於企業運營而言,資金就是當之無愧的“糧草”。企業想要投資、擴大規模,一般首先考慮的是能不能搞定融資,融資關乎到企業的成長以及未來的盈利水平。社會融資規模回落通常暗含着金融機構放貸意願降低或者實體企業融資需求減少,預示着未來經濟大概率是下行的。

以近10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例, 2011—2016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在10—20萬億之間波動;2017年—2020年,社會融資規模攀升至20—35萬億區間內,總體上來看增量水平呈增長態勢,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看好。

2、預測GDP增速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鬆成通過觀測2003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二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的數據相關性發現,若社會融資規模增速領先一個季度則與名義GDP增速相關係數爲0.34,領先兩個季度時爲0.39,領先三個季度時最高爲0.41,領先四個季度時降至0.37。也就是說,觀察當前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的趨勢,有助於預判未來兩至三個季度名義GDP增速情況。

中國人民銀行官網每月會公佈社會融資規模的三張統計報表,分別是:增量統計表、存量統計表以及地區融資規模增量統計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官網查看更多詳情。

三、總結

社會融資規模衡量的是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額,它的重要性體現在它更爲直接地反映了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能夠預測GDP增速走勢。社會融資規模大幅增長,說明企業貸款需求旺盛,且金融機構也配合放貸,預示着未來經濟走勢大概率是上行的。

對於我們個人投資者來說,通過觀察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趨勢,分析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對構建基金配置組合,平衡風險和收益也具有指導意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