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滿江紅全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滿江紅全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滿江紅》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一

原文:

滿江紅·仙姥來時

宋代:姜夔

仙姥來時,正一望、千頃翠瀾。旌旗共、亂雲俱下,依約前山。命駕羣龍金作軛,相從諸娣玉爲冠。向夜深、風定悄無人,聞佩環。

神奇處,君試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電,別守東關。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又怎知、人在小紅樓,簾影間。

譯文:

仙姥來時,正一望、千頃翠瀾。旌旗共、亂雲俱下,依約前山。命駕羣龍金作軛,相從諸娣玉爲冠。向夜深、風定悄無人,聞佩環。

當神姥出現時,一望千頃的巢湖上,碧波翻卷。她的旌旗儀仗與繚亂的浮雲一道,隱隱約約降落在前邊的山上。她的車子是由一羣神龍拖駕的,黃金的車軛閃閃發亮。她由一班妾媵陪伴着,每個人頭上都戴着白玉冠。夜漸深,風停住了。她們也隱沒不見了,寂靜中只聽見佩環碰擊的叮咚聲響。

神奇處,君試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電,別守東關。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又怎知、人在小紅樓,簾影間。

這神姥的威力確實神奇,你看吧:她鎮守着淮右地區,拱衛着江南一帶,還派出六丁神將,帶着雷霆和閃電,扼守着東關。卻笑人世間那些所謂“英雄”,沒有幾個是真正有本事的。你看,一篙春水,就把不可一世的曹阿瞞給嚇走了。他又哪裏知道,這位厲害的對手,竟是住在小紅樓上.簾幕之內的弱質女子呢!

註釋:

仙姥來時,正一望、千頃翠瀾。旌(jīng)旗共、亂雲俱下,依約前山。命駕羣龍金作軛(è),相從諸娣(dì)玉爲冠。向夜深、風定悄無人,聞佩環。

仙姥:神仙婦女。依約:隱隱約約。軛:駕車時套在馬頸上的曲型器具,一般木製。相從諸娣:隨從神姥的諸位仙姑。此句下白石自注:“廟中列坐如夫人者十三人。娣:古稱同夫諸妾。佩環:指諸神身上的裝飾品。

神奇處,君試看。奠(diàn)淮右,阻江南。遣(qiǎn)六丁雷電,別守東關。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gāo)春水走曹瞞。又怎知、人在小紅樓,簾影間。

奠:鎮守。淮右:宋時在淮揚一帶設置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淮南西路稱淮右,湖屬淮右地區。阻:拱衛。六丁:傳說中的天神。韓愈詩: “仙宮敕六丁,雷電下取將。”別守:扼守。一篙:一竿。篙,撐船的竿。曹瞞:曹操小字阿瞞。簾影間:簾幕之內的(弱質女子)。

賞析:

《滿江紅》這個詞牌,原調用仄韻,多以柳永格爲準,但有融字的麻煩。所以白石爲求協律而改仄爲平。白石是南宋著名的大音樂家和大詞人,妙解音律,對景填詞,既能依舊調填詞,又能自創新調,還能變舊調爲新聲。此詞即是一首變仄爲平的變調。仄韻《滿江紅》多押入聲字,聲情激越豪壯;然而此詞改爲平韻,聲情頓變,讀之只覺從容和緩,婉約清空,宜其被巢湖一帶的善男信女用作迎送神曲而歌唱了。

詞中塑造了一位可敬可親的巢湖仙姥形象。她沒有男性神仙常有的那種凜凜威嚴,而是帶有雍容華貴的姿態,神定氣閒的風範。她能夠運籌帷幄,指揮若定,保境安民,鎮守一方,成爲詞人理想中的英雄人物,也間接表達了詞人對那些居高官,領厚祿而只知紙醉金迷,不管國憂民難的男人的諷刺和鞭撻。傳統神話中常常記載着我國的名山大川由女神來主宰。如崑崙山的西王母、巫山的瑤姬、洛水的宓妃等,這些形形色色的山川女神,大抵是母系社會的遺留。巢湖仙姥當是山川女神羣像中的一位。

詞的上片是詞人從巢湖上的自然風光幻想出仙姥來時的神奇境界顯得波譎雲詭,恍惚迷離。它分三層寫:先是湖面風來,綠波千頃,前山亂雲滾滾,從雲中似乎隱隱可見無數旌旗,這就把仙姥出行的氣勢作了盡情的渲染,顯得波瀾壯闊,氣象萬千。特別是“旌旗共、亂雲俱下”一句更爲精采:一面是亂雲翻滾,一面是旌旗亂舞,對比何其鮮明景象何其壯麗!從句法來講,頗似王勃《滕王閣賦》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而各極其妙。這是一層。接着寫仙姥前有羣龍護駕,後有諸娣相隨,甚至連羣龍的金軛、諸娣的玉冠也熠熠生輝。至於仙姥本身的形象,詞人雖未着一字,然而從華貴的侍御的烘托中,已令人想見她的儀態和風範。這是烘雲托月之法,妙在從虛處着筆。這些當然是出於詞人的想象,但也有一定的現實根據。原詞在“相從諸娣玉爲冠”句下有自注雲:“廟中列坐如夫人者十三人。”此爲第二層。最後盪開一筆,意境驟轉寫夜深風定,湖面波平如鏡,偶爾畫外傳來清脆的丁當聲,彷彿是仙姥乘風歸去時的環佩餘音。在《疏影》一詞中,詞人曾寫王昭君雲:“想佩環、月夜歸來……”兩處都是化用杜甫《詠懷古蹟五首》“環佩空歸月夜魂”詩句。這三句意境清幽空靈,與前面所描繪的氣象萬千的景象形成鮮明對照和巨大反差。善於跳離前境,翻出新境,富有曲折變化、搖曳多姿之美,是白石詞的妙處。此雲湖上悄然無人,惟聞佩環,境界杳冥,啓人暇思。此爲第三層。通過這三層描寫,巢湖仙姥的形象幾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了。

下片進一步從威力與功勳方面描寫仙姥的神奇。

過片處先以兩個短語提挈,振起後片境界。然後以實筆敘寫仙姥指揮若定的神奇才能,她不僅奠定了淮右,保障了江南,還派遣雷公、電母、六丁玉女(案《雲笈七籖》雲:“六丁者,謂陰神玉女也。”),去鎮守濡須口及其附近的東關。這就把仙姥的神奇才能誇張到極度,儼然就是一位坐鎮邊關威震敵膽的統帥。緊接着詞人又聯想起歷史上曹操與孫權在濡須口對壘的故事,發出了深深的感慨:“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爲什麼英雄人物中竟沒有一個真正的好手,結果卻只能靠一篙春水把北來的曹瞞逼走?這曹瞞當然不是實指歷史上的曹操,英雄好手也不會是指歷史上的孫權本人。詞人一方面是出於想象,把歷史故事牽移到仙姥的身上,以歌頌其才能之神奇,如同小序結尾所云:“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歸其功於姥雲。”另一方面也是借歷史事蹟表現他對現實的憤慨,因爲當時距宋金的隆興和議將近三十年,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也正是依靠江淮的水域來阻止金兵的南下的。這兩句以古諷今,寄興深微,而又渾融貼切,不露痕跡,無限感慨,都在虛處。

()

結句含蓄委婉,生活中沒有一個真正頂用的英雄人物,真正能夠以“一篙春水”迫使敵人不敢南犯的卻是“小紅樓、簾影間”的仙姥。以仙姥的神功蓋世而不居功自傲,反刺那些苟且偷安而又善於邀功請賞的無恥男人。“小紅樓、簾影間”的幽靜氣氛,跟上片“旌旗共、亂雲俱下”的壯闊場景,以及下片的“奠淮右,阻江南”的雄奇氣象,構成了截然不同境界。然正因爲一個“小紅樓、簾影間”的人物,卻能指揮若定,驅走強敵,這就更顯出她的神奇才能。這種突然變換筆調的方法,特別能夠加深讀者的印象,強化作品的主題,並使行文顯得搖曳多姿,富有曲折變化之美。姜夔曾在《詩說》中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說:“篇終出人意表,或反終篇之意,皆妙。”此詞結句,正是反終篇之意而又能出人意表的一個顯例,因此能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詩意賞析 篇二

此詞可分三層。

上片爲第一層,由江行沿途所見山川引起懷昔遊,痛惜年華之意。長江中下游地區山川秀美,辛棄疾南歸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遊吳楚,行蹤遍及大江南北,對這一帶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後出任地方官,調動頻繁,告別山水長達十年。此時復見眼中川“都似舊時相識”了。“溪山”曰“過眼”,看山卻似走來迎,這是江行的感覺。“怪”是不能認定的驚疑感,是久違重逢的最初的感觸。往事雖“還記得,卻模糊、記不真切,真象一場舊夢。

“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夢中”雲者不僅有烘托虛實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實寫照,這種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來雄心壯志未得實現。業已倦於宦遊的結果。反覆玩味以上數句,實已暗伏“塵勞”、覺非之意。官場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舊曾相識虛如幻夢不如遠離,同時也就成了一種強有力的召喚,來自大自然的召喚。所以,緊接二句寫道:“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要探山川之勝,就得登攀,“攜杖”、着“屐”(一種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說新語·雅量》載阮孚好屐,嘗曰:“未知一生當着幾量(兩)屐?”意謂人生短暫無常,話卻說得豁達幽默。此處用來稍變其意,謂山川佳處常在險遠,不免多穿幾雙鞋,可這又算得了什麼呢!所以結尾幾句就對照說來,“笑塵勞、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時衛國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話(語出《淮南子·原道訓》),作者當時四十歲,故這樣說。表面看,這是因虛度年華而自嘲,其實,命運又豈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長爲客”三字深懷憂憤,語意曠達中包含沉鬱。實爲作者於四十年年來之感慨,年已四旬,南歸亦久,但昔日的志願,卻無一件得以實現,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勞碌,原來“長爲客”無絲毫是自己左右的。

這片六句另起一意爲第二層,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對古代英雄事蹟的追懷。揚州上游的豫章之地,歷來被稱作吳頭楚尾。“吳楚地,東南坼”化用杜詩(《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表現江行所見東南一帶景象之壯闊。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國英雄,尤其是立足東南北拒強敵的孫權,最令他欽佩景仰。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三國志·先主傳》)而孫權堪與二者鼎立。此處四句寫地靈人傑,聲情激昂,其中隱含作者滿腔豪情。“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跡”二句有慨嘆,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於九泉而從之的意味,亦隱然句中。

結尾數句爲第三層,是將以上兩層意思匯合起來,發爲更憤激的感慨。“樓觀才成人已去”承上懷古,用蘇軾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鄭戶曹》)意,這裏是說吳國基業始成而孫權就匆匆離開人間。“旌旗未卷頭先白”承前感傷,由人及己,“旌旗”指戰旗,意言北伐事業未成,自己的頭髮卻先花白了。

綜此二者,於是詞人得出一個無可奈何的結論:人間哀樂從來循環不可琢磨(“轉相尋”),“今猶昔”。這結論頗帶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對命運無法解釋的解釋。更是作者對命運不如已願,人事多乖的感嘆。

詞中一方面表示倦於宦遊——“笑塵勞、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懷古代英雄業績,深以“旌旗未卷頭先白”爲憾,反映出作者當時矛盾的心情。雖是因江行興感,詞中卻沒有着重寫景,始終直抒胸臆;雖然語多含蓄,卻不用比興手法,純屬直賦。這種手法與詞重婉約、比興的傳統是完全不同的。但由於作者是現實政治感慨與懷古之情結合起來,指點江山,縱橫議論,抒胸中鬱悶,驅使古人詩文於筆端,頗覺筆力健峭,感情彌滿。所謂“滿心而發,肆口而成”,自具興發感人力量。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篇三

辛棄疾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緉平生屐。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爲客。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賞析 篇四

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

可以說,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沒有哪一首能像本詞那樣有這麼深遠的社會影響,也從來沒有像本詞那樣具有激奮人心,鼓舞人們殺敵上戰場的力量。

詞的上片抒發作者爲國立功滿腔忠義奮發的豪氣。

以憤怒填膺的肖像描寫起筆,開篇奇突。憑欄眺望,指顧山河,胸懷全局,正英雄本色。“長嘯”,狀感慨激憤,情緒已升溫至高潮。

“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羅時空,既反映轉戰之艱苦,又謙稱建樹之微薄,識度超邁,下語精妙。“莫等”期許未來,情懷急切,激越中微含悲涼。

詞的下片抒寫了作者重整山河的決心和報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下片開頭四個短句,三字一頓,一錘一聲,裂石崩雲,這種以天下爲己任的崇高胸懷,令人扼腕。

“駕長車”一句豪氣直衝雲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氣低沉的時代,將是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激勵力量。

“飢餐”、“渴飲”雖是誇張,卻表現了詩人足以震懾敵人的英雄主義氣概。

最後兩句語調陡轉平和,表達了作者報效朝廷的一片赤誠之心。肝膽瀝瀝,感人至深。全詞如江河直瀉,曲折迴盪,激發處鏗然作金石聲。

滿江紅原文及賞析 篇五

滿江紅·蒜山懷古

沽酒南徐,聽夜雨、江聲千尺。記當年、阿童東下,佛狸深入。白面書生成底用?蕭郎裙屐偏輕敵。笑風流北府好談兵,參軍客。

人事改,寒雲白。舊壘廢,神鴉集。盡沙沉浪洗,斷戈殘戟。落日樓船鳴鐵鎖,西風吹盡王侯宅。任黃蘆苦竹打寒潮,漁樵笛。

翻譯

我客居南徐買酒喝,耳聽夜雨瀟瀟,江中浪聲千尺高。想起當年王濬曾東下伐吳,還有深入南侵的拓跋燾。年輕識淺的白面書生有何用?蕭淵藻那樣的裙屐少年,偏偏又輕敵自傲。可笑掌北府兵者只愛紙上談兵,重用的不過是自命風流的幕僚。

如今的京口人事已改,又被白色的寒雲籠罩;舊時的營壘一片荒蕪,覓食的烏鴉聚集鳴噪。昔日的斷戈殘戟,都還沉在沙中被浪衝淘。夕陽餘輝裏只能聽到,樓船上鐵鎖的聲響;寒冷的西風吹拂下,舊時的王侯宅第一片荒煙蔓草。江邊的黃蘆苦竹任憑大潮拍打,那嗚嗚咽咽的水聲應和着漁父憔夫淒涼的笛子音調。

註釋

蒜山:一作算山,在江蘇丹徒西的長江口。

南徐:南朝劉宋元嘉八年(431),以江南晉陵地爲南徐州,治京口,歷齊、樑、陳,至隋開皇元年(581)廢。後世以南徐爲鎮江的代稱。

江聲千尺:意爲夜雨瀟瀟、驚濤千尺,浪聲澎湃,氣勢豪放。

阿童東下:阿童是指西晉時期將領王濬,其小字阿童。阿童東下出自此。指代清兵南下。

佛狸深入:佛狸,是指南北朝時期北朝魏國皇帝拓跋燾,小字佛狸。佛狸深入這裏指代清兵南下。裙屐,指修飾華美而無真才實學的年輕人。

北府:指東晉時期京口。

參軍客:指北府參軍劉牢之輩。晉秦(féi)水之戰,晉方即以所謂百戰百勝的北府兵爲主力。

舊壘廢:指古代戰爭的痕跡已經不多。

神鴉:指佛狸祠裏吃祭品的烏鴉羣集。“神鴉集”,由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句化來,謂佛狸祠的祭品召來了羣鴉,仍是言古今變遷。“

戟:古代兵器。青銅製,將矛、戈合成一體,既能直刺,又能橫擊樓船,有疊層的大船、大戰船。

黃蘆苦竹:黃蘆,秋天變黃之蘆葦。苦竹,又名傘柄竹,其筍味苦。

創作背景

順治十年(1654)秋九月,吳偉業因清廷徵召,被迫離鄉北上。揹負着“二心之僕”的輿論壓力,其內心飽含自怨自艾的沉痛。抵達鎮江之時,正逢天降雨雪,陰霾滿空,更使他愁懷難解。於是無限感喟涌上心頭,寫下這首詞。

賞析

這首詞,由於作者帶着悲壯激烈的心情來寫,所以很有氣魄,從一開始的景色描寫,到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敘述,寫得氣勢磅礴、感情豪放、情緒激盪。下半片,寫世事巨大的變遷,滄海桑田,面貌全非。

沽酒汀邊,一身孤零。夜雨傍沱,又兼濤聲,其勢磅礴。“接着“記當年”以下,連續用典,歷數風流人物、興亡舊事,直至上片收煞,一氣奔注,略無滯礙,託興高遠。作者描繪這些歷史事件,寫得深刻入微,如:“阿童東下”中用“東下”來形容晉王浚進軍的氣勢, “佛狸深入”中用“深入”來說明進軍的程度和梁武帝輕敵,用“蕭郎裙廄“來比喻他華而不實,最後被圍困而死。“笑風流”句,說的是謝玄的北府兵曉勇善戰,將領們亦好談兵法。“笑”字微妙,不能簡單理解成譏笑,而應當理解爲:當年曉勇的北府兵以及好談兵的將領們如今何在?此處“風流”有豪爽、粗獷的意思。上片多用典實,卻自然渾成,並不澀滯。但每個典故都是一個歷史事件,內涵豐富。如:“阿童東下”,“佛狸深入”,它們各含一個具體,生動,場面壯闊,戰鬥酷烈的故事。又如:“蕭郎裙屐偏輕敵’’,內含了梁武帝被困的故事,指出了華而不實的少年貽誤國事。

換頭轉人即景撫今。“人事改,寒雲白”句極言人世滄桑變幻,歷代興亡如白雲須臾變蒼狗,都只是瞬息間的事。其中詞中風景描繪,起了很大的襯托作用。如:“聽夜雨、江聲千尺。’’又如:“落日樓船鳴鐵鎖,西風吹盡王侯宅。”以落日殘照古戰場和西風吹進王侯家來顯示時代的變遷,且”西風吹盡王侯宅“,意同劉禹錫《烏衣巷》詩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言石頭城中東晉王侯的住宅如今也不復存在了。最後, ”任黃蘆、苦竹打寒潮,漁樵笛“”描繪昔日的戰場,已一片冷寂、空曠、殘敗的景象。只剩下讓後人憑弔的遺蹟。寫黃蘆苦竹抽打着紅潮,是突出風,江風颯颯,不知漁夫還是樵子在吹着笛子,構成了悽苦幽怨的交響。全詞高曠沉鬱,蒼茫無盡,確有東坡風致。

作者其實是在影射明末清初的鎮江戰事鎮江的失陷與守將楊文驄的書生意氣,驕傲輕敵脫不了干係。將大清軍用燈籠火把僞飾起來的空筏看作是滿載敵兵的戰船,正當楊文驄爲發炮擊沉了清軍的空筏而沾沽自喜時,清軍主力已在大霧的籠罩下發動偷襲,楊文驄的狼狽與尷尬遂成爲那場災難的終點……縱觀整個戰局,弘光朝的覆滅就是那些誇誇其談、志大才疏的風流名士們所製造的悲劇。 國亡了,家破了,西風吹盡王侯宅,光榮與尊嚴在一夜之間被連根拔起。

此詞以蒜山附近爲中心,將不同時代不同事件連綴一起,上下數百年,綜觀千古,語言精練而概括,一句一典,其景擴大,色彩黯淡。景中寓情,又因情選景,使詞具有情豪氣壯,悲激感人的特點,頗有蘇辛之風。

《滿江紅》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六

滿江紅·建康史帥致道席上賦

鵬翼垂空,笑人世,蒼然無物。又還向、九重深處,玉階山立。袖裏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且歸來,談笑護長江,波澄碧。

佳麗地,文章伯。《金縷》唱,紅牙拍。看尊前飛下,日邊消息。料想寶香黃閣夢,依然畫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約鐘山,長相識。

譯文

鵬鳥展開了翅膀,遮蓋了天空,向下看,可笑人世間,青去去的一片,看不見一位英雄人物。回過頭來,向朝庭的深處望去,看見你挺拔堅定的站在金殿的玉階上;你袖子裏裝有奇異的、珍貴無比的五色寶石,他年你要它來修補已經摺唱了的西北的天柱。現在,暫且回到帥司去,在談笑中,就可以防守長江的天險,守好建康的大門。讓長江裏碧波澄明的水,安帥地流着。

建康是一個山清水秀,出人材的地方,有你這麼一位文章名手在這裏,我們安心的在宴席上,拍紅牙拍,唱着的金縷曲》,實在快樂。在酒席宴前會飛來朝庭的好消息,料想是散發着印泥香味的詔出來了,叫你到黃閣當丞相。但,這卻是一場夢,現在你仍然乘着遊弋的畫船,聽着青溪上的笛聲。如今,你真的要與鐘山互相約定,做一個長久的江友。

註釋

建康:六朝時期的京城,今江蘇南京市。南宋爲府名,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改江寧府置,治所在今南京市。史正志字致道,江都(今江蘇江都縣)人。公元1167年到1170年(乾道三年到六年)知建康府,兼沿江水軍制置使兼提舉學事。的乾隆揚州志》說史致道“紹興二十一年進士……高宗視師江上,上的恢復要覽》五篇。車駕駐建康,言三國六朝形勢與今日不同,要當無事則都錢塘,有事則幸建康。詔下集議,從之。除右文殿修撰知帥江府,未赴而罷。後歸老姑蘇,號吳門老圃。著有的建康志》、的菊譜》。按:的念奴嬌·我來弔古》的小題中有:“呈史留守致道”一語,由此得知:史致道在知建康府時,還兼建康留守。帥,宋制行政區分爲路,路設安撫使司,稱帥司、帥府。長官稱安撫使或帥。多帶經略使、馬步軍都總管兼銜,有節制兵馬、賞罰命令、督理刑獄、察詢民情、管理錢穀、兵器等權力。使司的治所爲州、爲府或軍,州府的治所設長官叫知府、知州等,通常都是安撫使兼知府事。

鵬翼:鵬鳥的翅膀。的莊子·逍遙遊》中雲:有鳥名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蒼然:色青爲蒼,與蒼去、蒼蒼同。

九重:天。的漢書·禮樂志》:“九重開,靈之遊。”顏師古注:“天有九重”。後世把帝王居住的地方叫九重或朝庭。

玉階:玉石砌的臺階。唐丘爲的左掖梨花》詩:“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這裏是指殿前的臺階。

山立:像山一樣挺立。

光五色:的史記補·三皇本紀》:“女媧氏末年,諸侯有共工氏,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絕,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於是地平天成,不改歸物。”這兩句是說史致道有驅逐金人,收得失地的本領。

尊前:“尊”同“樽”,古時木製的酒杯。尊前,指宴席上。

寶香:皇帝的詔書上蓋印璽的印泥,散發出的香味。

黃閣:丞相辦公的地方。的漢歸儀》:“丞相聽事門曰黃閣。不敢洞開朱門,以別於人主,故以黃塗之,謂之黃閣。”

畫舫:裝飾華麗的遊船。

青溪:水名。的景定建康志》:“青溪,吳大帝赤烏四年鑿,東渠名青溪,通城北塹潮溝,闊五丈,深八尺,……及楊溥城金陵,青溪始分爲二。在城外者自城壕合於淮,今城東竹橋西北接後湖者,青溪遺蹟固在。”

端的:確實、真的。在宋詞中端的用法很多,往往因詞的內容而變化它本身的含義。

鐘山:又名蔣山,在今江蘇南京市城東北。

賞析:

《滿江紅·建康史帥致道席上賦》是一首作於史致道宴席、並表示歌頌史致道之意的贈人詞,但卻不與一股的應酬讚美、缺乏主旨的詞相同。詞人以飽酣的筆墨,充沛的熱情,向當時駐守建康的軍事行政氏官史正志表達詞人的讚頌之情,並通過這一情感的表達,展露詞人力主抗金復土的政治懷抱。詞寫得豪邁而深沉,在主旨廣、基調上、筆法亡和結構上,都與《水調歌頭·千里涯窪種》相近似,但又能顯示獨特的神采,體現出”復”中的“不復”。

此詞采用神奇的神話傳說和衆多的典故,賦予作品以光怪陸離的奇幻性,和情感內容的密度與深度。

詞的上闋,詞人以奇情異想的筆調,歌頌史氏的高才獨出、志向奇壯。詞一上來,就以莊子在《逍遙遊》中所構造的那隻“背若泰山,冀若垂天之雲”的神奇鵬鳥來比擬史氏。這就不僅寫出了史氏的超羣才性,而且使全詞籠罩在雄奇放逸的浪漫主義的抒情氛圍裏。一句“笑人世、蒼然無物”,寫得峭拔警邁,足見史氏的非凡才華和懷抱,以及詞人對史氏的推重。接下去,順承上文,寫這隻訕笑人世蒼茫的大鵬,飛回天宮深處,像高山一樣,收翅仁立在玉階天門之上。這一對莊子的大鵬形象所作的延伸,不僅顯不出詞人的非凡想像力,也表明詞人這一時期對於“天宮”實即朝廷的深加留意。而且,因爲這裏的大鵬和“九重”、“五階”之類都是採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若從大鵬所造這一形象的內涵上來看,大鵬更是點明瞭被任命爲行宮留守和江防前線的軍事長官的史氏,在天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運用大鵬的形象作比擬之後,詞人再次運用女蝸補天的神話,賦予史氏以補天之神的奇持形象。這個形象,應該是大鵬與女蝸的嫁接。這並不是忘乎所以的肉麻吹捧,而是趨近詞人的抗金目標的必然興會。它實際上是希望抗戰派得到重用,可以收復中原故土,“補”好宋朝已經缺了西北的“半邊天”。這是詞人此時心恆系之的熱血之念,所有的飛騰幻想。奇情壯採,都因爲這樣的懷抱而變得沉甸甸地,富有很深的思想意義。上閣最後一大句,在語氣上還承接着上文,“且歸來”是對“又還向九重”、志在補天的鵬鳥的轉寫,但是在境界上,卻由神話轉入現實,寫史氏充任江防前線的長官,使萬里長江波瀾不驚,江南形勢得以安定。其中“談笑”一詞。極寫史氏護江的舉重若輕,暗示着其才能,比維護長江安寧所需要的更大。在這裏的語氣中,還帶着前文借用神話時的豪逸味道。

詞的下闋,纔始着墨於題中的宴席描寫,但並不渲染其熱鬧與豪華,這在結構和用墨卜,都與《水調歌頭·千里渥窪種》略異。其用意在寫史氏不僅有上文所寫的“補天”才能,還是個文采風流的“文章伯”。“合縷”一詞,是爲詞人對史氏文才的推許作映證。當然,這樣的推許,實際上是受到天子手諭史正志表示嘉許的信息激發出的。接韻一個“看”字,就寫出了孝宗手諭即“日邊消息”給史正志帶來的人閣希望,和詞人對於這一消息的同樣重視。詞人在《千秋歲》一詞中,曾說過史正志“從今盡是中書考”這樣的話,與這裏意思相同,而此處表達得則更委婉。“料想”一韻,不寫其今日欣喜之情,反而寫史致道日後入朝爲相、主持政事以後,還會對今日秦淮河上的遊賞戀戀於懷,寫其於位高校重之時的平常心和風流態,這就深得措意深隱之妙,寫出了大人物的情懷儒雅而風流。結韻更是曲筆傳倩,既然史氏入朝主政後依然懷念秦淮河上的清遊雅集。詞人對鐘山山水的感情是如此親厚,自然今日就要與鐘山相約,相約成爲老朋友了。那麼在鐘山秦淮邊結識的同僚,也是詞人的老朋友。詞人真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了。

贈人之作能寫到如此境界,將詞人的理想抱負與熱情充實在其中,使詞中不僅有人,而且有“我”;而又以既豪邁且深隱的風格出之,使讀者得到更多面的美感體驗,即使不談它在語言上的五色迷離,苫峭奇拔,此詞也已堪稱宋代同類詞作中的上品。

值得指出的是,史正志的政治態度比較依違,並不與堅決主戰的詞人完全一致,史正志不僅早年想投靠炙手可熱的秦檜集團,甚至還爲排擠主戰派領袖張浚而奔忙,但是,這樣的隱情,詞人是無法深察的。詞人把史正志當成一個主張抗金的同志來歌頌,情有可原。

滿江紅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七

原文:

十二年前,曾上到、繡春臺頂。

雙腳健、不煩筇杖,透巖穿嶺。

老去漸消狂氣習,重來依舊佳風景。

想牧之、千載尚神遊,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水。

江之外,淮山暝。

望中原何處,虎狼猶梗。

句蠡規模非淺近,石苻事業真俄頃。

問古今、宇宙竟如何,無人省。

譯文

十二年前曾經登上齊山繡春臺頂,當時雙腳穩健不用柺杖穿山越嶺興致撮濃,年老俸衰後狂蕩豪放之氣漸漸消失,雖然依舊面對着過去一樣的美好風景,遙想當年杜牧之登齊山所作詩篇,千年之後還令人神馳心往,而今故人不見空山寂寂格外淒冷。

齊山之下,江水永遠滾滾不停,江本岸邊,淮山上殘陽返照暮靄沉沉,遙望中原在哪裏呢,虎狼般的敵人還盤踞其中,勾踐范蠡破吳獲勝長期準備決非淺近之力,謝安謝玄大破苻堅抓住時機頃刻成功,問宇宙中古往今來興亡盛衰這是爲什麼呢,其中道理啊沒有人能懂。

註釋

齊山:在今安徽貴池縣東。繡春臺:在齊山頂上。

筇杖:竹杖。

透巖穿嶺:穿山越嶺。

想牧之、千載尚神遊,空山冷。:這兩句是說,如果唐代杜牧在千載之下還來神遊故地,將只見寂寞空山。

永:水流悠長。這兩句是說齊山之下江水長流。

淮山:指淮水兩岸的山。宋、金以淮水爲界。暝:日暮。這兩句是說江北淮山籠罩在暮色之中。

虎狼:喻敵人。梗:阻塞。這兩句是說中原一帶敵人還盤踞在那裏。

勾蠡:指越王勾踐和他的大臣范蠡。勾踐曾大敗於吳,屈服請和。此後他臥薪嚐膽,並用范蠡、文種等整頓朝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攻滅吳國。這句是說勾踐和范蠡的滅吳規劃是長遠之計。

石苻:指後趙石勒和前秦苻堅,他們在位時間都很短。俄頃:一會兒。這裏暗以石苻喻金國。

宇宙:天地萬物的總稱。

賞析:

詞的上片寫登臨齊山的今昔之感。詞起筆“十二年前,曾上到、繡春臺頂。”從昔日登此山寫起,說明這次是舊地重遊。昔日登山的情景怎樣呢?“雙腳健、不煩筇(qióng)杖,透巖穿嶺。”“筇杖”即竹杖。“透巖穿嶺”,即翻山越嶺。即十二年前詩人憑着一股少年銳氣,邁開輕健的雙腳,不需藉助竹杖,翻山越嶺,直奔臺頂,是何等的瀟灑、豪放。這是詩人對昔日登臨的深情回憶。看得出詩人當時是英雄年少,躊躇滿志,頗爲得意的。而今呢?“老去漸消狂氣習,重來依舊佳風景。”十二年後,舊地重遊,風景依舊美好,而自己當年的狂放之氣卻逐漸消失了。當然“漸消”,還沒有完全消失。但不難看出,詩人這時的心境是較爲悲涼的。這樣,又由眼前景而聯想到曾登臨此山賦詩抒懷的前輩:“想牧之、千載尚神遊,空山冷。”唐·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士後,曾作過幾任刺史,官終中書舍人。他早年曾以經邦濟世自負,在政治上有比較進步的主張。但仕途不很得意,始終未能抒展抱負。到晚年便縱情聲色,爲封建士大夫中輕狂放蕩的典型。杜牧在池州刺史(今安徽貴池縣)任上(844-846),曾有《九日齊山登高》詩:“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杜牧在這首詩中,由自己登山,聯想到了春秋時齊景公遊於牛山,北望國都臨淄而傷心落淚、感嘆年華不能永駐之事。但杜牧要超脫得多,他認爲“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即人生無常,古往今來盡皆如此,我們何必要像齊景公那樣獨自感傷落淚呢?但詩人吳潛看到眼前破碎的山河,嚴峻的現實,心境是悲涼的,再沒有年輕時的“狂氣”了;而且也沒有杜牧那麼超脫,所以當他想到如果杜牧在千載之下,還來神遊故地,將只見寂寞空山。“空山冷”,是對國事日非的曲折反映,是詩人主觀心境的感受,表現了一種深沉的失落感。

換頭處緊承上片“空山冷”而來,寫其居山而望。山下江水長流,山北淮山暝暝,中原一帶仍然被敵人盤踞。“淮山”,指淮水兩岸的山,宋、金以淮水爲界。以江北淮山籠罩在暮色之中,暗喻中原淪陷區暗無天日,看出詩人對中原父老的深切同情。“望中原何處”,即何處望中原?作一提頓,引人注目。詩人站在繡春臺上向北方金兵佔領區一望,河山已有異樣之感,究竟中原在哪裏呢?弦外之音,中原土地,已非我有。“虎狼猶梗”,即中原一帶敵人還盤踞着,以“虎狼”喻敵人,可見詩人對異族統治者爲害中原的切齒痛恨。一個“猶”字,表明對長期喪失國土的無比痛惜。面對眼前“虎狼猶梗”的現實情景,詩人借古喻今,提出自己的主張:“勾蠡規模非淺近,石苻事業真俄頃。”“勾蠡”,指越王勾踐和他的大臣范蠡。勾踐曾大敗於吳,屈服請和。此後他臥薪嚐膽,並用范蠡、文種等整頓朝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攻滅吳國。勾踐復國滅吳,皆因有長期計劃,故曰“非淺近”。“石苻”,指五胡十六國時的後趙石勒和前秦苻堅。他們在位時間都很短,故曰“真俄頃”。這裏暗以石苻喻金國,認爲金的統治不會長久。詩人在這裏一方面指出恢復中原須作長期努力;另一方面也說明只要發憤圖強,收復失地是完全能做到的。這反映出詩人對國事的關心和他卓越的政治見解。但可惜的是詩人晚年受讒被貶,只能發出濟時憂國的慨嘆:“問古今,宇宙竟如何,無人省。”古往今來,天地萬物興亡盛衰的道理,又有誰能理解呢?全詞以“無人省”作結,頗耐人尋味。

吳潛這位南宋愛國詞人,和辛棄疾、文天祥等一樣,一向主張抗金,收復中原。但其命運都是遭讒受逐,空老一生。這樣,當他登高望遠,眼前景物所引起的感觸也就必然和他平時的胸中壘塊有關了。這首詞就表現了他對國事的關心,對收復中原的識見。全詞平平道來,無“粉澤之工”,給人以豪壯蒼涼的藝術美感。

譯文 篇八

我憤怒得頭髮都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擡頭遠望天空,禁不住地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爲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爲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着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爲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着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