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教育的基本概念精品多篇

教育的基本概念精品多篇

用簡單的思維看教育 篇一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很多人都會說:教書育人。

那教書育人的本質又是什麼呢?可能您會說出很多,也會想很多。

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名詞,往往是我們無知的東西。

xx年5月7日《人民教育》主編傅國亮在報告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很多人現在都會開車,但如果問您一個問題“開車的基本原則是什麼?”您會想到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開車的基本原則就是“各行其道。”

往往簡單的道理卻被我們忽略了。

教書育人,無外乎兩個層面:

一是教書,那教書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

二是育人,那育人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

我們抓住了這兩點,就是抓住了教育的基本任務,抓住了教育的本質。

教育就是期待,在細心的關懷中期待他們“懂得”,期待他們“成熟”,不要期望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像“棟樑”,不要期望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承擔”,我們要耐心等待,就像農民那樣,種下種子,呵護幼苗,並耐心的等到秋天。

教育就是培養,在耐心的指導下培養他們思考,培養他們質疑,培養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不要期望他們天生就有靈活的方法,不要期望他們一次就能熟練掌握。就像農民那樣,合理施肥,培育幼苗,並不斷的翻土、除草,直到他們能抗風遮草。

其實教育就是這樣簡單!就像農民培育莊稼那樣簡單,只不過農民培育的是沒有思想的生命,而我們培養的是有思想的人,需要我們有更多的耐心,有更多的策略,有更多的“讀懂”,有更多的“過程”。我們的工作過程雖不像農民那樣簡單,但“期待”的道理是一樣的。

讓我們看到教育的力量 篇二

反思我們的教育,成果是什麼呢?

學生在您教的學科獲得高分?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習慣?這些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我們卻忽視了,我們忽視的是教育的真正力量:基本價值品質教育和養成。

年5月8日聽了北師大教育學院石中英教授的報告,很受啓發,他提出的“價值教育”,直指教育的軟肋。

反思我們的教育,培養了大批的“學術”方面的碩士、博士,然而學生的價值觀卻存在很大問題:學生對生命的默然(已波及國小生)、學生對“尊重”的淡化、學生對“寬容”的費解,乃至對“尊嚴”的放棄。.。.。.

我們的教育問題在哪裏?我們的教育缺失的是什麼?

價值觀,價值品質。這纔是我們教育缺少的,也應是亟待加強的。

價值是引起我們思考和行爲的因素,是行爲的一般原則,價值標準給我們提供追求的理想,價值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價值是行爲的指南,是文化的核心,是集體凝集力的源泉,是幸福生活的基礎。--(摘自石教授報告)

學校應該加強價值教育,加強價值教育,讓我們看到教育的力量。教育的真正力量在於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形成積極的價值品質。關於價值觀的教育,我們會有很多的問題,來自社會、家庭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學校教育的成果。但我們必須堅持,正像石教授說的:我們要有勇氣,“以時不待我、捨我其誰、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精神,開展價值教育。”來自家庭、社會的影響,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我們教育的。效果,但我們只要去做了,總會有成效的。

下面摘錄石教授關於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價值品質。(摘自石教授的報告《中國小价值教育與教師基本價值品質提升》)我想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會有些幫助的。

1、一組對待學生的基本價值品質

人格平等;

無條件信任;

真誠的希望;

發自內心的愛;

始終如一的公正;

對錯誤和歧見的寬容;

對學生進步的耐心等待;

對學生處境的同情和理解;

教育意義的班級民主管理;

對獨特個性的尊重和健康個性的引導。

2、一組對待自我的價值品質

愉快地自我接納;

強烈的自尊(人格的尊嚴與職業的尊嚴);

不斷地自我激勵;

理性地自制(克服易怒、面子、承認不足和缺點等等);

培養鈍感力;

學而不厭(閱讀、寫作、交流、反思等);

誨人不倦(克服職業倦怠感,尋找、體驗並學會與人分享職業意義感)。

3、一組與同事有關的價值品質

真誠的關懷;

發自內心的讚美;

維護集體的尊嚴;

對他人的信任和堅強的團結;

困難時的安慰、鼓勵和有效幫助;

與年輕人分享自己的經驗;

“不敢爲天下先”的謙遜;

尋找共同的價值信念和目標願景。

4、一組與工作有關的價值品質

全神貫注的投入;

對教育問題的敏銳觀察;

專業主義的態度和精神;

對教育效果和教育藝術的不懈追求;

做教育信念和學生終生幸福的守護人;

自主的教育改革者;

傳統文化與教育智慧的傳承者;

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成長的堅定信仰。

認真讀一讀這些基本的價值品質,是否會感到一種力量的存在?

讓我們靜下心了思考,我們應該行動,關注學生的價值教育,激活教育的力量,讓我們看到教育的力量!

內容拓展: 篇三

教育的概念

簡單地說,教育是指對人傳授知識、培養才能、塑造人格的一種社會活動,是人類文化得以傳承的主要途徑。然而,作爲一種覆雜的社會現象,教育在理論界並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同的定義,不同的學者對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從個人和社會的關係來看,教育可以理解爲包含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體化兩個方面的實踐活動。 首先,教育以傳承、整理和創新知識爲己任,是知識的集散地和創造源。而創造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提出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的過程,就是探求未知世界、求證事物本質的過程,就是歷盡艱辛、追求真理的過程。在這種特殊活動和特殊環境下形成的教育,必然深深地留下“上下求索”的烙印,必然把追求真理、堅持真理、捍衛真理作爲自己的旗幟。

其次,教育是一種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負的途徑。創造知識和傳承知識的終極目的,是推動人類的文明進步,是爲了使人能夠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使人類美好的信念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張揚。一句話,是爲了滿足人類永恆的需要。教育總是把人類的未來作爲自己的建設對象,充滿了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充滿了對自己民族、對社會、對整個世界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與其他人類活動相比,教育所凸顯的是:執着的價值追求,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神聖使命。

第三,教育拒絕一切思想觀念的和教條的禁錮與束縛,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始終強調獨立人格、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求在自由的氛圍中進行學術的理性思考和研究,在開放的環境中實現。科學的創新 和發展。

第四,教育是一種嚴謹求是的活動,主要是進行人與自然、人與宇宙、人與規律、人與邏輯、人與道德、人與社會、人與命運的思辯和對話,這種思辯與對話本身就是一個嚴謹的學術過程。因此,教育鄙視淺薄、浮躁、虛假、急功近利和隨波逐流,崇尚嚴謹、邏輯、實證、經驗,崇尚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艱苦攀登和勤奮工作。

第五,教育是一種具有強烈批判精神的活動。科學的特性就是大膽質疑,整理知識、繼承傳統需要批判鑑別,去粗取精,去僞存真;學術交流、文化交融需要批判與反批判的碰撞;創新知識、追求真理,需要不斷超越他人和自我,不斷批判他人和自我;推動社會文明進步,需要批判的精神,從而達到超越現實、實現理想的目標。正是通過這樣的教育活動,從而能夠給予並塑造學生的終極價值,使他們成爲有靈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熱愛學習和具有特長的準職業者。

從學科角度看教師專業發展 篇四

我們圍繞“從學科的角度看教師專業發展”進行了深入地討論。老師們各抒己見,有很多觀點值得我們借鑑。

(我的觀點)要走出課堂看學科,跳出學科看發展。國小數學的最大功能是引導學生喜歡數學,培養學生數學的思維意識,而不僅僅在於傳授學科知識。因此,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1、用廣博的知識贏得兒童的敬重,進而影響兒童喜愛數學。2、用智慧的語言開啓兒童的思維,進而促進兒童創新實踐。3、用系統的學科知識培養兒童的習慣,進而提高兒童的應用意識。

(魏瑞江)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但要跨出區域看教育,學科的功能具有互補性,學科功能具有藝術價值。

(徐長青)要關注學科本色,站在學科本位看學科,要看到內在聯繫;跳出學科看學科,要看出全景學科。

(王萬江)教師自身專業發展,要真正投身到學科建設中。

(張宏麗)1、要提升素養,人文素養、語言素養、學科知識素養。2、學科內知識的框架結構要深鑽研。3、要有反思精神,用批判的思想梳理,反思我們教學是怎樣的。

(孫靜)用自身良好的人格影響周圍的教師和學生。

(陳立平)不僅要關注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更要關注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要採取多樣的形式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