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春生》賞析【精品多篇】

《春生》賞析【精品多篇】

賞析: 篇一

池塘中一個個大蓮蓬,新鮮清香,多麼誘人啊!一個小孩兒偷偷地撐着小船去摘了幾個又趕緊劃了回來。他還不懂得隱藏自己偷摘蓮蓬的蹤跡,自以爲誰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駛過,水面原來平輔着的密密的綠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顯的水線,這下子泄露了他的祕密。

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採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緻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贈元稹》白居易原文翻譯、註釋 篇二

《贈元稹》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選入《全唐詩》的第424卷第15首。古詩名句“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就是出自《贈元稹》這首詩。

《贈元稹》 篇三

作者:唐·白居易

自我從宦遊,七年在長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

豈無山上苗,徑寸無歲寒。

豈無要津水,咫尺有波瀾。

之子異於是,久處誓不諼。

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一爲同心友,三及芳歲闌。

花下鞍馬遊,雪中杯酒歡。

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

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爲同登科,不爲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春生》賞析 篇四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清]納蘭性德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爲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註釋:

【1】畫堂春:詞牌名,又名“畫堂春令”、“萬峯攢翠”等。雙調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後段四句三平韻。

【2】一生一代一雙人:語出唐代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

【3】爭教:怎教。

【4】銷魂:形容極度悲傷、愁苦或極度歡樂。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杜安世《訴衷情》:“夢蘭憔悴,擲果淒涼,兩處銷魂。”此謂天作之合,卻被分隔兩地。兩處相思,黯然銷魂。

【5】相思相望不相親:語出唐代王勃《寒夜懷友雜體》:“故人故情懷故宴,相思相望不相親。”

【6】藍橋:地名。在陝西藍田縣東南藍溪上,傳說此處有仙窟,爲裴航遇仙女雲英處。《太平廣記》卷十五引裴硎《傳奇·裴航》雲:裴航從鄂渚回京途中,與樊夫人同舟,裴航贈詩致情意,後樊夫人答詩云:“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雲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後於藍橋驛因求水喝,得遇雲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約取此女者,得玉杆臼,吾當與之也。”後裴航終於尋得玉杆臼,遂成婚,雙雙仙去。此處用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藍橋之遇”曾經有過,且不爲難得。

【7】藥成碧海難奔:《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宮。”高誘注:“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宮,爲月精。”李商隱《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裏借用此典說,縱有不死之靈藥,但卻難像嫦娥那樣飛入月宮去,意思是縱有深情卻難以相見。

【8】飲牛津:晉代張華《博物志》:“舊說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來去,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搓上,多資糧,乘搓而去。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諸次飲之,此人問此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問嚴君平則知之”,故飲牛津係指傳說中的天河邊。這裏是借指與戀人相會的地方。

作品賞析:

這首描寫愛情的《畫堂春》與納蘭容若以往大多數描寫愛情的詞不同,以往容若的愛情詞總是纏綿悱惻,動情之深處也僅僅是帶着委屈、遺憾和感傷,是一種呢喃自語的絮語,是內心卑微低沉的聲音。而這一首詞彷彿換了一個人,急促的愛情表白,顯得蒼白之餘,還有些呼天搶地的悲愴。

詞的上片劈頭便是“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這樣的句子,並不曾經過眉間心上的構思,不過是脫口而出,再無其他道理。猶如一位女子,沒有絲毫的妝點,素面朝天,但因爲有天姿的底蘊,耐得住人們去品味。明明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佳人,偏偏要經受上天的考驗,無法在一起,只能各自銷魂神傷,這真是老天爺對於有情人開的最大的一個玩笑。“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爲誰春?”既然相親相愛都不能相守,那麼老天爺,這春天你爲誰開放?詞人的指天怒問讓人嘆息,他真是情何以堪。作者將古人詩句加以修改,運用得十分到位。駱賓王的原句想來並無多少後人知曉,但納蘭容若的這首詞卻是傳遍了大江南北。

下片轉折,接連用典。小令一般以頻繁用典爲大忌,此爲通例,而這首詞用典很講究,絲毫沒有堆砌的感覺。“漿向藍橋易乞”,這個故事講的是裴航從樊夫人的詩句得到啓示,千辛萬苦娶到自己愛慕的雲英。詞人用這個典故,其實是想說裴航那樣的際遇於他而言,也是有過的,但想來他也遇到了如同裴航一樣的大難題,可惜,沒有仙人指路,毫無解決辦法,故而苦悶萬分。“藥成碧海難奔”,即使現在有不死靈藥也是無可奈何,在詞人眼裏,心上人正像月宮之中孤零零的嫦娥仙女,冷冷清清,與他天人永隔,寂寥半生。

之後所寫的“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也是一個典故。傳說大海的盡頭就是天河,那裏曾有人每年八月乘槎往返於天河與人間,從不失期,好奇的人便效仿踏上了探險之路。漂流數日後,那人見到了城鎮房屋,還有許多男耕女織的人們。他向一個男子打聽這是什麼地方,男子只是告訴他去蜀郡問問神算嚴君平便知道了。嚴君平掐指一算後,居然算出那裏就是牛郎織女相會的地方。詞人用這個典故,是想說自己雖然知道心中愛的人與自己無緣,但還是渴望有一天能夠與她相逢,在天河那裏相親相愛。結句則採用了中國詩詞用典時暗示的力量,納蘭容若有意讓詞意由“飲牛津”過渡到“牛衣對泣”的典故,他是權相明珠之子,家產本不貧窮,現在用“相對忘貧”之語,無非說如果他若能同她相見,一個像牛郎,一個像織女,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貧賤夫婦,他也滿足。

全詞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將一段苦戀無果乃至悲痛終生的感情完美呈現,絲毫沒有其他愛情詞中小女人式的委婉,表達了詞人縱然無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線美好的願望。

《贈元稹》註釋 篇五

①作於元和元年(806)。

②七年句:白居易自貞元十五年(799)冬赴舉,至元和元年爲七年。

③左思《詠史八首》之二:“鬱郁澗底鬆,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④《古詩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要津水,此喻指官場顯位。

⑤處:全詩校:“一作要。”諼(xuān):忘。

⑥元、白訂交約始於貞元末年,白氏《祭微之文》:“貞元季年,始定交分。”闌:全詩校:“一作蘭。”

⑦同登科:白居易與元填於貞元十九年同應書判拔萃科登第。科,全詩校:“一作第。”

⑧同署官:白居易與元填於貞元十九年同授祕書省校書郎。

⑨方寸:心。

《春生》賞析 篇六

春生何處暗周遊?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風報消息,續教啼鳥說來由。

展張草色長河畔,點綴花房小樹頭。若到故園應覓我,爲傳淪落在江州。

15.(1)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來表現春生?從全詩看,這些景物描寫有何作用?(4分)

(2)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請鑑賞其抒情的妙處。(4分)

15.【答案】

(1)和風,啼鳥,河畔草,樹頭花。(2分,答出兩點得1分)樂景寫哀(反襯)(2分)

(2)貶謫江州的傷感消沉(2分)以擬人手法虛寫(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鄉,到處找我不見,而我只有託春天向家人傳達淪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蘊藉。(4分,手法2分,效果分析2分)

【解析】

(1)試題分析:這首詩一開始便問道:春天從來到人間,就悄無聲息地到何處去遊歷呢?第二句即交代謎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罷。三、四兩句用了擬人手法,春天每到一處,先派遣和風傳送消息,告訴人們春天將來臨,再遣啼鳥說明春天到來的緣由。接下來的五、六兩句描寫春天到來後的絢麗景色:河畔綠草如茵,樹頭繁花點綴。而最後兩句詩意一轉:春天如果到我的故鄉理該尋覓我吧,那就請春天爲我向家人傳去淪落江州的信息。

(2)試題分析:詩的中間四句描繪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尾聯抒發了天涯淪落之恨,是傳統的樂景襯哀情的手法。詩人被貶謫江州的傷感消沉,也盡在這亦真亦幻的想像與描寫之中,可謂含蓄蘊藉,哀而不傷。這首詩與《琵琶行〉同是抒寫天涯淪落之恨,但選材,謀篇,命意,又何等不同!這就是藝術創造。這是一首七言律詩。盛唐以來,七律或工麗,或雄渾,或沉鬱頓挫,佳作如林。但寫得這樣輕靈、跳脫、活潑的,還不曾有過。

閱讀練習二:

1、本詩尾聯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2、本詩主要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請簡要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表現了詩人貶謫江州的傷感消沉的感情(或天涯淪落之恨)。詩句表面上是寫詩人希望春如果到了故鄉,見到家鄉的人尋找我,就告訴他們我正淪落江州受罪呢,而言外之意卻是如果能向春那樣自由自在地周遊,游到哪裏就爲哪裏帶來美景,該有多好!一種傷感的情緒油然而生。(5分。情感2分,分析3分)

2、①擬人手法:生動傳神地寫出了春天到處漫遊;讓和風傳遞消息,讓啼鳥介紹情況;春綠了青草,美了繁花。②反襯手法:以春的美景反襯天涯淪落之恨 ,以樂景襯哀情。詩人被貶謫江州的傷感消沉也盡在這亦真亦幻的想象與描寫之中,可謂含蓄蘊藉,哀而不傷。(6分。1點3分)

賞析:

《春生》是《潯陽春三首》的第一首。

這首詩一開始便問道:春天從來到人間,就悄無聲息地到何處去遊歷呢?第二句即交代謎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罷。三、四兩句用了擬人手法,春天每到一處,先派遣和風傳送消息,告訴人們春天將來臨,再遣啼鳥說明春天到來的緣由。接下來的五、六兩句描寫春天到來後的絢麗景色:河畔綠草如茵,樹頭繁花點綴。而最後兩句詩意一轉:春天如果到我的故鄉理該尋覓我吧,那就請春天爲我向家人傳去淪落江州的信息。

詩的中間四句描繪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尾聯抒發了天涯淪落之恨,是傳統的樂景襯哀情的手法。詩人被貶謫江州的傷感消沉,也盡在這亦真亦幻的想像與描寫之中,可謂含蓄蘊藉,哀而不傷。

春生字詞解釋: 篇七

①海角天涯:極言遙遠。

②教:使、讓,讀平聲。

③展張:展開、鋪開。

④故園:指白居易的家鄉下邽。

⑤爲傳:替我捎信。

《春生》賞析 篇八

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

此句出自清代詩人納蘭性德的《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原文: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

齧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譯文及註釋

譯文騎一匹駿馬,馳過長堤,步步催馬,鞭影橫飛,我要看盡這春色的美。駿馬飛奔,馬鞍兩邊垂障上的輕塵騰飛。路旁女子含情脈脈,目光炯炯有神,好比吳地佳麗的眼渡。

我遊遍全城,騎馬歸來,帶回一縷春的芬芳。是誰主持了一場櫻桃宴會,要來慶賀新科進士們。東風徐徐,蠟燭被吹得跳躍起來,弄得它“淚流滿面”。去年的燕巢中鑽進了新來的燕子,一切似乎如此春風得意。

註釋1、生查子,原爲唐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名。

2、鞭影:馬鞭的影子。

3、鄣:同“障”。阻塞,阻隔。鄣泥:即馬韉。垂於馬腹兩側,用於遮擋泥土的東西。

4、嫩水:指春水。吳姬:指吳地的美女。

5、齧(niè)膝:良馬名。

6、櫻桃宴:科舉時代慶賀新進士及第的宴席。始於唐僖宗時期。後來也指文人雅會。

7、舊壘:舊時的堡壘、營壘。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賞析

上闋中寫春色正濃,在這個時候橫鞭策馬,還有佳人含情的目光,一雙“嫩水吳姬眼”把女子的美貌描繪得生動形象。“鞭影”、“綠障”、“春堤”、“菱絲”、“嫩水”,各種充滿了動感、孕育着生命力的事物重合,將詞人激動的心情,舒暢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2] 。

下闕承接寫至“歸”。“歸”爲“齧膝帶香歸”,踏盡繁花,享受了衆人豔羨的目光,即使歸來,依舊滿身餘香。而爲了迎接歸來,又有人備好了“櫻桃宴”,觥籌交錯,均是慶賀之詞,燭光閃爍,天色已晚,流年似水,這場宴會不知舉辦過多少次了,但今年卻是輪到“新燕”。“蠟淚”本多爲悲涼之意象,但在此,一個“惱”字卻將紅燭也寫得俏皮了起來,紅燭不再是孤獨垂淚,顧影自憐,卻似怨惱東風不該,更爲人性化,與“東風”恰似一對冤家。最後一句以“新”“舊”對比,暗喻光陰流逝,“舊壘”住進“新燕”,雖有感慨,卻依舊積極明媚,因爲今年的詞人,正是入眠的新燕,也正是如此循環往復,世界才得以生生不息[1] 。

《生查子》作爲納蘭前期的代表作之一,可以從中看到年少的他意氣風發,與往後納蘭厭倦官場後的繾綣之詞有很大的差異,也正是這種差異,纔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成長曆程。

《春生》賞析 篇九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清代:納蘭性德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

齧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譯文

騎一匹駿馬,馳過長堤,步步催馬,鞭影橫飛,我要看盡這春色的美。駿馬飛奔,馬鞍兩邊垂障上的輕塵騰飛。路旁女子含情脈脈,目光炯炯有神,好比吳地佳麗的眼渡。

我遊遍全城,騎馬歸來,帶回一縷春的芬芳。是誰主持了一場櫻桃宴會,要來慶賀新科進士們。東風徐徐,蠟燭被吹得跳躍起來,弄得它“淚流滿面”。去年的燕巢中鑽進了新來的燕子,一切似乎如此春風得意。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註釋

生查子,原爲唐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名。

鞭影:馬鞭的影子。

鄣:同“障”。阻塞,阻隔。鄣泥:即馬韉。垂於馬腹兩側,用於遮擋泥土的東西。

嫩水:指春水。吳姬:指吳地的美女。

齧(niè)膝:良馬名。

櫻桃宴:科舉時代慶賀新進士及第的宴席。始於唐僖宗時期。後來也指文人雅會。

舊壘:舊時的堡壘、營壘。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納蘭性德在朝廷的殿試考中”二甲七名”後,在二十二歲仕途騰達的起點上,懷着喜悅激動的心情作出了這首詞。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賞析

上闋中寫春色正濃,在這個時候橫鞭策馬,還有佳人含情的目光,一雙“嫩水吳姬眼”把女子的美貌描繪得生動形象。“鞭影”、“綠障”、“春堤”、“菱絲”、“嫩水”,各種充滿了動感、孕育着生命力的事物重合,將詞人激動的心情,舒暢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

下闕承接寫至“歸”。“歸”爲“齧膝帶香歸”,踏盡繁花,享受了衆人豔羨的目光,即使歸來,依舊滿身餘香。而爲了迎接歸來,又有人備好了“櫻桃宴”,觥籌交錯,均是慶賀之詞,燭光閃爍,天色已晚,流年似水,這場宴會不知舉辦過多少次了,但今年卻是輪到“新燕”。“蠟淚”本多爲悲涼之意象,但在此,一個“惱”字卻將紅燭也寫得俏皮了起來,紅燭不再是孤獨垂淚,顧影自憐,卻似怨惱東風不該,更爲人性化,與“東風”恰似一對冤家。最後一句以“新”“舊”對比,暗喻光陰流逝,“舊壘”住進“新燕”,雖有感慨,卻依舊積極明媚,因爲今年的詞人,正是入眠的新燕,也正是如此循環往復,世界才得以生生不息 。

《生查子》作爲納蘭前期的代表作之一,可以從中看到年少的他意氣風發,與往後納蘭厭倦官場後的繾綣之詞有很大的差異,也正是這種差異,纔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成長曆程。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衆多代表作之一。

《春生》賞析 篇十

[唐]牛希濟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

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註釋:

【1】生查子:詞調名,原爲唐教坊曲名。

【2】煙欲收:山上的霧氣正開始收斂。

【3】臨:接近。

【4】清曉:黎明。

【5】重(chóng)道:再次說。

【6】羅裙(qún):絲羅制的裙子。多泛指女孩衣裙。

【7】憐:憐惜。

作品賞析:

戀人相別,自有一番難言的纏綿之情。此詞用清峻委婉的語言,描摹出一種深沉悱

惻的情緒。上片寫晨景,末句方點出“別淚”,爲下片“語已多,情未了”張本。歇拍

兩句,從江總妻詩“雨過草芊芊,連雲鎖南陌。門前君試看,是妾羅裙色”中化出,頗

見構思之巧、寓意之摯。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牛希濟《生查子》言清曉欲別,次第寫來,與《片

玉詞》之“淚花落枕紅綿冷”詞相似。下闋言行人已去,猶回首丁寧,可見眷戀之殷。

結句見天涯芳草,便憶及翠裙,表“長勿相忘”之意。五代詞中希見之品。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別情。上片別時景,下片別時情。

起寫煙收星小,是黎明景色。“殘月”兩句,寫曉景尤真切。殘月映臉,別淚晶瑩,

並當時人之愁情,都已寫出。換頭,記別時言語,悱惻溫厚。着末,揭出別後難忘之情,

以處處芳草之綠,而聯想人羅裙之綠,設想似癡,而情則極摯。

栩莊《栩莊漫記》:“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詞旨悱惻溫厚,而造句近乎自

然。豈飛卿輩所可企及?“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將人人共有之情,和盤託

出,是爲善於言情。

上片“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遠處連綿起伏的春山上,白茫茫的霧氣開始收退,依稀現出黑黝黝的如畫剪影;東方漸明,露出魚肚白色,寥落的幾顆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天很快就要大亮,一個美好的春日即將開始,然而無情的離別時刻也逼近了。詞以“欲收”、“淡”、“稀小”等含有動態的語詞,寫出天色由朦朧逐漸明朗的過程,暗示戀人擡望天色而漸漸收緊的心情。“春山”二句,在勾勒晨景中,挑明瞭季節、時間、環境、戀人早起等內容,爲傷別墊下了豐富的內涵和廣闊的想象空間。

接下,文筆從天色落到人物身上:清曉的晨光下,女主人公臉上一串串傷別的淚珠不斷地流落,西斜的殘月,照亮她的臉龐,好似暗喻女子的眉黛;漣漣的別淚,在這清幽的晨光中顯得格外晶瑩前一句對女主人公的臉部來了一個特寫,將人物也攝進了春曉畫面。

“別淚”二字,點醒題旨,與上片其他內容相結合,隱含他們從夜裏室內話別對泣,直到天明路邊難捨難分的內容。

下片“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執手歧路,細細叮嚀。別淚拭不幹,別語囑不盡,有情人送別,情深意長。“語已多,情未了。”縱說了千言萬語,也難盡幾多情意。花前月下的歡快日子已成陳跡,此後是閨房孤燈、梧桐細雨,夢裏相思,“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最後一句“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這裏,詞人藉助芳草與羅裙同色的聯想,生動地表現了女子臨別時的複雜心理和眷戀情緒。女子看見萋萋遮滿古道伸向遠方的芳草,想到行人將離開自己而跋涉天涯,又想到自己將苦苦地思念他,又轉想到他對自己的'思念,猝而又擔心他會不會忘了自己。芳草與自己身上的綠羅裙顏色相同,女子由這一聯想生髮開去:天涯處處有芳草,她希望行人睹芳草而記得綠羅裙(自己),行遍天涯,愛情永遠不變。“憐芳草”即戀女子也。這兩句詞化用前人詩句而翻進一層,把許多層的心情意思揉合進去,顯得更爲出色。從女子回身再追補的這句話中,讀者可窺到女子內心深層的祕密。女子祈願的是兩情久長,遠遊他鄉的男子永不變心。意不明說,又非說不可,於是含蓄而婉轉地指草指裙鄭重叮嚀了這麼一句癡語。女子的情深如海,韌如蒲草,自在言外不喻之中。南朝江總妻《賦庭草》雲:“雨過草芊芊,連雲鎖南陌。門前君試看,是妾羅裙色。”詠裙、草同色。杜甫詩云:“名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說睹景思人。結尾二句,通過聯想,將自然景色與心中感情巧妙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