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家庭教育的困局及其破局

第1篇:家庭教育的困局及其破局

家庭教育的困局及其破局

家庭教育的困局及其破局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的教育帶有樂趣。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的困局及其破局,希望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就像一套操作系統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像是一臺電腦的操作系統,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操作系統,可能再強大的應用軟件都沒法運行甚至裝不上。操作系統的重要性只有那些電腦達人、電腦工程師能夠意識到,但是我們普通人在使用的時候往往意識不到它的重要性。正如家庭教育對我們每個人的影響,當我們進入學校的時候,就像一臺預裝了操作系統的電腦,而學校給我們的,只能是一些應用軟件。事實上我們往往忽略這個操作系統,而常常在裏頭裝很多的應用軟件,最後大家知道的結果就是要麼裝不上去,要麼就沒法運行,或者說運行的質量非常差。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很能說明系統對於我們自身的重要性,這是國際組織學習協會創始人彼得·聖吉講的一個故事。有一年他在尼亞加拉大瀑布親眼所見一個人掉進了一個漩渦裏。冬天的時候水很冷,那個人本能性地掙扎,想游到岸邊去,但是他是遊不過去的,於是他在這個漩渦當中絕望地遊了30多分鐘,由於寒冷和體力的消耗,最終被淹死了。當他從水面上消失以後不到一分鐘,他的屍體就在岸邊出現了。彼得·聖吉說,那個人用他全部的精力,花了半個小時想盡力做到而沒做到的事情,在他死後不到一分鐘就做到了,原因是什麼?因爲他不知道他處於這樣一個漩渦當中,他如果不掙扎的話,順着那個漩渦往下沉,那下面的暗流就會把他衝到岸邊。所以有時候我們在不知道系統存在的情況下,那些努力解決問題的方式常常對問題本身形成了強化。所以,在家庭教育當中,我們一定要意識到,我們是處在一個“場”當中,這是一個看不見的“場”當中,也是一個看不見的系統。所以當我們看到問題的時候,往往這個問題並不出在問題所在的地方,而出在這個“場”。這也就是說,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父母”和“問題家庭”。

父母是“園丁”,而不是“木匠”

有一本書叫《權力和影響力》,我們父母跟孩子的關係裏頭很容易陷到這種權力結構當中,而不是一種影響力當中。父母應該扮演的是園丁,而不是木匠。木匠的工作在於打造,實際上更應該像園丁一樣,你提供溫度、土壤,提供一個好的生態,讓植物按照它自己的方式去成長。

這裏講一個猶太人的故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愛因斯坦,他是一個大學聯考落榜生,通過補習一年考上了一所二三流的工學學院。畢業後因爲找不到工作,到中學裏代課三個月,最後是同學的爸爸在專利局給他找了一份工作,恰恰通過專利局的這幾年研究,讓他得了諾貝爾獎。如果按我們現在的設計方式來說,愛因斯坦是一個非常失敗的人,因爲他沒有考上大學。所以說我們身處一個很不幸的時代,我們中國流行過度教育,或者說,就是家長對於子女教育過程的過度設計和過度干預,導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升學童話和神話,例如哈佛女孩劉亦婷。我非常關注這個女孩將來會怎麼樣,我也非常關注那些少年班的學生會怎麼樣。實際上,我們社會的太愛相信這些神話,卻忽略了那些不被人關注的孩子。人生是一場長跑,絕對不是在初期起跑時跑在前面的人最終也會跑在前面。

還有一個問題,中國父母現在對孩子的投入不是教育投資,而是一種教育消費,而且是過度消費。聽說北京的`某個國小收贊助費高達35萬,還供不應求,爲什麼?因爲它已經進入了一個消費市場,已經進入到類似於奢侈品市場的邏輯裏面。奢侈品的邏輯是,價格是價值的一部分,如果商品價格不足夠高,它就沒有價值。我們的教育消費陷入了這樣一個邏輯當中,像買名車、名包那樣去購買孩子的教育,其後果非常地令人擔憂。

“川菜式教育”與“粵菜式教育”

英語的教育“Education”的本義是引導、調動,而不是灌輸、打造。如果我們把儘可能多的資源灌輸到孩子身上,用像做川菜的方式,就是大量地使用各種調料,而且這種調料是相當固定的、常規的調料,最終得到的味道一定是調料的味道,而不是菜本身的味道。目前這樣的教育在中國非常流行。而我覺得應該值得提倡的是粵菜式的教育,實際上粵菜是強調的把食材的味調出來,他們把鹽叫做上味,有時加鹽的目的不是爲了有鹹味,而是爲了把菜裏頭的味道給調動出來。教育本身的含義應該就是引導,就是一根導管把它導引出來。我們現在的父母常常不是在爲子女而是在爲自己設計未來,在子女的身上表達着他們的自戀,或掩飾着他們的自卑,像古人用想象力“打造”龍一樣打造孩子。孩子已經而是爲一個,承載着的。所以我們應該回到一個更強調影響而不是管理,更強調失控而不是控制的這樣一種教育模式當中。

還有一個故事值得跟大家分享,就是IBM沃森父子的故事。小沃森是一個非常調皮、不成器的孩子,他酗酒、賭博,完全不聽父母的話,父親對他的前途非常地擔心,但因爲只有這麼一個兒子,老沃森只能把位置傳給兒子。後來,他發現他的兒子遠不是他認爲的那麼糟糕。IBM在老沃森時代只生產三樣東西,就是磅秤、奶酪切片機和製表機,叫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可他的兒子對新奇的東西感興趣,不像他的父親那麼保守,也正是因爲他的好賭,他擺了一樁非常大的賭局:用四年的銷售額--50億美金的研發費用研製出了S360,使IBM從一家中小企業變成一個國際巨型公司,從一家生產低端產品的公司變成了一家引領世界計算機潮流的公司。計算機前40年的歷史就是IBM的充滿奇蹟的歷史。所以,父母不要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設計觀去設計孩子,這樣會讓自己陷入痛苦當中,最重要的是可能會斷送孩子的未來。

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父母”,或者說沒有“問題父母”只有“問題家庭”。“問題家庭”它是一個能量場,要解決問題,一定不是解決這些症狀的東西,而是要像太陽讓那個人脫掉衣服一樣,用迂迴的方式去解決根本性的問題,讓問題自動地消失而不是加劇。所以,在家庭教育當中,父母不應該充當家庭教師來管教子女,而要充分考慮與子女的心智模式相關的各種變量,通過變量的調配改變來影響子女。就像一個高明的廚師,把各種各樣的味道調動出來,這是一種可取的教育觀。

第2篇:家庭教育的困局及其破局

這是一個互助平臺,爲您提供大量家庭教育的困局及其破局範文,送一篇給你。

陳景潤育子有方

陳景潤不僅是數學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獨特的見解。兒子名叫陳由偉。“陳由偉”這個名字是陳景潤起的。陳由是他與夫人各自的姓,偉則希望其對人類有偉大貢獻的意思。

陳景潤對獨生兒子的培養方法是:民主對待兒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成長,使他的思維方法更具有個性。陳景潤認爲,孩子有個性才能成才,文藝家、政治家、科學家都靠個性的發展才獲得成功。陳景潤希望兒子將來也當科學家。陳由偉天生聰明,每當他拿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開看個明白。一個玩具幾十元,當母親的便拉下臉來嚴肅批評兒子。這時,陳景潤總是樂呵呵地站在兒子一邊說:“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開玩具證明他有求知慾望,能研究問題。當父母的要支持他纔對。”兒子上國小後,常常向陳景潤談自己的事,學習、勞動或與同學的往來。陳景潤認真聽着,然後爲孩子當參謀,或表揚或批評糾正。很快,他就獲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兒子成了朋友。陳景潤認爲,教育培養孩子,要因人而異,不同環境、不同性格,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這正是這位舉世聞名的數學家的過人之處。陳景潤與由昆欣慰地講,教育孩子要靈活,要分階段。孩子的成長與教育方法分不開。 個人的看法:

可以看出,陳景潤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寬鬆民主的教育。

寬鬆教育,也可以叫寬容教育,我個人覺得這在家庭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因爲孩子在低齡階段時總是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看到桌子上杯子,好奇,就想法設法的去拿,最後卻把杯子摔碎了;手上拿着媽媽新買的玩具,一眨眼,就被孩子拆地七零八落;看到媽媽在洗馬桶,不知道爲什麼就搶着要去洗,怎麼勸都不聽??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的家長都會呵斥孩子,卻不知道,這在無形中就已經扼殺了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對於自己所接觸到的那些未知的東西必然是好奇的,我們又何必以成人的想法來苛責孩子?不妨對孩子寬容一些,杯子摔碎了可以再買,玩具壞了也可以再買,刷馬桶衣服弄髒了可以洗,爲什麼要阻止他們呢?

而家庭教育中的民主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當孩子成長到青春期的時候。青少年時期是孩子個性發育的一個轉折階段,他們正在告別童年,開始一個嶄新的成長和變化時期,身體正急劇的發育,心靈在不斷豐富,情緒在激烈波動是青少年的特點。他們正在竭力擺脫童年時期的幼稚狀態,向成人過渡,希望家長把他們當大人看待。並且,青少年自尊心強,思想情感不輕易向他人吐露,如果長輩不能正確對待,他們極易造成心理上的閉鎖性,這種閉鎖性導致他們與父母、師長及交往熟悉的人之間產生距離,由於缺乏傾訴,產生一種孤獨感,但內心又渴望交往。所以,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僅僅是用爸爸(或者媽媽)的身份來和他們交流必然會導致孩子的反感。我們不妨“自降身份”,與孩子交朋友,給孩子以適當的成人權力和身份,認真的傾聽,給予自己的建議而不是命令。我想,這樣對孩子們來說會容易接受的多。這就讓我想到我自己在

15、6歲時經常和父母爭吵,因爲他們總是說他們是爸爸媽媽,我做任何事都應該聽他們的(當然在一次徹底的談心後他們現在民主多了)。這樣的情況讓我十分的反感,因此吵架也便是家常便飯。可見,民主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走近“完美父親”貝克漢姆。

作爲英國最年輕的勳爵、球場上最銳利的屠刀、女性眼中最完美的王子,著名球星貝克漢姆擁有着太多的光環和榮耀。除此以外,他還是兩個兒子的父親。而在過去的2003年,作爲一位父親,貝克漢姆更是獲得了兩項對他而言非常重要的獎項———英國一家醫療保險公司評選的“完美父親”以及著名的500強公司愛普森所評選的“名人爸爸”。 兒子比最重要的比賽還重要。1999年,妻子維多利亞在倫敦醫院接受剖腹產,貝克漢姆和維多利亞的媽媽始終陪伴在旁。大兒子布魯克林出生後,貝克漢姆和維多利亞商量的最初決定之一就是,不學其他多數富有而忙碌的夫婦那樣去僱用一個專帶小孩的保姆,而是決定自己照料兒子。因爲一想到布魯克林會跑到保姆,而不是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那兒去尋求慰藉,他們就覺得可怕。爲了表明布魯克林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意義,貝克漢姆在背部一個合適的地方紋了身,刺的圖案是一位男性守護天使。那是一次非常疼痛的經歷,但是他覺得很值。自那時起,他就宣佈說:懷抱兒子的感覺是他一生中最感動的時刻。突然一個嶄新的生命就躺在他的懷裏,而這個生命比最重要的足球比賽還要重要。做父親給予我全新責任感。只要時間允許,貝克漢姆會盡可能多地接手照料嬰兒,給嬰兒餵食、換尿片。他並不是爲了要引起公衆的注意或是給其他人留下印象,他只是覺得自己想急切地把愛傾注到這個溫暖而無助的新生兒身上,離開他的每時每刻都會令自己難以忍受。他經常花上幾個小時凝視自己的兒子。“不知怎的,我感覺他就是我的一部分。”他說,“我記得小時候踢球時傷了腳,很疼。我父親看得出來我疼得厲害,他就說,如果可以讓我的腿承受你的疼痛,我願意。那時我並不相信他說的是真的,我以爲那只是做父親的說一句好聽的話。但是現在我意識到,當時他說的一切都是當真的。如果能夠,我也會替小布魯克林承受他所有的痛苦。我會爲他做一切事情,盡我所能讓他的生活美好。做父親給予了我難以置信的全新的責任感。”爲了兒子的生日,貝克漢姆可以花費數萬英鎊開個Party;由於兒子發高燒,貝克漢姆甚至乾脆缺席曼聯的訓練。“新好男人”關心世界兒童《紐約時代週刊》的沃倫·霍奇這樣評論貝克漢姆:貝克漢姆先生擁有默片時代影星雕塑般的英俊外形。他從不忌諱與兒子親密的身體接觸,每一次拍照時他都不停地擁抱和親吻布魯克林,這樣做反而增添了婦女對他的好感。而在以前,女人們從未想象過會在以猛灌啤酒爲標誌的足球文化中找到一位如此細緻多情的新好男人。而作爲聯合國兒童大使,貝克漢姆也用自己的行動影響了周圍的人,讓越來越多的球員加入到關心世界兒童的行列。 個人看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親的角色是無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因爲親子間的角色關係直接影響着兒童的成長。孩子需要的滿足、性別角色的認同、道德責任感的養成、公民義務的認知、自然生活秩序的進行無不依賴着良好的角色關係。父母親是影響下一代成長與發展的關鍵人物。因此,父母與兒童在家庭中的角色關係與其子女的成長與發展密切相關。父母應該從孩子的誕生之日起便親自照顧着孩子的日食起居從孩子出生起,母親的懷抱,父親的眼神,親人的逗弄,使他們感受到父愛母愛,並在美好的感受中引起快樂的情感體驗,所以作爲父母,要接近孩子,花時間與孩子聊聊,進行感情“投資”,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瞭解和關心。同時父母要學會傾聽,並作出積極反應,使孩子覺得自已受到了父母的重視,並感受到父母愛心的支持,這種情感的交流,就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親切感,從而進一步提高親子關係。在我看來,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提高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性,從而對孩子的教育是較爲有利的。

在案例中我們還可以看見,貝克漢姆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愛和重視。大手筆的生日party;由於兒子發高燒,貝克漢姆甚至乾脆缺席曼聯的訓練,這些都是貝克漢姆認爲的自己作爲父親的責任。可見,貝克漢姆一直是將孩子放在自己心裏最爲重要的地方的。這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關鍵之處。

“鋼琴王子”是這樣成長的! “肖邦國際鋼琴大賽”堪稱音樂界的奧運會。它是被國際音樂界認可的、世界上規格最高、演奏難度最大的比賽之一。其評委之挑剔與選拔之嚴格也表現在其寧缺勿濫的一面:在過去兩屆,其第一名都爲空缺。50年代的傅聰曾獲該賽第三名,2000年,我國深圳選手18歲的李雲迪一舉摘取了15年來無人問津的金獎桂冠,也是華人首次獲得該大賽金牌,更是比賽開辦70多年來奪冠的最年輕的鋼琴家。世界的目光頓時聚焦在這位18歲的青年人身上。 偶然機會步入鋼琴之路。熟悉李雲迪的人都說,李雲迪似乎是專門爲鋼琴而生的,他對音樂有着異乎尋常的天賦。據李雲迪的母親張小魯回憶,年輕時的她很喜歡舞蹈和音樂。在懷孕的時候,還經常聽一些古典樂曲,《梁祝》是她放得最多的一首。李雲迪降生後,似乎也繼承了母親對音樂的愛好。1歲時的李雲迪就能把一首《回孃家》唱得繪聲繪色。此外,他對各種樂器也情有獨鍾。有一次,小云迪在商場裏看到了一個兒童手風琴,說什麼也不走,非要爸爸媽媽給他買。在他4歲生日那天,終於如願以償,他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件樂器,一個最簡單的兒童手風琴。最後,他還興致勃勃地參加了重慶市少年宮的鋼琴培訓班。爲了鼓勵孩子堅持學下去,不懂樂理的張小魯每天只有陪讀,回來再教給兒子。經過幾個月的啓蒙,雲迪的音樂天賦很快顯露出來,而且進步神速。1987年3月,5歲的李雲迪從重慶到成都參加四川省少兒手風琴比賽,奪得了第一名,他體驗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掌聲和成功。

伴隨着他在音樂上的飛速長進,雲迪的兒童手風琴也換成了120貝司的大手風琴。琴的重量對一個不到7歲的孩子來講自不用說。更讓雲迪苦惱的是,重慶悶熱的天氣,常常使他幾首曲子彈下來,稚嫩的前胸便熱起了一片片通紅的痱子。李雲迪哀求媽媽:“能不能讓我彈一個不重也不熱的琴。”父親嘴上不說什麼,可心痛得要命,幾經商量後決定:改學鋼琴。當時,李雲迪的父母每月收入加起來只有200多元的月收入,買一架二手鋼琴也要4000多元。李雲迪的母親說:“雲迪他爸那年剛好從部隊專業,有筆轉業費,就全投到這裏來了。”雲迪此時藝術天賦的展露似乎也是有意要來安慰父母的。他在重慶市少年宮剛剛學了3個月的鋼琴,老師就對他的父母說:“這孩子領悟能力太強了,我都沒法再教他了。”於是再換老師,可得到回答仍然如此。後來經朋友介紹,李雲迪於1991年投到了四川省音樂學院附中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的名下。但教授家在成都,李雲迪和媽媽每天要往返於成都和重慶之間,學琴要緊,但功課更不能耽誤,這是雲迪母親對他的要求。於是,坐在火車上寫作業,手心上溫習學過的漢字成了李雲迪經常的功課。俗話說,名師出高徒,但教授的出現,使李雲迪逐漸從一個有天賦的琴童向鋼琴王子邁進。1993年,李雲迪獲得了重慶市首屆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1994年,他獲得了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第一名,同年,他還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四川音樂軒轅附中。 飛揚的樂章伴隨着家的奉獻。1995年,但教授應邀到深圳藝術學校任教,李雲迪是跟是留,已經關係到整個家庭的變動。父母毅然決定,但教授到哪,雲迪就跟到哪。也就是從這時起,李雲迪的母親張小魯辭去了工作,專門來深圳陪讀,從此就沒再找過工作。她說:“我把陪兒子練琴當成了自己的事業,自己的追求。”對於許多學鋼琴的孩子來說,往往家長的毅力就是孩子的毅力。張小魯說:“我每次陪兒子練琴,都是非常非常用心地聽。每天陪上

5、6個小時,我並不覺得累。我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既然付出了精力,就應該對得起自己付出的一切。”也許正是張小魯執着的性格,使得李雲迪很佩服她,也很聽她的話。有一次週末,李雲迪家裏要來親戚,他一聽便高興了,“正好今天不用練琴”,他央求媽媽。“定下的事情一定要做,不能輕易改變。”張小魯嚴肅地對兒子說。於是,他們把活動時間往後推,雲迪比平時提前一個小時開始練琴,提前完成了作業後,才高高興興地和家人出去玩。張小魯覺得,和所有的小孩子一樣,雲迪需要大人的隨時提醒。有些原則的事情是不能妥協的,否則一旦孩子形成了習慣,有些毛病就不容易改了。李雲迪也很理解媽媽,“其實我媽管得對,只要我完成了每天的正常學習任務,看電視、打乒乓球這些我喜歡的事情,我媽從來不干涉我。”張小魯的執着還表現在她對鋼琴的領悟,也許正是這一點,使她和兒子達成了一種默契和理解。一次,在一旁陪練的張小魯發現雲迪練習的曲子沒有一點感情的投入,很不滿意地轉身便走。李雲迪的印象中,母親對音樂始終是同樣的摯愛,此時受到母親的冷漠,李雲迪很在乎,重新一遍遍地用心練,直到看到母親的笑容。李雲迪經常對同學說:“我媽的耳朵特好使,誰也別想騙過她!”細心的人還會發現,在李雲迪對鋼琴全身心投入的背後,他的父親也在默默做着一切。這位目前在重慶某公司駐廣州辦事處工作的中年男子,說起兒子李雲迪顯得異常樸實和平淡:“其實,雲迪的性格可能有點像我,不太會講話,但他內心很豐富。我現在只能在週末回家看看,兒子大多數時間是在練琴,我也不好打攪他。不過我還是經常給他們娘倆做點好吃的。”熟悉李家的人悄悄地說,李川在外面也是個能拿得起放得下的男子漢,一個人擔負起全家的經濟來源。一回到家裏,買菜、做飯、打掃衛生、洗衣服的活就全被他都包下來了。每週日回廣州前,他還把煮好的湯放在冰箱裏給妻子和兒子留着。 個人想法:

在李雲迪的成長中,有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那就是他的母親——張小魯。

張小魯是一位愛教相融、嚴慈相濟的母親。小云迪在商場裏看到了一個兒童手風琴,說什麼也不走,非要爸爸媽媽給他買。終於,在他4歲生日那天,他如願以償地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件樂器,一個最簡單的兒童手風琴。爲了滿足小云迪的興趣,爸爸媽媽把他送到重慶市少年宮的鋼琴培訓班。而爲了鼓勵孩子堅持學下去,不懂樂理的張小魯每天只有陪讀,回來再教給兒子。而之後因爲心疼小云迪每次彈完風琴前胸都熱起痱子,便把家裏僅有的錢拿來買了一臺價格不菲的鋼琴。可見,張小魯在小云迪的興趣愛好上的投入是毫不吝惜的。當然,現在的家長似乎對孩子的藝術愛好的培養也挺大方的,只是她們忽略了孩子是否是真的對其有興趣,只是一味的強迫孩子,這種教育方式難免有失偏頗,事倍功半。之後小云迪師從但昭義,但是1955年但教授應邀到深圳藝術學校任教,李雲迪是跟是留,已經關係到整個家庭的變動。但是父母毅然決定,但教授到哪,雲迪就跟到哪。也就是從這時起,李雲迪的母親張小魯辭去了工作,專門來深圳陪讀,從此就沒再找過工作。張小魯的毅然決然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執着的母親。我們都知道,在家庭教育中,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張小魯如此果決地辭去了工作,這是一個母親對於孩子最爲無私的愛,也促使了日後李雲迪對鋼琴的執着和熱愛。

但是張小魯並不僅僅只是一味的疼愛李雲迪,她也是一位相當嚴厲的母親。張小魯說:“我每次陪兒子練琴,都是非常非常用心地聽。每天陪上

5、6個小時,我並不覺得累。我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既然付出了精力,就應該對得起自己付出的一切。”張小魯也從不會因爲小云迪在鋼琴上的天賦而有所鬆懈,她覺得,和所有的小孩子一樣,雲迪需要大人的隨時提醒。有些原則的事情是不能妥協的,否則一旦孩子形成了習慣,有些毛病就不容易改了。李雲迪說,正是由於母親執着的性格,自己很佩服她,以她爲榜樣。而自己更是遺傳了父親沉穩的性格。 可見,母親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佔的比重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健全的母親角色會使得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性格和社會認知。當然,不僅僅是母親角色,父親的角色對孩子的社會角色的形成也起到了相當大的影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這就要求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樹立一個模範形象,以來正確的引導孩子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