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多篇】

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多篇】

適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一

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學習型的人才”而很多學生思想浮躁不想學習。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興趣指的是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現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偉大感到驕傲。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真正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是一種樂趣、一種需要,他才能真正克服困難去思考、去探索,也才能使學生獲得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如:學習完圓的面積計算後,教師隨口說:“誰能計算出我們青山國小的大柱子橫截面的面積呢?”對於這個問題,學生思維開始活躍起來了,他們積極地進行討論:挖出柱子底座,用工具測量出底面直徑或半徑就可以計算出橫截面的面積;直接用工具測量外面周長,再計算出圓的半徑就可以了。通過上述的討論總結,可以看出哪一種更符合生活實際要求,更易於讓學生接受。接下來,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入:“如果要計算出學校操場東邊的古榕樹的某處截面的面積,我們又該怎麼辦?”這時,學生就沒有鋸樹的爭議,都明白應該用測周長再來求面積的方法來進行計算。通過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解決生活中問題的快樂,又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的薰陶,達到教學的大學科化。

通過數學知識學習的訓練,使學生養成認真完成作業,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驗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

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篇二

“爲了生活、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引導生活和發展生活”理念是新課程對品德學科教學的最深刻的闡述。品德課堂教學是教師主要任務,是帶教材走向兒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兒童的過程。教材中出現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題”或“生活場景”基本上是屬於精心選擇的“美好生活圖景”,而不是或者說大多數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場景。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兒童從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載的價值、目標和兒童的生活有效地鏈接起來,讓兒童主動、積極地用真實生活和自主活動來展開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動”,從而達到“感受”,“體驗”教材中承載的價值目標。這一切入點在課堂教學的導入上。

課堂導入是教學手段,是爲開展課堂教學服務,是老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他主要是通過利用各種媒體,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習興趣,啓迪學生思維,使其主動學習新知的一種教學行爲。可見一個優秀的品德課堂導入,不僅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還要考慮如何喚起學生的真實生活經驗,從而引導他們更好的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我們從發揮導入的激勵功能和鋪墊功能這兩個角度出發,設計品德課堂導入,讓課堂教學有效接軌生活。 一 、發揮導入的激勵功能

發揮導入的激勵功能就是,要求我們在設計品德課堂導入時,要根據教材呈現的不同情景,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靈活多樣的導入 方法 ,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學習的慾望,保持對學習主題的高度關注,積極主動學習。

1、以“ 趣 ”入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對學習主題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探索知識的迫切願望,並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是指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這些 內容 ,學生都有一定的親身經歷,非常感興趣。這類課堂的導入,設計時採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現潛在的教育導向意義,以“趣”入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 自然 的對教育主題感興趣。

例如《走進市場》的安排目的是讓學生儘早的學會一些選購商品的知識,培養他們獨立選購簡單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的能力。課始,老師問學生:“喜歡在超市購物嗎?”(學生雀躍)

再問:“爲什麼喜歡在超市購物?”(學生紛紛說了自己的感受)

(隨即播放超市裏人們購物及一位顧客在仔細挑選商品的情景。)問老師:“這位顧客購買物品時在幹什麼?”

“在挑選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產品使用說明。”

“在看是什麼材料做成的。”

……

學生回答踊躍。

現在從城鎮到 農村 ,處處可見超市。在超市購物較爲熟悉。用“超市購物”情景來導入,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導入的趣味性,營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2、以“ 思 ”入境

“學而不思則罔”,從反面說明了思在學習中的作用。在導入時,結合內容,創設情景,提出富有啓發性的 問題 ,使學生處於“心憤口悱”的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導入設計。提高認識,引導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是現行品德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類課堂導入時,應更多的考慮,在導入環節中以“思”入境引發學生對課堂教育主題的做一定的思考,便於把課堂主題教育進行的更爲深刻。

《誠實是金》讓學生懂得說謊的危害,只有誠心才能贏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說謊話,言行一致,誠實守信。課始老師講述故事:

在德國,一位 中國 留學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到德國大公司尋找工作,可是一連20多家公司都沒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衆,找家小公司應該沒有問題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絕了。

同學們,爲什麼德國的公司都拒絕他呢?猜猜,可能是什麼原因?

想知道真實原因嗎?那家公司的老闆告訴他,不錄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爲他在德國期間乘公共汽車曾經逃過三次票。留學生很吃驚,難道我的博士文憑還抵不過三次逃票。德國老闆說:“是的。我們不懷疑你的能力,但我們認爲您惟獨缺少了非常重要的兩個字!” 此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麼嗎?”“你有什麼感想?”感觸學生心裏,學生都發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體會到說謊的危害。

3、以“ 情 ”入境

情感在教學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行爲或活動具有支配、指導作用,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能使教學主題的要求較爲容易的轉化爲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語言、情節感染學生,引起情感共鳴。如果課堂品德教育主題,主要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道德情感的體驗中受到教育,那麼在導入時,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獻老人》的教學關鍵是激發學生體貼老人,關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來導入是觸動學生心靈的基點。課始,老師出示兩幅漫畫: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孫子兵兵在給奶奶捶背,奶奶很高興。旁白:真懂事。問學生這畫面在講什麼?

學生一看就能夠清楚把圖意說上來。回答後,老師過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老人曾經爲家庭,爲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現在年紀大了,該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們作爲晚輩,承接了長輩的養育之恩,要懂得彙報。畫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給奶奶捶捶背,老人並不渴望家人爲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夠幸福、美滿。你看,孝順的孫子給奶奶那輕輕地捶背,奶奶就一點兒也不覺的疲勞了。那臉上洋溢的笑容,多麼開心,多麼幸福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在老師深情的講述中,學生都爲之動容,在其心頭激起情感的漣漪——老人很需要我們的關愛啊!帶着這樣的情感進入課堂教學,學生怎麼會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二、發揮導入的鋪墊功能

1、爲突破重點作好服務

有些品德教育主題可能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有一定的距離。如果 ,在課堂 學習開始時沒有解決這個 問題 。那麼,要想在課堂上讓學生真正領會課程教育意圖則有困難,從而 影響 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鑑與這樣的考慮,我們要在課堂導入環節把問題解決好。

(1)、事實說話導入補認識

用事實說話:就是採用社會上出現的事例, 自然 界存在的現象,來安排課堂導入。由於它的真實性,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這類課堂導入的設計對與那些學生感性認識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學主題特別合適。

例如《保護環境》的教學,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學會保護環境。現實生活中,學生知道身邊存在着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但是他們並沒有覺得環境污染對自己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水污染了,他們覺得現在有自來水;電池亂扔,對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來環境污染的嚴重性,環境污染對人類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脅認識就較爲欠缺。因此,在導入時,老師用多媒體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變質,魚兒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飛舞……”隨着畫面的切換,學生臉上的表情變的嚴肅了,雄辯的事實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那麼“我們要保護環境”的意識立即萌生出來。接下去的課堂學習實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情景再現導入溫經歷

現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裏無時不刻都享受着親人的關愛,有一種“以我爲中心”的意識。許多孩子忽視了生活經歷中許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深刻理解生活。這類課堂的導入時,要把曾經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意識的溫習、再新認識生活,這對與課堂的學習顯得尤爲重要。

教學《謝謝你們,我的父母》的重點是感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作課前調查,和學生交談中發現,許多學生認爲:“父母照顧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經地義的。”有的還埋怨:“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不夠,沒有其他的父母那麼好。”那麼,課堂導入就需要老師精心選擇生活中一些溫馨的情景,能打動孩子心靈的生活細節展示給學生看。如“燈下,媽媽給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顧;晚上,媽媽給孩子摺疊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時,媽媽起牀爲孩子蓋棉被”等等。在重溫這些每位學生都經歷過的生活小事後,可順勢提問:“看了以後,你有什麼感受?”學生內心深處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操勞。

(3)、親身體驗導入強感受

由於年齡的原因,生活狀況不同的原因,我們的孩子對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體會。如何引導學生和他人交往,學會與人相處是品德課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這類品德課程教育,在導入時要讓學生設身處地的爲他人着想,最好的辦法是設計活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體驗,這樣對馬上進行的課堂教學非常有利。

殘疾人生活上的困難,一般健康的人都不會有什麼體會和感受。看到殘疾人遇到困難,好大一部分學生會嘲笑他們。《關心殘疾人》課堂導入時,如果老師選擇“一位盲人在行走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腳殘疾人走樓梯”的情景來導入。希望引導學生認識到“他們遇到困難需要得到我們的幫助。”那麼,肯定會有部分學生最先關注的是盲人摔跤,腳有殘疾的人走樓梯的情形。這情形在他們眼裏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時的狼狽,走樓梯時的滑稽。

有位老師的導入很巧妙。設計一個生活情景:在講臺上放本書,旁邊再放些其他的東西,過道上也擺些凳子或物品,設置些障礙,讓學生蒙上眼睛,獨自去取書。然後在同學的幫助下再去取回書。在課堂導入時,請大家談談取書的感受。這樣迴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現的尷尬場面,同時讓學生親身來感受一下殘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體會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幫助的那種心理,效果就不一樣了。

2、爲解決難點做好服務

有些品德課的教育主題儘管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非常的貼近,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是很大,但是這一教育主題中可能會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較抽象的道理,認知上有困惑的現象。這些我們在課堂上必須需要處理的問題,可以考慮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先行解決,從而爲課堂學習打好一定的伏筆,促進學生對課堂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爲提高課堂的學習質量奠定基礎。

(1)、形象感知導入釋概念

現行的好多品德課的主題涉及到概念,這是老師在課堂教學時遇到的最令人頭疼的問題。對概念進行解釋吧,學生聽不懂,再說對國小生講概念也沒有這個必要;不解釋吧,課堂上出現這樣那樣的混淆,弄不明白。對與這類主題的教學,在課堂的導入時,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體擺出來,學生在大量的具體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這個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這課的難點是,學生對職業這個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領導、超人、魔法師等當做職業來看待。如果要引導學生把哪些是職業,哪些不屬於職業分辨開來,有些難度,因爲什麼叫職業這個解釋,國小生理解不了,也沒有理解的必要。怎麼辦?仔細想想,學生對生活中各種不同職業有一定的接觸和了解,“醫生、老師、工人、農民、護士、警察、售貨員”等等應該都認識。因此,解決這個難題可以直接採用“職業”的具體形式來說明。

在導入時,展示“不同職業人員的勞動場面以及模仿各種職業的典型動作,讓學生來猜猜他是從事什麼職業的人?”這樣形象感知導入的效果真的好,學生興趣很濃,而且對各種職業的名稱很快有了清楚的認識。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再也沒有出現把外地人、領導、超人、魔法師等當作職業來看待。

(2)、類比感悟導入滲道理

品德課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較抽象的道理,這是我們在課堂教學時所遇到的難題。我們可以在導入時,用比較形象的、例子進行類比,讓學生對抽象的道理有個較爲感性的認識。

《集體的力量大》要求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集體的力量的無比。一個人辦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齊心協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辦到。難點:人多並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團結一致,力往一處使才行。要在課堂上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可以通過課本中的《運水果》的故事來突破,但是總覺得學生的認識不夠深刻。所以在導入課堂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能類比說明問題的“折筷子”的遊戲來作好相應的鋪墊。先請一位學生上前來折筷子,給一根,輕而易舉折斷了,再給兩根,有點費力,但還是折斷。作後給一把筷子,結果怎麼也折不斷。整把筷子請其他的同學也來折,可……遊戲結束後,老師組織學生討論。通過遊戲,你明白了什麼?學生討論後,然揭示課題。

這個遊戲中蘊涵着團結,力往一處使,力氣就大的道理。在討論中,學生認識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斷了。這是對道理的最爲樸素的認識。在課堂中《運水果》的故事學完後,再讓學生說一說對“折筷子”的遊戲有什麼新的認識。這時學生對道理的認識就深刻到位了。

(3)、情境體悟導入揭困惑

現實社會繽紛複雜,現實生活豐富多彩。學生對生活中許多現象存在認識上的困惑,覺得到底該怎樣來正確認識,感覺很難,品德課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們就要花時間把它講透徹。因此,在課堂導入時就讓學生來面對困惑,對於積極解決困惑幫助很大。

《當衝突發生後》的難點,就是希望學生儘量避免與人發生矛盾,當矛盾發生的時候,要冷靜處理,不激化矛盾,能理解他人,做到寬容待人。在現實的生活中,學生知道不該爲一點小事與同學鬧的不可開交。但在事情發生時,總覺得自己吃虧了,於是劍拔弩張幹起來。對此孩子們在認識上很困惑,“我們到底怎麼辦?”很希望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點下,知道如何來處理。結合這樣的情況,可以設計如下的導入:

出示:三幅漫畫,第一幅兩個男同學在打架,鬧得很兇。第二幅是在辦公室裏,老師在教育他們,兩人都低着腦袋。(旁邊文字)老師:“打架對嗎?” 第三幅是老師在問哪你們爲什麼打架?兩個男同學都仰着頭說旁邊文字:一個說:“是他先打我的。然後問學生“看着這三副畫,你對他們打架以及在辦公室的表現是怎樣看的?”因爲這種事情太熟悉了,學生紛紛發言。老師引出“當衝突發生後,我們怎麼辦?”然後重點和學生一起探討合理的處理辦法以及談論“老實是要吃虧的”這種說法。整堂課的教學,一點也不拖泥帶水,結構緊湊,重點突出,教學實效明顯。

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篇三

《淺談學前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德育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幼兒自身全面發展的基礎。心理學研究發現,整個幼兒階段是培養道德行爲習慣的最佳時期。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人的行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習慣,可見,我們應抓住幼兒養成教育的關鍵期,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貌等道德行爲,使幼兒終身受益。

【關鍵詞】學前教育,德育教育

本文結合筆者多年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對學前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的看法。

1.學前幼兒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歷來被人們關注,尤其是在素質教育成爲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的、道德的、政治的教育。幼兒時期是人生的啓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養的重要時光,但是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境看,道德薰陶和教育不容樂觀,衆星捧月的地位,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觀,使我們的幼兒從孩子便養成了任性,驕傲等道德意識和行爲。部分獨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不良個性和品質,如脾氣大,個性固執,挨不得批評,不懂禮貌,打人,遇到困難愛哭等等。因此,在幼兒園的教育中加強德育教育更顯的十分重要。我們要讓幼兒從小懷有感恩的心,從小尊重人。

學前幼兒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齡前兒童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文明習慣和個性。幼兒出生後,在適宜的生活環境下發展很快。只有全面、和諧地發展,幼兒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爲其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忽視了任何一個方面的發展,都將阻礙幼兒的健康成長。

思想家孔子曾告誡人們:“少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人格教育端賴於6歲前之培養。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後只顧着他繼續增高地培養上去,自然成爲社會優良分子;倘使培養不好,那麼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這些幼兒升入國小,教師需花費九牛二虎之力,去糾正他們已成的壞習慣,壞傾向,壞態度。”由此可見,在學前期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意義重大。

2.如何在學前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2.1 幼兒老師要了解學生。幼兒老師們常說“愛生如愛子”,但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教師,又有多少呢?原因就在於她們不是真的瞭解幼兒。儘管每天都在認真地關愛着自己的學生,可是關愛方式方法,讓許多孩子無法接受,讓孩子感到很難受。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須先知人,搞好幼兒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深入地瞭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及興趣、愛好、特長、品質和性格,瞭解孩子的家庭狀況和社會交往情況,並建立起完整的個人檔案資料。同時,還應注意隨時瞭解和研究幼兒的變化,以便充實和修改,在全面瞭解每個幼兒活動規律和思想狀況的基礎上,根據幼兒不同情況分別給他們制定出近期和長遠奮鬥目標,開展個別教育。

2.2 要讓幼兒感受愛、學會表達愛。師生關係是指幼兒園教師與幼兒之間心理上的關係和距離,這個“關係”和“距離”通過師生間的交往得以實現。良好的師生關係必須是以愛爲基礎的,具體表現爲關心、愛護、尊重、理解、溝通,由此營造出輕鬆愉快的精神氛圍。良好的師生關係會使幼兒不斷地積累情感經驗,更願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幼兒只有在有了良好的情感後,纔會以相應的關心、友善的方式表達他對周圍人的愛。

作爲教師,應積極地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建立彼此信任的師生關係。在孩子入園初期,教師除了要做到對幼兒每日抱一抱、親一親外,還必須保證與每個幼兒有個別遊戲與交流的時間。在遊戲中,教師與幼兒談談他喜歡的親人,喜歡的玩具,喜歡的衣服和高興的事情等,這樣會逐步培養幼兒願意和教師說“悄悄話”的習慣。

2.3 要捕捉最佳的教育時機。在一日生活中,教師要善於審時度勢,研究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教育規律,把握好教育時機,做到有的放矢,抓住生活中的事件進行教育。如:幾個孩子在一起玩耍時,常常發生爭搶現象,這是由於他們不具備分享行爲沒有建立良好的分享規則所致。這時我們可以樹立一定的榜樣。還可以給幼兒講《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幼兒知道先他人後自已,這是人際關係中的行爲信條。當幼兒玩玩具發生爭執時,我們可以引導幼兒輪着玩,換着玩或者按照先來後到共同玩的規則來分享,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逐步走出自我中心的思維境界,養成謙讓、等待、分享、合作等良好品德。再如:吃飯時藉着幼兒扔不喜歡吃的菜和吃不了的饅頭就可以通過古詩《鋤禾》讓幼兒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以及農民伯伯的辛苦勞作,從而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是教育幼兒的活教材,只要教師善於留心生活,進行聯想和挖掘,以活生生的例子教育幼兒更具有說服力。

2.4 要加強師德修養。師行無小事,處處皆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給孩子直接的影響。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教師是幼兒的鏡子,幼兒是教師的影子。可見教師形象教育的重要性。幼兒對教師的崇拜心理,使他們對教師的各種行爲都會認真地模仿,可見教師對幼兒的心理髮展和品德形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要以身作則,處處做有心人,要求幼兒做的,自己要先做到,不許幼兒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教師要用自己文明的語言、行爲爲幼兒做出榜樣。用自已的實際行動去教育和感染孩子。榜樣的力量是神奇的,教師的健康、優秀的品德,良好的行爲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就仿效了。教師的天職不僅是向孩子傳授知識,同時也是孩子思想品德的塑造者。優秀的教師應當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修養,不斷完善自已的道德品質。這樣纔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培養高智能的人才。

2.5 幼兒教師要有愛心。記得一位名人曾經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爲幼教老師,教育好孩子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獻出我們的愛心。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孩子”。給孩子愛心,他就會認可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親近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喜歡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感到幼兒園如家一般溫暖;給孩子愛心,他就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去關愛別人。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愛心的體現無所不在。比如,幫忙孩子繫好帶子、穿好衣服、蓋好被子是愛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是愛心……愛心是重要的,有了愛心,我們就會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這種博大而寬宏的愛心不斷地轉換成日常保教活動的耐心,責任心。從有利於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不斷加強自身幼教專業素質的提高,精心設計好每一個教學活動計劃,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快樂地成長。

總之,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注重幼兒的德育培養,爲形成、發展、鞏固幼兒良好的個性奠定基礎。

適時滲透辯證唯物主義啓蒙教育 篇四

數學中充滿着辯證思想,結合數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唯物辯證法觀點的啓蒙教育有其特殊的有利條件。數學的發現,數學的發展,數學內在矛盾的運動,數學在實踐中的應用等等,皆含“實踐第一”、“對立統一”、“運動變化”等客觀變化發展規律。這些都是客觀的、都是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

數學知識是源於生活。如,教學中通過數和計量的產生髮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領悟到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聽過一節“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師這樣設計如下游戲導入新課:“用掌聲表示得數”。教師口述: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幾個蘋果?同學們擊掌兩下。教師板書“每個小朋友分得2個蘋果;把2瓶飲料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幾瓶飲料?同學們擊掌一下。教師板書:每個小朋友分得1瓶飲料;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幾個蛋糕?沒有掌聲。教師問:爲什麼沒有掌聲呢?同學們回答:“半個蛋糕不能用掌聲表示”。教師誇獎同學們:“你們真聰明!”從而揭示課題。使同學們真實地感受到,分數的產生,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而不是數學家們硬性規定的,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啓蒙教育。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但它都是從生活的客觀實際和需要抽象出來的。憑着這一點,可對學生進行“實踐第一”的觀點。如自然數與零的概念與小數、分數的產生,以及其它很多概念、性質、公式都是如此,教學中可以實例引入知識點,創設實踐情景使學生形成概念,理解規律,通過實踐讓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如教長方形面積公式時,可先由用“面積單位”量課本面積引入,再指導學生通過操作推導公式,練習時讓學生測課桌的長與寬並計算桌面面積。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深刻體會到:數學知識都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我們應注重實踐第一。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外,還應結合數學學科特點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強化學習目的教育,堅持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刻苦嚴謹,一絲不苟的學習習慣;養成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和分析事物的特徵,揭示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養成運用數學的觀點、態度觀察事物,認識到學好數學的社會價值。

教學中,還可以藉助教材中豐富的教育內容,培養學生尊敬師長、遵守紀律、愛護公物、團結合作等良好的品質;藉助小組合作形式,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合作精神,競爭意識與創新意識。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是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及補充。教師若能巧妙運用,就能使學科教學和德育相得益彰,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適時滲透國情、鄉情教育 篇五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用數學史上的光輝成就的材料,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數學家的重大貢獻,瞭解我們中華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創造的價值;利用家鄉建設中“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說服力的現實材料”可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和愛科學的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如:在學習圓周率∏的知識時,學習應用時一般都是取π≈3.14,學生要掌握並且應用根本用不了一節課。但是老師可以把∏值發現的歷史過程講給學生聽。我國在公元前100多年的《周髀算經》裏就記載着“週三經一”,南北朝的祖沖之精確地計算出∏的值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這是世界上最早精確地推導出∏的7位小數,比歐洲人早了一千多年。由此,可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鼓舞學生不斷探索、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

如:在教學比例尺的應用時,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最想去的地方(北京、臺灣),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國情教育,增強他們的愛國熱情。

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篇六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是育人的陣地。而中職學校更是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能型勞動者的主陣地。職校畢業生大部分要從學校走向社會,走向各種工作崗位,就必須對他們進行擇業教育、創業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培養他們吃苦耐勞、團結協作、互助友愛、無私奉獻的精神。因而德育教育顯得尤爲重要,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前提。

一、加強中職學校教育的必要性、緊迫性

(一)從中職學校學生現狀來看:由於目前中職學校的學生都是上世紀90年代初出生的,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在蜜缸裏泡大的一代,經過了普通高中的層層篩選,來校就讀的學生在學習、能力、素質等方面普遍低於普通高中生。中國小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是導致學生素質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很多學生把許多不良行爲帶進校園:上課進進出出、吃東西,碰到老師熟視無睹、亂扔垃圾、說髒話、曠課、逃學、聚衆鬥毆、違反規章制度等現象非常普遍。這給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增強了緊迫感。

(二)從社會環境看:不良思想文化對學校德育工作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在改革開放中,由於受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西方資本主義腐朽糜爛的生活觀,通過影視或網絡傳入我國,像洪水猛獸般腐蝕着我們青少年的思想,使學生的價值觀呈多元化趨向,拜金主義、個人享樂主義等消極情緒時有存在,甚致有部分學生半夜爬圍牆出校門,到網吧通宵上網。加上社會上某些人的認識偏差,“職高無用”論使他們厭學情緒普遍高漲。因此,如何管好學生,使他們勤學、好學,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爲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課題。

(三)從家庭教育看: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們跟爺爺奶奶生活,由於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愛,使孩子變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腳、好吃懶做、不思進取,怕苦怕累,經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也給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難度。

二、當前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的誤區

(一)指導思想不端正,對德育教育的內涵理解片面。長期以來,由於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就業率的影響,只強調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掌握,卻忽視了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把智育當“硬件”來抓,德育當“軟件”可有可無,結果“軟件”真的軟了,“硬件”也沒有真正地“硬”起來。同時,對德育教育的內涵理解片面,一是把德育簡單地理解爲紀律教育,造成學生們搞好衛生是爲了保住流動紅旗,守紀律是爲了維護集體榮譽的思想,給德育教育蒙上急功近利的色彩。二是把德育等同於思想教育,忽視了學生道德行爲方面和個性心理素質及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勞動觀念、公民道德、堅毅勇敢品質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欠缺。三是以智代德,一俊遮百醜,長期以來的“成聖成賢”的單一價值觀念濃厚,培養出來的學生是“高智低能”的“廢品”,有些甚至是“高智低德”的“危險品”。

(二)由於中職學校生源因素的原因,導致對學生的過分溺愛。多年以來,由於社會上新的“讀書無用論”的產生,及學生、家長對中職教育的認識不全面,再加上社會民辦職校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導致中職學校的生源嚴重不足。學校本着學生是“上帝”的觀念,過分溺愛、遷就學生,表現在對校規校紀的執行放鬆,對違紀違法的學生寬容。現在的學生思想走越來越開放,生活方式也越來越新潮怪異,中職生戀愛不僅蔚然成風,還的愈演愈烈之勢,學校對此只作輕微處理,目的是減少生源流失,對違紀嚴重的問題學生,學校作出的解釋也是:招生不易,正面教育爲主吧……

(三)德育內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陳舊落後、簡單粗暴,理論脫離實際。學生爲什麼對德育感到枯燥乏味,主要是活動停留在“口號式”、“文件式”,學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活動轟轟烈烈,學生表面積極參與,而心靈靜若止水,不能起到喚醒、激活與弘揚個體道德潛能中積極的、建設性的因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其結果只能是低效或者無效的。

三、加強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的幾點建議

在新的形勢下,如何走出困境,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成爲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1、根據中職學校學生思想道德現狀,改進思想道德建設格局。根據上述中職學校存在的問題,使我們明白,如果還是用概念化的空洞理論說教,運動式的一陣風的做法等“老傳統”“老經驗”來進行德育教育已經行不通了,或者是僅僅通過開設德育課程,僅僅依靠學生管理部門和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也還是不夠的。我們得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格局,形成一個以書記校長爲主的學生管理部門,班主任爲骨幹,科任老師和學校其他人員都參與的學校德育工作機制;形成一個以德育教學爲主、各種活動爲輔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愛國主義教育、法紀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線的德育內容體系;形成以德育教育爲主,各種活動潛移默化爲輔的德育工作方法體系。通過構建一個全員參與、全程管理、全方位滲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針對性。

2、根據中職學生的專業特色,以專業社會實踐爲契機,深化職業道德教育。中職學校學生有着很強的專業對口特色,從他們一進入職校的大門起,就是爲了某一些“專業”,而這一“專業”又和學生畢業後所要從事的“職業”有着密切的聯繫,因而,在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體的某一職業的職業道德規範爲入口,一方面在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及實際操作中引導學生了解社會對該專業人員的道德需求;另一方面,加強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在具體職業環境的氛圍中,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工作,使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實效性。

3、根據中職學校學生心理特點,加強心理輔導諮詢工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現代的中職生生活在多元世界裏,信息渠道廣泛,多維觀察社會,認識觀念上的意識較強,多了一些主見,多了一些個性。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疏通學生心理中的不滿、煩悶、逆反、嫉妒、自卑、焦慮、急躁等爲良情緒,加強與學生的心理溝通,拉近師生的距離,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4、強化師德建設,優化德育幹部隊伍。師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關鍵,德育工作者應加強培訓和學習,瞭解德育的新動態,接收管理新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別是對年輕德育工作者採取以老帶新的結對子的方式,以提高他們的素質。

5、嚴肅校紀校規。學校只有嚴肅執行校紀校規,才能創造優良的校風、學風和班風,才能弘揚正氣,順利地實施德育教育,對嚴重違反校紀校規的學生,應嚴肅處理,決不姑息養奸,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和諧校園。

德育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應隨時代的發展而採取相適應的方式和措施,只有這樣,德育教育才能春風化雨,育人成才顯神效。

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篇七

一、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1.利用課本中有關科技發展、生產力,綜合國力等知識

相關聯的來給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例如在新人教版《數學》中,在七年級第二學期第六章中的章引言與章前圖相呼應,提出如何根據第一宇宙速度與第二宇宙速度的表達式,求出這兩個速度的大小問題,引入這章的主要內容:實數。章前圖是神舟七號宇宙飛船升空時的照片,在這時,我們可以就我國科技發展的進步展開,從神一到神十,從無人飛行到神五的開始帶人升空,再到現時神十的成功升空和安全着陸,標誌着我國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峯的征程上又邁出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步。使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同時,引導學生要從小志存高遠,努力學習,刻苦鑽研。

2.聯繫生活,在實例中滲透德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數學教材中,有些教材是聯繫到許多民生熱點問題的,我們可以在學習新的知識點的同時,利用這些問題進行相關的德育話題教育。在七年級教材第十章中有一個關於從數據談節水的課題學習。在這個學習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查閱其他一些資料,獲得更多的關於水資源儲量、分佈和利用的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挖掘後面的信息,得到更多的結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知,較深刻地瞭解水的分佈,水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及生活中許多人在浪費水的現象。同時讓國中學生們回家通過電視節目或網絡或書刊了解缺水嚴重程度,從而加深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3.利用數學應用教學,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

並培養國中學生喜歡數學的興趣。許多學生害怕數學,害怕它的抽象性、理論性、邏輯性和系統性。所以我在數學課堂上經常會說:生活就是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例如在二次函數關於自變量取何值時,函數有最大值的知識點中,在應用到銷售問題時,我會讓學生當自己是經營業者,看利潤是關乎哪些因素,這些因素之間的聯繫又如何,如何才能獲得最大利潤,這樣學生就會感覺到二次函數也就是身邊的生活常識,這樣就不會覺得太枯燥,從而慢慢喜歡數學。

二、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縝密的學習態度

精確和嚴密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其存在嚴密的邏輯推理。學生從一開始學習數學,數學老師們就會告訴他們學習要態度認真。上課要認真聽講,要勤思考,勤練習,做作業時要先獨立思考,格式要統一規範,力求學生在解答習題時,要獨立勞動,透徹地理解教師在授課時所敘述的理論性概括。這就要求學生學習數學時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能有半點虛假,這有利於培養國中學生誠實、求是、堅持原則的理性精神。在數學解題中,許多學生是頭腦比較靈活、反應較快的,可是他們卻很多時候缺乏細心和耐心,會在小數計算中看錯或寫錯小數點的位置;或會在表示數的時候忘記數後面的單位;又或者是在計算後沒有進行檢查和驗算等。出現這些錯誤時,我們指導學生不要心急,不要自滿,讓他們自己想想如果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看錯或寫錯一個小數點時會造成怎樣的後果,讓學生明白要學好數學必須要有縝密的心思和謹慎的態度,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嚴密條理的思維作風。

三、結語

筆者認爲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教育過程,數學老師可以暫時充當一下說教者,展現一下也擁有其他學科知識面,讓國中學生知道數學老師也不是隻會數學的教育工作者,而是一個知識較廣、多才多藝,並且關心他們各方面成長的良師益友。但是在此過程中必須注意方法,要做到順其自然,切忌生搬硬套,做到精闢簡潔,要有點石成金的效果,使學科內容與德育內容做到和諧統一,讓我們學生喜歡我們的數學課,讓我們的數學教育更成功。

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篇八

【摘要】農村地區由於經濟條件相對落後,大部分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留下孩子由公婆或外公婆隔代撫養,特別是近幾年農村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心靈上的撫慰,大多心理髮展存在着一定的障礙。如偏激,叛逆,自私,自卑等極端情緒嚴重。加上照顧他們的公婆或外公婆就認爲給他們零用錢花就可以了,教育孩子則是學校老師班主任的事情。心理髮展的不健康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作爲農村國中班主任的工作就顯得更加重要和艱鉅了。

【關鍵詞】農村;國中;班主任;工作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各種文化交流的不斷增加,社會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學生除了教師的教育和書本的信息來源外,電影,報刊,網絡,雜誌也是學生易接觸到的信息源。這些信息在豐富學生視野的同時,也使學生的思想複雜化,農村國中學生多是留守兒童,缺乏與家長的交流溝通,而社會監督力量的銳減,孩子不規範行爲的隱蔽性,自由性就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他們早戀,打羣架,喝酒,吸菸,逃課,出入遊戲廳網吧,甚至和社會上的問題少年混在一起,染上了惡習。有些學生上課不聽講,打瞌睡,不做作業,成績直線下滑。儘管學校有十分嚴格的制度,班主任也苦口婆心的做大量工作,可仍有部分學生屢禁屢犯。班主任作爲班集體的管理者,組織者和教育者。在班集體的發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的一言一行深刻影響着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爲學校比較年輕的班主任,我在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 深入瞭解學生動態,確立班級目標

瞭解學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的前提。瞭解學生就是獲取學生學習、生活、道理、政治、情感、意志、信念等狀況,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能深入到學生中去,經常到學生中走一走,看一看,談一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至誠的心去接近、關心、體貼學生。從中掌握、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平時要仔細觀察,注意調查研究,善於體察學生的情緒, 接受學生反饋的各種信息,做到教有對象,育有目標。

其次,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促進學生髮展。爲了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瞭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及時加以引導,是十分必要的。班主任接管班級後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本着強的責任心與每一個學生進行了有效的交談,根據瞭解到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工作,及時穩定學生的心態,加強學生對自己的信心,這對學生今後的發展、進步,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班級目標的確立同樣是管理班級的關鍵,他是一個班航船的燈塔,具有導向和激勵學生的作用。沒有班級目標的班級就像是無源之水,班級沒有動力的源泉。因此,班主任要重視目標的定位,根據目標管理班級,但目標也不能全由班主任說了算,而是大家定,體現民主原則,也體現學生是班集體的主人。

2 多家訪是開展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礎

家訪,是我們老師都熟悉的“詞”,但我們大多數老師的家訪都是學生在學校出了亂子後才家訪,這樣的家訪是很容易造成老師與學生對立情緒的,有的學生甚至認爲老師這樣的家訪純粹是告狀,從而產生警備和反叛心理,使老師和學生不能通過家訪瞭解情況,很好的與學生溝通、交流,達成共識。所以我認爲我們做老師的要在平時多家訪,通過家訪與家長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採納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因材施教,從而在老師和家長之間形成和諧、協助的關係,在老師和家長之間建立起互相信任、尊重的氛圍。家訪既有助於我們開展教書工作,又有助於我們開展育人工作,我們何樂而不爲呢?這方面我是有過教訓的:我班有個學生叫王小強,雖然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紀律還是比較好的,學校規定學生不能帶手機到校,有一次午休時間到的時候我剛走到學生宿舍門口,就發現他在宿舍裏用手機,作爲紀律較好的一個學生,竟然違反學校規定在宿舍用手機。我非常氣憤,把他從宿舍叫到辦公室一頓臭罵,並把他手機沒收叫他回家叫家長回來領回去,他怏怏的回去了,之後好幾天沒來,我便到他家去家訪,家訪後才知道原來小強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父母爲了方便聯繫給他配了個手機,但叫他上課期間不要聯繫,週末了可以用手機聯繫,但那天他爸爸最近得了嚴重的癌症,那天病情突然加重要轉院,所以她母親就打電話叫他回家跟爺爺說下,所以就違規在校使用了手機。事後,我悔恨極了,作爲一個班的班主任,學生家出了那麼大的事都不知道,還錯怪了可憐的學生,對他的身心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這是多麼失職的行爲啊!所以我奉勸班主任們不能只在教室裏管學生,要多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進學生的家庭去!

3 批評時貫穿“愛”,教育時體現“情”

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表揚往往少於批評,在批評中一定要出言謹慎,要把“恨”鐵不成鋼轉化爲“愛”鐵能成鋼。貫穿“愛”字,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在批評教育後通過了解,學生反映能接受老師的批評,但希望老師也肯定他們的優點,不要挫傷他們的自尊心。教育引導時重視體現“情”字,“曉之以禮、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明之以紀”的科學方法,保護好學生的信心,使學生得到最真切的教育。

4 發揮班幹部的作用

一個好的班級的班幹部就相當於半個班主任了,可見一個班級中班幹部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發揮好班幹部的作用,依靠班幹部的集體力量加強班級管理的各項工作,當然這需要班主任的精心謀劃和巧妙的安排。班主任首先要幫助班幹部樹立在班級中的威信,班幹部在管理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時候我們應該私下和他們談話,避免打擊班乾的信心,要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多在班級表彰他們的管理成效。其次要調動他們管理的積極性,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知認善用的用人觀,放手讓班幹部去管理班級,讓他們敢於管理班級。如果班幹部有名無實,也就發揮不了他們的積極性和引領作用了。當然這個過程中班幹部難免出現失誤,方法的不妥,這就要求班主任要及時指導班幹部的管理辦法,使得他們的管理能力不斷提高,同時無形中也減少了很多班主任的工作壓力。

5 用良好的形象感染學生

班主任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我們都知道“身教重於言教”,因此我們時刻注意自身對學生的影響,處處做到以身作則。平時我在班級經常強調:“要講衛生,不能隨便亂扔垃圾。”有一天,我看見教室的地面上有垃圾,就隨手撿起扔到垃圾桶現代教育參考裏。我的動作被學生看見了,他們也都開始檢查自己的周圍是否有垃圾,並有同學在週記中寫道:“老師都能彎下腰去撿一片小小的垃圾,我們更應該按照她的要求去做。”事後,班級衛生明顯有了好轉。又有一日,我正在教育學生要有禮貌,見到老師或長輩要主動問好,班上忽然有一個學生問我:我們向老師問好,可是有些老師他卻不迴應我們,老師都沒禮貌,憑什麼要求我們講禮貌?這個學生的話聽起來有些刺耳,但卻提醒了我們爲人師者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髮生影響。

總之,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複雜的工作,要完成這項具有多變性和艱鉅性的工作,班主任只有在管理中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學生責任感;嚴慈並濟,貫徹班級規範;尊重學生,培養自主管理,搞好文化建設等,只有做好了上述工作,將上述工作做“細”做“實”,那麼,對一個班級的管理就有了實質的內容,纔會激勵國中學生在學習的大道上不斷努力前行,最終成爲新時代的有用之才。

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篇九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德育教育的現狀,接着從六個方面闡述了怎樣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關鍵詞:德育教學;責任感;親情教育

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的《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中學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爲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具有社會公德、法制意識、文明行爲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引導他們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提高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覺悟,爲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將來能夠成長爲共產主義者奠定基礎。”因此,“學會做人”教育應該成爲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標。

一、德育工作實效低的主要表現

1.逆反心理

對德育和德育管理存在一種厭煩情緒。相當多的學生不喜歡上政治課;不願意參加政治活動;在老師進行思想教育時,表現得煩躁、敷衍、漫不經心,甚至和老師頂撞、爭吵。在一些班級裏,受到老師表揚的學生被孤立,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卻能得到同學的支持,班級裏缺乏正確的輿論,班風不正。

2.學風浮誇

一些學生學會了誇誇其談,在作文中,在班會上,在外人來校採訪,開座談會時,他們會說上一氣言不由衷的大話、套話、空話。常常還給人這樣一種印象:彷彿一些學生不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不會用自己的嘴說話,千人一面,百人一腔。教師怎樣說,學生就怎樣說;校長怎樣講,學生就怎樣講。德育教育留下的是生吞活剝的窘態。

3.雙重人格

一些學生在學校裏或老師面前,表現良好,學習認真,勞動積極,是非分明;但回到家裏,或是老師不在時,卻呈現出另一副模樣:懶惰、消極、自私、追求高消費、貪圖安逸、害怕困難、不肯吃苦、任性,甚至不可理喻。

4.言行分離

言行不一是更爲普通的一種現象。一些學生嘴裏說得頭頭是道,實際表現一塌糊塗。表決心、寫作文堂而皇之,實際行動卻差之千里。批評別人,振振有辭;輪到自己全是歪理。這些學生認爲,那些好聽的話,就是用來說給別人聽的,根本沒人能做到。

究其原因,筆者認爲:道德教育長期在應試教育這根指揮棒的指導下走入了誤區,不少“恨鐵不成鋼”的教師和“望子成龍”的父母心目中“好學生”、“好孩子”的衡量標準就是學習成績,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視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質的教育。或者,只注重了某些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卻忽視了做人基本素質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意志、行爲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內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對學生的影響。

總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我們的學校教育沒有解決好德育和智育的關係外,德育教育自身也存在;一是德育的要求過高。教育講循序漸進,因材施教,但在德育教育上就不夠。德育要求起點高,講全面。如對國小生一年級的學生大講特講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道理,他們能搞清楚嗎?二是德育內容在系統上安排上的缺乏。德育教育現在非常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雖然都安排了,也有人上課,但是隻停留在課堂上,停留在表面上,根本就沒有真正進行心理輔導;三是德育教育在工作組織和時間上缺乏保證。現在在大力開展課程改革,有些地方都忙於課程改革的“改”,而忘了德育教育始終是課程改革所隱含的一條主線,應該是課程改革越深入,德育教育就會越成功,應該是課程改革與德育教育是並駕齊驅的。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形勢的發展以及現在德育教育所處的現狀,我們必須在趁“課改”的同時,加強對德育教育的改革,而我認爲德育教育的改革的核心應當強化做人教育。強化做人教育,很重要的是教育的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德育教育的內容要多以活動的形式,不要多教條,要結合“課改”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以培養學生的基本道德素質。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他把“教人做人”作爲德育的根本任務,以塑造真人爲培養目標。

二、怎樣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1.從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抓起

責任感是影響做人最基本的問題,是學會做人的基點,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先要培養起他們對自己的責任感,關心自己的前途、人品、學業和健康,自愛、自尊、自立、自強,在這些基礎上培養他們對家庭、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一個人有責任感,纔會自覺,纔會不斷進取,纔會振奮。中國小生的責任感可以通過讓他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做好校園衛生,開展集體活動等來培養,讓他們在各種勞動和活動中承擔責任,克服他們的惰性,並適當的予以表揚、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2.培養學生的親情教育

曾發現不少學生在填學籍卡時對着父母的出生年月一欄發呆,對某些明星的生日卻瞭解得一清二楚,念念不忘。也發現某些學生因父母沒有知識或沒有金錢無法滿足他們或沒有權勢地位而看不起他們的父母。這些,都可以看出學生親情觀念的淡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名言告訴我們:只有尊敬、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去尊敬別的老人。有位名人說過:缺乏家庭親情者難有社會責任感。如果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愛,怎能奢望他去愛同學、愛人民、愛祖國呢?因而,可以在教育活動中開展如以“爸爸,我爲您過生日”,“媽媽,您辛苦了”等爲主題的活動,讓學生去注意,去觀察父母,瞭解父母的艱辛和對他們的愛,以培養學生對父母和家庭的熱愛之情。

3.開展學生的挫折教育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和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其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說法,都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經歷磨難而成的。而現在的中國小生,過的是衣食無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少了磨難,多了脆弱,任性,嬌氣,驕傲。一遇上什麼困難、挫折,要麼喪氣失望,要麼打退堂鼓,不敢面對困難和挫折。更有甚者,索性輕生,以求解脫。因此,挫折教育成爲必需。在學校,多開展一些如軍訓、社會實踐、生活磨練、體能訓練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鍛鍊,培養起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以微笑和勇氣面對挫折。

4.加強學生的創新教育

不滿足於現狀是建立一個新世紀的必要條件,幻想是創造的開始。在教育工作中要鼓勵學生積極思維,不滿足於現有和現成的知識,要善於提出問題,敢於擺脫舊觀念的束縛和守舊勢力的阻撓,對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要想別人之不敢想。對學生某些“異想天平”的想法要先予以肯定和鼓勵,後共同探討。只有這樣,新的知識,新的事物才能出現,社會纔會 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發揮。

5.增加學生的協作教育

現在,一再強調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無疑建立競爭意識,增強自身能力,是個人、家庭、團體乃至國家和時代進步的動力。沒有競爭,社會就難以發展。但一味對孩子強調競爭,而忽視協作教育,必然會造成學生心胸狹窄,性格孤僻,產生猜疑、妒忌和仇視他人的心理,養成極端個人主義,勢必阻礙中國小生的健康成長。因此,要引導學生處理好競爭與協作的關係,通過設置情境、觀看電影、資料等方法讓學生明白:個人乃至少數人的奮鬥、突破不了巨大的系統工作。九八年的拱洪的攜手協作和共同參與,因此,既要敢於競爭,又要善於協作。

6.強化學生的自制教育

拿破崙說過:“我們唯一能控制的便是我們的頭腦,如果我們不控制它的話,別的力量就會來左右它了……”可見,自制是孩子們將來獨立於世的一種基本能力。在社會中,只有適者才能生存;沒有自制力的人習慣於我行我素,必將形成任性、自私、貪圖安逸、追求物質享受的不良性格。而有較強自制能力,就能自我要求,見別人取得成績,不自卑、不嫉妒、不吹捧,而是平等相待、平常相待……

人,只是簡單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讓這個“人”站得頂天立地,很難。做人難,育人更難。讓學生“學會做人”這是德育工作者們爲之奮鬥最終的目標,是德育教育的核心。

參考文獻:

[1]湯雲華。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黃河之聲·科教創新,2007(3).

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篇十

《如何加強國小德育教育》

【摘 要】 隨着新課改的進行,國小教育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向素質教育轉變,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他們樹立高尚的道德觀和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在德育教育中,教師要做到以人爲本,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教育,結合校內和校外活動來使德育教育獲得實效。

【關鍵詞】 德育教育;以人爲本;校園氛圍;實踐活動

在新課改的過程中,國小教育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在教學中對他們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用自身良好的言行來引導學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養成樂於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質。國小生正處於教育的初級階段,他們的道德意識和行爲習慣正處於形成和發展時期,教師的正確引導能夠使學生避免不良行爲習慣和道德觀念的影響,使他們向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才能促進其他方面的發展。所以,德育對學生的發展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從以下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和引導:

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實施以人爲本的德育教育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往往是對學生進行說教,針對某個學生出現的行爲錯誤進行長篇大論的批評和指責。在德育教學中,教師過於注重德育理論的灌輸,沒有從實踐活動中對學生的行爲和思想進行指導。德育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不關注學生的體驗,使德育教育很難取得實效。隨着新課改的進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培養,又要從學生的情感出發,對他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爲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讓學生對道德理論認識的更清晰,並能夠把學到的道德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使他們知識和行爲相統一,使德育教育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創設良好的學校氛圍,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

國小生正處於人生的起步階段,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環境對他們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一個好的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道德素質。在學校教育中,學校領導和教師要爲學生創設一個好的德育氛圍,使他們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升國旗、唱國歌之後,向學生介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在進行校園建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都參與到其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作力,把校園建設的更美。在學生動手參與過程中,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校園。

三、尊重和欣賞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具有鮮明特點的人,他們都具有很多優點。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閃關點,並對他們進行表揚,讓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激發他們學習的內動力,樹立好好學習的信念。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在他們遇到困難時要耐心的進行指導,幫助學生不斷取得學習上的進步。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美好的一面,更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和學習。在面對後進生時,教師不要對他們進行一味的批評,而是要幫助他們分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關心下對學習產生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引導下,後進生不斷取得學習上的進步,使他們擺脫了以往的自卑心理,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中的困難。

四、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影響和感染學生

在傳統教學中,針對學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爲和習慣,教師採用強制性要求讓學生改正,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隨着素質教育的發展,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中的管束、限制的教學方法,採用引導、影響和薰陶的方法,用教師良好的行爲習慣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被教師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從思想和行爲上都獲得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用愛心來引導學生,使教學順利開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行爲,需要教師首先做到。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下,嚴格實施《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五、開展德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在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開展豐富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在活動中進行探究和學習。通過參與活動,讓學生的道德認識更清晰,並在實際生活中踐行道德認識。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以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爲主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革命烈士堅強不屈的精神;開展以考察國情社情爲主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調查和採訪,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增強他們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開展幫助孤寡老人、殘疾人的活動,讓學生養成樂於助人的好習慣,並在活動中讓他們的道德觀念行動化。德育實踐活動的種類多種多樣,除了讓學生親自參與體會,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活動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有違背道德的現象展開討論。在討論時,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允許他們在相互的爭論中剖析現象的背景、原因,瞭解正面作用、負面影響,從中吸取正確的道德思想,剔除其中糟粕,使他們對道德規範的認識和操作不僅知其然而且還知其所以然,培養其自律的品質。

總之,在國小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滲透德育教育,利用一切教育契機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在和他人交往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幫助有困難的人。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師還可以開展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通過具體活動來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使他們在豐富的活動體驗和感受中提升自我,促進他們道德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小蔓主編。中國小德育專題[M].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2]馬櫻。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8

[3]曾平。親近生活 德育教育顯實效[J].現代中國小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