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歷史歷史小故事【精品多篇】

歷史歷史小故事【精品多篇】

歷史小故事 篇一

主持拋寶碗教徒

巴東下巖院的主持和尚,有一天在外面撿到了一個青瓷碗,就把它帶回寺院。他折了一朵鮮花放在碗裏,供奉在佛像前,第二天碗裏就長滿了鮮花。後來,他又在碗裏放了幾粒大米,過了一夜,碗裏又長滿了大米。而後,他又把少許的銅錢和金銀放在碗裏,一夜之間又變成了滿滿的一碗銅錢和金銀。從此以後,下巖寺便富裕起來了。過了一些日子,主事和尚老了,一天他過江去查田,當船行至江心時,他從懷裏取出那個青瓷碗,隨手拋進了江中,弟子們都驚呆了,老和尚就對他們說:“我死後,你們難道能夠謹慎守節嗎?將青瓷碗丟了,是不想讓你們增加罪過啊!”

歷史小故事 篇二

灰戰

公元919年,五代後梁皇帝下詔吳越王錢鏐征討吳王楊隆演。錢鏐派遣節度副使錢傳瓘爲諸軍都指揮使,率戰艦500艘擊吳。吳派舒州刺史彭彥章及副將陳汾迎戰。戰於狼山江,錢傳瓘指揮士兵順風揚灰,吳兵不能開眼。他又教軍士撒沙於己船,撒豆於敵船,結果吳兵立腳不住,紛紛跌倒。彭彥章奮戰力盡,受傷數十處,見陳汾不來支援即自殺而死。錢傳瓘指揮兵士斬敵千餘,燒燬敵船400餘艘,大獲全勝。

單詞詞語感言開幕詞 篇三

提案劇本職責!施工卷首講稿注意事項,收據檢測對照禮儀,聽課標語述職述廉發言稿陸游工作計劃書資格考試名詞。

歷史小故事 篇四

武則天當朝,遭到唐朝宗室和元老們的反對。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謀反,他讓駱賓王設法拉攏中書令裴炎作內應。駱賓王便編了一首童謠:“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殿上坐”,教京都和裴炎家鄉的孩子們傳唱。

裴炎聽到後,不明白童謠的意思,便去問駱賓王。駱賓王解釋說:“緋衣合起來是個‘裴’字,兩片火是‘炎’字,殿上坐是南面稱王;這就是說你裴炎要南面稱王了。”兩人最後談得投機,裴炎就答應作內應。

爲了機密起見,裴炎給徐敬業寫了一封密信。但是這封密信被武則天的人查獲。他們打開一看,上面只有兩個字:“青鵝”。

朝中的官員們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便呈給武則天看,武則天一看,便解釋說:“青者,十二月,鵝字乃‘我自與’三字組成。

這就是相約在十二月起兵,裴炎自會在朝中作內應的意思。”於是武則天殺了裴炎,並派李孝逸追擊徐敬業。徐敬業的部將

王那相殺掉徐敬業的頭,降順了武則天。

徐敬業的反謀,遂被平息。

歷史小故事 篇五

《匈奴人稱漢帝》

在李雄在成都稱王的同一年(公元304年),北方的匈奴貴族劉淵也反晉獨立,自稱漢王。

自從西漢末年起,有一部分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邊遠郡縣,他們和漢族人相處久了,接受了漢族的文化。匈奴貴族認爲上代多次跟漢朝和親,是漢朝皇室的親戚,後來就改用漢皇帝的姓——劉。曹操統一北方後,把匈奴三萬個部落分爲五個部,每個部都設部帥,匈奴貴族劉豹是其中一部的部帥。

劉淵是劉豹的兒子,從小讀了許多漢族人的書,力氣大,武藝高,能夠拉三百斤重的大弓。劉豹死後,劉淵繼承他父親的職位。後來,在西晉的成都王司馬穎(八王之一)部下當將軍,留在鄴城,專管五部匈奴軍隊。

八王混戰開始後,匈奴部落裏一些貴族們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北)開會商量。有個老年貴族說:“我們匈奴從漢朝開始跟漢人結爲兄弟。經過魏、晉兩個朝代,匈奴單于後代雖然有封號,卻沒有自己的尺寸土地,跟一般百姓沒有什麼兩樣。現在晉朝發生內亂,自相殘殺。這正是我們匈奴人恢復地位的好時機啊!”

大家都覺得他的主意對,叫誰來帶頭呢?大家一議論,認爲劉淵有才能,威望高,推他當單于挺合適。

貴族們派個使者到鄴城,把大夥兒的意思告訴劉淵,請他回來。劉淵很高興,就藉口要回匈奴葬自己的父親,向司馬穎請假。司馬穎不同意,劉淵只好讓使者先回去,並且要五部匈奴集結兵力,向南移動。

後來,晉朝的幷州刺史司馬騰、將軍王浚聯絡鮮卑貴族攻打司馬穎,司馬穎失敗了,逃往洛陽。劉淵向司馬穎要求回去帶匈奴兵馬來助戰,司馬穎才讓他走了。

公元304年,劉淵回到左國城,大夥兒擁戴他做大單于。他集中了五萬人馬,親自率領南下,幫助晉軍攻打鮮卑兵。有人問他,爲什麼不趁這個機會把晉朝滅掉,反倒去幫助晉軍呢?

劉淵說:“要滅掉晉朝,還不是像摧枯拉朽一樣容易,但是晉朝的百姓未必會向着我們。我看漢朝立國的年代最長,在百姓中影響大。我們的上代又是漢朝皇室的兄弟。現在漢朝亡了,我們用繼承漢朝的名義,也許可以得民心。”

大家聽了,覺得是一個好主意。劉淵就宣佈自己是漢王。

劉淵稱漢王后,很快攻下了上黨、太原、河東、平原等幾個郡,勢力越來越大。一些勢力比較小的各族反晉力量也都來歸附劉淵。

公元308年,劉淵稱漢帝。第二年遷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集中兵力進攻洛陽。洛陽的老百姓雖然恨透腐朽的西晉王朝,但是也不願受匈奴貴族的統治。所以劉淵兩次進攻,都遭到洛陽軍民的猛烈抵抗,不得不退兵。

那時候,八王中最後的一個王——東海王司馬越還在和一批大臣互相仇殺。晉朝留下的一點點兵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後來劉淵死去,他兒子劉聰接替做漢國皇帝,又派大將劉曜、石勒進攻洛陽。洛陽的軍民奮勇抵抗,但是畢竟寡不敵衆。公元311年,洛陽城終於被攻陷,晉懷帝做了俘虜。

劉聰進洛陽後,殺了大批晉朝的官員和百姓,有一次,劉聰舉行宴會,讓晉懷帝穿着奴僕穿的青衣給大家斟酒。一些晉朝的遺臣看了,禁不住失聲痛哭。劉聰看晉朝遺臣還對懷帝這樣有感情,一發狠,就把懷帝殺了。

晉懷帝死後,在長安的晉國官員擁立懷帝的侄兒司馬鄴繼承皇位,這就是晉愍(音mǐn)帝。

公元316年,劉聰攻下長安。晉愍帝也遭到了懷帝同樣的命運,在受盡侮辱後被殺。西晉王朝維持了五十二年,終於滅亡。

西晉滅亡之後,北方的各族人民(主要是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少數民族)紛紛起義,他們中間的上層分子乘機起兵,像李雄、劉淵一樣建立政權,前前後後一共出現十六個割據政權,歷史上稱爲“十六國”(舊稱五胡十六國,胡是古時候對少數民族的泛稱)

歷史小故事 篇六

秉燭夜遊: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之句。曹丕爲魏王世子時,與吳質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徐趕,劉楨,陳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應作書與吳質,勸其惜時自娛。書中有“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之句,後人遂以“秉燭夜遊”喻及時行樂。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即用曹丕原語,只省一“思”字。

以後又引申出秉燭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李商隱《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宋蘇軾《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均襲此意。

歷史小故事 篇七

孔門師徒各言志

顏淵、子路侍奉在孔子身邊。孔子對他們說:“何不各自說你們的志向呢?”子路說:“希望可以把車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這些東西都破舊了也沒有什麼遺憾。”顏淵說:“希望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對孔子說:“願意聽您的志向。”孔子說:“(希望我)能讓老人過得安適,能讓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讓年輕的人懷念。”

歷史小故事 篇八

曾子殺豬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着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韓信報恩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裏很貧窮,常常衣食無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爲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爲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着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後來韓信成爲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爲楚王,他仍然惦記着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裏,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歷史小故事 篇九

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獨遊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惆悵之餘,乃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來後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歷史小故事 篇十

孫臏初到魏國時,魏王想考察一下他和龐涓誰本事大。一次,魏王坐在寶座上,對孫臏和龐涓說:“你們有什麼辦法讓我從寶座上下來嗎?”

龐涓說:“可在大王座位下生起火來?”魏王說:“不行。”

孫臏說:“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沒有辦法讓大王下來的。不過,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卻有辦法讓大王坐上去。”

魏王聽了,就從座位上走了下來說:“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坐上去。”

周圍的大臣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也都嘲笑孫臏不自量力,等着看他的洋相呢。這時候,孫臏卻哈哈大笑起來,說:“我雖然無法讓大王坐上去,卻已經讓大王從座位上下來了。”

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對孫臏的智慧連連稱讚,可龐涓卻更加嫉妒孫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