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春怨》唐詩詩詞鑑賞【精品多篇】

《春怨》唐詩詩詞鑑賞【精品多篇】

《春怨》古詩原文及鑑賞 篇一

原文

白馬金羈遼海東,羅帷繡被臥春風。

落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牀(本站★)空。

那呆子騎着白色駿馬,黃金羈馬頭,奔馳在遼東半島。

我這裏繡帳錦被,只有春風陪伴。

月下西山,月光透過窗戶偷窺,只見蠟燭燃盡,人還未入睡。

落花乘春風飛入室內,也笑:怎麼只有一個人!

賞析

此詩大意是寫一個婦人思念在那遙遠的遼海之東從軍的丈夫,夜很深了,也無法入睡。“落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牀空”是擬人的寫作手法。月亮西落,從低低的窗戶斜照進來,偷偷地看着將燃燒盡的蠟燭,凋謝的花瓣飄飛進門,也笑牀空,表現出婦人因思念丈夫,內心的憂愁苦悶。全詩對仗工整有趣。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與杜甫並稱爲“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爲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春怨》古詩原文及鑑賞 篇二

作品簡介《春怨》是唐代詩人金昌緒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運用層層倒敘的手法,描寫一位女子對遠征遼西的丈夫的思念。首句寫婦女“打起黃鶯”的動作,次句寫“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寫“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驚妾夢”,四句又寫“妾夢”是到遼西會見丈夫。全詩意蘊深刻,構思新巧,獨具特色。

作品原文

春怨⑴

打起黃鶯兒⑵,莫教枝上啼⑶。

啼時驚妾夢⑷,不得到遼西⑸。

詞句註釋

⑴春怨:一題“伊州歌”。

⑵打起:打得飛走。

⑶莫教:不讓。

⑷妾:女子的自稱。

⑸遼西:大約指唐代遼河以西營州、燕州一帶地方。即今遼寧省錦州、朝陽至北京市東北懷柔、順義一帶,隋代因秦漢舊名曾於此地置遼西郡,寄治於營州,唐初改曰燕州,州治在遼西縣。

白話譯文

我敲打樹枝把黃鶯兒趕走,不讓它在那裏聲聲啼鳴。鳴聲會驚破我的好夢,到不了遼西去會見親人。

作品鑑賞

這首小詩以妍美的生活意象體現幽怨的情思:在一家庭院的樹梢頭上,有幾隻愛唱歌的黃鶯兒正在歡唱着,突然,住室的門被打開了從裏面走出一位紅顏少婦,嗔怒地把唱得正歡的黃鶯兒趕跑了,口裏還喃喃不已地自言自語着。

這就是此詩要描繪的一幅生活畫面,春光如此可愛,黃鶯兒婉轉的歌聲又那麼悅耳動聽,這位少婦爲何無心欣賞良辰美景,反而要把黃鶯兒趕走。原來,她的丈夫久戍邊疆,遙遙千里,音容杳無,她寂寞惆悵而又無可奈何,只能寄希望於夢中和親人相見。此刻,也許她在夢境中正走在去邊地的路上,滿心歡喜地盼望着和丈夫的會面,不知趣的黃鶯兒偏偏在這個時候驚擾了她的美夢,她連這種虛幻的安慰也不能得到,必會把一腔悵恨無端地向着黃鶯兒發泄。

五言絕句妙在以小見大,語短意長,這首詩正是如此。它攝取了一位少婦日常生活中一個饒有趣味的細節,反映了一個重大的社會課題。詩中所說的遼西,爲唐朝東北邊境軍事要地,據史載,當時在唐朝東北邊境上居住着奚、契丹等少數民族,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間多次發生戰爭,朝廷曾先後派武攸宜、張守珪等進擊契丹人。天寶之後,契丹族更加強大。由於邊事頻仍,到遼西一帶戍守的士卒往往長期不得還家,甚至埋骨荒陲。因此,廣大人民希望統治者能夠安撫邊庭,過安定團聚的生活。唐代有不少詩人曾寫過這個題材,如高適著名的《燕歌行》就涉及張守珪擊契丹事。令孤楚也寫過一首五絕《閨人贈遠》:“綺席春眠覺,紗窗曉望迷。朦朧殘夢裏,猶自在遼西。”這兩詩的主旨與《春怨》並無二致,構思也頗爲相似。不過,《閨人贈遠》雖不能把丈夫盼回,卻畢竟在夢中同親人見了一面,《春怨》連這種虛幻的美夢也沒有做成,怨情尤爲沉重而悽惋。它以頗富民歌風味的清新的語言,通過一個意蘊豐富的動作性細節的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廣大人民在當時所承受的精神痛苦與哀怨情緒。

這首詩,語言生動活潑,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還有其與衆不同的特點:它通篇詞意聯屬,句句相承,環環相扣,四句詩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達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爲五言絕句提出的“就一意圓淨成章”的要求。這一特點,人所共稱。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曾把詩的寫法分爲兩種:一種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詩”,如杜甫詩“日出籬東水,雲生舍北泥。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鵾雞”(《絕句六首》之一),屬於此類;另一種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詩”,這首《春怨》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首詩不同於慣常的起承轉合的思路,而是突如其來地先寫一個“打起黃鶯兒”的動作意象,然後層層遞進地敘明原因。爲何“打起黃鶯兒”,是因爲不讓黃鶯在枝間啼叫;爲何“莫教枝上啼”,是因爲黃鶯的歌聲驚擾了佳人的好夢;爲何特別惱怒黃鶯“驚妾夢”,是因爲它把佳人在夢中到遼西與丈夫會面這一線可憐的希望也給無情地打消了。四句小詩,句句設疑,句句作答,猶如抽蕉剝筍,剝去一層,還有一層。所以,它不僅篇法圓淨,而且在結構上也曲盡其妙。

英漢對照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作者簡介

金昌緒(生卒年不詳,大中以前在世。),生平不詳,大約爲餘杭(今屬浙江)人,唐代詩人。現今僅存詩《春怨》一首,卻是好詩,廣爲流傳。

《春怨》古詩原文及鑑賞 篇三

《春怨》

作者: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註解】:

1、金屋:原指漢武帝少時欲金屋藏阿嬌事。這裏指妃嬪所住的華麗宮室。

【韻譯】:

紗窗外的陽光淡去,黃昏漸漸降臨;

鎖閉華屋,無人看見我悲哀的淚痕。

庭院空曠寂寞,春天景色行將逝盡;

梨花飄落滿地,無情無緒把門關緊。

【評析】:

這首宮怨詩,意在寫宮人色衰失寵而生怨思的。起句寫時間:黃昏,渲染淒涼氣氛;二句寫人物:宮人,幽閉金屋傷心落淚;三句寫環境:滿庭空寂,春色遲暮,襯托衰落難堪;四句寫心情:以落花映心境,悽悽慘慘慼戚。重疊渲染,反覆勾勒,深曲委婉,味中有味。

《春怨》賞析 篇四

《春怨》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譯文翻譯

紗窗外的陽光淡去,黃昏漸漸降臨;

鎖閉華屋,無人看見我悲哀的淚痕。

庭院空曠寂寞,春天景色行將逝盡;

梨花飄落滿地,無情無緒把門關緊。

註釋解釋

金屋:原指漢武帝少時欲金屋藏阿嬌事。這裏指妃嬪所住的華麗宮室。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點破主題的是詩的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句中的“金屋”,用漢武帝幼小時願以金屋藏阿嬌(陳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寫之地是與人世隔絕的深宮,所寫之人是幽閉在宮內的少女。下面“無人見淚痕”五字,可能有兩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處一室、無人作伴而不禁下淚;二是其人身在極端孤寂的環境之中,縱然落淚也無人得見,無人同情。這正是宮人命運之最可悲處。句中的“淚痕”兩字,也大可玩味。淚而留痕,可見其垂淚已有多時。這裏,總共只用了七個字,就把詩中人的身份、處境和怨情都寫出了。這一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則都是環繞這一句、烘托這一句的。

起句“紗窗日落漸黃昏”,是使無人的“金屋”顯得更加淒涼。屋內環顧無人,固然已經很淒涼,但在陽光照射下,也許還可以減少幾分淒涼。現在,屋內的光線隨着紗窗日落、黃昏降臨而越來越昏暗,如李清照《聲聲慢》詞中所說,“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其淒涼況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爲無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覺。屋內無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聲喧鬧,春色濃豔,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減少幾分孤寂。現在,院中竟也寂無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時節,正如歐陽修《蝶戀花》詞所說的“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詞所說的“生怕落花時候近黃昏”,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難堪了。

末句“梨花滿地不開門”,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補充和引伸;也遙應第二句,對詩中之人起陪襯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指出“詩文俱有主賓”,要“立一主以待賓”。這首詩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寫之人,所待之賓就是這句所寫之花。這裏,以賓陪主,使人泣與花落兩相襯映。李清照《聲聲慢》詞中以“滿地黃花堆積”,來陪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詞中人,所採用的手法與這首詩是相同的。

從時間佈局看,詩的第一句是寫時間之晚,第三句是寫季節之晚。從第一句紗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內獨處之人;從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飄落之花。再從空間佈局看,前兩句是寫屋內,後兩句是寫院中。寫法是由內及外,由近及遠,從屋內的黃昏漸臨寫屋外的春晚花落,從近處的杳無一人寫到遠處的庭空門掩。一位少女置身於這樣淒涼孤寂的環境之中,當然註定要以淚洗面了。更從色彩的點染看,這首詩一開頭就使所寫的景物籠罩在暮色之中,爲詩篇塗上了一層暗淡的底色,並在這暗淡的底色上襯映以潔白耀目的滿地梨花,從而烘托出了那樣一個特定的環境氣氛和主人公的傷春情緒,詩篇的色調與情調是一致的。

爲了增強畫面效果,深化詩篇意境,詩人還採取了重疊渲染、反覆勾勒的手法。詩中,寫了日落,又寫黃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寫了春晚,又寫落花滿地,使春色掃地無餘;寫了金屋無人,又寫庭院空寂,更寫重門深掩,把詩中人無依無伴、與世隔絕的悲慘處境寫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寫法,使爲托出宮人的怨情而着意刻畫的那樣一個淒涼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現。

此外,這首詩在層層烘托詩中人怨情的同時,還以象徵手法點出了美人遲暮之感,從而進一步顯示出詩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黃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滿地”,都是象徵詩中人的命運,作爲詩中人的影子來寫的。這使詩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春怨》唐詩詩詞鑑賞 篇五

軍訓期間,我們克服了時間短任務重的不利因素,統一思想,周密部署,堅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的方針,在教官的嚴格訓練和班主任老師全程陪護下,受訓學生學到了基本的軍事理論知識,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軍事技能,增強了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了組織紀律性,樹立了集體主義思想。通過軍事隊列匯操驗收,達到了預期目的,取得了圓滿結果。通過認真的總結經驗,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領導,周密安排

根據今年新生軍訓工作的特點,爲了在短時間裏高質量地完成軍訓任務,學校十分重視這項工作,成立了張恩海校長爲組長,承訓教官和班主任以及學校行政人員爲成員的軍訓領導組,負責軍訓的籌劃、準備及實施工作。爲了及早的落實各項軍訓事宜,學校在十一假前就已經開始了籌備工作,同時提前制定了《湯池中學中學xx年高一新生軍訓實施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到了周密具體,內容詳細,從而爲軍訓任務的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矗軍訓期間,學校領導和各部門負責人都非常重視,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張恩海校長經常深入訓練場檢查指導,並給軍訓學生鼓勵打氣;各部門負責人也經常到第一線查看軍訓情況;班主任堅持跟班訓練、關心學生,早晚自習全程坐班。由於領導重視,組織嚴密,安排周到,分工明確,今年的軍訓工作得以順利展開和實施。

二、從高從嚴,保質保量

要將往年半個月以上時間才能完成的軍訓任務縮短爲四天完成,同時保證訓練質量不下降,我們首先做到的是,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同時按照《中學生軍事訓練教學大綱》的要求科學訓練。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嚴格對軍訓教官的素質要求。經協商這次軍訓的教官是經過合肥炮兵學院部隊嚴格挑選,抽調出那些能力強、素質好,作風過硬的軍校大學生擔任教官,由於教官的素質好,高標準嚴要求,保障了訓練的高質量。2、班主任作爲連隊長全程陪訓,同時經常給學生以鼓勵和指導,增強了學生們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決心,收到了良好的訓練效果,保證了訓練的高質量。3、按訓練科目的安排,充分有效地利用時間。採取軍事訓練與理論教學、室內與室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穿插進行,同時勞逸結合,訓練之餘教官們教唱部隊歌曲,並進行連隊與連隊,班與班的拉歌等聯誼活動,既增強了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又活躍了氣氛調動了訓練的積極性。這樣我們通過4個訓練日,保質保量的完成軍事訓練的要求,提高了學生軍事理論,軍事技能和身體素質,增強了國防觀念和集體主義觀念,加強了組織紀律性,激發了愛國主義精神。

三、領導帶頭,團結協作

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今年的訓練任務,除了組織和物資保障之外,與領導帶頭,團結協作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軍訓籌備階段學校就進行了細緻的分工,周密的部署。訓練展開後,校領導每天深入訓練第一線協調、指導訓練。特別是張校長,親自到訓練第一線指導訓練,同時要求連隊長(班主任)認真關注學生軍訓和身體健康狀況,讓讓每個學生都不落後,使得訓練得以安全順利的完成。軍訓辦公室大力表揚了軍訓中同學們團結互助、頑強拼搏精神,班主任全程現場監護,保障了軍訓得以安全順利進行。正是有了這種上下一心、團結協作的精神,才使同學們自始至終保持着奮發向上的工作熱情和昂揚的革命鬥志,圓滿的完成了軍訓任務。

四、服務周全,保障到位

爲了使軍訓達到良好的預期目的,使教學雙方協作促進,提供一個良好的服務保障也是重要的一環。爲了使軍訓訓練及理論課達到優質高效,軍訓辦公室在後勤保障同樣也是及時到位,從而爲軍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五、軍訓總結匯操,成效顯著

通過軍訓,學生的禮節禮貌好多了,紀律性加強了,身體素質增強了,個人內務衛生統一、整潔了,爲今後三年的高中生活打下了紮實的基矗今天下午學校在學校廣場舉行軍訓匯操和總結大會,匯操同學精神飽滿鬥志昂揚,一絲不苟的完成了各種規定動作,全場不時地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匯操取得了圓滿成功。經過評比,6個班隊均選出了自己的軍訓標兵。今年的軍訓在良好的氛圍中勝利結束。

《春怨》唐詩詩詞鑑賞 篇六

《春怨》

唐代: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紗窗外的陽光淡去,黃昏漸漸降臨;

鎖閉華屋,無人看見我悲哀的淚痕。

庭院空曠寂寞,春天景色行將逝盡;

梨花飄落滿地,無情無緒把門關緊。

註釋

金屋:原指漢武帝少時欲金屋藏阿嬌事。這裏指妃嬪所住的華麗宮室。

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點破主題的是詩的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句中的“金屋”,用漢武帝幼小時願以金屋藏阿嬌(陳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寫之地是與人世隔絕的深宮,所寫之人是幽閉在宮內的少女。下面“無人見淚痕”五字,可能有兩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處一室、無人作伴而不禁下淚;二是其人身在極端孤寂的環境之中,縱然落淚也無人得見,無人同情。這正是宮人命運之最可悲處。句中的“淚痕”兩字,也大可玩味。淚而留痕,可見其垂淚已有多時。這裏,總共只用了七個字,就把詩中人的身份、處境和怨情都寫出了。這一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則都是環繞這一句、烘托這一句的。

起句“紗窗日落漸黃昏”,是使無人的“金屋”顯得更加淒涼。屋內環顧無人,固然已經很淒涼,但在陽光照射下,也許還可以減少幾分淒涼。現在,屋內的光線隨着紗窗日落、黃昏降臨而越來越昏暗,如李清照《聲聲慢》詞中所說,“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其淒涼況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爲無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覺。屋內無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聲喧鬧,春色濃豔,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減少幾分孤寂。現在,院中竟也寂無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時節,正如歐陽修《蝶戀花》詞所說的“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詞所說的“生怕落花時候近黃昏”,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難堪了。

末句“梨花滿地不開門”,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補充和引伸;也遙應第二句,對詩中之人起陪襯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指出“詩文俱有主賓”,要“立一主以待賓”。這首詩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寫之人,所待之賓就是這句所寫之花。這裏,以賓陪主,使人泣與花落兩相襯映。李清照《聲聲慢》詞中以“滿地黃花堆積”,來陪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詞中人,所採用的手法與這首詩是相同的。

從時間佈局看,詩的第一句是寫時間之晚,第三句是寫季節之晚。從第一句紗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內獨處之人;從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飄落之花。再從空間佈局看,前兩句是寫屋內,後兩句是寫院中。寫法是由內及外,由近及遠,從屋內的黃昏漸臨寫屋外的春晚花落,從近處的杳無一人寫到遠處的庭空門掩。一位少女置身於這樣淒涼孤寂的環境之中,當然註定要以淚洗面了。更從色彩的點染看,這首詩一開頭就使所寫的景物籠罩在暮色之中,爲詩篇塗上了一層暗淡的底色,並在這暗淡的底色上襯映以潔白耀目的滿地梨花,從而烘托出了那樣一個特定的環境氣氛和主人公的傷春情緒,詩篇的色調與情調是一致的。

爲了增強畫面效果,深化詩篇意境,詩人還採取了重疊渲染、反覆勾勒的手法。詩中,寫了日落,又寫黃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寫了春晚,又寫落花滿地,使春色掃地無餘;寫了金屋無人,又寫庭院空寂,更寫重門深掩,把詩中人無依無伴、與世隔絕的悲慘處境寫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寫法,使爲托出宮人的怨情而着意刻畫的那樣一個淒涼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現。

此外,這首詩在層層烘托詩中人怨情的同時,還以象徵手法點出了美人遲暮之感,從而進一步顯示出詩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黃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滿地”,都是象徵詩中人的命運,作爲詩中人的影子來寫的。這使詩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春怨》賞析 篇七

《西宮春怨》

唐代:王昌齡

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

《西宮春怨》譯文

西宮夜晚寂靜,百花飄香,想要捲起珠簾外出賞花,又怕春恨綿綿徒增煩惱。

斜抱着雲和在月下獨自凝望夜空,只看見一片朦朦朧朧的樹影不見昭陽宮。

《西宮春怨》註釋

西宮:中國封建時代皇帝的妃嬪住的地方。

百花:各種花的總稱。百爲約數。

珠簾:用線穿成一條條垂直串珠構成的簾幕。

恨:怨恨。

雲和:古代琴瑟一類樂器的代稱。

朦朧:物體的樣子模糊,看不清楚。

昭陽:宮殿名,曾爲趙飛燕所居。這裏指皇帝的居處。

《西宮春怨》賞析

這首詩以一個“春色惱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爲背景,描寫一個被幽閉在深宮裏的少女的一連串動作和意態,運思深婉,刻畫入微,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並看到了她的曲折複雜的內心活動。

詩的首句“西宮夜靜百花香”,點明季節,點明時間,把讀者帶進了一個花氣襲人的春夜。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爲了反襯出詩中人的孤獨淒涼的處境;就內容而言,它與下文緊密銜接,由此引出了詩中人的矛盾心情和無限幽恨。作者的構思和用詞是極其精細的。這裏,不寫花的顏色,只寫花的香氣,因爲一般說來,在夜色覆蓋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況從下面一句看,詩中人此時在珠簾未卷的室內,觸發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隨風飄來的陣陣花香了。

照說,在百花開放的時節,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爲一個正在好動、愛美年齡的少女,竟然還沒有就寢,早該到院中去觀賞了,但她卻一直把自己關在室內。這可能是她並不知道戶外景色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爲怕惱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見心不煩。可是,偏偏有花香透簾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動觀賞的念頭。

詩的第二句“欲卷珠簾春恨長”,正是寫她動念後的內心活動。這時,她雖然無心出戶,倒也曾想把珠簾捲起遙望一番,但這裏只說“欲卷”,看來並沒有真的去卷。其實,捲簾不過舉手之勞,問題是她爲什麼始而欲卷,終於不卷呢,該句內回答了這個問題。其原因爲:不見春景,已是春恨綿綿,當然不必再去添加煩惱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當前,悶坐在重簾之內,又會感到時間難熬,愁恨難遣。詩的第三句“斜抱雲和深見月”,就是詩中人決心不卷珠簾而又百無聊賴之餘的舉動和情態。看來,她是一位有音樂素養的少女,此時不禁拿起樂器,想以音樂打發時間、排遣愁恨;可是,欲彈輒止,並沒有真個去彈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着夜空獨自出神罷了。這一“斜抱雲和”的描寫,正如譚元春在《唐詩歸》中所說,“以態則至媚,以情則至苦”。可以與這句詩合參的有崔國輔的《古意·淨掃黃金階》“下簾彈箜篌,不忍見秋月”以及李白的《玉階怨》“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這些詩句,所寫情事雖然各有不同,但都道出了幽囚在深宮中的怨女的極其微妙、也極其痛苦的心情。

詩的末句交待了她在月下凝望的是什麼,又望到了什麼。“朦朧樹色隱昭陽”,就是她隔簾望見的景色。這一句,既是以景結情,又是景中見情。句中特別值得玩味的是點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陽宮。這與作者另一首《長信秋詞》的結尾“臥聽南宮清漏長”句中點出南宮的意義是相同的。它暗示詩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處,而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閉着大批宮人的西宮與昭陽殿之間隔着重重門戶,距離本來就很遙遠,更何況又在夜幕籠罩之中,詩中人所能望見的只是一片朦朦朧朧的樹影而已。這時透過一層、深入一步的寫法,寫詩中人想把怨情傾注向昭陽宮,而這個昭陽宮卻望都望不見,這就加倍說明了她的處境之可憐。

沈德潛《說詩晬語》說:“王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陸時雍《詩鏡總論》也說:“王龍標七言絕句,自是唐人《騷》語,深情苦恨,襞襀重重,使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這首《西宮春怨》是當之無愧的。

《西宮春怨》作者介紹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爲“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爲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