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中語文閱讀題解題技巧新版多篇

國中語文閱讀題解題技巧新版多篇

國中語文閱讀題解題技巧 篇一

做閱讀時要把文章多讀幾遍,把它的意思理解透了,知道中心就好做了。

另外,審題要仔細,我就是這樣的!

(一般題目圍繞中心)

就個人知識的獲得來說,一般來自兩個方面。

一方面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後通過思考上升爲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一小部分來源。

另一方面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爲個人的知識,這是中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或大部分來源,正如恩格斯所說:“每一個體都必須親自去體驗,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個體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他的歷代祖先的經驗的結果來代替。

”在繼承知識的各條途徑中,可以說閱讀是一條主要途徑。

實際上,在校學習時,僅僅依靠上課是無法理解全部知識的。

可以說,學生時代的學習一天也離不開閱讀,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用書,離開書,離開閱讀,學習就會十分困難。

要知道,老師上完課就走了,而書籍卻始終伴隨着我們。

中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要珍惜這無憂無慮、精力充沛的寶貴時光。

要充分利用這一階段多讀點書,多繼承點人類的寶貴知識財富,爲一生的事業打下雄厚的基礎。

同時在閱讀活動中增長起來的閱讀能力,將爲一生中不斷地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要不斷改進閱讀的基本條件

閱讀需要哪些條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詞、句、段、篇的基本知識

閱讀就是要通過與字、詞、句、段、篇打交道,從中獲取知識,如果不掌握這些知識,那麼,閱讀就變成看“天書”了。

中學生如能掌握5000個字,閱讀一般文章就問題不大了。

有的學生之所以閱讀能力差,就是因爲沒掌握足夠數量的字、詞(主要是實詞)和詞組的表達概念,而概念是思維的“細胞”。

句是用詞按一定的語法規律聯結而成的語言單位,一般用來表達判斷,表達相對完整的思想。

對句的理解不單要求掌握詞義,還要求掌握語法。

沒有語言,思維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見,閱讀的重重困難,往往是由不識字詞,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帶來的。

因此認真學好語文,在閱讀中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科學家用他們的親身體會,明確地指出了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數學家說:“很難想象一個文理不通、錯字連篇的人,能把邏輯嚴謹的數學內涵表達出來。”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我從小打好的語文基礎,對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我還覺得學好語文對訓練一個人的思維很有幫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條理。

這些,對我後來學好數學都有很大好處。”人們讚譽蘇步青爲“數學詩人”。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

不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就會給閱讀帶來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難重重。

有人說,到了21世紀,如果不懂生物化學,不懂生態學,可能連報紙都看不懂。

現在報上經常出現“生態平衡”、“生態系統”、“遺傳工程”、“基因”等專用名詞,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爲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礎知識。

可見,要想在現代化社會裏提高閱讀能力,必須儘快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行。

(3)要會用工具書

在閱讀時難免有些字不認識,也有的一時想不起來,這時,如果手頭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漢語成語詞典》等工具書,就可以及時地查一下,以掃除閱讀中的障礙。

當然,根據閱讀的需要,準備一些相應的參考書籍,準備隨時查找也是必要的。

如果工具書齊備,查找熟練,閱讀起來就會順利得多。

當然,通過查找工具書,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識進一步豐富起來。

(二)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讀書

面對浩瀚的。書海,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和計劃,將會無所適從。

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每天又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供閱讀的時間,尤其是課外閱讀的時間並不多,如果讀書再沒有目的和計劃,就會使寶貴的閱讀時間得不到充分地有價值地利用。

中學生的閱讀應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爲出發點:

有利於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利於發揮自己的特長,有利於彌補自己的弱點,有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

安排閱讀計劃時要注意:

圍繞課本閱讀一些有關的課外書。

例如,讀一些與課內學習有關的科技史,人物傳記,這樣有助於提高課內學習的興趣,充實課內學習的內容,使思維更加活躍。

圍繞自己的愛好或特點讀一些有關的課外讀物,一個愛好理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到閱覽室讀有關的報紙雜誌,一個喜歡文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去讀各種文學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閱讀文學名著。

至於課外書的選擇,可以請教老師,請教高年級的優秀生或同班的同學,也可以請教家長。

把他們的好經驗學過來,實在是一種省時間的好辦法,選好一本書,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得到較大的收穫。

書選好了,再把讀書的時間分配好,不僅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也不至於衝擊課內的學習。

長期堅持下去,學習中的弱點就可以得到彌補,個人的特長就可以得到發展,既促進了課內的學習,又豐富了課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學生讀書缺乏目的和計劃,一昧地從興趣出發,常常看一些偵探小說、武俠小說,達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爲看這些書而開夜車,不完成作業,結果嚴重干擾和影響了課內的學習,這是一種不好的讀書傾向。

(三)要處理好博覽和精讀的關係

博覽就是廣泛地看書,目的是針對書的內容作一般瞭解,以發現書內精華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識。

廣泛閱讀可以博採衆長,正如魯迅所說:“如果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

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博覽就是觀大略,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書籍,爲精讀創造條件。

觀大略的方法是:看目錄,從目錄中發現有用的內容,再翻閱有關部分,到書店選書就是用這種辦法;看內容提示,看書的開頭幾段和結尾幾段,以掌握書的大概內容;也可以用快速閱讀法,就是用較快速度讀一遍,瞭解大致的內容。

在博覽的基礎上,在同類的書中選出一本最好的進行精讀。

精讀之後再閱讀同類的其他書籍。

精讀時,要“細嚼慢嚥”,要多動腦筋,要反反覆覆地讀,還要認真做讀書筆記

數學家張廣厚在談起學習一本數學小冊子時說:“這篇論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覆覆地念了半年多,因爲老用手摸這幾頁,白白的書邊上,留下了一條明顯的黑線。

這樣反覆學習,對我們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的愛人說:‘這哪叫唸書啊!簡直和吃書一樣。’”

精讀過的書,要做到:一懂,就是對書的基本內容要達到理解的程度;二記,就是要記住所理解的內容;三會,就是會運用這些理解了的知識;四熟,就是能熟練地將從書本內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或運用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中學是基礎教育,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要把精讀的目標指向教科書和主要參考書。

(四)要勤于思考

愛因斯坦說:“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求的一切。”就是說,閱讀時要抓住書中的精髓,實現由淺入深的轉化。

英國詩人柯勒律曾把讀者分爲四類:第一類好比計時的沙漏漏沙,注進去,漏出來,到頭來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第二類好像海綿,什麼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甚至還髒了些;第三類像濾豆漿的布袋,豆漿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類像開掘寶石的苦工,把礦渣甩一邊,只要純淨的寶石。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華羅庚說:“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過去學過的國小算術、國中代數在腦子裏還有那麼多嗎?沒有那麼多了。

因爲我們理解了,會運用了,這就是說書變薄了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實現由多而雜到少而精的轉化。

綜上所述,閱讀時,要竭盡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寶石”,“引向深處”和“把書讀薄”,爲此,就要勤于思考。

具體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1)力求理解

讀書應當邊讀邊想,力求理解,弄懂書中所說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閱讀時,應當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讀完之後,再串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間的聯繫,以便從整體上理解一篇文章,一節課文或一章內容。

(2)理清思路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文章有思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體現着作者的思路,遵循這一思路閱讀,才能理解文章的實質。

可見理清思路對閱讀多麼重要。

在閱讀自然科學著作時,對書上提出的原理、規律、定律、公式,不僅要理解結論,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這些結論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李政道博士說:“當讀完一段之後,就應當把書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來,再去看書,想想自己爲什麼走不出來,別人爲什麼走通了。”閱讀時,只記現成結論,而不考慮這些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那麼思維能力就很難在閱讀中提高。

(3)要能提出問題

閱讀中發現的問題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根據自己所具備的知識,認爲書中的一些見解不正確、不完整,提出異義或補充;一類是因爲自己具備的知識還不夠,因而有不懂的問題。

中學生隨着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閱讀時發現第一類問題會逐漸增多,而第二類問題會慢慢減少。

一旦發現問題,再深入閱讀有關書籍,並且深入思考,收穫會更大,還有可能發現新的知識,獲得新的見解。

(4)要獨立回憶,學會準確表達

閱讀後,要通過回憶再檢查一下閱讀的效果。

對已經理解的內容要善於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寫在讀書筆記上,以備日後查用。

錢偉長說過:“讀一本書,只要清楚它的梗概,瞭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問題,先把最重要的東西學到手,然後回顧一下,看自己解決一些什麼問題,還有哪些沒有解決?對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好用小本子記錄下來,以便以後解決。”

(五)要記好閱讀筆記

威廉·李卜克內西在《憶馬克思》一文中說:“只要有一點可能,他任何時候總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帶一本筆記簿,並且時時在上面寫點什麼。”爲了寫《資本論》,僅在1850年8月至1853年6月,馬克思就摘錄了70個不同作者的著作,寫了24本有關政治經濟學的筆記。

在寫《資本論》的過程中,他摘錄的書有1500多本,寫的筆記至少有100多本。

馬克思在筆記的封面上寫明做筆記的時間和地點,編上筆記的序號,有的還加上標題……每本筆記都編有頁碼,爲了日後查閱方便,很多筆記都做了目錄和內容提要。

黑格爾讀書學習,也有一個獨特的習慣,就是把讀過的書,按語言學、美學、幾何學、心理學等分類,把它們放到貼有標籤的文件夾裏。

這樣,當需要什麼材料時,隨時可以拿到。

這種習慣,他堅持了一生。

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張。

(1)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做筆記的過程,就是一個加深理解、加強記憶的過程。

有人說:“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簡單的摘錄,也需要動動腦筋,以摘錄最精彩的地方,至於寫體會,那就更要動腦筋了。

因此,有了“要做筆記”的願望,必然會促使你專心閱讀。

再加上與書籍相比,筆記自然要簡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僅利於理解,也利於記憶。

(2)利於積累資料,使知識“外貯”

經過長期閱讀之後,就可以通過筆記積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資料,彌補頭腦記憶的不足。

因爲用頭腦記憶,往往不夠準確和持久,難免忘記、記錯或記混。

如把資料分門別類保管好,則可以長期爲學習及以後所從事的工作服務,只要不丟,就沒有“忘記”的問題,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這些“外貯”的資料又可轉爲“內貯”的記憶,使知識的運用得心應手。

保爾·拉法格在回憶馬克思時說:“他有這麼一種習慣,隔一些時候就要重讀一次他的筆記和書中做上記號的地方,來鞏固他非常強而且精確的記憶。”

不少中學生在閱讀時,輕信自己的記憶力,懶得動筆,以致到需要運用閱讀的收穫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忘記得一乾二淨,感到很後悔。

還有的中學生筆記記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類、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當需要運用時,又因太亂而難以查找,使筆記成了“死材料”。

一般精讀的書,可用筆記本做筆記,而博覽的書,可用活頁紙做筆記,然後定期分類、整理。

如果在中學時代,就學會做讀書筆記,學會積累和整理資料,那麼,天長日久,不僅可以促進課內的學習,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學會一套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這必將給走上工作崗位後的自學帶來極大的好處。

國中語文閱讀題解題技巧 篇二

1、基本要領:整體把握,抓住關鍵語句,在文中找答案

2、步驟:(讀文章共兩遍)

第一遍:通讀全篇,大致瞭解。

先整體粗略閱讀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閱讀時憑感覺劃出自認爲重點的詞語、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審清題意,回讀原文。

看一遍題目,確定回答問題的閱讀範圍,再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段、句,截取關鍵性文字;找出或歸納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細,並回讀檢查]

最後:理清要點,認真答題。

根據答題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煉。

(儘可能利用原文中的關鍵性文字答題)一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的三個步驟詳解:

第一步,通讀全篇,大致瞭解。

第一遍先整體粗略閱讀全文,大致瞭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數。

那麼我們要大致瞭解文章的哪些東西呢?

1、瞭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哪些人?什麼事?什麼景?什麼物?什麼話題?怎麼寫的?爲什麼要這樣寫?你是怎麼看的?

2、瞭解文章的大致結構,主要思路。

瞭解文章敘述的基本要素是什麼(記敘的人物、事情、時間、地點是什麼)?作者的情感變化是怎樣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樣安排的?文章是怎樣過渡的?弄清文章的線索、順序、層次等。

3、瞭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項:用以下幾種方法可以達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關鍵的詞句。

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標題、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句、議論句、反覆出現的詞句、重點關聯詞(如段落開頭的詞:不但……而且……因爲何況但是然而因此)等等,應特別注意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爲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

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隱藏在這些句子裏。

有的散文采用託物言志、象徵等手法,相當隱晦,我們也能從這些詞句中找到蛛絲馬跡。

二、弄清文章的結構。

從結構形式入手比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就是說,把結構層次弄清了,也就比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從這一點來講,弄清結構是記敘文閱讀的基礎。

弄清記敘文的結構,可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1)找出文章的線索。

記敘文的線索形式有:以時空轉移爲線索,以一人、一事、一物爲線索。

閱讀文章要設法找出文章的線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層次結構。

(2)明確文章的順序。

記敘的順序,要求我們掌握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順序方法。

順敘,指記敘的時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

如《皇帝的新裝》。

倒敘,指記敘的時候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

插敘:如《羚羊木雕》

閱讀時,注意倒敘、插敘的起止點,對找出記敘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結構將有所幫助。

(3)理清文章的層次。

理清文章的層次是弄清文章結構的重要一環。

(4)把握文章的詳略。

文章在選擇和使用材料時要有主有次,有詳有略。

第二步,審清題意,回讀原文。

在對文章有了整體把握後,我們再仔細閱讀題幹,找出每一題的出題點,回讀原文,將題乾和文章對應起來,那麼回讀原文的方法和步驟是什麼呢?

1、找準了原文中對應題目的相關區域。

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

2、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

只要找準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準確抓住關鍵詞句,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3、分析綜合,順藤摘瓜。

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關鍵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綜合,歸納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點,認真答題。

1、引用原文。

題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直接找出答案認真的寫上。

2、抓住對應的關鍵詞句。

沒有明確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不能機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

一般來說,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我們應抓住這些重要的詞句,進行有效的提取、剪輯、概括、重組、歸納。

3、組織好語言作答。

先根據分值理清好答幾個要點,再作答。

答題時要緊扣題意,儘量包含文中對應的關鍵詞句,選用恰當的句式,選取適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問就如何答,按照題幹要求將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進行排列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

但還有一些題目無法用簡單的重組文章語言的方法來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起來進行表述。

4、還有一些題目是以選擇題形式出現,所以我們要了解這類題錯誤選項設置的規律(如斷章取義、偷換概念、範圍不清、無中生有、強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選項和原文中的相關語句進行一對一的比較,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選擇即可。

現代文閱讀題答題模式

一、概括題:

(一)、概括文章內容題:按敘述的基本要素(行爲、經歷)或小說情節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變化,篩選材料,組合回答。

示例:

◆請以朱丹的言行爲發展線索,概括敘述小說的主要情節。

(不超過80個字)(5分)

◆請概括敘述“我的奇特經歷”。

(不超過60個字)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據中心句進行概述總括。

一篇文章內容的具體化,通常表現爲圍繞某個中心展開敘述、議論或說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體的要旨。

2、通過提煉要點,關鍵詞句進行概述總括。

有的文章中,很難找到提示具體內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關的要點提煉出來。

3、通過辨認相關性進行概述總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體內容,都是由局部構成的一個整體,從局部之間的關係入手,即辨認語句之間或語段之間的相關性,是進行概述總括的重要途徑。

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個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爲“盼春”,⑧⑨⑩自然段爲“送春”,③至⑦自然段爲“繪春”。

爲什麼說③至⑦自然段爲“繪春”呢?③自然段寫春草,④自然段寫春花,⑤自然段寫春風,⑥自然段寫春雨,⑦自然段爲寫迎春。

將其統而攝之,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從各個側面描寫着春天,所以我們可以將③至⑦自然段內容概括爲“繪春”。

4、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

牽頭,就是抓住具體內容的起始;接尾,就是連接具體內容的終結。

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其內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請看魏巍《我的教師》第10段。

對這段文字的內容概述總括,我們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話和最後一句話連接起來,其內容要旨就概括出來了。

它的內容要旨是:慈愛、偉大、公正的蔡老師在那時佔據了“我”的心靈。

5、若問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無中心句)歸納段意: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幹什麼”。

(或“什麼——怎麼樣”)

(二)歸納中心意思題1、歸納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題目。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題目總能或顯或隱地傳達出文章的主題。

《白楊禮讚》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訴讀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例如《一面》

⑶抓住文章的開頭、結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點題句,關鍵句,一般都是抒情、議論句。

例如《誰是最可愛的人》、《驛路梨花》

⑷通過結構分析歸納中心意思。

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然後指出作者藉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態度。

例如《荔枝蜜》

⑸從時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時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

例如《風箏》

2、概括記敘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敘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蹟、經過、事件、景物),表現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三)問文章結構題

1、問文章、段落的結構形式:

注意總分式(A總分、B分總、C總分總);層進式;並列式;對比式。

2、問文章線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

3、問文章的順序。

(1)記敘的順序,要求我們掌握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順序方法。

順敘,指記敘的時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

如《皇帝的新裝》。

倒敘,指記敘的時候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

倒敘方法先把事情的結局說了出來,便吸引讀者急於瞭解起因和過程,對照就比較顯著,給人的印象也較深刻。

如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一文,採用的是倒敘方法,先把結果寫出,再弓!出對母親的回憶,人題非常自然,而且吸引人。

倒敘方法,適用於那些動人的、有特點的結局,必須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順乎讀和寫的思路。

插敘:如《羚羊木雕》

閱讀時,注意倒敘、插敘的起止點,對找出記敘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結構將有所幫助。

(2)說明文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現象——本質、原因——結果、整體——部分、概括——具體、特點——用途、主——次、總——分)

4問文章的層次。

分析結構層次,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以寫事爲主的文章:

1、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

2、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3、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爲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3、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徵的不同條件分析;4.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爲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2、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緻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5問文章的詳略。

記敘文在選擇和使用材料時要有主有次,有詳有略。

詳寫略寫是指文章材料的處理。

我們寫文章,在題目確定之後,就要圍繞題目確定的中心思想去選擇作文材料,然後把這些材料進行詳略處理,使之各得其所,各盡其材。

文章寫得好不好,很大程度決定於材料處理安排得好不好。

材料處理得當,是指在結構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輕,篇幅上有詳有略。

詳細寫,充分運用的材料,必須與文章中心思想緊密關聯,可以明確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這些材料寫得詳盡、具體、生動,就能加深讀者對文章的印象,併爲之折服。

閱讀記敘文必須弄清文章詳寫什麼,略寫什麼,並從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文章的重點和中心。

二、理解、品味詞句題

1、注音、解釋題:“積累運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詞的注音、解釋,成語和名言警句的背記運用,此類題目要求平時要多積累字詞和點滴知識,對於確實未見過的陌生詞語可結合語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者調換另一詞題型解題模式:

A、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情況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時)。

B、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並結合句子分析爲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限制了+句子具體表達效果,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

C、不用或調換後,語境有何變化(不用,不能體現語言的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用了,體現語言的準確、生動、形象或嚴密。)

4、品味詞語:

A、分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若沒有,則不寫這一點。

B、表面意義(表面上的意思)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特點)

C、深層含義(聯繫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麼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揚了/讚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

的印象、啓示,道理等。

5、問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的位置能否調換:

A、能否

B、詞語:分別解釋兩個詞,句子:簡單概括這兩段或兩部分的內容

C、詞語:爲何這樣安排先後順序(強調其中一個或與前文順序一致或符合搭配習慣,內在的順序)

句子:指出這兩句有什麼關係,所以不能調換(若是說明文則看是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若是其他文體則看是並列式或層進式或總分式)

三、理解、品味句段題1、理解語句、語段的作用:

(要從三方面考慮)

一從結構上,常起A承上啓下,過渡、B總領全文,開啓下文或C總結上文的作用;

二從寫作手法上,常有A開篇點題,B爲後文設伏筆、C作鋪墊、D深化中心、E點明主旨(畫龍點睛)F、襯托G、渲染H呼應、照應I對比J象徵K先抑後揚,L預示性作用等特點。

三從內容上(語面的象徵義、喻指義,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點明全文思想意義)

2、談寫作手法和作用

①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描寫作用:交代時代背景、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和景物、場景)作用:交代時間背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動情節的發展、深化主題

②人物描寫:(語言動作外貌神態心理)表現了人物某種思想感情或某種性格特徵

③對比、反問、排比等的作用突出或強調該對象的××特徵,排比:增強了氣勢。

④比喻、擬人、誇張等的作用A比喻、擬人的相比兩物的相似點;B生動形象地表現(描寫)該對象的××特徵

⑤象徵的作用象徵該事物某種精神(品質、思想)

示例:

◆以下是有關對主人公朱丹的描寫,根據文意,分別指出其表達作用。(4分)

①一身黑色雲錦衣衫彷彿把他也緊束成一棵梅樹。

(暗示朱丹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的深切悼念)

②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他的木笛。

(小心謹慎表現出朱丹對民族音樂的摯愛)

3問記敘文的表達方式和作用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爲主。兼用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①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

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於人、事、物,在敘述描寫的字裏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的感情。

②記敘文中恰當的穿插議論往往使文章錦上添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

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啓下的妙用。

四、問文章寫作特色:可從文章選材、結構佈局、語言、立意等角度考慮,要結合該文寫作的手法。

1、選材:材料典型、真實,詳略得當,表現、突出了中心

2、結構佈局:佈局合理、巧妙、結構嚴謹,

3語言:樸實或生動、形象、準確;或豪放或婉約;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暢,修辭的運用等。

4立意:思想深刻、新穎,以小見大、富有哲理等。

五、評價、鑑賞人物、文章主旨(談談自己對人物、主題的認識)

◆通觀全文,篩選重要信息,從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蘊涵的精神或品質。

答案可以這樣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現該人物××的精神(品質性格思想個性)。

◆一般地說,答案由三部分組成,A前半部分簡要概括文章內容,可以這樣表述:①文章通過……的敘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寫起,運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內容中蘊含着的思想意義,可以這樣表述:表現了揭示了批判了讚美了勸誡……(某種思想道理)。

有時題目就可成爲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須的內容。

C、陳述同意哪種觀點,並闡明理由。

在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聯繫具體材料展開回答。

(03年《橡數之謎》)

六、問在文中某一具體情境下你的感受、體驗、做法。

A指出這一具體情境下蘊含着的思想意義,道理;

B結合文中具體的事例談你的感受、體驗、做法,並說明理由。

C總結你的觀點

七、問閱讀後的體會、體驗、啓示、見解:要注意觀點正確、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總分總的順序答題:A你從文中得到的收穫、體會,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回答。

國中語文閱讀題解題技巧 篇三

一、閱讀理解題的答題技巧

所有的理解能力題,都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答:

一是事實,即文章中的內容、事例、人物的動作、事物的形狀等等。

二是情感。

即什麼樣的事實表現了人物或者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常見的題型有:XXX描寫或者XXX敘述,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心情?需要在答題時兼顧兩個方面,答題中要包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傾向。

1、談看法的題。

比如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受到的啓發或你的看法。

例1:讀完這篇文章,請聯繫現實生活,談談你的感受或者結合本文對“XX”的描寫,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人生的理解聯繫生活談談對主題理解,所有的聯繫生活其實是聯繫三點,第一點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第二點是一句話敘述在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你是怎樣做的;第三個是再談這篇文章的中心。

2、理解某句話(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的題。

這類題,答案要有三個:

一是本義,本來的意思,這雖然不是答案的重點,但必須在答題時進行適當的解釋。

二是它的引申義,在這裏也叫上下文意,它以對某句話或某個詞的本義爲基礎,根據上下文義來判斷的具體所指側重於哪個方面。

第三個象徵義,通常會是在寫景或寫物時體現,表面上是在寫景或寫物,其實所要表現的,是與之意韻或內涵相近的思想情感。

在組織答案時,要把這三個方面都點出來。

二、閱讀賞析題的答題技巧關於賞析題

一般會考查賞析表達特色,表達特色就是我們講的議論,說明,敘述,抒情和描寫,然後我們從文章中選擇一處與之相對應的語句,結合所學的表達方式中的作用,進行賞析即可,通常,對以上五方面的賞析優先度進行排序的話,分別爲描寫、敘述、抒情、議論和說明,以敘述爲例,則是站在敘述的人稱或順序這兩個角度中的某一點來進行賞析的。

賞析的重點一般都在描寫上。

比如景物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的作用。

描寫的作用一般是爲了使文章更生動形象。

但在答題時,動作描寫,需要點出是哪些動作,表現了人物怎樣的特點。

景物描寫需要點出從哪些方面對景物進行了細緻的描繪,表現了景物的哪些突出特點。

人物的外貌描寫,其作用是表現人物的生活或身體狀況。

三、關於文章題目的分析題

凡是問文章題目有什麼樣的好處及作用的,一概按文章開頭和結尾的標準進行評價,文章開頭的作用有,吸引讀者和引出下文,結尾的作用有含蓄和點明中心。

關於文章兩處內容或前後說法是否矛盾的題。

這裏面需要用“虛實法”來答題,文章中往往前面先說的是“實”即事實或人物行爲方面,後面往往說的是“虛”即人物的思想情感

四、判定文章材料(內容)關係及所起作用

判定文章的材料搭配只要是涉及到文章內容的,涉及到文章具體情節和內容和事實的一概定爲是文章材料之間的關係。

材料的關係總共有四種,分別爲鋪墊、照應、對比和襯托。

這四種關係的作用需要分別記清楚。

五、說明文的考題

一是說明文的順序;二是說明文的結構;三是說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結構有:總分、遞進、並列。

六、議論文的答題技巧

議論文的考查重點一般是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

答題格式爲:使用××論證的方法+論證了××觀點+效果。

比如: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列舉……(概括事例)證明了……(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分析議論文段的作用作爲議論文段的作用,必須結合文體特徵具體回答。

如開頭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論點(論題)。

開頭通過寫……的事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開頭通過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聞趣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也起到吸引讀者下讀的作用,增強了論述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