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譯文及註釋(精品多篇)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譯文及註釋(精品多篇)

譯文 篇一

大風好似捲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莊,四面山上被風雨吹打的聲音,像海上的浪濤翻卷。

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願出門。

窮居孤村,躺臥不起,不爲自己的處境而感到哀傷,心中還想着替國家戍守邊疆。

夜深了,我躺在牀上聽到那風雨聲,就夢見自己騎着披着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

註釋 篇二

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

蠻氈:中國西南和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出產的毛氈,宋時已有生產。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蠻氈出西南諸番,以大理者爲最,蠻人晝披夜臥,無貴賤,人有一番。”

狸奴:指生活中被人們馴化而來的貓的暱稱。

僵臥:躺臥不起。這裏形容自己窮居孤村,無所作爲。僵,僵硬。

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

不自哀:不爲自己哀傷。

思:想着,想到。

戍(shù)輪臺:在新疆一帶防守,這裏指戍守邊疆。戍,守衛。輪臺:在今新疆境內,是古代邊防重地。此代指邊關。

夜闌(lán):夜殘;夜將盡時。

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詩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

鐵馬:披着鐵甲的戰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區的河流。

創作背景 篇三

此詩作於公元1192年(南宋光宗紹熙三年)十一月四日。陸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罷官後,閒居家鄉山陰農村。當時詩人已經68歲,雖然年 邁,但收復國土的強烈願望,在現實中已不可能實現,於是,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裏,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願望。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的原文及賞析 篇四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註釋

1、芙蓉樓: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辛漸: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連江:潤州在長江邊。這句是說,夜裏長江上下了寒雨。吳:春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爲吳。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爲楚山。

4、洛陽:今河南洛陽,是辛漸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純潔。玉壺:冰在玉壺之中,進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古詩賞析

這首詩不像一般的送別詩那樣,努力抒發對友人的深深眷戀之情,而是着重講述自己的純潔感情和高尚志向。當時,詩人的朋友辛漸即將取道揚州,北上洛陽。正在江寧(今江蘇南京)任職的詩人,親自送到了潤州,在西北城樓(即芙蓉樓)爲他餞行,並寫下這首詩。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這種景象襯托出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但詩的重點卻在後兩句。

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陽,那裏也有詩人衆多的親人和朋友。詩人深深思念洛陽的親友,並想象他們也同樣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囑託辛漸,當親友們問起來,就說我的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詩中用一個巧妙的互相映襯的比喻,來形容一種純潔完美的品格,顯示出很高的語言技巧,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註釋 篇五

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

蠻氈:中國西南和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出產的毛氈,宋時已有生產。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蠻氈出西南諸番,以大理者爲最,蠻人晝披夜臥,無貴賤,人有一番。”

狸奴:指生活中被人們馴化而來的貓的暱稱。

僵臥:躺臥不起。這裏形容自己窮居孤村,無所作爲。僵,僵硬。

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

不自哀:不爲自己哀傷。

思:想着,想到。

戍(shù)輪臺:在新疆一帶防守,這裏指戍守邊疆。戍,守衛。輪臺:在今新疆境內,是古代邊防重地。此代指邊關。

夜闌(lán):夜深。

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詩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

鐵馬:披着鐵甲的戰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區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