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小寒節氣是什麼意思【精品多篇】

小寒節氣是什麼意思【精品多篇】

小寒是什麼意思 篇一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是干支歷子月的結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時間是在公曆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對於中國而言,這時正值“三九”前後,小寒標誌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冬季第五個節氣,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時太陽黃經爲285度。小寒時節的到來,意味着我國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俗話說,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第23個節氣,在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度。進入小寒之後,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

小寒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令,寒是寒冷,小是寒冷的程度。從字面上看,小寒還沒有達到最冷的程度,大寒應該是最冷,但在我國大部地區,小寒卻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就是說,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

由於小寒還處於“二九”的最後幾天裏,小寒過幾天后,才進入“三九”,並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爲小寒。

還有人說,此時,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爲小寒。

小寒十五天又分爲三候,古時專門有物候諺語:“一候雁北向,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鳴”。諺語以禽類的棲息變化,來對應小寒節氣的氣象變化。“一候雁北向”,古人認爲候鳥中的雁,習性是順陽氣而遷移的,此時陽氣已動,因此,雁就開始自南而北,飛回故鄉;“二候鵲始巢”,鵲就是喜鵲,鵲喜,‘口性,二候時,喜鵲感到陽氣異動,便開始搭窩築巢,準備孕育第二代;“三候錐始雄”,雄是鳴叫的意思,到此時,野雞也感到了陽氣的滋長。因而發出長長鳴叫。

小寒時節,我國東北北部地區的平均氣溫在零下30℃左右,甚至會低至零下50℃以下,午後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零下20℃,純粹就是一個冰雕玉琢的世界。而在華南北部最低氣溫一般都在零下5℃以上,華南南部0℃以下的低溫更是少見。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北緯45度以北的地區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零下20℃左右。北緯40度周圍的河套以西地區平均氣溫在零下10℃上下,都處在嚴寒時節。到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0C左右,此線以南已經沒有季節性的凍土,冬作物也沒有明顯的越冬期。此時的江南地區平均氣溫大都在5℃左右,雖然田野裏仍是一派生機,但偶爾遭遇冷空氣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小寒大寒是什麼時候 篇二

小寒

小寒是干支歷子月的結束與丑月的起始,此時太陽黃經爲285°;於每年公曆1月5—7日交節,此時冷氣積久而寒,是天氣寒涼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

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太陽黃經爲300°;於每年公曆1月20-21日交節,大寒同小寒一樣,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

小寒吃什麼傳統食物 篇三

小寒吃什麼1、吃菜飯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着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南京人在小寒季節裏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着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鬥)等。如果遇到下雪,則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小寒吃什麼2、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爲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裏面吃。

廣東人很講究食療。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乾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

小寒吃什麼3、臘八粥

臘八一般都在小寒到大寒之間,到了小寒,就意味着快要過年了。臘八這天,南北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習俗起源於佛寺。有一次,釋加牟尼修行中飢餓難熬昏倒在地,得到好心的牧羊女施予他加了野果的糯米粥,才得以活命,這一天是十二月初八日,佛家便在這一天熬粥供佛,這一天熬的粥叫做臘八粥,“臘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小寒吃什麼4、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舊時天津地區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它是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6釐米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那時候條件有限,所以人們會想出一些方法來彌補冬日蔬菜。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菜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要爲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小寒吃什麼5、溫補雞湯

老南京還有逢“九”吃一隻雞、每天一個雞蛋的進補習慣,所以小寒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雞湯和雞蛋。雞肉的藥用價值很大,民間有“濟世良藥”的美稱。中醫認爲雞肉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的功效。

但用雞肉進補時需注意雌雄兩性作用有別:雄性雞肉,其性屬陽,溫補作用較強,比較適合陽虛氣弱患者食用;雌性雞肉屬陰,比較適合產婦、年老體弱及久病體虛者食用。

小寒吃什麼6、羊肉

隨着嚴寒的到來,保暖驅寒是必不可少的,在飲食上,除了保證能量的充足攝入外,建議適量吃些羊肉、羊肝。《本草綱目》中對羊肉作用的描述:“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

從現代營養學來看,羊肉屬於畜肉類,富含蛋白質、脂類、維生素A、B族維生素及鐵、鋅等礦物質。羊肉中蛋白質的含量比豬肉高,脂肪含量卻低於豬肉,它的蛋白質含量在20%左右,其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較接近,營養價值較高。羊肝中除了富含蛋白質和脂類外,維生素A、B族維生素含量和鐵的含量也很高,每100克羊肝中維生素A含量可達2萬微克以上,羊肉中的鐵主要以血紅素形式存在,有較高的生物利用率,因此經常吃羊肝,不僅可以預防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增強免疫力,還有助於預防缺鐵貧血的發生。但也要注意,一次不要吃大量的羊肝,否則,就會引起維生素A攝入過量,對健康不利。

小寒作文 篇四

小寒,冬季中最美的時節。

這時的世界冰凌未盡、陽氣已動,有着一番別樣的風味。

你看,森林展現着他在這個時節的獨有風姿。朵朵的菊花已然凋零,可臘梅依然於寒風霜雪中博鬥;金黃的銀杏已然默默褪去了外衣,可青松依然挺直腰板,拼盡全力爲冬日點綴星星點點的綠意……金色的陽光照進白雪、綠鬆、紅梅中,折射出斑斕的色彩,繪下一幅唯美的畫卷。

你聽,動物訴說着屬於這個時節的獨有故事。蛇兒們、刺蝟們已美美地酣睡,等待驚蟄的雷鍾奏響春天的起牀鈴;呆萌可愛的松鼠們時不時探出小腦袋,機靈地瞅瞅外面的冰雪世界;小貓兒、小兔兒伸着懶腰,慵懶地躺在人家裏享受着舒適的暖氣;雁北鄉、鵲始巢、雉鳴叫……所有的動物都在用自己的節奏,在漫長冬日裏積蓄着力量。

你猜,小寒裏的孩子們都在幹什麼?聽一聽,“江雨濛濛作小寒,雪飄五老發毛斑……”孩子們正在用琅琅書聲打開新的一天;看一看,天寒地凍擋不住孩子們汲取知識的熱情;摸一摸,操場上的霜冰也擋不住孩子們遊戲帶來的溫暖和快樂,流下開心的淚花;聞一聞,食堂裏,孩子們手裏一碗碗熱騰騰的臘八粥,正散發着傳統的滋味;走一走,放學的小朋友正排着整齊的隊伍,揹着“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慢慢地消失於老師們的眼簾……

冬季是一片廣袤的星海,小寒是星海里那顆最閃亮的星!

小寒是什麼意思 篇五

爲什麼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這是因爲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就是說,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

由於小寒還處於“二九”的最後幾天裏,小寒過幾天后,才進入“三九”,並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爲小寒。

還有人說,此時,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爲小寒。

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每一節氣都有三候之說,氣象學上,5天爲一候,小寒的物候反映分別是:“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

小寒節氣冷空氣降溫過程頻繁,但達到寒潮標準的並不多。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但這只是一般規律,少數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1975年冬,氣溫最低的節氣竟是大雪。

在北方,如北京,小寒的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我國東北北部地區,這時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毛午後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真是一個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45度以北的地區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以下,都是一派嚴冬的景象。

我國隆冬最冷的地區是黑龍江北部,最低氣溫在零下40℃左右,天寒地凍,滴水成冰。

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左右,南方地區冬暖顯著,華南南部0℃以下的低溫不多見。

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是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隆冬最暖的地方,I月平均氣溫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現0℃以下的低溫。加之逆溫效應十分顯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能夠良好生長,:

這時的江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雖然田野裏仍是充滿生機,但亦時有冷空氣南下,造成一定危害吃;華南冬季最低氣溫不低,有利於生產,也適宜發展多種經營。“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柑橘,生長一般要求最低氣溫不低於零下5℃、年溫高於15 5℃,華南內絕大多數地區都能滿足,副熱帶植物也幾乎應有盡有。

小寒時節,除南方地區要注意給小麥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海南和華南大部分地區則主要是做好防寒防凍、積肥造肥和興修水利等工作。

小寒節氣吃菜飯的由來意義 篇六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着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菜飯 ,有的地方叫“鹹飯”,有的地方叫“鹹碎飯”。有的地方,又因爲使用海鮮叫“海鮮飯”。這種烹飪方式,都是取決於勞動人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勤儉節約的風俗下產生的。

吃菜飯 篇七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爲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裏面吃。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都暖乎乎。因爲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上來說,糯米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小寒氣候 篇八

1、全國溫度大幅下降

當太陽黃經達285度時,小寒節氣開始。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中國隆冬最冷的地區是黑龍江北部,最低氣溫在可達零下40℃左右,天寒地凍,滴水成冰。

小寒時北京的平均氣溫一般在一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東北北部地區,這時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下,午後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區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區平均氣溫在—10℃上下。到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左右,此線以南已經沒有季節性的凍土,冬作物也沒有明顯的越冬期。這時的江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雖然田野裏仍是充滿生機,但亦時有冷空氣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2、南方常有冰凍

中國南方地區冬暖顯着,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凍,最低氣溫在零下10℃左右。而華南北部最低氣溫卻很少低於零下5℃,華南南部0℃以下的低溫更不多見。

華南冬季最低氣溫不低,有利於生產,也適宜發展多種經營。“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柑桔,生長一般要求最低氣溫不低於零下5℃、年溫高於15℃,華南內絕大多數地區都能滿足,副熱帶植物也幾乎應有盡有。只所以如此,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應當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是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氣溫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現0℃以下的低溫。加之逆溫效應十分顯着,所以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能夠良好生長。

小寒節氣是什麼意思 篇九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但這只是一般規律,少數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

古時候對小寒非常重視,例如到了小寒時節,北方人就會吃煮菜,主要是一些偏暖性的食物。但是隨着時代的變遷,現在已經慢慢淡化了,不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注意適當的養生保暖。

而到了小寒的時候,也將接近一年的尾聲了,這個時候的年味也變的濃很多了。大家已經差不多在準備過年要用的東西了,大街小巷也能夠聽到喜氣洋洋的新年歌,而小商小販也開始賣起了各種各樣的年貨了。

古人在意小寒,還因爲這個節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小寒到了,寒冬臘月也就來了,此時古人特別注意保暖和保健。小寒後冬天的棉衣全都會上身,牲畜也要加料,“人到小寒衣滿身,牛到大寒草滿欄。”

而小寒與大寒之間,也有氣候上的對應關係,諺稱“小寒不寒寒大寒”。類似說法還有:“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小寒凍土,大寒凍河”。這些諺語,意在提醒人們注意早做準備,防凍防災,可見小寒在農事上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小寒時節的寒冷並未阻礙一些耐寒植物的生長,二十叫番花信風中的前三信開放了,“一信梅花開”,梅花因其在臘月開放。所以又稱臘梅。

伴隨着漫天飛舞的雪花,在橫斜的枝枝椏上,梅花頂着寒風綻放了,還不時地散發着香氣,這種不畏嚴寒的高貴品格引得世人大加讚頌“梅花香自苦寒來”。

天氣寒冷滴水成冰的季節,是人們賞冬景的大好時機。北國冰城哈爾濱的冰雕巧奪天工,松花江上的霧凇堪稱一絕,林海雪原呼號的朔風及不畏嚴寒的野生動物,把個寒冷的冬季給攪動得有了聲色。

人們耐不住長夜的寒冷寂寞,紛紛開始了豐富多彩的廣外運動,參加體育鍛煉。“冬練三九”是說冬季適合人體熱量的散發,是提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強體質的好時機。

古人爲什麼重視小寒節氣 篇十

在冬季六個節氣中,古人似乎更在意小寒節氣,有“小寒勝大寒”、“小寒大冷人馬安”等說法。古人認爲,如果小寒物候反常即非好兆。先秦古籍《逸周書·時訓解》稱:“雁不北向,民不懷主;鵲不始巢,國不寧;雉不始雊,國大水。”

小寒與大寒一樣,在節氣到來當天,喜陰不喜晴,要冷不要暖。農諺有“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乾裂”、“小寒大寒不冷,小暑大暑不熱”。這兩句諺語,在闡明“小寒”、“大寒”與“小暑”、“大暑”的對應關係後,也點出了冬夏兩者之間在氣候上的聯繫,即冬天雨雪少,明年夏天雨水少,往往有旱災,即所謂“小寒無雨,小暑必旱”;如果冬天不冷,那明年夏天就不會太熱,害蟲多,農作物成熟度低,往往歉收。相反,第二年年景會不錯,“小寒節日霧,來年五穀富”。

這些諺語都是古人對氣候長期預測“歲卜”得來的經驗之談。類似的還有“季卜”,如“小寒寒,驚蟄暖”、“小寒暖,立春雪”、“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濛濛雨,雨水驚蟄凍死秧”、“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等。

而小寒與大寒之間,也有氣候上的對應關係,諺稱“小寒不寒寒大寒”。類似說法還有:“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小寒凍土,大寒凍河”。這些諺語,意在提醒人們注意早做準備,防凍防災,可見小寒在農事上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古人在意小寒,還因爲這個節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小寒到了,寒冬臘月也就來了,此時古人特別注意保暖和保健。小寒後冬天的棉衣全都會上身,牲畜也要加料,“人到小寒衣滿身,牛到大寒草滿欄。”

小寒節氣還要講究養生與食補。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冬卷”中稱:“季冬之月,天地閉塞,陽潛陰施,萬物伏藏,去凍就溫,勿泄皮膚大汗,以助胃氣。”又稱:“勿甚溫暖,勿犯大雪。”

小寒天氣最冷,與小暑時講究“伏”一樣,古人一般不會選擇外出。對應的字是“焐”,如“焐在家裏”、“焐被窩”,講究一個“藏”字,具體的外在現象就是“冬閒”。同時,也不會選擇做易出汗的劇烈運動。

對於在外打拼的遊子,小寒則是“思歸節”。小寒首候“雁北鄉”,試想大雁都知道迴歸了,作爲人子是不是更應該“回家看看”呢?所以,在外打拼的古人一般到了小寒就要收拾行囊準備動身返鄉,即俗話說的“小寒大寒,殺豬過年”。因爲小寒一到,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