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建設研究報告多篇

建設研究報告多篇

【第1篇】大學生社區文化建設研究報告

上世紀90年代以前,學生一直將宿舍作爲簡單的休息場所。由於高等教育理念的變化與高校後勤的社會化改革,學生社區隨着校園建設的發展而不斷興起。高校學生社區文化應運而生,它指以大學生生活園區爲單位、以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爲紐帶、以大學生爲主體所形成的綜合羣體意識,包括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爲規範、興趣愛好、審美情趣、知識結構等多種內容。

良好的學生社區文化,有助於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勤奮、合作、誠信等優良品質,增強他們的環境適應能力,進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因此,以學生公寓爲基礎、以學生社區爲重點,建設良好的學生社區文化,已成爲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注重閱覽室建設,打造書香文化

和諧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融洽,是一種美好的價值觀。高校社區中的閱覽室作爲一個公共服務機構、文化傳播機構,在社區文化建設中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構建和諧型閱覽室,爲社區、學校提供良好的育人環境。

(1)物質層面的和諧

首先,閱覽室內部設施配置要體現人性化的和諧。這就要在一方面利用科技水平的進步不斷更新閱覽室內部桌椅、書刊架、空調系統、消防監控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等設施,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室內一些看似瑣碎的事情,例如花卉盆景、文人字畫的適當點綴。它們能調節讀者和工作人員的情緒,又能起到進化空氣的作用。

其次,信息資源的建設要體現適用性的和諧。閱覽室是供學生閱讀書刊資料的地方,它將最新的文獻信息傳遞給讀者,以滿足廣大同學的需要。在知識經濟時代,文獻資源一直呈加速增長的趨勢,一方面要注意提高採購質量和館藏質量,另一方面有條件的高校要加強電子信息資源的配置,購置一些信息需求量較大的電子型、網絡型出版物。

(2)人員層面的和諧

首先,要提高服務質量,提倡以人爲本的服務理念,創造人文和諧環境。閱覽室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接待許多學生,如何爲大家提供良好的服務,管理工作是關鍵。作爲管理人員,在具體工作過程中要做到細緻、熱情地爲讀者解答各種問題,要耐心聽取學生意見,解釋圖書館各項規章制度,以取得讀者的支持和理解。要勤學苦練業務本領,爲讀者提供高質高效的服務。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化解工作中出現的一些不必要的衝突,讓讀者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第二,變革管理體制,實施和諧管理。目前閱覽室在管理上主要存在的問題還是缺乏科學的管理機制和有效的監督機制,缺乏人性化的關懷。因此閱覽室在改革管理體制時應注重“人”的存在,充分地尊重人、愛護人、關心人、引導人,使人們形成自覺的行爲習慣,在此基礎上確定完善閱覽室羣體意識和行爲規範,逐步形成完善的管理條例、規章制度,以此來協調和控制管理人員,通過管理人員和讀者的自覺行動,實現閱覽室管理的最高目標。

二、開展多類型活動,突出特色文化

學生社區各種類型的活動是大學階段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其他層面文化活動的有效補充。一方面,社區活動能夠豐富校園生活,爲校風的形成提供良好的陣地;另一方面,社區活動也是大學生提高素質,增強能力的重要載體和途徑,有利於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同濟大學爲例,大致可以將這些特色活動分爲五大類型,即文體類、座談類、節慶類、公益類以及知識類。

文體類活動由於其廣泛的參與性、比賽的趣味性和激烈性,對增強學生體質,促進不同宿舍樓、不同學院、不同專業學生之間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有利於營造積極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

座談類活動從學生學習、就業實際出發,具備針對性和實用性,很受學生的歡迎,能夠及時地解決他們在學校遇到的實際問題,有利於形成互助互幫的社區文化氛圍。

節慶類活動圍繞一些傳統節日展開,有效組織起社區的同學一起慶祝,彼此祝福,既彌補了節日期間有些同學不能回家與父母團聚的遺憾,同時對提高學生自身修養和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起到積極作用,有利於形成溫暖和睦的社區文化氛圍。

公益類活動通過捐贈衣物、心理諮詢、優質服務、資源回收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關愛他人的社會責任感,有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也是社區思政教育的一種有效實行。

知識類活動能夠充分發揮大學生充滿朝氣、多才多藝的特點,陶冶情操、增進友誼,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第二課堂,對於他們的興趣培養、人格塑造、全面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於形成生機盎然的社區文化氛圍。

學生社區文化活動要向高品位、高層次和高質量看齊,制定中長期文化活動計劃,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等特點,組織大學生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增強學生社區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實效性,創造一個輕鬆融洽的生活氛圍,增進人際溝通,塑造一個和諧、溫馨的社區生活氛圍。

三、加強健身房管理,彰顯體育文化

健身房是高校體育和社區學生生活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的後期,是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自我意識強烈,崇尚一切美好的事物並緊跟社會潮流,有着強烈的追求美的願望,特別是健康的形體美和姿態。據有關學者的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參加健美運動的主要動機是增強體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其次是改善形體,適合現代青年追求美、較關注自身體形是否勻稱協調發展的心理。接下來筆者將從大學生體育心理、健身房設施、健身師資三方面來分析如何進行高校健身房的經營和管理。

首先,要充分了解廣大學生參加大學體育活動的心理,才能在此基礎上採取更有適應性和人性化的管理。大學生們處於身心發展還不成熟的時期,在心理與行爲方面有如下特徵:一方面看待社會現象和問題不保守,特別對不被傳統觀念所認同的一些行爲和現象持較爲寬容的態度。另一方面他們對社會的認知帶有批判性,在體育場館管理活動中,表現爲:對違反管理制度的某些行爲,大多數同學持認可態度。進入大學日常生活和學習都要求自理,隨着生理上的日漸成熟,大學生自我意識迅速提高,獨立傾向和逆反心理很強烈,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理解來分析解決問題,而不喜歡接受別人的指教和嚴格管束,一旦別人冒犯了他們的獨立性,便表現出強烈的逆反心理,哪怕別人所說的是對的也不願接受。因此,在管理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採取相應的方式。

第二,應加強健身房場館和配套設施的建設與管理。目前高校中大部分爲小型健身房,少部分爲中型健身房,而且有些普遍存在規劃不夠科學,配套設施不完善,有些甚至出現有限體育場館資源的浪費等問題。高校主管領導必須解放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健身運動在推進素質教育進程中的意義和作用,加大對健身場館、設備的資金投入,使高校健身房上規模、上檔次。有條件的學校可積極引進中國健美協會會員俱樂部成功的經營和管理模式,打破單純面向學生的“福利型”局面,走市場化道路,“以場養場,以館養館”,使高校健身房場地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第三,健身教師在高校健身運動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健身師資包括器械健身教師和健美操教師。據調查,大部分高校健身教師缺乏,某些現任教師缺少全面的專業知識,不注重自身形體的塑造,從而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應加強健身師資的培訓工作,提高教師健身專業的業務素質,吸引和引導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健身中來,使廣大學子在健身中受益。

四、發揮參與性作用,倡導民主文化

在社區文化建設中,還有必要充分發揮廣大學生的作用,讓大學生們參與到具體的社區管理中來。學生參與管理,是管理工作走羣衆路線的基本要求。

(1)學生參與,是育人原則的具體體現。

學生參與是培養學生在管理中學習,在管理中成長的需要。許多事實表明:大學生畢業走向社會,其中的佼佼者,大多數是在學校擔任過一定的社會工作,受到過一定鍛鍊的。學生普遍反映,在學校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對自己的領導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交際能力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鍛鍊和培養機會。所以社區文化建設要更多地吸納學生參加,這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2)學生參與,是搞好管理工作的需要。

學生是學校和社區的主人,可以通過學生的參與,把學生的意見、建議、需求直接帶人決策層,將管理層的意志直接帶給學生,與他們溝通,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

(3)學生參與,是讓學生施展才能的需要。

大學生們思想活躍、主見增強,能獨立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內在因素已經具備,提高自身價值的意識增強。希望能參與學校管理,參加不同形式的社會實踐,以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吸納學生參與社區文化建設,既是育人和管理的需要,也是學生的願望和需求,會產生“多贏”的效果。

高校學生社區是校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各方面的成長、發展有着最直接的、長期的影響。而社區文化的建設與廣大學生息息相關,直接影響着他們學習的環境、生活的方式乃至性格的塑造。因此,要十分重視社區文化的建設,使其充分發揮作爲培養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激勵、自我約束無形之手的重要作用,使得我們的學生社區成爲充滿文化氣息、培養學生精英的重要陣地。

【第2篇】關於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調查研究報告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與公辦學校關係沒完全理順、將學校視爲教育行政部門的一個機構,從對校長、教師的選聘到考覈進行較多的行政干預,校長一言堂、內部管理同質化、民主監督機制失靈和社區與家長沒有真正參與學校管理等。不僅降低了教師隊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而且也制約了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迫切需要通過排除他律性因素干擾即去行政化來理順外部制度環境,通過加強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以及通過促進學校管理民主化進程來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對此,我們採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就如何落實學校依法辦學自主權、落實自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辦學、促進社會參與學校教育機制的建立等問題進行問卷和訪談,並就促進中國小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等提出對策建議。

一、基本情況

公共教育管理領域內的政府和學校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爲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之間的關係。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之間一般有三種管理水平:一是法制管理水平,二是制度管理水平,三是兩者在教育管理運行機制上的自覺的意識管理水平。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行政和學校管理之間關係的根本特徵不是制度性的,而是以行政性(上下級的)、管理型(管與被管)、習慣性(隨意地、人際的)爲根本特徵。”這一教育行政管理特徵儘管具有的精確、快速、效率、成本低等優點,成爲實現政府職能專門化的普遍做法。但這種管理模式暴露的問題也愈來愈突出,集中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刻育行政機關成了“大校長”。公辦學學校類似於國家教育行政機關的附屬機構、分支機構,學校的主體地位不明,在人、財、物、課程及其它教學業務方面政府對學校統得過死,校本管理遠未形成,依法自主管理難以實現。

學習評價評價搞成“一刀切”。現行學校評價制度評價主體是教育行政機關及其指定的機構,功利化取向十分明顯,評價指標體系“一刀切”,統得過死,沒有顧及學校的差異和特色,對學校多元化、差異化發展,有一定負面引導作用,導致了現代教育觀念難以貫穿和指導教育教學全過程,素質教育難以全面實施,學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終身發展和允許有差異地發展的目標難以全面實現。

人財物上學校成了“肌無力”。在先行管理制度下,表面看起來學校很風光,滿身肌肉,實際上是“肌無力”。一些公辦學校應獲得的公共教育經費難以落實,在人力資源管理、經費的籌集及管理、生源等方面,出現了制度層面的一些亟需研究的問題。如需要的教師進不來,“富裕’的教師出不去,經費籌集渠道單一,開支管得過死,經費常常是捉襟見肘,學校招生權受到限制。制度因素導致部分學校的資源未能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

學校管理搞成了“家長制”。首先是學校決策機制存在問題。一是決策權力過分集中於主要負責人,部分學校校長缺乏民主意識,養成“個人說了算”家長制作風,教職工難以有效地介入學校管理工作。二是決策過程簡單化、經驗化,決策預案不充分,決策程序不民主,決策結果不透明。決策和執行分離,決策的有效性不高、指導力不強。決策責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重大決策失誤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和處理。管理方式陳舊。學校管理仍沿用傳統的金字塔式(層層垂直命令式)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組織上過分龐雜、管理結構上多層次、管理職能上多重疊、管理手段上高集權,因而,在現代組織管理中已經逐步被淘汰。現代管理模式強調實行扁平式管理,儘可能減少中間環節,直接面對政策對象,解釋政策初衷,增強政策認同,保障信息暢通,從而使管理更加有效。

學校管理相對封閉——搞成了“孤島”。制度的分割作用,導致部分學校不能與社區、家庭溝通。這一切,都與學校制度的相對落後、現代學校制度尚未系統建立有一定的關係。制度障礙已經成爲我國基礎刻育階段現代學校建設與發展的較大的障礙之一。

隨着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科層制管理難以應對後工業時代出現的種種社會問題,公共管理服務領域在公平、質量、效益等各個方面遭到質疑。教育內外部環境日益複雜化,教育活動的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不斷提高,這些變化對學校尤其是校長在處理複雜事態方面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已經不適應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需要,無論是政府教育管理職能的轉變,還是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在當前都無法迴避“去行政化”這一改革命題。爲此,我們接受了中國教育學會整體改革委員會課題《現代學校依法辦學自主管理制度體系建構研究》,假定在管辦評體檢成熟的情況下,學校應該如何建構內部管理體系,同時回答建構依法辦學內部管理體制需要哪些外部條件。

二、目的和意義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毛澤東同志的經驗總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校分開、管辦分離的新型政府與學校之間的關係,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可以說,今天我國的教育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改革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制度變革上,而制度變革的核心是如何對政府與學校之間的權利、責任和義務進行重新調整和分配。

學校現代教育制度建設的前提是實現教育“管辦評”分離、學校“去行政化”它涉及到的核心問題是對公共教育領域裏長期存在的政府對學校管理和教育實踐活動干預過多,以及服務單一化、僵硬化等弊端而提出的改革問題,目的在於削弱教育行政過程中的權力性、強制性等要素,突出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專業技術指導能力。爲此,我們必須認真而客觀地瞭解社會各階層的對此反應,以中國小教師人事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現象及去行政化實踐探索作爲問題焦點,重點分析和探討去行政化對推動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重要性。目的是爲了提高我們研究的實效性和科學性,爲學校現代制度建設研究提供基礎。

三、調查內容、對象與方法

爲此,上半年,我們以“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中國小教師人事管理改革”等內容爲主題,分別對校級領導、中層幹部、教師、社區及家長代表。採用隨機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表300份,回首250份,回收率80%。同時我們組織訪談5次。然後採用統計分析,形成報告。

四、調查情況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我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從對校長、教師的選聘到學校用人制度均有較多的行政干預,不僅降低了師資專業化水平,也制約着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實際進程。因此,去行政化不僅侷限於高校內,基礎刻育領域內同樣迫切需要去行政化。

當前學校管理中突出的問題有:

(一)教學行政部門對學校管過多。簡政放權,進一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這是伴隨政府職能轉變、構建現代學校制度而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教育行政部門事先具備了有關對學校人、財、物的管理權利;而學校作爲法人單位,必然希望能夠自主、自律地按照各校的辦學傳統和理念進行改革,然而卻因各個學校基本上不具備有關作爲組織條件的人、財、物等方面的決定權,而必須依賴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和指導,這就構成了現實中教育行政和學校管理之間既限制又依賴的矛盾關係,這一矛盾關係也成爲制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主要因素之一。

多年來,我國形成了公辦學校政府辦,公辦,一直沒有很好解決政府怎麼管學校的問題,長期以來政府習慣於一手包攬,從校長任命到教師選聘,從學校制度建設(怎麼辦學)到學校評價都是政府說了算,結果學校千人一面,同質化想想十分突出,不能滿足社會對公辦學校的多元化需求。對此被調查者頗有微詞,

絕大多數人認爲“當下的學校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主要問題是“主管部門管得太多,學校自主權有限” “校長任命制,專家辦學特色不明,校長過分依賴主管部門”,學校“管”得太死,制度沒有激活教師積極性。教師對於“論資排輩”,績效分配“大鍋飯”現象很是不滿。部分家長和社區代表也覺得管理主體單一,缺乏建構社區和家庭參與學校管理的機制。

(二)任命制不利於校長職業專門化。教育人事管理行政化的特色就是實行校長任命製爲主,學校校長是靠教育行政部門發現、培養,形成近親繁殖和裙帶繁衍,這無疑把有些具有現代校長素質、辦學理想和創新型人才排除在外,有些人當了校長以後,把校長當官做,眼睛向上,只對主管部門負責,缺乏眼睛向下服務於教師和學生的精神,對學校發展、對教師發展和學生髮展負責的意識淡薄。

在《關於深化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改進和完善中國小校長選拔任用制度,積極推行中國小校長聘任制。中國小校長的選拔任用要擴大民主,引入競爭機制。”調查表明,在被調查的80%人擁護“自薦竟聘”和“民主推薦”。絕大多是人認爲學校去行政化,校長應該實行職級制,走專家化發展道路,一邊校長全心全意辦好學校。在訪談中大家認爲,校長任命制是比較典型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這種選拔方法一方面不能保證具有相應資格的人當選校長,使得選拔校長的過程成爲一般行政幹部交流的過程,不利於校長職業的專門化;另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人權與事權相脫離,教育局一些業務科室與基層學校在行政級別上出現“倒掛”現象,加大了教育行政和業務部門對學校進行有效管理的難度。

(三)協調選聘不利於教師隊伍建設。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管理的永恆主題,然而在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下,由多部門協調選聘教師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降低了教師職業的專業性。這一辦法是一把具有“雙刃劍”:一方面由多部門協調選聘起到了權力的相互制約和平衡作用,以防權力過於集中到某一部門;而另一方面,教師職業是“以作爲教育者的使命感和深厚的教育熱情爲基礎的,而且具有廣泛的教育涵養,能夠深入理解學習能力、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人的成長和發育規律,具有出色的教育藝術等綜合素質和能力,具有高度專業化的職業。”

面對這樣一個既要求具有較高專業水準,又要求具有較高責任感的專業羣體,有必要由專門的機構對教師進行認證、選聘和考覈。採取多個部門選聘教師的做法,難免運用一般行政原理,加大了橫向行政部門干預教育的隨意性,從而降低了教師這一職業的專業性,這必然很難從入口處把好教師隊伍素質關。

調查和訪談表明,在被調查中80%的人希望,專門機構(第三方)選聘,學校使用,主管部門備案,也有部分贊同學校選用,但擔心學校領導暗箱操作。

(四)職稱評聘分離可謂一把雙刃劍。教師職稱和職務不搞一刀切和終身制,去年全國人代會上,就有代表提出,目前實行的績效工資的高低,一個重要的參評依據就是職稱的高低,職稱“終身制”使得一些學校的部分教師只要評上高級職稱就認爲萬事大吉,在之後的工作中不再“賣力”。建議取消教師職稱“終身制”。解決教師不思進取、高原現象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校採用評聘分離,地址高評和高職低聘,行政部門搭建促進教師校際交流的平臺,促進教師良性流動。

在絕大多數受訪對於“教師學校使用教師時,不搞終身制,根據學校編制的職稱職數,實行“高職低聘、低職高聘”,有利於調動中青年教師的積極性;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技術終身發展;有利於教師隊伍的正向交流和合理流動;有利於學校對教師的動態管理。但也有人認爲這是一把雙刃劍,學校領導必須制定公正公平的制度,將過程公開化、透明化,否則會造成人心惶惶,不利於學校的安定團結。

(五)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要素欠缺。“管、辦、評”分離後,學小現代教育管理制度,依法辦學,民主管理,一方面學校必須成立學校民主管理機構,引進現代企業管理你年和模式,實行校長負責制下的“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求擴大學校管理主體的內涵,引進社區、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教育主管部門將引進第三方機構對學校辦學質量進行專業評估。而這一切目前都不夠成熟。

大家認爲,依法成立由校長、學校行政、教代會代表、骨幹教師、社區代表和家長代表的學校“校務管理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能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作爲學校管理的主體的積極性,增加學校的向心力,有利於學校校長“依法辦學,民主治校”的各項制度的貫徹和執行,有利於暢通教師的各項訴求渠道,保證學校管理的公正、公開和透明,有利於減輕校長日常事務管理,專心思考學校發展,體現專家辦學的優勢。

絕大多數人支持引進“第三方”評估學校,因爲專業機構的評估一般尊重教育規律和學校特色,既體現科學性和有效性,有體現了客觀、公正、科學的。但也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因爲專業機構是由教育主管部門指定的,換湯不換藥;目前專業機構很不成熟,難免出現偏差。

對當前的“社區”和“家委會”參與學校辦學的普遍看法是很不成熟,社區辦學還停留在形式上,.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不一樣,目前社區辦學積極性不高,很難從實質上參與學校辦學。目前家委會大多屬於幫、爲學校解決具體問題的機構,還沒有真正參與到辦學過程中。家委會顯得比較鬆散,成員的素質和積極性參差不齊,很難形成一股參與辦學力量。

(五)現代學校制度要求高素質校長。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要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園政治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校長作爲學校發展和學校管理的首要負責人,應該關注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並在校內製度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成爲推進和建構現代學校制度的靈魂人物。因此校長必須具有現代眼光和博大情懷,先進的教育理念和不斷創新的精神,民主的智慧和深厚的情感凝聚力是校長必備的素質,所以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好校長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大家不約而同的認爲:好校長應該具有:對我國教育現狀保持清醒的頭腦,是教育的思考者和實踐者,具有教育家辦教育的戰略思考;要有法制意識,發揚民主,依法治校,滿懷激情引領教職工辦好學校;要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主動地爲師生服務,具有管理即服務的理念;要有科研思維,沉下身子回到課堂,與老師們一起研究和解決課程設置、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是課堂的領導者和管理者;要有學習和創新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辦出學校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六)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一些想法。大家對現代學校的一攬子制度的看法有:一是看好現代學校制度,認爲着一攬子制度很系統,如果能變成自覺行爲,管理成本會很小,機制的效益會很高;制度很科學,廣大教職工通過校務委員訴求和討論,將自己的意志轉化爲自覺行爲,充分體現民主治校的思想。但也有一部分人不看好,認爲制度很繁瑣,關鍵是很難變成自覺行爲,管理成本會很高,執行力度很大。這不是制度本身的問題,二是不合符當前實際,因爲教師已經適應了爲管理而管理的制度。

校長所擔心的是現代教育制度將人事權下放、經費包乾給學校意味着對校長髮出了挑戰:.挑戰校長的法律意識,校長是否有依法辦學,接受民主監督的意識;挑戰校長的民主意識,校長能否實行民主管理,依靠廣大教職工辦好學校;挑戰校長的責任意識,校長是否有向政府負責,向社會負責的意識;挑戰校長的辦學智慧,校長是否具有辦學能力,能把一所學校辦成好學校;挑戰校長的創新意識,校長能否運用教育智慧,以創新思維推動學校特色發展。一句話,校長愈來愈不好當了。

當然要推行現代學校制度路還很長,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前提是政府鬆手,簡政放權,去行政化,實現“管、辦、評”分離,而實行“管辦評“分離的關鍵是“政府放權”,否則一切免談。

四、思考建議

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我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從對校長、教師的選聘到學校用人制度的行政干預過多,不僅降低了師資專業化水平,也制約着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推進。因此,在基礎刻育領域內去行政化,建設依法辦學的現代學校管理體系,對於深化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爲此我們特提出以下思考建議:

(一)改革校長選拔制度,實行中國小校長專業職級制。一直以來,我國將學校視爲教育行政的一個機構,中國小校長也具有行政級別。具有行政級別的校長忙於行政事務,無法將主要精力放在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上來,也無法關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訴求,容易忽視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造成教師從事教育改革的職業權利與職業能力嚴重缺乏,“教師的不支持與不適應使教育改革只能得到有限的、支離破碎的執行,使教育改革形式上變化較多,實際進步很小。”

人事部提出對事業單位人事實行“脫鉤、分類、放權、搞活”的總體思路,爲此,近年來,在上海、中山、濰坊等地區試點運行了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實踐表明,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是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方向,把校長職位與其原來的行政級別脫離,通過選聘、考覈建立起新的一套校長職級系列,目的在於減少學校教育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培養教育家辦學的氛圍,這項改革可以視爲是當前我國教育去行政化一次試水。

濰坊市在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認識到教育家辦學的重要性。從起就推行校長職級制改革,從最初取消校長的行政級別到實行校長職級制、任期制,確保讓懂教育的人來辦教育,基本上阻斷了傳統的行政官員擔任中國小校長的路徑。,該市成爲國家試點的校長職級制改革單位。目前,該市正通過採取後備人才制、校長遴選制、校長職級制、校長薪酬制、校長任期制、校長與教育主管部門交流任職制、縣市區教育局長任職資格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繼續完善該項改革。

與傳統的校長任命制相比,實行校長職級制管理具有以下幾方面優勢:一是校長的選拔、考覈以及調配歸口於教育行政部門管理,減少了橫向部門之間的行政干預,實行公開遴選制,爲教育家辦學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減少了校長過於繁瑣的行政事務,增加了投入於教育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精力,有助於校長職業化,爲培養教育家辦學創設了平臺;三是增強了學校辦學活力和創新意識,有助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不過,在現階段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進展並不順利。主要原因:一是校長任命權不在地方教育局,即使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有實施職級制改革的主觀願望,但很難付諸實施。二是實施校長職級制,必須要有比行政級別更具吸引力的改革條件。濰坊實施職級制改革,是採取與校長職級制改革相適應的薪酬制和任期制等配套改革環節予以保障的,這需要政府統籌支持,單靠教育行政部門是不能夠實現的。

(二)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實施依法辦學民主管理制度。從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國際經驗來看,構建現代學校制度主要受制於三方面要素:一是學校自主性的外部保障機制——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下放包括人事、預算和“學校管理規則”在內的管理權限;二是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內部保障機制——學校內部組織的重建和學校管理者能力的提升;三是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實行社會參與,促進教育管理民主化。建議今後主要通過以下三方面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

1.政府實行簡政放權,進一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首先,要解放思想,推廣校長職級制改革,保障校長職業的專業化水平。校長職級制,對於加快實現中國小等事業單位與機關行政級別脫鉤,建立校長職級制,不僅可以保障教育主管部門的事權與人權的相對統一,也是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放權”的重要探索,有利於教育家的培養。實踐表明,通過取消校長行政級別的改革舉措不但沒有影響教育質量,反而喚起了校長和教師的改革主動性和積極性,一些年輕的教育家型的校長正在實踐中脫穎而出。

其次,簡政放權,進一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前提是要實行簡政放權,也就是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教育機關放權。以教師編制爲例,目前,結構性缺編問題比較突出,解決好這個問題,就有必要重新研究和制訂中國小教師編制標準,適當增設一定的彈性編制給地方,因地制宜地解決結構性缺編的問題。有了一定的彈性編制,既可保障每校每年都有一定比例教師能夠脫崗培訓,又能保障教師有效流動,同時也有效解決代課教師的問題。實踐表明,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具備解決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的主動性和相應能力。如山東省壽光市通過“政府出資,教育局招聘,學校用人”的靈活機制,採取了“動態編制”辦法有效解決了高中教師缺編的問題。實行由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教育機關下放權限。在管理學中,自主權包括財權、人權、物權和事權,在確保讓懂教育的人來辦教育的基礎上,將適當的人事權、公用經費使用權轉交給學校。

第三,處理好政府與學校的關係,不能取消對教育必要的行政干預。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之間的關係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首先,教育行政組織與學校教育組織之間的一般關係應是宏觀指導與微觀實施的關係、一般指導與具體執行的關係。教育行政機關制定的方針政策,歸根結底要通過學校教育過程來體現和檢驗,而學校行政管理過程也不能遊離於政府之外成爲“孤島”。實行由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教育機關下放權限也必須具備相應的前提條件,如校長可以有權聘用教師,但必須要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得到正式的審批認可才能聘用。同理,學校預算以及經費的使用等都必須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申報。

2. 強化學校內部治理,依法建構現代教育管理制度。目前,我市多數學校面臨缺乏自身戰略發展規劃能力、學校領導力欠缺等實際問題。針對上述問題,首先,需要政府層面從教師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的重要性出發,重新明確中國小教師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身份和地位,通過加強教師資格、校長資格的認定,逐步減少教師選聘過程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預,真正實現從源頭上把關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其次,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改進和完善學校中層管理組織,進一步加強學校自身發展規劃和內部治理能力。

第三,加強學校管理領導力專題培訓以及內部組織建設,增強校長以及學校中層管理的組織協調能力。只有學校有了自律性、自主性改革的意識和相應的能力水平,才能推進現代學校制度,才能真正落實教育的公平和質量提升。

3.社會參與學校管理,保障教育的民主化和公共性。政府、學校、家庭、社會是教育的核心利益相關者,從教育的公共性考慮,教育利益者彼此間需要平等對話,但在行政垂直管理體制下,學校只對上負責,忽視了家長、社會對學校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在教育需求多元、民主理念日益深入的今天,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也正集中體現了教育相關者的利益訴求。面對來自社會的壓力,一方面需要對教育行政過程實行問責制,實行信息公開,以取得社會對教育的信賴;另一方面需要加強管理的民主化進程,鼓勵家長、社會以及社區居民參與學校管理過程。而且社會參與不能僅停留於重大教育改革決策過程中,而是從制度建設的視野加以推進。

仍以教師人事管理爲例,教師評價由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既可以發揮社會、家長的民主監督作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校長負責制的不足,避免校長的專權,可形成校長負責制與民主參與制度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作的良性機制。

目前,我國一些地區已先行在社會參與學校管理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有效的實踐探索,如南京市的校務委員會制度、我市青羊區的中國小民主管理委員會制度、寧波海曙區的教育議事會制度等等,這些地區的改革經驗爲促進學校管理民主化進程提供了很好的經驗。不過,社會參與學校管理是需要一定的必要條件的,如合理的民主參與制度、參與者的民主議事水平以及學校管理者的辦學理念等。這裏特別要指出的是,在缺乏明確理念的前提下提倡社會參與,不但容易帶來妨礙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嫌疑,而且也關係到公共教育質量的問題。因此,在實行社會參與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教育的公共性與私有性之間的關係,採取虧慎態度推進學校管理的民主化進程。

【第3篇】保障性住房建設調查研究報告

爲了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專題調研組,在陳昌智副委員長帶領下,從6月上旬到7月下旬,先後對山西、黑龍江、甘肅、河北四省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實施情況開展了實地調研。專題調研小組先後聽取四省政府有關工作情況的介紹,到20個市、14個縣與市、縣政府和有關部門座談,深入城區、林區、墾區、礦區和農村保障性住房建設工地實地考察,探訪廉租房、棚戶區和農村危舊房住戶,並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與四省人大、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充分交換了意見。同時,專題調研小組還委託安徽、江西、山東、河南、雲南等5省人大財經委、預算工委對保障性住房建設情況開展專題調研並提交了調研報告。現將專題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保障性住房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解決城鄉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難問題。黨的xx大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爲重點的社會建設,到實現“住有所居”的目標。xx年,國務院制訂了《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提出以加快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爲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工作目標和政策措施。xx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又下發了《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xx年第4季度,國務院決定在新增的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安排75億元用於新建廉租住房補助,2億元用於農村危房改造試點。今年3月,xx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落實和完善促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政策措施,爭取用三年時間,解決750萬戶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和240萬戶林區、墾區、煤礦棚戶區居民的住房問題。在xx年預算安排的中央重大公共投資中,有493億元用於廉租房建設、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和少數民族地區遊牧民定居工程建設。國務院有關部門及時制定了廉租住房保障規劃,出臺了有關農村危房改造的指導意見,確定在xx年採取實物配租和租賃補貼相結合的方式,解決260萬戶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其中新增廉租住房177萬套、新增發放租賃補貼83萬戶;解決80萬戶林區、墾區、煤礦的棚戶區居民的住房改造;幫助80萬個農村貧困戶實施危房改造;繼續推進遊牧民定居工程。

在實地調研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各級黨委、政府對於貫徹落實中央“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戰略決策,決心大、信心足、力度強,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爲拉動經濟、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的重點工程,積極推進,大力實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認識明確,態度積極。山西省委、省政府將保障性住房作爲“五大惠民工程”之一,納入構建和諧山西的指標考覈體系。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將廉租房建設、城市棚戶區改造、農村泥草房改造作爲全省“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擺上重要日程。甘肅省委、省政府將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和農村危舊房改造作爲今後三年的一項重點工作。河北省出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辦法,明確在三年內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

(二)強化組織,大力推進。各地政府結合本地實際,組織有關部門編制了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山西省確定了“xxx”期間全省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和城市棚戶區改造的目標任務。黑龍江省提出,用5—8年的時間,完成煤礦城市、非煤城市、林區、墾區的棚戶區改造、農村泥草房改造和城市廉租住房建設的任務,涉及城市居民200萬戶,農村居民160萬戶。甘肅省提出,xx年至xx年,基本解決全省26萬戶現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用5年時間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涉及農村居民200萬戶。河北省結合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的目標,加強城市、礦區的棚戶區改造和低收入居民廉租住房建設。四省的省級政府和市縣政府都成立了保障性住房建設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組織協調和指導監督。省與市、市與縣區政府都層層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分解任務,量化指標,形成了“省級政府負總責,縣市區政府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各地還制定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和規章制度,規範管理,嚴格監督,對保障性住房建設情況開展聯合檢查,努力將工作落到實處。

(三)勇於探索,注重創新。各地在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同時,注重機制創新,積極探索總結有益的經驗。山西省堅持政府主導,積極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把廉租住房建設與經濟適用房建設、城市和煤礦棚戶區改造一併納入城市開發建設的總體規劃。太原市依託企業和社會各方面力量,提高工程效益和建設效率,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可持續性。黑龍江省將“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政策優惠、保障優先”作爲解決居民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方針。哈爾濱、齊齊哈爾市等中心城市發揮區位優勢,採取土地置換和減免稅費等方式,積極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進城市棚戶區改造工程。林區提出把棚戶區的改造和生態建設結合起來,堅持“宜樓則樓,宜平則平”;墾區將棚戶區改造與有效復墾土地、擴大耕地面積結合起來;有些城市把棚戶區改造與改善城市基礎設施統籌安排。有些地方還探索對廉租住房實行政府與居民共有產權的模式,按照羣衆自願原則,向有條件的住房保障對象低價出售部分產權,緩解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壓力,滿足部分羣衆擁有住房產權的願望;有些地方多方籌集建設資金,積極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建設,改善農民的住房條件;也有一些地方將城區內廉租住房的底層作爲商業鋪面出租或出售,籌措資金彌補廉租住房小區物業管理費用。

(四)注重民生,講求實效。河北省對農村危房改造,提出了能維修的不要遷建,必須拆建的合理控制建設標準的要求,計劃從xx年至xx年,完成16.2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三年總投資32.8億元,每戶需改造資金2萬元左右。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棚戶區改造採取先建後拆的辦法,有效地維護了羣衆正常的生產生活。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爲農村特殊困難羣體實施危舊房改造,今年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改造240戶危舊房,每戶建築面積45平方米,造價2.6萬元左右,農民每戶自籌資金不到1萬元。河北省石家莊市爲解決廉租住房保障對象的困難,今年從社會上租賃3500套住房爲低收入困難居民提供廉租房,使羣衆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中央政策帶來的實惠,也促進了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

(五)狠抓落實,初見成效。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彙總各地上報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去年4季度以來中央財政安排的570億元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已下達548億元。全國已開工廉租住房建設項目126萬套,完成投資400億元,全國新增租賃補貼戶數154萬戶;煤礦棚戶區改造已開工10萬戶,林區棚戶區改造已開工15.7萬戶,農墾危舊房改造已開工16.2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已開工49.4萬戶,遊牧民定居工程已開工7.5萬戶。其中,山西省的廉租住房、城市、煤礦等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已完成投資195億元;黑龍江省“四棚一草一租”工程,已完成投資428億元;甘肅省廉租住房建設,已完成投資12億元;河北省廉租住房建設,已完成投資15.2億元。

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城鄉居民保障性住房建設,直接涉及羣衆切身利益,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要做到得民心、順民意,不僅要有良好的願望和堅強的決心,還要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精心組織、紮實推進。專題調研中,我們發現有些地方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困難需要深入研究解決。

(一)規劃不夠紮實。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必須準確掌握城鄉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情況,實事求是地制訂好建設規劃。從調研反映出來的情況看,有些地方沒有開展住房普查,僅依靠抽樣調查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總數的一定比例編制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不能準確反映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實際情況;有的地方爲了多爭取中央補助資金,或者急於改變城鄉面貌,沒有充分考慮當地政府和羣衆的承受能力,編制的建設規劃過大,任務過重。有的城市向上級申報的廉租房建設規劃,大大超過了應保障對象的戶數;有的縣上報申請農村危房改造的資金,就達10億多元。按照國家要求,地方申報中央補助的廉租住房建設項目時,應該在配套資金、徵用土地和前期準備等方面基本具備開工條件。但我們瞭解到有不少地方的項目配套資金、徵用土地等,至今還沒有全部落實。

(二)攤子鋪得過大。有的城市提出xx—xx年新建廉租住房16萬套,佔全市居民總戶數的三分之一,今年新建廉租房規劃就佔全省規劃的72%;有的林區城市提出改造棚戶區住房約佔該市城市居民戶數的55%;有的農業墾區提出改造棚戶區戶數約佔居民戶數的60%。有些城市的棚戶區改造形成了平房改樓房、舊房改新房,拆遷建設任務很重。有的市縣政府將省裏確定5年完成的城市棚戶區改造任務縮減在3年完成,要求更爲緊迫。有的省提出,用5年時間完成全省農村危舊房改造,約佔全省農村戶數的45%。

(三)資金配套困難。今年以來,由於經濟增速減緩和結構性減稅的影響,各級財政收入增速普遍較低,完成今年預算存在很大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地方落實保障性住房配套資金壓力很大。有的省今年完成廉租住房建設任務,約需資金80多億元。其中,中央補助12.93億元已全部到位,而地方需配套的67億元,市縣政府反映難以落實。有不少市縣政府將落實保障性住房配套資金寄希望於銀行發放政策性長期貸款。有的省xx年安排的廉租住房建設項目,至今尚未全部落實配套資金。有些地方推行農村危舊房改造,政府對每個農戶按4000—5000元補助,還不足改造所需資金的10%,許多農戶只能依靠大量向銀行貸款或向親友籌借,五保戶、低保戶等貧困農戶難以承擔。

(四)保障標準偏高。國家要求,當前保障性住房工作的重點,是通過租賃補貼和實物配租,優先解決城市最困難羣衆的基本住房問題。有的城市廉租住房建設標準達到每平方米2500元左右;有的城市將保障對象的收入標準提高到人均年收入一萬元左右,擴大了廉租住房的保障範圍,增加了政府保障的難度。有的地方爲推進農村舊房改造,對富裕農戶也給予了資金補助,有些農戶改造後的住房面積很大,用於出租。

(五)模式比較單一。有些煤礦、林區、墾區的棚戶區改造,基本上是成片拆平房蓋樓房。有些居民原有的平房面積較大,改造成樓房後,每戶只無償置換50平方米,擴大面積需自費購買,羣衆有意見。有的城市反映,不少居民不願搬遷。有的林區提出將職工集中異地搬遷蓋樓房,有些墾區農場集中蓋職工樓,給職工今後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羣衆由平房搬進樓房後,水、電、氣、暖等生活費用都將大幅增加,有些居民承擔不起。有些高寒地區施工期短,居民原有住房拆除後,新房建不起來、搬不進去,將給羣衆生活帶來困難。

三、出現困難和問題的原因分析

由於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展的時間不長,各地都在探索、積累經驗,出現上述困難和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分析,主要是:

(一)有些地方對中央的精神把握得不夠準。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低收入困難居民的住房問題,是中央的重大決策,有利於拉動經濟,改善民生,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落實好中央的決策,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既要盡力而爲,又要量力而行。從調研情況看,我們感到各地對改善居民的住房條件積極性很高,將保障性住房建設視爲“千載難逢的機遇”,希望在中央的幫助下多進行一些建設。但有些地方沒有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改善最困難羣衆的基本住房條件上,而是全面推進城市舊城區改造和農村房屋建設,編制的規劃過大,增加了落實的難度;不少地方財政投入不足,大量依靠銀行貸款,或拖欠工程款,將會增加政府的信用風險,影響今後的可持續發展;還有的地方希望靠政府的補助“拉動”農民幾倍甚至十幾倍的住房消費,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將會影響農民今後的生產和生活;有些地方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過多考慮亮化城市,美化鄉村,改善城鄉面貌。

我們認爲,實現“住有所居”是黨的xx大提出的到實現的目標,是政府一項長期任務。實現這個目標,應該堅持統籌兼顧、循序漸進,建設規模和標準應該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政府、羣衆的承受能力相適應,建設規模不能太大,標準不能太高,要求不能太急、太快。

(二)有些地方對政府及其部門間應承擔的責任落實得不夠好。中央確定,保障性住房建設由省級政府負總責,市、縣政府抓落實,中央財政對地方補助部分建設資金。而有些省級政府的責任不夠落實,把投資和建設的責任過多放在了市縣政府身上,省裏安排資金補助很少。有些市縣政府認爲,開展大規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設,是中央的決策,規劃由省級有關部門審批,投資應主要由中央和省級政府承擔,基層政府承擔不了主要責任。由於各級政府間的責任劃分得不夠清楚,影響了中央決策的落實。保障性住房建設涉及城鄉建設、發展改革、財政、民政、土地、環保、稅收、金融等多個部門。有些地方在資金籌措、前期準備等方面的部門責任落實得不夠好,影響工作效率和建設進度。

(三)地方財力與承擔的責任不夠匹配。從住房保障情況看,越是經濟財政發展水平低的地方,城鄉居民的收入越低,住房條件越差,政府保障任務越重,承擔的資金越多,落實的困難就越大。這次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的廉租房建設,分別按每平方米300元、400元補助,而實際造價約1200元—1500元,有的還要更高。中央補助還不足實際造價的30%,地方需配套70%以上,不少地方落實困難。有的地方爲多爭取中央的補助資金,不顧實際可能多報項目,先把中央補貼資金拿到手,造成了地方配套資金落實困難。

四、落實好中央決策的幾點建議

爲全面落實中央關於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總體要求,各級政府都要正確領會中央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實事求是地制訂建設規劃,堅持統籌兼顧、量力而行,進一步落實責任、完善政策,各級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把這項利國利民的大事切實抓緊抓好。

(一)明確工作目標,優先把最低收入困難羣衆的基本住房問題解決好。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必須把解決最困難羣衆的住房問題放在優先位置,多做“雪中送炭”,少做“錦上添花”。除重點改善城市特困羣體住房,煤礦、林區、墾區的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外,還應把其他工礦的棚戶區改造逐步納入中央投資補助範圍。要正確把握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目標和要求,住房保障不能簡單地理解爲由政府爲保障對象無償提供住房,煤礦、林區、墾區的棚戶區改造不能理解爲拆舊翻新蓋高樓,農村危房改造也不能理解爲農村大規模新房屋建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訂建設規劃。政府有能力提供廉租房實物配租的,應集中財力,落實資金,加快建設;沒有能力的地方,應保證租賃補貼發放,或者按照節儉、適用的原則,維護、修繕、利用現有舊房,改善困難居民的住房條件,切忌不顧代價拆遷建樓,造成資源浪費。

基本住房保障應調動政府和社會兩個積極性,多渠道籌措和落實建設資金,政府的土地出讓淨收益應主要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反映,目前國家對農村危房改造的資金實行以農民自籌爲主、中央和地方政府補助爲輔的辦法,由於一些特困農戶沒有自籌能力,籌措資金難以落實,建議國家提高補助標準,完善相關政策,真正解決好睏難農戶的危房改造問題。對於地方政府的這些建議,請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完善政策,及時提出指導性意見。

(六)建章立制,爲保障性住房建設提供法制保障。住房保障與教育、醫療、就業、養老保障一樣,都是我國社會保障基本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相關制度、政策等還不夠完善,地方同志希望國務院儘快制定住房保障的行政法規,使這項工作有法可依。住房保障法已經納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建議相關方面抓緊研究,儘快制定頒佈施行。

【第4篇】公務員隊伍建設情況調查研究報告

爲進一步提升我鎮公務員隊伍建設水平,爲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現就我鎮公務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作了深入分析,並就如何加強鄉鎮公務員隊伍建設作了一定思考。

一、公務員隊伍現狀

依據鄉鎮機構改革文件相關規定,我鎮下設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和社會綜合治理辦公室,主要職責是落實國家政策、嚴格依法行政、搞好市場監管、發展鄉〈鎮〉村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提供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穩定。按照職責分工,各辦公室工作人員各司其職,高效配合,總體保障了我鎮各項工作平穩運行,全面完成了上級部門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在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方面的主要做法

爲加強鄉鎮公務員隊伍建設,我鎮結合公務員能力席位標準、圍繞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目標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積極探索:

(二)多層次考覈,提高基層服務質效。建立以業績考覈爲導向、服務對象有效參與評價、體現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要求的公務員實績考覈標準,有效提高服務質效。一是科學制定機關幹部崗位目標責任制。我鎮根據公務員能力席位建設要求,打破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結合全年共性目標和重點工作,科學制定目標責任制,將各項工作落實到具體負責人,讓公務員以責任狀爲行爲指南,積極開展各項工作,真正體現效率、公平的原則。二是建立羣衆滿意度反饋機制。引入羣衆滿意度測評模式,設置公務員辦事態度、辦事效率和辦事效果三項評價要素,創新納入逆向測評等因素,由羣衆對接待的公務員進行量化測評,結果納入公務員年終考覈項目。通過推行該項機制,牢固樹立公務員服務意識,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三是全面實行競爭上崗和末位淘汰。對中層以下的幹部一律實行競爭上崗和末位淘汰。通過科學設置崗位需求、自我評價、自願申報、競爭演講、民主測評等環節權重,真正實現用人唯才,人盡其才。年底通過業績考覈,實行末位淘汰,以此體現績效激勵、人崗相適。

(三)多方位激勵,調動幹事創業熱情。一是感情留人。建立黨委書記與班子成員、班子成員與一般幹部之間交心談心制度,採取面對面交談、qq交流等多種方式,及時瞭解幹部思想動態、工作生活狀態,努力化解鄉鎮公務員面臨的困惑,做到多理解少抱怨、多鼓勵少指責、多服務少施壓。二是事業留人。以考覈結果運用作爲重點,將在不在狀態作爲重要標準,堅持考用結合,着力明晰正確的用人導向,真正實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對在考覈中表現突出的幹部優先提拔重用,在幹部調整時給予重點考慮;對考評較差、工作實績排名靠後的幹部,視不同情況給予相應的崗位調整和組織處理。三是待遇留人。按標準、按要求,科學合理落實幹部的精神待遇和物質待遇。克服鎮級財政困難,嚴格兌現各項獎勵政策。依據年終考覈結果,對工作實績突出的幹部要給予一定的獎勵,並通過在總結會上進行典型宣傳,開展家庭慰問等方式,在全鎮幹部中形成務實高尚、勤政爲民的濃厚氛圍。

三、目前鄉鎮公務員隊伍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

鄉鎮人民政府位於國家行政機構末端,主要負責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在廣大基層的貫徹落實,建立鄉鎮公務員隊伍建設長效機制意義重大。根據調研情況,目前我鎮公務員隊伍建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三)考覈體系扁平單一。目前,對鄉鎮公務員的考覈侷限於表格測評、責任制排名等情況,常常出現幹好幹壞差不多,幹多幹少都一樣的狀況,扁平簡單的考覈體系不能真實、客觀反映出工作能力與工作實績,無法調動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工作崗位的人員工作熱情。

四、關於加強鄉鎮公務員隊伍建設的意見建議

(一)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充實基層政府力量。針對鄉鎮政府長期存在人員緊缺現象,要進一步開闊選人用人視野,採取多種形式,將適合新形勢下農村工作的各類人才充實到鄉鎮政府,爲鄉鎮補充新鮮血液。一是在公務員選拔考試中,擴大鄉鎮公務員人數比例。隨着基層工作的日益繁雜,人員缺口問題將嚴重影響基層行政效率,通過公開考試、實績考察等渠道,將農村經濟管理、農學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逐步充實到鄉鎮公務員隊伍,有利於優化幹部隊伍結構。二是給予鄉鎮政府一定權限,面對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上級財政部門落實專項資金保障,由鄉鎮政府依據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選聘一批願意從事基層工作的人員到鄉鎮工作。同時,人社部門根據用工政策法規及時出臺臨時聘用人員管理辦法,保障他們的成長空間和待遇落實。三是加大大學生村官的招聘數量和向基層(尤其是偏遠基層)的輸送力度,對大學生村官中表現優秀的,甘於寂寞,守住清貧,踏實肯幹的適時吸收到鄉鎮幹部隊伍,並落實相應的待遇和級別。

(二)加強政策傾斜力度,保障基層公務員待遇。針對鄉鎮公務員所處的特殊環境,所承擔的繁重工作任務和麪臨的複雜工作對象,對鄉鎮公務員在考試錄用、人才引進、工作調動、提拔使用、學習培訓、考覈獎懲、工資福利、家屬就業、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一定政策傾斜。比如在幹部使用上,建議對在邊遠艱苦地區鄉鎮工作三年以上的優秀幹部優先提拔。在幹部調整上,要對在邊遠艱苦地區鄉鎮工作五年以上的優秀幹部,優先調整到縣直有關單位工作等。通過對比分析本地及類似地區收入與消費水平,合理增長公務員工資。通過這一系列傾斜政策,充分調動鄉鎮公務員的積極性和維持隊伍的穩定性,真正讓基層公務員生活得有保障、有尊嚴、有希望。

(三)完善人才交流管理機制,實現公務員隊伍合理流動。加強城鄉公務員雙向流動力度,完善能進能出機制,幹部既要接地氣,也能呼吸新鮮空氣,更能找到出口,實現幹部變換環境、多崗鍛鍊、多重體驗。一是定期向鄉鎮一般公務員提供到縣級部門交流學習的機會。由縣級組織部門制定全年交換學習計劃,各鄉鎮適時安排公務員到對口業務交流學習,強化鄉鎮公務員自我加壓定位、提升綜合素質意識。二是選派縣直部門優秀公務員到鄉鎮政府任職,尤其慎重對待空降人員職務,給予他們實在的鍛鍊平臺,有利於他們加強對農村工作的深入瞭解,安心踏實工作在基層。三是完善公務員辭職制度,考慮落實因非可抗因素辭職的公務員的生活保障。如因重大生活變故、性格與工作環境嚴重不適應等因素導致的辭職,可考慮落實養老保險等政策,一方面體現人文關懷,另一方面完善公務員隊伍能進能出機制,杜絕身在曹營,碌碌無爲的現象,不斷優化人才隊伍。

【第5篇】垃圾處理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垃圾處理場建設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1.1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 *****垃圾填埋場工程

項目業主: *****人民政府

項目負責人: 聯繫電話:

建設地址: *****

1.2項目背景:

*****位於寧化西南部,與閩贛二省三縣相毗鄰,全境面積178平方公里,有人口13152人,其中畲族3956人,是福建省十八個民族鄉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全鄉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集鎮化步伐逐漸加快,人口的增長,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了集鎮的繁榮,也帶來了相應的社會問題,如垃圾產生與消納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鄉所在地約有人口4000餘人,預計到XX人將達到6000餘人,以每人每天產生垃圾1.2公斤計,每月垃圾量將達到210噸,年產生垃圾近2500噸。給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不容忽視,*****作爲閩江、贛江、珠江三江源頭之一,修建一座可供30年使用的垃圾處理場,對於保護環境衛生,顯得十分必要。

1.3研究內容

根據 *****的實際情況,對擬建的垃圾填埋場各方面情況做出分析,包括:

廠址評價 ;

垃圾處理工藝選擇;

衛生填埋工程方案設計;

工程投資估算、資金籌措及投資實施計劃;

效益分析等。

1.4項目建議書編寫依據

1.4.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主席令第22號)

1.4.2〈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範〉(cjj17-2001)

1.4.3《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拓寬山海協作通道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的若干意見》

2 垃圾處理技術方案選擇

2.1國內外幾種垃圾處理技術優劣的比較:

目前,國內外對垃圾的處理技術方法主要有焚燒技術、堆肥技術、衛生填埋技術以及由上述三種技術結合起來,使缺點互相抵消,使優點更爲顯著的垃圾綜合處理技術,簡述如下:

焚燒技術。焚燒處理是目前國內外生活垃圾處理的一種主要方法,能夠達到理想的減量化的目的,其方法是採用專用設備如垃圾焚燒爐進行燃燒,但是投資大,運行費用高,同時要求有較大的垃圾量供應才能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因此,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才能採用。

堆肥技術。堆肥技術有敞開式靜態堆肥和機械化高溫堆肥二種方式,其好處在於能變廢爲用,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垃圾處理的資源化目的,但是,由於近年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結構的改變,廢舊塑料、廢舊玻璃垃圾量劇增,如果沒有進行對這種垃圾的分類收集和預分選,很難進行堆肥處理。如果能教育廣大居民自覺做好垃圾的分類處理,將各種金屬、塑料和有機物區分開來,再將僅含有有機物的垃圾進行堆肥,在我鄉竹山公路建設積極開展並日益完善的條件下,將垃圾堆肥用於竹山施肥,既解決了垃圾出路問題 ,又可以增加竹山地力。

衛生填埋技術。填埋無法做到垃圾的減量化,但卻是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最終手段,方法簡便易行,投資較低,能消納的垃圾量大,比較適應於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和鄉村的經濟承受能力,對於山區小集鎮來說是較爲合適的選擇。

2.2垃圾處理規模

根據目前情況分析,由於現有的生活方式將在較長的時期內維持,因此,垃圾成分構成預計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動物、植物、塑料、纖維、金屬、玻璃含量還將佔主要部分。按照 *****所在地居住的人口數量,近中期的垃圾產量預測如下表:

序號

年分

人口數

(萬人)

排放係數

(千克 /人日)

日產量

(噸 /日)

年產量

(萬噸)

1

XX

0.4

0.8

3.2

0.11

2

XX

0.5

0.9

4.5

0.16

3

XX

0.6

1.1

6.6

0.24

4

2020

0.6

1.2

7.2

0.26

2.3垃圾處理方案

近中期產生的垃圾擬採用堆肥 +填埋處置方式,垃圾產生量即爲需處理量,以XX年的年產量爲平均數計算,日處理量爲6.6噸,年處理量爲0.24萬噸,至2024年產生的垃圾總量爲0.24×20=4.8萬噸,按45%進行堆肥處理後用於竹山施肥,55%進行填埋處理。填埋場可按可消納*****30年內產生的垃圾量考慮。

3 總圖與運輸

3.1總圖

3.1.1場址選擇

擬選場址位於 *****彭坊村境內,小地名長坑壠,距離鄉所在地2.5公里,場址附近有縣道通過,交通便利。

3.1.2周邊環境。場址周圍無居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不大,周邊自然條件的環境容量大,植被茂盛,具有較好的自淨能力。

3.1.3總圖

本項目場址爲一天然山谷 ,東面爲山峯,西面臨縣道,南北二面是山脈,長約爲500米、寬30米,根據場地及生產工藝、運輸和施工要求,利用天然地形,從西向東把場地分爲二段,即進口處爲垃圾預處理和堆肥區,佔地約爲3000m 2 ,裏面往東爲填埋區,佔地約爲6000m 2 。

3.1.4運輸與道路

本垃圾處理場日處理生活垃圾爲 6.6噸,全部採用農用運輸車或小型拖拉機運輸。場內道路長約700m。

3.1.5用地條件。本場地可建設爲山谷型填埋場,東南部爲平坦狹長地段,無地下水出現,除了雨季的大氣降水可用設立截洪溝排出外,填埋場可以基本上不受山洪的影響。

3.1.6土料來源。垃圾填埋作業需要大量覆蓋土,周邊粘土土料來源廣泛。

4 預處理及堆肥處理工程

4.1堆肥處理工藝

堆肥處理工藝採用好氧堆肥,發酵溫度一般在50~65oc,發酵週期短,稱爲高溫快速堆肥,爲了使物料與空氣充分接觸,給系統提供足夠的氧氣,通常通過風機進行強制通風促進其與空氣的充分均勻接觸,實現好氧發酵,根據八十年以來國內垃圾處理較爲普遍採用的靜態好氧堆肥技術,本項目也採用倉式靜態堆肥,輔以機械通風,提高發酵溫度和發酵速度。

4.1.1工藝流程

分選預處理及堆肥處理的工藝流程如下圖:

進料 → 板式給料機 → 滾筒破袋機 → 滾筒篩分機 → 篩下物 → 一次發酵倉 → 二次發酵倉 → 後處理篩分 → 堆肥成品

4.1.2設計說明

( 1)垃圾給料系統方案設計利用天然地形,將分選車間靠近山坡佈置,垃圾車將垃圾沿進場道路直接運至分選車間頂部,將垃圾從分選車間頂部的預留孔洞中,將垃圾卸入下面的板式給料機的料斗。

( 2)垃圾進入分選車間後,由板式給料機的均勻給料,通過皮帶輪輸送機將垃圾送進滾洞破袋機,將垃圾進行破袋處理,以利於下階段的分選。

破袋機的出料又通過皮帶輸送機被送至滾筒篩進行篩分處理,根據經驗篩孔取爲 80mm ,篩下物通過滾筒篩下部和皮帶送出,然後直接送到一次發酵倉的頂部,在布料機的作用下,將物料送到發酵倉。篩上物爲不利於堆肥的物質,在分選車間前的受料平臺上短暫停留後,由專用自卸農用車運往填埋場做填埋處理。

( 3)堆肥處理系統

堆肥技術是在有控制條件下,利用微生物對垃圾中的有機物進行生物化學分解,使其變成一種具有良好穩定性的腐殖土狀物質的全部過程,好氧堆肥過程放熱而使堆體達到高溫,高溫持續時間長,利於垃圾的無害化處理,高溫堆肥過程中溫度的升高,是由於好氧微生物如細菌、真菌、酵母菌和放線菌的大量繁殖釋放熱量造成的,由於微生物活動,使有機物如半纖維素、纖維素,蛋白質被分解而形成腐殖質並呈穩定狀態,從而形成可供農作物利用的有機肥料。好氧堆肥大致可以分爲四個階段即發熱升溫,高溫、降溫和腐熟保溫階段。

4.2發酵倉的設置

4.2.1一次發酵

設計中將前三個階段在一次發酵場中完成 ,發酵週期限爲8天,包括1~2天的升溫期,5天左右的高溫期,1天降溫期,爲了保證合理的通風,根據經驗,按0.20m3 空氣 /m3 垃圾 min 設計 , 採用 2 颱風機 , 一臺用於鼓風 , 一臺用於抽風。

一次發酵倉爲磚混結構,建 8 個倉,每個倉容納一天的垃圾量,停留時間爲 8 天,每天的垃圾量爲 6.6 噸,按 45% 計爲 3 噸左右,容重以 0.5t/m3, 約爲 6m3 根據堆高 2m 考慮 , 單個發酵倉建築爲 2×1.5×2m 。發酵完畢後,由農用運輸車送往二次發酵倉。

4.2.2 二次發酵倉是堆肥穩定化的過程 , 按發酵週期 20 天設計 , 在發酵倉內完成 , 每日進料 3 噸 , 約爲 6m3 由 20 個單元組成 , 按 2×10 排佈置 , 每個單元容納一天的處理量 , 仍按 2×1.5×2m 設計 , 在長邊二側各設 10 個門 , 供物料進出 , 出料由剷車運到後處理車間。

4.2.3 後處理車間與成品庫

後處理車間與成品庫合建 , 成品庫存按儲存 60 天的產量設計。

後處理工藝主要對二次發酵產物進行進一步的篩分,進料由剷車運送入板式給料機,物料均勻送入滾筒篩分機,篩孔按 15mm 設計,得到的篩下物爲堆肥成品,篩上物由皮帶輸送機輸出出,再由農用車運到填埋場處置。

4.2.4 主要設備清單

序號

設備名稱

規 格

單位

數量

1

板式給料機

n=5.0kw

1

2

破袋機

ф1000×1200,n=7kw

1

3

皮帶輸送機

b=600,l=3200,n=3kw

1

4

滾筒篩

ф1000×1200,孔徑80,n=7kw

1

5

皮帶輸送機

b=600,l=3200,n=3kw

1

6

布料機

1

7

風機

q=200m3/min

2

8

滾筒篩

ф1000×1200,孔徑80,n=7kw

1

9

皮帶輸送機

b=600,l=3200,n=3kw

1

10

小型運輸車

1.5t

1

11

剷車

1.5t

1

5衛生填埋工程方案

5.1填埋坑及使用年限

5.1.1填埋場院庫存容

填埋場利用彭坊村長坑壠狹長的天然地形,長約 500米寬約30米,東西走向,通過在西面坑口往東100米建設垃圾預處理和堆肥場;100米往東建設一座垃圾壩形成垃圾填埋坑,長350m,寬30m,坑底標高爲490m左右,填埋作業時層層壓實,每增高4.7m時,進行填土0.3m,直至500米標高爲止。當垃圾填至500m標高時,要進行終場造坡,爲保證雨水能得到有效導排,堆體頂端由中心向四周形成5%的坡度,最終封場標高不超過去503米,平均填埋高度爲10米。

新收集的垃圾平均容重爲0.4-0.6t/m3,經過壓實後垃圾容重可以達到0.75-0.85t/m3,經填埋並降解後,實際上每立方米的容積可以消納1.1噸的原生垃圾。因此,本填埋場容積約爲100000m3 ,可供 *****使用30年以上。

5.1.2壩體工程

垃圾壩是與山體共同形成填埋坑的主要構築物,築壩形式直接影響到填埋場的安全運行,也關係到工程造價的經濟性,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目前,國內垃圾填埋場的築壩主要有三種類型,分別爲粘土壩、堆石壩、砌石壩三種,其需要考慮的因素爲:壩的功能特點,築壩材料來源及擬建場址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還有就是工程造價的經濟性。

粘土壩對自然條件有較廣泛的適應性,對地基的要求低,適應不均勻沉降的能力強,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考慮到建設場址粘土來源方便,所以垃圾壩擬採用粘土壩爲宜。

垃圾壩位於填埋場坑口往東 100m,南北走向,壩長30米,高10米,壩頂寬度設計爲4米,壩二側邊坡坡度爲1:2,壩斷面面積爲240m2 ,平均壩長爲 30米,築壩土方工程量爲7200m3 。

5.1.3防洪排水工程

場區防洪與排水工程的作用是在填埋場使用過程中和終場後,將降落在填埋場周邊的大氣降水及時排出場外,防止在填埋場內形成積水,因此在填埋場三面以截洪溝的方式導出降水。

填埋場匯水面積爲 10000m2 ,大氣降水以截洪溝排出,由於填埋場地勢是東高西低,所以截洪溝需設立三段,分爲東段、北段、南段順填埋場鋪設,把水導向西面的溪流,截洪溝採用矩形斷面,底寬 1米,護砌高度爲1.2米。採用漿砌塊石,水泥沙漿抹面而成。

5.1.4導滲方式

當填埋作業開始並終場後,填埋場內的積水需以主盲溝、支盲溝、次盲溝和石籠構成的導滲系統將滲瀝液導出場外。其中主盲溝負責滲瀝液的最終排放,設置在填埋場底以下,與支盲溝相通,由直徑爲 dn315mm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穿孔花管外包裹150g/m2織質土工布構成。支盲溝也位於填埋區底部,沿場底兩側坡向主盲溝,同側支盲溝之間的距離爲40m斷面爲梯形斷面,下底寬400mm,上寬800mm,深600mm,在支盲溝中鋪設直徑爲200mm的hdpe穿孔花管,其坡向主盲溝的坡度不小於2%,同樣用150g/m2織質土工布包裹。次盲溝是在填埋過程中形成的,當每次填埋高度達到4.7米時,按照填埋作業要求開始覆蓋中間0.3m覆蓋土之前,在壓實的垃圾堆體表面上面,底部支盲溝的垂直上方設置次盲溝。次盲溝主要是由可透水,受垃圾沉降影響小的透水軟管組成。當次盲溝鋪設好後再開始中間覆蓋。

石籠是用織質土工布內裝 20-40mm的卵石,佈設在主盲溝和支盲溝的相交處,以不小於2%的坡度向填埋高度增加而增加,使生活垃圾所產生的滲瀝液通過石籠的作用更好地導出。

爲了使填埋區場底的導滲系統不致堵塞,在鋪設好的 hdpe管外設置反濾層,該反濾層由卵石組成,從裏到外分別爲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各層的厚度均爲100mm,粒徑分別爲40mm、30mm、25mm。

5.2填埋工藝

垃圾填埋作業過程中要求層層壓實,每層壓實厚度不大於 0.3m,當累積厚度達到4.7m時,即進行0.3m厚的粘土覆蓋,然後再進行下一單元的填埋,待填埋作業達到設計高度後,應進行終場覆蓋,底層是0.3m的粘土,表層回填營養土,種植作物,同時,要注意到頂面具有不小於0.05的坡度由中心坡向四周。

5.3填埋作業主要機械設備

垃圾衛生填埋作業所需選用的機械主要使用通用機械 ,購置自卸農用車和蛙式夯實機各一輛(臺)以節省投資。

6. 輔助工程

6.1建築工程

6.1.1將辦公室、宿舍、機修車間合爲一體,採用平房建築,加強通風采光,增加居住情趣。

6.1.2分選車間、一次發酵倉、二次發酵倉、後處理車間和成品庫均採用磚混結構。

序號

建築名稱

規格

層數

結構形式

建築面積( m2 )

1

辦公室、宿舍

4 ×5×3

1

磚混

60

2

機修車間

6×5×3

1

磚混

30

3

地磅房

4 ×3×4

1

磚混

12

4

分選車間

8 ×8×4

1

磚混

64

5

一次發酵倉

6 ×15×4

1

磚混

90

6

二次發酵倉

6 ×20×4

1

磚混

120

7

後處理車間及成品庫

10 ×10×4.5

1

磚混

100

6.2給、排水

生活垃圾處理場用水主要是爲垃圾車輛沖洗、降塵和工作人員日常生活用水,可由鄰近山澗引水。

填埋場內和預處理車間的雨水由截洪溝及時導排,以防止污染。

6.3.供電工程

項目區用電主要是垃圾預分選的破袋、篩選和

一、二次發酵鼓風、抽風,照相館明等,總用電負荷爲 35kw

6.4.消防

項目區應注意消防安全 ,在垃圾預處理區和填埋區所有的建築材料要考慮採用耐火材料和相應耐火等級。

6.5.綠化工程

項目區內道路兩側要種植林木以美化環境 ,在填埋場終場後要種植毛竹,既美觀又充分利用垃圾場的肥沃條件。

7.環境保護與職業衛生

7.1環境保護

7.1.1污水處理

垃圾處理場的污水主要來自沖洗車輛和大氣降水 ,由於場內無地下水產生,上述污水可以自行吸收並蒸發

7.1.2廢氣收集與處理

廢氣產生於填埋場內 ,由於在填埋區有設置石籠(以織質土工布內裝20~40mm 卵石 ),可以使氣體及時得到收集並排放。

7.2職業衛生

由於垃圾處理場的勞動條件較差 ,應儘可能採取措施改善工人的勞動環境和勞動條件,以保障工人的身體健康,主要有以下幾點:

1.應嚴格按照垃圾填埋場填埋工藝填埋垃圾,分層壓實覆土。

2.對場內作業人員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和預防接種。

3.加強職工的安全教育和個人衛生教育。

4.強化場內蚊、蠅、鼠的消殺力度。

5.場區作業人員配備必要的勞保用品,包括工作服和防塵口罩等。

8.企業組織和勞動定員

8.1企業組織

垃圾處理場隸屬於 *****文明辦,實行企業化管理,經濟上實行獨立覈算。

8.2生產組織系統

垃圾處理場實行場長負責制 ,場長下設二個作爲組,一個爲垃圾清掃作業組,負責鄉所在地的衛生清潔作業;一個爲垃圾場作業組,負責對所收集的垃圾進行分選、堆肥和填埋處理。

8.3勞動定員

8.3.1工作制度

垃圾處理場實行兩班制 ,生產天數爲365天,工作時間爲8小時,由於垃圾處理量的限制,可根據具體情況實行輪休。

8.3.2勞動定員

垃圾處理場投入運營後 ,需配備工作人員4人,主要安排在垃圾清掃作業、垃圾分選、堆肥、填埋作業區,由於人員少,可以考慮交叉兼職。具體人員分工見下表

人員分工

管理人員

生產工人

輔助工人

小計

清潔工人

1(兼職)

1

2

分選、堆肥

1(兼職)

1

2

填埋、運輸

1(兼職)

機修、地磅

【第6篇】做好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調查研究報告

調查報告:做好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調查研究報告

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規範、有序、有效的企業信用體系,構建以誠信文化爲核心、以信用制度爲載體、以信用記錄爲依託、以信用監管爲手段的企業信用催生、成長和維護系統。要面向市場,加強企業信用管理,提高企業的信用等級;運用市場機制,強化信用管理的內部約束機制和利益激勵機制;在法律框架內,按照規範、有序和不搞重複建設的原則,充分發揮銀行系統信貸評價登記系統、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工商登記年檢等系統的作用,培育以企業爲主體、服務全社會的社會化信用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企業信用標準體系、企業信用狀況評價體系、企業信用風險防範體系、企業信用信息披露體系、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並不斷轉變政府職能,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爲提升企業整體信用水平創造有利的條件。

一、具體爲完善六個體系

(一)企業信用標準體系

信用標準(creditstandard)是指當採取賒銷手段銷貨的企業對客戶授信時,對客戶資信情況進行要求的最低標準,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壞帳損失比率作爲制定標準的依據。國際通行的四等十級制評級等級,具體等級分爲:aaa,aa,a,bbb,bb,b,ccc,cc,c,d。從aa到ccc等級間的每一級別可以用+或-號來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級內的相對高低。如aaa級的含義就是信用極好,表示企業的信用程度高、債務風險小。該類企業具有優秀的信用記錄,經營狀況佳,盈利能力強,發展前景廣闊,不確定性因素對其經營與發展的影響極小。企業信用標準的設置,直接影響對客戶信用申請的批准與否,是企業制訂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環。

(二)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企業徵信是指在對企業、債券發行者、金融機構等市場參與的主體的信用記錄、經營水平、財務狀況,所處外部環境等諸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對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償債能力及其可償債程度)所作的綜合評價。企業徵信在形式上表現爲一種對履約能力及其可信程度所進行的一種綜合分析和測定,它是市場經濟體系不可缺少的中介服務。在我國,隨着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信用關係日趨複雜,由此產生的信用風險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也日益深遠。特別是加入wto以後,我國將更快地融入全球經濟。在這種背景下,只有通過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信用保障體系,及時揭示和預警信用風險,才能爲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與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接軌創造良好的條件,確保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三)企業信用信息傳播體系

互聯網是目前最好的傳播平臺。其優勢是傳播快、信息可留存、可及時更新以及查閱檢索方便等。其次有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從企業信用體系的長遠建設和發展來看,應該及早着手建立全區聯網甚至全國聯網的企業信用狀況諮詢系統,以方便廣大用戶對於信用信息的消費需求。

(四)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

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應該是一個層級結構。應該成立企業信用管理機構,統一組織和協調企業信用自身、企業信用服務體系、企業信用網絡平臺建設等。同時由各級企業主管部門建立相應的信用信息採集鑑別和傳播機制,實現企業信息的標準化生產、標準化傳播和全方位供給。大型企業內部必須設立信用管理崗位,以協調本企業信用管理事務。

二、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原則

1.市場化原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要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主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來形成信用產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過程。

2.法治化原則。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必須堅持法治化原則,要在國家有關法律的規範之下進行,同時要充分行使中央政府賦予我們的民族區域自治權力,根據實際制訂符合地區實況的與信用建設相關法規條例,推動企業信用狀況在法治化軌道上逐步改善。

3.系統性原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第一,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需要調動各個部門、各個地方的積極性,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第二,需要從信用標準、信用評價、信用信息交換、信用信息消費以及信用市場管理等方面進行綜合治理,整體推進。

【第7篇】學校網站建設與應用研究的工作報告

一、對課題研究的認識

學校現有多媒體網絡教室1個,微機室1個,電腦進入辦公室,教師機已達到兩人一臺,實現了網上備課,達到資源共享,學校建成千兆多媒體交互式校園網,能運用校園網與因特網上的信息資料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建構。我校課題組成員,都有較爲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教科研經驗,能夠熟練的運用多媒體網絡系統實施教學,均能夠承擔一定的教科研任務。學校年年撥出專款專用大力支持科研課題的實驗與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組織與管理

1、成立課題實驗領導小組和實驗小組

①課題實驗領導小組

組長;田克勤

副組長:張豔芬

成員:任西芳 趙彩霞 王麗萍

領導小組的職責是負責實驗的領導與管理。具體包括建立實驗隊伍、改善實驗條件、保證實驗經費,、提供實驗方便、檢查實驗工作、實施實驗獎懲等。

②課題實驗小組

組長:張豔芬

副組長:任西芳

組員:趙彩霞 王麗萍 郭秀敏 範明軍 劉新玲 趙瑞梅

實驗小組的職責是負責實驗的管理、指導與實驗。具體包括制訂實驗方案、明確實驗研究方向、制訂年度實驗計劃、實施實驗研究、建立實驗檔案、收整實驗資料、進行實驗工作的檢查、評估和總結。

2、加強實驗隊伍的培訓與提高

實驗隊伍培訓的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教育思想觀察的轉變,二是計算機應用水平的提高。

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認識的過程,它既具有複雜性,又具有長期性。因此,實驗中要把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理論人作爲一項重要內容,組織實驗教師乃至全體教師加強學習,加強交流,相互啓發,相互促進。實現在學習中提高認識,在實踐中逐步轉變思想,用正確的理念指導實驗,用科學的方法推動實驗。

針對計算機應有水平的提高,將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採用通訓與專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自鑽自研相結合。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師的信息培養。

3、實施實驗獎懲制度

實驗需要嚴謹科學的態度,需要做艱苦細緻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學校將根據實驗小組的建議,依照實驗獎懲條例,對態度認真、工作嚴謹、卓有成效的實驗教師給予獎勵,反之將依據實驗情況給予批評教育、限期整改、撤銷實驗資格等處理。

三、課題研究的成果

我課題研究的成果

我校進行了科學主題資源網站子課題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教師的教學觀念得以更新,已能夠熟練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初步構建了符合我校學情的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切實有效地變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新型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2、建成了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科學主題資源網站課程體系。

建成的科學主題資源網站以一節課爲專題,將涉及這節課內容的相關資源經過篩選、加工,並通過網絡表現某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實施教學活動,爲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庫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每課節主題資源網站都要結合網站內容形成典型的學習指導意見和教學指導意見,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其中王桂霞、王均華、王立新、王鳳雲、張瑞芹、劉金梅等老師的主題資源網站分別獲市、縣二三等獎。

3、經過本課題的實踐和研究,學校進一步完備了電教設施,學校內形成了較爲深厚的現代化教學意識,在課堂教學中能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改變過去學校課堂教學水平相對滯後的局面,能熟練的運用powerpoint 、flash等製作cai課件且運用於課堂教學,在帶動學校其它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方面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四、經驗與體會

該課題從申報、立項以來,課題研究在既定計劃的指導下,在全體實驗人員的齊心協力下,認真學習,踏實工作,課題組在研究方面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教師的研究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教育教學的方式逐步得到了變革。預期的研究目的基本達成。現將前段時間以來所作的研究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高舉理論學習的旗幟,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

爲了提高實驗人員的理論水平,確保課題研究真正地爲教學服務,爲學生服務,每週我們組織全體實驗人員堅持圍繞課題學習一至二篇理論文章,學習的同時,展開熱烈的討論,使課題實驗始終處於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通過理論學習,課題組人員的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且大多數老師能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實驗。

老師們正由原來的“教書匠”向“學習型教師”、“反思型教師”和“科研型教師”轉變。

(二)求真求實,紮紮實實地開展課題研究

爲了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真正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真正地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前段階段我們認真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將課題融入教研之中。每次教研活動,我們做到有課題方面的研究專題。經常圍繞課題解決一些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共性問題。

2、以課堂教學爲主陣地,積極開設公開課,互相促進,互相提高。

我們認真開展課題研究課活動,堅持做到上公開課的老師必須提前一週說課,並且說課後大家展開討論,獻計獻策。公開課上完後,人人蔘與評課,真誠坦率地探討一些教學問題。通過說課、評課,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很快。像趙彩霞、王麗萍等老師本學期還向兄弟學校的領導、老師提供了生動而有豐富的公開課,受到了一致的好評。

3、堅持發揮集體智慧,認真組織集體備課。

我們能立足學習共同體,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堅持集體備課。即各子課題組利用集中學習時間,利用大綱和各科組研究的實驗方案,認真討論,認真備課,並且要求要備以花木滲透爲主的優秀課,實驗課。

通過一個階段地實驗和研究,教師的學生觀漸漸地發生了轉變。現在我們大部分學生體會到科學並不那麼枯燥乏味,離我們並不遙遠,原來它就在身邊,從而對科學產生親切感。通過一個階段地實驗和研究,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老師們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養成了勤學習、勤實踐、勤反思、勤總結的習慣,變得會教、善教,教學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們課題組的趙彩霞獲縣科學學具優質課,張豔芬的課例獲縣電教課一等獎,並報送市電教館參評。好幾位成員的教案、論文在市、縣、校獲獎,多次在縣市級上公開課。

五、存在的問題與努力的方1.存在問題:

(1)課題研究還不是很深入。部分實驗教師還不能很好的把握課題的內涵、方法;對科研工作缺乏自信心。

(2)在實驗數據的收集上還不夠全面,成果的水平還不是太高,缺乏一定的創新。

2.解決措施:

(1)繼續對課題研究教師進行業務理論培訓和相關的專門培訓,以提高他們的科研意識和能力。

(2)召開專門的課題會議,商討下一步科研新思路,出臺科研新舉措,向科研先進學校學習科研經驗。

(3)課題研究迫切需要上級教育科研部門的指導,實驗教師的自身素質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第8篇】肉羊養殖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一章 總 論

一、項目提要

1、項目名稱:內蒙古鄂前旗毛蓋圖蘇木肉羊養殖工程建設

2、建設性質:擴建

3、項目建設單位:鄂托克前旗毛蓋圖蘇木農牧業產業化協會 負責人:林霞、張世軍

4、建設地點:內蒙古鄂前旗毛蓋圖蘇木

5、項目申報單位:鄂托克前旗毛蓋圖蘇木農牧業產業化協會 負責人:林霞、張世軍

6、投資規模及構成:總投資360萬元,其中土建工程174萬元,設備購置36萬元,購買種羊140萬元,其它費用10萬元。

7、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360萬元,其中擬申請國家投資150萬元,地方配套60萬元,羣衆自籌150萬元。

8、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項目年銷售收入390萬元,第一年純利潤192.4萬元,第二年純利潤256.5萬元,第三年及以後每年純利潤333.4萬元。第一年總成本180萬元,第二年總成本37.2萬元,第三年及以後每年總成本18.6萬元,稅後財務淨現值225萬元,財務內部收益率100%,投資回收期4年。

9、項目輻射範圍及帶動能力 項目建成之後,將直接帶動毛蓋圖蘇木30戶農牧戶,可使毛蓋圖蘇木牲畜良種率和單位產量得到進一步提高,通過肉羊養殖項目的建設,畜種質量的改善,育肥出欄加快,銷售利潤大幅度增長,可使項目區農牧戶人均純收入增加500—800元。

二、可行性研究的依據

1、財政部農業綜合開發辦《農業綜合開發多種經營項目可研報告編制提綱》;

2、農業部《西部地區農業開發建設規劃》;

3、國家計委、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

4、鄂前旗“十五”經濟建設規劃;

5、鄂爾多斯市《建立畜牧業強市、綠色大市的決定》。

三、綜合評價和論證結論

1、綜合評價 本項目建設對於該地區建設與市場相對接的現代畜牧業具有示範帶動作用。對於探索在生態建設的基礎上發展優質畜牧業,從而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區具有良好的飼養基礎,當地農牧戶飼養經驗豐富,經過培訓,完全可以按照先進的技術規程生產建設,鄂前旗有着廣闊的草原資源和龐大的牲畜養殖陣地,鄂前旗清真畜產品市場已開始投入運營,已具有很好基礎,由於清真市場產品以無污染和高質量而擁有了較高的信譽,對項目產品的銷售極爲有利。目前市場、產品已與寧夏有長期銷售合同。整個項目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相比傳統牲畜飼養方式,可極大地減輕對草地資源的利用強度,提高牲畜整體質量,提高資源轉化效率,因此我們認爲項目可行。

四、存在問題及建議

1、農牧民培訓和當地的技術服務是保證項目技術路線貫徹執行的基礎,必須加強。在項目安排有關建設內容的基礎上,當地政府應在項目實施後就此制定有效的政策。

2、建議儘快實施項目。 第二章 項目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節 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 毛蓋圖蘇木是鄂前旗的一個純牧業蘇木,XX年全蘇木牲畜頭數達到19萬頭(只)。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下,全蘇木經濟及各項事業建設迅猛發展,畜牧業經濟健康發展。在跨入新世紀,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如何使全蘇木畜牧業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如何使全蘇木廣大農牧民增加收入,是擺在全蘇木人民面前的重大問題。鄂前旗黨委、政府制定“十五”規劃,做出調整優化畜牧業結構,確立了鄂前旗經濟發展的綠色大旗、畜牧業強旗的遠景發展規劃,全面推動飼養業發展。爲適應國家農業部“西部地區農業開發建設規劃”和國家計委、經貿委“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等國家產業發展和行業發展規劃,特提出“鄂前旗毛蓋圖肉羊養殖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二節

項目由來和簡述 跨入新世紀以來,我國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鄂爾多斯市“二次創業”也向縱深方向發展,XX年,農村牧區實行舍飼圈養、休牧、禁牧,農牧業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鄂前旗畜牧業經濟在“西部大開發”、“鄂爾多斯市二次創業”中快速發展,畜牧業經濟結構得到調整優化。發展具有高質量、高效益的畜牧業勢在必行。本項目由此而產生,該項目對鄂前旗畜牧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起到帶動作用。 項目初步擬定以鄂前旗毛蓋圖蘇木形成基地+農牧戶的肉羊養殖經營格局。根據區域劃分,在轄區2個嘎查30戶農牧民中實施該工程,通過聯戶生產、經營的格局,形成一定規模的育肥出欄網絡。這將對毛蓋圖蘇木的廣大農牧民脫貧致富,增加收入,對發展舍飼圈養畜牧業,減輕草場壓力,全面開展生態建設、治沙防沙、建立“生態型高效益規模化家庭牧場”等都將起到推動作用。 第三節 項目提出的必要性及意義 鄂前旗毛蓋圖蘇木位於毛烏素沙漠腹部,自然生態環境嚴重惡化,草場逐年退化,十年九旱,沙塵暴頻發,是邊遠地區。本項目建設十分必要,一是儘快解決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是毛蓋圖蘇木經濟建設的首要問題,所以有必要認認真真、切切實實解決這一重大問題。二是隨着農村牧區經濟不斷髮展,改造沙漠,推動生態建設,恢復草場植被,給子孫後代留下“山川秀美”壯麗草原,有必要進行舍飼圈養、休牧、禁牧、退牧還草。而高效益、高附加值的養殖業正適合於這個形勢。項目的提出正是現階段農村牧區生態建設的必要。三是毛蓋圖蘇木是個純牧業蘇木,而且以土種山羊和綿羊爲主體經濟,經濟結構單調,單位產量不高,且品質不優,效益低。因此,以養殖肉羊調整優化牧業經濟結構,大力全面發展優質畜牧業,提高現代畜牧業的經濟效益和結構優勢。現階段正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因此,項目的提出正是畜牧業經濟發展的必要要求,從各個方面考慮,多方面考查,建設肉羊養殖工程是當地畜牧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出路,也是農牧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 第三章 項目建設的條件 第一節 項目區概況

(一)地理位置 毛蓋圖蘇木位於鄂托克前旗政府所在地30公里處,東鄰昂素鎮,南與敖勒召其鎮相連,西毗布拉格蘇木,北依鄂托克旗。總土地面積293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190萬畝,主要由毛烏素沙地和鄂爾多斯樑地兩大地貌構成,地形爲起伏樑地和沙丘交錯地帶,地理座標爲東經107°21′—107°53′,北緯38°14′—38°47′之間。

(二)自然資源 地處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乾旱少雨、風大沙多,光照時間長,年均7.1℃,最高36℃,年均日照2800小時,年均降雨340mm,蒸發量2505mm。屬鄂爾多斯閉流區,靜水位5—10m,成井深40—200米,單井日涌水量40—60噸,土壤類型爲棕鈣土、草甸土和固定風沙土,土質肥沃,養份含量高。

(三)社會經濟狀況 毛蓋圖蘇木下轄8個行政嘎查,34個牧業社,現有人口3399人,XX年地方財政收入63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031元。路、電、訊、郵等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完善,各項服務體系健全。

(四)項目關聯產業發展現狀 毛蓋圖蘇木是一個典型的農牧結合區,XX年度水澆地面積達1.4萬畝,各類灌溉井達600多眼,牲畜飼養量達到19萬頭(只),建立模式化養殖大戶486戶,年出欄牲畜5.5萬頭(只)。項目區各農牧戶飼草料基地都很好,最少有20畝水地,最多有100畝水地,養殖業基礎良好,飼草料充足,資金、勞力、技術等條件已具備,飼養潛力很大。項目廣大農牧民已把草場圍封,建立了“生態型高效益規模家庭牧場”,戶均種植飼草料50畝,家家戶戶都已建立起了棚圈和青貯窖,飼草料自給有餘,已創造了舍飼圈養養殖的各項條件。敖達黑色公路貫穿於項目區,郵電通訊普及全蘇木,程控電話遍佈項目區。文化娛樂、農貿集市也很發達,南鄰敖勒召其鎮,北依鄂托克旗,經濟社會條件優越,項目具備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條件,對毛蓋圖蘇木乃至鄂前旗的畜牧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節 項目開發的有利條件及可行性近幾年來,畜牧業在農業經濟中的地位逐漸突出,比重增大,發展快,效益高。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央及地方“十五”規劃中草場保護、退耕還林還草、以草爲主、生態環境建設、休牧禁牧、舍飼圈養等方針都爲本地區發展優質、高效畜牧業創造了良好的、前所未有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條件,給毛蓋圖蘇木難得的機遇,蘇木黨委政府已下定決定,一定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紮紮實實的把以優化畜羣畜種結構作爲畜牧業的重點工程來實施好,把該地區建設成爲鄂前旗良種肉羊繁育基地。從擬定項目區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資源環境及農牧林水等基礎建設來看,項目具有可行性,具備了各方面的條件,一是牲畜改良舍飼圈養,有利於減輕嚴重惡化的草場的負擔,恢復植被;二是該地有足夠的飼草料和人工草地,尤其適合於進行青貯,養殖有了最基本的保證,項目實施有現實的可行性。從國家牧區經濟建設角度來看,一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和國務院制定了一系利有利於牧區經濟建設的政策,該地區基礎建設大大增強,尤其是實施“農業綜合開發草原建設項目”、“生態建設項目”、“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證工程”、“人畜飲水工程”、“千村扶貧開發工程”等國家和自治區項目工程以來,基礎建設發展更快,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對發展優質、高效益養殖業創造了經濟、社會、生態方面的雄厚基礎。二是毛蓋圖蘇木認真貫徹落實了上級有關農村牧區各項經濟工作政策,農牧林水電機全面發展,交通、通訊、郵電、文化等方面長足發展,基礎建設牢固,防災減災能力增強,畜牧業發展前景廣闊,適應於入世後的新形勢,優質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很強,肉羊養殖體系建設十分可行,只要認真實施項目,採取妥當科學措施,該項目一定會很好的實現。 第三節 主要制約因素及解決辦法 項目實施主要制約因素是資金問題。因此,項目將想辦法多渠道籌措資金,充分發揮各界的積極性,通過羣衆自籌、爭取國家項目資金,多方面籌集資金,儘快立項,扶持項目順利實施,把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法推廣到千家萬戶,提高科技含量,增加農牧民收入,脫貧致富。 第四章 項目建設單位基本情況 鄂前旗毛蓋圖蘇木位於鄂托克前旗東北部,處於毛烏素沙漠腹地,南與敖勒召其鎮毗鄰,東與昂素鎮相接,北靠鄂托克旗,是一個以牧爲主,農牧並舉的牧區蘇木。全蘇木共轄8個嘎查,34個牧業社,有農牧戶906戶、3399人,總土地面積293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180萬畝,沙化、鹽鹼化面積40萬畝,佔總土地的15%。全蘇木氣候適宜,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無霜期長,土質肥沃,爲發展糧料經濟作物、牧草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近年來,該蘇木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敖達柏油路從其境內穿過,實現村村通路,開通無線尋呼臺、無線接入網,實現村村通電話、公路、農電。XX年糧料總產量突破360萬公斤,牲畜存欄數達16.8萬頭(只),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031元。發展肉羊養殖基地項目有着良好的基礎條件。 鄂托克前旗毛蓋圖蘇木農牧業產業協會於XX年組建,該協會遍佈全蘇木8個嘎查,從業人員20餘人,其人員文化素質普遍較高,都是該地區的致富能手,在當地農牧民中威望特別高,協會主要從事農牧業生產技術指導,提供農牧業市場信息,組織外來商進行農牧業產品交易及輸出本地農畜產品等。該協會通過幾年的發展培育,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已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在該地區農牧業生產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五章 市場分析及銷售方案

一、市場分析近年來,鄂托克前旗以建設綠色大旗、現代畜牧業強旗爲目標,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爲目的,狠抓農村牧區產業結構調整,使產業結構日趨合理。與此同時,充分利用綠色無污染的優勢,大力發展肉牛、奶牛養殖和乳產品加工,實行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有效地帶動了全旗經濟的發展。 鄂托克前旗是一個畜牧業大旗,XX年度全旗牲畜飼養量達124萬頭(只),隨着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實施,現代畜牧業經濟在國民生產中比重日漸增大,實施的“現代畜牧業示範工程”、“四個千戶富民工程”等工程的實施,優良種畜的佔有比例已越來越不能適應新形勢與新任務的要求,優質的畜種進入廣大農牧戶中是當前迫在眉捷的大事。毗鄰鄂托克前旗的地區近年來,特別是黨的xx大以後,把發展地區經濟、增加農牧民收入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但當前畜牧業經濟仍是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過程中的初級階段,畜羣結構比例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仍是大力調整階段,優質畜產品的市場需求仍很大。 鄂托克前旗毛蓋圖蘇木是一個以畜牧業爲主體的牧區蘇木,畜羣結構單調,比例失調,是制約畜牧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XX年,毛蓋圖蘇木黨委政府結合地區實際,制定了XX至XX年遠景奮鬥目標,並對產業化發展做出了長遠規劃,擬從XX年至XX年平均以10萬頭(只)牲畜遞增的速度,到XX年達到70萬頭(只),並要進一步轉變飼養管理方法,優化畜羣結構,提出壓縮山羊,穩增優質綿羊和肉牛的發展思路。根據這一目標要求,該項目區的肉羊養殖工作任務就十分艱鉅,在未來一個時期內將得以大力發展。 國家產業政策導向以發展集約型養殖業介導的產業政策,生活消費向營養型轉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發展趨向,發展優質、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畜牧業是集約畜牧業,這對於擁有豐富草牧場和大面積飼草料種植基地的毛蓋圖蘇木來說,建設肉羊養殖基地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二、產品生產及銷售 根據國內外市場的情況及鄂前旗畜產品清真市場的銷售渠道。項目產品的銷售方案如下: 育肥出欄肉羊:6000只,當地及周邊地區。 項目產品將突出科技和優質,高效益、高質量的特點,逐步打開並佔領市場。 鄂前旗建設“綠色大旗、畜牧業強旗”將是本項目產品銷售的主要優勢。

三、銷售策略和經營模式 鄂托克前旗毛蓋圖蘇木區位優勢優越,距西北地區最大的畜產品交易市場僅有28公里,距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100公里,該項目產品將通過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協會根據市場行情進行銷售,分爲客商到項目區和商品外運銷售兩種類型,並將項目交易以清真畜產品的品牌進入寧夏市場,以品牌和優質產品佔領市場。

四、銷售隊伍和銷售網絡建設 鄂托克前旗毛蓋圖蘇木現有的農牧業協會擔負着全蘇木大多數農畜產品生產和銷售指路的重任,在該項目建設中,將進一步完善協會組織,增強職能作用的帶動力,加強對現有協會工作人員的指導培訓工作,讓他們掌握市場行情,在項目銷售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並從項目生產宏觀上的指導變微觀服務,深入到項目戶進行生產指導和銷售服務,進一步加強銷售網絡建設,形成協會組織遍佈整個項目區的銷售經營服務模式。 第六章 項目建設方案

一、建設規劃及內容 肉羊養殖基地擬建在鄂前旗毛蓋圖蘇木伊克烏素、明蓋和庫倫3個嘎查30戶農牧民中實施。

1、購買種羊1500只;

2、建育肥棚圈30處;

3、建青貯窖1800平方米;

4、建飼草料加工車間1500平方米;

5、建貯草棚1500立方米;

6、開發飼草料基地XX畝;

7、打配機電井10眼,鋪設輸水管道1.5萬米;

8、購買青貯機具4臺;

9、購買飼草料加工相具1套。(詳見表一)

二、產品方案

1、養殖區:第一年出售育肥羊4500只,第二年出售育肥羊5000只,從第三年及以後每年出售育肥羊6000只。

2、飼草料基地:建設飼草料基地XX畝,加之項目區一家一戶小面積飼草基地,盈餘飼草料適當向外銷售。

三、技術方案

1、肉羊養殖:採用的品種爲優質肉羊,採取雜交配種、引種相配等方式,進行肉羊養殖和良種擴繁。 建設並充分利用現有科技服務體系,爲肉羊養殖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不斷提高肉羊的科技含量。 由山東梁山、陝西等地區引入優良種畜。

2、飼草料基地

(1)項目區飼草料基地建設,以就近的農田草牧場爲基地,通過採用整地、施肥、播種、中耕清除田間雜草、灌溉以及田間管理等措施,使飼草飼產保苗率達95%以上。

(2)項目區優質人工草地畝產乾草達500公斤,飼料專用玉米畝產鮮秸稈3000公斤,畝產籽實400公斤。

(3)牧草以紫花苜蓿、沙打旺爲主要品種,玉米以飼用青貯爲主要品種。

四、建設期及實施進度 本地區養殖業發展較好,根據項目規劃的建設內容,遵循畜牧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並參與國內其它地區類似項目的建設經驗,確定項目從XX年開始建設,建設第二年受益。 第七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一、投資估算 本項目投資估算採取概算指標法進行。引種價格按當地以及產地現行價格估算;投資貸款部門的利息按年息的6.21%進行估算;利用國家和地方開發經營的資金按2.4%的點用費計算。其它投資按照相關行業的有關定額標準進行估算。 按基本費用計,各分項目投資額如下: 肉羊養殖工程總投資爲360萬元,其中土建工程174萬元,設備購置36萬元,購買種羊140萬元,其它費用10萬元。

二、資金籌措 本項目所需投入資金由申請國家投資、地方配套和羣衆自籌資金三部分組成。在項目總投資中,申請國家投資150萬元,佔總投資的41.7%,地方配套60萬元,佔總投資的 16.6%,羣衆自籌150萬元,佔總投資的41.7%。 第八章 財務評價 依據內蒙古自治區頒佈的有關政策和法規以及國家計委、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和參數》、財政部農發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多種經營項目可研報告編寫提綱》,以國家現行的財稅和價格體系下,分析和計算項目的成本、費用、效益及現金流量,編制相關財務報表,計算各種評價指標,以分析本項目的盈利能力、清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據以判項目的可行性。

一、產品成本估算 根據項目所用原輔材料在當地的價格,以及同行業的有關調查數據和本項目的實際,對單項成本和費用進行了估算,以此基礎上估算總成本費用。其基礎數據如下:

1、主要直接原料土建工程按174萬元計算,引進畜種按140萬元計算,設備購置按36萬元計算。

2、銷售費用按銷售收入的8%計算。

3、管理費用按直接費用的3%計算。

4、建設期內的利息計入項目總投資,其後的利息計入財務費用。

5、正常年修理費按折舊的1/3計算。

二、產品銷售收入、稅金及附加

1、銷售收入 肉羊養殖年出欄6000只,盈餘飼草料銷售收入15萬元,項目達產後年總銷售收入爲390萬元。

2、利潤及分配 所得稅按利潤總額的33%計算,正常年稅後利潤爲23.1萬元,提取10%的盈餘公積後爲本項目的可分配利潤。

3、盈利能力分析 計算各項財務指標如下: 投資利潤率:42.15% 投資利稅率:47.23% 稅後財務內部收益率:36.62% 稅前財務內部收益率:49.42% 稅後財務淨現值(ic=10%):130萬元 稅前財務淨現值(ic=10%):212萬元 稅後投資回收期:4.8年(包括建設期) 稅前投資回收期:4年(包括建設期)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財力內部收益率遠大於12.8%的行業基準收益率,淨現值大於零,項目在財務上可行。 第九章 環境影響評價 肉羊養殖是屬生態保護性舍飼圈養項目,對環境不但沒有任何污染和破壞,而且對牲畜的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以畜肥改良土壤、農田加肥等都有很大好處。 第十章 農牧業產業化經營與農牧民增收

一、農牧業產業化經營 本項目建設將使毛蓋圖蘇木養殖從傳統的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促進當地農牧業生產結構的調整,直接帶動當地30戶農牧民的養殖業健康快速發展,輻射帶動450戶農牧民進行舍飼圈養肉羊可使當地的畜牧業的組織化程序大大提高。

二、農牧民增收 根據我們的調研,每隻育肥羊的生產成本約150元左右,出售每隻育肥羊農牧民可獲純收入400—500元。

三、其它影響 項目的實施還將對農牧民進行短期培訓,這將有助於提高當地農牧業生產的技術水平,提高農牧民科技文化素質,並增加農民的收入來源。 第十一章 組織機構與經營管理 項目在建設過程中以及在項目建成後,建設單位將以嚴密的組織機構,健全的規章制度,科學的管理模式,先進的技術措施和完善的營銷網絡,確保該項目工程的順利建設和項目建成後的高效運作,達到預期的經營效果。

一、組織機構 毛蓋圖蘇木農牧業產業化協會對該項目建設十分重視,擬成立協會會長任組長,蘇木人民政府、農牧業綜合服務站等單位參加的良繁基地協調領導小組,專門負責該項目的組織協調以及處理和解決涉及與地方有關的疑難問題。併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作爲項目建設的決策機構,對項目建設實行全面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有關職能部門,對口負責各自的工作。具體組織管理體系見圖。

二、經營管理模式 本項目採取“公司+基地”的模式進行運作和經營。在整個項目的運行結構中,飼草料基地爲養殖基地提供飼料,基礎畜種由工作人員進行飼養和日常管理,科技服務體系的整個良繁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項目各環節形成了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體。基地工作人員在這一共同體中承擔着繁育以及仔畜到架子牲畜的飼養任務。領導小組作爲本項目的建設主體,承擔着牲畜的改良、科技服務。在項目建成後,各環節之間,即飼料種植與良繁基地之間,工作人員與良繁基地之間都要在領導小組的管理和監控、協調下進行單獨覈算,相互這間通過合同契約,按照市場機制進行商業化運作,通過利益槓桿,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不少地方的實踐證明,這一運作模式符合規模養殖業的內在要求,有利於推動農牧業產業化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三、項目建設的內部管理 項目資金實行專人、專戶管理,並由項目總部統一調撥和支配,要建立健全財務規章制度,嚴格實行專款專用,嚴禁項目資金挪作他用,提高資金效率,保證資金安全運轉,對項目內物品購進要多方均價降低成本,節約投資,提高質量。要分類制訂詳細的項目技術標準,在具體施工中嚴格執行。要建立項目檢測評價,聘請有關專業人員對項目建設的質量優劣、資金使用情況、工程進度、效率等進行全面評價,發現問題及時改正,確保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第十二章 結 論 項目區牲畜源及農牧業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可開發土地多,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較完善,良好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爲大力發展養殖業,實現當地農牧業的產業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建設單位有着雄厚的資金實力、技術力量和高效的管理機制、管理模式,爲項目的順利實施和成功運作創造了有利條件。項目產品選擇適宜,市場需求穩定、旺盛,發展潛力巨大,爲本項目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供了保證。 本項目建成後可向市場提供優質肉羊6000只,項目共實現產值390萬元,年創利稅172.6萬元。更爲重要的是,該項目可有力帶動當地養殖業的發展,大大推進當地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本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本項目採取“公司+基地”的方式進行運作,農牧戶是首先的受益者。體現了該項目不僅可使建設單位快速發展,壯大實力,而且還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農牧民的快速致富有着極大的推動作用,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該項目的提出符合國家、自治區的產業政策,符合當地的客觀條件;項目財務評價結果良好,各項財務指標均處於較好的水平。經分析和論證認爲,該項目的建設條件成熟,符合項目建設的要求,具有實現的可行性。

【第9篇】杭州市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研究報告

案例一 投過10次簡歷9次當場被拒

在下城區天水街道工作的陸洋龍,是浙江工商大學社工系首屆本科畢業生。

說到自己的工作時,陸洋龍神采飛揚:“工作還是挺得心應手的。但是當年畢業時,我覺得很迷茫,送出的10份簡歷,有9份被對方當場拒絕。他們的回答幾乎都是一個腔調——對這個專業不熟悉!”

分析:社工隊伍社會化程度不高

杭州雖然是國內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地區之一,但是民間社會工作機構發展緩慢,能夠吸納專業人員的社會工作崗位十分有限。目前杭州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社會化程度不高。

案例二 社工專業本科生僅佔8.74%

目前我省共有7所高校設有專門的社工專業本科。去年,調查人員對其中的4所高校,自其開設社會工作專業開始至今的本科畢業生總數、實際從事社會工作的本科畢業生數量,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總共389名畢業生,當社工的僅佔8.74%。其中一所高校,畢業生中從事社工的僅4.17%,比例最高的一所學校也只有13.79%。

分析:社會工作工資待遇不高留不住人才

目前,杭州市社區工作人員的平均收入,大約每年3XX元,如果除掉“五金”就只有兩萬多元。如果是一名非杭州籍社工專業大學畢業生,留在杭州,這點工資確實生活困難。

調研發現,杭州的社區、社會福利機構等公共服務部門,長期以來採用低成本人力資源政策,導致從業人員工資偏低、待遇較差。而在中國香港或者美國、英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專業社工是一項體面而崇高的職業,工資收入跟公務員、醫生、律師、教授一樣,屬於“中產階段”。

案例三 職業社工缺口XX-5000人

按照發達國家標準,像杭州這樣經濟、社會規模的城市,應該有職業社工13000至16000人。據統計,杭州目前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員總數爲14171人,除掉20%左右的工勤人員,那麼職業社工只有11000人左右,而且都還沒有註冊,沒有職業化標準。

分析:社工職業化程度不高。

案例四 未經系統專業教育人員佔96%以上

在全市14171名社工中,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24.88%,中級以上職稱的佔7.25%,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佔3.19%,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教育人員佔96%以上。另外,司法矯正、婚姻家庭服務、慈善事業、老人服務、公共衛生等領域,目前都還沒有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

分析:杭州社工人才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

案例五 社工專業第一志願填報率不到20%

據杭州師範大學有關數據統計,每年招生時社會工作專業的第一志願填報率不到20%。浙江工商大學教授、原社工系主任張敏傑向記者坦言,自XX年學校開設社會工作專業以來,新生第一志願報考此專業的非常少,很多是調配來的,而且文、理兼收。學生進校後,對專業的認可程度也參差不齊,問得最多的是“今後出來幹什麼的?”

目前全國設有社會工作教育專業的高校有200所,我省有7所。在高校社會工作教育中,社工專業成爲一個“冷門”專業,問津者很少。在香港高校,社工專業卻是最熱門專業之一。

分析: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社工被譽爲“社會工程師”。

我們的社會工作由於起步遲,專業社工不多,社會公信度不高。除傳統的民政工作之外,現在的一些社會工作侷限於某些個人生活,如熱線服務、心理諮詢等,對社會生活中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如失業、生活安全感、社會秩序等介入還相當不足,限制了社會工作介入社會問題的力度和影響範圍。

據預測,杭州市至2015年主要領域的社會工作人員需求總量將超過兩萬。

【第10篇】小尾寒羊良種繁育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一章 總 論

一、項目提要

1、項目名稱:內蒙古鄂前旗毛蓋圖小尾寒羊良種繁育工程建設

2、建設性質:新建

3、項目建設單位:鄂托克前旗毛蓋圖蘇木 法人代表:林霞

4、建設地點:內蒙古鄂前旗毛蓋圖蘇木

5、項目申報單位:內蒙古鄂前旗扶貧開發辦 法人代表:賀西格道格陶呼

6、投資規模及構成:總投資40萬元,其中購買種畜38萬元,其它費用2萬元。

7、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40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30萬元,羣衆自籌10萬元。

8、項目輻射範圍及帶動能力 項目建成之後,將直接帶動毛蓋圖蘇木150戶農牧戶,可使毛蓋圖蘇木牲畜良種率和單位產量得到進一步提高,通過良繁體系的建設,畜種質量的改善,銷售利潤大幅度增長,可使項目區農牧戶人均純收入增加500—800元。

二、可行性研究的依據

1、財政部農業綜合開發辦《農業綜合開發多種經營項目可研報告編制提綱》;

2、農業部《西部地區農業開發建設規劃》;

3、國家計委、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

4、鄂前旗“十五”經濟建設規劃;

5、鄂爾多斯市《建立畜牧業強市、綠色大市的決定》。

三、綜合評價和論證結論

1、綜合評價 本項目建設對於該地區牲畜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具有示範帶動作用。對於探索在生態建設的基礎上發展優質畜牧業,從而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區具有良好的飼養基礎,當地農牧戶飼養經驗豐富,經過培訓,完全可以按照先進的技術規程生產建設,鄂前旗有着廣闊的草原資源和龐大的牲畜養殖陣地,鄂前旗畜產品清真市場已開始投入運營,已具有很好基礎,由於清真市場產品以無污染和高質量而擁有了較高的信譽,對項目產品的銷售極爲有利。目前市場、產品已與寧夏有長期銷售合同。整個項目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相比傳統牲畜飼養方式,可極大地減輕對草地資源的利用強度,提高牲畜整體質量,提高資源轉化效率,因此我們認爲項目可行。

四、存在問題及建議

1、農牧民培訓和當地的技術服務是保證項目技術路線貫徹執行的基礎,必須加強。在項目安排有關建設內容的基礎上,當地政府應在項目實施後就此制定有效的政策。

2、建議儘快實施項目。 第二章 項目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節 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

毛蓋圖蘇木是鄂前旗的一個純牧業蘇木,XX年全蘇木牲畜頭數達到19萬頭(只)。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下,全蘇木經濟及各項事業建設迅猛發展,畜牧業經濟健康發展。在跨入新世紀,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如何使全蘇木畜牧業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如何使全蘇木廣大農牧民增加收入,是擺在全蘇木人民面前的重大問題。鄂前旗黨委、政府制定“十五”規劃,做出調整優化畜牧業結構,確立了鄂前旗經濟發展的綠色大旗、畜牧業強旗的遠景發展規劃,全面推動飼養業發展。爲適應國家農業部“西部地區農業開發建設規劃”和國家計委、經貿委“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等國家產業發展和行業發展規劃,特提出“鄂前旗毛蓋圖小尾寒羊良種繁育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二節

項目由來和簡述

跨入新世紀以來,我國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鄂爾多斯市“二次創業”也向縱深方向發展,XX年,農村牧區實行舍飼圈養、休牧、禁牧,農牧業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鄂前旗畜牧業經濟在“西部大開發”、“鄂爾多斯市二次創業”中快速發展,畜牧業經濟結構得到調整優化。發展具有高質量、高效益的畜牧業勢在必行。本項目由此而產生,該項目對鄂前旗畜牧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起到帶動作用。 項目初步擬定以鄂前旗毛蓋圖蘇木形成基地+農牧戶的小尾寒羊改良、養殖經營格局。根據區域劃分,在轄區6個嘎查150戶農牧民中實施該工程,通過聯戶生產、經營的格局,形成一定規模的良繁網絡。這將對毛蓋圖蘇木的廣大農牧民脫貧致富,增加收入,對發展舍飼圈養畜牧業,減輕草場壓力,全面開展生態建設、治沙防沙、建立“生態型高效益規模化家庭牧場”等都將起到推動作用。

第三節 項目提出的必要性及意義

鄂前旗毛蓋圖蘇木位於毛烏素沙漠腹部,自然生態環境嚴重惡化,草場逐年退化,十年九旱,沙塵暴頻發,是邊遠地區。本項目建設十分必要,一是儘快解決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是毛蓋圖蘇木一切經濟建設的首要問題,所以有必要認認真真、切切實實解決這一重大問題。二是隨着農村牧區經濟不斷髮展,改造沙漠,推動生態建設,恢復草場植被,給子孫後代留下“山川秀美”壯麗草原,有必要舍飼圈養、休牧、禁牧、退牧還草。而高效益、高附加值的養殖業正適合於這個形勢。項目的提出正是現階段農村牧區生態建設的必要。三是毛蓋圖蘇木是個純牧業蘇木,而且以土種山羊和綿羊爲主體經濟,經濟結構單調,單位產量不高,且品質不優,效益低。因此,有必要以畜種改良爲主調整優化牧業經濟結構,大力全面發展優質畜牧業,提高現代畜牧業的經濟效益和結構優勢。現階段正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因此,項目的提出正是畜牧業經濟發展的必要要求,從各個方面考慮,多方面考查,建設小尾寒羊良種繁育工程是當地畜牧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出路。

第三章 項目建設的條件

第一節 項目區概況

牲畜良種繁育項目區選在毛蓋圖蘇木,牲畜總飼養量爲18萬頭(只),項目區位於鄂前旗東北部,與鄂托克旗接壤,總面積約293萬畝。風大沙多,氣候乾燥,十年九旱,全年平均降雨量250—300毫米左右,蒸發量爲降雨量的四倍左右,日照時數2800—3000小時,無霜期130—150天,平均風速3米/秒,項目區8個嘎查、34個牧業社、906戶農牧戶、3399人。項目區以蒙古族爲主體,蒙漢民族雜居。毛蓋圖蘇木現有牲畜16.8萬頭(只),現已開發飼草料基地1.4萬畝,打井配套700多眼,建標準化養殖棚圈480處,青貯窖560多處。項目區各農牧戶飼草料基地都很好,最少有20畝水地,最多有100畝水地,養殖業基礎良好,飼草料充足,資金、勞力、技術等條件已具備,飼養潛力很大。項目廣大農牧民已把草場圍封,建立了“生態型高效益規模家庭牧場”,戶均種植飼草料50畝,家家戶戶都已建立起了棚圈和青貯窖,飼草料自給有餘,已創造了舍飼圈養養殖的各項條件。敖達黑色公路貫穿於項目區,郵電通訊普及全蘇木,程控電話遍佈項目區。文化娛樂、農貿集市也很發達,南鄰敖勒召其鎮,北依鄂托克旗,經濟社會條件優越,項目具備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條件,對毛蓋圖蘇木乃至鄂前旗的畜牧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節 項目開發的有利條件及可行性

近幾年來,畜牧業在農業經濟中的地位逐漸突出,比重增大,發展快,效益高。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央及地方“十五”規劃中草場保護、退耕還林還草、以草爲主、生態環境建設、休牧禁牧、舍飼圈養等方針都爲本地區發展優質、高效畜牧業創造了良好的、前所未有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條件,給毛蓋圖蘇木難得的機遇,蘇木黨委政府已下定決定,一定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紮紮實實的把以畜種改良爲主的畜牧業的重點工程來實施好,把該地區建設爲鄂前旗小尾寒羊繁育基地。從擬定項目區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資源環境及農牧林水等基礎建設來看,項目具有可行性,具備了各方面的條件,一是牲畜改良舍飼圈養,有利於減輕嚴重惡化的草場的負擔,恢復植被;二是該地有足夠的飼草料和人工草地,尤其適合於進行青貯,養殖有了最基本的保證,項目實施有現實的可行性。從國家牧區經濟建設角度來看,一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和國務院制定了一系利有利於牧區經濟建設的政策,該地區基礎建設大大增強,尤其是實施“農業綜合開發草原建設項目”、“生態建設項目”、“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證工程”、“人畜飲水工程”、“千村扶貧開發工程”等國家和自治區項目工程以來,基礎建設發展更快,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和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對發展優質、高效益養殖業創造了經濟、社會、生態方面的雄厚基礎。二是毛蓋圖蘇木認真堅決貫徹落實了上級有關農村牧區各項經濟工作政策,農牧林水電機全面發展,交通、通訊、郵電、文化等方面長足發展,基礎建設牢固,防災減災能力增強,畜牧業發展前景廣闊,適應於入世後的新形勢,優良畜種的競爭能力很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十分可行,只要認真實施項目,採取妥當科學措施,該項目一定會很好的實現。

第三節 主要制約因素及解決辦法

項目實施主要制約因素是資金問題。因此,項目將想辦法多渠道籌措資金,充分發揮各界的積極性,通過羣衆自籌、爭取國家項目資金,多方面籌集資金,儘快立項,扶持項目順利實施,把優良畜種推廣到千家萬戶,並向周邊地區輸送,提高科技含量,增加農牧民收入,脫貧致富。 第四章 項目建設單位基本情況

鄂前旗毛蓋圖蘇木位於鄂托克前旗東北部,處於毛烏素沙漠腹地,南與敖勒召其鎮毗鄰,東與昂素鎮相接,北靠鄂托克旗,是一個以牧爲主,農牧並舉的牧區蘇木。全蘇木共轄8個嘎查,34個牧業社,有農牧戶906戶、3399人,總土地面積293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180萬畝,沙化、鹽鹼化面積40萬畝,佔總土地的15%。全蘇木氣候適宜,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無霜期長,土質肥沃,爲發展糧料經濟作物、牧草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近年來,該蘇木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敖達柏油路從其境內穿過,實現村村通路,開通無線尋呼臺、無線接入網,實現村村通電話、公路、農電。XX年糧料總產量突破360萬公斤,牲畜存欄數達16.8萬頭(只),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031元。發展牲畜良種繁育基地項目有關良好的基礎條件。

第五章 市場分析及銷售方案

一、市場分析近年來,鄂托克前旗以建設綠色大旗、現代畜牧業強旗爲目標,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爲目的,狠抓農村牧區產業結構調整,使產業結構日趨合理。與此同時,充分利用綠色無污染的優勢,大力發展肉牛、奶牛養殖和乳產品加工,實行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有效地帶動了全旗經濟的發展。 鄂托克前旗是一個畜牧業大旗,XX年度全旗牲畜飼養量達124萬頭(只),隨着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實施,現代畜牧業經濟在國民生產中比重日漸增大,實施的“現代畜牧業示範工程”、“四個千戶富民工程”等工程的實施,優良種畜的佔有比例已越來越不能適應新形勢與新任務的要求,優質的畜種進入廣大農牧戶中是當前迫在眉捷的大事。毗鄰鄂托克前旗的地區近年來,特別是黨的xx大以後,把發展地區經濟、增加農牧民收入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但當前畜牧業經濟仍是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過程中的初級階段,畜羣結構比例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仍是大力調整階段,優質畜種的市場需求仍很大。 鄂托克前旗毛蓋圖蘇木是一個以畜牧業爲主體的牧區蘇木,畜羣結構單調,比例失調,是制約畜牧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XX年,毛蓋圖蘇木黨委政府結合地區實際,制定了XX至XX年遠景奮鬥目標,並對產業化發展做出了長遠規劃,擬從XX年至XX年平均以10萬頭(只)牲畜遞增的速度,到XX年達到70萬頭(只)。根據這一目標要求,該項目區的牲畜改良工程任務就十分艱鉅,在未來一個時期內將得以大力發展。 國家產業政策導向以發展集約型養殖業介導的產業政策,生活消費向營養型轉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發展趨向,發展優質、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畜牧業是集約畜牧業,這對於擁有豐富草牧場和大面積飼草料種植基地的毛蓋圖蘇木來說,建設牲畜良種繁育基地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二、產品生產及銷售 根據國內外市場的情況及鄂前旗畜產品清真市場的銷售渠道。項目產品的銷售方案如下: 良繁種畜:XX只,當地及周邊地區。 項目產品將突出科技和優質,高效益、高質量的特點,逐步打開並佔領市場。 鄂前旗建設“綠色大旗、畜牧業強旗”將是本項目產品銷售的主要優勢。

第六章 項目建設方案

一、建設規劃及內容 改良工程建設:購進小尾寒羊種公羊50只,種母羊400只。改良工程建設擬在毛蓋圖蘇木6個嘎查

1、巴音烏珠嘎查,購進種公羊8只,種母羊68只,項目總投資6.28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5萬元

2、烏蘭浩舒嘎查,購進種公羊8只,種母羊67只,項目總投資6.23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5萬元。

3、庫倫嘎查,購進種公羊7只,種母羊70只,項目總投資6.02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5萬元。

4、沙日浩舒嘎查,購進種公羊12只,種母羊70只,項目總投資7.82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5萬元。

5、伊克烏素嘎查,購進種公羊7只,種母羊60只,項目總投資5.52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5萬元。

6、巴音什裏嘎查,購進種公羊8只,種母羊65只,項目總投資6.13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5萬元。

二、產品方案

1、繁育區:改良優質畜種1萬隻,出售XX只。

2、飼草料基地:項目區優質牧草(乾草)基地滿足良繁基地的飼養需求,且是一家一戶小生產形成的良每鏈,暫不考慮飼草料基地建設。

三、技術方案

1、良種繁育:採用的品種爲優質小尾寒羊,採取雜交配種、引種相配等方式,進行良種繁育。 建設並充分利用現有科技服務體系,爲改良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不斷提高改良種畜的質量。 由山東梁山地區引入優良種畜。

2、飼草料基地

(1)項目區飼草料基地充足,以就近的農田草牧場爲基地,通過採用整地、施肥、播種、中耕清除田間雜草、灌溉以及田間管理等措施,使飼草飼產保苗率達95%以上。

(2)項目區優質人工草地畝產乾草達500公斤,飼料專用玉米畝產鮮秸稈3000公斤,畝產籽實400公斤。

(3)牧草以紫花苜蓿、沙打旺爲主要品種,玉米以飼用青貯爲主要品種。

四、建設期及實施進度 本地區養殖業發展較好,根據項目規劃的建設內容,遵循畜牧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並參與國內其它地區類似項目的建設經驗,確定項目從XX年開始建設,建設當年受益。

第七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一、投資估算 本項目投資估算採取概算指標法進行。引種價格按當地以及產地現行價格估算;投資貸款部門的利息按年息的6.21%進行估算;利用國家和地方開發經營的資金按2.4%的點用費計算。其它投資按照相關行業的有關定額標準進行估算。 按基本費用計,各分項目投資額如下: 良繁工程總投資爲40萬元,其中購買種畜38萬元,其它費用2萬元。

二、資金籌措 本項目所需投入資金由申請財政扶貧資金和羣衆自籌資金兩部分組成。在項目總投資中,申請財政扶貧資金30萬元,佔總投資的75%;羣衆自籌10萬元,佔總投資的25%。

第八章 財務評價

依據內蒙古自治區頒佈的有關政策和法規以及國家計委、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和參數》、財政部農發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多種經營項目可研報告編寫提綱》,以國家現行的財稅和價格體系下,分析和計算項目的成本、費用、效益及現金流量,編制相關財務報表,計算各種評價指標,以分析本項目的盈利能力、清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據以判項目的可行性。

一、產品成本估算 根據項目所用原輔材料在當地的價格,以及同行業的有關調查數據和本項目的實際,對單項成本和費用進行了估算,以此基礎上估算總成本費用。其基礎數據如下:

1、主要直接原料引種種公羊平均每隻按3600元計,種母羊平均每隻羊按500元計。

2、銷售費用按銷售收入的8%計算。

3、管理費用按直接費用的3%計算。

4、建設期內的利息計入項目總投資,其後的利息計入財務費用。

5、正常年修理費按折舊的1/3計算。

二、產品銷售收入、稅金及附加

1、銷售收入 良種繁育年出欄牲畜XX只。項目達產後年總銷售收入爲80萬元。

2、利潤及分配 所得稅按利潤總額的33%計算,正常年稅後利潤爲23.1萬元,提取10%的盈餘公積後爲本項目的可分配利潤。

3、盈利能力分析 計算各項財務指標如下: 投資利潤率:42.15% 投資利稅率:47.23% 稅後財務內部收益率:36.62% 稅前財務內部收益率:49.42% 稅後財務淨現值(ic=10%):130萬元 稅前財務淨現值(ic=10%):212萬元 稅後投資回收期:3.6年(包括建設期) 稅前投資回收期:3年(包括建設期)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財力內部收益率遠大於12.8%的行業基準收益率,淨現值大於零,項目在財務上可行。

第九章 環境影響評價

小尾寒羊良種繁育是屬生態保護性舍飼圈養項目,對環境不但沒有任何污染和破壞,而且對牲畜的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以畜肥改良土壤、農田加肥等都有很大好處。

第十章 農牧業產業化經營與農牧民增收

一、農牧業產業化經營 本項目建設將使毛蓋圖蘇木養殖從傳統的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促進當地農牧業生產結構的調整,輻射和帶動當地150戶農牧民的養殖業健康快速發展,可使當地的畜牧業的組織化程序大大提高。

二、農牧民增收 根據我們的調研,每隻改良小尾寒羊的生產成本約200元,出售每隻架子牲畜農民可獲純收入400多元。

三、其它影響 項目的實施還將對農牧民進行短期培訓,這將有助於提高當地農牧業生產的技術水平,提高農牧民科技文化素質,並增加農民的收入來源。

第十一章 組織機構與經營管理

項目在建設過程中以及在項目建成後,建設單位將以嚴密的組織機構,健全的規章制度,科學的管理模式,先進的技術措施和完善的營銷網絡,確保該項目工程的順利建設和項目建成後的高效運作,達到預期的經營效果。

一、組織機構 毛蓋圖蘇木黨委政府對該項目建設十分重視,擬成立政府蘇木達任組長,蘇木人民政府、農牧業綜合服務站等單位參加的良繁基地協調領導小組,專門負責該項目的組織協調以及處理和解決涉及與地方有關的疑難問題。併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作爲項目建設的決策機構,對項目建設實行全面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有關職能部門,對口負責各自的工作。具體組織管理體系見圖。

二、經營管理模式 本項目採取“公司+基地”的模式進行運作和經營。在整個項目的運行結構中,飼草料基地爲養殖基地提供飼料,基礎畜種由工作人員進行飼養和日常管理,科技服務體系的整個良繁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項目各環節形成了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體。基地工作人員在這一共同體中承擔着繁育以及仔畜到架子牲畜的飼養任務。領導小組作爲本項目的建設主體,承擔着牲畜的改良、科技服務。在項目建成後,各環節之間,即飼料種植與良繁基地之間,工作人員與良繁基地之間都要在領導小組的管理和監控、協調下進行單獨覈算,相互這間通過合同契約,按照市場機制進行商業化運作,通過利益槓桿,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不少地方的實踐證明,這一運作模式符合規模養殖業的內在要求,有利於推動農牧業產業化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三、項目建設的內部管理 項目資金實行專人、專戶管理,並由項目總部統一調撥和支配,要建立健全財務規章制度,嚴格實行專款專用,嚴禁項目資金挪作他用,提高資金效率,保證資金安全運轉,對項目內物品購進要多方均價降低成本,節約投資,提高質量。要分類制訂詳細的項目技術標準,在具體施工中嚴格執行。要建立項目檢測評價,聘請有關專業人員對項目建設的質量優劣、資金使用情況、工程進度、效率等進行全面評價,發現問題及時改正,確保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第十二章 結 論

項目區牲畜源及農牧業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可開發土地多,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較完善,良好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爲大力發展養殖業,實現當地農牧業的產業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建設單位有着雄厚的資金實力、技術力量和高效的管理機制、管理模式,爲項目的順利實施和成功運作創造了有利條件。項目產品選擇適宜,市場需求穩定、旺盛,發展潛力巨大,爲本項目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供了保證。 本項目建成後可向市場提供優質畜種XX頭(只),項目共實現產值80萬元,年創利稅35.4萬元。更爲重要的是,該項目可有力帶動當地養殖業的發展,大大推進當地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本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本項目採取“公司+基地”的方式進行運作,農牧戶是首先的受益者。體現了該項目不僅可使建設單位快速發展,壯大實力,而且還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農牧民的快速致富有着極大的推動作用,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該項目的提出符合國家、自治區的產業政策,符合當地的客觀條件;項目財務評價結果良好,各項財務指標均處於較好的水平。經分析和論證認爲,該項目的建設條件成熟,符合項目建設的要求,具有實現的可行性。

【第11篇】工會幹部隊伍建設調查研究報告

加強工會幹部隊伍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履行工會職能,實現工會各項任務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改革和發展形勢對工會工作提出的要求。工會的工作要取得成效,關鍵是要有一支過硬的工會幹部隊伍。當前,我市工會幹部自身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是否完全適應新時期工會工作需要?幹部隊伍的素質、能力水平是否能很好地履行職責和勝任工作?對此調研組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工會幹部自身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全市各級工會組織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幹部的自身建設,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幹部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逐步優化,幹部素質顯着提高,工作作風明顯改善,責任意識和創優爭先的競爭意識進一步增強。我市工會工作近年來所獲得的巨大成績,正是各級工會幹部自身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的充分體現。但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在工會幹部自身建設中也還有一些問題不容忽視。

(一)行業工會領導人配備邊緣化。雖然縣市區黨委在工會主要領導的選配上與市總工會建立了聯繫機制,溝通渠道通暢,且落實了黨委常委擔(兼)任工會主席制度,縣市區黨委對工會工作的領導得到加強。但在行業(產業)工會和基層工會領導人的配備上,沒有形成很好的溝通機制,在工會領導幹部的配備上存在兼職化、安置化、三線化,沒有真正把工作能力強、羣衆威信高、年紀比較輕的同志選配到工會領導幹部崗位上來。行業工會領導人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會的作用發揮,影響了工會工作整體推進。

(三)工會幹部在工作作風、能力水平和綜合素質方面參差不齊。雖然大多數工會幹部注重自身素質的鍛鍊和提高,但也還有一些幹部工作作風不過硬,對工會工作理論學習不夠、知識儲備不足,工作缺乏責任意識和創新精神,習慣於按部就班,不願意動腦筋,解決問題能力和水平不高,工作打不開局面。近兩年來,市總工會辦公條件大爲改善,基本實現一人一臺電腦,爲推行現代化辦公創造了必要條件。但目前仍有10%幹部甚至中層主要負責同志只會點擊電腦,不會文字編輯,不會信息傳遞,反映出幹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二、主要原因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環境如政策、體制上的原因,也有工會自身的原因。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基層黨委對工會幹部的管理使用不夠重視。一些基層黨委對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的認識還只停留在工會有作用,但作用不大的程度上。一些基層黨委在選拔和使用工會幹部時,沒有與上級工會溝通的意識,認爲上級工會只是協管,沒有溝通的必要。一些基層黨委對工會幹部交流使用也不夠重視,在選拔、任用和交流乾部時,很少將工會幹部納入其中,造成了一般工會幹部的不循環。

(二)工會的幹部協管職能難以充分履行。當前,基層工會的幹部配備及調整等問題,還存在黨委徵求工會部門的意見不夠的現象。由於黨委在管理使用幹部上形成的一些相對固定的模式,工會部門無法很好地發揮幹部協管作用,導致工會部門在幹部管理使用方面顯得十分被動。加上工會部門自身沒有細化和完善幹部協管機制,特別是在工會內部如何培養使用幹部方面沒有建立一套可行的制度和措施,造成工會幹部隊伍出現斷層問題,一方面容易造成上級工會與基層工會工作脫節,另一方面也影響一些工會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使一些工會幹部不太願意鑽研工會工作的業務,得過且過,混混日子,影響工會隊伍的建設。

(三)工會幹部對自身建設的認識不到位、要求不嚴格。有些工會幹部對自身工作缺乏正確認識,對工會工作缺乏認同感,工作的積極性不高;有些幹部認爲工會工作做好了是錦上添花,做得不好也無礙大局,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就行了,因而自身學習、提高素質的動力不足,學習的自覺性不高;有些工會幹部從事此項工作時間較長,做了許多樹典型、推經驗、解困難的工作,認爲成績夠好、努力夠多,工作不需要再那麼認真,工作標準和要求也降低了,得過且過,不求上進等等。

三、加強工會幹部隊伍建設的建議與對策

中國工會十五大緊緊圍繞建設什麼樣的工會、怎樣建設工會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指出中國工會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這是對新時期工會地位和作用的科學判斷,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工會工作的基本任務、工作重點和主要途徑,是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工作規律認識的一次飛躍,也對加強新形勢下的工會幹部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強工會幹部隊伍建設,是實現工會工作創新發展的內在要求和組織保證。要建立健全學習培訓機制、輪崗交流和掛職鍛鍊機制,完善幹部使用和激勵機制,強化幹部管理和監督機制,採取切實有力措施,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業務能力過硬、羣衆觀念牢固、工作作風踏實、精神狀態優良的工會幹部隊伍。

任何工作的好壞,關鍵在於人。工會工作也不例外。在當前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現我市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只有堅持以人爲本,切實加強工會幹部自身建設,才能真正發揮好工會組織在服務科學發展、服務職工羣衆的作用。要按照市工會三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的要求,思考新對策,尋求新突破,切實抓好工會幹部的隊伍建設,保證工會各項職能落實到位。

(一)積極爭取黨委對工會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視,努力形成工會幹部能進能出機制。各級工會組織要主動向黨委宣傳工會是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工會的地位反映着工人階級的地位。要用富有成效的工作和職工羣衆的真誠擁護贏得黨委信任、重視和支持。各級黨委應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有關文件精神,從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羣衆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政治高度着眼,把作風正、能力強的年輕幹部選拔到工會領導崗位來,特別要注重從工會內部培養提拔年富力強的幹部。加強工會幹部的配備和交流使用。各級黨委在本級幹部使用上要做到通盤考慮,建立工會與其它黨政機關幹部輪崗制度,改變單向交流、只進不出的現象,改變在工會安置幹部的做法,真正實現幹部的雙向交流。

(二)切實抓好工會幹部選配、協管工作,進一步增強工會幹部隊伍生機與活力。建立工會幹部選配、協管的有效機制,爲管理使用工會幹部提供製度保證。一是任前考察制。在確定基層工會正副主席人選前,按照工會幹部協管要求,上級工會要會同所在基層黨委部門聯合進行考察,真正把那些熱愛工會工作,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羣衆基礎好的同志選配到工會領導崗位上來。二是調動報告制。工會正副主席需要調動時應及時向上級工會報告。上級工會經過調查認爲符合有關法規政策的可以同意,如不合乎有關規定,應建議和督促基層黨委部門進行糾正,確保工會幹部隊伍的穩定性,維護工會幹部的正當權益。三是目標考覈制。上級工會要加大對下級工會幹部的考覈力度,對下級工會正副主席的個人全面情況進行年度和任期目標考覈,包括中心工作、業務工作、政治素質、工作作風、工作能力、敬業精神、羣衆基礎等方面,分爲優秀、稱職、合格、不合格等檔次,並將考覈情況反饋給黨委部門。四是建議調整制。在工會正副主席年度或任期目標考覈中,被評爲不合格的,上級工會可以向黨委部門提出建議調整的意見,在換屆選舉時進行調整。

(三)着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工會幹部隊伍,爲全市工運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保證。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簡單的說就是樹立四個意識、具備五大素質、抓好三項工作。

1、樹立大局、責任、羣衆和創新四個意識。一是樹立大局意識。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自覺地把工會工作納入黨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去謀劃、去思考,爭取黨和政府的支持,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地開展工作,面向基層,面向職工開展活動,不斷提高工會工作服務大局、服務職工的能力。二是樹立責任意識。全心全意爲職工羣衆服務,是工會幹部應盡的職責。工會幹部應該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爲天職,視工運事業重如山,視個人名利淡如水。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把職工羣衆的安危冷暖時刻掛在心上,全心全意爲職工羣衆謀利益,經常深入職工羣衆,做職工羣衆的知心人,多爲職工辦實事、辦好事。三是樹立羣衆意識。堅持走羣衆路線,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許多新鮮事物、新鮮經驗,都產生於基層、來源於羣衆。工會幹部要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多向基層要經驗,向羣衆要點子,向實踐要創新,努力做好調研成果的轉化利用工作。四是樹立創新意識。工會幹部必須具有強烈的進取意識和創新意識,以頑強的毅力、飽滿的精神和昂揚的鬥志去克服困難。只要我們振奮精神,迎難而上,百折不回,勇於創新,工會事業一定會呈現出百般紅紫鬥芳菲的景象。

2、具備政治、知識、能力、品德和心理五大素質。一是具備政治素質。在新形勢下,工會幹部必須強化自身的政治意識,提高政治素質。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覺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鑑別是非能力。二是具備知識素質。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素質是工會幹部素質的核心,一個合格的工會幹部至少應具備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專業相關的知識、文化知識、應用技術知識五個方面的知識,爲有效開展實踐工作,儲備豐富的知識。三是具備能力素質。工會幹部應關注創新、決策、協調、調研和學習這五種能力素質的提升。提高解決當前工會工作面臨新情況、新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具備品德素質。工會幹部應突出品德素質修煉,要正直、誠信、負責、守法、正派,使工會幹部成爲作風優良、品德高尚、職工信任的優秀的工會工作者。五是具備心理素質。隨着工會工作的推進,工會幹部面臨着更多的挑戰,因而承受的心理壓力更大,必須有健康的心理素質,要有堅定的自信、明確的自知、不息的自強、適度的自控。具備了上述心理素質,也就具備了一個工會工作者的基本心理要求。

3、抓好培訓、考覈和作風建設三項工作。一是加強教育培訓,倡導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工會幹部隊伍。要加強工會幹部的業務培訓。從時代要求出發,立足工會工作實踐及工會幹部自身的發展,制定科學的工會幹部培訓計劃。積極探索工會幹部培訓的新手段、新方法,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進一步倡導工會幹部終身學習的觀念,營造工會幹部刻苦學習、勤奮學習的良好氛圍。着眼於推動工會工作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不斷提高學習的實效性。工會領導幹部要成爲學習的典範,帶頭學習,爲推動工作創新、創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務,提供基本的素質保障。要努力爲工會幹部的學習創造條件,提供便利,對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的工會幹部要給予一定的激勵。二是完善考覈監督機制,加大工會幹部的激勵力度,激發工會幹部的工作激情。建立科學的工會工作評價體系。科學的評價體系,既要有定性的要求,更要有量化的指標;既要有階段的工作成果,更要有持續的效應;既要有上級工會、同級黨組織的肯定,更要有廣大職工的認同。要推行責任目標考覈,把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及其過程中體現出的政策業務水平、創新能力、工作責任心有機結合起來。

在考覈中要堅持看主流、看發展、看變化、看成果,以職工羣衆的滿意程度作爲考覈的重要依據,把考覈結果與工會幹部的選拔任用、經濟分配掛起鉤來,在提拔、任用、獎金、福利、培訓深造上給予足夠重視,以留住高素質人才、吸引高素質人才、激勵高素質人才,穩定工會幹部隊伍。三是加強工會的作風建設,強化工作的羣衆觀念,培育工會幹部的人格力量。要把羣衆滿意不滿意作爲工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增強爲廣大職工服務的觀點,努力克服行政化傾向,把工會工作建立在廣泛的羣衆基礎上。要努力轉變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要多到企業,多到一線職工中去,聽取職工羣衆意見,反映職工意願,爲廣大職工辦好事辦實事,以求真務實的態度推進工作開展。要克服羣團組織羣衆化,努力提高執行力,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雷厲風行,努力提高工作的實效。要加強自身修養,着力人格形象的塑造,通過工會幹部的人格力量提高工會幹部的威信與感召力。

【第12篇】數字化校園建設課題研究論證報告

數字化校園建設課題研究論證報告

一、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背景評述

1、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提升和數字化技術的不斷推進,數字化設備在校園內的應用也在不斷的升級,根據校園用戶的需求,數字化校園設備、數字化網絡管理平臺也應運而生,如多媒體功能教室、多媒體教學資源、電子教室、數字化校園辦公系統等等,環境上的、資源上的、管理上的數字化技術五花八門,各家爭鳴。於是教育研究者提出了“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概念,投入資金不斷增添現代化、數字化教學設備成爲當前中國小開展數字化校園建設之主流。利用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科學規範地把學校數字化設備資源進行整合和集成,以服務學校的管理、教學與科研工作也成爲當前國內的數字化校園建設之重點工作。

在當前已建好的數字化校園的中,大多以行政管理,教學管理功能爲重,學生在數字化校園中是被管理被服務的被動角色,學生感受到數字化帶給他們的變化並不明顯。從精神層面講,學生幾乎感受不到數字化校園帶給他們的方便和幸福感。經過調查:學生只知道,老師可以通過家校通和父母取得及時溝通,有的同學甚至不喜歡老師經常發信息給家長“告狀”;學生還知道部分優秀的學生可以在學校網站得到展示,能展示的學生很自豪,大部分沒有展示的學生有幾分羨慕,更有幾分落寞。沒有完全發揮數字化校園所能帶給學生精神上的幸福作用。而我們建設“數字化校園”就是以“學生爲本”的目的,讓學生更好的發展,與現在的素質教育結合起來,還應該關注他們的精神需求,讓他們幸福成長。

2、本課題研究背景

我校是一所今年要建設“數字化數字化校園”的農村普通國中,現在已經有電教室、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等硬件設備,和家校通、ftp資源庫等軟件系統。在這次數字化校園建設中,要開發一套與我校實際相結合的後臺管理軟件和一個校園網站,將現有的設備和資源整合起來。而我校的辦學理念是“以人爲本,關注精神,讓學生幸福成長”,因此我們建設“數字化校園”也是以此理念爲核心,爲學生搭建一個能感知到幸福的網絡平臺。事實上,“數字化校園”平臺是一個能爲學生提供多元化發展空間的平臺,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提供大規模知識庫與信息庫,爲學生探索式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從而使學習者真正達到實現自己獲取知識、自我更新甚至創造新知識的理想目標。使學生從學習能力上獲得提高,感受幸福;能通過網絡平臺與老師、家人、社會、同學溝通,獲得心理上的幸福;給所有學生展示的平臺,讓學生精神得到滿足,享受幸福;讓學生參與到數字化校園的建設與使用中,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高,責任心也進一步增強,讓學生體驗一個社會人的權力與義務,享受成年人般具有成就感的幸福。最終發展爲信息時代所需的新型人才,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二、選題意義和研究價值

1、選題意義

1)“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幸福成長。

“數字化校園”平臺中,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生主動參與,形成交流互動,學生在新的學習方式、交流方式中個性化得到了發展,獲得自我個性化發展的幸福。

2)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依託現代化的數字化校園設備接受教育,參與探究,

參與管理、對加強學生的探索和創造能力,發展創新意識和增強主人翁意識,成爲學校教育和管理的主人,成爲一個負責人的社會人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同時,學生也有一種自我成就感的幸福。

3)數字化校園可以讓所有學生充分享受現代教育技術的魅力,可以搭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可以爲學生創建發展個性創造的空間,讓所有學生享受到精神上的幸福。

4)數字化校園,能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爲教師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研究和提升現代教育教學技術能力提供良好的技術平臺,讓教師爲學生的幸福成長獻技獻力,同時教師也享受到教育工作的幸福。

2、研究價值。

1)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初級中學,只有40%的學生家中有電腦,且爲了學生學習成績,家長平時也不允許學生用電腦。在家長和學生的眼裏,電腦就是上上網網,打遊戲,甚至還導致學生沉溺於網絡,影響學生的學習。最終影響到孩子的人生幸福。基於此現狀,本課題的研究有以下價值:

a.拓展學習空間:數字化園使教室這個教育單元從傳統意義上得以提升,網

絡環境、網絡空間、信息空間、虛擬空間成爲教室教育內容之一,教室的開放性更加強大。

b.拓展學習時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更加自主安排學習時間,打破了

校內教育時間的限制,學生不僅可以在校學,更可在家學。

c.拓展學習對象:除了學校內的在冊學生外,可以向家長、向社會開放教學

資源,給更多的人羣提供接學校教育的機會。

d.拓展學習方式和內容:數字化校園可以不再以教師講授爲主,而是以學習

者自主式、交互式、個性化學習爲主。教學內容不再侷限於傳統的書本知識,而是擴展到整個internet和信息空間,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和教學內容的廣泛性。

以上四點都是讓學生在學習時間,空間、內容上不受限制,讓學生個性化的

學習,在學習的同時感受到個性自由的幸福,同時家長也能及時瞭解學校、孩子的動態,支持學校教育工作、家校攜手,讓孩子幸福成長。

2)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國中,學生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展示自己的

機會很少;孩子與家人、社會的溝通機會和方式也很少,甚至羞於和他人溝通。基於這樣的現狀,本課題有以下研究價值

a.爲所有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平臺:除了校園之星、榮譽榜等表彰優秀學生

的欄目外,在很多版塊中設置一些人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欄目:比如 “學生作品集” 欄目:只要學生願意,就可將自己勞技、美術作品拍成照片上傳;如“你一言我一語”:學校徵集餐廳節約糧食標語,人人可以上去寫一句自己覺得好的標語。總之讓所有學生有機會享受展示自我的精神幸福。

b.給學生提供自主管理的機會。在版塊中預留一些欄目讓學生管理,學生可

以自己設定主題,讓全體同學參與,讓學生髮揮創新精神的同時,享受着成年人所享有的權利與義務,多一份責任。完成之後享受着幸福的成就感。

c.爲學生提供與老師、家人、同學溝通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學生不但通

過論壇,還可以通過郵箱與老師、家人、同學溝通。讓當面難以講出的話用文字來表達,既達到了交流溝通的效果,也能達到家校互通,共同營造學生幸福成長的環境。

三、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創新之處

1、研究目標

1)科學設計、合理佈局適合“學生髮展,幸福成長”的、功能完善的集網

絡通訊、信息服務、教育教學管理爲一體的信息化校園網絡教育管理平臺。好的網絡教育管理平臺和網絡教育管理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髮展學重要的途徑,更是爲學生髮展、幸福成長提供基礎服務的必要條件。

2)結合學校,建設一個功能齊全,版塊合理的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校

園網站。

a.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自主學習、獲取知識和資源

和個性化教育的內容的系統平臺,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提高的幸福。

b.建立與老師、同學、家長、社會溝通交流的交流平臺,提高學生的社交

能力,讓學生心理陽光健康,讓學生體驗到心理的幸福。

c.建立給學生創造新知、展示個性、發揮潛能、開展創造、提升自信的網

絡平臺,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精神上得到幸福。

d.建立相關的學生負責管理的版塊,助推學生管理能力的增長,增強主人

翁意識和責任心,讓學生感受到一個社會人所擁有的權力與義務,有一種成就感

的幸福。

3)依託“數字化校園”,走進信息化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學習

觀念轉變,推動教師教學手段改變,助推教學能邊提升,於無形之中形成現代化教育觀念,爲學生創造幸福成長的奠定有力基礎。

4)通過數字化校園建設推進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工作,讓“數字化校園”

切實起到服務於學生幸福成長的目標。

2、研究內容

1)學生網絡幸福指數調查。

對本校學生進行網絡幸福指數調查:

a.學生網絡幸福感現狀及學生對網絡幸福的理解;

b.學生想往的網絡幸福;

c.對學生的網絡幸福標準分析,對不正確的網絡幸福進行正確引導,採納學

生的正確提議。

d.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讓學生選擇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管理能力提高,並

能讓學感受到網絡幸福的版塊、欄目。

2)搭建有利於學生髮展、幸福成長、功能齊全的“幸福平臺”。

a.開設教學服務欄目,爲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資源服務。建立教學資源欄目

將教師備課、課堂教學內容、反饋練習等內容上傳到網絡供學生課後學習;建立學習諮詢欄目,學生提出疑問,教師在網上予以答疑,互動交流,保證學生個別化學習需求,建立在線練習、在線測驗、在線學學習素材等學習資源包供學生個性化學習。激發學生個性化學習,感受其中的樂趣與幸福。

b.學習資源下載平臺:在線教學視頻等資源,在線學科學習資源庫、試題庫、

百科知識庫等各類學習資源,形成大容量、開放式學習環境,爲學生在網上開展跨學科跨章節學習、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提供資源幫助。同時建立互聯網學習資源欄,提供資源上傳功能,由學生自主進行搜索,學生可以將自己認爲優秀的,好的相關網址、相關資源包上傳到校園網,供全體同學學習參考。以學生提供資源的點擊率來評出“共享之星”,激發學生積極分享資源。學生獲得分享的快樂的幸福。

c.開設學生園地,校園之星,榮譽臺等欄目,定期開展各類主題性的文化、

娛樂活動,網上交流學習互動,以展示學生風采。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學科學習的主題交流活動,如計算機繪圖作品比賽、flash動畫設計比賽、網上學科知識競賽、一起尋找學科學習素材、文明上網、科學上網等交流互動活動。

d.開設德育交流互動頻道,融合德育教育、心理教育、衛生健康教育等內容,

結合學生及班級實際,在網絡平臺中開展德育教育,學校定出主題性內容,學生通過網絡將心得體會、實踐活動過程中的文字和圖片材料、網絡討論等互動形式進行交流探討,讓所有學生參於討論。

e.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個性特長,以學生博客、班級主頁、個人主頁等形

式開闢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欄目,讓學生自主參與校園網內容建設,充分展示個性特長。在展示自我中體驗幸福。

f.讓學生在校園平臺展示“幸福”。根據我校的辦學理念“以人爲本、關注

精神、讓學生幸福成長”,讓學生在網上展示自己的幸福:一句幸福的話,一張幸福的圖片都能表達學生的幸福。如學生們正在美化校園,學生可以說一句“我種的花開花了”、一張自己種的植物的成長圖片、今天老師讓我當“小老師”了等讓學生覺得高興幸福的事,讓所有學生都有幸福可展示。

g.以家長、社會需求爲中心,構建校園信息發佈平臺,拓展校內外交流空

間,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共育的局面,開設家校互動、校園信息等欄目將學校工作中要求家長、社會配合的內容予以公開,開通答疑、交流平臺,在網上和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進行交流探討學校工作。全社會同心同力爲孩子幸福成長而努力。

3)展現“數字化校園”對學生幸福成長的成果。

a.在“數字化校園”平臺上,師生轉變教育、學習觀念,快速學會利用“數

字化校園”這個幸福的平臺溝通、展示、提高自己。

b.形成良好的“數字化校園”使用氛圍,持續營造幸福的網絡環境。師生積

極爲充實“幸福平臺”出謀獻策、踊躍參與各主題活動、大膽展示自己積極向上的一面,營造一個健康的平臺環境。讓這個“幸福平臺”可持續發展。

c.學生在平臺上不同的欄目展示和鍛鍊自己,學生的個性化得到發展、學生

自信心和綜合能力輕鬆得到提高,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字化校園”這個幸福平臺帶來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幸福。

3、創新之處

1)“數字化校園”建設體現在爲“學生幸福成長”服務的理念上。

2) 讓所有學生都有展示自我機會,促進所有學生幸福成長。

3)讓學生在參與校園網站的建設和管理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更

全面的發展。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校園成長元素,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豐富的終生難忘的校園生活經歷。更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建立良好人格。成就學生幸福人生。

四、本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收集並學習有關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相關理論,瞭解數字化校園的內涵,明確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價值所在,爲本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2、調查研究法:到數字化校園建設情況良好的兄弟學校調研取經,向本校教師、學生進行調研,搞清他們需要什麼樣的數字化校園,看看他們需要什麼樣的數字化設施設備和功能,能達到我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目標。

3、實踐反思法:依據研究目標和本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目標體系,制定本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方案,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和反思中建設以“學生幸福成長”爲目標的“數字化校園”。

4、實踐評估法:分析學校軟、硬件建設現況、學校師生特點、網絡應用情況等,通過實踐應用分析、評價“數字化校園”在運行中的效果。

五、本課題研究思路

1、通過建設“數字化校園”管理平臺把網絡通訊系統、信息服務系統、教育管理系統整合爲一體,並融合到校園網絡管理後臺系統中。使用學校管理系統自動化。對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評價實行全方位的計算機管理。其中包括學校的校務、教務、總務的管理,教職員工、學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學習記錄、評價信息等檔案、學藉、學業管理。實現有機統一,有效管理。爲學生幸福成長創造基本條件。

2、結合學校與學生實際,以服務學校行政管理、服務教學管理、服務科研管理、服務學生、服務家長和社會爲核心,建立一個功能齊全,版塊合理的校園網站系統(數字化管理平臺前臺系統)。包括各類文件、通知、通告等行政管理功能;教學管理、教研組等教學支持系統;德育建設等學生、網上學習,資源下載,視頻點播等學生學習功能模塊,學生天地、班級主頁、博客等學生管理模塊,家長頻道等互動欄目,讓家長了解學生、瞭解學校。家校攜手,共創利於學生幸福成長的和諧環境。

3、在建設與實際使用中,一切以“以人爲本,關注精神,讓學生幸福成長”爲核心,通過對學生使用效果調查、分析,不斷改進。並根據學生“幸福成長”需要,開發新版塊,不斷充實校園網站。

4、管理制度建設

“數字化校園”是學校發展、教學管理、學生幸福成長的一個平臺,但是要

有一個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這個“幸福平臺”可持續發展,爲學生幸福

成長環境。

1)強化管理、規範制度,修訂各職能部門和人員崗位職責 , 結合學校實際健

全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制訂全體成員信息技術考覈指標和評估、獎懲辦法。

2)加強校園網硬件平臺的日常維護,保證校園網絡暢通 , 使設備使用效益得

到最大限度發揮。

3)制訂師生聯網安全保護管理條例,用戶使用條例、規範師生上網行爲。

六、研究步驟

準備階段(XX年3月—XX年4月),認真學習《鄞州區XX年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申報方案》,完成課題設計方案。宣傳發動,組成課題組,商議制訂課題實施計劃,收集課題學習資料,醞釀課題實施方案及相關措施等。

實施階段(XX年4月—XX年1月),根據課題方案,按計劃展開研究,定期研討實踐的成敗得失並及時根據實際情況所需改變項目及項目的內容,做好資料的記錄和整理工作,根據實施的情況和反饋的結果,調整計劃,採取相應措施,不斷反思、改進、逐步推進研究過程。

總結階段(XX年1月--XX年4月),收集、整理材料,進行課題研究的總結和反思,完成研究報告,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反思,提煉研究成果,及時撰寫總結、論文。

七、本課題的研究的預期成果

1、通過本課題研究與實施,促進校園內數字化設施設備有效融合,合理使用,

併爲學校管理,爲學生幸福成長做出貢獻。

2.形成有本校特色的以“學生幸福成長”爲目標的數字化校園體系,形成研究

課題報告。

3.推進學校現代化建設,讓“學生幸福成長”爲目標的“數字化校園”可持續

發展。

八、課題完成可能性分析

1、主要參考文獻

1)《現代教學》XX、3第228期,第69頁《信息化讓一所普高中走向成功》

2)基於數字

化校園的學生工作

2、主要參加者介紹

3、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單位條件

我們學校是一所普通國中,還未創建數字化校園,隨着辦學條件的改進,在學校的教學和管理中,我們深刻感受到創建數字化校園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對學生幸福成長的重要性。在創建過程中,以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以人爲本、關注精神、讓學生幸福成長”爲核心、以課題研究爲指導和推動,會使我們的創建工作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經費保障

經費保障:學校計劃投入規模龐大、充足的專項經費,並且對經費進行了科學、合理的估計分配。

4、研究時間

【第13篇】*大米加工廠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年產2000噸優質大米加工廠建設項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目 錄

一、項目概況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項目市場供求分析及預測

四、項目建設地點選擇分析

六、生產工藝技術方案

七、項目建設目標

八、項目建設內容、規模和投資概算

九、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

十、環境保護與安全措施

十一、項目組織管理與保障措施

十二、效益分析與風險評價

年產2000噸優質大米加工廠建設項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一、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安遠鄉年產2000噸優質大米加工廠建設

2、項目建設地點:

3、項目聯繫人:

聯繫電話:傳真:

4、項目建設類型:新建

5、項目建設規模與內容:新建年產2000噸優質大米加工廠

6、項目投資估算:項目總投資爲35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爲300萬元,流動資金50萬元。

7、效益分析:項目建成後,年創利稅120萬元。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糧食是安天下的產業。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農業是產糧的主業,無農不穩,無糧則亂,糧食是既有戰略意義又有經濟意義,糧食爲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提供物質保證,同時對改善人們生活提高廣大農民羣衆的物質生活水平,建設小康社會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

2、優質大米符合人們消費需求。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吃少吃好吃綠色產品成爲人們的消費主流,大米是中國人的主食,普通大米的市場越來越窄,優質大米越來越受人們青睞,生產加工優質大米,是市場消費的需要。

3、優質大米加工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糧食生產受自然條件、自然環境和市場的制約非常大。近幾年來。農民增產不增收成爲制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對大宗農副產品進行加工增值,是解決農產品增產不增收的唯一出路。

4、發展糧食加工是增加財政收入的需要。安遠是個工業基礎薄弱的鄉鎮,工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很低。隨着農村稅費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直接從農產品中獲得財稅收入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只有走農產品深加工,把直接農產品通過工業轉化爲工業產品,政府財政部門才能獲得利稅收入.本項目通過先建種植基地,就地加工,適應了當前國家改革趨勢,爲解決安遠財政增收難問題開闢了新的財源。

5、糧食生產和加工面臨着發展的機遇。首先在我國大部分地方糧食以及農副產品價格出現自1998年以來的糧食價格上漲,爲我國進行糧食改革提供良好環境,建立良好的糧食流通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糧食購銷市場化和市場主體多元化,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在糧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其次,中國已加入世貿組織融入了全球一體經濟。我國糧食生產水平提高,糧食的品質和衛生安全質量有所改善。糧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有所增強,使我國糧食價格在國際市場上的優勢得以體現。糧食出口量有所增加,爲我國糧食生產銷售提共了廣闊市場空間,第三當前糧價回升,國家出臺一系列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政策措施,從人、財、物等方面的糧食生產體系傾斜,爲糧食生產和加工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綜上所述,建立優質大米加工廠是非常必要的。

(二)可行性

項目建設以市場爲導向,充分發揮安遠鄉農業大鄉,耕地多,產糧多資源優勢。本項目的建設對推動安遠糧食生產良性循環,做大優化產業結構及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促使糧食生產產業化經營有着促進作用和樣板示範作用,對促進農民增收和財政增收有着極其重要意義。通過對優質稻穀的加工,增加了附加值,把原來的賣原糧爲變賣優質大米,推動全鄉優質水稻的推廣種植。實行產、加、銷一體化服務,以市場爲導向,企業(工廠)爲龍頭,基地爲背景,農戶依託,企業得到農民得益,國家穩定,從而促進安遠農業經濟快速發展,項目的建設切合安遠農業發展方向,是非常可行的。

三、項目市場供求分析及預測

(一) 市場分析

1、國際大米市場現狀。根據有關部門測算,全球2002年大米產量爲3.7986億噸,2003年度全球大米產量預期3.9046億噸,較上年度增1060萬噸。在產量增幅緩慢的情況下,全球大米消費卻在不斷增加。缺口大米1200萬噸。產需出現缺口,庫存不斷減少,大米價格提升空間較大,今年新增供給不足當年需求,缺口繼續擴大。

2、國內大米市場現狀。近年來,隨着我國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稻穀的播面積和產量也逐年減少。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稻穀己連續4年減產,其中早稻減產則更爲明顯,今年國內早稻總產量預計爲589億斤,比上年減少17億斤,而要稻穀減產的同時,需求量卻表現爲穩步增長。主要原因是①隨着人口的不斷增長,作爲口糧的大米需求也在不斷增加;②今年以來各地陳糧拋售量大,市場大米可售量缺口加大,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庫存量相當於1994年和1995年水平,特別是企業庫存更少,糧食部門和企業部門在新糧上市後急需補庫,收購積極性較高。市場上大米可售量缺口加大;③由於我國在水稻種植技術方面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稻穀的品質和衛生安全質量有所提高,我國大米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逐漸增強,大米出口量不斷增加,己連續多年保持一定規模的出口。據海關部署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1-9月份全國累計出口大米188萬噸,累計進口大米193萬噸,淨出口69萬噸。出口數量擴大,進口數量減少,進一步加大國內市場的缺口。

3、安遠鄉糧食加工現狀。目前全鄉稻穀加工廠僅有2家,年加工能力僅爲1000噸,優質大米加工廠還沒有。

(二)、市場預測

1、國際大米市場預測。近年來,全球大米產量增幅較慢,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預測,2002/2003年度全球大米產量爲3.7986億噸,2003/2004年度全球大米產量預計爲3.9046億噸,較上年產量增加1060萬噸。但是,全球消費卻在不斷增加,根據國際方面報告,2002/2003年度全球大米消費預期爲4.123億噸,較上年度增長0.8%,良好的消費,有利於國際大米價格上漲。因此,在2至3年內優質大米價格相對看好。

2、國內大米市場預測。水稻連年減產,需求增加,國內大米尤其是優質大米價格上調有基礎。近年來,隨着我國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稻穀播種面積和產量也逐年減少,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稻穀連續4年減產,今年國內早稻總產量預計爲589億斤,比上年減少17億斤,在稻穀減產的同時,需求卻在增長。首先,隨着人口的不斷增長,作爲口糧的大米需求也不斷增長;其次,今年以來,各地陳糧大量銷售,需求不斷增加,產需出現的缺口,庫存不斷減少,大米價格提升有支撐。今年稻穀減產,新增供給不足當年需求,缺口繼續擴大,動用庫存較多。第三是由於我國大米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逐漸增強,加上世界大米庫存量下降,國際市場大米價格上漲,我國出口大米數量不斷增加,爲國內大米價格提供了有力上行空間,這爲項目基地建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四、項目建設地點選擇分析

1、地理位置:安遠鄉地處寧化縣城北部,位於武夷山南段東麓,是閩贛兩省四縣八鄉的結合部。他東鄰建寧縣均口鎮,南接寧化縣河龍、水茜鄉,北連建寧客坊、黃埠、伊家鄉,西面與江西石城縣高田鎮和廣昌縣塘坊鄉毗鄰。平均海拔高程478米,鄉政府所在地海拔高程400米。

2、區位條件:安遠是三明市重點邊貿鄉鎮,市場幅射人口約20萬人。鄉域面積280平方公里,居全縣第一,轄有19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5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909人,其中農業人口32968人,勞動力1.5萬個。

3、資源條件:安遠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糧食、素有“魚米之鄉”“寧化糧倉”的美譽。全鄉現有耕地面積3.5萬畝,其中水田55萬畝,2003年糧食播種面積6萬畝,其中水稻播種面積5萬畝,總產量21108噸,佔糧食總產量的85.9%,2004年優質稻播種面積達3.5萬畝,預計總產達2100噸。2005年優質稻面積將達到4萬畝以上。

3、交通運輸現狀。安遠距寧化縣城46公里,省道富下線通過鄉政府駐地,途經均口鎮46公里達建寧,110公里到泰寧可上京福高速路(在建),200公里到邵武。經南豐、南城、撫州可達江西鷹潭。經省際塘安(安遠至廣昌塘坊)公路(在建)1小時可上昌廈(南昌至廈門)高速公路。交通方便。

4、通訊、電力。安遠鄉早於2002年完成農村電網改造,併入華東電網,加工用電可以保證。己實現了各行政村村村通電話,移動電話信號覆蓋全鄉,爲項目建設信息交流和今後產品銷售提供便利,對項目建設和管理提供了良好條件

六、生產工藝技術方案

1、社會技術基礎。安遠是一個農業大鄉,種植農作物主要是以水稻爲主,是全縣的產糧大鄉。社會技術基礎良好,能接受優質生產技術標準要求。

2、項目需要的技術力量。安遠鄉縣農業服務中心,農業科技推廣站6名大專以上畢業高、中級技術職稱的技術人員,他們長期在基層從事專業技術研究、推廣工作,積累了成熟的技術經驗,可爲項目開展提供技術基礎。

3、主要技術工藝流程。稻穀除塵→稻穀提升→稻穀清篩→碾米→拋光→大米分篩→色澤分級→包裝→保鮮儲存。

七、項目建設目標

1、新建年加工優質大米2000噸的生產車間,稻穀儲存和大米儲存倉庫各一個

2、配套建立大米質量和衛生安全檢測化驗室一個。

八、項目建設內容、規模和投資概算

(1)加工廠

①建設磚混優質稻米加工車間一座,建築面積800m2,按500元/m2計,需投資40萬元;

②配套建設精包裝車間一座,建築面積500m2,按500元/m2計,需投資25萬元;

③購置加工設備一套,投資50萬元;

④購置精包裝設備一套,投資42萬元;

⑤配套建設磚混成品倉庫一座,建築面積1000m2,按500元/m2計,需投資50萬元;

⑥購產品運輸車輛一輛,投資18萬元。共需投資225萬元。

(2)優質稻米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及購置相關設備

①建設檢驗檢測室及配套設施,建築面積500m2,按500元/m2計,需投資25萬元。

②購置檢驗檢測儀器設備一套,投資50萬元。

以上2項合計投資爲300萬元。

九、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

項目建設中加工廠建設投資225萬元,優質稻米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及購置相關設備75萬。流動資金50萬元。三項合計,項目總投資爲350萬元。擬吸收本縣社會資金或引進縣外資金投資建設。

十、環境保護與安全措施

1、環境保護。本項目中新建的優質稻米加工廠,在稻米加工中產生的穀殼、米糠及其他廢料採取三種處理方案:一是米糠作爲上等飼料,集中銷售給養殖企業發展禽畜產業;二是穀殼可通過集中燃燒作肥料或供給農戶作燃料;三是其它廢料可集中漚制,供給農戶農戶用作有機肥料。

2、安全措施。建設中嚴格按照土建項目施工安全要求,建立安全工作制度,確保施工人員規範操作施工,保障施工人員安全,特殊工種,要求持上崗證上崗。

3、消防措施。嚴格按消防規範要求,建設和安裝消防設施。

十一、項目組織管理與保障措施

1、組織機構。鄉黨委政府成立由鄉長任組長,分管副書記任副組長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抽調3-5名專業人員專職跟蹤項目建設,提供服務,確保項目建設不受干擾。

2、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項目業主爲法人,安遠鄉政府爲責任單位,按項目法人責任制要求,項目法人對項目工程質量終生負責。

3、項目質量管理。項目建設嚴格按規定實行招投標,設計與施工必須由有資金的單位進行,嚴格進行工程質量檢驗或質量監理,保證工程質量合格。

十二、效益分析與風險評價

(一)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

工廠年加工優質米2000噸,以加工稻穀每噸獲純利100元,優質米每噸銷價比普通大米增加500元計算,可年創利潤120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2、社會效益

項目建成後,形成固定資產300萬元,可帶動糧食的產業化經營,促進糧食質量提高及產品流通,最少可安排30人就業,社會效益顯著。有力地增強農業生產後勁及全面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爲發展優質糧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爲全縣糧食產業發展起到典範作用。

(二)風險評價

項目建設是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舉措,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的具體行動,對穩定糧食產業的長效發展有利。項目的投入,經濟效益明顯,社會效益顯著,項目建設不存在風險問題或風險極小。

【第14篇】大米加工廠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榆次區地處“三晉”之腹,爲晉中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人口53萬,面積1328平方公里,轄6鎮4鄉289個行政村,農業人口25.9萬人,耕地73.59萬畝,~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628元。榆次區農業局爲區政府農業主管部門,現有幹部12人,其中局長1人,副局長6人,總農藝師1人,科員4人,內設四個職能股(室):辦公室、產業化經營指導股、政策法規和科教股、信息發展開發股。

我在榆次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農業戰線同仁的幫助和支持下,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圍繞農民增收核心,堅持以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統攬工作全局,城鄉統籌,扭裝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區上紅棗,畜牧養殖求突破”戰略展開工作,突出溫室大棚、紅棗開發、養殖園區和龍頭企業四大基地建設,使全區農業產業化開發有了新的突破。連續12年,榆次的蔬菜生產位居全省之首,面積達到34萬畝,年總產量突破11.6億公斤,其中向北京、廣州等全國各大中城市銷售7.5億公斤以上,蔬菜產業佔據榆次區農業的半壁江山,被確立爲全國首批55家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縣(區)之一。丘陵山區形成了全長123公里的紅棗林帶,面積達30萬畝,居全市第一、省內前列,開發大戶達到150多戶,被確定爲全省七個紅棗示範園區之一,並把榆次的紅棗發展模式作爲全省的樣板大力推廣。畜牧養殖也得到了快速的推進,年肉蛋奶總產量達到3.8萬噸,先後建成省級良種瘦肉型豬、優質肉禽生產、無公害產品等8大養殖基地,養殖小區已達120多個,綜合養殖園區8個。特別是我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從國外引進的羊駝養殖落戶榆次後,成爲我國特種養殖的一個亮點。豐元棗業、綠源棗業、博瑞乳業、華玉榮香椿、福大綠色食品等一批圍繞棗、菜、乳等主導產業的加工企業迅速崛起,加工龍頭逐步壯大。河南正龍白象方便麪、古船麪粉的全面投產,使榆次麪粉加工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江蘇鎮江恆順精品醋項目和山西金龍魚油脂加工項目的迅速籌建投產,將引領榆次釀醋和食用油加工業快步躍入全國市場新天地。在城鎮化建設中,東陽等8個小城鎮列入全省小城鎮建設的重點行列,其中東陽鎮被列入全國500個小城鎮之一、山西35箇中心鎮之一。農村現代化進程加快,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不斷提升,越來越接近全面小康的標準。

從XX年我來到區農業局,在農業戰線上工作了三年有餘,通過農業部門從事領導工作的實踐,對如何抓好新時期農業農村工作,按照全面、統籌、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來指導我區農村經濟的發展,穩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開闢農民增收的多種渠道,主要有以下幾點經驗:

一是抓基地,以基地建設夯實農業產業化基矗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們提出“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區上紅棗,畜牧養殖求突破”的調產戰略,經過六年來的不斷髮展,蔬菜、紅棗、養殖已成爲榆次農業的三大特色產業,全區農業的糧經比例由XX年的3:1調整爲5:4。蔬菜種植面積達到了34萬畝,其中溫室大棚種植達5萬畝,年總產各類蔬菜達到11.63億公斤,商品率達85%,僅此一項農民人均收入達1245元,佔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4.4%;在佈局上,建成了8個萬畝特色蔬菜開發帶、9個5000畝蔬菜連片區、10個千畝溫室大棚規模片。紅棗由XX年的6萬畝猛增到目前的30萬畝,建成了三個3萬畝的紅棗示範園區,兩個5000畝標準化紅棗園區;目前掛果面積11萬畝,產量2萬噸,爲農民人均增收150元,全部進入盛果期,紅棗總產量可達6.64萬噸,產值1.2億元,農民人均可增收460元。畜牧養殖:全區肉類總產量16000噸,蛋類總產量12165噸,奶類總產量10000噸,總收入3.25億元,人均牧業收入496元。在基地擴規模的同時,把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作爲提升基地產業化經營的切入點,搭建了優勢農產品發展框架,選定綠色蔬菜、優質果品、綠色畜禽、傳統雜糧四大主導產業、12種優勢農產品進行了科學的區域佈局和規劃。通過區域規劃,逐步使我區形成一批優勢品種、優勢產區:共規劃實施蔬菜面積34萬畝,建成了10.9萬畝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規劃實施紅棗面積30萬畝,其中有10萬畝進入掛果期。奶牛發展勢頭迅猛,存欄達到6000頭;規劃實施優勢玉米種植面積30萬畝。

二是抓標準,推行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上檔升級。在標準化生產方面我們主要抓了產品和產地的認證工作。XX年前,我區只認證了無公害蔬菜,品種只有3個,面積僅3萬畝。到目前,無公害認證產品已發展到3項17種,認證面積達到11.47萬畝:蔬菜包括青椒、西紅柿、蔥頭、白菜等15個品種,認證面積10.9萬畝;水果認證新紅星蘋果1700畝,帶動了5萬畝無公害水果基地建設;紅棗認證4000畝。綠色認證也有突破,認證產品已達4個:博瑞乳品、華玉榮香椿、強大飼料、中昌梨棗。博瑞乳品還通過了iso9001:XX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在創立精品名牌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是抓模式,發展高效農業,提高農民收益。我區位於晉中市府所在地,距太原僅25公里,非常適合發展城郊農業,尤其是菜籃子農業。爲此,從XX年開始白手起家,開展10萬畝溫室大棚蔬菜重點工程建設,目前面積已達5萬畝,畝均效益在1萬元左右,是糧田收入的10倍以上。溫室大棚建設逐步由平川鄉鎮向丘陵山區擴張,創造了修文鎮“四位一體”溫室、東趙鄉“雙水源四位一體”溫室、“連體超大溫室”等新型溫室。什貼鎮李坊村,引入了旱作農業模式,把旱井集雨與溫室大棚結合起來,引起了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家水利部門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爲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在山西,乃在華北的丘陵旱垣區,都是一個成功的樣板,是旱垣區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的典範。紅棗生產大力推廣了“四個一”模式:即,一項矮密豐技術、一座沼氣池、一座保鮮庫、一座烤房,增效十分明顯。奶牛養殖利用世行貸款,走“公司+合作社+園區+農戶”的路子,使奶牛養殖規模迅速增長。

四是抓龍頭,以農產品加工爲突破口,延伸農業產業化鏈條。榆次工業園被省級領導評價爲全省最好的工業園區,利用園區的品牌優勢,我們不遺餘力地引進能夠消化當地農產品的加工企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實現以工補農,以工促農,不斷

開拓新的農產品市常目前已有河南正龍、江蘇恆順老陳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9家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總投資3.7億元,預計全部投產後年產值可達16億元。白象方便麪12萬噸項目投產後,年消耗麪粉就達8萬噸。紫晨醋爽蘋果汁、葡萄汁、紅棗汁加工項目,可帶動紅棗等產業的發展。同時,博瑞乳業、山西海玉、華玉香椿、福大綠色食品、豐元棗業等一批加工企業正在興起。山西海玉食品有限公司,餅乾年加工能力達到3.6萬噸,能帶動7萬畝的糧食基地生產。

五是抓服務,以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搭建農業產業化發展平臺。一是信息體系建設,啓動了農業信息網絡建設工程,已建區級信息站7個,鄉鎮信息站8個,並全部註冊應用“一站通”,農村信息員145名,農業信息服務網絡框架初步形成,並正逐步走向完善,解決了農民獲取致富信息、市場信息渠道單一的問題。二是市場營銷體系建設,目前已有東陽蔬菜批發市場等專業、綜合市場5家,營銷網絡輻射華北乃至全國,營銷組織發展到20餘個,蔬菜營銷戶達到4000餘戶,普家樂農村連鎖經營服務體系完成了25個連鎖店和100個村級服務站定點工作,農產品營銷市場體系已基本構建。三是技術體系建設,堅持加強區一級,完善鄉一級,充實村一級,提高戶一級,全區科技示範戶達到了1140戶,形成一個農業技術推廣網絡體系。

六是抓轉移,以培訓就業爲突破口,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要想農民富起來,先讓農民少起來。XX年前,我區富餘農村勞動力至少在5萬人以上,極大地削弱了農業生產效率。因此,我們把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作爲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利用“陽光工程”培訓、“走出一人,帶出一戶、搞活一村”等辦法,鼓勵農民走出家門。僅去年就培訓農民工2317人,其中有1900名學員輸送到北京、珠海等地就業。全區已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4萬餘人。從去年我區農民收入的構成來看,工資性收入是增長的主動力,比上年增加115.52元,增長29.6%,貢獻率爲26.6%。

在“三農”實踐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離農民羣衆的願望、中央、省市要求還有相當差距,因此,對今後如何更好地開展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做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是要轉變思路。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中央最近提出的“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抓住瞭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而要真正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走“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統籌發展軌道,就必須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上來。~年我區被列爲全省農業和農村現代化試點之一,要抓住契機,堅定不移地走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我區農業和農村現代化試點建設。

二是要繼續揚加工龍頭。從理性的角度思考,我們在推進農業產業化方面有所突破,重要因素之一是因爲崛起了一批龍頭企業;逆向思維,一些本來具有優勢的產品之所以沒有做強做大,也是因爲龍頭企業不強不大。我區在釀造、飼料加工等方面有一些加工亮點,也有如白象方便麪、恆順醋等全國知名品牌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但都與我區的蔬菜、紅棗、畜牧養殖三大特色產業的發展聯繫不緊,帶動示範能力不強。儘快培育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競爭力強、輻射帶動面廣的龍頭企業,就成爲提升農業產業化的當務之急。~年和今後一段時間,我們就是要挖掘我區的區位和資源優勢,通過內部發動,外部引進,吸引工商企業轉攻農業,鼓勵民營大戶發展農業,建設一批加工龍頭亮點,力爭建成一個大型龍頭企業。儘快提高龍頭企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創新機制,緊密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之間穩定的產銷協作以及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模式。

三要完善農業服務體系。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網絡、技術服務、市場營銷、標準監測、執法五大體系。信息網絡體系,加大“一站通”的應用力度,加快網絡延伸的步伐,在龍頭企業、示範園區、中介組織、批發市嘗經營大戶中建立信息服務站,運用現代信息手段,搞好市場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傳遞。技術服務和標準監測體系,組建我區綜合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建設疫情監測網絡體系和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做好雜交改良技術推廣工作。加緊籌建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儘快建成完善高效的農業綜合執法體系。市場體系建設要從市場建設、經紀人隊伍、專業合作組織入手,一是要強化市場載體建設,就榆次目前的實際而言,應該建一個大型的農業市場,發揮其的帶動、提升、輻射等功能,促進產業基地建設;二是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的建設,組建各業協會,着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闖市常

四要完善區域優勢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引導特色農產品向優勢區域集中,指導農民科學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抓好優質農產品特色產業帶建設,充分發揮優勢產業的輻射帶動效應,形成優勢產業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的態勢。

幾點建議:

一應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的財政投入。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應重點支持旱作農業、小流域治理、中低產田改造、節水灌溉、農村能源等項目建設,增強農民增收的後勁。

二應加大對農業生產的資金扶持。建議政府通過減稅貼息的辦法,激勵銀行和各種融投資機構簡化貸款手續,爲農村種養大戶、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村經紀人發放貸款,確保農業生產所需資金。從信貸資金、稅收等方面大力扶持高起點、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完善“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延長產業鏈條,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分解市場風險,實現小農戶和大市場的順利對接,解決農產品增產不增收的矛盾。

三應進一步創造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寬鬆環境。解決人地矛盾,改善農業生產邊際效益遞減狀況的根本出路在於大規模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到非農崗位就業,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經營。從實踐中看,近年來,農民工資性收入迅速增長,並已成爲農民收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進一步取消對農民工進城務工的各種不合理收費,取消戶口限制、降低農民工子女上學門檻,爲農

民進城務工提供便利條件。

二○○五年四月十日

【第15篇】調查報告:做好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調查研究報告

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規範、有序、有效的企業信用體系,構建以誠信文化爲核心、以信用制度爲載體、以信用記錄爲依託、以信用監管爲手段的企業信用催生、成長和維護系統。要面向市場,加強企業信用管理,提高企業的信用等級;運用市場機制,強化信用管理的內部約束機制和利益激勵機制;在法律框架內,按照規範、有序和不搞重複建設的原則,充分發揮銀行系統信貸評價登記系統、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工商登記年檢等系統的作用,培育以企業爲主體、服務全社會的社會化信用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企業信用標準體系、企業信用狀況評價體系、企業信用風險防範體系、企業信用信息披露體系、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並不斷轉變政府職能,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爲提升企業整體信用水平創造有利的條件。

一、具體爲完善六個體系

(一)企業信用標準體系

信用標準(creditstandard)是指當採取賒銷手段銷貨的企業對客戶授信時,對客戶資信情況進行要求的最低標準,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壞帳損失比率作爲制定標準的依據。國際通行的”四等十級制”評級等級,具體等級分爲:aaa,aa,a,bbb,bb,b,ccc,cc,c,d。從”aa”到”ccc”等級間的每一級別可以用”+”或”-”號來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級內的相對高低。如aaa級的含義就是“信用極好”,表示企業的信用程度高、債務風險小。該類企業具有優秀的信用記錄,經營狀況佳,盈利能力強,發展前景廣闊,不確定性因素對其經營與發展的影響極小。企業信用標準的設置,直接影響對客戶信用申請的批准與否,是企業制訂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環。

(二)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企業徵信是指在對企業、債券發行者、金融機構等市場參與的主體的信用記錄、經營水平、財務狀況,所處外部環境等諸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對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償債能力及其可償債程度)所作的綜合評價。企業徵信在形式上表現爲一種對履約能力及其可信程度所進行的一種綜合分析和測定,它是市場經濟體系不可缺少的中介服務。在我國,隨着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信用關係日趨複雜,由此產生的信用風險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也日益深遠。特別是加入wto以後,我國將更快地融入全球經濟。在這種背景下,只有通過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信用保障體系,及時揭示和預警信用風險,才能爲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與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接軌創造良好的條件,確保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三)企業信用信息傳播體系

互聯網是目前最好的傳播平臺。其優勢是傳播快、信息可留存、可及時更新以及查閱檢索方便等。其次有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從企業信用體系的長遠建設和發展來看,應該及早着手建立全區聯網甚至全國聯網的企業信用狀況諮詢系統,以方便廣大用戶對於信用信息的消費需求。

(四)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

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應該是一個層級結構。應該成立企業信用管理機構,統一組織和協調企業信用自身、企業信用服務體系、企業信用網絡平臺建設等。同時由各級企業主管部門建立相應的信用信息採集鑑別和傳播機制,實現企業信息的標準化生產、標準化傳播和全方位供給。大型企業內部必須設立信用管理崗位,以協調本企業信用管理事務。

二、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原則

1.市場化原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要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主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來形成信用產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過程。

2.法治化原則。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必須堅持法治化原則,要在國家有關法律的規範之下進行,同時要充分行使中央政府賦予我們的民族區域自治權力,根據實際制訂符合地區實況的與信用建設相關法規條例,推動企業信用狀況在法治化軌道上逐步改善。

3.系統性原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第一,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需要調動各個部門、各個地方的積極性,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第二,需要從信用標準、信用評價、信用信息交換、信用信息消費以及信用市場管理等方面進行綜合治理,整體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