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有關黃鶴樓的古詩【多篇】

有關黃鶴樓的古詩【多篇】

《黃鶴樓》古詩 篇一

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註釋

1、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爲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彼岸的龜山。

2、悠悠:飄蕩的樣子。

3、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歷歷:清楚可數。

5、萋萋:形 容草木茂盛。

譯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裏,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鑑賞

前人有“文以氣爲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黃鶴,二宇再三出現,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正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象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後須切響”、宇宇皆有定聲的七律。

試看:首聯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厭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卒閱煞尾;亦不顧什麼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這是因爲七律在當時尚未定型嗎?不是的,規範的七律旱就有了,崔顥自已也曾寫過。是詩人有意在寫拗律嗎?也未必。他跟後來杜甫的律詩有意自創別調的情況也不同。看來還是知之而不顧,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做詩時所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在這裏,崔頗是依據詩以立意爲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去進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七律中罕見的高唱入雲的詩句。沈德潛評此詩,以爲“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詩別裁》卷十三),也就是這個意思。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規,不回到格律上來,那麼,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爲七古了。此詩前後似成兩截,其實文勢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的,中間只不過是換了一口氣罷了。這種似斷實續的連接,從律詩的起、承、轉、合來看,也最有章法。元楊載《詩法家數》論律詩第二聯要緊承首聯時說:“此聯要接破題(首聯),要如騎龍之珠,抱而不脫。”此詩前因旬正是如此,敘仙人乘鶴傳說,額聯與破題相接相抱,渾然一體。楊載又論頸聯之“轉”說:“與前聯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疾雷之喻,意在說明章法上至五、六句應有突變,出人意外。

此詩轉折處,格調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敘昔大黃鶴,否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爲睛川草樹,歷歷在目,妻妻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女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楚辭·招隱士》曰:“王孫遊分不歸,春草生分萋萋。”詩中“芳草萋萋”之語亦藉此而逗出結尾鄉關何處、歸思難禁的意思。

末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樣能迴應前面,如豹尾之能繞額的“臺”,也是很符合律詩法度的。

正是由於此詩藝術上出神入化,取得極大成功,它被人們推崇爲題黃鶴樓的絕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註釋 篇二

昔人:仙人子安。曾跨鶴過黃鶴山,因建樓。

萋萋:草茂盛的樣子。

鸚鵡洲:原在江中,今移與湖北漢陽接壤。

《黃鶴樓》古詩 篇三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瞭解這首詩的的內容,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背誦默寫這首詩,積累表達思鄉之情的名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學習詩歌賞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意象”“意境”等專業術語,學會欣賞寫景抒情的詩歌。

(二)過程與方法

1、展示交流。

學生就古詩詞相關的常識進行交流,爲接下來的賞析做鋪墊。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補充。

2、朗讀感知

(1)學生反覆朗讀全詩,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2)學生談談自己初步的閱讀體驗。

3、精讀賞析

(1)教師組織學生結合詩中景物描寫的語句,組織學生對詩中的意境進行描述。

(2)教師組織學生結合“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兩句,引導學生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延伸拓展

複習學過的思鄉思親的名句。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樹立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觀念。

2、學習作者爲實現理想而艱苦奮鬥的精神。

3、養成文明出遊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1、瞭解這首詩的內容。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並默寫這首詩,積累思鄉思親的。名句。

三、教學難點

1、描述詩中意境。

2、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六、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談談你所瞭解的古詩詞常識。(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補充,特別是“意象”“意境”知識。)

(二)朗讀感知

1、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接力,在稍顯緊張而又愉悅的氣氛中激發朗讀的興趣。

2、教師播放朗誦視頻,並組織學生從語調、停頓和情感三個方面進行評價。

3、學生就個人對這首詩初步的閱讀體驗進行交流。(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點撥。)

(三)精讀賞析

1、教師組織學生結合詩中景物描寫的語句,對詩中已經進行描述。

2、重點研讀尾聯,體會作者是怎樣將寫景抒情結合起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

(四)背誦默寫

1、限時背誦

給學生三分鐘左右時間,力求熟讀成誦;接下來用兩分鐘左右,用上下句對接形式檢查背誦效果。

2、當堂默寫

兩名同學上黑板,其他同學練習本完成,力求讓背誦效果真正落到實處。(滿分100分,題目和作者各10分,每句各10分,每處錯一字則爲零分。)

(五)資料補充

1、關於黃鶴樓來歷的傳說。(可加入誠信、感恩教育)

2、江南四大名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湖南嶽陽的岳陽樓和安徽宣州的謝朓樓。(可加入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教育。)

(六)課堂小結

學生就自己本節課最主要的一點收穫進行交流;教師適當歸納明確。

(七)課堂練習

完成關於思鄉思親的古詩詞名句上下句填空。

七、板書設計

黃鶴樓

崔顥

敘事 昔人乘鶴而去(誠信、感恩)

寫景 黃鶴樓遙望(熱愛祖國、建設家鄉)

抒情 思鄉之情(爲實現理想而艱苦奮鬥)

八、課後反思

這節課的設計初步一看,可能會發現就是常規模式,但其實在細節上極大地融入了對學情的調查,對知識的滲透,對能力的培養。還可以嘗試從局部着手,邊讀邊賞。

關於黃鶴樓的古詩文 篇四

登黃鶴樓

朝代:唐朝|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古詩簡介

《登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的作品,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前四句寫登臨懷古,後四句寫站在黃鶴樓上的所見所思。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爲歷代所推崇的珍品。這首詩在當時就很有名,傳說李白登黃鶴樓,有人請李白題詩,他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羽《滄浪詩話》評:“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爲第一。”

翻譯/譯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裏,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黃鶴樓古詩詞 篇五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題北榭碑

唐代:李白

一爲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譯文

一旦成爲貶謫之人,就像賈誼到了長沙,日日西望,望不見長安,也望不見家。

黃鶴樓上傳來了一聲聲《梅花落》的笛聲,使這五月的江城又見到紛落的梅花。

註釋

郎中:官名,爲朝廷各部所屬的高級部員。欽:當是史郎中名。一作“飲”。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本謂史欽,其生平不詳。黃鶴樓:古蹟在今湖北武漢,今已在其址重建。

遷客:被貶謫之人。去長沙:用漢代賈誼事。賈誼因受權臣讒毀,被貶爲長沙王太傅,曾寫《吊屈原賦》以自傷。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長江、漢水濱,故稱江城。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賞析

西漢的賈誼,因指責時政,受到權臣的讒毀,貶官長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詩人引賈誼爲同調。“一爲遷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他的自我辯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擊,並沒有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裏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的關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里迢迢,對遷謫之人來說十分遙遠,充滿了隔膜。望而不見,詩人不免感到惆悵。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他感到格外淒涼,彷彿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

詩人巧借笛聲來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樂府詩集》對此調的題解說:“《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當初夏,當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於《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使詩人彷彿看到了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開放的,景象雖美,卻不免給人以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是詩人冷落心情的寫照。同時使詩人聯想到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歷史傳說。由樂聲聯想到音樂形象的表現手法,就是詩論家所說的“通感”。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所以《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裏吹來”,是很有見解的。清代的沈德潛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爲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唐詩別裁》卷二十)這首七言絕句,正是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見長,使讀者從“吹玉笛”、“落梅花”這些眼前景、口頭語,聽到了詩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這首詩還好在其獨特的藝術結構。詩寫聽笛之感,卻並沒按聞笛生情的順序去寫,而是先有情而後聞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後半部分才點出聞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後情景相生,妙合無垠。

黃鶴樓古詩詞 篇六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位於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鸚鵡洲:位於漢陽東南二里長江中,後漸被江水衝沒。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而埋於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後人因稱其洲爲鸚鵡洲。

這首詩的意思是:過去的仙人已經駕着黃鶴飛走了,這裏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賞析: 篇七

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爲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爲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爲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登上今天的黃鶴樓想起昔日的傳說,歲月流逝,人去樓空;惟一還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雲。世事茫茫,真令人有無限的感慨!詩人觸景抒懷,一發不可收,一氣呵成,氣貫長虹。

剛剛抒發了對古人的感慨,又看到了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於是又勾起了一懷鄉愁。這正是先放後收,完全合乎格律上「起、承、轉、合」的要求,文勢波瀾起伏,而末句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又重回開篇的渺茫境界,全詩渾然一體,意境天成。

這首七律是崔顥晚年的代表作,全詩風骨凜然,一氣呵成,就連詩仙李白,也自嘆弗如。站在黃鶴樓上,眺望遠處,除了茫茫白雲,就是一片青綠,看到這樣的景色,詩人不免興起思鄉愁緒,句中的空,表達出詩人內心的悵然所失,而鄉關可作歸講,日暮有前途茫然的虛空,整首詩在豪邁中,流露細膩,在傷感中充滿對人生的疑問,讓人讀起來低迴不已,是一首值得我們細細品嚐的好詩,前人推爲“唐人之七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第一”!

黃鶴樓 篇八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754), 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年進士及第,曾出使河東節度使軍幕,天寶時歷任太僕寺丞、司勳員外郎等職。足跡遍及江南塞北,詩歌內容廣闊,風格多樣。或寫兒女之情,幾近輕薄;或狀戎旅之苦,風骨凜然,詩名早着,影響深遠。

關於黃鶴樓的古詩文 篇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古詩簡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爲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爲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讚,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並留他住了10多天。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翻譯/譯文

在黃鶴樓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辭,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他要去揚州遠遊。

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着天邊奔流。

詩文解釋 篇十

前人早已乘着黃鶴飛去,這裏留下的只是那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飛去後就不再回還,千百年來只有白雲悠悠飄拂。晴朗的漢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蔥鬱的樹木和茂密的芳草,它們覆蓋着鸚鵡洲。天色漸暗,放眼遠望,何處是我的故鄉?江上的煙波迷茫,使人生出無限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