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死亡通知單(精品多篇)

死亡通知單(精品多篇)

死亡通知單 篇一

美國兒童教育專家早已發現,由於傳媒的興旺發達和信息的超速流通,實際上3週歲的幼童大多已接觸到“死亡”這個詞。他們可能會在跟小夥伴的交流中提及“死亡”,並對其感到既神祕又恐懼。不過孩子一般要長到10歲左右才能理解“死亡是永恆的”(即人死了就不能復活)這樣深奧、抽象的道理。

對於兒童提出的“死亡問題”,美國家長總是作出最爲直截了當、簡單明瞭的回答,儘量避免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此外,他們也較少利用神話或宗教中的諸如天堂、地獄之類的傳說來對死亡作出解釋。因爲他們認定,儘管作出這樣的解釋也許最爲簡單輕鬆,但要是孩子長大了並不相信這些,那他就必然會陷入更深的無所適從之中難以自拔。

當然美國人更不贊成將“人死後都會變鬼”這樣的“黑色迷信”作爲知識,傳授給天真的孩子。他們認爲:要是同時還把“鬼”描繪成面目猙獰的怪物,副作用可能就會更大——這樣的“解釋”除了可能誤導孩子外,還會增加孩子做惡夢的可能,並人爲地加大了孩子的恐懼感等其他種種心理壓力。

絕大多數美國家長是將“死亡”視爲一種“情感知識”存入孩子的“知識庫”的。當碰到死亡事件時,孩子便能動用他所需要的“情感知識”來理解他將面臨的深深悲傷究竟是怎麼回事了。

死亡通知單 篇二

他靜靜地蹲坐到默河岸邊,他的影子漸漸被虛渺所覆蓋。他不敢回家。那土牆土瓦,裂開縫隙的土墩,破爛的籬笆,還有,還有他那老母親……越想到那些,他就覺得內疚。他同所有落榜者一樣,歡欣鼓舞地去考場,轉眼,便失望而歸。

他想起考試前一天的夜晚,他躺在老母的懷裏。他分明看到了,老母滿臉深深的皺紋,那雙小眼睛,還有骨瘦如柴的下顎。他的目光是堅毅的,他憤憤地許下承諾-----自己一定好好考。老母沒有多說什麼,撫摸着他的額頭,讓他早點兒休息。他悄悄地縮在被子裏,藉着昏暗的燈光打量着那雙老母爲他納的鞋底,輾轉反覆,他徹夜難眠。

第二天,他居然在考場上睡着了!一千多個日夜,從國小到國中,從國中到高中,他居然睡着了!他夢到自己拿着一張錄取通知單,興奮地朝老母揮手。他的母親一撅一拐地向他走來,就在默河岸邊……

可是那一切畢竟只是夢。當他從虛渺中醒來,映入眼簾的是一張還未答完的試卷,他幾乎要抓狂。他慌慌張張地拿起筆,但是那些題目讓他找不到頭緒。文科考試就在監考的呵聲下結束了,他站定不住,有幾次都差點摔倒。但是,試卷總是要交,監考將那張宣告他失敗的試卷收走了。在接下來的考試中,他心神不定,做題總集中不了精神。

他知道自己已經無法挽回,必定要失敗。但是,他無法拒絕老母那充滿期望的眼神,考完回家,他故作輕鬆地對老母笑道:“我考得很好。”老母遞過來一碗水讓他喝,一邊喃喃自語:“這孩子……”

領通知的那天終於來臨,他在老母的叮囑下離開了村子,忐忑不安地上了路。他全身冰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這是怎麼了。他感覺自己正慢慢走向死亡,有好幾次他都想掉頭遠走高飛,不想面對那張成績單。最終,他還是把那張成績單拿回來了……

默河上的野鴨在岸邊搖搖擺擺地走動,他慢慢站起了身。同樣是在默河,他將那張成績單丟進了河裏。他走到自家院子旁,老母正在餵雞。雞不是很多,但老母每次總是累得氣喘吁吁。他沉默地走進院子,接過老母手中的瓷盆。老母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告訴他回來就好。

死亡通知單 篇三

2.非市勞動局直接監察的企業重傷、死亡事故,由區、縣勞動保護監察機關負責填報快報表,五日內報送市勞動局。

3.《企業職工重傷、死亡事故調查統計快報表》各單位根據勞動局規定表式可自行印製。

4.《企業職工重傷、死亡事故調查統計快報表》自1994年1月1日起實行。區、縣勞動局原執行的《北京市職工死亡事故快報表》同時廢止。

附件一:企業職工重傷、死亡事故調查統計快報表(略)

附件二:企業職工重傷、死亡事故調查統計快報表填報說明

一、國民經濟類型代碼

100 全民所有制

200 集體所有制

210 城鎮集體所有制

220 鄉村集體所有制

900 其他各種所有制

910 外商獨資經營

930 中外合資經營

950 中外合作經營

310 私營

二、國民經濟行業代碼

非礦山企業

010100 農場

010400 畜牧場

010500 漁場

021500 木材及竹材採運

021600 自來水生產、供應業

022200 紡織工業

022800 造紙及紙製品業

023400 石油加工業

023500 煉焦業

023600 化學工業

024500 建築材料、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024800 黑色金屬冶煉壓延加工業

024900 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業

025300 機械、電氣、電子設備製造業

025600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046910 土木工程建築業

047000 線路、管道和設備安裝業

047100 勘察設計業

057300 交通運輸業

057400 郵電通訊業

060000 商業、公共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130000 其他行業礦山企業

020800 煤礦

020900 石油和天然氣

021000 黑色冶金礦

021100 有色金屬礦

021151 金礦

021160 稀有金屬礦

021210 建材礦

021220 化學礦

021290 其他非金屬礦

036710 地質勘探

130009 其他

三、隸屬關係

1.中央直屬單位(中央部屬企業)

2.省、自治區、直轄市屬單位(省屬企業)

4.地、省轄市、盟、州屬單位(地(市)屬企業)

5.地轄市屬單位

6.縣及縣以下單位

四、企業規模

1.特大型

3.大型一

4.大型二

5.中型一

6.中型二

8.小型

五、事故原因分類

1.技術設計有缺陷

2.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安全設施缺少或有缺陷

4.生產場地環境不良

5.個人防護用品缺少或有缺陷

6.沒有安全操作規程或不健全

7.違反操作規程或勞動紀律

8.勞動組織不合理

9.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揮錯誤

死亡通知單 篇四

生命教育顧名思義,就是關於生命的教育。但歐美與臺灣地區對這個概念未形成統一的共識。我國內地學者對此概念定義也不盡相同。但人們都認同這樣一點:“生命教育是指通過對青少年進行生命的教育、生命發展知識的教授,讓他們對自己有一定的認識,對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態度,並在受教育過程中,培養對社會及他人的愛心,尤其是殘疾人的愛心,使青少年在人格上獲得全面發展”。

生命教育可幫助學生學會尊重生命、體驗生命進而超越生命,能幫助大學生規劃人生每個階段獨特的生命價值。同時生命教育有助於大學生建立和諧的人格,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

二、醫學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的意義

1.對於醫學生本身的意義

醫學生首先也是大學生,在接受醫學教育之前,也未曾有過任何關於生死的教育。如今大學生學業及就業的壓力大、負擔重,很多學生感到活着沒有意義、活的鬱悶,有的人尋找刺激,如沉迷於網絡、鍾情於“死亡遊戲”;有的人不尊重生命,如青少年早孕;有的人忽視生命,如不斷有報道大學生自殺事件。對醫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首先就是讓學生自己明確生命的意義及價值、尊重生命個體,學會正確面對困難和挫折,樹立正確的生死觀。

2.對醫學教育的意義

醫學生從一年的人體解剖課開始接觸到死,到未來的臨牀工作中要面對生命的消逝,都會有恐懼和焦慮。生命教育就是讓醫學生對生和死有正確的態度,獲得生與死的科學知識、技能,良好的人際溝通技巧,尊重他人的態度,提高學生接受死亡的能力和爲臨牀病人提供幫助的能力。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以來,醫務人員的職責就從以疾病爲中心轉爲以病人爲中心。因此醫務人員的工作除了預防和治療疾病以外,還要注重病人作爲一個整體的人的需求,臨終關懷既是這一理念的一項具體表現。生命教育可以讓醫學生明確死亡的本質、倫理道德,把握臨終病人的生理、心理需要,誠心地進行勸慰、照料。能採用各種技能滿足臨終者及家屬的身心需要,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以期能夠平靜地面對死亡、接受死亡,獲得滿意的的臨終生命質量。

三、課程設計構想

醫學生首先也是大學生,應對其首先進行生命教育的元素教育,進而融入安寧緩和療護知識教育。本人借鑑臺灣學者及大陸學者關於生命教育的設計結合醫學生的醫學教育背景,預設計四個主題八個單元的課程。前四個單元以生爲主題,即從哲學的角度取向強調人生觀與人生哲學;從生命教育取向強調自我、人格與人際。後四個單元爲死的主題,即從生死取向培養學生有關生死的智慧;重視生命終極關懷與生命意義的體現。前四個單元包括認知死亡、生命與信仰、挑戰生命及愛與你我;後四個單元爲由生到死、珍知生死、認知自我和安寧療護。

以上的教學內容將會通過講述、多媒體音頻視頻、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來切實體會生命的真諦。

死亡通知單 篇五

〔關鍵詞〕大學生;死亡教育;生命意義;向死而生

1死亡教育的內涵及意義

1.1死亡教育的內涵。長久以來,各國的臨牀醫學、法學和社會傳統觀念都是以呼吸、心跳停止的心肺死亡標準來判定人的死亡,這是生物學層面的死亡。在精神層面,當人缺失精神、情感和追求時,“活着而不知道爲什麼活着,該怎麼活着,一切沒有根,沒有源。”[1]這是精神層面的死亡。本文所討論的死亡範疇是生物學層面的死亡。隨着醫學發展,傳統的心肺死亡標準逐漸轉向腦死亡標準。當前中國臨牀醫學和法學界正在努力推進我國腦死亡立法。19世紀初,由“死亡學”概念催生出的死亡教育在美國開始發展。死亡教育是指通過各類方式幫助人們獲得死亡與瀕死相關的知識,理解死亡本質和意義,緩解死亡焦慮和恐懼,以坦然面對生死。死亡教育從“死”出發,落腳於“生”,其本質是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的目的不是讓人們如何死,而是由死觀生,明晰生命規律和存在的意義。1.2死亡教育的意義。第一,理論意義。死亡教育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必要條件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激勵人們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2]。人無法控制生命的長度,但可以通過積極有爲的生活方式和態度,提高生命的深度和廣度。死亡教育有利於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死亡教育實則是一種探討生命價值的人生觀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之一。人之生與人之死不僅無法截然隔開,而且在非生物學意義上,死而後生的意義更深刻,更富有倫理價值。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很少涉及死亡教育相關內容,在某種意義上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完整性和教育實效性。第二,現實意義。死亡教育有利於人們提高生命意識,正確應對突發性傷害事件。世界衛生組織的《2019年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自殺是繼交通事故後,造成人們死亡的第二大“奪命殺手”[3]。當人們面對各類突發性傷害事件時,死亡教育能幫助人們緩解心理恐慌,作出正確判斷,例如,在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發生後積極開展災後重建,接受心理疏導;在疫情暴發時期配合社區、街道做好疫情防控,學習科學防護知識,正確理性看待疫情。死亡教育有助於緩解醫學面臨的社會性問題,我國公民去世後遺體捐獻率僅爲0.6/100萬,是世界上捐贈率最低的國家之一,許多患者因等不到供體抱憾而終。開展死亡教育有助於推進器官捐獻、遺體捐贈和遺體解剖的發展。開展死亡教育,將對醫學教育、科研和臨牀治療具有現實意義。

2大學生死亡教育的內容

單就大學生羣體而言,大學生死亡教育的內容應從認知、情感、價值三方面入手,以此涵蓋查爾斯•科爾博士所強調的四個中心主題:限制與控制、個體性與羣體性、脆弱性與堅韌性、生活品質與意義探索[4]。因此大學生死亡教育的內容有:死亡認知、死亡態度、情感以及死亡信念。2.1死亡認知。死亡認知首先應該包括死亡的一般知識。例如,死亡的涵義和標準、死亡的過程和方式、瀕死體驗和死亡文化知識等。死亡認知還包括對與死亡有關的特殊議題的認知。如安樂死、器官(遺體)捐獻、自殺等話題。在平時看來,這些內容距離生活世界較遠,但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在未來遇到。在一項社會調查中,有85.79%的醫學生對器官捐獻持贊同意見,但在個人觀念或者實際操作中存在顧慮[5]。2.2死亡態度和情感。死亡態度和情感首先包括對死亡權和優死權的認知。死亡權本質上是“天賦人權”,是一個人出生之後自然擁有的權利,具有自主性、不可剝奪性和相對性。每個現代人都應該避免丹尼爾•卡拉漢描述的“野性死亡”,在還能“自主”時爲死亡做好準備,真正做到“屬人的死亡”。更進一步,優死權是死亡權的細化,死亡權意味着人可以選擇自己如何死亡,優死權意味着人可以選擇自己如何有尊嚴的死亡。死亡是人生最後一個環節,它同優生、優育、優教、優老等其他優化環節一樣,都是人類理性意識的自我調控和覺醒,是人類自身文明發展的歷史必然[6]。死亡態度和情感應包括對臨終關懷與緩和醫療的認知。臨終關懷(hospice)是指對生存時間有限(6個月或更少)的患者進行適當的醫院或家庭的醫療及護理,以減輕其疾病的症狀、延緩疾病發展的醫療護理,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維護患者生命最後的尊嚴、減輕患者家屬的身心痛苦,並幫助其能在親人離世後儘快迴歸正常生活等[7]。而緩和醫療(palliativecare)是一種手段,能改善面臨與威脅生命疾病有關問題的患者(成人和兒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緩和醫療的對象包括晚期或者慢性致命性疾病患者。在疾病的任何階段都可以開展,且並不排斥與其他旨在延長生命的治療手段配合開展。2.3死亡信念。領悟死亡意義。法國人文主義作家蒙田認爲,我們的房間應該要有一扇可以俯視墓地的窗戶,那會讓一個人的頭腦保持清醒[8]。面對不可逃避的死亡,思考死亡意義,足以讓人們保持清醒和理性。歐文•亞隆曾提出“覺醒體驗”,他認爲人們通過經歷動人心魄或難以平復的體驗或重大事件,脫離日常瑣事,進入本真存在中,從而作出積極、有意義的改變。正確認識生死辯證關係。生與死是相輔相成的自然存在,死是人出生就具有的內在因素,死亡是人的內在規定性。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提出,生命總是和它的必然結果,即始終作爲種子存在於生命中的死亡聯繫起來考慮的[9]。因此,必須把死亡領會爲貫穿全部生命的過程。體會死亡價值。許多人在面對死亡時,呈現出“鴕鳥心態”。只有正確認識死亡,緩解焦慮和恐懼,才能真正面對生活磨難和困苦。人是社會之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在複雜的人際聯結中,不論其精神品質還是道德品行,若能給他人啓迪,便使死亡這一世界上最孤獨的事情變得有意義。

3大學生開展死亡教育的途徑

目前,我國開設死亡教育課程的高校不足30所,死亡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過程尚存在較多不足。3.1政府應高度重視大學生死亡教育。轉變陳舊的死亡觀念。中國傳統文化以及民間習俗中忌諱死亡。爲了做到“突破傳統生死觀的牢籠,改變對死亡話題的忌諱,排除逃避生死恐懼死亡的心理障礙,讓生死的研討走向開放”[10],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門應主動轉變傳統落後的死亡觀念,揭開死亡神祕面紗,讓人們逐漸正視死亡教育,這是所有教育措施實施的前提條件。做好充分的制度保障。當前我國死亡教育較多停留在理論探討層面,僅有部分高校和醫學類院校有相關課程。針對於此,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出臺相應的指導性文件、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同時,還需要教育部門密切關注死亡教育實施的進度和各類困難,做好政策性指導和調整。此外,應成立專門的死亡教育機構或下設專門委員會,落實宏觀指導、實施和監督工作,真正將死亡教育落到實處。3.2高校是開展死亡教育的主陣地。第一,死亡觀教育課程設置。綜合考慮死亡教育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在課程設置上,以死亡教育通識教育公共必修課(以下簡稱“通識課”)爲主,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心理健康教育課,打造“一主-兩輔”的課程體系。通識課的課程設置。一是採取專題講授方式。通識課作爲死亡教育的主要課程,應結合實際,劃分學習單元和專題,並設計情景模擬、小組研討等互動式教學環節,增強學生參與感;二是推進師資隊伍建設和師資互通。由於課程內容涉及醫學倫理學等醫學知識,需要打造一支由醫學、倫理學、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組建的專業教師隊伍,發揮各自學科優勢,專題講授不同內容。考慮不同類型高校水平差異,同行政區劃的高校,可以在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專門委員會指導下,組建“死亡教育教學聯盟”,邀請臨近學校優勢學科教師到本校講授,做到聯盟內師資互通。三是面向醫科類院校、綜合院校的醫學院學生,以及國內目前僅有的5所殯葬服務專業學生,可在開設通識課之外,將死亡教育融入日常課程教學中。四是對於開設通識課存在困難的高校,學校可以設置通識教育公共選修課,在課程時長、學分、開設班次、選修人數方面,區別於其餘類別的選修課,讓學生能夠應選盡選,學有所獲。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在原本課堂內容講授上,將死亡教育內容滲透其中,着力增強學生對死亡態度和情感、死亡信念的認知和理解。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用,發揮課程在心理溝通和疏導,心理調適方面的優勢,輔助死亡教育開展。第二,各類實踐活動與體驗式教學。“一主-兩輔”的課程體系可以有效保障學生的課堂學習,創新體驗式教學,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參與感和實踐性,提升教學效果。組織開展“向死而生,感悟生命價值文化周”系列活動。通過舉辦死亡特殊議題專題講座,向學生介紹國內外死亡教育現狀,普及安樂死、臨終關懷、緩和醫療等內容。開展系列徵文活動,或舉辦“生命意義和價值”交流分享會,鼓勵學生運用生命敘事法,在與他人交流中,闡述自己的死亡認知和曾經有過與死亡相關的重大事件,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驗,這不但可以給學生提供表達機會,更能幫助有死亡焦慮和困惑的學生緩解不安情緒。此外,高校圖書館可以開展死亡教育書籍和影視作品展播,向學生推薦生死相關的優秀作品,例如:《存在與時間》《直視驕陽》《最後的舞蹈:關於死亡》以及《尋夢環遊記》《入殮師》《人間世》《急診室故事》等優秀影視作品。靈活運用體驗式教學開展死亡教育。結合學生實際和高校所在城市資源,帶領學生到殯儀館、革命公墓、安寧病房等實地參觀,讓學生親身感受死亡的肅穆莊嚴。此外,還可以開展寫遺書、立遺囑,撰寫墓誌銘、生命卷軸複寫、“模擬葬禮”等體驗式教學;同時,也可以呼籲學生參與臨終關懷志願服務和社會調查,加深學生對臨終關懷的理解,爲我國臨終關懷事業貢獻力量。3.3重視家庭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家庭教育是開展死亡教育的起點,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有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死亡意識。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每年中國死亡人口在890萬左右,如果按照每個人有10個親屬來算,有8900萬人會遇到死亡問題和死亡事務處理,大學生也不例外。大多數孩子處於父母廕庇之下,較少孩子會面臨死亡場面,或者參與葬禮等,父母這一做法看似保護孩子,實則不然。沒接受過死亡教育的孩子,大多數不懂得如何表達哀痛和處理悲傷情緒。因此,在家庭中,父母應該引導孩子面對親人離世的現實,正確對待死亡,緩解離世之悲。社會教育是死亡教育更加廣闊的平臺,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一是充分發揮社會及民間組織的作用,配合學校實施死亡觀教育,加強宣傳和推廣,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2013年,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LWPA)成立,主要任務是向人們宣傳和推廣生前預囑(livingwill),填寫《我的五個願望》。此後該協會通過微信推出“掌上我的五個願望”。近兩年在武漢、瀋陽、上海開設了一些死亡體驗工作室,讓人們親身感受死亡過程。此外,中國內地自2014年起,借鑑西方“死亡咖啡館”模式,在上海、北京、昆明、西安等地開始舉辦各類主題的死亡咖啡館活動,取得很好的社會反響。死亡體驗工作室以及死亡咖啡館活動,形式不盡相同,但目的是一致的,旨在幫助人們反思如何好好活、尊嚴死,也在努力轉變討論死亡的社會氛圍。二是新媒體應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在對自殺等惡性傷害事件報道時,應避免過度渲染細節,堅持正面報道。各類網絡平臺應注意對不尊重人、不尊重生命的評論和信息進行監管和處理。只有營造出兼具人性和人文關懷的社會,才能使社會成員懂得尊重生命。

4結語

死生一體,死原本就包含在“生”中,它是生存的界限,也是生存的歸宿,是每個人不能逃避的話題,也是教育不能逃避的話題。生命是一個禮物,死亡也是,面對這樣的禮物,關鍵取決於我們如何接受它,打開它,讚美它,享受它。“生與死:同屬一個核心/誰瞭解自己本來的家世,/誰就會將自己釀成葡萄酒/投身於最純粹的火焰。”[11]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漫長的生命旅途中找尋自己,發現生命意義,直面死亡,向死而生。

〔參考文獻〕

[1]張文初.死亡默想[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45.[2]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9.

[3]WorldHealthOrganization.Worldhealthstatistics2019:monitoringhealthfortheSDGs,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EB/OL].(2020-04-28)[2020-12-20].

[4]CorrCA,NabeCM,CorrDM.Death&Dying:Life&Living[M].2nd.Brooks:ColePublishingCo,1997:17-18.

[5]林楠,陳嘉熙,李春梅,等.醫學生生死觀調查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3,34(10A):80-83.

[6]蔣濤.優死———人生的美滿結局[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0,13(1):49-50.

[7]楊洪菊,楊曉雯,楊朝霞,等.腫瘤患者臨終關懷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誌,2018,53(12):1487-1491.

[8]歐文•亞隆.直視驕陽[M].張亞,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36.

[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39.

[10]劉向輝.生命斷裂處:讓教育在場[J].江蘇教育研究,2009(7):8-11.

死亡通知單 篇六

一、明確婦幼衛生年報統計及上報時限

省衛生廳規定,從*年開始,婦幼衛生年報及其它監測年報統計時限調整爲“3+1”模式。即將上一年第四季度過當年第一、二、三季度合計爲當年資料的統計年度。爲保證縣級報表能按時報市,請各助產單位於每年10月7日前將該年度婦幼報表報送縣婦幼保健院保健科,以便彙總上報。

二、明確婦幼衛生年報種類及其統計範圍

(一)年終應上報的報表有:1、0一6週歲兒童保健工作年報表;2、孕產婦系統管理情況年報表;3、婦女病普查普治及節育手術情況年報表;4、縣、鄉鎮婦保、兒保檢員調查登記表;5、醫療保健出生醫學證明管理情況覈查表;6、出生醫學證明作廢登記表;7、廣東省產科質量情況年報表;8、愛嬰醫院工作年報表;9、施行人工終止14周以上妊娠手術情況彙總情;10、梅州市各縣流動孕產婦反饋登記表;11、梅州市各縣5歲以下兒童死亡情況反饋登記表。

(二)有關填表事項:表1一3的統計範圍爲該轄區內的總和;表4僅報助產單位中從事婦幼保健和兒童保健的人員數;表5、6報本單位出生醫學證明發放、作廢情況;表7、8僅報助產單位工作情況,表8報愛嬰醫院或愛嬰衛生院工作情況;表9爲引產點必報;表10、11報本轄區內(或本單位)發現的梅州市內其它縣(非本縣)的孕產婦及兒童情況。

三、各助產單位應於每月7日前將上月婦幼衛生工作情況月報表和圍產兒、兒童死亡報告卡、孕產婦死亡報告卡及死亡評審記錄(附後)等報送縣婦幼保健院保健科,縣級醫療保健機構還應將本院分娩的產婦情況以孕產婦系統管理保健手冊的形式按月報送縣婦幼保健院保健科,由保健科負責反饋回各鎮。

四、各單位所報報表須經單位負責人審覈蓋章和製表人簽名後方可報出。

五、做好流動人口婦幼衛生信息統計工作

按省婦兒工委要求,將本省流動人口統計口徑明確爲——已在本縣居住一個月及以上常住戶口在本縣以外的人。

請各鎮在報送婦幼年報表的同時,將流動人口的產婦數、孕產婦死亡數、活產數、嬰兒死亡數、5歲以下兒童數、出生缺陷數如實上報。

六、建立健全孕產婦死亡報告和評審制度

各單位要按要求做好孕產婦死亡的報告和評審工作。孕產婦死亡的首診單位應填寫《孕產婦死亡報告卡》及病情經過,在產家死亡的由所在地衛生院婦幼組填寫。對每一例孕產婦死亡病例都要做好科內、院內和縣級評審,分析和掌握死亡原因,提出干預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孕產婦死亡,確保母嬰安全。

七、建立健全圍產兒死亡報告和評審制度

死亡通知單 篇七

摘要海明威的“哲學”是通過作品體現的“行動哲學”。他筆下的人物從不因耽於思考而延緩了行動,而是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各種活動中去,通過這些豐富的活動,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個健壯無畏的“硬漢形象”,也可以清楚地感到其中蘊含的對人生價值和終極意義的追求和思索。

關鍵詞:海明威作品 死亡主題

中圖分類號: I106.4 文獻標識碼:A

一 海明威從事創作的重要切入點是死亡主題

死亡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是大量、經常性地出現。所以馬爾科姆・考利認爲“他的大多數作品……一般來說都是專門以死亡爲主題的”。赫・歐・貝茨則不無誇張地認爲“其實海明威只有一個主題――死”。對於死亡與自己的作品的緊密聯繫,海明威在《死在午後》中也予以承認:“那時我在嘗試學習寫作,從最簡單的問題着手寫,而最簡單的問題之一和最根本的問題即是暴力造成的死。死……是可以用來作爲寫作的主題之一。”

由此可見,死亡是海明威從事文學創作的重要切入點,他對死亡的描述表達了他對人生、歷史、社會的思考。因此,爲了我們更好研究海明威的創作藝術與思想,我們有必要探討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描寫。

二 生活經歷和個性對海明威死亡主題創作的影響

海明威從小就關注暴力、死亡,並且在他的身上還存在一些暴力的潛在因素。當他走向文學道路時,更是竭力從生活中尋找死亡的素材,並在作品中表露這一主題。

戰爭創傷、多次事故、做噩夢等形成了海明威痛苦的晚年,其整個身體處於崩潰的邊緣。而親朋好友的接連逝世,文學靈感的不再,更讓他的精神承受着難以忍受的折磨。最終,海明威選擇了拋棄一切痛苦,讓生命與死亡合二爲一。

生活中的海明威一直認爲自己是強者,自己不能戰勝時,就用暴力方式報復。晚年的海明威經常向妻子發難,中傷妻子。他是由於自己沉浸在享受奢華生活當中,拋棄了未完成的事業,心中感到懊悔?還是對死亡有所懼怕,以憤怒疏解自己對死亡的恐懼?箇中答案,除他外已無人能夠知曉。但有一點是明白無誤的,海明威在文學上是成功的,他把自己的思想成功地融進了作品之中。海明威竭盡畢生去體驗死亡,辛勤創作,在生命存在中感悟死亡,在死亡中探尋生命的真諦。

三 戴着死亡枷鎖的舞者

在海明威的小說中,他正確地把握了戰爭和戰後人們的焦慮、無所適從的心理,想設法通過自己的文學作品給人們以精神導向。所以他的作品在普通大衆中產生極大反響。但他並沒有爲讀者指出一條可行性的出路,而是希望通過自己的文學創作能給人們一個與衆不同的解讀空間,繼而讓讀者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奮鬥的方向。所以關於海明威作品中死亡主題的論述,就有許多不同方面。

海明威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曾在炮火與硝煙中品嚐過死神降臨的滋味;他又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也許正因如此,他一直關注死亡,並將“死亡”作爲他文學創作的主題。

死亡是海明威的文學主題,而寫作則是他擺脫對死亡懼怕的方法。在《死在午後》中他寫道:“那時我開始嘗試創作,寫最簡單的問題,而最簡單的問題之一就是暴力造成的死亡。”海明威一生都致力於研究死亡的發展史,通過戰鬥,他看到了人類的殺戮,看到人類尊嚴喪失。通過死亡和暴力在鬥牛和戰爭之間找尋共同點,感悟到英雄的鬥牛士與兇狠的公牛在死神面前那珍貴的生命。在疾病與創傷中游離於死亡邊沿,在作品中抒發着先行於死亡的感受。海明威是一個死亡超前體驗者,也可以說是在活時就體會到死時的感受,但這種經歷對他來說是痛苦的,只有創作才能削減他的內心痛苦,使其獲得人生的真正領悟。海明威死亡觀的形成與當時社會背景不能沒有聯繫,但主要與他自己對生命死亡體會有重大關聯。

海明威的死亡主題的積極意義,在於他把他的死亡主題,描述成一種理想,一種英雄主義。

在《老人與海》中,死亡變成了一種因果關係,體現悲劇色彩。老人殺死了大馬林魚,把它綁在船側,表面上他是勝利者,但是他明白事情不是這麼回事。此刻,老人已經預見下一個死亡的即將到來。大馬林魚的死給老人帶來的不是幸運與富有,而是一場激烈殘酷的戰鬥。老人在困難危險的時候把死當作美好的事物對待。最後,老人這種精神使他成爲一個積極向上努力抗爭的男子漢。儘管許多文學評論家都認爲海明威在開始創作時很少運用象徵手法,但海明威作品中的象徵元素是明顯存在的,海明威自己承認他作品中是可以看出運用了象徵手法。而恰恰由於象徵手法給讀者無限的解讀空間,才使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意識充滿了兩難的境地。

《永別了,武器》有這樣的描述:“那年樹葉落得早,我們看到部隊沿路行進,塵土飛揚,樹葉被微風吹動,紛紛落下,部隊繼續前進,後來,路上空空蕩蕩,只有散落的樹葉。”這段描述,讀者看到的是塵土、落葉。樹上的葉子乾枯了,悄無聲息地落下來,最終化爲塵土,這些樹葉和塵土象徵着這些將士的未來命運還是象徵着人類的精神狀況?小說中的主角是否也與落下的樹葉一樣,最後歸於死亡,重回大自然?這些全部有關死亡主題的展示,都在暗示讀者們做出明智的決斷和抉擇。然而海明威無法、也不能給讀者一個直接的抉擇。海明威描述死亡主題,主要是想讓讀者去深刻感悟死亡的主題,去思考作品中主人公爲何而死,去判斷死得有無價值。這衆多問題每一個都有各種各樣的解答,人們很難判斷哪種解答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海明威不是一個哲學家,他的文學創作儘管有很深奧的哲理性,但是卻不能把它與科學的哲學劃等號,也不應將他文學作品中描述的戰爭的,死亡的、非理性的世界做某些格外確定的詮釋。由此可以說,海明威是個戴着死亡枷鎖的舞者。

四 海明威作品中死亡主題價值

1 消除了人們對生命有限的恐懼

死亡是人類生命歷程中最後一個環節,是生命的結束。人們如果能坦然面對死亡,這就意味着人們對生命的理解中已經存在有超越個體生命價值的更高的最終價值。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死亡正好導致了價值的形成,是人類更好生存、精神意識形態中的一個重大轉機。

生命不僅是一個個體而存在,更是社會羣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若更好地領會到個體作爲人類的存在,獲得了高於個體生命價值的內在的堅定體之後,精神狀態這一層面就消除了生命短暫的恐懼,打破了個體生死矛盾的邊界,也就能在否定中保持肯定,在死亡中找尋永久,就可以用一種自己挑選過的死重新獲得自我領悟和明確自身的生存內涵,把被死亡分裂開的生活、經驗構成一個統一有機體,得以更加完善的人性的價值構成。

2 生命最終價值的構建

在海明威的精神世界裏,他不僅清醒意識到自己作爲單個個體的存在,而且也意識到自己是社會共同體的一部分,他人生的最終價值都會導向救贖行動的本身。

海明威以自己獨特的精確的觀察,把戰爭作爲社會的一個縮影,深切地關注人類的生存,因此他也成了“迷惘的一代”的發言人。然而,海明威不僅僅是迷惘者的發言人,他同時也是一個驅趕迷惘的人。他在那個原來價值喪失的生活空間裏,努力地找尋生命的、超越自然的本質,他描述的硬漢形象就是他自我靈魂的化身。他們揮舞生命之劍,在生與死激烈對抗的大潮中,高歌着一首首激情高亢的生命之歌,人類生存法則、道德的規則就在死亡威脅漸漸失去中得到拯救和昇華。

《沒有被鬥敗的人》中的曼埃爾・加西亞在鬥牛場上,以自己病殘的身軀去勇鬥最兇狠的公牛。曼埃爾不惜犧牲性命爲代價,博得了人類的尊嚴和讚許,也讓海明威向人們展示了人類精神和價值標準能夠被救贖的有力證據。

海明威一邊在痛苦揭露人類的不堪命運,另一邊又在以良好向上的熱忱甚至生命去拯救人類精神價值體系,重生人類應有的正義、勇敢和尊重。在他風燭殘年的時候,當記憶力和寫作能力被醫院電療器徹底摧毀,當生活不再有意義的時候,他便無畏地邁向死亡,超乎尋常的死亡方式恰恰展現了他所夢寐以求的死亡價值觀。海明威雖然遠離我們而去,但他留下的卻是永恆的靈魂。他的生命以及他對於生命最終價值的思考與關注已經成爲人類彌足珍貴的精神文化遺產,給予當代人深刻的啓發。

五 結語

死亡與海明威的一生和文學創作融合爲一體。也正是死亡激發了他對人類的艱難困境的認知和對抗,也促進他對人類的生活環境及生存和死亡的關係進行深入關注與思索,促使他去探究人類的前途與命運。他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裏把自己對死亡的認知、對社會歷史的批判、對死亡之美的追求展現在讀者的面前。他不是哲學家、社會學家或美學家,但他對死亡的認知因其獨到而多樣的閱歷而讓人們感到更加真實與深刻。

參考文獻:

[1] 楊建芳:《超越死亡――海明威死之哲理》,《科教文匯》,2008年第7期。

[2] 胡濤:《海明威超越死亡的硬漢精神》,《時代文學》(理論學術版),2007年第7期。

死亡通知單 篇八

“陰陽道上”一路暢通,很快就到達“地府”,立刻被要求喝下“孟婆湯”忘記“陽世”一切,準備來年投胎轉世。他想着這一世就這樣結束,禁不住失控狂嘯。睡午覺的“閻王爺”被這突來一舉吵得輾轉難眠,揉着惺忪睡眼起身,不悅問道:誰這麼吵?

他一臉委屈,逮住機會訴苦,陳述自己在陽間的功勳,質疑“生死簿”鐵定“黑箱作業”。閻王一臉正色:“不!我們可是按規矩行事的,馬虎不得,誰都一樣,報到之前都會發出三張通知單,難道你沒收到嗎?”年輕人搖搖頭,說他一點也無印象。閻王不信,嘀咕着:“生死簿早e化了,怎麼可能沒收到?”他輕輕一按,開啓電腦,快速查閱,指着顯示器告之年輕人,通知單如期發出。第一張發於五年前,內容:腰痠背痛;第二張,發於三年前,要旨:頭昏腦漲;第三張則是死前三個月發送的,註明:全身都痛,請小心。

年輕人彎下腰閱讀一筆筆數據,不禁大驚失色,原來早早收到三張帶有“善意”的通知單了,他竟渾然不覺,任由“改邪歸正”的機緣錯過,落得人生告終。閻羅王聽了也跟着不捨,輕嘆一聲,頻頻安慰年輕人,記得這輩子的錯,下輩子別再重蹈覆轍了。

這個故事同時讓我悚然一驚,這樣的通知書,我一度收過,所幸開悟得早,懂得思考如何將慘白、飾着“陰氣”、有鬼魅的召喚——退件。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寫到,快意之快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談,給了醍醐灌頂的方策,一羣縱情山水的好友適時出現,領着我爬山、溯溪、泡溫泉、打球等等,最愛漫無目的閒遊。

友人稱呼這個團體爲“山友團”,最大的特色是假日不出團,我們選擇人潮最少的週一和週四成爲我們的山水日,能來的就來,不能來的就請假,一切自由。

我猜想許是這些事,讓我忙碌工作積累的腰痠背痛得到緩解,第一張通知書“退件成功”,還給閻王爺了。

近兩年來,我養成了禪坐習慣,只是沒有門派,胡亂靜心調息而已,比方說,夜裏抽出閒散的半小時,盤腿低座,運氣丹田,深呼吸幾口,讓白天紛亂的思緒得以平靜下來,效果不錯,它儼然成了我忙碌一天後的美好休息。

頭昏腦漲的症狀因而得到適當緩解,慢慢的,我把“陰曹地府”寫來的第二張通知書也給退件成功了,現在偶有頭昏,不再腦漲。

在一般人眼裏,旅程是動態的,但我深知靈性的靜態旅程更美,我早早養成觀賞展覽的習慣。神祕的異國風情展出,怎能放過,再忙也要抽出幾小時仔細瀏覽一回;還有各種文物展、風土人情展、名家畫展……我一樣盛裝赴約,都非常精彩,我不會錯失這麼美好的文化處方。

我愛音樂,家中滿滿一櫃,幾百張CD,多數是空靈音樂,它早成了我忙裏偷閒的音療系列。工作回來,打開音箱,讓曼妙的樂音川流出來,清心自在很如來。

賞花也是一個美好旅程,不必去遠方,不必等假日,有花即可。我在家營造一個小小的、足以讓人駐足欣賞的花園,種了梅花、櫻花等等,尤愛梅,大約早早在課本中讀到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的傲骨而動容吧。我家的梅長得極好,當花盛開,搬椅坐於其下,展書閱覽別有一番風情。

這些靜態的靈性處方,讓我得以向閻王申請上訴,取消全身都痛的控告,一併把第三張通知書給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