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氣象服務行業報告多篇

氣象服務行業報告多篇

【第1篇】突出特色公共氣象服務狀況調研報告

突出特色公共氣象服務狀況調研報告

公共氣象服務是指氣象部門使用各種公共資源或公共權力,向政府決策部門、社會公衆、生產部門提供氣象信息和技術的過程。

一、前言

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務院3號文件和國辦49號文件精神,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改革的經驗而提出的戰略任務,是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氣象部門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職能的有效途徑,是增強氣象服務在整個氣象業務中主導地位、實現氣象綜合實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發展公共氣象服務,不僅是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羣衆對廣大氣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們氣象部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我們作爲發展公共氣象服務的促進者和實踐者,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標,切實轉變作風,不斷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二、調研方法

1、時間:4月21日—5月5日

2、地點:市氣象臺、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懷寧縣氣象局、嶽西縣氣象局

3、調查對象:在職職工及外聘人員

4、調研方法:座談會與發放調查問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氣象事業發展面臨着不少突出的問題。一是氣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與防災減災的需求不相適應,災害性預報的準確率不高,特殊天氣預報能力很弱,氣象服務產品單一,專業服務產品精細化嚴重不足,服務缺乏針對性;二是氣象現代化體系中業務、創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與業務服務不結合、人才結構與工作實際不適應,各個方面優秀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弱,氣象科研實際應用不夠;三是受區域經濟、業務量、人員現狀和歷史原因影響,職工待遇與工作不一致,重點項目在爭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夠,地方政府投入嚴重不足,一些縣局多年地方支持沒有變化,縣局氣象事業發展不平衡。

(二)建議

繼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服務需求爲牽引,大力推進三個體系建設,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報服務能力,不斷拓展業務和服務領域。

1、抓好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突出雷達工程

發展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是提升服務水平、業務能力的正確方式和有效途徑。要以公共氣象服務爲引領,以氣象預測預報爲核心,以綜合氣象業務爲基礎,加快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步伐。

要完善決策氣象服務和公共氣象服務流程、服務規範,質量考覈和效益評估,提高公衆氣象服務的精細化水平。深入開展政策性農業氣象保險氣象服務,逐步建立城鄉規劃、重大工程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和制度,加強交通、旅遊、電力專業氣象服務能力。要改進和完善以數值預報產品爲基礎的中短期精細化預報技術方法,提高降水預報水平,預報成績要達全省較前水平;加強短時臨近預報,完善業務值班、預警發佈等制度,加強重要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分析;加強規範化建設,編制業務手冊,服務手冊,技術要規範,使每個業務人員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氣特點進行鍼對性服務。

堅持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不動搖,提高氣象的裝備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國布點的_____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雷達樓要確保20xx年底前達到基本運行,確保工程建設質量,氣象新區建設要同步進行。進一步加強專業氣象觀測站點建設,進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風能觀測及資料整理分析,爭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幹線,佈設包括能見度自動探測項目的多要素自動氣象站。全面升級建設縣級dvb-s數據接收系統,進一步發揮業務監控系統的作用。落實裝備保障“三級管理、二級維修”業務工作體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實質性開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動氣象站、區域氣象站的巡查、巡檢、校標、維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和建立氣象觀測業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對氣象站歷史沿革、觀測環境等進行信息化管理。要繼續抓好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和改善,年內專項規劃要全面完成,對環境無法改善的縣局要爭取地方政府支持,進行站址遷移。

2、繼續提高業務管理水平,突出保證基礎業務質量穩定

繼續加強規範化建設,提高工作效率;繼續加強規章制度執行,提高服務意識,強化責任感;繼續加強學習和崗位練兵,練好基本功。抓好日常儀器巡視維護、觀測發報、報表審覈、網絡維護等關鍵環節,繼續完善基礎業務流程,搞好質量控制;建立業務管理員臺站聯繫制度。每個業務管理員聯繫1-3個臺站,負責所聯繫臺站的業務指導和運行監控;建立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制度,監網科每月召開一次有分管領導參加的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對前期業務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對下一步業務工作進行部署。切實保證地面測報、高空探測、農業氣象業務質量的穩定,保證區域自動站、特種觀測 、網絡傳輸等考覈達到目標要求。

弘揚我市基礎業務工作優良傳統,提高管理水平。組織制定和完善綜合氣象觀測業務急需的規範標準,積極研究開發市縣氣象業務服務系統平臺。繼續完善臺站監測網絡業務應急預案。加強探測業務及保障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進一步規範預警信息發佈,災情直報流程及制度。健全應急響應機制,落實氣象災害應急隊伍,加強預案演練,全面增強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制定相關應急預案,適時開展應急演練。進一步做好區域站的評估和優化工作,完善區域站網布局。加強區域站的巡視、維護和維修,提高區域站資料的可靠性。

3、繼續抓好氣象服務,突出氣象防災減災

做好氣象防災減災是黨和國家對氣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___市政府對氣象工作的需求,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全力以赴做好氣象服務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鬆,一個過程不放過”爲宗旨,努力實現氣象服務“無所不在,無微不至”,做到服務準確、及時、優質、高效,切實當好決策氣象參謀。

要始終堅持以需求爲牽引,全面做好各項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始終堅持把氣象服務放在氣象工作的首位,秉承氣象工作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務的根本宗旨。毫不放鬆地抓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始終把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切實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預測準確率作爲提升氣象服務水平的首要任務。重點加強災害性天氣事件的會商分析,做好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重大天氣預報和趨勢預測工作。切實加強汛期氣象服務,全力做好重大社會活動氣象保障,進一步提高氣象災害預警時效性和主動性。發揮氣象災害的監測系統效益,拓展預警時空。提高科研與業務結合能力,促進內在質量的穩定提高。

加強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災害調查,逐步建立多部門聯動防災減災協調機制。加強雷電防護氣象服務,積極做好國家農村中國小雷電防護項目;加快人影作業裝備升級,抓住中央財政投資機遇,各縣(市)局積極爭取地方配套資金,完成火箭人工增雨配備。

4、加強爲“三農”服務,突出特色服務

把服務“三農”作爲氣象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重要舉措,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水平,着力增強農村氣象災害預警接收能力。提升氣象信息和農村綜合經濟信息服務能力,建立和完善氣象協理員隊伍,強化農村氣象服務公益化。推進和實施安徽省《糧食增產氣象服務工程》,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服務。加強農業氣象業務能力建設,促進農業氣象預測預報和災害預警等技術發展。加強農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服務。

豐富我市爲農服務手段,同時積極參加全省農業氣象科研交流。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監測評估預警和病蟲害氣象服務。加強森林火險等級氣象預報服務。以農網、先鋒網或政務網爲依託,全面實施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建設,加強農村氣象信息員(協理員)隊伍的建設、管理和培訓,使氣象信息員成爲氣象信息通訊員、氣象災害預報與警報接收傳播員、氣象災情收集報告員,

鄉鎮自動站日常巡視和維護管理員。繼續加強對農村國小氣象災害防禦知識教育,探索對不發達地區信息傳輸途徑。

5、加強科技服務,突出部門合作和社會管理

突出強化部門合作,重點做好氣候可行性論證和影視服務的拓展工作。要不斷拓展氣象影視服務資源,在縣級力爭不少於2個頻(次),探索開展網絡氣象影視和手機氣象影視服務項目。逐步完成市帶縣製作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業務,推動建立市縣廣告集約經營機制。要積極培育氣候可行性論證依託氣象業務和科技優勢的新項目。按照《氣象法》和《氣候可行性論證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第18號令)的規定和要求,加大投入,提高氣候可行性論證的科技含量;加強市縣配合,勇於承擔重大論證項目;與發展改革、建設、規劃等部門建立合作機制,推動氣候可行性論證納入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查內容。加強與環保等部門的合作,加大大氣環境評價工作的力度,推進環境氣象服務,包括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和綠色能源應用服務,積極培育新的科技服務增長點。

突出強化社會管理職能,要繼續加強地方氣象規章建設,依法履行氣象信息發佈、防雷安全、氣球施放安全、氣候可行性論證、氣象防災減災等社會管理職能。重點要發展防雷技術服務和信息服務工作。加強與職能部門合作,依法加強防雷社會管理,進一步規範防雷安全檢測、雷擊風險評估、防雷圖審、跟蹤檢測、防雷工程管理、竣工驗收等防雷各項管理、業務、檢測和工程服務,加強全社會,特別是農村、學校、社區、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防雷減災宣傳教育,推進城市社區和鄉村的防雷技術性服務。推動雷擊風險評估和雷電災害調查鑑定工作,體現氣象高科技含量,不斷拓展防雷技術服務新領域。

6、加強氣象人才體系建設,突出優秀人才的培養

繼續重視和加強氣象人才隊伍的建設,發揮人才對支撐氣象業務科技發展的主導性作用,不斷增強氣象事業發展後勁。努力爲專業技術人員創造成長、成才條件,引導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省內外學術交流,在科研業務實踐中不斷提高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自主創新能力。認真做好科技帶頭人、中青年科技骨幹、青年科技新秀的選拔推薦工作;加強首次設崗聘用後的管理考覈工作,建立健全相應的崗位考覈辦法,建立崗位考覈檔案;不斷完善對中青年科技骨幹、青年科技新秀、高級職稱崗位的業績評價。通過錄用和選調的途徑,進一步充實業務隊伍,加大業務崗位培訓力度,健全完善新進人員崗前考覈、上崗資格審覈以及培養工作。

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切實提高領導能力。繼續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加快培養選拔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幹部。更加關注年輕幹部的思想品德修養和科技素養的提高,注意在最需要的崗位上磨練、培養和選拔後備幹部。要通過調整,使科級領導班子結構有改善,知識水平、業務能力有明顯提高,形成一支知識層次較高,年齡、專業結構合理,具有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科級幹部隊伍。

繼續合理控制隊伍總量,提高氣象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編制內外氣象職工總量都要合理控制,聘用人員素質能力要符合崗位要求,聘用程序要符合有關法規。市縣級業務單位新進人員必須具備大氣科學及相關專業背景的本科以上人員,外聘人員必須符合外聘人員管理辦法規定身份。積極探索充滿活力的人員流動機制,加大市局專業技術空缺崗位從縣(市)氣象部門擇優選拔聘用力度;市局機關要進一步補充有業務工作經歷素質優秀的管理人員,注重從氣象事業單位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依照公務員法以及公務員調任規定,通過調任的方式補充到市局機關擔任科級領導職務。要繼續加強編制外用人管理,充分發揮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7、加強基層臺站建設,突出市縣一體發展

全面落實《安徽省氣象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臺站工作實施意見暨20xx年行動計劃》,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進“一流臺站”建設。利用現代通訊技術實現一體化、網絡化綜合管理和遠程監控,進一步完善市縣一體綜合管理,全面規範科技服務管理,實行合同、申報網絡遠程控制,加強綜合預算,解決“縣財市管”的問題,理順資金收支關係。

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桐城業務樓裝飾和整體改造年內必須完工;切實推進樅陽新址建設,年內要達到基本完工要求;潛山觀測場搬遷要有整體改善規劃,年內要完成土地辦證及項目可行性論證,隨時做好項目申報;宿松、太湖完成綜合改善掃尾工作。二是按照省局20xx年加強縣局十件實事,根據本單位實際切實做好落實,特別對要爭取省局支持的有關單位和縣局要做好對接。三是縣財市管要嚴格按照市局財務部門要求,加強綜合預算和分類覈算,建立相應帳戶和賬套,在實踐中完善中央帳套、地方帳套、科產事業帳套、科產企業帳套覈算,堅決杜絕一個戶頭一本帳,完善和全力推進“縣賬市管”具體操作方法。四是充分發揮科技服務平臺的作用,實行科技服務管理網絡化管理,《科技服務綜合管理平臺》投入日常業務運行並完善細化,重點加強合同管理,流程管理,財務公開;加強科技服務項目成本控制,增收節支;加大科技服務督查檢查監督力度,通過平臺完善對市及各縣科技服務各項目流程、合同、財務的監管,確保科技服務穩定健康發展。要加強科技服務資金的分類覈算,規範管理,提升綜合預算和綜合管理水平。五是積極探索市縣工作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共同發展。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必須要突出實踐特色,充分發揮基層在公共氣象服務引領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創新精神,積極探索公共氣象服務的體制機制和具體措施,全力推進氣象事業的科學發展。

【第2篇】突出特色公共氣象服務狀況調查報告

公共氣象服務是指氣象部門使用各種公共資源或公共權力,向政府決策部門、社會公衆、生產部門提供氣象信息和技術的過程。

一、前言

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貫徹落實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務院3號文件和國辦49號文件精神,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改革的經驗而提出的戰略任務,是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氣象部門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職能的有效途徑,是增強氣象服務在整個氣象業務中主導地位、實現氣象綜合實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大力發展公共氣象服務,不僅是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羣衆對廣大氣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們氣象部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我們作爲發展公共氣象服務的促進者和實踐者,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標,切實轉變作風,不斷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二、調研方法

1、時間:4月21日—5月5日

2、地點:市氣象臺、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懷寧縣氣象局、嶽西縣氣象局

3、調查對象:在職職工及外聘人員

4、調研方法:座談會與發放調查問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氣象事業發展面臨着不少突出的問題。一是氣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與防災減災的需求不相適應,災害性預報的準確率不高,特殊天氣預報能力很弱,氣象服務產品單一,專業服務產品精細化嚴重不足,服務缺乏針對性;二是氣象現代化體系中業務、創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與業務服務不結合、人才結構與工作實際不適應,各個方面優秀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弱,氣象科研實際應用不夠;三是受區域經濟、業務量、人員現狀和歷史原因影響,職工待遇與工作不一致,重點項目在爭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夠,地方政府投入嚴重不足,一些縣局多年地方支持沒有變化,縣局氣象事業發展不平衡。

(二)建議

繼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服務需求爲牽引,大力推進三個體系建設,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報服務能力,不斷拓展業務和服務領域。

1、抓好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突出雷達工程

發展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是提升服務水平、業務能力的正確方式和有效途徑。要以公共氣象服務爲引領,以氣象預測預報爲核心,以綜合氣象業務爲基礎,加快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步伐。

要完善決策氣象服務和公共氣象服務流程、服務規範,質量考覈和效益評估,提高公衆氣象服務的精細化水平。深入開展政策性農業氣象保險氣象服務,逐步建立城鄉規劃、重大工程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和制度,加強交通、旅遊、電力專業氣象服務能力。要改進和完善以數值預報產品爲基礎的中短期精細化預報技術方法,提高降水預報水平,預報成績要達全省較前水平;加強短時臨近預報,完善業務值班、預警發佈等制度,加強重要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分析;加強規範化建設,編制業務手冊,服務手冊,技術要規範,使每個業務人員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氣特點進行鍼對性服務。

【第3篇】氣象部門突出特色公共氣象服務狀況調研報告

公共氣象服務是指氣象部門使用各種公共資源或公共權力,向政府決策部門、社會公衆、生產部門提供氣象信息和技術的過程。

一、前言

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務院3號文件和國辦49號文件精神,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改革的經驗而提出的戰略任務,是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氣象部門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職能的有效途徑,是增強氣象服務在整個氣象業務中主導地位、實現氣象綜合實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發展公共氣象服務,不僅是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羣衆對廣大氣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們氣象部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我們作爲發展公共氣象服務的促進者和實踐者,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標,切實轉變作風,不斷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二、調研方法

2、地點:市氣象臺、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懷寧縣氣象局、嶽西縣氣象局

3、調查對象:在職職工及外聘人員

4、調研方法:座談會與發放調查問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氣象事業發展面臨着不少突出的問題。一是氣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與防災減災的需求不相適應,災害性預報的準確率不高,特殊天氣預報能力很弱,氣象服務產品單一,專業服務產品精細化嚴重不足,服務缺乏針對性;二是氣象現代化體系中業務、創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與業務服務不結合、人才結構與工作實際不適應,各個方面優秀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弱,氣象科研實際應用不夠;三是受區域經濟、業務量、人員現狀和歷史原因影響,職工待遇與工作不一致,重點項目在爭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夠,地方政府投入嚴重不足,一些縣局多年地方支持沒有變化,縣局氣象事業發展不平衡。

7

(二)建議

繼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服務需求爲牽引,大力推進三個體系建設,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報服務能力,不斷拓展業務和服務領域。

1、抓好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突出雷達工程

發展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是提升服務水平、業務能力的正確方式和有效途徑。要以公共氣象服務爲引領,以氣象預測預報爲核心,以綜合氣象業務爲基礎,加快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步伐。

要完善決策氣象服務和公共氣象服務流程、服務規範,質量考覈和效益評估,提高公衆氣象服務的精細化水平。深入開展政策性農業氣象保險氣象服務,逐步建立城鄉規劃、重大工程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和制度,加強交通、旅遊、電力專業氣象服務能力。要改進和完善以數值預報產品爲基礎的中短期精細化預報技術方法,提高降水預報水平,預報成績要達全省較前水平;加強短時臨近預報,完善業務值班、預警發佈等制度,加強重要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分析;加強規範化建設,編制業務手冊,服務手冊,技術要規範,使每個業務人員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氣特點進行鍼對性服務。

堅持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不動搖,提高氣象的裝備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國布點的_____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雷達樓要確保底前達到基本運行,確保工程建設質量,氣象新區建設要同步進行。進一步加強專業氣象觀測站點建設,進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風能觀測及資料整理分析,爭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幹線,佈設包括能見度自動探測項目的多要素自動氣象站。全面升級建設縣級dvb-s數據接收系統,進一步發揮業務監控系統的作用。落實裝備保障“三級管理、二級維修”業務工作體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實質性開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動氣象站、區域氣象站的巡查、巡檢、校標、維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和建立氣象觀測業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對氣象站歷史沿革、觀測環境等進行信息化管理。要繼續抓好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和改善,年內專項規劃要全面完成,對環境無法改善的縣局要爭取地方政府支持,進行站址遷移。

2 3 4 5 6 7

2、繼續提高業務管理水平,突出保證基礎業務質量穩定

繼續加強規範化建設,提高工作效率;繼續加強規章制度執行,提高服務意識,強化責任感;繼續加強學習和崗位練兵,練好基本功。抓好日常儀器巡視維護、觀測發報、報表審覈、網絡維護等關鍵環節,繼續完善基礎業務流程,搞好質量控制;建立業務管理員臺站聯繫制度。每個業務管理員聯繫1-3個臺站,負責所聯繫臺站的業務指導和運行監控;建立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制度,監網科每月召開一次有分管領導參加的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對前期業務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對下一步業務工作進行部署。切實保證地面測報、高空探測、農業氣象業務質量的穩定,保證區域自動站、特種觀測、網絡傳輸等考覈達到目標要求。

弘揚我市基礎業務工作優良傳統,提高管理水平。組織制定和完善綜合氣象觀測業務急需的規範標準,積極研究開發市縣氣象業務服務系統平臺。繼續完善臺站監測網絡業務應急預案。加強探測業務及保障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進一步規範預警信息發佈,災情直報流程及制度。健全應急響應機制,落實氣象災害應急隊伍,加強預案演練,全面增強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制定相關應急預案,適時開展應急演練。進一步做好區域站的評估和優化工作,完善區域站網布局。加強區域站的巡視、維護和維修,提高區域站資料的可靠性。

3、繼續抓好氣象服務,突出氣象防災減災

做好氣象防災減災是黨和國家對氣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___市政府對氣象工作的需求,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全力以赴做好氣象服務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鬆,一個過程不放過”爲宗旨,努力實現氣象服務“無所不在,無微不至”,做到服務準確、及時、優質、高效,切實當好決策氣象參謀。

1 ,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4篇】氣象服務總結表彰大會上工作報告

各位來賓,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召開今年抗擊低溫雨雪冰凍極端氣象災害、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和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等重大氣象服務總結表彰大會。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國氣象局向出席這次會議的回良玉副總理和中央有關部門的領導,以及各位專家和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奮戰在氣象服務一線的廣大氣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國南方地區連續出現四次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其影響範圍之廣、強度之大、持續時間之長,均爲百年一遇。所造成的災害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影響面之廣,直接經濟損失之大、受災人口之多,爲50年來同類災害之最。災情發生後,各級氣象部門先後啓動38次應急預案,向災區派出53個工作組,主動開展積雪深度、電線結冰等專項觀測,以及極端天氣事件分析、氣候趨勢預測、主要公路幹線天氣預報、煤電油運應急氣象服務等專項服務,向各級黨委和政府報送近17000期各類氣象服務材料。各級氣象臺站共發佈寒潮、暴雪、道路結冰等預警信號9412次,發送災害預警和防禦手機短信13.24億條次。中國氣象局先後召開6次全國緊急電視電話會議部署搶險救災氣象服務保障工作,並分別於1月25日和27日啓動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ⅲ級和ⅱ級應急響應命令,派出6個工作組前往災情嚴重的地區指導工作,還強化對國務院煤電油運和搶險抗災應急指揮中心的決策氣象服務,與國務院有關部委應急聯動,齊心協力防災抗災,圓滿完成了氣象服務保障任務。精神融化冰雪,冰雪見證責任。面對低溫雨雪冰凍極端氣象災害,廣大氣象工作者以行動詮釋了責任、勇氣和毅力,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任務面前不彎腰,在責任面前不鬆勁,在人民羣衆最需要的時候始終堅守崗位,在搶險抗災最緊迫的時候始終認真服務。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人民戰勝了這場極端的氣象災害!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特大地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災害。災區不利的天氣氣候不僅嚴重影響抗震救災進度,而且可能引發嚴重的次生災害。因此,做好抗震救災氣象保障服務刻不容緩,必須全力以赴。地震發生後僅兩小時,中國氣象局就啓動了地震災害氣象服務ⅱ級應急響應命令,把抗震救災作爲氣象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業務、服務、應急、保障等骨幹力量組建抗震救災指揮部,第二天上午,中國氣象局工作組就趕到四川災區。在抗震救災期間,中國氣象局先後召開15次抗震救災專題會議,堅決按照中央政治局和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災的各項氣象服務保障,並主動參與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及地震監測組和水利組救災指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地震發生後,中國氣象局緊急抽調中央氣象臺及有關省(市)氣象局的預報專家分批赴地震災區指導和協助做好氣象預報服務,協調中央有關部門、有關省(區、市)氣象局、軍隊向地震災區調配了發電機、自動氣象站、海事衛星電話、移動氣象應急車、移動天氣雷達等各類急需裝備320臺(套),爲抗震救災氣象服務提供了一切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災區氣象臺站克服困難,新建14個臨時自動氣象站,組建8個應急氣象觀測小分隊、7個軍地混編聯合氣象小分隊,組織66個應急觀測站(隊)開展加密氣象監測。災區氣象業務不僅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恢復,在某些關鍵區域,觀測空白得到了填補,預報服務得到了延伸。我們還打破常規,提前啓動風雲氣象衛星加密觀測業務,及時部署災區周邊地區加密高空探測、災區帳篷和活動板房內外的氣象觀測和受災羣衆集中安置點防避雷設施建設,主動開展航空氣象預報、堰塞湖面雨量預報、全國救災物資運輸通道氣象預報服務、衛生防疫氣象預報服務。在氣象臺站基礎設施遭到嚴重損壞、災區氣象幹部職工工作生活秩序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抗震救災各項氣象保障服務沒有停頓、沒有失誤。特別是唐家山堰塞湖泄流的保障、防雷避災服務等方面效果顯着,沒有造成一人死亡。這確實是一個奇蹟!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責任重於泰山。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災害,災區基層氣象臺站和氣象工作者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首要位置,臨危不懼、衝鋒在前,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始終奮鬥在服務一線,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恢復業務並全面開展氣象保障服務,用自己的行動展現了“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爲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時值我國汛期,天氣複雜多變,氣候異常,突發性降雨多,雷電也多。面對這些挑戰和對氣象預報服務的特殊要求,中國氣象局圍繞“有特色、高水平”奧運氣象服務目標,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爲奧運火炬境內外傳遞和在珠峯頂上的傳遞、奧運會和殘奧會開閉幕式、奧運體育賽事、公衆出行觀賽等提供了全方位的氣象保障服務。我們成功地爲奧運火炬傳遞組織了參與人數最多,覆蓋區域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我們派出了由38名科技人員組成的中央氣象臺珠峯氣象保障隊在海拔5200多米的珠峯大本營,克服各種困難,架設各種設備,建起珠峯氣象臺,連續工作34天,提前7天準確預報出5月8日適宜登頂的最佳時間,爲實現火炬登頂和傳遞一次衝擊、一次登頂、一次成功和絕對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七年磨劍、三年演練,舉全國之力,全力做好奧運氣象預報服務,準確、精細地預報奧運賽事天氣,及時將場館實時氣象監測資料和逐小時預報結果傳送到奧組委主運行中心,派出氣象服務專家組進駐奧組委競賽指揮中心,爲競賽日程安排和比賽的順利提供了準確的氣象信息服務。我們依靠高科技手段,在奧運會開(閉)幕式和殘奧會閉幕式期間開展大規模的人工消減雨作業行動,確保了奧運會和殘奧會開(閉)幕式在無雨狀態下進行,這是奧運史上首次成功進行的人工消減雨作業的範例。我們累計發送奧運氣象短信上億條,氣象網站點擊率達到480萬人次,免費發送奧運史上首份《奧運天氣資訊》報紙,在奧運頻道氣象服務中增加了手語,中國天氣網增加中、英、法、德、日、西班牙語音播報。社會調查表明,奧運期間公衆對天氣預報和氣象服務的滿意率達到93.1%,殘奧會期間氣象服務滿意度更是高達96.8%!

【第5篇】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公共氣象服務調研報告

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公共氣象服務調研報告

公共氣象服務是指氣象部門使用各種公共資源或公共權力,向政府決策部門、社會公衆、生產部門提供氣象信息和技術的過程。

一、前言

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務院3號文件和國辦49號文件精神,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改革的經驗而提出的戰略任務,是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氣象部門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職能的有效途徑,是增強氣象服務在整個氣象業務中主導地位、實現氣象綜合實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發展公共氣象服務,不僅是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羣衆對廣大氣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們氣象部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我們作爲發展公共氣象服務的促進者和實踐者,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標,切實轉變作風,不斷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二、調研方法

1、時間:4月21日—5月5日

2、地點:市氣象臺、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懷寧縣氣象局、嶽西縣氣象局

3、調查對象:在職職工及外聘人員

4、調研方法:座談會與發放調查問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氣象事業發展面臨着不少突出的問題。一是氣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與防災減災的需求不相適應,災害性預報的準確率不高,特殊天氣預報能力很弱,氣象服務產品單一,專業服務產品精細化嚴重不足,服務缺乏針對性;二是氣象現代化體系中業務、創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與業務服務不結合、人才結構與工作實際不適應,各個方面優秀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弱,氣象科研實際應用不夠;三是受區域經濟、業務量、人員現狀和歷史原因影響,職工待遇與工作不一致,重點項目在爭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夠,地方政府投入嚴重不足,一些縣局多年地方支持沒有變化,縣局氣象事業發展不平衡。

(二)建議

繼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服務需求爲牽引,大力推進三個體系建設,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報服務能力,不斷拓展業務和服務領域。

1、抓好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突出雷達工程

發展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是提升服務水平、業務能力的正確方式和有效途徑。要以公共氣象服務爲引領,以氣象預測預報爲核心,以綜合氣象業務爲基礎,加快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步伐。

要完善決策氣象服務和公共氣象服務流程、服務規範,質量考覈和效益評估,提高公衆氣象服務的精細化水平。深入開展政策性農業氣象保險氣象服務,逐步建立城鄉規劃、重大工程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和制度,加強交通、旅遊、電力專業氣象服務能力。要改進和完善以數值預報產品爲基礎的中短期精細化預報技術方法,提高降水預報水平,預報成績要達全省較前水平;加強短時臨近預報,完善業務值班、預警發佈等制度,加強重要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分析;加強規範化建設,編制業務手冊,服務手冊,技術要規範,使每個業務人員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氣特點進行鍼對性服務。

堅持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不動搖,提高氣象的裝備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國布點的_____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雷達樓要確保20xx年底前達到基本運行,確保工程建設質量,氣象新區建設要同步進行。進一步加強專業氣象觀測站點建設,進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風能觀測及資料整理分析,爭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幹線,佈設包括能見度自動探測項目的多要素自動氣象站。全面升級建設縣級dvb-s數據接收系統,進一步發揮業務監控系統的作用。落實裝備保障“三級管理、二級維修”業務工作體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實質性開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動氣象站、區域氣象站的巡查、巡檢、校標、維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和建立氣象觀測業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對氣象站歷史沿革、觀測環境等進行信息化管理。要繼續抓好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和改善,年內專項規劃要全面完成,對環境無法改善的縣局要爭取地方政府支持,進行站址遷移。

2、繼續提高業務管理水平,突出保證基礎業務質量穩定

繼續加強規範化建設,提高工作效率;繼續加強規章制度執行,提高服務意識,強化責任感;繼續加強學習和崗位練兵,練好基本功。抓好日常儀器巡視維護、觀測發報、報表審覈、網絡維護等關鍵環節,繼續完善基礎業務流程,搞好質量控制;建立業務管理員臺站聯繫制度。每個業務管理員聯繫1-3個臺站,負責所聯繫臺站的業務指導和運行監控;建立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制度,監網科每月召開一次有分管領導參加的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對前期業務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對下一步業務工作進行部署。切實保證地面測報、高空探測、農業氣象業務質量的穩定,保證區域自動站、特種觀測 、網絡傳輸等考覈達到目標要求。

弘揚我市基礎業務工作優良傳統,提高管理水平。組織制定和完善綜合氣象觀測業務急需的規範標準,積極研究開發市縣氣象業務服務系統平臺。繼續完善臺站監測網絡業務應急預案。加強探測業務及保障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進一步規範預警信息發佈,災情直報流程及制度。健全應急響應機制,落實氣象災害應急隊伍,加強預案演練,全面增強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制定相關應急預案,適時開展應急演練。進一步做好區域站的評估和優化工作,完善區域站網布局。加強區域站的巡視、維護和維修,提高區域站資料的可靠性。

3、繼續抓好氣象服務,突出氣象防災減災

做好氣象防災減災是黨和國家對氣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___市政府對氣象工作的需求,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全力以赴做好氣象服務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鬆,一個過程不放過”爲宗旨,努力實現氣象服務“無所不在,無微不至”,做到服務準確、及時、優質、高效,切實當好決策氣象參謀。

要始終堅持以需求爲牽引,全面做好各項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始終堅持把氣象服務放在氣象工作的首位,秉承氣象工作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務的根本宗旨。毫不放鬆地抓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始終把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切實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預測準確率作爲提升氣象服務水平的首要任務。重點加強災害性天氣事件的會商分析,做好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重大天氣預報和趨勢預測工作。切實加強汛期氣象服務,全力做好重大社會活動氣象保障,進一步提高氣象災害預警時效性和主動性。發揮氣象災害的監測系統效益,拓展預警時空。提高科研與業務結合能力,促進內在質量的穩定提高。

加強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災害調查,逐步建立多部門聯動防災減災協調機制。加強雷電防護氣象服務,積極做好國家農村中國小雷電防護項目;加快人影作業裝備升級,抓住中央財政投資機遇,各縣(市)局積極爭取地方配套資金,完成火箭人工增雨配備。

4、加強爲“三農”服務,突出特色服務

把服務“三農”作爲氣象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重要舉措,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水平,着力增強農村氣象災害預警接收能力。提升氣象信息和農村綜合經濟信息服務能力,建立和完善氣象協理員隊伍,強化農村氣象服務公益化。推進和實施安徽省《糧食增產氣象服務工程》,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服務。加強農業氣象業務能力建設,促進農業氣象預測預報和災害預警等技術發展。加強農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服務。

豐富我市爲農服務手段,同時積極參加全省農業氣象科研交流。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監測評估預警和病蟲害氣象服務。加強森林火險等級氣象預報服務。以農網、先鋒網或政務網爲依託,全面實施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建設,加強農村氣象信息員(協理員)隊伍的建設、管理和培訓,使氣象信息員成爲氣象信息通訊員、氣象災害預報與警報接收傳播員、氣象災情收集報告員,

鄉鎮自動站日常巡視和維護管理員。繼續加強對農村國小氣象災害防禦知識教育,探索對不發達地區信息傳輸途徑。

5、加強科技服務,突出部門合作和社會管理

突出強化部門合作,重點做好氣候可行性論證和影視服務的拓展工作。要不斷拓展氣象影視服務資源,在縣級力爭不少於2個頻(次),探索開展網絡氣象影視和手機氣象影視服務項目。逐步完成市帶縣製作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業務,推動建立市縣廣告集約經營機制。要積極培育氣候可行性論證依託氣象業務和科技優勢的新項目。按照《氣象法》和《氣候可行性論證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第18號令)的規定和要求,加大投入,提高氣候可行性論證的科技含量;加強市縣配合,勇於承擔重大論證項目;與發展改革、建設、規劃等部門建立合作機制,推動氣候可行性論證納入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查內容。加強與環保等部門的合作,加大大氣環境評價工作的力度,推進環境氣象服務,包括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和綠色能源應用服務,積極培育新的科技服務增長點。

突出強化社會管理職能,要繼續加強地方氣象規章建設,依法履行氣象信息發佈、防雷安全、氣球施放安全、氣候可行性論證、氣象防災減災等社會管理職能。重點要發展防雷技術服務和信息服務工作。加強與職能部門合作,依法加強防雷社會管理,進一步規範防雷安全檢測、雷擊風險評估、防雷圖審、跟蹤檢測、防雷工程管理、竣工驗收等防雷各項管理、業務、檢測和工程服務,加強全社會,特別是農村、學校、社區、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防雷減災宣傳教育,推進城市社區和鄉村的防雷技術性服務。推動雷擊風險評估和雷電災害調查鑑定工作,體現氣象高科技含量,不斷拓展防雷技術服務新領域。

6、加強氣象人才體系建設,突出優秀人才的培養

繼續重視和加強氣象人才隊伍的建設,發揮人才對支撐氣象業務科技發展的主導性作用,不斷增強氣象事業發展後勁。努力爲專業技術人員創造成長、成才條件,引導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省內外學術交流,在科研業務實踐中不斷提高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自主創新能力。認真做好科技帶頭人、中青年科技骨幹、青年科技新秀的選拔推薦工作;加強首次設崗聘用後的管理考覈工作,建立健全相應的崗位考覈辦法,建立崗位考覈檔案;不斷完善對中青年科技骨幹、青年科技新秀、高級職稱崗位的業績評價。通過錄用和選調的途徑,進一步充實業務隊伍,加大業務崗位培訓力度,健全完善新進人員崗前考覈、上崗資格審覈以及培養工作。

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切實提高領導能力。繼續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加快培養選拔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幹部。更加關注年輕幹部的思想品德修養和科技素養的提高,注意在最需要的崗位上磨練、培養和選拔後備幹部。要通過調整,使科級領導班子結構有改善,知識水平、業務能力有明顯提高,形成一支知識層次較高,年齡、專業結構合理,具有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科級幹部隊伍。

繼續合理控制隊伍總量,提高氣象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編制內外氣象職工總量都要合理控制,聘用人員素質能力要符合崗位要求,聘用程序要符合有關法規。市縣級業務單位新進人員必須具備大氣科學及相關專業背景的本科以上人員,外聘人員必須符合外聘人員管理辦法規定身份。積極探索充滿活力的人員流動機制,加大市局專業技術空缺崗位從縣(市)氣象部門擇優選拔聘用力度;市局機關要進一步補充有業務工作經歷素質優秀的管理人員,注重從氣象事業單位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依照公務員法以及公務員調任規定,通過調任的方式補充到市局機關擔任科級領導職務。要繼續加強編制外用人管理,充分發揮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7、加強基層臺站建設,突出市縣一體發展

全面落實《安徽省氣象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臺站工作實施意見暨20xx年行動計劃》,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進“一流臺站”建設。利用現代通訊技術實現一體化、網絡化綜合管理和遠程監控,進一步完善市縣一體綜合管理,全面規範科技服務管理,實行合同、申報網絡遠程控制,加強綜合預算,解決“縣財市管”的問題,理順資金收支關係。

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桐城業務樓裝飾和整體改造年內必須完工;切實推進樅陽新址建設,年內要達到基本完工要求;潛山觀測場搬遷要有整體改善規劃,年內要完成土地辦證及項目可行性論證,隨時做好項目申報;宿松、太湖完成綜合改善掃尾工作。二是按照省局20xx年加強縣局十件實事,根據本單位實際切實做好落實,特別對要爭取省局支持的有關單位和縣局要做好對接。三是縣財市管要嚴格按照市局財務部門要求,加強綜合預算和分類覈算,建立相應帳戶和賬套,在實踐中完善中央帳套、地方帳套、科產事業帳套、科產企業帳套覈算,堅決杜絕一個戶頭一本帳,完善和全力推進“縣賬市管”具體操作方法。四是充分發揮科技服務平臺的作用,實行科技服務管理網絡化管理,《科技服務綜合管理平臺》投入日常業務運行並完善細化,重點加強合同管理,流程管理,財務公開;加強科技服務項目成本控制,增收節支;加大科技服務督查檢查監督力度,通過平臺完善對市及各縣科技服務各項目流程、合同、財務的監管,確保科技服務穩定健康發展。要加強科技服務資金的分類覈算,規範管理,提升綜合預算和綜合管理水平。五是積極探索市縣工作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共同發展。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必須要突出實踐特色,充分發揮基層在公共氣象服務引領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創新精神,積極探索公共氣象服務的體制機制和具體措施,全力推進氣象事業的科學發展。

【第6篇】縣氣象服務三農需求情況調研報告

xx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119°2′-119°52′,北緯34°11′-34°38′。國土面積154.273千公頃,轄13個鄉鎮,302個行政村,人口100.26萬。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特色農業主要有伊山鎮的西瓜、陡溝鄉的蘆蒿以及現代農業園區剛剛建成萬畝藍莓基地等。夏玉米主要集中在圖河鄉和南崗鄉,現有一個國家級和一個省級萬畝創建基地。xx縣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南北氣候過渡帶和海陸過渡帶,屬亞熱帶北緣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颱風、暴雨、雷電、乾旱、大風、高溫、暴雪、低溫冰凍、冰雹、龍捲、大霧等都有發生,其中發生頻率較高的有暴雨、乾旱、雷電、低溫凍害、高溫、大風,常常造成嚴重的氣象災害。作爲農業大縣,對氣象災害的影響十分敏感,現代農業生產和氣象條件依存關係愈來愈密切。同時,隨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公衆對氣象服務工作從服務的具體內容到服務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氣象事業發展的生命力在於服務。同時,爲更好地貫徹《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現代農業氣象業務發展專項規劃》等文件精神,加強全縣“三農”服務專項工作,提高氣象爲農服務的針對性,根據中國氣象局《關於組織做好“三農”服務專項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xx縣實際情況,xx縣氣象局近期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三農”服務專項調研,重點了解和掌握“三農”氣象服務的迫切需求,以改進和完善氣象服務工作。

一、調查方法及步驟

氣象服務需求調查以面對面的現場提問式、書面和座談會形式進行,主要了解被調查對象對農業氣象服務的需求、對氣象防災減災服務的需求、需要服務產品和手段、氣象科普服務形式、建議和意見等。全面、科學地反映氣象現代化建設水平,同時反映廣大羣衆對氣象服務的具體要求。調查時間爲4月10日~4月16日,調查對象爲涉農部門工作人員和生產一線的普通農民、特色農業大戶和養殖戶,共發放氣象服務需求問卷調查表302份,回收302份,回收率爲100%,座談會調查1次,面對面現場調研10次,在問卷調查基礎上按指標體系進行分類整理和相關的統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我們對新時期做好“三農”氣象服務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主要有:

(一)農村氣象服務需求有了新的變化。相對來說,過去的農業結構單一,氣象服務需求簡單。農業結構調整後,隨着農村經濟的多元化,對氣象服務和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爲:產品種類要求更多。今後一段時間內,除了常規預報外,天氣實況、生活健康指數、出行天氣參考、農事氣象分析的需求等將顯得迫切;預報要求更加精細化,由於農業新技術的運用,不僅從時間上,而且從空間上也要求預報要素儘量精細,要求降雨落區、量級等都要準確;產品的個性化要求,不僅需要提供預報,而且需要進行分析,並提供具體的防範措施;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還需要提供各種農業氣候論證、評價。這些服務需求,仍然不能直接到達農民的手中。

(二)氣象災害防禦服務措施缺乏。近年來,政府制定了很多方面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但是應對農村氣象災害的措施不多。如何採取有效的措施,防範和抵禦氣象災害風險,沒有一個比較全面的、響應及時的可行性較強的規劃和預案。一旦發生氣象災害,多數農民只能望天興嘆。

(三)服務產品和服務手段相對落後。過去由於需求簡單,預報準確率不高,氣象信息的發佈主要通過廣播電視、96121聲訊電話定時發佈。近幾年,在農用天氣預報上也做了許多嘗試,但針對性、實用性還不強,不能及時向基層農民傳遞。因此,如何最好最快的將實用的氣象信息及時的傳遞到廣大農民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農民手中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四)農村氣象科普率不高。多年來,我們通過3.23世界氣象日、科普周、三下鄉等活動,開展氣象科普活動,但活動的地點大多集中在縣城、集鎮,覆蓋面有限,絕大多數農民不能直接接受氣象科普教育,急切要求氣象科普進村入戶。

三、“三農”工作對氣象服務的需求

通過調研和分析,就氣象服務工作而言,我縣農村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糧食高產穩產意義重大,要求氣象預報精細、準確。隨着種植結構的調整,耕作栽培方式由粗放型、零散型向精細化集約化不斷轉變。雖然糧食耕地面積減少,但是糧食高產意義重大,這就要求氣象部門做好重大農業氣象災害和病蟲害的監測、預報、預警以及評估工作,提供精細而準確的農業氣象服務,確保農業高產穩產。

2、設施農業不斷擴大,特色農產品氣象服務需求迫切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大棚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開展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的氣象應用服務,以滿足作物引種、區劃等所取專業氣象的需要,爲農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及時、可靠的決策依據,爲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提供及時的氣象保障服務。

3、農村氣象信息發佈體系急需完善。農村人口居住比較分散,甚至比較偏僻,農民獲取氣象信息的渠道仍然較少。切實做好爲百姓的氣象服務,需要建立完善的農村氣象信息發佈體系,提高氣象信息覆蓋率,使廣大農民最方便地獲得氣象服務信息。

四、我縣農村氣象服務工作措施和建議

通過調研分析,氣象部門爲農村的服務措施主要是充分利用氣象部門的現代化設備和技術優勢,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依託科技進步,不斷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和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警的能力;依託社會的'電視和通訊科技發展能力和現代通訊技術,把針對廣大農民和農業生產的實用氣象信息無縫隙的及時送到農民的手中,幫助廣大農民防災減災。

2、着力加強農業氣象預報服務工作,積極開展農業氣候年景預測和預估技術研究,積極支持針對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的氣象服務技術方法研究,進一步增加農業氣象服務信息。

3、氣象部門負責收集氣象災情並直接上報政府,這樣有利於幫助政府部門及時準確地瞭解當地發生的氣象災害情況,幫助領導在指揮抗災和減災時科學決策。同時,氣象部門對氣象災害現場拍攝的資料,作爲災害資料予以保存,以便在以後的科研中進行分析和利用;氣象部門通過電視等傳媒以實時報道的形式加強科普宣傳,對提高整個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4、氣象部門要把積極開展人工增雨和防雹工作作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認真組織作業,不定期組織對當地人工增雨和防雹的效益進行科學評估。

5、氣象部門應當在重大氣象災害發生前,通過各種媒體及時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特別通過氣象手機短信向農民用戶及時發佈對農業生產有影響的氣象信息。

6、積極推廣氣象預警大喇叭建設,及時通過大喇叭廣播的形式把氣象預警、預報信息通知到每一個農民家庭,使廣大農民羣衆對突發的氣象災害提前做好預防,把氣象災害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7、加強農村氣象科普教育工作。加強鄉鎮氣象協理員培訓,將協理員培訓成氣象科技的行家裏手,再通過協理員,培訓村信息員,信息員將氣象科普知識傳遞到千家萬戶。也可通過免費發放氣象信息明白卡的形式,進行科普宣傳。

五、結語

通過調研和分析,氣象部門更加認識到“三農”氣象服務的重要性,所以加大和完善大氣綜合監測體系,細化爲農服務產品、提高氣象預報預警服務水平,建立各類氣象預警服務系統,爲經濟發展需求開發各類特色氣象服務。天氣預報要在時間和空間上提高精度和準確率,利用各種渠道使廣大用戶及時收到天氣預報和氣象科普信息,讓廣大農民能用、會用、及時用到實用的氣象信息,並結合自己的需求,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做好防災減災,使氣象服務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2020最新縣氣象服務三農需求情況調研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