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霍金勵志故事(精品多篇)

霍金勵志故事(精品多篇)

霍金的勵志故事 篇一

霍金在小的時候學習能力不強,在班級中的成績也不是罪拔尖的,從未進入過前10名。他所做的作業都是不整潔的,所以老師們都他始終沒有寄予厚望,同學們也會嘲諷他。

在霍金12歲的時候他班上有兩個男生用一袋糖果打賭霍金永遠不能成材,還給他取了一個外號叫“愛恩斯坦”。但是20多年後,霍金卻成爲了物理界的一個頂級人物。什麼原因促使他做出瞭如此大的改變的呢?

其實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霍金對萬事萬物都開始感興趣了起來,他喜歡把東西都拆開來研究透徹。雖然他把拆開的東西沒能順利組裝好。但是他的父母依舊沒有責怪他,他的父親甚至會跟他一起研究,擔任起他的指導老師。

在霍金14歲的時候他就發現自己對物理研究非常感興趣,雖然中學的物理是很淺顯易懂的,但是他從來不放鬆對物理的學習,他認爲這是最基本的科學,從此他就開始了科學探索之路。

霍金的勵志事例 篇二

無疑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堅強了,同時他又是一個樂觀有主見的人,他對生活始終充滿了樂觀和幽默的態度,一次霍金演講結束後,一位女記者衝到演講臺前問到:“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爲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

大師的臉上充滿了笑意,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後,顯示屏上出現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

在回答完那個記者的提問後,他又艱難的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現場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霍金的勵志故事 篇三

在新的千年到來之際,美國白宮曾進行了一系列的演講,其中以科學爲主題的演講是《想像與變革---下一個千年的科學》。它的演講者就是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系教授、“輪椅天才”斯蒂芬·霍金。他患有嚴重的殘疾,雙手只有3個手指能動。這個極度殘疾和極度聰明的科學家成了這次不同尋常演講的理想人選。 外號叫“愛因斯坦”

20世紀90年代,談論宇宙學漸成一種時髦,宇宙大爆炸理論雖不是新的理論,但在公衆心中卻非常新穎。特別是談到霍金,人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並稱他是自愛因斯坦之後最好的物理學家。

霍金是英國人。他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一天恰好是意大利物理學家、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週年的紀念日,幾天前還是牛頓的生日:1643年1月4日。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呱呱墜地的小霍金頭上罩上了金色的光環。用霍金自己的話說:“我估計大約有二十萬個嬰兒在同日誕生”。

小霍金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樣,喜歡玩具,着迷於玩具火車,甚至自己花錢買來了電動火車。十幾歲時,霍金還喜歡製作飛機模型和輪船模型,甚至嘗試發明一些遊戲,比如製作不同顏色零件的工廠、運送產品的公路和鐵路,以及股票市場。霍金和一個同學負責編制遊戲的規則。在編制這些遊戲時,小霍金的目標是“建造我能控制的可以開動的模型”,“這些遊戲及製作都來自於探究事物並且進行控制的要求”。這種要求一直驅動霍金去“探究事物”,甚至在後來的宇宙學研究中仍在起作用。

上學期間,霍金分在一個很好的班,儘管他的成績名次從未進過前一半,但仍受到同學的尊敬,同學爲他起了一個“外號”---愛因斯坦。霍金在班上有一些要好的同學,他們喜歡聽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如莫扎特、馬貝多芬,也到音樂廳去聽音樂。他們還經常討論一些科學和宗教問題,例如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運行是否需要上帝的作用。

目光投向茫茫宇宙在中學時代的後兩年,班上來了一位數學教師。他的教學富於啓發,這激發了霍金對數學和物理學的興趣。儘管父親也鼓勵他學習科學,但希望他攻讀與父親的專業相近的生物學。回憶起中學的學習,霍金談道:“在我幼年時,我對所有科學都一視同仁。十三、四歲後我知道自己要在物理學方面做研究,因爲這是最基礎的科學,儘管我知道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所以太枯燥。化學就好玩得多了,不斷髮生許多意料之外的事,如爆炸等等。但是物理學和天文學有望解決我們從何處來和爲何在這裏的問題。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蘊。”由此可見,少年的霍金的志向雖算不上遠大,“想探索宇宙的底蘊”對他後來的研究肯定是有影響的。 中學畢業,霍金考入牛津大學,並如父親的希望,取得了獎學金。學習物理學對霍金並不費力,後來他又考上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專業的博士研究生。爲什麼要選取理論物理專業呢?霍金後來說:“理論物理中有兩個領域是基本的,一個是研究非常大尺度的,即宇宙學;另一個是研究非常小尺度的,既基本粒子。”這就是說,理論物理聯繫着“至大”的宇宙和“至小”的基本粒子。最後,他確定要研究宇宙學,這是因爲“在宇宙學方面已有一個定義完好的理論,即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是研究宇宙學的理論基礎。 回報社會的恩惠

在研究學習期間,霍金得了一種怪病,是一種運動神經細胞病。這種病使行爲本來就不靈活的霍金更加笨拙,而且這種病迅速惡化。霍金非常苦惱,以至於他認爲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然而,霍金並未放棄正常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且他在這時結婚了,5年後他成了3個孩子的父親。

患病的霍金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奮。他曾夢到自己被處死了,由此他希望,“如果我被赦免,我還能做許多有價值的事”。他認爲,“我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拯救其他人”,要做點兒善事,以回報社會對他的恩惠。 勤奮的工作使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他以黑洞的研究成名於物理學界。黑洞是一種體積很小、質量很大的天體,也就是說,它的密度很大。這種天體是一種從理論上推測出來的天體。 早在200年前,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了黑洞的問題。他認爲,滿足一定條件的恆星,在引力的作用下會吸住自身發出的光線,而使我們看上去它是“黑暗的。一團”。然而,這種科幻般的預言並未受到人們的重視。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時,一位德國科學家藉助廣義相對論重新預言了黑洞的存在。他發現,質量等於太陽質量大小的黑洞,其直徑只有2.95千米;而相當於地球質量的黑洞,直徑只有0.9釐米了。到20世紀30年代末,一位美國科學家研究恆星演化時,再次研究黑洞問題。他認爲,在恆星燃盡時,在引力的作用下,恆星會無休止地坍縮下去,最終就形成了黑洞。 研究黑洞舉世矚目

60年代,由於天文學的一系列新發現,激發了天體物理學的研究。霍金正逢其時,黑洞研究使他初露頭角。霍金將熱學引入黑洞的研究,這大大加深了對黑洞的認識。這時,霍金認爲,可能存在一種“微型黑洞”。這種黑洞很小,有的會小到像質子或中子那樣的大小。按照現代物理學的理論,當物體小到這樣的程度,它應服從量子力學的規律。霍金的進一步研究表明:黑洞可以蒸發;黑洞越小,它蒸發得越快。1個10億噸(個頭與質子大小相當)的黑洞要用100億年的時間才能蒸發乾淨,而最後0.1秒內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萬顆百萬噸級的氫彈爆炸。這就是說,我們是不是應該仔細地進行天文觀測,力圖在宇宙空間找到這種“微型黑洞”而加以利用呢?

霍金對大爆炸理論研究有很大貢獻。他認爲,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奇點”處的爆炸產生了粒子和能量,粒子間的作用產生了星雲,進而演化到我們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脹着,將來的宇宙可能將繼續膨脹下去,也可能在膨脹到極限時轉而收縮至當初形成宇宙的那個“奇點”。看上去這好像很有趣,然而,這就是今天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水平。 由於霍金在天體物理學研究上取得的成績,他獲得1978年的愛因斯坦獎。1980年他又當上了三一學院盧卡斯講座的教授。牛頓曾經是該講座的教授。現在,霍金已快60歲了。儘管身體殘疾,他仍經常旅行、演講、着述。他的《時間簡史》已發行幾千萬冊,被譯成40多種語種。由於霍金那富於傳奇色彩的奮鬥經歷,他的《時間簡史》還被搬上銀幕。人們看到了黑洞和基本粒子的畫面,聽着霍金敲打計算機鍵盤和計算機合成後的聲音,人們爲現代物理和宇宙理論的深奧所震懾,爲人類的智慧所感嘆,並且更加佩服霍金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時仍在攀登科學高峯所表現出的偉大精神。

霍金的勵志事例 篇四

霍金17歲就考上了劍橋大學,一切美好彷彿正在逐漸開始,可是上天好像就是想給他製造磨難,在霍金21歲時,他得知了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這是一種叫做“漸凍症”的病,是一種罕見的疾病。

醫生當時預測他只能活3年,霍金極度失望。可是他想起了曾和自己同病房的男孩,那個男孩第二天就死了,霍金想自己還不算最倒黴,不應該這樣放棄,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於是他堅強起來,樂觀的面對命運,從此霍金繼續了自己的研究,從而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對人類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霍金的勵志事例 篇五

斯蒂芬·威廉·科學家霍金,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當今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爲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爲“宇宙之王”。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爲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爲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着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繫在一起。

史蒂芬·科學家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個時候他的家鄉倫敦正籠罩在希特勒的狂轟濫炸中。這迫使科學家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科學家霍金誕生後又回到了倫敦。童年時的科學家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爲複雜的玩具,據說他曾做出一臺簡單的電腦。

科學家霍金和他的妹妹在倫敦附近的幾個小鎮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後,他們的鄰居回憶說,當科學家霍金躺在搖籃車中時非常引人注目,他的頭顯得很大,異於常人——這多半是因爲科學家霍金現在的名聲與成就遠遠異於常人,鄰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記憶裏重新刻畫一下天才兒童的形象。

科學家霍金熱衷於搞清楚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當他看到一件新奇的東西時總喜歡把它拆開,把每個零件的結構都弄個明白——不過他往往很難再把它裝回原樣,因爲他的手腳遠不如頭腦那樣靈活,甚至寫出來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科學家霍金在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他仍舊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而這種態度與當時其他同學是一致的,這是戰後出現的青年人迷惘時期——他們對一切厭倦,覺得沒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東西。科學家霍金在學校裏與同學們一同遊蕩、喝酒、參加賽船俱樂部,如果事情這樣發展下去,那麼他很可能成爲一個庸庸碌碌的職員或教師。然而,病魔出現了。

從童年時代起,運動從來就不是科學家霍金的長項,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科學家霍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有一兩回沒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從樓梯上突然跌下來,當即昏迷,差一點死去。

直到1962年科學家霍金在劍橋讀研究生後,他的母親才注意到兒子的異常狀況。剛過完21歲生日的科學家霍金在醫院裏住了兩個星期,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症”,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

大夫對他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只有心臟、肺和大腦還能運轉,到最後,心和肺也會失效。科學家霍金被“宣判”只剩兩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這種病惡化得相當迅速。這對科學家霍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他幾乎放棄了一切學習和研究,因爲他認爲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碩士論文的那一天。

科學家霍金的病情漸漸加重。1970年,在學術上聲譽日隆的科學家霍金已無法自己走動,他開始使用輪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沒離開它。

永遠坐進輪椅的科學家霍金,極其頑強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科學家霍金在一次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但48小時後,他又回到辦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鄉間別墅,上坡時拐彎過急,輪椅向後傾倒,不料這位引力大師卻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叢中。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科學家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惟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着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衝直撞”;在莫斯科的飯店中,他建議大家來跳舞,他在大廳裏轉動輪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當然,科學家霍金也嚐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科學家霍金的研究對象是宇宙,但他對觀測天文從不感興趣,只有幾次用望遠鏡觀測過。與傳統的實驗、觀測等科學方法相比,科學家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覺。

“黑洞不黑”這一偉大成就就來源於一個閃念。在1970年11月的一個夜晚,科學家霍金在慢慢爬上牀時開始思考黑洞的問題。他突然意識到,黑洞應該是有溫度的,這樣它就會釋放輻射。也就是說,黑洞其實並不那麼黑。

這一閃念在經過3年的思考後形成了完整的理論。1973年11月,科學家霍金正式向世界宣佈,黑洞不斷地輻射出X光、伽馬射線等,這就是有名的“科學家霍金輻射”。而在此之前,人們認爲黑洞只吞不吐。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科學家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科學家霍金獲得1988年

的沃爾夫物理獎。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和愛我的親人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一位女記者提出一個刁鑽的問題,但科學家霍金還是以恬靜的微笑這樣回答)科學家霍金不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學界,也以他頑強搏鬥的精神征服了世界。勵志照亮人生,成功改變命運!

霍金的勵志故事 篇六

霍金在最美好的年華里身患絕症,他也曾經一度想放棄自己的學業和研究,直到他遇到了他的前妻簡·懷爾德,當時霍金正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漸凍症的症狀也逐漸出現,但是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他們訂婚了,1965年7月14日結婚。後來霍金說,訂婚給了他生存的意義。

霍金和簡有三個孩子,大兒子Robert在1967年出生,女兒Lucy在1970年出生,小兒子Timothy在1979年出生。由於霍金行動不便,簡必須承擔全家大小事,也讓霍金有更多的時間研究物理。但可想而知,簡一個人照顧一個大家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1975年霍金從加州回到劍橋,有了學生助手的幫助,簡的負擔大大減輕,她有了更多的時間從事自己的愛好,比如唱歌。1977年12月簡在教堂的詩歌班認識了管風琴演奏家強納森·瓊斯JonathanJones,隨後瓊斯和霍金一家越走越近。1980年中期,瓊斯和簡產生對彼此產生了好感,據簡所說,霍金接受了這個狀況,但簡和瓊斯決定不能讓家庭破碎,於是保持了很長時間的柏拉圖關係。

霍金和簡的婚姻從一開始就不容易,到後來也更加艱難,在1980年晚期,霍金與護士伊蓮·梅森ElaineMason關係漸漸親密,1990年2月霍金離開了家庭,1995年春天與簡離婚,同年9月與伊蓮結婚,並宣稱與自己愛的女人結婚很愉快。1999年,簡發表了回憶錄《移動星星的音樂》,描述了她與霍金婚姻的點滴和後來的破裂,引起了媒體的轟動,許多讀者認爲簡是個謹慎誠實且中立的作家。霍金對這本書沒有公開評論,只說他不閱讀關於自己的傳記。

在霍金的第二次婚姻後,他的家人和朋友覺得被霍金排斥在外,他們越來越擔心他會被虐待,隨後警方介入調查。但由於霍金拒絕控告,案件只好終結。在2006年,霍金和伊蓮平靜地離婚,之後霍金與簡合好,重新與孩子和孫子生活。在後來這段快樂的時期,簡將《移動星星的音樂》重新修訂,改名爲《遨遊至天涯海角》。據說這本書刪除了很多不堪的敘述,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的期盼。後來還將這本書改編爲電影《萬物理論》,據說霍金在看完電影后留下了眼淚,他與前妻幾十年的感情,經歷的那麼多的分分合合,這其中的滋味恐怕全包含在這眼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