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課文《梅花魂》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課文《梅花魂》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 篇一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課文以梅花爲線索,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開的一段經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文章以梅花喻人,結構嚴謹,前後呼應。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1、教學效果(思效)

換課題,揭示“魂”。

教學中,我就課題進行解剖,直接導入課文中心,讓學生一下子抓住文章中心,整體上把握課文,起到很好效果。教學伊始,熟讀課文,學生知道課題中“魂”實際上是“精神”,找出梅花精神,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如果請你換個題目,我們可以換成什麼呢?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換成“民族魂”“松樹魂”……通過換課題,學生了解到: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一的。

2、教學收穫(思得)

(1)拓展讀,悟情感。

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閱讀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本課教學後,讓學生聯繫王安石的《梅花》,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生讚揚並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願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同時我讓學生欣賞余光中的《鄉愁》、李白的《靜夜思》、張繼的《楓橋夜泊》,讓學生了解余光中、李白、張繼的“思鄉”和文中外祖父的“思鄉”有什麼不一樣,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思鄉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2)學習寫法,學以致用。

本文中心突出,借物抒情,對於這一點,學生讀上幾遍,讀熟以後就很容易明白,那麼文章是怎麼借物抒情的?需要仔細探究,學生再次讀文就會發現,作者借梅花來抒發情感,用的是外祖父和梅花之間的幾件事來表現主題的。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着讀着就流出眼淚,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卻是通過寫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如,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要開船時把繡着梅花的手絹給了外孫女。

3.不足之處(思失)

回顧這堂課的教學,感覺有不少遺憾:這篇課文在其他教材中是用兩課時的,我們在備課時,把以前的課件拿來就用,沒有深入研究,精心準備,導致教學節奏按照兩課時標準教學,教學知識點抓得不準,致使部分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需要其他時間補充。

4.改進措施(思改)

精心製作課件。

在以後教學中,在導入課文學習時,就應該播放用多幅梅花的圖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樂的課件,同學們在驚歎梅花的美麗之時,對梅花開放時的環境狀況就會有一個清晰的印象。此時,我應在課文中心句出現的地方再用一次圖片展示,讓學生們再對“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昇華,使他們理解爲什麼身處異國的外公會對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

五年級上冊語文梅花魂教學反思 篇二

上完《梅花魂》這一課,我的心裏涌動着一種激動,洋溢着一種感動,爲自己,也爲學生。下面,我從以下兩點談談自己的收穫。

一,透過窗口看世界,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文本只是教學的一個小小的窗口而己,如何藉助小小的窗口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是我們語文教師必須要研究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此窗口爲階梯,創造性地去拓展文本相連的以外的內容,適時地引進推薦給學生,既擴大閱讀的量,又能爲深度理解文本服務。

爲了讓學生更容易進入課文,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伊始,我讓學生在欣賞完美麗的梅花圖片後,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寫梅花的詩詞,然後用多媒體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陳毅的《紅梅》,陸游的《詠梅》,以及毛澤東的《詠梅》,讓學生吟詠,在吟詠中加深對梅花特點的認識,以及對梅花品性的瞭解。在課快要結束時,適當地引入兩首現代的詩歌《遊子情懷》和余光中的《鄉愁》,讓學生加深對外祖父思鄉之情的理解,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深化了對梅花魂的理解。讓學生漫步在文化的長廊裏,沉浸在濃厚的文化意蘊裏,課內外融合,使本節課不僅有了廣度,還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見大,融進大語文教學觀,有這樣日積月累的教學,孩子們的心便不會拘於孤陋寡聞,視野也一定會達到星垂平野闊的境界。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理由也有責任撥開層層迷霧,讓詩性的陽光灑進孩子的語文生活,讓我們的學生更多一份語言的醇厚與靈動,更多一份精神的豐裕與深廣。我們願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二,點燃孩子的激情,提升生命的價值

語文課程具有審美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參讀互訓中升情。我知道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憾學生的也是情,而教師的情感對兒童來說是導體,是火種,學生面對情感豐富的老師,身處充滿激情的氛圍,一定會有情真真,意切切感受。因此,整節課我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讓學生漸入佳境,尤其在講到中國歷史上出了哪些有氣節的中國人的時候,教學達到了高潮,孩子們的小臉通紅,情緒高漲,他們想到了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想到了詩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想到了方誌敏,王二小……說他們就是一束束昂首怒放,剛強不屈的梅花。望着他們一張張因激動而漲紅的小臉,我感受到自己正在和他們一同成長,他們分明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可以看出,學生被外祖父的這種深切的愛國情意打動了。他們的心中也涌動着一顆中國心。

我分明看到了文本的背後是海洋,是天空,是豐富生命的心際網絡。當學生感到有一滴聖潔的露珠滴落到靈魂深處的時候,當學生被沒膝的豐草所震撼的時候,當學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動莫明的時候,他們的情感得到了昇華,他們的生命價值得到了提升。

這節課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於時間有限,朗讀的指導不夠到位,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時間不夠等。

《梅花魂》教學反思 篇三

《白公鵝》一課重在與《白鵝》一課比較。在導入時,我就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隻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我也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的描寫進行比較;最後也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這堂課我較大的收穫:一是課文插圖的利用。這堂課我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這是這堂課中激起的一點火花;二是對寫作方法的教學的體會。在《白鵝》和《白公鵝》兩課中,我都教寫作方法。兩次都是先讓學生找,但兩次都發現學生很難找到,最後都是我自己說了出來。經過這次課,我感覺到如果利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再讓學生進行體會,這樣沒有那麼抽象,從而可以降低難度。

通過對比,總結出兩篇文章都運用了擬人手法,使鵝都的形象變得鮮活。兩篇文章都是先介紹鵝的特點,再具體描寫。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時都運用了反語來表達對鵝的喜愛。這樣,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鵝的特點,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語言特點,比較了兩位作家的不同寫作風格,還教會了他們運用反話寫作文的方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上完課後,我又和學生一起閱讀了《同步閱讀》中邊選的《白公鵝》後半部分,學生被白公鵝那偉大的愛所感動,也更能理解作者對白公鵝的欣賞,滿心的喜愛的情感了。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 篇四

第四課《梅花魂》是一篇飽含深情地愛國之文,文章主要通過具體事件描寫,表現了外祖父雖身在異國他鄉,卻擁有着強烈的愛國情懷。

一、具體事件的描寫。課文主要通過描寫外祖父的“讀詩落淚”、“愛梅惜梅”“臨別增梅”等畫面的描寫,來刻畫一位身在異國,卻心懷祖國的老華僑的形象。

二、各種描寫手法的運用。文章運用多種描寫手法來刻畫豐富外祖父的形象。語言描寫,神態刻畫,動作烘托等多種手法的共同運用,是外祖父這位雖然地處他國,卻依舊擁有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三、首位呼應。國小階段的課文基本都採用這樣一種手法,前面交代的內容,在文章結尾的地方都一一得以體現。這篇課文也不例外,開頭交代看到梅花就想起了已經去世的外祖父,結尾再次交代外祖父送我《墨梅圖》其實就是表達自己的一腔拳拳的愛國之情呀!店面題目,別有深意。